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市2017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60分。凡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做附加题40 分,延时3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 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_▲区域。青春就是读诗的旺季,这时的 你,内心清澈、葱茏、▲,没有磐重的世故、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的禁忌,你的精神 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美能够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_▲地跟她走。 A.单纯轻快心甘情愿B.纯粹轻快坚定不移 C.纯粹轻盈心甘情愿D.单纯轻盈坚定不移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B.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D.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我们相识几十年,你现在退休要回家乡养老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咱们干了这一杯离别酒!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微风像孩子的手,拂醒一夜沉睡的人们:嗅着窗外桂花 香气,倾听着鸟语,感到一天的心情都是愉悦的 C.常常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 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生意。 D.“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谁都逃脱不了天道的惩罚,从出生就无限接近死亡,这是一 条永远改变不了的规律。 高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13页)
高三语文试卷 第1页(共13页) 宿迁市市 2017 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 ▲ 区域。青春就是读诗的旺季,这时的 你,内心清澈、葱茏、 ▲ ,没有磐重的世故、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的禁忌,你的精神 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美能够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 ▲ 地跟她走。 A.单纯 轻快 心甘情愿 B.纯粹 轻快 坚定不移 C.纯粹 轻盈 心甘情愿 D.单纯 轻盈 坚定不移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B.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D.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相识几十年,你现在退休要回家乡养老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咱们干了这一杯离别酒!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微风像孩子的手,拂醒一夜沉睡的人们;嗅着窗外桂花 香气,倾听着鸟语,感到一天的心情都是愉悦的。 C.常常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 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生意。 D.“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谁都逃脱不了天道的惩罚,从出生就无限接近死亡,这是一 条永远改变不了的规律。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 160 分。凡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做附加题 40 分,延时 30 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 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4.下列诗句不是描写我国传统元宵节的一项是(3分) A.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B.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C.被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D.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清秋的月亮,从东边的篱笆上升起来,在弧形的天顶上踽踽独步,遥望大地,到晨 晓,月色也是微淡的了。彼时 隐没在西天尽头的朝云里 ①鹅在河岸上吃草,伸头一啄,露水簌簌而下 ②露水濡湿了瓦檐和瓦檐下的蛛网 ③它自己,微淡微淡的影子 ④月亮的那一点黄,那一点红,都化作露水洒给了大地万物 ⑤也濡湿篱笆上朝颜花的叶和花蕾 A.①④②⑤③ B②⑤①④③C.①⑤②③④D.②⑤④①③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赵清献公神道碑 苏轼 故太子少师凊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 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 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 公讳拆,字阅道。少孤且贫,刻意力学,中景祐元年进士乙科。为武安军节度推官 民有伪造印者,吏皆以为当死。公独曰:“造在赦前,而用在赦后。赦前不用,赦后不造, 法皆不死。“卒免死。一府皆服。阅岁,徙通判宜州。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 溃。公使医疗之,得不瘐死。会赦以免。公爱人之周,类如此 公得虔州,地远而民好讼,人谓公不乐。公欣然过家上冢而去。既至,遇吏民简易, 严而不苛,悉召诸县令告之:“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 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改修盐法,民赖其利。神宗即位,召知谏院。故 事,近臣自成都还,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为言。上日:用赵某为谏官, 赖其言耳。苟欲用之,何伤!″及谢,上谓公:“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龟自随。为政 简易,亦称是耶?″公知上意,将用其言,即上疏论吕诲、范纯仁皆骨鲠敢言,久谴不复 高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13页)
高三语文试卷 第2页(共13页) 4.下列诗句不是..描写我国传统元宵节的一项是(3 分) A.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B.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C.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D.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清秋的月亮,从东边的篱笆上升起来,在弧形的天顶上踽踽独步,遥望大地,到晨 晓,月色也是微淡的了。彼时, ▲ , ▲ 。 ▲ 。 ▲ 。 ▲ , 隐没在西天尽头的朝云里。 ①鹅在河岸上吃草,伸头一啄,露水簌簌而下 ②露水濡湿了瓦檐和瓦檐下的蛛网 ③它自己,微淡微淡的影子 ④月亮的那一点黄,那一点红,都化作露水洒给了大地万物 ⑤也濡湿篱笆上朝颜花的叶和花蕾 A.①④②⑤③ B.②⑤①④③ C.①⑤②③④ D.②⑤④①③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赵清献公神道碑 苏 轼 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 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 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 公讳抃,字阅道。少孤且贫,刻意力学,中景祐元年进士乙科。为武安军节度推官。 民有伪造印者,吏皆以为当死。公独曰:“造在赦前,而用在赦后。赦前不用,赦后不造, 法皆不死。”卒.免死。一府皆服。阅岁,徙通判宜州。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 溃。公使医疗之,得不瘐死。会赦以免。公爱人之周,类如此。 公得虔州,地远而民好讼,人谓公不乐。公欣然过家上冢而去。既至,遇.吏民简易, 严而不苛,悉召诸县令告之:“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 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改修盐法,民赖其利。神宗即位,召知谏院。故 事,近臣自成都还,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为言。上曰:“用赵某为谏官, 赖其言耳。苟欲用之,何伤!”及谢,上谓公:“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龟自随。为政 简易,亦称是耶?”公知上意,将用其言,即上疏论吕诲、范纯仁皆骨鲠敢言,久谴不复
无以慰缙绅之望。上纳其说。煕宁三年四月,除资政殿学士知杭州。 公年未七十,告老于朝,不许,请之不已。元丰二年二月,加太子少保致仕。时年七 十二矣。退居于衢,有溪石松竹之胜,东南高士多从之游。始公自杭致仕,杭人留公不得 行。公日:“六年当复来。”至是适六岁矣。杭人德公,逆者如见父母。 以疾还衢,有大星陨焉。二日而公薨。实七年八月癸巳也。讣闻,天子赠太子少师, 谥曰“清献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卷九十七)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 扰:安抚 B.卒免死 卒:最终 C.遇吏民简易 遇:遇见 杭人德公 德:感激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拆去世三年之后,苏轼受皇帝之命,为他撰写了这篇碑文 B.为了使一个伪造印章的人免于被处死,赵搾巧妙地修改了赦令。 C.赵挤上疏请求起用被贬的吕诲等正直敢谏的臣子,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 D.赵搾从杭州退休,当地百姓苦苦挽留,赵说六年后会再回来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4分) (2)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5分) 9.请简要概括赵为政方面的特点。(3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竹林寺别友人 许浑 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 花满谢城伤共别,蝉呜萧寺喜同游。 前山月落杉松晩,深夜风清枕簟秋。 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 10.请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艺术。(5分) 11.全诗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高三语文试卷第3页(共13页)
高三语文试卷 第3页(共13页) 无以慰缙绅之望。上纳其说。熙宁三年四月,除资政殿学士知杭州。 公年未七十,告老于朝,不许,请之不已。元丰二年二月,加太子少保致仕。时年七 十二矣。退居于衢,有溪石松竹之胜,东南高士多从之游。始公自杭致仕,杭人留公不得 行。公曰:“六年当复来。”至是适六岁矣。杭人德.公,逆者如见父母。 以疾还衢,有大星陨焉。二日而公薨。实七年八月癸巳也。讣闻,天子赠太子少师, 谥曰“清献”。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卷九十七)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 扰:安抚 B.卒.免死 卒:最终 C.遇.吏民简易 遇:遇见 D.杭人德.公 德:感激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赵抃去世三年之后,苏轼受皇帝之命,为他撰写了这篇碑文。 B.为了使一个伪造印章的人免于被处死,赵抃巧妙地修改了赦令。 C.赵抃上疏请求起用被贬的吕诲等正直敢谏的臣子,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 D.赵抃从杭州退休,当地百姓苦苦挽留,赵抃说六年后会再回来。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4 分) (2)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5 分) 9.请简要概括赵抃为政方面的特点。(3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0~11 题。 竹林寺别友人 许 浑 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 花满谢城伤共别,蝉鸣萧寺喜同游。 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 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 10.请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艺术。(5 分) 11.全诗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卫风·氓》)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庄子《逍遥游》) (3)问君何能尔?_▲。(陶渊明《饮酒·其五》)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5)驾一叶之扁舟,_▲—_。(苏轼《赤壁赋》)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8) 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横八字巷的人们 黄蓓佳 ①奈保尔在《米格尔街》中写道:生活如此绝望,毎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横八 字巷里的人们也是。他们生活在那个荒凉又贫瘠的年代,随波逐流地游荡在这个世界上, 生命中从来没有“希望”这个奢华的词语,却也竭尽所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出了动静。 ②横八字巷长仅有50米,窄到至多二人并行,还得是两个瘦子。巷子阴暗潮湿,青苔 漫地,碎砖嵯峨。外婆家就在橫八字巷里。 ③外婆家曾是小城里的富裕家族,可惜好景不长,外公50岁上染病离世,儿女们一个 接一个天折,亲戚们觊觎外公的遗产,之后是日本人来了……可怜我的孤寡外婆,半个世 纪风雨飘摇,拐着双半大的“解放脚”,养大了我母亲,顺带养大了小叔子遗下的孤女, 还为她寡苦的妯娌和小叔子送了终。外婆最后落下横八字巷里一套宽敞院落,以为能终老 在此,谁料“文革”中被扫地出门,带着我和弟弟蜗居在曾是门房的两间小屋。 ④家中斑驳潮湿的墙壁,墙缝里手一抠便簌簌掉落的石灰,梅雨天满天井的积水,睡 一觉起来鞋子里的粘粘虫,冬天屋顶瓦楞上瑟瑟抖缩的草,屋檐下细溜溜的晶莹剔透的冰 凌,满脚满手的冻疮· ⑤即便如此,舂节时父母回家,家里必定要晒腊肉灌香肠,做馒头蒸米糕,自制花生 糖芝麻糖。凊明摊一锅杨柳叶子油香饼。端午包粽子,熏艾草。中秋吃月饼。重阳买一块 枣泥糕。立冬要吃汤囻。腊八肯定煮腊八粥。此外,春天要吃杨梅,夏天用井水冰西瓜, 秋天菱角上市,冬天萝卜赛梨。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新鲜,一样下市了,另一样再上桌 有板有眼,纹丝不乱。那些日子虽然清贫寒酸,我们却过得一丝不苟,庄严排场。 高三语文试卷第4页(共13页)
高三语文试卷 第4页(共13页)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卫风·氓》)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 ?(庄子《逍遥游》) (3)问君何能尔? ▲ 。(陶渊明《饮酒·其五》) (4) ▲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5)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博学而笃志, ▲ ,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8) ▲ ,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16 题。 横八字巷的人们 黄蓓佳 ①奈保尔在《米格尔街》中写道: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横八 字巷里的人们也是。他们生活在那个荒凉又贫瘠的年代,随波逐流地游荡在这个世界上, 生命中从来没有“希望”这个奢华的词语,却也竭尽所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出了动静。 ②横八字巷长仅有 50 米,窄到至多二人并行,还得是两个瘦子。巷子阴暗潮湿,青苔 漫地,碎砖嵯峨。外婆家就在横八字巷里。 ③外婆家曾是小城里的富裕家族,可惜好景不长,外公 50 岁上染病离世,儿女们一个 接一个夭折,亲戚们觊觎外公的遗产,之后是日本人来了……可怜我的孤寡外婆,半个世 纪风雨飘摇,拐着一双半大的“解放脚”,养大了我母亲,顺带养大了小叔子遗下的孤女, 还为她寡苦的妯娌和小叔子送了终。外婆最后落下横八字巷里一套宽敞院落,以为能终老 在此,谁料“文革”中被扫地出门,带着我和弟弟蜗居在曾是门房的两间小屋。 ④家中斑驳潮湿的墙壁,墙缝里手一抠便簌簌掉落的石灰,梅雨天满天井的积水,睡 一觉起来鞋子里的粘粘虫,冬天屋顶瓦楞上瑟瑟抖缩的草,屋檐下细溜溜的晶莹剔透的冰 凌,满脚满手的冻疮…… ⑤即便如此,春节时父母回家,家里必定要晒腊肉灌香肠,做馒头蒸米糕,自制花生 糖芝麻糖。清明摊一锅杨柳叶子油香饼。端午包粽子,熏艾草。中秋吃月饼。重阳买一块 枣泥糕。立冬要吃汤圆。腊八肯定煮腊八粥。此外,春天要吃杨梅,夏天用井水冰西瓜, 秋天菱角上市,冬天萝卜赛梨。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新鲜,一样下市了,另一样再上桌, 有板有眼,纹丝不乱。那些日子虽然清贫寒酸,我们却过得一丝不苟,庄严排场 ....
⑥我有个四叔公,膝下无子,解放后摆小人书摊为生。“文革”开始,书摊不让摆了, 靠一点微薄积蓄过日子;母亲隔三差五给他们十块八块钱。叔公家也住横八字巷,春节去 拜年,两位老人穿戴得格格正正,裤缝都用搪瓷缸子盛了热水熨得笔挺。桌上一碟糕一碟 糖是再也少不了的,甭管是不是做个样子。 ⑦邻居的一个姐姐会踩缝纫机,买块花布就能裁剪出各种合体衣服。有一回她用立体 裁剪法帮我做了两条花短裤,我左看右看,惊叹世界上有这等聪明之人!我恨自己不及她 十分之一的心灵手巧。 ⑧横八字巷头上,高门楼儿里,黑漆大门偶尔打开,走出来一位斜眼的退休私塾老先 生。他年轻时教过我母亲,因为这层关系,他在巷子里惟一走动的就是我们家。他是头 个欣赏我的人,大概在那个年代,我是个比较少见的喜欢看书写字的女孩子吧。他总是在 有太阳的日子里出门,拄着拐杖,踱进我家小院,靠壁坐下,跟外婆聊几句,再询问我几 句。他有一张十分自负的沧桑的脸,还有斜视的眼睛—看起来望向别处,实际上却是紧 盯住我,这让我觉得像是被别人偷窥,心里一阵阵发紧。 ⑨还有位麻脸老太太,是外婆的好朋友,她有一双粽子大的小脚,真正的三寸金莲 老太太和外婆有一桩共同爱好:看戏。像什么越剧、锡剧、扬剧、沪剧、京剧,不挑不拣, 来者不拒。《珍珠塔》《打金枝》《西厢记》《白蛇传》这些传统剧目,她俩讲起来头头是道 余味悠长 ⑩六七十年代横八字巷的往事,没有多少让人兴奋的瞬间,是我那些兴高采烈的长辈 和伙伴们,他们喜笑怒骂皆成趣味的家常琐事,让我的童年记忆五彩缤纷。成年后,走过 很多国家,结识过很多人,能够让我刻骨铭心的,深夜想起来心里发紧发疼的,真是没有, 实实在在都是过眼云烟。 (原载《新华日报》,有删改) 13.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4.请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6分) 15.请分析第⑤段中“庄严排场”的含义。(4分) 16.联系全文,探究横八字巷的往事让“我”“刻骨铭心”的原因。(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文能穷人”辨 甘正气 ①钱钟书在《围城》里写了—个舞文弄墨的大才子董斜川,他原任捷克中国公使馆军 事参赞,但“不去讲武,倒批评上司和同事们文理不通,因此内调”,对他的命运,作者 有一句“判词”:“文能穷人,所以他官运不好。”默存先生一锤定音:董斜川官场不得 志的原因就是喜欢文学、爱好写作。“文能穷人″一语惊醒读书人。大师的戏谑被奉为真 高三语文试卷第5页(共13页)
高三语文试卷 第5页(共13页) ⑥我有个四叔公,膝下无子,解放后摆小人书摊为生。“文革”开始,书摊不让摆了, 靠一点微薄积蓄过日子;母亲隔三差五给他们十块八块钱。叔公家也住横八字巷,春节去 拜年,两位老人穿戴得格格正正,裤缝都用搪瓷缸子盛了热水熨得笔挺。桌上一碟糕一碟 糖是再也少不了的,甭管是不是做个样子。 ⑦邻居的一个姐姐会踩缝纫机,买块花布就能裁剪出各种合体衣服。有一回她用立体 裁剪法帮我做了两条花短裤,我左看右看,惊叹世界上有这等聪明之人!我恨自己不及她 十分之一的心灵手巧。 ⑧横八字巷头上,高门楼儿里,黑漆大门偶尔打开,走出来一位斜眼的退休私塾老先 生。他年轻时教过我母亲,因为这层关系,他在巷子里惟一走动的就是我们家。他是头一 个欣赏我的人,大概在那个年代,我是个比较少见的喜欢看书写字的女孩子吧。他总是在 有太阳的日子里出门,拄着拐杖,踱进我家小院,靠壁坐下,跟外婆聊几句,再询问我几 句。他有一张十分自负的沧桑的脸,还有斜视的眼睛——看起来望向别处,实际上却是紧 盯住我,这让我觉得像是被别人偷窥,心里一阵阵发紧。 ⑨还有位麻脸老太太,是外婆的好朋友,她有一双粽子大的小脚,真正的三寸金莲。 老太太和外婆有一桩共同爱好:看戏。像什么越剧、锡剧、扬剧、沪剧、京剧,不挑不拣, 来者不拒。《珍珠塔》《打金枝》《西厢记》《白蛇传》这些传统剧目,她俩讲起来头头是道, 余味悠长。 ⑩六七十年代横八字巷的往事,没有多少让人兴奋的瞬间,是我那些兴高采烈的长辈 和伙伴们,他们喜笑怒骂皆成趣味的家常琐事,让我的童年记忆五彩缤纷。成年后,走过 很多国家,结识过很多人,能够让我刻骨铭心的,深夜想起来心里发紧发疼的,真是没有, 实实在在都是过眼云烟。 (原载《新华日报》,有删改) 13.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 14.请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6 分) 15.请分析第⑤段中“庄严排场”的含义。(4 分) 16.联系全文,探究横八字巷的往事让“我”“刻骨铭心”的原因。(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文能穷人”辨 甘正气 ①钱钟书在《围城》里写了一个舞文弄墨的大才子董斜川,他原任捷克中国公使馆军 事参赞,但“不去讲武,倒批评上司和同事们文理不通,因此内调”,对他的命运,作者 有一句“判词”:“文能穷人,所以他官运不好。”默存先生一锤定音:董斜川官场不得 志的原因就是喜欢文学、爱好写作。“文能穷人”一语惊醒读书人。大师的戏谑被奉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