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珍懺/羞愧毒蛇/委蛇 箴言/百福并臻 B.募集/蓦然粘贴/粘连 诗赋/物阜民丰 C.绛紫/降落累及/累次 鸿鸽/囫囵吞枣 D.颈联/自刭颤抖/颤悠 唬人/瓦釜雷鸣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日本政府近日的“购岛”闹剧,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 之 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全世界炎黄子孙对日本政府错误行径的批 判是 的,我们希望日本政府能正视中国人民的正义呼声, 如果对此 ,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只能由日本政府负责。 A.死灰复燃 无可非议 置若罔闻 B.东山再起 无可非议 束之高阁 C.死灰复燃 无可厚非 束之高阁 D.东山再起 无可厚非 置若罔闻 3.提取下面新闻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据悉,2012年国家科技奖将严格控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推 荐指标数和评审指标数,适当调整奖励结构。受理项目总数较往年减幅约为12%, 其中科技进步奖减幅达25.1%,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受理项目数较往年有所 增加,三大奖奖励结构进一步优化。据了解,为提高奖励质量,今年的评审更注 重科研成果的首创性、独创性,代表性论文论著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质量,技术指 标的先进性以及学术界认可度和行业影响力 答 4.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句子。(5分) 成功者的足迹 这幅漫画形象地启示人 们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陆周明墓志铭 黄宗羲 周明姓陆氏,鄞县人也。少与钱司马读书,慷慨有大志 癸卯岁,周明为降卒所诬,捕入省狱。狱县,周明无所累,脱械出门。未至寓而 卒。周明以好事尽其家产,室中所有,唯草荐败絮及故书数百卷。讣闻,家中整 顿其室,得布囊于乱书之下,发之,则人头也。其弟春明识其面目,捧之而泣曰 此故少司马笃庵王公头也! 初,司马兵败,枭头于甬之城阙。周明思收葬之,每徘徊其下。一日,见暗中有 叩首而去者,迹之,走入破屋。周明曰:“子何人?子必有异,无为吾隐。”其 人曰:“余毛明山,曾以卒伍事司马,今不胜故主之感耳!”周明相与流涕,而
江苏省宿迁市 2013 届高三第一次调研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珍馐/ 羞愧 毒蛇/ 委蛇 箴言/ 百福并臻 B. 募集/ 蓦然 粘贴/ 粘连 诗赋/ 物阜民丰 C. 绛紫/ 降落 累及/ 累次 鸿鹄/ 囫囵吞枣 D. 颈联/ 自刭 颤抖/ 颤悠 唬人/ 瓦釜雷鸣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日本政府近日的“购岛”闹剧,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 之 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全世界炎黄子孙对日本政府错误行径的批 判是 的,我们希望日本政府能正视中国人民的正义呼声, 如果对此 ,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只能由日本政府负责。 A. 死灰复燃 无可非议 置若罔闻 B. 东山再起 无可非议 束之高阁 C. 死灰复燃 无可厚非 束之高阁 D. 东山再起 无可厚非 置若罔闻 3.提取下面新闻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4 分) 据悉,2012 年国家科技奖将严格控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推 荐指标数和评审指标数,适当调整奖励结构。受理项目总数较往年减幅约为 12%, 其中科技进步奖减幅达 25.1%,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受理项目数较往年有所 增加,三大奖奖励结构进一步优化。据了解,为提高奖励质量,今年的评审更注 重科研成果的首创性、独创性,代表性论文论著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质量,技术指 标的先进性以及学术界认可度和行业影响力。 答: 4.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句子。(5 分) 成功者的足迹 这幅漫画形象地启示人 们: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陆周明墓志铭 黄宗羲 周明姓陆氏,鄞县人也。少与钱司马读书,慷慨有大志。 癸卯岁,周明为降卒所诬,捕入省狱。狱具,周明无所累,脱械出门。未至寓而 卒。周明以好事尽其家产,室中所有,唯草荐败絮及故书数百卷。讣闻,家中整 顿其室,得布囊于乱书之下,发之,则人头也。其弟春明识其面目,捧之而泣曰: “此故少司马笃庵王公①头也!” 初,司马兵败,枭头于甬之城阙。周明思收葬之,每徘徊其下。一日,见暗中有 叩首而去者,迹之,走入破屋。周明曰:“子何人?子必有异,无为吾隐。”其 人曰:“余毛明山,曾以卒伍事司马,今不胜故主之感耳!”周明相与流涕,而
诣江子云,计所以收其头者。江子云者,故与周明读书,钱公之将也。会中秋竞 渡,游人杂沓。子云红笠握刀,从十余人,登城遨戏。至枭头所,问守卒曰:“孰 戴此头也者?”卒以司马对。子云佯怒曰:“嘻!吾怨家也,亦有是日乎!”拔 刀击之,绳断堕地。周明、明山已豫立城下。方是时,龙舟噪甚,人无回面易视, 周明以身蔽,明山拾头,杂俦人而去。周明得头,祀之书室,盖十二年矣,而家 人无知者。至是而春明始瘗之 昔李固之死,汝南郭亮提章钺°,诣阙上书,乞收其尸。栾布奏事彭越头下,祠 而哭之。彼皆门生故吏,故冒死而不顾。周明之于司马,非有是也。一念怜其忠 义,遂不惜扦当世之文罔,尤贤尤难。 初,周明读书时,有弟子讼其师,师不得直。周明诣文庙,伐鼓恸哭,卒直其师 而后止。昔震川叙唐钦尧争同舍生之狱,以为生两汉时,即此可以显名当世。在 周明视之,寻常琐节耳,独恨不得司马迁以拾之。 江湖多传周明姓名,人以侠称,以为异人。嗟呼!周明亦何以异于人哉?周明一 布衣诸生,又何所关天下事?而慷慨经营,是乃所以为异也。 (选自《黄宗羲文集》,有改动) 【注】①王笃庵:曾任明兵部侍郎,抗清被俘遇害。②章钺:古代一种刑具。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讣闻,家中整顿其室 讣:死讯 B.迹之,走入破屋 迹:踪迹 C.至是而春明始瘗之 瘗:埋葬 D.祠而哭之 祠:祭奠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陆周明有侠义精神的一组是(3分) ①周明以好事尽其家产 ②周明思收葬之 ③周明以身蔽 ④周明得头,祀之书室 ⑤不惜扦当世之文罔 即此可以显名当世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 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周明虽然只是一介儒生,却一生行侠仗义,富有侠义精神,以至于家中所 有只是草席、破被和几百卷旧书 B.陆周明去世后,家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王笃庵的人头,从而引出了陆 周明等人盗藏王司马头颅的故事 C.陆周明、毛明山、江子云和钱司马等人利用中秋竞渡游人纷杂的时机,巧妙 设计,相互配合,盗走了王司马的头颅。 D.当初,陆周明读书的时候,有学生诬告他的老师,陆周明到孔庙,击鼓痛哭, 最终为老师伸冤后才罢休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狱具,周明无所累,脱械出门。(3分) (2)在周明视之,寻常琐节耳,独恨不得司马迁以拾之。(4分)
诣江子云,计所以收其头者。江子云者,故与周明读书,钱公之将也。会中秋竞 渡,游人杂沓。子云红笠握刀,从十余人,登城遨戏。至枭头所,问守卒曰:“孰 戴此头也者?”卒以司马对。子云佯怒曰:“嘻!吾怨家也,亦有是日乎!”拔 刀击之,绳断堕地。周明、明山已豫立城下。方是时,龙舟噪甚,人无回面易视, 周明以身蔽,明山拾头,杂俦人而去。周明得头,祀之书室,盖十二年矣,而家 人无知者。至是而春明始瘗之。 昔李固之死,汝南郭亮提章钺②,诣阙上书,乞收其尸。栾布奏事彭越头下,祠 而哭之。彼皆门生故吏,故冒死而不顾。周明之于司马,非有是也。一念怜其忠 义,遂不惜扞当世之文罔,尤贤尤难。 初,周明读书时,有弟子讼其师,师不得直。周明诣文庙,伐鼓恸哭,卒直其师 而后止。昔震川叙唐钦尧争同舍生之狱,以为生两汉时,即此可以显名当世。在 周明视之,寻常琐节耳,独恨不得司马迁以拾之。 江湖多传周明姓名,人以侠称,以为异人。嗟呼!周明亦何以异于人哉?周明一 布衣诸生,又何所关天下事?而慷慨经营,是乃所以为异也。 (选自《黄宗羲文集》,有改动) 【注】①王笃庵:曾任明兵部侍郎,抗清被俘遇害。②章钺:古代一种刑具。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讣闻,家中整顿其室 讣:死讯 B. 迹之,走入破屋 迹:踪迹 C. 至是而春明始瘗之 瘗:埋葬 D. 祠而哭之 祠:祭奠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陆周明有侠义精神的一组是(3 分) ①周明以好事尽其家产 ②周明思收葬之 ③周明以身蔽 ④周明得头,祀之书室 ⑤不惜扞当世之文罔 ⑥即此可以显名当世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 ⑤⑥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陆周明虽然只是一介儒生,却一生行侠仗义,富有侠义精神,以至于家中所 有只是草席、破被和几百卷旧书。 B. 陆周明去世后,家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王笃庵的人头,从而引出了陆 周明等人盗藏王司马头颅的故事。 C. 陆周明、毛明山、江子云和钱司马等人利用中秋竞渡游人纷杂的时机,巧妙 设计,相互配合,盗走了王司马的头颅。 D. 当初,陆周明读书的时候,有学生诬告他的老师,陆周明到孔庙,击鼓痛哭, 最终为老师伸冤后才罢休。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 狱具,周明无所累,脱械出门。(3 分) (2) 在周明视之,寻常琐节耳,独恨不得司马迁以拾之。(4 分)
(3)而慷慨经营,是乃所以为异也。(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潼关楼 崔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1)请说说首联在诗中的作用。(2分) (2)“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 点?(4分)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驾一叶之扁 舟 (苏轼《赤壁赋》)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 也 (庄子《逍遥游》) (3)夙兴夜 寐 (《诗经·卫风氓》) (4)纷吾既有此内美 (屈原《离骚》) (5)斯是陋 室 (刘禹锡《陋室铭》)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 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7)独学而无 友 (《礼记》)
(3) 而慷慨经营,是乃所以为异也。(3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潼关楼 崔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⑴请说说首联在诗中的作用。(2 分) ⑵“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 点?(4 分) ⑶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驾一叶之扁 舟, 。 (苏轼《赤壁赋》) (2)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 也。 (庄子《逍遥游》) (3) 夙兴夜 寐, 。 (《诗经•卫风•氓》) (4) 纷吾既有此内美 兮, 。 (屈原《离骚》) (5) 斯是陋 室, 。 (刘禹锡《陋室铭》) (6)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 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7) 独学而无 友, 。 (《礼记》)
,民以食为 天。 (陈寿《三国志》)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表叔与阿婆 肖复兴 ①北京前门一带多会馆,均是清朝末年各地进京赶考的秀才修建。事过经年,几 番历史风雨剥蚀,当年书韵墨香早已荡然无存,如今各类小房如雨后春笋,成为 名副其实的大杂院。 ②粤东会馆便是其中一座,表叔便是这座大院里的一家。为什么唤他表叔,谁也 道不出子丑寅卯。几十年来,大院无论男女老少都这样唤他。这称谓透着亲切 也杂糅着难以言说的人生況味 ③表叔以洁癖闻名全院。下班回家,两件大事:一是擦车,二是擦身。无论冬夏 雨雪,雷打不动。他擦车与众不同,要把他那辆自行车掉个过儿,车把冲地,两 只车轮朝上,活像对付一个双腿朝天不住踢腾的调皮孩子。他便像给孩子洗澡 样认真而仔细,湿布、棉纱、毛巾,轮番招呼,直擦得那车铮亮,方才罢手,然 后擦身。赤着脊梁,湿毛巾、干毛巾,一通上下左右、斜刺横弋地擦,直擦得身 上泛红发热,然后心满意足将一盆水倒出屋,从擦车到擦身一系列动作才算完成, 绝对是浑然一体,一气呵成,成为大院久演不衰的保留节目。 ④年近五十的表叔至今独身未娶。这很让全院人为他鸣不平。他人缘极好,是 家无线电厂的工程师,院里街坊谁家收音机、电视机出了毛病,都是他出马,手 到擒来,不费吹灰之力。偏偏人好命不济,从年轻时就开始走马灯一样介绍对象, 竟然天上飘泼大雨也未有一滴雨点儿落在他的头顶。究其原委,表叔有个缺陷: 说话“大舌头”,那说话声儿有些含混。姑娘一听这声音,便皱起眉头,觉得这 太刺激耳朵,更妨碍交流。 ⑤表叔还有个包袱,实际是他对象始终未成的最大障碍,便是阿婆。院里的人都 管表叔的妈妈叫阿婆。自打表叔一家搬进大院,阿婆便是瘫在床上的,吃喝拉撒 睡,均无法自理。有的姑娘容忍了表叔的舌头,一见阿婆立刻退避三舍,甚至说 点不凉不酸或绝情的话。 ⑥久经沧海,表叔心静自然凉,觉得天上星星虽多,却没一颗是为自己亮的,而 自己要永远像一轮太阳,照耀在母亲身旁。他能够理解并原谅姑娘拒绝自己的爱, 包括对自己舌头的鄙夷,却绝不理解更难原谅她们对自己母亲的亵渎。虽然,老 人是瘫在床上,但她这辈子全为了儿子呀!羊羔尚知跪乳以谢母恩,更何况人呢 ⑦院里街坊都庆幸阿婆有福,虽没得到梦寐以求的儿媳妇,毕竟摊上这么孝顺的 儿子。阿婆总觉得自己拖累了儿子,常念叨“都是我这么一个瘫老太婆呀,害得 你讨不到媳妇!”表叔总这样劝阿婆:“我就是没有媳妇也不能没有您。您想想, 没有您能有我吗?”表叔粗粗的声音混沌得很,在阿婆听来却是天籁之音。 ⑧阿婆故去时,表叔已经五十多了。他照样没有找到对象,照样每天雷打不动地 擦车、擦身,只是那车再如何精心保养也已见旧,表叔赤裸的脊梁更见薄见瘦。 好心的街坊觉得这么好的表叔,说什么也得帮他找个对象。表叔并不抱奢望,觉 得那爱情不过是小说和电视里的事,离他越来越遥远,只能说说、听听而已。但 是,好心的街坊锲而不舍,几年努力,街坊们终于没白辛苦,终于有一位四十余 岁的女人看中了表叔
(8) ,民以食为 天。 (陈寿《三国志》)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表叔与阿婆 肖复兴 ①北京前门一带多会馆,均是清朝末年各地进京赶考的秀才修建。事过经年,几 番历史风雨剥蚀,当年书韵墨香早已荡然无存,如今各类小房如雨后春笋,成为 名副其实的大杂院。 ②粤东会馆便是其中一座,表叔便是这座大院里的一家。为什么唤他表叔,谁也 道不出子丑寅卯。几十年来,大院无论男女老少都这样唤他。这称谓透着亲切, 也杂糅着难以言说的人生况味。 ③表叔以洁癖闻名全院。下班回家,两件大事:一是擦车,二是擦身。无论冬夏 雨雪,雷打不动。他擦车与众不同,要把他那辆自行车掉个过儿,车把冲地,两 只车轮朝上,活像对付一个双腿朝天不住踢腾的调皮孩子。他便像给孩子洗澡一 样认真而仔细,湿布、棉纱、毛巾,轮番招呼,直擦得那车铮亮,方才罢手,然 后擦身。赤着脊梁,湿毛巾、干毛巾,一通上下左右、斜刺横弋地擦,直擦得身 上泛红发热,然后心满意足将一盆水倒出屋,从擦车到擦身一系列动作才算完成, 绝对是浑然一体,一气呵成,成为大院久演不衰的保留节目。 ④年近五十的表叔至今独身未娶。这很让全院人为他鸣不平。他人缘极好,是一 家无线电厂的工程师,院里街坊谁家收音机、电视机出了毛病,都是他出马,手 到擒来,不费吹灰之力。偏偏人好命不济,从年轻时就开始走马灯一样介绍对象, 竟然天上飘泼大雨也未有一滴雨点儿落在他的头顶。究其原委,表叔有个缺陷: 说话“大舌头”,那说话声儿有些含混。姑娘一听这声音,便皱起眉头,觉得这 太刺激耳朵,更妨碍交流。 ⑤表叔还有个包袱,实际是他对象始终未成的最大障碍,便是阿婆。院里的人都 管表叔的妈妈叫阿婆。自打表叔一家搬进大院,阿婆便是瘫在床上的,吃喝拉撒 睡,均无法自理。有的姑娘容忍了表叔的舌头,一见阿婆立刻退避三舍,甚至说 点不凉不酸或绝情的话。 ⑥久经沧海,表叔心静自然凉,觉得天上星星虽多,却没一颗是为自己亮的,而 自己要永远像一轮太阳,照耀在母亲身旁。他能够理解并原谅姑娘拒绝自己的爱, 包括对自己舌头的鄙夷,却绝不理解更难原谅她们对自己母亲的亵渎。虽然,老 人是瘫在床上,但她这辈子全为了儿子呀!羊羔尚知跪乳以谢母恩,更何况人呢! ⑦院里街坊都庆幸阿婆有福,虽没得到梦寐以求的儿媳妇,毕竟摊上这么孝顺的 儿子。阿婆总觉得自己拖累了儿子,常念叨“都是我这么一个瘫老太婆呀,害得 你讨不到媳妇!”表叔总这样劝阿婆:“我就是没有媳妇也不能没有您。您想想, 没有您能有我吗?”表叔粗粗的声音混沌得很,在阿婆听来却是天籁之音。 ⑧阿婆故去时,表叔已经五十多了。他照样没有找到对象,照样每天雷打不动地 擦车、擦身,只是那车再如何精心保养也已见旧,表叔赤裸的脊梁更见薄见瘦。 好心的街坊觉得这么好的表叔,说什么也得帮他找个对象。表叔并不抱奢望,觉 得那爱情不过是小说和电视里的事,离他越来越遥远,只能说说、听听而已。但 是,好心的街坊锲而不舍,几年努力,街坊们终于没白辛苦,终于有一位四十余 岁的女人看中了表叔
⑨表叔却坚决拒绝。起初谁也猜不透,只觉得一定是女人伤透了表叔的心。一直 到去年,表叔突然魂归九泉,人们才明白:表叔那时已知自己身患不治之症 ⑩表叔死后留下许多东西,其中最醒目的是那辆自行车,干干净净,锃光瓦亮。 (选自《肖复兴散文100篇》,有删改) 11.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中大杂院生活的特点。(4分) 12.表叔是本文浓墨重彩描写的人物,请综合全文简析他的性格特点。(4分) 13.文章结尾特别写到表叔的那辆自行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文章第二段说:“这称谓透着亲切,也杂糅着难以言说的人生况味。”请结 合全文探究其中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况味”。(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我们要正确认识历史事件 龙应台 ①对于历史,我的兴趣不再是直接的批判,而在于:你给我一个东西、一个事件 个现象,我希望知道这个事情在更大的坐标里头,横的跟纵的,它到底是在哪 个位置上。在我不知道这个坐标之前,对不起,我不敢对这个事情批判。了解 这一点之后,对于这个社会的教育系统和传播媒体所给你的许许多多所谓的知 识,你发现,恐怕有百分之六十都是半真半假的东西。比如说,什么叫中国,什 么叫中国国情,就是专制,两千年的专制。你用自己的脑子研究一下中国历史就 发现:中国是专制的吗?朱元璋之前的中国跟朱元璋之后的中国不是一回事的 雍正乾隆之前的中国,跟雍正乾隆之后的中国又不是一回事的,那么你说“中国 两千年专制”指的是哪一段呢?这样的一个斩钉截铁的陈述有什么意义呢?自 己进入历史之后,你纳闷:为什么这个社会给了你那么多半真半假的“真理”, 而且不告诉你他们是半真半假的东西? ②对历史的探索势必要迫使你回头去重读原典,用你现在比较成熟的、参考系比 较广阔的眼光。有一个大陆作家在欧洲哪一个国家的餐厅里吃饭,一群朋友高高 兴兴地吃饭,喝了酒,拍拍屁股就走了。离开餐馆很远了,服务生追出来说:“对 不起,你们忘了付帐。”作家就写了一篇文章大大地赞美欧洲人民族性多么的淳 厚,没有人怀疑他们是故意白吃的。要是在咱们中国的话,吃饭忘了付钱人家可 能要拿着菜刀出来追你的。其实这可不是民族性、道德水平或文化差异的问题 这恐怕根本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比如说如果作家去的欧洲正好是二战后粮食严重 不足的德国,德国侍者恐怕也要拿着菜刀追出来的。 ③韩非子就曾写过:中国人老是赞美尧舜禅让是道德高尚,但是尧舜“王天下” 的时候,他们住的是茅屋,他们穿的是粗布衣服,他们吃的东西也很差,也就是 说,他们的享受跟最低级的人的享受是差不多的。禹的劳苦跟“臣虏之劳”也差 不多。“以是言之”,那个时候他们很容易禅让,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能享受的东
⑨表叔却坚决拒绝。起初谁也猜不透,只觉得一定是女人伤透了表叔的心。一直 到去年,表叔突然魂归九泉,人们才明白:表叔那时已知自己身患不治之症。 ⑩表叔死后留下许多东西,其中最醒目的是那辆自行车,干干净净,锃光瓦亮。 (选自《肖复兴散文 100 篇》,有删改) 11.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中大杂院生活的特点。(4 分) 12.表叔是本文浓墨重彩描写的人物,请综合全文简析他的性格特点。(4 分) 13.文章结尾特别写到表叔的那辆自行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分) 14.文章第二段说:“这称谓透着亲切,也杂糅着难以言说的人生况味。”请结 合全文探究其中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况味”。(6 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 我们要正确认识历史事件 龙应台 ①对于历史,我的兴趣不再是直接的批判,而在于:你给我一个东西、一个事件、 一个现象,我希望知道这个事情在更大的坐标里头,横的跟纵的,它到底是在哪 一个位置上。在我不知道这个坐标之前,对不起,我不敢对这个事情批判。了解 这一点之后,对于这个社会的教育系统和传播媒体所给你的许许多多所谓的知 识,你发现,恐怕有百分之六十都是半真半假的东西。比如说,什么叫中国,什 么叫中国国情,就是专制,两千年的专制。你用自己的脑子研究一下中国历史就 发现:中国是专制的吗?朱元璋之前的中国跟朱元璋之后的中国不是一回事的; 雍正乾隆之前的中国,跟雍正乾隆之后的中国又不是一回事的,那么你说“中国 两千年专制”指的是哪一段呢?这样的一个斩钉截铁的陈述有什么意义呢?自 己进入历史之后,你纳闷:为什么这个社会给了你那么多半真半假的“真理”, 而且不告诉你他们是半真半假的东西? ②对历史的探索势必要迫使你回头去重读原典,用你现在比较成熟的、参考系比 较广阔的眼光。有一个大陆作家在欧洲哪一个国家的餐厅里吃饭,一群朋友高高 兴兴地吃饭,喝了酒,拍拍屁股就走了。离开餐馆很远了,服务生追出来说:“对 不起,你们忘了付帐。”作家就写了一篇文章大大地赞美欧洲人民族性多么的淳 厚,没有人怀疑他们是故意白吃的。要是在咱们中国的话,吃饭忘了付钱人家可 能要拿着菜刀出来追你的。其实这可不是民族性、道德水平或文化差异的问题, 这恐怕根本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比如说如果作家去的欧洲正好是二战后粮食严重 不足的德国,德国侍者恐怕也要拿着菜刀追出来的。 ③韩非子就曾写过:中国人老是赞美尧舜禅让是道德高尚,但是尧舜“王天下” 的时候,他们住的是茅屋,他们穿的是粗布衣服,他们吃的东西也很差,也就是 说,他们的享受跟最低级的人的享受是差不多的。禹的劳苦跟“臣虏之劳”也差 不多。“以是言之”,那个时候他们很容易禅让,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能享受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