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实际形象分析 组织实际形象即组织的实际状态和行为在 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反映,亦即社会公众和社 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 这种认知和评价体现为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的 知名度和美誉度。 组织实际形象分析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一)公众辨认与分析 (二)组织形象地位测量 在综合分析公众评价意见的基础上,可以 根据知名度和美誉度两项最基本的形象指标, 测定组织的实际形象地位。 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 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 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 深度。 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 接纳和欢迎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 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 响的好坏。 良好的组织形象是由知名度和美誉度构成 的,缺一不可
二、组织实际形象分析 组织实际形象即组织的实际状态和行为在 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反映,亦即社会公众和社 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 这种认知和评价体现为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的 知名度和美誉度。 组织实际形象分析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一)公众辨认与分析 (二)组织形象地位测量 在综合分析公众评价意见的基础上,可以 根据知名度和美誉度两项最基本的形象指标, 测定组织的实际形象地位。 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 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 “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 深度。 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 接纳和欢迎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 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 响的好坏。 良好的组织形象是由知名度和美誉度构成 的,缺一不可
根据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现实状况中的不同 构成,可以将组织的实际形象区分为四种状态 (见图7—2组织形象地位四象限图): 高美誉度 A C低卸名度 B 高知名度 低美誉度 图7一2组织形象地位四象限图 1.高知名度/高美誉度(见象限I的A、B) 2.高美誉度/低知名度(见象限Ⅱ的C) 3.低知名度/低美誉度(如象限Ⅲ的D) 4.低美誉度/高知名度(如象限IV的E) 可见,测量组织的形象地位。不仅可以确定 公共关系的实际状态,初步诊断公共关系的问 题,而且为制定公共关系的方针、策略提供依 据,是公关决策的必要步骤
根据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现实状况中的不同 构成,可以将组织的实际形象区分为四种状态 (见图7—2组织形象地位四象限图): 图7—2组织形象地位四象限图 1.高知名度/高美誉度(见象限I的A、B) 2.高美誉度/低知名度(见象限Ⅱ的C) 3.低知名度/低美誉度(如象限Ⅲ的D) 4.低美誉度/高知名度(如象限IV的E) 可见,测量组织的形象地位。不仅可以确定 公共关系的实际状态,初步诊断公共关系的问 题,而且为制定公共关系的方针、策略提供依 据,是公关决策的必要步骤。 高美誉度 C A II I B 低 高 知 知 名 O 名 度 度 III IV D E 低美誉度
(三)组织形象要素分析 表7-1组织形象要素调查表 评价非相稍中稍相非评价 常当微等微当常 调查项目 调查项目 经营方针正直 经营方针不正直 办事效率高 办事效率低 服务态度良好 152065 服务态度恶劣 业务水平有创 207010业务水平缺乏创新 管理顾问有名 1090管理顾问没有名气 公司的规模大 255520公司的规模小 、组织形象差距分析 即将组织的实际形象与组织的自我形象 作比较分析,揭示二者之间的现实差距,指明 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这是公共关系调 查的第三个环节。 非相稍中稍相非 常当微等微当常 经营方针正直 652510 经营方针不正直 办事效率高 办事效率低 服务态度良 520 服务态度恶劣 [业水平有创」 公司的规模大 公司的规模小
(三)组织形象要素分析 表7—1组织形象要素调查表 三、组织形象差距分析 即将组织的实际形象与组织的自我形象 作比较分析,揭示二者之间的现实差距,指明 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这是公共关系调 查的第三个环节。 非 相 稍 中 稍 相 非 常 当 微 等 微 当 常 评价 非 相 稍 中 稍 相 非 评价 常 当 微 等 微 当 常 调查项目 调查项目 经营方针正直 65 25 10 经营方针不正直 办事效率高 25 65 10 办事效率低 服务态度良好 15 20 65 服务态度恶劣 业务水平有创新 20 70 10 业务水平缺乏创新 管理顾问有名气 10 90 管理顾问没有名气 公司的规模大 25 55 20 公司的规模小 经营方针正直 65 25 10 经营方针不正直 办事效率高 25 65 10 办事效率低 服务态度良好 15 65 20 服务态度恶劣 业务水平有创新 20 70 10 业务水平缺乏创新 管理顾问有名气 10 90 管理顾问没有名气 公司的规模大 25 55 20 公司的规模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