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日起,特别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就在苦苦探寻理想的社会状态。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旧世界 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作了科学设想,揭示了人类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这种没有剥削、没 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制度,理所当然地成为人类梦寐以求的最美好的社会理想。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描绘的社会理想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方 向,与中国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儒家经典《礼记》中就有对理想的大同社会 的描述,如“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等。正是因为我国大同 社会的理想与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共产主义有某种意义上的共通之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了 广泛的文化和心理认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是阶段性与长远性的统一,代表和 反映了中国社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首先,理想是有层次和类型的,有个人理想,也有社会理想。个人理想描绘的是个人生活事业 的理想状态,而社会理想描绘的是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个人生活于社会中,个人理想离不开社会 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种社会理想,是一种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状态的理想。它对于 个人理想具有整合作用,是若干个人理想的寄托和发育之所。当代中国人对自身生活和发展的若干 期望和设想,事实上是以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背景的,所以个人理想能否正确定位、能否实 现,离不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社会理想的把握。 其次,我们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若干个阶段性理 想。与远大理想相比,阶段性的理想更为具体,因而它可以成为一定历史时期人们所普遍追求的比 较贴近的理想目标。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 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 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解奋斗。这样一个现实的目标,最能直接地激发我们的奋斗热情。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并不是到本世纪中叶就结束。在我们达到这一理想目标之后,我们的中国特
之日起,特别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就在苦苦探寻理想的社会状态。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旧世界 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作了科学设想,揭示了人类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这种没有剥削、没 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制度,理所当然地成为人类梦寐以求的最美好的社会理想。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描绘的社会理想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方 向,与中国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儒家经典《礼记》中就有对理想的大同社会 的描述,如“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等。正是因为我国大同 社会的理想与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共产主义有某种意义上的共通之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了 广泛的文化和心理认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是阶段性与长远性的统一,代表和 反映了中国社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首先,理想是有层次和类型的,有个人理想,也有社会理想。个人理想描绘的是个人生活事业 的理想状态,而社会理想描绘的是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个人生活于社会中,个人理想离不开社会 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种社会理想,是一种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状态的理想。它对于 个人理想具有整合作用,是若干个人理想的寄托和发育之所。当代中国人对自身生活和发展的若干 期望和设想,事实上是以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背景的,所以个人理想能否正确定位、能否实 现,离不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社会理想的把握。 其次,我们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若干个阶段性理 想。与远大理想相比,阶段性的理想更为具体,因而它可以成为一定历史时期人们所普遍追求的比 较贴近的理想目标。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 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 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懈奋斗。这样一个现实的目标,最能直接地激发我们的奋斗热情。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并不是到本世纪中叶就结束。在我们达到这一理想目标之后,我们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还将继续向前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还将进一步向前推进,我国社会将进入 新的发展阶段。到那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还会增添新的内容。 最后,在社会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理想,但并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成为共同理想。有的理 想只代表了少数人或个别人的利益和愿望,它只能成为个别或少数人的追求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想之所以能成为共同理想,就是因为它代表和反映了中国社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 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夙愿与共同追 求。 5.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在大学生中有这样的顺口溜:“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也就是说,人们在确立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困惑 和情绪上的波动。因此,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理想与现实是相互矛盾的。第一,理想与现实有对立性。理想不等于现实,现实也不等于理想。 理想所需要的对象不是在现实中存在的,它是人们所要争取的未来对象,而与当前的现实对象相对 立。一般来说,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道德理想与现实 道德水平的矛盾、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的矛盾、生活理想与现实经济条件的矛盾。第二,理想与现 实存在着差异。一方面,理想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而现实中既存在着真善美的东西,也存在着假 恶丑现象:另一方面,理想在本质上是对眼前客观现实的不满足,从而谋求改变,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而“走着自己的路”。第三,现实属于今天,理想属于明天。理想要成为现实不但要符合客 观现实的发展趋势和可能性,还必须依靠人们的实践活动。第四,理想与现实有区别性。理想源于 现实又高于现实。如果理想就是现实,反映不出它与现实的矛盾,也反映不出对现实的超越,理想 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和必要,无法成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反之,如果现实就是理想, 人们就没有了奋斗目标。理想是“应然”的,现实是“实然”的。 理想与现实是相互统一的。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体现在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和摇篮,理想是未来 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 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是现实的升华,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 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 理想就会成为空想。要把理想变为现实,最根本的途径是靠实践。树立理想、检验理想、完善理想、 实现理想都是在实践中进行的
色社会主义道路还将继续向前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还将进一步向前推进,我国社会将进入 新的发展阶段。到那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还会增添新的内容。 最后,在社会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理想,但并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成为共同理想。有的理 想只代表了少数人或个别人的利益和愿望,它只能成为个别或少数人的追求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想之所以能成为共同理想,就是因为它代表和反映了中国社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 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夙愿与共同追 求。 5.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在大学生中有这样的顺口溜:“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也就是说,人们在确立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困惑 和情绪上的波动。因此,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理想与现实是相互矛盾的。第一,理想与现实有对立性。理想不等于现实,现实也不等于理想。 理想所需要的对象不是在现实中存在的,它是人们所要争取的未来对象,而与当前的现实对象相对 立。一般来说,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道德理想与现实 道德水平的矛盾、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的矛盾、生活理想与现实经济条件的矛盾。第二,理想与现 实存在着差异。一方面,理想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而现实中既存在着真善美的东西,也存在着假 恶丑现象;另一方面,理想在本质上是对眼前客观现实的不满足,从而谋求改变,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而“走着自己的路”。第三,现实属于今天,理想属于明天。理想要成为现实不但要符合客 观现实的发展趋势和可能性,还必须依靠人们的实践活动。第四,理想与现实有区别性。理想源于 现实又高于现实。如果理想就是现实,反映不出它与现实的矛盾,也反映不出对现实的超越,理想 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和必要,无法成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反之,如果现实就是理想, 人们就没有了奋斗目标。理想是“应然”的,现实是“实然”的。 理想与现实是相互统一的。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体现在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和摇篮,理想是未来 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 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是现实的升华,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 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 理想就会成为空想。要把理想变为现实,最根本的途径是靠实践。树立理想、检验理想、完善理想、 实现理想都是在实践中进行的
6.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正当的个人理想能否在 现实生活中实现,除了个人主观努力之外,最主要的还取决于现实社会的具体状况。因为人类社会 既是具有一定结构、要素的物质体系,即以一定经济结构为基础,以一定政治、法律制度及相应意 识形态为上层建筑的客观物质体系:又具有自然世界所没有的价值属性。好社会是人们实现自己人 生追求的条件,在这种条件下,人们现实的生产活动同时也是实现他们自己生活目的的自主活动: 坏社会则是束缚人们自主活动的桎梏,人们的生产活动只能是维持他们肉体的手段,即马克思所说, 人们是以摧残生命的方式来维护他们的生命。所以人要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就不能不形成相应的 社会理想,不能不了解个人理想的实现所需要的社会条件。也正是从这个层面,世世代代的人们才 不惜流血牺牲,为建立美好社会而前仆后继。另一方面,人们之所以要为实现某种社会理想而奋斗、 牺牲,不仅是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也是为了使自己和像自己这样的千千万万人民群众过 上幸福的生活,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互联系、相互统一。 个人理想只有植根于现实社会的土壤中,才可能实现:而社会理想只有建立在真正体现绝大多数个 人的共同利益、共同目标的基础上才有生命力。另一方面,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相互区别、相互 制约的,各有其自身的规定性。首先,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在理想体系中,社会理想 居于高层次,是最根本、起主导作用的。个人理想居于低层次,从属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只有自 觉地顺应社会理想并以此为基本方向来进行选择和确立,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如今,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导我们的总目标、大方向,个人理想只有与这个方向相一致才可能实现并得 到社会认可。其次,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社会理想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代表 着人们的共同利益,它要靠千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因此,社会理想不仅不排斥个人理想,而且 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我们党提出的现阶段共同理想,就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和愿望。由此可见,社会理想并不是虚幻和空洞的,它体现在千百万人一系列的现实生活中。社会 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一致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是由于我们还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难免会出现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矛盾,因此在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上,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防止只讲社会理想不讲个人理想,或者把个人理想和个人主义混为一谈。从个人理想的 层次可以看出,高层次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一致的,对这种个人理想不仅不应当反对,还要加 以提倡。现实生活中也有境界不高的个人理想,诸如过分追求个人利益、不顾社会整体利益等。对
6.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正当的个人理想能否在 现实生活中实现,除了个人主观努力之外,最主要的还取决于现实社会的具体状况。因为人类社会 既是具有一定结构、要素的物质体系,即以一定经济结构为基础,以一定政治、法律制度及相应意 识形态为上层建筑的客观物质体系;又具有自然世界所没有的价值属性。好社会是人们实现自己人 生追求的条件,在这种条件下,人们现实的生产活动同时也是实现他们自己生活目的的自主活动; 坏社会则是束缚人们自主活动的桎梏,人们的生产活动只能是维持他们肉体的手段,即马克思所说, 人们是以摧残生命的方式来维护他们的生命。所以人要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就不能不形成相应的 社会理想,不能不了解个人理想的实现所需要的社会条件。也正是从这个层面,世世代代的人们才 不惜流血牺牲,为建立美好社会而前仆后继。另一方面,人们之所以要为实现某种社会理想而奋斗、 牺牲,不仅是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也是为了使自己和像自己这样的千千万万人民群众过 上幸福的生活,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互联系、相互统一。 个人理想只有植根于现实社会的土壤中,才可能实现;而社会理想只有建立在真正体现绝大多数个 人的共同利益、共同目标的基础上才有生命力。另一方面,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相互区别、相互 制约的,各有其自身的规定性。首先,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在理想体系中,社会理想 居于高层次,是最根本、起主导作用的。个人理想居于低层次,从属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只有自 觉地顺应社会理想并以此为基本方向来进行选择和确立,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如今,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导我们的总目标、大方向,个人理想只有与这个方向相一致才可能实现并得 到社会认可。其次,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社会理想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代表 着人们的共同利益,它要靠千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因此,社会理想不仅不排斥个人理想,而且 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我们党提出的现阶段共同理想,就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和愿望。由此可见,社会理想并不是虚幻和空洞的,它体现在千百万人一系列的现实生活中。社会 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一致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是由于我们还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难免会出现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矛盾,因此在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上,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防止只讲社会理想不讲个人理想,或者把个人理想和个人主义混为一谈。从个人理想的 层次可以看出,高层次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一致的,对这种个人理想不仅不应当反对,还要加 以提倡。现实生活中也有境界不高的个人理想,诸如过分追求个人利益、不顾社会整体利益等。对
此,如果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正确引导,其觉悟是可以提高的,其理想也是可以不断升华的。 反之,只讲社会理想,不讲个人理想,其结果只能导致人们“理想危机”感的产生。 第二,防止只讲个人理想不讲社会理想。有的人在确立个人理想时脱离客观实际,凭着自己的 主观愿望去进行“自我设计”。这种无视客观条件的“个人理想”,其性质是个人主义的,其结果是 处处碰壁、无法实现理想。因此,人们在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时,不能只讲个人理想而 不讲社会理想,不能背离社会理想的大目标去进行“唯我”设计。只有把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 际的可能性结合起来并瞄准社会理想这个大目标,自觉地调整个人理想,使个人理想顺应社会发展 的正确潮流,才能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排除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和腐蚀,在工作学习条件、生 活环境等不尽如人意时避免消极埋怨和抵触情绪,真正做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统一。 第三,防止只讲理想职业不讲社会需要。理想从来不是个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尽管社会主义 社会已经为确立和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等条件的制 约,社会分工的需要往往还不能使人人都如愿以偿。因此人们在选择职业时,既要力求符合自己的 特定条件和专长,又不能忽视个人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当个人的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发生矛盾时, 应以社会需要为重,及时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职业理想,以保证职业理想的客观可行性。 7.中国梦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 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只有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 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实现中国梦是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首先,中国梦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确立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信念的确立需要中国梦的 指引。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 人生信念。中国梦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不为利益所困、不为乱象所迷、 不为迷惘所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把个人理想与人民追求紧紧相连,把个人梦想与 中国梦想紧紧相连,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其次,中国梦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精神动力。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中国梦为其提供不竭 的精神动力。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 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大学生在学 习、生活、发展中会遇到许多难题,在实现中国梦的接力奋斗中会经受各种考验。大学生能否铸就 百折不挠的进取品质,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尤其重要。中国梦能够帮助大学生在为实现中国 梦奋斗的过程中不断坚定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始终保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良好精神状
此,如果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正确引导,其觉悟是可以提高的,其理想也是可以不断升华的。 反之,只讲社会理想,不讲个人理想,其结果只能导致人们“理想危机”感的产生。 第二,防止只讲个人理想不讲社会理想。有的人在确立个人理想时脱离客观实际,凭着自己的 主观愿望去进行“自我设计”。这种无视客观条件的“个人理想”,其性质是个人主义的,其结果是 处处碰壁、无法实现理想。因此,人们在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时,不能只讲个人理想而 不讲社会理想,不能背离社会理想的大目标去进行“唯我”设计。只有把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 际的可能性结合起来并瞄准社会理想这个大目标,自觉地调整个人理想,使个人理想顺应社会发展 的正确潮流,才能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排除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和腐蚀,在工作学习条件、生 活环境等不尽如人意时避免消极埋怨和抵触情绪,真正做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统一。 第三,防止只讲理想职业不讲社会需要。理想从来不是个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尽管社会主义 社会已经为确立和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等条件的制 约,社会分工的需要往往还不能使人人都如愿以偿。因此人们在选择职业时,既要力求符合自己的 特定条件和专长,又不能忽视个人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当个人的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发生矛盾时, 应以社会需要为重,及时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职业理想,以保证职业理想的客观可行性。 7.中国梦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 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只有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 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实现中国梦是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首先,中国梦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确立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信念的确立需要中国梦的 指引。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 人生信念。中国梦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不为利益所困、不为乱象所迷、 不为迷惘所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把个人理想与人民追求紧紧相连,把个人梦想与 中国梦想紧紧相连,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其次,中国梦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精神动力。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中国梦为其提供不竭 的精神动力。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 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大学生在学 习、生活、发展中会遇到许多难题,在实现中国梦的接力奋斗中会经受各种考验。大学生能否铸就 百折不挠的进取品质,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尤其重要。中国梦能够帮助大学生在为实现中国 梦奋斗的过程中不断坚定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始终保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良好精神状
态,能够帮助大学生自觉地将个体的成长成才融入中华民族复兴的洪流伟业之中,在为中国梦努力 奋斗的历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最后,中国梦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指明奋斗方向。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顶梁柱”,只有明确 奋斗的方向,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有所作为。正如习近平所说:“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 大力量。”“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中国梦需要经过艰辛的奋斗,需要经过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才 能最终实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够激发当代大学生强化忧患意识和成才意识,向当代大 学生发出召唤,使之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更大的力量。 教学内容:崇高科学的理想信念的主要内容 (上海城建) 一、教学目标 引导和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科学内涵,充分彰显正确理想信念 的科学性质和崇高价值。 二、教学思路 问题导入一一探究分析一学习升华一拓展延伸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什么要建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教学内容:崇高科学的理想信念的主要内容 (上海城建) 一、教学目标 引导和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科学内涵,充分彰显正确理想信念 的科学性质和崇高价值。 二、教学思路 问题导入——探究分析——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什么要建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态,能够帮助大学生自觉地将个体的成长成才融入中华民族复兴的洪流伟业之中,在为中国梦努力 奋斗的历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最后,中国梦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指明奋斗方向。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顶梁柱”,只有明确 奋斗的方向,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有所作为。正如习近平所说:“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 大力量。”“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中国梦需要经过艰辛的奋斗,需要经过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才 能最终实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够激发当代大学生强化忧患意识和成才意识,向当代大 学生发出召唤,使之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