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收益≡追加投资后至年末被投资单位当年净损益×(原持股比例+追加持股比 例)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某公司(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四)举例 以教材例21为基础,我们来看一下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教材例21:A企业于1999年1月1日以520000元购入B公司股票,占B公司实际发行在外 股数的10%,另支付2000元相关税费等,A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1999年5月2日B公 司宣告分派1998年度的股利,每股分派0.1元的现金股利,A企业可以获得40000元的 现金股利。2000年1月5日,A企业又以1800000元购入B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25%, 另支付9000元相关税费。至此持股比例达35%,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如果1999 年1月1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4500000元,1999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为400000元 200年度实现净利润为400000元。A企业和B公司的所得税税率均为33%。股权投资 差额按10年平均摊销。 不考虑追溯调整时股权投资差额摊销对所得税的调整,即允许税前扣除。A企业按净 利润10%提取法定公积金,按净利润5%提取法定公益金。(此条件为我个人所加, 教材例题资料不完整,教材解答也不严谨) A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 D1999年1月1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522000(520000+2000 贷:银行存款522000 ②1999年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4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40000 ③2000年1月5日再次投资时 第一,对原按成本法核算的对B公司投资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原投资的账面价值 初次投资成本=520000+2000-40000=482000(元) 初次投资时所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初次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 益×原持股比例=(4500000-40000:10%)×10%=410000(元) 应追溯确认的股权投资差额=初次投资成本一初次投资时所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 有者权益份额=482000-410000=72000(元) 应追溯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应追溯确认的股权投资差额÷全部摊销期限×追溯期 72000÷10×1=7200(元) 应追溯确认的股权投资差额摊余金额=应追溯确认的股权投资差额一应追溯摊销的 股权投资差额=72000-7200=64800(元) 应追溯确认的投资收益≡追溯期内被投资单位净损益×原持股比例=40000×010% 40000(元) 累积影响数=应追溯确认的投资收益一应追溯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40000-7℃200 =328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投资成本)410000 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64800 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损益调整)40000
投资收益=追加投资后至年末被投资单位当年净损益×(原持股比例+追加持股比 例) 借:长期股权投资――某公司(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四)举例 以教材例21为基础,我们来看一下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教材例21:A企业于1999年1月1日以520000元购入B公司股票,占B公司实际发行在外 股数的10%,另支付2000元相关税费等,A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1999年5月2日B公 司宣告分派1998年度的股利,每股分派0.1元的现金股利,A企业可以获得40000元的 现金股利。2000年1月5日,A企业又以1800000元购入B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25%, 另支付9000元相关税费。至此持股比例达35%,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如果1999 年1月1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4500000元,1999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为400000元, 2000年度实现净利润为400000元。A企业和B公司的所得税税率均为33%。股权投资 差额按10年平均摊销。 不考虑追溯调整时股权投资差额摊销对所得税的调整,即允许税前扣除。A企业按净 利润10%提取法定公积金,按净利润5%提取法定公益金。(此条件为我个人所加, 教材例题资料不完整,教材解答也不严谨) A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1999年1月1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522000(520000+2000) 贷:银行存款 522000 ②1999年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4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40000 ③2000年1月5日再次投资时 第一,对原按成本法核算的对B公司投资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原投资的账面价值 初次投资成本=520000+2000-40000=482000(元) 初次投资时所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初次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 益×原持股比例=(4500000-40000÷10%)×10%=410000(元) 应追溯确认的股权投资差额=初次投资成本-初次投资时所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 有者权益份额=482000-410000=72000(元) 应追溯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应追溯确认的股权投资差额÷全部摊销期限×追溯期 =72000÷10×1=7200(元) 应追溯确认的股权投资差额摊余金额=应追溯确认的股权投资差额-应追溯摊销的 股权投资差额=72000-7200=64800(元) 应追溯确认的投资收益=追溯期内被投资单位净损益×原持股比例=400000×10% =40000(元) 累积影响数=应追溯确认的投资收益―应追溯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40000-7200 =328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410000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64800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4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482000 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32800 第二,调整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4920 贷:盈余公积?DD法定盈余公积3280 盈余公积?D?D法定公益金1640 第三,确定追溯调整后的初次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B公司(投资成本)4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损益调整)40000 第四,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投资成本)1809000(1800000+9000 贷:银行存款1809000 ④计算再次投资时的股权投资差额 股权投资差额=1809000-(4500000-400000+400000)×25%=1809000 1125000=684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684000 昃:长期股权投资一-B公司(投资成本)684000 200年应摊销额=追溯确认的股权投资差额摊余金额÷(全部摊销期一追溯期)× 当年摊销期十追加投资后的股权投资差额÷全部摊销期×当年摊销期=64800÷(10 1)×1+684000÷10×1=75600(元) 借:投资收益一一股权投资差额摊销756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75600 ⑤计算2000年应享有的投资收益=400000×35%=14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企业(损益调整)140000 贷:投资收益一一股权投资收益140000 1.假设税法规定对于股权投资差额摊销不予税前扣除,A企业所得税采用纳税影响 会计法核算(递延法或债务法),其他资料不变。则原例题解答③中,成本法改为权 益法的累积影响数=400-(7200-7200×33%)=35176(元)借:长期股权投 资一一B公司(投资成本)410000 长期股权投资一-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64800 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损益调整)40000 递延税款2376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B公司482000 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35176 第二,调整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5276.4 贷:盈余公积?D?D法定盈余公积3517.6 盈余公积?D?D法定公益金1758.8 其他解答不变,但2000年要将当年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作为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借:递延税款24948(75600×33%)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482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2800 第二,调整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920 贷:盈余公积?D?D法定盈余公积 3280 盈余公积?D?D法定公益金 1640 第三,确定追溯调整后的初次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4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40000 第四,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1809000(1800000+9000) 贷:银行存款 1809000 ④计算再次投资时的股权投资差额 股权投资差额=1809000-(4500000-400000+400000)×25%=1809000- 1125000=684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684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684000 2000年应摊销额=追溯确认的股权投资差额摊余金额÷(全部摊销期―追溯期)× 当年摊销期+追加投资后的股权投资差额÷全部摊销期×当年摊销期=64800÷(10 -1)×1+684000÷10×1=75600(元)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 756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75600 ⑤计算2000年应享有的投资收益=400000×35%=14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损益调整) 140000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140000 1.假设税法规定对于股权投资差额摊销不予税前扣除,A企业所得税采用纳税影响 会计法核算(递延法或债务法),其他资料不变。则原例题解答③中,成本法改为权 益法的累积影响数=40000-(7200―7200×33%)=35176(元)借:长期股权投 资――B公司(投资成本) 410000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64800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40000 递延税款 2376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482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5176 第二,调整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276.4 贷:盈余公积?D?D法定盈余公积 3517.6 盈余公积?D?D法定公益金 1758.8 其他解答不变,但2000年要将当年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作为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借:递延税款 24948(75600×33%)
贷:所得税24948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005-07-1519:03 查看 灿烂阳光 Registered 注册时间:2003年1月 发帖数量:195212.假设原例题中,B公司的所得税率为18%,A企业所得税采用 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递延法或债务法),其他资料不变。则原例题解答③中,成本 法改为权益法的累积影响数=40000-40000÷(1-18%)×(33%-18%)-7200 =25482.93(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B公司(投资成本)410000 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64800 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损益调整)4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482000 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25482.93 递延税款7317.07 第二,调整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3822.44(25482.93×15%) 贷:盈余公积?D?D法定盈余公积2548.29 盈余公积?D?D法定公益金1274.15 其他解答不变。 3.假设原例题中,A企业不是2000年1月5日,而是2000年7月2日追加持股25%,B 公司2000年度实现净利润400000元中,上下半年的净利润各为200000元,其他资料 不变。原例题解答③-⑤会有所变化 ③2000年7月2日再次投资时第一,对原按成本法核算的对B公司投资采用追溯调整 法,调整原投资的账面价值初次投资成本=520000+2000-40000=482000(元) 初次投资时所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初次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 益×原持股比例=(4500000-40000÷10%)×10%=410000(元) 1999年投资时应追溯确认的股权投资差额=初次投资成本一初次投资时所享有的被 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482000-410000=72000(元) 1999年-2000年6月,应摊销股权投资差额=72000÷10×1.5=10800(元) 1999年-2000年6月,应确认的投资收益=(400000+200000)×10%=60000(元)
贷:所得税 24948 __________________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2005-07-15 19:03 IP: 查看 灿烂阳光 Registered 注册时间: 2003年1月 发帖数量: 19521 2.假设原例题中,B公司的所得税率为18%,A企业所得税采用 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递延法或债务法),其他资料不变。则原例题解答③中,成本 法改为权益法的累积影响数=40000―40000÷(1―18%)×(33%―18%)-7200 =25482.93(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410000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64800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4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482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5482.93 递延税款 7317.07 第二,调整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822.44(25482.93×15%) 贷:盈余公积?D?D法定盈余公积 2548.29 盈余公积?D?D法定公益金 1274.15 其他解答不变。 3.假设原例题中,A企业不是2000年1月5日,而是2000年7月2日追加持股25%,B 公司2000年度实现净利润400000元中,上下半年的净利润各为200000元,其他资料 不变。原例题解答③―⑤会有所变化。 ③2000年7月2日再次投资时第一,对原按成本法核算的对B公司投资采用追溯调整 法,调整原投资的账面价值 初次投资成本=520000+2000-40000=482000(元) 初次投资时所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初次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 益×原持股比例=(4500000-40000÷10%)×10%=410000(元) 1999年投资时应追溯确认的股权投资差额=初次投资成本-初次投资时所享有的被 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482000-410000=72000(元) 1999年―2000年6月,应摊销股权投资差额=72000÷10×1.5=10800(元) 1999年―2000年6月,应确认的投资收益=(400000+200000)×10%=60000(元)
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累积影响数=60000-10800=492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投资成本)410000 长期股权投资一-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61200 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损益调整)6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482000 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49200 第二,调整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7380 贷:盈余公积?D?D法定盈余公积4920 盈余公积?D?D法定公益金2460 第三、确定追溯调整后的初次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B公司(投资成本)6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损益调整)60000 第四,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投资成本)1809000(1800000+900 贷:银行存款1809000 ④计算再次投资时的股权投资差额 股权投资差额=1809000-(4500000-400000+400000+200000)×25%=634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634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B公司(投资成本)634000 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由于1999年一2000年6月,已经摊销了1.5年,因此,原 股权投资差额尚可摊销年限为8.5年;追加投资时产生的股杈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 2000年7-12月应摊销额=(61200÷8.5+634000÷10)×6÷12=35300(元) 借:投资收益一一股权投资差额摊销353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35300 ⑤计算2000年7-12月应享有的投资收益=200000×35%=7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B企业(损益调整)70000 贷:投资收益一一股权投资收益70000 4.假设原例题中,B公司宣告分派给A企业的现金股利40000元中,1998年度和1999 年度各为20000元,其他资料不变。原例题解答②一③会有所变化 ②1999年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4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B公司20000 投资收益一一股权投资收益20000 ③2000年1月5日再次投资时 第一,对原按成本法核算的对B公司投资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原投资的账面价值 初次投资成本=52000+2000-20000=502000(元) 初次投资时所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初次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
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累积影响数=60000-10800=492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410000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61200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6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482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9200 第二,调整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380 贷:盈余公积?D?D法定盈余公积 4920 盈余公积?D?D法定公益金 2460 第三、确定追溯调整后的初次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6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60000 第四,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1809000(1800000+9000) 贷:银行存款 1809000 ④计算再次投资时的股权投资差额 股权投资差额=1809000-(4500000-400000+400000+200000)×25%=634000 (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634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634000 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由于1999年―2000年6月,已经摊销了1.5年,因此,原 股权投资差额尚可摊销年限为8.5年;追加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 2000年7―12月应摊销额=(61200÷8.5+634000÷10)×6÷12=35300(元)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 353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35300 ⑤计算2000年7―12月应享有的投资收益=200000×35%=7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损益调整) 70000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70000 4.假设原例题中,B公司宣告分派给A企业的现金股利40000元中,1998年度和1999 年度各为20000元,其他资料不变。原例题解答②―③会有所变化。 ②1999年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4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20000 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20000 ③2000年1月5日再次投资时 第一,对原按成本法核算的对B公司投资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原投资的账面价值 初次投资成本=520000+2000-20000=502000(元) 初次投资时所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初次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
者权益×原持股比例=(4500000-20000÷10%)×10%=430000(元) 1999年投资时应追溯确认的股权投资差额=初次投资成本一初次投资时所享有的被 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502000-430000=72000(元) 1999年应摊销股权投资差额=72000÷10=7200(元) 1999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40000010%-20000=20000(元) 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累积影响数=20000-7200=128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投资成本)430000 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64800 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损益调整)2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502000 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12800 第二,调整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1920 贷:盈余公积?D?D法定盈余公积1280 盈余公积卾DγD法定公益金640第三、确定追溯调整后的初次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投资成本)2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损益调整)20000 第四,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B公司(投资成本)1809000(1800000+9000 贷:银行存款1809000 其他解答不变 当然,如果将这几种情形结合在一起,再加上追溯期内被投资单位存有净损益外的 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等条件,大家可以比照上述原则加以分析处理,不再赘述 张筏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005-07-1519:03 IP:查看 灿烂阳光 Registered 注册时间:2003年1月 发帖数量:19521第一节短期投资 短期投资成本的确定 短期投资通常易于变现,且持有时间比较短,不以控制被投资单位等为目的
者权益×原持股比例=(4500000-20000÷10%)×10%=430000(元) 1999年投资时应追溯确认的股权投资差额=初次投资成本-初次投资时所享有的被 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502000-430000=72000(元) 1999年应摊销股权投资差额=72000÷10=7200(元) 1999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400000×10%―20000=20000(元) 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累积影响数=20000-7200=128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430000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64800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2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502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2800 第二,调整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920 贷:盈余公积?D?D法定盈余公积 1280 盈余公积?D?D法定公益金 640 第三、确定追溯调整后的初次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2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20000 第四,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1809000(1800000+9000) 贷:银行存款 1809000 其他解答不变。 当然,如果将这几种情形结合在一起,再加上追溯期内被投资单位存有净损益外的 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等条件,大家可以比照上述原则加以分析处理,不再赘述. 张筏冰 __________________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2005-07-15 19:03 IP: 查看 灿烂阳光 Registered 注册时间: 2003年1月 发帖数量: 19521 第一节 短期投资 一、短期投资成本的确定 短期投资通常易于变现,且持有时间比较短,不以控制被投资单位等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