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专题一人生本质之问 授课题目:人生本质之问 所属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述。 2、了解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能力目标】: 1、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2、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 【素质日标】: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 点。 教学重难点: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1学时 学情分析:这门课程的对象是高职大一的学生。他们在高中学到了一 些相关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大一的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他 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
第一章 专题一 人生本质之问 授课题目:人生本质之问 所属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述。 2、了解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能力目标】: 1、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2、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 点。 教学重难点: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1 学时 学情分析:这门课程的对象是高职大一的学生。他们在高中学到了一 些相关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大一的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他 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
的能力。这是学情的有利因素。然而,一些学生他们能够理解老师的 分析,但不愿意自己去思考。因此,在讲授这一节时,教师要提出一 些学生已经学过的、比较简单的问题,从而和学生形成互动,设法提 高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将新学的原理联系、运用到现实 生活中去。 教学思路: 一、人类历史对于人的探讨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 三、大学生如何书写“人”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好久不见,相遇再见一一2020年一届特殊的毕业季 毕业,是千万个不同夏天里相同的故事。2020年,是以意想不 到的特殊方式打开的。 受疫情影响,今年874万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不一样的毕业季:隔 屏相望,远程答辩;天南海北,云端合影:投递简历,网上面试… “云”毕业论文答辩、“云”毕业照,“云”毕业典礼…今年即使没 有毕业典礼、没有鲜花,却有着一样的不舍与祝福,而这,才是毕业 的真谛一既缅怀过去,也祝福未来。这种情感不会输给时间,也不 会输给距离,它深藏在每一位即将离开校园的毕业生心中,他们将带 着这份沉甸甸的情感,奔涌入海,各自灿烂。 回首这半年,如果用一句词总结你的上半年,你会选哪一句呢? 半年:充实、学业有成、C位出道、疫情中的我、行动改变、未
的能力。这是学情的有利因素。然而,一些学生他们能够理解老师的 分析,但不愿意自己去思考。因此,在讲授这一节时,教师要提出一 些学生已经学过的、比较简单的问题,从而和学生形成互动,设法提 高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将新学的原理联系、运用到现实 生活中去。 教学思路: 一、人类历史对于人的探讨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 三、大学生如何书写“人”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好久不见,相遇再见——2020 年一届特殊的毕业季 毕业,是千万个不同夏天里相同的故事。2020 年,是以意想不 到的特殊方式打开的。 受疫情影响,今年 874 万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不一样的毕业季:隔 屏相望,远程答辩;天南海北,云端合影;投递简历,网上面试…… “云”毕业论文答辩、“云”毕业照,“云”毕业典礼……今年即使没 有毕业典礼、没有鲜花,却有着一样的不舍与祝福,而这,才是毕业 的真谛——既缅怀过去,也祝福未来。这种情感不会输给时间,也不 会输给距离,它深藏在每一位即将离开校园的毕业生心中,他们将带 着这份沉甸甸的情感,奔涌入海,各自灿烂。 回首这半年,如果用一句词总结你的上半年,你会选哪一句呢? 半年:充实、学业有成、C 位出道、疫情中的我、行动改变、未
完待续、平淡无奇、凑合着过等等。 在人生道路中我们都有过焦虑、压力、或者是困惑,但无论你用 什么词语来描述自己的2020上半年,都应该心存美好,释放善意, 因为能定义你人生的,只有你自己。 了解自己之前,我们要先清楚人是什么?人活着为了什么这样一 个哲学问题。 【案例】: 《列子·黄帝》记载:“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 而食者,谓之人。”一这是从人的外貌特征来解释人。可是要对人 下个定义,真的这么简单吗? 朱熹说:“人是天地中最灵之物,天能覆而不能载,地能载而不 能覆。”《尚书·周书》一一也提出“惟人(为)万物之灵”的思想。 一、人类历史对人的探讨 对“人是什么”的认识。这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 的问题。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 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 料。 (一)中国古代人性论 在中国哲学史上,虽然出现过儒、墨、道、法等各家学说,而且 各家的思想观点也大相径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它们都有一 个共同的特点,有一个共同关注的重心,这就是人。 1、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其对“人是什么?”的回
完待续、平淡无奇、凑合着过等等。 在人生道路中我们都有过焦虑、压力、或者是困惑,但无论你用 什么词语来描述自己的 2020 上半年,都应该心存美好,释放善意, 因为能定义你人生的,只有你自己。 了解自己之前,我们要先清楚人是什么?人活着为了什么这样一 个哲学问题。 【案例】: 《列子·黄帝》记载:“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 而食者,谓之人。”——这是从人的外貌特征来解释人。可是要对人 下个定义,真的这么简单吗? 朱熹说:“人是天地中最灵之物,天能覆而不能载,地能载而不 能覆。”《尚书·周书》——也提出“惟人(为)万物之灵”的思想。 一、人类历史对人的探讨 对“人是什么”的认识。这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 的问题。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 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 料。 (一)中国古代人性论 在中国哲学史上,虽然出现过儒、墨、道、法等各家学说,而且 各家的思想观点也大相径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它们都有一 个共同的特点,有一个共同关注的重心,这就是人。 1、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其对“人是什么?”的回
答,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至深至远。儒家创始人孔子,在反映 其思想的著作《论语》中,曾记载着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性相近 也,习相远也”儒家认为:人是道德的动物,道德性是人的本性,是 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也是人与动物的最根本区别。 2、墨家,从经验主义立场出发,对儒家的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批 判。他们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不用劳动,只要从自然界中 取得现成的食物,就能生存,而人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辛勤劳作, 这显然是把劳动看作为人的本性,从人的肉体存在的角度来规定人。 (二)西方思想历史上关于人的本质学说 1、古希腊哲学一直把人作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古希腊哲学 中,对人的真正重视却从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开始。 2、人是万物的尺度。在普罗泰格拉看来,万物的存在与否以每 个人的感觉为尺度,每个人的感觉不同事物也不同。普罗泰格拉的理 论虽然在一定意义上突显了人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却忽视了人不仅仅 是感性的人,在更大程度上,人应该是理性的动物这一基本的客观事 实。 3、人是理性的动物。法国著名的理性主义代表人物笛卡尔把人 的理性看作为人的本质存在,把人看成为理性的动物。 【得出结论】: 综上所述,不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中外古代先哲,还 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他们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尽管有许多可取 之处,但都未能达到真正科学的水平。他们离开人的实践,抽象地考
答,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至深至远。儒家创始人孔子,在反映 其思想的著作《论语》中,曾记载着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性相近 也,习相远也”儒家认为:人是道德的动物,道德性是人的本性,是 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也是人与动物的最根本区别。 2、墨家,从经验主义立场出发,对儒家的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批 判。他们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不用劳动,只要从自然界中 取得现成的食物,就能生存,而人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辛勤劳作, 这显然是把劳动看作为人的本性,从人的肉体存在的角度来规定人。 (二)西方思想历史上关于人的本质学说 1、古希腊哲学一直把人作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古希腊哲学 中,对人的真正重视却从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开始。 2、人是万物的尺度。在普罗泰格拉看来,万物的存在与否以每 个人的感觉为尺度,每个人的感觉不同事物也不同。普罗泰格拉的理 论虽然在一定意义上突显了人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却忽视了人不仅仅 是感性的人,在更大程度上,人应该是理性的动物这一基本的客观事 实。 3、人是理性的动物。法国著名的理性主义代表人物笛卡尔把人 的理性看作为人的本质存在,把人看成为理性的动物。 【得出结论】: 综上所述,不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中外古代先哲,还 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他们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尽管有许多可取 之处,但都未能达到真正科学的水平。他们离开人的实践,抽象地考
察人的所谓不变本质,因此难以克服人的自然属性和精神属性、社会 性和个性、能动性和受动性之间的矛盾。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论 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 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 社2009年版,第501页 第一次科学说明了人的本质,为人们认识人生,形成正确的人生 观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主要可从以下 几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一)人的本质主要不是体现在自然属性之中,而是体现在人的 社会属性之中。 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1、人的自然属性及其表现: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在生物学上区 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包括生理结构,生理机能和生理需要的,正是 人的社会属性的生理基础。人的生存和发展,总会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表现为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2、社会属性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 会依赖性,以及人与人,社会集团与社会集团之间的相互制约性。 【案例】:[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达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了一
察人的所谓不变本质,因此难以克服人的自然属性和精神属性、社会 性和个性、能动性和受动性之间的矛盾。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论 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 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 社 2009 年版,第 501 页 第一次科学说明了人的本质,为人们认识人生,形成正确的人生 观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主要可从以下 几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一)人的本质主要不是体现在自然属性之中,而是体现在人的 社会属性之中。 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1、人的自然属性及其表现: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在生物学上区 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包括生理结构,生理机能和生理需要的,正是 人的社会属性的生理基础。人的生存和发展,总会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表现为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2、社会属性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 会依赖性,以及人与人,社会集团与社会集团之间的相互制约性。 【案例】:[狼孩的故事] 1920 年,在印度加尔各达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