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经济学专业(2)全部资本归根到底是工人创造的:(3)工人的个人消费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讨论:是资本家养活工人还是工人养活自己、养活资本家?第二节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1.规模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简单介绍什么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什么是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和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什么叫做资本积累?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的分析,重点介绍资本主义社会里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是如何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的?分析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发现: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全部是资本化了的剩余价值,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是进一步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劳动力买卖的真实内容是,资本家用不等价交换来占有工人的劳动的一部分,以获取更大量的工人的活劳动。2.政治经济学关于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错误见解批判古典经济学一个含混的观点,即积累资金全部用于可变资本。3.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本节讨论资本积累的动因及其影响因素。介绍资本积累的动因。为什么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1)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决定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没有止境。这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2)资本主义的竞争规律作为一种强制力量,也迫使资本家必须不断进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速度是由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分割比例确定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情况下,资本家的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分割比例是不确定的,资本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消费特征是不一样的。介绍资本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消费特征。马克思接看对纳骚·威·西尼耳的节欲论进行了批判。在纳骚:威:西尼耳于曼彻斯特发现资本的利润(包括利息)是无酬的“最后一小时”的产物恰恰一年以前,他曾向世界宣布了自己的另一个发现。他庄严地声称:“我用节欲一词来代替被看作生产工具的资本一词。”这真是庸俗经济学的“发现”的不可超越的标本!它用阿逆的词句来替换经济学的范畴。如此而已。4.几种同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无关但决定积累量的情况: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力;所使用的资本和所消费的资本之间差额的扩大;预付资本的量。5所谓劳动基金。这是资产阶级的庸俗经济学理论。这个理论把资本的一部分,即可变资本或者是可以转化为劳动力的资本,说成是一个固定的量。资产阶级康俗经济学家边沁、马尔萨斯、詹姆斯·穆勒、麦克库洛赫等人都曾利用这一教条来试图达到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目的。第三节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本章包括五节,分析了资本有机构成变化时积累对工人阶级命运所产生的影响,论述了无产阶30
商学院经济学专业 30 (2)全部资本归根到底是工人创造的; (3)工人的个人消费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讨论: 是资本家养活工人还是工人养活自己、养活资本家? 第二节 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1.规模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简单介绍什么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什么是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和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 什么叫做资本积累? 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的分析,重点介绍资本主义社会里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是如何 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的? 分析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发现: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全部是资本化了的剩余价值,用于 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是进一步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劳动力买卖 的真实内容是,资本家用不等价交换来占有工人的劳动的一部分,以获取更大量的工人的活劳动。 2.政治经济学关于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错误见解 批判古典经济学一个含混的观点,即积累资金全部用于可变资本。 3.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 本节讨论资本积累的动因及其影响因素。 介绍资本积累的动因。为什么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 (1)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决定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没有止境。这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2) 资本主义的竞争规律作为一种强制力量,也迫使资本家必须不断进行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速度是由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分割比例确定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情况下, 资本家的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分割比例是不确定的,资本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消 费特征是不一样的。介绍资本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消费特征。 马克思接着对纳骚﹒威﹒西尼耳的节欲论进行了批判。在纳骚﹒威﹒西尼耳于曼彻斯特发现资 本的利润(包括利息)是无酬的“最后一小时”的产物恰恰一年以前,他曾向世界宣布了自己的另 一个发现。他庄严地声称:“我用节欲一词来代替被看作生产工具的资本一词。”这真是庸俗经济学 的“发现”的不可超越的标本!它用阿谀的词句来替换经济学的范畴。如此而已。 4.几种同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无关但决定积累量的情况: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劳 动生产力;所使用的资本和所消费的资本之间差额的扩大;预付资本的量。 5.所谓劳动基金。 这是资产阶级的庸俗经济学理论。这个理论把资本的一部分,即可变资本或者是可以转化为劳 动力的资本,说成是一个固定的量。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边沁、马尔萨斯、詹姆斯•穆勒、麦克 库洛赫等人都曾利用这一教条来试图达到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目的。 第三节 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本章包括五节,分析了资本有机构成变化时积累对工人阶级命运所产生的影响,论述了无产阶
资本论导读级的贫困化问题,指出资本积累的同时是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积累。一、资本的有机构成及其变化简单介绍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三个概念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可变资本就会随着总资本的增加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增加,工人工资会提高。但是积累引起的工资暂时提高并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性质,首先,这种情况只不过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向广度方向发展;其次,这种情况不会改变雇佣劳动对资本的从属关系;再次,资本积累规定了工资变动的界线。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二、个别资本的增长一一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会不断提高。1.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概念资本积聚: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增大自已资本的总额。资本集中: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少数大资本。2.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联系和区别。三、资本积累和相对人口过剩1.相对人口过剩产生的原因。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相对过剩人口:相对于资本的需求来说,或者说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相对过剩的人口,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人口规律。从学校2.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3.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工资铁律”理论和“游离补偿”理论。四、简单介绍相对过剩人口的几种形式:流动的形式、潜在的形式、停滞的形式;对马尔萨斯反动的“人口论”的批判。五、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及其效应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一极是财富的积累,一极是贫困的积累:介绍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和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理论容易理解。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理论理解有争论。实际上在马克思的著作里是没有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理论的。这是他的政敌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修正主义不怀好意地强加给他并存心不良的加以维护的。实际上认为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是与马克思理论不相干的。这是马尔萨斯提出,主要为拉萨尔所引用的(拉萨尔的“工资铁律”理论)。马克思没有概括出什么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理论。这一理论是德国社会民主党某些理论家概括出来并强加于马克思的。但是无论是马克思的时代还是在当代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现象都存31
资本论导读 31 级的贫困化问题,指出资本积累的同时是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积累。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及其变化 简单介绍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三个概念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可变资本就会随着总资本的增加而增加,对劳动 力的需求也会增加,工人工资会提高。 但是积累引起的工资暂时提高并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性质。 首先,这种情况只不过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向广度方向发展; 其次,这种情况不会改变雇佣劳动对资本的从属关系; 再次,资本积累规定了工资变动的界线。 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 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 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 二、个别资本的增长——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会不断提高。 1.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概念 资本积聚: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增大自己资本的总额。 资本集中: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少数大资本。 2.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联系和区别。 三、资本积累和相对人口过剩 1.相对人口过剩产生的原因。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相对过剩人口:相对于资本的需求来说,或者说是劳动 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相对过剩的人口,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是资本主义所特有 的人口规律。 从学校 2.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工资铁律”理论和“游离补偿”理论。 四、简单介绍相对过剩人口的几种形式: 流动的形式、潜在的形式、停滞的形式; 对马尔萨斯反动的“人口论”的批判。 五、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及其效应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一极是财富的积累,一极是贫困的积累;介绍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 化和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 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理论容易理解。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理论理解有争论。 实际上在马克思的著作里是没有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理论的。这是他的政敌德国社会民主党 内修正主义不怀好意地强加给他并存心不良的加以维护的。实际上认为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无产 阶级的绝对贫困化是与马克思理论不相干的。这是马尔萨斯提出,主要为拉萨尔所引用的(拉萨尔 的“工资铁律”理论)。 马克思没有概括出什么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理论。这一理论是德国社会民主党某些理论家概 括出来并强加于马克思的。但是无论是马克思的时代还是在当代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现象都存
商学院经济学专业在。实际上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只是指相对过剩人口,这在现在也成立。马克思著作中讲的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实际指的是流动的形式、潜在的形式、停滞的形式的相对过剩人口。这一点在现在的资本主义,比如美国都存在。(比利时,曼德尔,《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64年11月第一版)马克思曾经从资本积累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影响中揭示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这个规律尖锐的揭露了资本积累过程的对抗性矛盾。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生产不断社会化,生产资料日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里。它的一极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无产阶级的失业、贫困的积累。在业工人为了减少贫困,就要多受劳动折磨。失业工人不受劳动折磨,却要受到贫困增大的折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种对抗性矛盾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除这种对抗的根本出路在于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复习与思考题:1.中国新时期的私营企业主的消费行为。2.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和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3.西方近现代失业理论简析。现代资本主义失业问题与产业调整的现状拓展阅读书目:1.《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吴易风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版。2.《政治经济学史》,卢森贝著,三联书店1959年1月版。3.《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陈岱孙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2版。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版。5.马克思·韦搏:《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32
商学院经济学专业 32 在。实际上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只是指相对过剩人口,这在现在也成立。马克思著 作中讲的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实际指的是流动的形式、潜在的形式、停滞的形式的相对过剩人 口。这一点在现在的资本主义,比如美国都存在。(比利时,曼德尔,《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商 务印书馆 1964 年 11 月第一版) 马克思曾经从资本积累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影响中揭示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这个规律尖锐的 揭露了资本积累过程的对抗性矛盾。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生产不断社会化,生产资料日益集 中到少数资本家手里。它的一极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无产阶级的失业、贫困的积累。在 业工人为了减少贫困,就要多受劳动折磨。失业工人不受劳动折磨,却要受到贫困增大的折磨。无 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种对抗性矛盾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除这种对抗的根本出路在于消灭 资本主义制度。 复习与思考题: 1.中国新时期的私营企业主的消费行为。 2.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和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 3.西方近现代失业理论简析。现代资本主义失业问题与产业调整的现状 拓展阅读书目: 1.《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吴易风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10 月版。 2.《政治经济学史》,卢森贝著,三联书店 1959 年 1 月版。 3.《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陈岱孙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10 月第 2 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75 年 6 月版。 5.马克思•韦搏:《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资本论导读第十讲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考察最初的资本关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最初的资本是从哪里来的:理解马克思关于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论述:揭露了资本关系的拜物教性质,指出资本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课时分配:3课时第4章从逻辑、理论的角度研究资本原始积累;24、25章从历史、现实的角度研究资本原始积累。既然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那末,为什么不按照历史的顺序先研究原始资本积累,反而把它放在资本的积累过程的后面来说明呢?这是因为,按照逻辑分析的方法,经济范畴的安排,不应完全按照它们的历史发展的顺序,而应当按照它们在现存生产方式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如前面已经证明的,最初积累起来的资本,随着再生产的进行会逐渐变成一个趋近于零的量,它们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如果不首先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就不可能正确说明原始积累的实质和作用。而原始积累,即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的办法,就可以加速劳动者与劳动条件的分离过程,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创造条件(《资本论》释义,第1卷,北京出版社,404一405页。)第一节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包括七节,考察最初的资本关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最初的资本是从哪里来的。还分析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第二十五章现代殖民理论通过对威克菲尔德“现代殖民理论”的批判,揭露了资本关系的拜物教性质,指出资本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1.原始积累的秘密大家知道,在真正的历史上,征服、奴役、劫掠、杀戮,总之,暴力起着巨大的作用。原始积累的方法决不是由园诗式的东西。货币转化为资本只有在一定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这些情况归结起来就是:两种极不相同的商品所有者必须互相对立和发生接触:一方面是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他们要购买别人的劳动力来增殖自已所占有的价值总额:另一方面是自由劳动者,自已劳动力的出卖者,也就是劳动的出卖者。因此,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只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因此,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2.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33
资本论导读 33 第十讲 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考察最初的资本关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最初的 资本是从哪里来的;理解马克思关于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论述;揭露了资本关系的拜物教性质,指出 资本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课时分配:3 课时 第 4 章从逻辑、理论的角度研究资本原始积累;24、25 章从历史、现实的角度研究资本原始 积累。 既然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那末,为什么不按照历史的顺序先研究原始资本积 累,反而把它放在资本的积累过程的后面来说明呢?这是因为,按照逻辑分析的方法,经济范畴的 安排,不应完全按照它们的历史发展的顺序,而应当按照它们在现存生产方式中的地位和作用。正 如前面已经证明的,最初积累起来的资本,随着再生产的进行会逐渐变成一个趋近于零的量,它们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如果不首先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 生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就不可能正确说明原始积累的实质和作用。而原始积累,即用暴力剥夺直接 生产者的办法,就可以加速劳动者与劳动条件的分离过程,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创造条件。 (《资本论》释义,第 1 卷,北京出版社,404-405 页。) 第一节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包括七节,考察最初的资本关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最初的资本是 从哪里来的。还分析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 第二十五章 现代殖民理论通过对威克菲尔德“现代殖民理论”的批判,揭露了资本关系的拜 物教性质,指出资本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 1.原始积累的秘密 大家知道,在真正的历史上,征服、奴役、劫掠、杀戮,总之,暴力起着巨大的作用。原始积 累的方法决不是田园诗式的东西。 货币转化为资本只有在一定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这些情况归结起来就是:两种极不相同的商品 所有者必须互相对立和发生接触﹔一方面是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他们要购买别人 的劳动力来增殖自己所占有的价值总额﹔另一方面是自由劳动者,自己劳动力的出卖者,也就是劳 动的出卖者。因此,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只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这 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因此,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 因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 2.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 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
商学院经济学专业财产和克兰财产变为现代私有财产一这就是原始积累的各种田园诗式的方法。这些方法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了地盘,使土地与资本合并,为城市工业造成了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阶级的必要供给。3.十五世纪未以来惩治被剥夺者的血握立法。压低工资的法律由于封建家臣的解散和土地断断续续遭到暴力剥夺而被驱逐的人,这个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阶级,不可能象它诞生那样快地被新兴的工场手工业所吸收。另一方面,这些突然被抛出惯常生活轨道的人,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适应新状态的纪律。他们大批地变成了乞、盗贼、流浪者,其中一部分人是由于习性,但大多数是为环境所迫。因此,十五世纪末和整个十六世纪,整个西欧都颁布了惩治流浪者的血腥法律。这样,被暴力剥夺了土地、被驱逐出来而变成了流浪者的农村居民,由于这些古怪的恐怖的法律,通过鞭打、烙印、酷刑,被迫习惯于雇佣劳动制度所必需的纪律。4.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本节论述了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以及哪些因素促进了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和发展。一、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的四个阶段:二、哪些因素促进了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和发展第一,在十五世纪,整个十六世纪(但最后几十年除外)继续进行的农业革命,以同一速度使农村居民破产,使租地农场主致富。农业革命包括农业资本家佣工人,利用大农场的优势,改进耕作技术,用四圃轮作制代替休耕制,牛羊由放牧改为圈栏饲养,深耕细作,增施有机肥料等。第二,对公有牧场等的掠夺,使租地农场主几乎不费代价就大大增加了自已的牲畜数量,这些性蓄又为他的主地的耕作提供了更丰富的肥料。第三,在十六世纪,又加进了一个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因素。当时,租约的期限很长,往往达99年。贵金属价值从而货币价值的不断下降,给租地农场主带来了黄金果。因此,在十六世纪未英国有了一个就当时情况来说已很富有的“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阶级,是不足为奇的。5.农业革命对工业的反作用。工业资本的国内市场的形成本节论述农业革命在农村中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及其对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第一,对农村居民断断续续的、一再重复的剥夺和驱逐,不断地为城市工业提供大批完全处于行会关系之外的无产者。第二,随着一部分农村居民的游离,他们以前的生活资料也被游离出来。这些生活资料现在变成可变资本的物质要素。被驱逐出来的农民必须从自己的新主人工业资本家那里,以工资的形式挣得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国内农业提供的工业原料也同生活资料的情况一样。它变成了不变资本的一个要素。第三,一部分农村居民的被剥夺和被驱逐,不仅为工业资本游离出工人及其生活资料和劳动材料,同时也建立了国内市场。6.工业资本家的产生本节概述工业资本家是怎么产生的。由于工业资本家是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代表,所以,论述工业资本阶级的产生,在某种意义上实际上也是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过程。本节马克思论述了暴力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作用。一、概述工业资本家通过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而产生的过程工业资本家不是象租地农场主那样遂渐地产生的。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34
商学院经济学专业 34 财产和克兰财产变为现代私有财产──这就是原始积累的各种田园诗式的方法。这些方法为资本主 义农业夺得了地盘,使土地与资本合并,为城市工业造成了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阶级的必要供给。 3.十五世纪末以来惩治被剥夺者的血腥立法。压低工资的法律 由于封建家臣的解散和土地断断续续遭到暴力剥夺而被驱逐的人,这个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阶 级,不可能象它诞生那样快地被新兴的工场手工业所吸收。另一方面,这些突然被拋出惯常生活轨 道的人,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适应新状态的纪律。他们大批地变成了乞丐、盗贼、流浪者,其中一部 分人是由于习性,但大多数是为环境所迫。因此,十五世纪末和整个十六世纪,整个西欧都颁布了 惩治流浪者的血腥法律。 这样,被暴力剥夺了土地、被驱逐出来而变成了流浪者的农村居民,由于这些古怪的恐怖的法 律,通过鞭打、烙印、酷刑,被迫习惯于雇佣劳动制度所必需的纪律。 4.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 本节论述了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以及哪些因素促进了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和发 展。 一、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的四个阶段: 二、哪些因素促进了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在十五世纪,整个十六世纪(但最后几十年除外)继续进行的农业革命,以同一速度使 农村居民破产,使租地农场主致富。 农业革命包括农业资本家雇佣工人,利用大农场的优势,改进耕作技术,用四圃轮作制代替休 耕制,牛羊由放牧改为圈栏饲养,深耕细作,增施有机肥料等。 第二,对公有牧场等的掠夺,使租地农场主几乎不费代价就大大增加了自己的牲畜数量,这些 牲畜又为他的土地的耕作提供了更丰富的肥料。 第三,在十六世纪,又加进了一个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因素。当时,租约的期限很长,往往达9 9年。贵金属价值从而货币价值的不断下降,给租地农场主带来了黄金果。因此,在十六世纪末, 英国有了一个就当时情况来说已很富有的“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阶级,是不足为奇的。 5.农业革命对工业的反作用。工业资本的国内市场的形成 本节论述农业革命在农村中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及其对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的形成所产生的 影响。 第一,对农村居民断断续续的、一再重复的剥夺和驱逐,不断地为城市工业提供大批完全处于 行会关系之外的无产者。 第二,随着一部分农村居民的游离,他们以前的生活资料也被游离出来。这些生活资料现在变 成可变资本的物质要素。被驱逐出来的农民必须从自己的新主人工业资本家那里,以工资的形式挣 得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国内农业提供的工业原料也同生活资料的情况一样。它变成了不变资本的 一个要素。 第三,一部分农村居民的被剥夺和被驱逐,不仅为工业资本游离出工人及其生活资料和劳动材 料,同时也建立了国内市场。 6.工业资本家的产生 本节概述工业资本家是怎么产生的。由于工业资本家是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代表,所以, 论述工业资本阶级的产生,在某种意义上实际上也是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过程。本节马克 思论述了暴力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作用。 一、概述工业资本家通过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而产生的过程 工业资本家不是象租地农场主那样逐渐地产生的。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幵始进行的征服 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