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专题三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之核 授课题目: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之核 所属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深刻理解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和重要意义,掌握做改革创新生力 军的行为要求。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本领。 【素质目标: 弘扬时代精神,以时代使命为己任,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时代挑 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难点:当代大学生如何做改革创新生力军的途径。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问题导向法 教学课时:2学时 学情分析:这门课程的对象是高职大一的学生。2019年扩招以来, 高职学情情况与从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源结构多元化,学生文 化水平整体下降,离散度加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不好,理论 基础欠缺等等。但他们对创新性、新鲜事物更感兴趣,关注社会问题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专题三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之核 授课题目: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之核 所属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深刻理解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和重要意义,掌握做改革创新生力 军的行为要求。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本领。 【素质目标】: 弘扬时代精神,以时代使命为己任,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时代挑 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难点:当代大学生如何做改革创新生力军的途径。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问题导向法 教学课时:2 学时 学情分析:这门课程的对象是高职大一的学生。2019 年扩招以来, 高职学情情况与从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源结构多元化,学生文 化水平整体下降,离散度加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不好,理论 基础欠缺等等。但他们对创新性、新鲜事物更感兴趣,关注社会问题
和热点,思维活跃,要培养他们增强改革创新责任感,树立改革创新 意识,投身改革创新实践,勇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教学思路: 教学设计思路:课前准备→组织教学→视频导入→讲授新课→课 堂总结→课后思考→社会实践 一、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二、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让学生明白:改革创新是中国现在最突出特色,以改革创新为核 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开拓进 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 深深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振兴中 华的力量源泉。大学生担当着民族复兴的使命,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和 动力,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案例:[2020开学第一课]“国之重器”助力抗疫! 新技术是中国遏制疫情的秘诀之一。 师生互动:列举抗疫战疫的新科技。 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为人类战胜大灾大疫提供了最有力的武器。 思考:在这次防疫抗疫中,我们的教育教学有创新吗?
和热点,思维活跃,要培养他们增强改革创新责任感,树立改革创新 意识,投身改革创新实践,勇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教学思路: 教学设计思路:课前准备→组织教学→视频导入→讲授新课→课 堂总结→课后思考→社会实践 一、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二、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让学生明白:改革创新是中国现在最突出特色,以改革创新为核 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开拓进 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 深深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振兴中 华的力量源泉。大学生担当着民族复兴的使命,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和 动力,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案例:[2020 开学第一课]“国之重器”助力抗疫! 新技术是中国遏制疫情的秘诀之一。 师生互动:列举抗疫战疫的新科技。 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为人类战胜大灾大疫提供了最有力的武器。 思考:在这次防疫抗疫中,我们的教育教学有创新吗?
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大学生富有想象力 和创造力,是改革创新的生力军,要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奉献祖国、 服务人民、实现价值,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强大动力。 【内容讲授】 一、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2007年,英国《独立报》评出了改变世界的101个发明。中国 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另一发明算盘在列。 这个评比结果使我们中国人无比自豪,可以说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创 造的民族。 习总书记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 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思考:中华民族创新创造的民族禀赋体现在哪里? (一)中华民族历史上丰富的创新创造思想 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创新创造精神是源远流长的。 1、中华文化自起发端时期,就有鲜明的变通求新的精神特质。 早在商汤时期,“盘铭”上就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的字句,表明求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不能停止的追求。 《尚书·康浩》篇云:“作新民”,强调要造就一代自新的人。 《周易》的乾卦卦辞说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阐发了 革故鼎新、独立自主、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易传·系辞上》提出:“富有之谓人业,日新之谓盛得,生生之 谓易。”从阴阳变易、天人合一的高度,强调生生不息、更新创造的
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大学生富有想象力 和创造力,是改革创新的生力军,要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奉献祖国、 服务人民、实现价值,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强大动力。 【内容讲授】 一、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2007 年,英国《独立报》评出了改变世界的 101 个发明。中国 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另一发明算盘在列。 这个评比结果使我们中国人无比自豪,可以说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创 造的民族。 习总书记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 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思考:中华民族创新创造的民族禀赋体现在哪里? (一)中华民族历史上丰富的创新创造思想 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创新创造精神是源远流长的。 1、中华文化自起发端时期,就有鲜明的变通求新的精神特质。 早在商汤时期,“盘铭”上就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的字句,表明求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不能停止的追求。 《尚书•康浩》篇云:“作新民”,强调要造就一代自新的人。 《周易》的乾卦卦辞说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阐发了 革故鼎新、独立自主、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易传•系辞上》提出:“富有之谓人业,日新之谓盛得,生生之 谓易。”从阴阳变易、天人合一的高度,强调生生不息、更新创造的
精神指向。 《诗经·大雅·文王》写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就是说,周文王禀天命昭示天下:周虽然是旧的邦国, 但其使命在革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先民们致力于开拓创新的思想和 意志。 《大学》明确地把“新民”列在三纲之中,把作革故鼎新、振起 自新作为至高的道德加以弘扬和推崇。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文化在发轫之际就已经内涵着创新发展的意 欲,成为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思想源泉。 2、中华民族变通求新的精神特质体现在与时俱进、与时偕新的 辩证智慧中。 《周易·系辞下》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事 理到了是极限的时候就应当有所变动,变动之后即可于事通达,通达 之后即可行与长久。说明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 进行变革和革命。 3、中华民族穷变通久的辩证思维提供了创新创造活动的根本动 力。 变通求新、因革损益、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与日偕新等思想观 念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二)中华民族历史上创新创造的伟大成就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 我们的先人们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在天文、算学
精神指向。 《诗经•大雅•文王》写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就是说,周文王禀天命昭示天下:周虽然是旧的邦国, 但其使命在革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先民们致力于开拓创新的思想和 意志。 《大学》明确地把“新民”列在三纲之中,把作革故鼎新、振起 自新作为至高的道德加以弘扬和推崇。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文化在发轫之际就已经内涵着创新发展的意 欲,成为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思想源泉。 2、中华民族变通求新的精神特质体现在与时俱进、与时偕新的 辩证智慧中。 《周易•系辞下》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意思是事 理到了是极限的时候就应当有所变动,变动之后即可于事通达,通达 之后即可行与长久。说明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 进行变革和革命。 3、中华民族穷变通久的辩证思维提供了创新创造活动的根本动 力。 变通求新、因革损益、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与日偕新等思想观 念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二)中华民族历史上创新创造的伟大成就 在 5000 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 我们的先人们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在天文、算学
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创造了累累硕果,为世界贡献了无数科技创新 成果。资料显示,16世纪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300项发明和发现中, 我国占173项,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许多伟大成就,究其深层精神 根源,就在于中华民族创新创造这一宝贵的精神传统和民族禀赋。 (三)创新创造的决定性作用 思考:我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是什么? 近代以来,我国逐渐由领先变为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错失了 多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在世界工业革命大潮中被 时代远远甩下。 明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中国同世界科 技发展潮流渐行渐远,导致中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大大落后于世界发展 步伐。 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攻击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国家。根本不具备创新创造的基本物质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中 华民族在世界工业革命大潮中落后于时代,陷人落后挨打的悲惨境地。 新中国的成立,让古老的中国焕发新生,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 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伟大实践中迸发出创新创造的生机活力,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了全力追赶时代、勇于引领时代的改革创新大潮。 二、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 重要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创造了累累硕果,为世界贡献了无数科技创新 成果。资料显示,16 世纪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 300 项发明和发现中, 我国占 173 项,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许多伟大成就,究其深层精神 根源,就在于中华民族创新创造这一宝贵的精神传统和民族禀赋。 (三)创新创造的决定性作用 思考:我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是什么? 近代以来,我国逐渐由领先变为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错失了 多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在世界工业革命大潮中被 时代远远甩下。 明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中国同世界科 技发展潮流渐行渐远,导致中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大大落后于世界发展 步伐。 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攻击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国家。根本不具备创新创造的基本物质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中 华民族在世界工业革命大潮中落后于时代,陷人落后挨打的悲惨境地。 新中国的成立,让古老的中国焕发新生,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 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伟大实践中迸发出创新创造的生机活力,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了全力追赶时代、勇于引领时代的改革创新大潮。 二、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 重要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