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体裁分类鉴赏 诗歌的分类:1、体裁:从诗歌的格律(形式)上来分。 2、题材:从诗歌所写的生活领域(内容)来分。 从体裁上分 从广义概念而言,古诗词可分为诗、词、曲三类。 古诗分为:古体诗(古风、古诗)、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 今体诗可分为律诗(五律、七律)和绝句(五绝、七绝) (律诗可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分 1、看朝代:近体诗出现在唐代之后,唐代之前的必为古体诗。 2、看字数和句数:近体诗基本为五言和七言,句数基本为四句或八句。 3、看押韵:古体诗押韵自由;而律诗押韵位置固定,即二、四、六、八句的最 后一个字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五律第-句不押韵的居多,七律第-句押韵 的居多 4、看对仗:若前面条件都符合,且是八句,那么分析三四句和五六句,看是否 对仗,律诗一定是对仗的
高考古诗体裁分类鉴赏 诗歌的分类:1、体裁:从诗歌的格律(形式)上来分。 2、题材:从诗歌所写的生活领域(内容)来分。 一、从体裁上分: 从广义概念而言,古诗词可分为诗、词、曲三类。 古诗分为:古体诗(古风、古诗)、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 今体诗可分为律诗(五律、七律)和绝句(五绝、七绝) (律诗可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分: 1、看朝代:近体诗出现在唐代之后,唐代之前的必为古体诗。 2、看字数和句数:近体诗基本为五言和七言,句数基本为四句或八句。 3、看押韵:古体诗押韵自由;而律诗押韵位置固定,即二、四、六、八句的最 后一个字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五律第一句不押韵的居多,七律第一句押韵 的居多。 4、看对仗:若前面条件都符合,且是八句,那么分析三四句和五六句,看是否 对仗,律诗一定是对仗的。)
二、常见的诗歌从题材上分为 1、写景(抒情)诗 2、即事(咏怀)诗(叙事咏怀诗) (包括送别诗、羁旅诗、闺怨诗、感时诗) 3、咏物(言志)诗 4、怀古(咏史)诗 5、田园(山水)诗 6、边塞(征战)诗 7、哲理诗等 思乡怀人诗的特点与鉴赏示例 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久戍边关宦游不归之人的思念、离愁、哀怨,战乱频仍厌 恶战争、渴望团聚。 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常见的诗歌从题材上分为: 1、写景(抒情)诗 2、即事(咏怀)诗(叙事咏怀诗) (包括送别诗、羁旅诗、闺怨诗、感时诗) 3、咏物(言志)诗 4、怀古(咏史)诗 5、田园(山水)诗 6、边塞(征战)诗 7、哲理诗等。 思乡怀人诗的特点与鉴赏示例 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久戍边关宦游不归之人的思念、离愁、哀怨,战乱频仍厌 恶战争、渴望团聚。 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 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抒写情感的方式或手法: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如何表达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望月、大雁、羌笛、柳、关山、客居、佳节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鉴赏示例1】 蝶恋花【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 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抒写情感的方式或手法: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如何表达: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望月、大雁、羌笛、柳、关山、客居、佳节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鉴赏示例 1】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进行分析。 2、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答1:“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 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伫倚”的结果却是“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 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草色烟光″之景却与 无言谁会”之情结为一体,徒自凭栏、希望成空 答2:(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挚诚等),意合即可 (2)从“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思归、思念等),意合即可。 【鉴赏示例2】 蝶恋花·槛菊愁烟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是一首闺怨词,是一支思妇怀远的情歌。请问,作者是如何揭示人物的内心世 界的?
1、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进行分析。 2、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答 1:“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 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伫倚”的结果却是“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 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草色烟光”之景却与 “无言谁会”之情结为一体,徒自凭栏、希望成空。 答 2:(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挚诚等),意合即可; (2)从 “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思归、思念等),意合即可。 【鉴赏示例 2】 蝶恋花·槛菊愁烟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是一首闺怨词,是一支思妇怀远的情歌。请问,作者是如何揭示人物的内心世 界的?
笞题提示:1、借景抒怀,2、以月喻人,3、行为描写,4、心理描写。(答三 点即可) 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示例 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尤 重离别。土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以表达 离愁別绪。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关于送别诗的作 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 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1、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 归隐等 2、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 或羁旅行役之情。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答题提示:1、借景抒怀,2、以月喻人,3、行为描写,4、心理描写。(答三 点即可) 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示例 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尤 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以表达 离愁别绪。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关于送别诗的作 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 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1、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 归隐等。 2、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 或羁旅行役之情。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