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学习与沟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阅读、翻译本专业国外运筹学的经典著作,立足国情进行科技创新,进而通过高级运筹学的学习将其成果应用于国家社会建设中去;引导学生思考本门课对自已未来职业生涯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1.通过课程重点内容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优化思想对管理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运筹学各主要分支的模型、基本概念与理论、主要算法和应用,达成情况通过学生是否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间题进行分析并能够建立模型来评价。2.通过案例实践教学,以及相关软件操作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优化求解、网络计划求解以及多目标决策问题求解等计算求解的能力,达成情况通过学生是否能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来评价。六、课程成绩评定考核方式:平时30%+期末考试(撰写文献综述)70%。平时成绩通过理论教学和案例、实践教学来评定,期末成绩通过应用分析报告来考察评定。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建议教材:1、塔哈(Taha,H.A.).运筹学导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参考书:1、肖勇波.运筹学:原理、工具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2、:《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第5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八、编制与审核工作内容负责人完成时间郭传银2024年5月编制(任课教师)审核(学科、专业负责人)张健2024年9月易军凯2024年9月批准(主管院长)3
3 学的学习与沟通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阅读、翻译本专业国外运筹学的经典著作,立足国情进行科技创新,进而通过 高级运筹学的学习将其成果应用于国家社会建设中去; 引导学生思考本门课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 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 1.通过课程重点内容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优化思想对管理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较好地掌 握运筹学各主要分支的模型、基本概念与理论、主要算法和应用,达成情况通过学生是否能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能够建立模型来评价。 2.通过案例实践教学,以及相关软件操作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优化求解、网络计划求 解以及多目标决策问题求解等计算求解的能力,达成情况通过学生是否能对建立的模型进行 求解,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来评价。 六、课程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平时 30%+期末考试(撰写文献综述)70%。 平时成绩通过理论教学和案例、实践教学来评定,期末成绩通过应用分析报告来考察评 定。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议教材: 1、塔哈(Taha, H. A.). 运筹学导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参考书: 1、肖勇波. 运筹学:原理、工具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2、:《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第 5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 八、编制与审核 工作内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编制(任课教师) 郭传银 2024 年 5 月 审核(学科、专业负责人) 张健 2024 年 9 月 批准(主管院长) 易军凯 2024 年 9 月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编码MGT502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Systems Scienceand英文名称考核方式考试口考查SystemsEngineering公共必修课学分2专业必修课口公共选修课课程性质口专业选修课32总学时口补修课口其他口本研一体化课程口特色课程口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口全英文授课课程0课程特点实验学时口双语授课课程口案例课程口校企联合课程口其他先修课程(已具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备知识能力)适用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位类别(领域)一、课程教学目标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是以理论训练和实际应用为目的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课程以各类系统为研究对象,为系统提供建模、分析、评价、决策的方法和手段,是一门跨越各专业领域、从横向方面把它们组织起来的边缘性科学,为研究人员提供系统性、综合性的思维方法论和工作方法论。通过体系化的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学习,达成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系统定义、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建模方法、系统评价及决策方法等,理解系统工程解决复杂大系统的理论及方法;(2)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培养和具备自觉利用系统的观点与思路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3)结合信息特色的行业特点及管理实际,使学生树立系统观念,为研究生期间及未来解决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4
4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 课程编码 MGT502 英文名称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考核方式 □√ 考试 □考查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 专业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补修课 □其他_ 学分 2 总学时 32 课程特点 □本研一体化课程 □特色课程 □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全英文授课课程 □双语授课课程 □案例课程 □校企联合课程 □其他_ 实验学时 0 先修课程(已具 备知识能力)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 适用学科/专业 学位类别(领域)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课程教学目标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是以理论训练和实际应用为目的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课程以各类 系统为研究对象,为系统提供建模、分析、评价、决策的方法和手段,是一门跨越各专业领 域、从横向方面把它们组织起来的边缘性科学,为研究人员提供系统性、综合性的思维方法 论和工作方法论。通过体系化的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学习,达成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 熟练掌握有关系统定义、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建模方法、系统评价及决策方法等,理解系统 工程解决复杂大系统的理论及方法;(2)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培养和具备自觉利用系统的观 点与思路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3)结合信息特色的行业特点及管理实际,使学生树 立系统观念,为研究生期间及未来解决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理论部分序号教学内容提要基本要求学时主要学习系统和系统工程的基本知识,包括系统的定义、特性、分类、结构与功能、第一章绪论6系统思想发展史、系统工程的定义、特性发展阶段等主要学习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基本分析方法,包括整体论与还原论、霍尔三维结构、第二章系统工程方法论X切克兰德调查学习模式、并行工程方法学、物事人理论和综合集成系统工程等主要学习系统分析,包括系统分析的定义、第三章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要素、系统分析的原则、系统4分析的要点和步骤、系统分析的方法等主要学习系统建模方法,包括系统模型的定义与特性、系统模型的用途、系统模型第四章系统建模2分类、数学模型的特点、系统建模原则、系统建模方法等主要学习对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的主要方第五章系统评价法,包括系统评价原理、关联矩阵法、层4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主要学习对所处特定环境的系统进行决策第六章系统决策的方法,包括系统决策概述、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等主要学习系统工程的最新理论进展和领域4第七章系统工程理论前沿(1)应用,以专题学习和文献导读为主要方式。主要学习系统工程的最新理论进展和领域第七章系统工程理论前沿(2)应用,以专题学习和文献导读为主要方式。实验部分必开/实验学实验内容、要求及时间安排、仪器要序号实验项目名称时求选开类型
5 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学习系统和系统工程的基本知识,包 括系统的定义、特性、分类、结构与功能、 系统思想发展史、系统工程的定义、特性、 发展阶段等 6 第二章 系统工程方法论 主要学习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基本分析方 法,包括整体论与还原论、霍尔三维结构、 切克兰德调查学习模式、并行工程方法学、 物事人理论和综合集成系统工程等 4 第三章 系统分析 主要学习系统分析,包括系统分析的定义、 系统分析的要素、系统分析的原则、系统 分析的要点和步骤、系统分析的方法等 4 第四章 系统建模 主要学习系统建模方法,包括系统模型的 定义与特性、系统模型的用途、系统模型 分类、数学模型的特点、系统建模原则、 系统建模方法等 2 第五章 系统评价 主要学习对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的主要方 法,包括系统评价原理、关联矩阵法、层 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4 第六章 系统决策 主要学习对所处特定环境的系统进行决策 的方法,包括系统决策概述、确定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等 4 第七章 系统工程理论前沿(1) 主要学习系统工程的最新理论进展和领域 应用,以专题学习和文献导读为主要方式。 4 第七章 系统工程理论前沿(2) 主要学习系统工程的最新理论进展和领域 应用,以专题学习和文献导读为主要方式。 4 实验部分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 时 实验内容、要求及时间安排、仪器要 求 必开/ 选开 实验 类型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共计32学时,采用课堂教学和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授课24学时,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专题讨论8学时,采用翻转课堂的案例教学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四、课程思政内容1.通过对三峡工程、高速铁路、武汉长江大桥、嫦娥工程、深海探测等我国典型系统工程领域成就的梳理,阐述系统工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成就,增强使命感与荣誉感;2.通过对都江堰水利工程、北宋丁渭修皇宫案例的分析,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系统运用各类资源达成全局优化的全面思想。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1.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多媒体授课达成;达成情况通过日常课堂交流和作业情况评价;2.教学目标(2)通过翻转课堂与讨论达成;达成情况通过学生讲解和讨论情况综合评价;3.教学目标(3)通过期末综合考察达成;达成情况通过综合考察结课论文撰写情况评价。六、课程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方式:期末成绩60%,平时成绩10%,翻转课堂前言交流30%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建议教材:汪应洛,系统工程(第五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参考书:谭跃进等,系统工程原理,国防科大出版社,1999.王众托,系统工程引论(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八、编制与审核工作内容负责人完成时间齐林编制(任课教师)2024年5月张健审核(学科、专业负责人)2024年9月批准(主管院长)易军凯2024年9月6
6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共计 32 学时,采用课堂教学和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授课 24 学时, 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专题讨论 8 学时,采用翻转课堂的案例教学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四、课程思政内容 1.通过对三峡工程、高速铁路、武汉长江大桥、嫦娥工程、深海探测等我国典型系统工 程领域成就的梳理,阐述系统工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成就,增强使命感与荣誉感; 2.通过对都江堰水利工程、北宋丁渭修皇宫案例的分析,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 和谐统一、系统运用各类资源达成全局优化的全面思想。 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 1. 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多媒体授课达成;达成情况通过日常课堂交流和作业情况评 价; 2. 教学目标(2)通过翻转课堂与讨论达成;达成情况通过学生讲解和讨论情况综合评 价; 3. 教学目标(3)通过期末综合考察达成;达成情况通过综合考察结课论文撰写情况评 价。六、课程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方式:期末成绩 60%,平时成绩 10%,翻转课堂前言交流 30% 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议教材:汪应洛,系统工程(第五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参 考 书:谭跃进等,系统工程原理,国防科大出版社,1999. 王众托,系统工程引论(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八、编制与审核 工作内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编制(任课教师) 齐 林 2024 年 5 月 审核(学科、专业负责人) 张健 2024 年 9 月 批准(主管院长) 易军凯 2024 年 9 月
《高级计量经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MGT503高级计量经济分析课程编码英文名称考核方式口考试团考查AdvancedEconometrics口公共必修课2学分专业必修课口公共选修课课程性质口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口补修课口其他口本研一体化课程口特色课程口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口全英文授课课程课程特点实验学时0口双语授课课程口案例课程口校企联合课程口其他先修课程(已具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线性代数备知识能力)适用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学位类别(领域)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面向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基础统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基本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渐进理论分析和进行假设检验的能力,以及教会学生如何从研究的视角探讨模型构建的思路、估计方法以及其它检验分析,同时兼顾前沿理论动态的发展,以便学生能够用前瞻的视角思考计量间题。引导他们学会如何严格地检验经济学的理论和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内容包括GMM估计、极大似然估计、受限因变量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和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实际经济间题出发,结合相应的数据特点,构建并分析合理的计量模型,并对分析结果进行科学规范的讨论,从而初步建立其独立研究分析的能力。7
7 《高级计量经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高级计量经济分析 课程编码 MGT503 英文名称 Advanced Econometrics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补修课 □其他_ 学分 2 总学时 32 课程特点 □本研一体化课程 □特色课程 □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全英文授课课程 □双语授课课程 □案例课程 □校企联合课程 □其他_ 实验学时 0 先修课程(已具 备知识能力)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线性代数 适用学科/专业 学位类别(领域)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面向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基础统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基 本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渐进理论分析和进行假设检验的能力,以及教会学生如何从研究的 视角探讨模型构建的思路、估计方法以及其它检验分析,同时兼顾前沿理论动态的发展,以 便学生能够用前瞻的视角思考计量问题。引导他们学会如何严格地检验经济学的理论和进行 实证分析。主要内容包括 GMM 估计、极大似然估计、受限因变量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和 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实际经济问题出发,结合相应的 数据特点,构建并分析合理的计量模型,并对分析结果进行科学规范的讨论,从而初步建立 其独立研究分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