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基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矗立(chu) 花钿(tian) 不霁(j)何虹 铛( cheng)玉石 B.突兀(w)水涡(wo) 渔阳鼙(b1)鼓 霆乍(zha)惊 C.锱铢(zi) 辇(nian)车 架梁之椽( chuan) 嫔媵(ying)嫱 D.仓庾(y) 仙袂(mei) 盘盘困困(jn) 块珠砾(1)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可怜焦土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朝歌夜弦 C.辇来于秦 D.廊腰缦回 3.选出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 A.戍卒叫,函谷举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妁 B.烟斜雾横,焚椒兰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下列对“焉”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②置杯焉则胶 ③焉用亡郑 以陪邻 ④且焉置土石⑤则耻师焉⑥或师焉,或不焉⑦徐徐焉实狼其中 A.①⑦/②⑤/⑥/③④ B.①⑦/②/③④/⑤⑥ C.①⑦/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⑦/③⑤/④⑥ 5.下列关于《蜀相》和《书愤》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是怀古之作,诗人虽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却报国无门,追念名相 (诸葛亮)的同时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渴望为国建立功业的感情 B.《书愤》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 两重感情。 C.《蜀相》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鸟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髙 D.《书愤》中“塞上长城”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语岀《南史·檀道济传》。 6.对“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几句 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揽衣推枕起徘徊”,用了四个动词极有层次地展示出杨贵妃听说天子使臣 到来之后的一连串动作,透露出贵妃凄美、寂寞、哀怨的情态 B.“花冠不整下堂来”写杨贵妃急于听到“汉家天子”的音讯,因而来不及整 理衣冠就走出了厅堂 C.“泪阑干”对应“春带雨”,运用比喻写出了杨贵妃的不幸与哀伤。 D.“风吹仙袂…犹似……”一句,诗人借助想象,让杨贵妃的形象在仙境中再 现。她还想给唐玄宗跳一曲《霓裳羽衣曲》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宁夏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基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7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矗立(chù) 花钿(tiàn) 不霁(jì)何虹 鼎 铛(chēng)玉石 B.突兀(wù ) 水涡(wō) 渔阳鼙(bí)鼓 雷 霆乍(zhà)惊 C.锱铢(zī) 辇(niǎn)车 架梁之椽(chuán) 妃 嫔媵(yìng)嫱 D.仓庾(yǔ) 仙袂(mèi) 盘盘囷囷(jūn) 金 块珠砾(lì)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可怜焦土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朝歌夜弦 C.辇来于秦 D.廊腰缦回 3.选出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 ) A.戍卒叫,函谷举 B.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4.下列对“焉”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②置杯焉则胶 ③焉用亡郑 以陪邻 ④且焉置土石 ⑤则耻师焉 ⑥或师焉,或不焉 ⑦徐徐焉实狼其中 A.①⑦/②⑤/⑥/③④ B.①⑦/②/③④/⑤⑥ C.①⑦/②③④/⑤/ ⑥ D.①②⑦/③⑤/④⑥ 5.下列关于《蜀相》和《书愤》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相》是怀古之作,诗人虽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却报国无门,追念名相 (诸葛亮)的同时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渴望为国建立功业的感情。 B.《书愤》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 两重感情。 C.《蜀相》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鸟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D.《书愤》中“塞上长城”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语出《南史·檀道济传》。 6.对“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几句 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揽衣推枕起徘徊”,用了四个动词极有层次地展示出杨贵妃听说天子使臣 到来之后的一连串动作,透露出贵妃凄美、寂寞、哀怨的情态。 B.“花冠不整下堂来”写杨贵妃急于听到“汉家天子”的音讯,因而来不及整 理衣冠就走出了厅堂。 C.“泪阑干”对应“春带雨”,运用比喻写出了 杨贵妃的不幸与哀伤。 D.“风吹仙袂……犹似……”一句,诗人借助想象,让杨贵妃的形象在仙境中再 现。她还想给唐玄宗跳一曲《霓裳羽衣曲》。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自媒体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过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新闻真实性,所传播的信息 泥沙俱下,容易误导群众,这是自媒体明显的局限性。 ②今年春夏连续几个月来,西南地区五风十雨,水灾频仍,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 和收成,而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③从建立新东方教育集团到新东方在纽约挂牌上市,每到决策的关键时刻,董事 长俞敏洪总能从善如流,使得新东方集团的事业蒸蒸日上 ④这所中学将原来冲锋号起床铃改为温柔的小步舞曲,学生们说新的音乐像晨钟 暮鼓,死气沉沉,让人提出起精神。 ⑤每到图书馆开放的时间,来这里看书的人汗牛充栋,但是整个图书馆却鸦雀无 声,大家都沉浸在书香里 ⑥这十年间的悲欢离合,白云苍狗,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时不禁感慨万千, 前尘往事久久萦绕于心,郁积于怀。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 ⑤ ①④⑥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 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B.血液是运送生命物质的长河,一旦病毒、细菌等病害侵入我们的身体,它也 是保护我们身体的卫士。 C.教职工代表大会期间,广大教职工代表认真阅读领会《学校三年发展纲要》 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D.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 设备保养和质量检测等部门进行了整顿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 力的动物 ,马己经成为 力量与神奇的代表 ①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 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④作为六畜之首 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⑥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⑤④②③①⑥ B.③⑥①④⑤② C.⑤③②⑥①④ D.③②④①⑤⑥ 二、古诗文阅读(共计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8分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隐兖州。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 以功名显。李光弼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 麾下皆讨。建封见中人,请前喻贼,可不须战。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 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 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李希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 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希烈数败王师,张甚,遂僭即天子位。是时,四
①自媒体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过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新闻真实性,所传播的信息 泥沙俱下,容易误导群众 ,这是自媒体明显的局限性。 ②今年春夏连续几个月来,西南地区五风十雨,水灾频仍,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 和收成,而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③从建立新东方教育集团到新东方在纽约挂牌上市,每到决策的关键时刻,董事 长俞敏洪总能从善如流,使得新东方集团的事业蒸蒸日上。 ④这所中学将原来冲锋号起床铃改为温柔的小步舞曲,学生们说新的音乐像晨钟 暮鼓,死气沉沉,让人提出起精神。 ⑤每到图书馆开放的时间,来这里看书的人汗牛充栋,但是整个图书馆却鸦雀无 声,大家都沉浸在书香里。 ⑥这十年间的悲欢离合,白云苍狗,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时不禁感慨万千, 前尘往事久久萦绕于心,郁积于怀。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 ⑤ D.①④⑥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 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B.血液是运送生命物质的长河,一旦病毒、细菌等病害侵入我们的身体,它也 是保护我们身体的卫士。 C.教职工代表大会期间,广大教职工代表认真阅读领会《学校三年发展纲要》 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D.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 设备保养和质量检测等部门进行了整顿。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 力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己经成为 力量与神奇的代表。 ①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 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④作为六畜之首 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⑥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⑤④②③①⑥ B.③⑥①④⑤② C.⑤③②⑥①④ D.③②④①⑤⑥ 二、古诗文阅读(共计 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8 分)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隐兖州。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 以功名显。李光弼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 麾下皆讨。建封见中人,请前喻贼,可不须战。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 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 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①。 李希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 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希烈数败王师,张甚,遂僭即天子位。是时,四
方尚多故,乃缮陴隍,益治兵,四鄙附悦。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 贼平,进封阶。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 又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 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 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 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 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治徐凡十年,躬于所事,一军大治。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 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许孟容、 韩愈皆奏署幕府,有文章传于时。 (选自《新唐书·张建封传》) 【注】①马燧、李灵耀、杨炎、卢杞均为人名。②阍闼:宫门。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 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B.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 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C.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 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D.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 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来源学|科|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 任官为荣)。 B.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即“主管、管理”。 C.“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 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D.张建封,字本立。“本立”是在出生后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建封慷慨豪迈,洞察事理。李光弼奉命讨伐苏、常一带的盔贼时,张建封 认为不必交战,只要晓谕祸福就能令盗贼投降,果如所料 B.张建封文武双全,治军有方。李希烈叛乱,派精兵强将攻打寿州,张建封修 壕练兵严加抵拒,叛军最后被平;治理徐州时,全军大治。 C.张建封关心民生,体恤民情。宦官主持宫市,欺行霸市,一农夫反抗被拘, 张建封向皇帝求情,并趁机请求废除宫市,皇帝欣然应允。 D.张建封待人宽容,礼贤下士。张建封善容人过,对恶人也法内宽容;喜欢延 揽人才,不管贤能与否均同礼相待,士人也觉得宾至如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 (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方尚多故,乃缮陴隍,益治兵,四鄙附悦。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 贼平,进封阶。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 又邀阍闼②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 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 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 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 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治徐凡十年,躬于所事,一军大治。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 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许孟容、 韩愈皆奏署幕府,有文章传于时。 (选自《新唐书•张建封传》) 【注】①马燧、李灵耀、杨炎、卢杞均为人名。②阍闼:宫门。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 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B.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 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C.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 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D.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 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来源:学|科|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 任官为荣)。 B.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即“主管、管理”。 C.“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 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D.张建封,字本立。“本立”是在出生后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建封慷慨豪迈,洞察事理。李光弼奉命讨伐苏、常一带的盔贼时,张建封 认为不必交战,只要晓谕祸福就能令盗贼投降,果如所料。 B.张建封文武双全,治军有方。李希烈叛乱,派精兵强将攻打寿州,张建封修 壕练兵严加抵拒,叛军最后被平;治理徐州时,全军大治。 C.张建封关心民生,体恤民情。宦官主持宫市,欺行霸市,一农夫反抗被拘, 张建封向皇帝求情,并趁机请求废除宫市,皇帝欣然应允。 D.张建封待人宽容,礼贤下士。张建封善容人过,对恶人也法内宽容;喜欢延 揽人才,不管贤能与否均同礼相待,士人也觉得宾至如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 (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二)古诗文阅读(11分) 早发宜陵即事 罗邺① 霜白山村月落时,一声鸡后又登岐 居人犹自掩关在,行客已愁驱马迟。 身事不堪空感激,鬓毛看著欲凋衰。 青萍委匣休哮吼,未有恩仇拟报谁。 【注】①罗邺:晚唐诗人,有建功立业之志。屡试不第,先后辗转于郭铨、 崔安潜等幕府,晚年远赴塞北边防营帐仼职。②青萍:古代名剑。《拾遗记》: “帝颛项有曳影之剑,……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霜白”“月落”点明诗人出行的背景,渲染出了环境氛围的凄清寂 B. 声鸡”以声衬静,写出行之早与山村之静,呼应诗题中的“早 C.颔联以“居人”掩门团聚与“行客”驱马独行作比,突出诗人的伤感。 D.颈联“凋衰”写所骑之马毛发脱落的形象,并借马暗写诗人身世坎 坷 E.诗人运用“青萍委匣”一典,以古剑自比,委婉地表达出复杂的心情。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默写填空:(每句1分,共6分) 16.补写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荒淫奢靡的秦始皇,而且指向了当时的 最高统治者 ”两句,是杜牧向当 权者发出的警告。 (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3)《长恨歌》中,写杨贵妃天生丽质,百般娇媚(貌美)的句子是 论述类文本阅读(共计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9分,每小题3分) “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孟子这里所谓的“知人论世”,其本 义是指“交友之道”。后经文论家的发展,“知人论世”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 即“知人论世法”,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 方法 “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二)古诗文阅读 (11 分) 早发宜陵即事 罗邺① 霜白山村月落时,一声鸡后又登岐。 居人犹自掩关在,行客已愁驱马迟。 身事不堪空感激,鬓毛看著欲凋衰。 青萍②委匣休哮吼,未有恩仇拟报谁。 【注】①罗邺:晚唐诗人,有建功立业之志。屡试不第,先后辗转于郭铨、 崔安潜等幕府,晚年远赴塞北边防营帐任职。②青萍:古代名剑。《拾遗记》: “帝颛项有曳影之剑,……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霜白”“月落”点明诗人出行的背景,渲染出了环境氛围的凄清寂 静。 B.“一声鸡”以声衬静,写出行之早与山村之静,呼应诗题中的“早 发”。 C.颔联以“居人”掩门团聚与“行客”驱马独行作比,突出诗人的伤感。 D.颈联“凋衰”写所骑之马毛发脱落的形象,并借马暗写诗 人身世坎 坷。 E.诗人运用“青萍委匣”一典,以古剑自比,委婉地表达出复杂的心情。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默写填空:(每句 1 分,共 6 分) 16.补写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荒淫奢靡的秦始皇,而且指向了当时的 最高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杜牧向当 权者发出的警告。 (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恨歌》中,写杨贵妃天生丽质,百般娇媚(貌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共计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7--19 题。( 9 分,每小题 3 分 ) “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孟子这里所谓的“知人论世”,其本 义是指“交友之道”。后经文论家的发展,“知人论世”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 即“知人论世法”,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 方法。 “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
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知人 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 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 品联系起来。清人黄子云认为,在吟咏之时,应先揣知作者当时所处境遇,然后 以“我”之心,求无象于官冥恍惚之间。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也 提出,不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不可妄论古人的文辞,知其世,而不知古人的身 处,也不可以遽论其文。王国维也认为,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 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由此看来,在教学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必要 的背景简介不可少。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持续的背 景简介,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 髙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 鲁迅在评论陶渊明时曾说,陶渊明固然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等寄兴田园的篇章,却也写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 歌: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 再加抑扬,更离真实。朱熹也曾评论说,陶渊明的诗,众人皆说是平淡,据我看 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易察觉,露出其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 又如何写得出这样言语的诗句。由此看来,没有对作者及其时代全面而深入的了 解,而是任意取舍,必定会影响到对其诗作的理解, 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 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表面上写一位新嫁娘精心打 扮自己等待天亮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心理描绘惟妙惟肖,其人呼之欲出。而诗 人的本意却是以此为喻,委婉试探自己的诗作合不合主考大人的评判标准。“洞 房昨夜停红烛”喜举进土也,“待晓堂前拜舅姑”将见主考大人也,“妆罢低声 问夫婿”以所作之诗请教于张籍也,“画眉深浅入时无”能否获主司之赏识也。 张籍自是心领神会,于是用同样的手法做了巧妙的回答,《酬朱庆馀》:“越女 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前两句是 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质彬彬,自知文章写得好,但是还不够自信;后两句张籍 对其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流露出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不了解诗人这些进献、 酬和文字背后的交往,就无法理解作诗的本意。 “知人论世”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对更深刻、更透彻的全面了 解作家的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美智《知人论世和古代诗歌鉴赏》) 17.下列关于“知人论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知人论世”就是要联系作家的生平遭际、思想为人和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历史条件等,来理解和评价诗歌 B.“知人”是指对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动机等作了解;“论世”是指考察 文学作品内容要考虑作者所处的时代。 C.“知人论世”语出《孟子》,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论文 的方法,即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法”。 D.“知人论世”作为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广为人知,影响深远,对古诗文教学和 文学作品鉴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国维运用假设论证法指出,如果已经做到了知人论世,还不能正确解读诗 歌,这样的读者是很少的
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知人 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 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 品联系起来。清人黄子云认为,在吟咏之时,应先揣知作者当时所处境遇,然后 以“我”之心,求无象于窅冥恍惚之间。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也 提出,不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不可妄论古人的文辞,知其世,而不知古人的身 处,也不可以遽论其文。王国维也认为,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 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由此看来,在教学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必要 的背景简介不可少。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持续的背 景简介,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 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 鲁迅在评论陶渊明时曾说,陶渊明固然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等寄兴田园的篇章,却也写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 歌;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 再加抑扬,更离真实。朱熹也曾评论说,陶渊明的诗,众人皆说是平淡,据我看 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易察觉,露出其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 又如何写得出这样言语的诗句。由此看来,没有对作者及其时代全面而深入的了 解,而是任意取舍,必定会影响到对其诗作的理解。 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 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表面上写一位新嫁娘精心打 扮自己等待天亮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心理描绘惟妙惟肖,其人呼之欲出。而诗 人的本意却是以此为喻,委婉试探自己的诗作合不合主考大人的评判标准。“洞 房昨夜停红烛”喜举进士也,“待晓堂前拜舅姑”将见主考大人也,“妆罢低声 问夫婿”以所作之诗请教于张籍也,“画眉深浅入时无”能否获主司之赏识也。 张籍自是心领神会,于是用同样的手法做了巧妙的回答,《酬朱庆馀》:“越女 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前两句是 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质彬彬,自知文章写得好,但是还不够自信;后两句张籍 对其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流露出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不了解诗人这些进献、 酬和文字背后的交往,就无法理解作诗的本意。 “知人论世”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对更深刻、更透彻的全面了 解作家的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美智《知人论世和古代诗歌鉴赏》) 17.下列关于“知人论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知人论世”就是要联系作家的生平遭际、思想为人和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历史条件等,来理解和评价诗歌。 B.“知人”是指对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动机等作了解;“论世”是指考察 文学作品内容要考虑作者所处的时代。 C.“知人论世”语出《孟子》,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论文 的方法,即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法”。 D.“知人论世”作为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广为人知,影响深远,对古诗文教学和 文学作品鉴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国维运用假设论证法指出,如果已经做到了知人论世,还不能正确解读诗 歌,这样的读者是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