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 2010—2011学年度高三学情调查(三) 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拜谒/枯竭冲锋枪冲击波恣意妄为/千姿百态 B.陨石/功勋 倒胃口/倒栽葱崇山峻岭估恶不悛 C.梗概/田埂迫击炮迫切性瓜熟蒂落啼笑皆非 D.篆书/椽子空白点/空城计愚公移山/向隅而泣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适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饼干行业,广东饼干在全国居于无可非议的老大地位,而这其中,东莞饼干又占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B.金岳霖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 未过关、文史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C.他的词是最强烈的伤心之人的言语,满腔血泪,迸涌而出,通篇一气呵成,令人不 堪卒读。 D.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转向固然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这种转向的实 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 3.上海世博会已经落下帷幕,学校高二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掌握的资料做了一个专题研究 下面的文字摘自他们的研究报告,根据这些文字,列出该小组研究的问题及其相关结论 (6分) 上海世博会各国展示的最新科技成果,包括太阳能技术,新型环保交通工具,节能 设备,资源循环技术,固体废弃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等技术。与奥运会类 似,世博会把一个时代的科技成果高度集中起来供各国交流。本次世博会将目光聚焦在 城市”,确定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而目前全球都在关注着“城市”。与 中国一样,一些发展中国家正进入快速城市化的阶段;一些国家的城市化走入误区,各 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发达国家完成城市化后,又开始探索如何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 研究的问题:上海世博会 (15个字内)(2分) 研究的结论: (1)上海世博会 (20个字内)(2分) (2)上海世博会 (20个字内)(2分)
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 2010—2011 学年度高三学情调查(三) 语 文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拜谒./枯竭. 冲.锋枪/冲.击波 恣.意妄为/千姿.百态 B.陨.石/功勋. 倒.胃口/倒.栽葱 崇山峻.岭/怙恶不悛. C.梗.概/田埂. 迫.击炮/迫.切性 瓜熟蒂.落/啼.笑皆非 D.篆.书/椽.子 空.白点/空.城计 愚.公移山/向隅.而泣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适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在饼干行业,广东饼干在全国居于无可非议 ....的老大地位,而这其中,东莞饼干又占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B.金岳霖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 未过关、文史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 C.他的词是最强烈的伤心之人的言语,满腔血泪,迸涌而出,通篇一气呵成,令人不. 堪卒读 ...。 D.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转向固然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 ....,但这种转向的实 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 3.上海世博会已经落下帷幕, 学校高二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掌握的资料做了一个专题研究。 下面的文字摘自他们的研究报告,根据这些文字,列出该小组研究的问题及其相关结论。 (6 分) ( ) 上海世博会各国展示的最新科技成果,包括太阳能技术,新型环保交通工具,节能 设备,资源循环技术,固体废弃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等技术。与奥运会类 似,世博会把一个时代的科技成果高度集中起来供各国交流。本次世博会将目光聚焦在 “城市”,确定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而目前全球都在关注着“城市”。与 中国一样,一些发展中国家正进入快速城市化的阶段;一些国家的城市化走入误区,各 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发达国家完成城市化后,又开始探索如何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 问题。 研究的问题:上海世博会 (15 个字内)(2 分) 研究的结论: (1)上海世博会 (20 个字内) (2 分) (2)上海世博会 (20 个字内) (2 分)
4.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大致相同。(3分) 上帝如果爱上一个人, 上帝如果爱上一个人 就叫他流浪,东跑西奔 溪流、田野、高山和林莽, 苍穹下随处可以安身。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5-8题 荀卿论 苏轼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 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 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 其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知,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 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 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 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 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岀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 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 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 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 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 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 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 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 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 求异为哉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读本》,有删改)
4.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大致相同。(3 分) 上帝如果爱上一个人, 上帝如果爱上一个人 就叫他流浪,东跑西奔, 溪流、田野、高山和林莽, 苍穹下随处可以安身。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 5—8 题。 荀卿论 苏轼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 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 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 其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知.,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 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 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 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 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 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 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 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 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 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 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 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 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 求异为哉!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读本》,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浩乎不知其津涯 涯:边际 B.冉有之知 知:通“智”,智谋 C.要在于不可易也 易:轻视,看不起 D.此亦必有所恃者矣恃:依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否定荀卿的一组是(3分) ①大变古先圣王之法 ②喜为异说而不让 ③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④焚烧夫子之六经 ⑤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⑥荀卿明王道,述礼乐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的主张博大精深,但通俗易懂,人们如果完全按照孔子的主张去做,想要成为 个圣人也不困难,即使不能做到,也会少犯错误。 B.子路、子贡、冉有都是天下人认为难得的人才,但这三人却因为喜欢高谈阔论而不 被孔子喜欢,相反,寡言的颜渊却深受孔子的喜爱。 李斯骄矜傲慢,扰乱天下,犯下“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等过错,是因 为受到他的老师荀卿高谈异论的影响。 D.文章先写孔子循规蹈矩,不敢放言高论,后写荀卿喜为异说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 而不顾一切,这样构成了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4分 ②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3分) ③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3分) 古诗词鉴赏(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独上江城满目秋”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浩乎不知其津涯. 涯:边际 B.冉有之知. 知:通“智”,智谋 C.要在于不可易.也 易:轻视,看不起 D.此亦必有所恃.者矣 恃:依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否定荀卿的一组是(3 分) ( ) ①大变古先圣王之法 ②喜为异说而不让 ③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 ④焚烧夫子之六经 ⑤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⑥荀卿明王道,述礼乐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孔子的主张博大精深,但通俗易懂,人们如果完全按照孔子的主张去做,想要成为 一个圣人也不困难,即使不能做到,也会少犯错误。 B.子路、子贡、冉有都是天下人认为难得的人才,但这三人却因为喜欢高谈阔论而不 被孔子喜欢,相反,寡言的颜渊却深受孔子的喜爱。 C.李斯骄矜傲慢,扰乱天下,犯下“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等过错,是因 为受到他的老师荀卿高谈异论的影响。 D.文章先写孔子循规蹈矩,不敢放言高论,后写荀卿喜为异说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 而不顾一切,这样构成了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4 分) ②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3 分) ③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3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独上江城满目秋”在全诗中的作用。(3 分)
(2)概括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说说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4分) (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诗经·氓》) (2)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4)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5)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7)洛阳亲友如相问,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8)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雪域青稞 次旦多吉 ①久在江南读书,一日独坐阳台,竟忽而想起家乡的青稞地来。那苍茫的图景,连带着 些许心绪,竟一股脑儿地填满胸壑,不能得解。 ②也许你会觉得奇怪,青藏髙原上的青稞地,不就和北方的麦子地是一模一样的吗?不 就是如此平淡吗?看上去不如南国的稻田秀丽,不如西北的胡杨壮观,我只能这样告诉你 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登上过巍峨的青藏高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看它们是如何坚强地生长。 ③在我老家的东面,就有一块不大的土地,每到播种季节,母亲都会找人把青稞播种到 地里。这块土地的土质很差,而且已经让先前的作物生长了一季,营养早已被上季的作物用 光,再种青稞不是白白地浪费种孑吗?有时,我会禁不住向母亲提出这样的问题,不过母亲 每次都是微微一笑。说:“青稞可不像你想的那样,只管种下去,不论怎么着,到了明年也 能收,这样咱们就可以做青稞饼,也可以做青稞酒了『原来如此!就像母亲对我说的,青 稞真像她小时候一样,养孩子和养牲口一样,只要有能吃的东西,哪怕是糟糠窝窝头,只要 有能穿的衣服,哪怕是几片破布头,他们样可以长大成人。现在想起来,可不是吗,青稞
(2)概括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说说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4 分) (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3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诗经·氓》) (2)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4)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5)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7)洛阳亲友如相问,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8)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雪域青稞 次旦多吉 ①久在江南读书,一日独坐阳台,竟忽而想起家乡的青稞地来。那苍茫的图景,连带着 一些许心绪,竟一股脑儿地填满胸壑,不能得解。 ②也许你会觉得奇怪,青藏高原上的青稞地,不就和北方的麦子地是一模一样的吗?不 就是如此平淡吗?看上去不如南国的稻田秀丽,不如西北的胡杨壮观,我只能这样告诉你, 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登上过巍峨的青藏高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看它们是如何坚强地生长。 ③在我老家的东面,就有一块不大的土地,每到播种季节,母亲都会找人把青稞播种到 地里。这块土地的土质很差,而且已经让先前的作物生长了一季,营养早已被上季的作物用 光,再种青稞不是白白地浪费种子吗?有时,我会禁不住向母亲提出这样的问题,不过母亲 每次都是微微一笑。说:“青稞可不像你想的那样,只管种下去,不论怎么着,到了明年也 能收,这样咱们就可以做青稞饼,也可以做青稞酒了!”原来如此!就像母亲对我说的,青 稞真像她小时候一样,养孩子和养牲口一样,只要有能吃的东西,哪怕是糟糠窝窝头,只要 有能穿的衣服,哪怕是几片破布头,他们一样可以长大成人。现在想起来,可不是吗,青稞
不就是庄稼中的牲口吗 ④于是,渐渐地喜欢上了青稞,这种低调却又顽强的草本植物。闲暇时候,我仿佛是受 到了某种诅咒似的,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漫步中,走进齐腿深的青稞田之中。那些青稞刀切似 的整齐,看上去异常壮观,偶尔地会有几株从整齐的队伍中冒将岀来,饱满的果穗倔强地想 要触摸天空。也许是因为贪婪生长,所以它们才会这么突出,而我更愿意将它们看成是田中 的佼佼者。 ⑤严冬过后,正是青稞返青、继续生长的时候,然而这个时候却是高原多风的季节。强 劲的北风一旦吹起,就连杨树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植物都要断条手臂下来,可是青稞呢,它 们凭借根须,紧紧地抓住脚下的土壤,在猎猎北风中集体舞蹈!我似乎正在慢慢参透这其中 的玄机,飞翔并不单单那么一种,鸟儿张开翅膀,翱翔于蓝天白云之上的,叫做飞翔;然而 像青稞这样,乘着劲风,在地面上恣肆舞蹈的,也是一种飞翔。只有-个完全的自由者,才 会拥有这种飞翔。怪不得,会有那么多诗人热衷于描写青稞,这其貌不扬的青稞,真倒像极 了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活脱脱的一个硬汉,活脱脱的一个精神象征。 ⑥犹能记起初见稻子时的情景。因为读书的缘故,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生活了二 十年的西藏。火车一路驶向江南的土地,当我还沉浸在长江的壮观时,一抹重重的绿色映着 敞开的车窗扑进来。我心想,这就是稻苗吧。它们整整齐齐地拥簇在一起,绿得发亮,绿得 耀眼。如果说家乡的青稞地是一尊富有内涵的雕像,那么初见江南的稻田,真觉得它们像极 了由色彩取胜的泼墨画。雕像凝重,饱含着思想的力量,而泼墨画则精致,细腻,让人想起 草长莺飞二月天″,让人想起那争抢暧树的几只早莺 ⑦如今,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不论它是多么迷人, 即便是每天都在看那一片片的稻田,我却总也忘却不掉西藏的青稞。虽然没有那么精致、典 雅,却也别有一番率性而为的美
不就是庄稼中的牲口吗! ④于是,渐渐地喜欢上了青稞,这种低调..却又顽强..的草本植物。闲暇时候,我仿佛是受 到了某种诅咒似的,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漫步中,走进齐腿深的青稞田之中。那些青稞刀切似 的整齐,看上去异常壮观,偶尔地会有几株从整齐的队伍中冒将出来,饱满的果穗倔强地想 要触摸天空。也许是因为贪婪生长,所以它们才会这么突出,而我更愿意将它们看成是田中 的佼佼者。 ⑤严冬过后,正是青稞返青、继续生长的时候,然而这个时候却是高原多风的季节。强 劲的北风一旦吹起,就连杨树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植物都要断条手臂下来,可是青稞呢,它 们凭借根须,紧紧地抓住脚下的土壤,在猎猎北风中集体舞蹈!我似乎正在慢慢参透这其中 的玄机,飞翔并不单单那么一种,鸟儿张开翅膀,翱翔于蓝天白云之上的,叫做飞翔;然而 像青稞这样,乘着劲风,在地面上恣肆舞蹈的,也是一种飞翔。只有一个完全的自由者,才 会拥有这种飞翔。怪不得,会有那么多诗人热衷于描写青稞,这其貌不扬的青稞,真倒像极 了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活脱脱的一个硬汉,活脱脱的一个精神象征。 ⑥犹能记起初见稻子时的情景。因为读书的缘故,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生活了二 十年的西藏。火车一路驶向江南的土地,当我还沉浸在长江的壮观时,一抹重重的绿色映着 敞开的车窗扑进来。我心想,这就是稻苗吧。它们整整齐齐地拥簇在一起,绿得发亮,绿得 耀眼。如果说家乡的青稞地是一尊富有内涵的雕像,那么初见江南的稻田,真觉得它们像极 了由色彩取胜的泼墨画。雕像凝重,饱含着思想的力量,而泼墨画则精致,细腻,让人想起 “草长莺飞二月天”,让人想起那争抢暖树的几只早莺。 ⑦如今,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不论它是多么迷人, 即便是每天都在看那一片片的稻田,我却总也忘却不掉西藏的青稞。虽然没有那么精致、典 雅,却也别有一番率性而为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