第六讲:电影的思潮与流派 第一节:欧洲先锋电影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思想和文化领域普遍呈 现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怀疑,理性崩溃,信仰丧失,达达主义、表 现主义和存在主义等现代主义思潮高涨。在艺术领域,传统的艺 术观念受到冲击,叙事性被抛弃,一种重在表现主观、内心体验 的纯艺术观兴起。电影从现代主义艺术理想中获得启示,20年 代在欧洲各国出现了以诗电影为目标的纯电影探索运动一一先 锋派电影运动,法国印象派电影和德国表现主义电影被视为先锋 派电影运动的前奏和先导。 法国印象派电影 “印象派”释义: 20世纪20年代初,由于战争的摧毁,加之美国电影制片业 抢占市场,致使法国电影濒于消亡的边缘。为解救电影的危机, 一批有志于电影艺术的法国青年致力于用“纯艺术”来复兴法国 电影。他们的核心人物是路易·德吕克,他发起组织电影俱乐部 运动,创办《电影》杂志,在杂志的封面上,写下“法国电影必 须是真正的电影,法国电影必须是法国的电影”这句醒目的口号, 德吕克一方面在理论上提出“上镜头性”等电影艺术概念,另一 方面在创作实践上,团结了包括谢尔曼·杜拉克,马塞尔·莱皮 埃,阿倍尔·冈斯和让·爱浦斯坦等一批有才气的电影人,形成 了著名的“印象派”电影流派
第六讲:电影的思潮与流派 第一节: 欧洲先锋电影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思想和文化领域普遍呈 现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怀疑,理性崩溃,信仰丧失,达达主义、表 现主义和存在主义等现代主义思潮高涨。在艺术领域,传统的艺 术观念受到冲击,叙事性被抛弃,一种重在表现主观、内心体验 的纯艺术观兴起。电影从现代主义艺术理想中获得启示,20 年 代在欧洲各国出现了以诗电影为目标的纯电影探索运动――先 锋派电影运动,法国印象派电影和德国表现主义电影被视为先锋 派电影运动的前奏和先导。 一、 法国印象派电影 (一) “印象派”释义: 20 世纪 20 年代初,由于战争的摧毁,加之美国电影制片业 抢占市场,致使法国电影濒于消亡的边缘。为解救电影的危机, 一批有志于电影艺术的法国青年致力于用“纯艺术”来复兴法国 电影。他们的核心人物是路易·德吕克,他发起组织电影俱乐部 运动,创办《电影》杂志,在杂志的封面上,写下“法国电影必 须是真正的电影,法国电影必须是法国的电影”这句醒目的口号, 德吕克一方面在理论上提出“上镜头性”等电影艺术概念,另一 方面在创作实践上,团结了包括谢尔曼·杜拉克,马塞尔·莱皮 埃,阿倍尔·冈斯和让·爱浦斯坦等一批有才气的电影人,形成 了著名的“印象派”电影流派
(二)印象派电影特征 印象派借鉴了当时盛行的印象主义绘画的启示,认为“真正 的电影”应当是电影创作者从现实的平民生活和大自然中发掘出 来的诗和美,电影艺术就是以无声的动态造型艺术表现出的艺术 家对生活和自然所感受的视觉“印象”。所以,印象派电影强调 表现艺术家对现实的感性印象,对形式的兴趣大于对题材和主题 的关注,他们的影片不展现任何戏剧化的情节,而是侧重于光影 构图、视觉形象的创造,寻求视觉的诗意。 (三)印象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路易·德吕克:印象派的核心人物,《电影》杂志的创办者 进入电影界前,他是一个记者、小说家兼剧作家。代表作品:《流 浪女》、《狂热》等。 马赛尔·莱皮埃:被誉为是他们这一派中最典型的代表人 物,他的影片最突出的体现了实验性的探索。代表作品:《幻影》 《黄金国》等 谢尔曼·杜拉克:是印象派唯一的女将,早先当过新闻记者 戏剧评论家,她的《微笑的伯代夫人》是印象主义的代表作 阿倍尔·冈斯:印象派电影的主力人物,他导演的影片以 充满激情见长,拍片速度非常慢,费用特别高。代表作品:《车 轮》、《我控诉》、《拿破仑传》等
(二) 印象派电影特征: 印象派借鉴了当时盛行的印象主义绘画的启示,认为“真正 的电影”应当是电影创作者从现实的平民生活和大自然中发掘出 来的诗和美,电影艺术就是以无声的动态造型艺术表现出的艺术 家对生活和自然所感受的视觉“印象”。所以,印象派电影强调 表现艺术家对现实的感性印象,对形式的兴趣大于对题材和主题 的关注,他们的影片不展现任何戏剧化的情节,而是侧重于光影、 构图、视觉形象的创造,寻求视觉的诗意。 (三)印象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路易·德吕克:印象派的核心人物,《电影》杂志的创办者, 进入电影界前,他是一个记者、小说家兼剧作家。代表作品:《流 浪女》、《狂热》等。 马赛尔·莱皮埃:被誉为是他们这一派中最典型的代表人 物,他的影片最突出的体现了实验性的探索。代表作品:《幻影》、 《黄金国》等。 谢尔曼·杜拉克:是印象派唯一的女将,早先当过新闻记者、 戏剧评论家,她的《微笑的伯代夫人》是印象主义的代表作。 阿倍尔·冈斯:印象派电影的主力人物,他导演的影片以 充满激情见长,拍片速度非常慢,费用特别高。代表作品:《车 轮》、《我控诉》、《拿破仑传》等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一)、表现主义电影释义 表现主义电影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在德国出现的把文 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原则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 表现主义电影用荒诞离奇的手法,曲折而准确地反映出一次世界 大战给德国人民带来的极度恐慌和惶惑的心情,银幕上呈现的是 高度夸张、变形、主观化的世界。 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品是: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 (1919),此外,还有:弗里茨·朗格的《三生记》(1921);弗 里德·利希·茂瑙的《吸血鬼诺斯费拉图》(1922);鲁滨逊《演 皮影戏的人》(1922);1924年保罗·莱尼的《蜡人馆》是表现 主义的最后一部影片 (二)、表现主义电影的特征 在思想内容上,表现恐怖、幻想和犯罪是表现主义影片最显 著的特色,以一种变相的比喻,展示战后德国社会的混乱状态 在艺术形式上,着重采用富有表现性的灯光、布景和奇特的服装 造型,在银幕上创造极度夸张的,完全主观化的世界,传达某种 讽刺意蕴或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恐惧、苦闷、绝望等情绪 表现主义电影与法国印象派一样深受绘画的影响,与印象派 不同的是,印象派以摄影剪辑为基础,注重在自然中表现主观感 受,在自然物象中寻找诗意。表现主义则是以怪异的风格化布景
二、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一)、表现主义电影释义: 表现主义电影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在德国出现的把文 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原则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 表现主义电影用荒诞离奇的手法,曲折而准确地反映出一次世界 大战给德国人民带来的极度恐慌和惶惑的心情,银幕上呈现的是 高度夸张、变形、主观化的世界。 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品是: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 (1919),此外,还有:弗里茨·朗格的《三生记》(1921);弗 里德·利希·茂瑙的《吸血鬼诺斯费拉图》(1922);鲁滨逊《演 皮影戏的人》(1922);1924 年保罗·莱尼的《蜡人馆》是表现 主义的最后一部影片。 (二)、表现主义电影的特征 在思想内容上,表现恐怖、幻想和犯罪是表现主义影片最显 著的特色,以一种变相的比喻,展示战后德国社会的混乱状态。 在艺术形式上,着重采用富有表现性的灯光、布景和奇特的服装 造型,在银幕上创造极度夸张的,完全主观化的世界,传达某种 讽刺意蕴或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恐惧、苦闷、绝望等情绪。 表现主义电影与法国印象派一样深受绘画的影响,与印象派 不同的是,印象派以摄影剪辑为基础,注重在自然中表现主观感 受,在自然物象中寻找诗意。表现主义则是以怪异的风格化布景
美工,场面调度和演员夸张的表演来表现 (三)、《卡里加里博士》 1919年的《卡里加里博士》是德国表现主义最具代表性的 影片。影片表现的是一个狂人的畸形视点中的世界,影片的光线、 构图以及演员的服装、化妆和表演都极端风格化。影片由德国无 声电影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卡尔·梅育编剧,罗伯特·维内导 演,影片有三个表现主义画家为美工师,史学家认为这部影片与 其说是导演的作品,不如说是美工师的创作,影片就像是一幅表 现主义的绘画,它以画面的独创性,完整地捕捉了一个疯子对世 界的视野。 《卡里加里博士》是世界电影史上被谈论最多的影片之 它的表现主义风格和作为疯狂和幻想、残忍和固执的结合体的卡 里加里博士这一形象,对西方恐怖片类型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 大的影响。 表现主义电影之后,在卡尔·梅育倡导下德国兴起“室内剧” 电影。 、先锋派电影 开始于二十世纪十年代末,盛行于二十年代的源起于欧洲的 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反对传统电影、探索电影发展 新方向的第一次大潮流。先锋派电影运动发轫于法国,盛行于德 国,遍及瑞典、西班牙等国,对世界电影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重
美工,场面调度和演员夸张的表演来表现。 (三)、《卡里加里博士》 1919 年的《卡里加里博士》是德国表现主义最具代表性的 影片。影片表现的是一个狂人的畸形视点中的世界,影片的光线、 构图以及演员的服装、化妆和表演都极端风格化。影片由德国无 声电影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卡尔·梅育编剧,罗伯特·维内导 演,影片有三个表现主义画家为美工师,史学家认为这部影片与 其说是导演的作品,不如说是美工师的创作,影片就像是一幅表 现主义的绘画,它以画面的独创性,完整地捕捉了一个疯子对世 界的视野。 《卡里加里博士》是世界电影史上被谈论最多的影片之一, 它的表现主义风格和作为疯狂和幻想、残忍和固执的结合体的卡 里加里博士这一形象,对西方恐怖片类型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 大的影响。 表现主义电影之后,在卡尔·梅育倡导下德国兴起“室内剧” 电影。 三、先锋派电影 开始于二十世纪十年代末,盛行于二十年代的源起于欧洲的 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反对传统电影、探索电影发展 新方向的第一次大潮流。先锋派电影运动发轫于法国,盛行于德 国,遍及瑞典、西班牙等国,对世界电影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重
要影响。 (一)第一阶段:抽象电影时期(20年代初期) 抽象电影是将现代派绘画和音乐上的抽象主义移植到电影 中的产物,抽象电影完全抛弃人物和故事,热衷于将几何线条、 图形和古典音乐结合在一起创造“沉默的旋律”和“可见的交响 乐”。代表作品如,现代派画家维金·艾格林的《对角线交响乐》 《平行线交响乐》和《地平线交响乐》;汉斯·里希特的《节奏 21》《节奏23》《节奏25》等。 (二)第二阶段: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电影时期(20年 代中后期) 达达主义电影的代表作是雷内·克莱尔《幕间节目》(1924) 由达达派画家波卡比亚编剧。影片由一连串并不连贯的怪诞的短 镜头组成,影片体现了达达主义对一切文化习俗、礼仪的嘲弄, 一种追求创新、奇异风格的乐趣。影片没有可以叙述的故事,利 用剪辑、叠印等技巧,使一些不相关的物象画面建立视觉上的联 系,通过摄影机速度的变化,造成视觉上的节奏感。在这里,想 象和真实的界限消失了,使电影影像呈现一种梦幻性质 克莱尔的《幕间节目》公映后不久,达达主义派发生了分裂, 先锋派电影也随即同当时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相结合,从 纯视觉的抽象线条和视觉节奏感的创造转向了对人的梦境、无意 识、潜意识的表现。法国女导演谢尔曼·杜拉克导演的《贝壳与 僧侣》(1927)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的第一部作品,影片无一般
要影响。 (一)第一阶段:抽象电影时期(20 年代初期) 抽象电影是将现代派绘画和音乐上的抽象主义移植到电影 中的产物,抽象电影完全抛弃人物和故事,热衷于将几何线条、 图形和古典音乐结合在一起创造“沉默的旋律”和“可见的交响 乐”。代表作品如,现代派画家维金·艾格林的《对角线交响乐》 《平行线交响乐》和《地平线交响乐》;汉斯·里希特的《节奏 21》《节奏 23》《节奏 25》等。 (二)第二阶段: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电影时期(20 年 代中后期) 达达主义电影的代表作是雷内·克莱尔《幕间节目》(1924), 由达达派画家波卡比亚编剧。影片由一连串并不连贯的怪诞的短 镜头组成,影片体现了达达主义对一切文化习俗、礼仪的嘲弄, 一种追求创新、奇异风格的乐趣。影片没有可以叙述的故事,利 用剪辑、叠印等技巧,使一些不相关的物象画面建立视觉上的联 系,通过摄影机速度的变化,造成视觉上的节奏感。在这里,想 象和真实的界限消失了,使电影影像呈现一种梦幻性质。 克莱尔的《幕间节目》公映后不久,达达主义派发生了分裂, 先锋派电影也随即同当时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相结合,从 纯视觉的抽象线条和视觉节奏感的创造转向了对人的梦境、无意 识、潜意识的表现。法国女导演谢尔曼·杜拉克导演的《贝壳与 僧侣》(1927)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的第一部作品,影片无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