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月日一、了解郭小川的创作;教学二、了解贺敬之的诗歌创作。目的一、政治抒情诗强烈的情感宣泄与政论式叙说结合;F教二、郭小川代表诗歌赏析;三、贺敬之代表诗歌赏析。学内容一、教学重点:政治抒情诗。二、教学难点:贺敬之诗歌的两种内容。教学重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点、难点及教学方法一、作业:贺敬之诗歌的思想艺术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二、阅读材料:《郭小川诗选》、《贺敬之诗选》。读材料题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9页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一、了解郭小川的创作; 二、了解贺敬之的诗歌创作。 教 学 内 容 一、政治抒情诗——强烈的情感宣泄与政论式叙说结合; 二、郭小川代表诗歌赏析; 三、贺敬之代表诗歌赏析。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政治抒情诗。 二、教学难点:贺敬之诗歌的两种内容。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一、作业:贺敬之诗歌的思想艺术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阅读材料:《郭小川诗选》、《贺敬之诗选》。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9 页
2009年月日一、了解80年代新诗创作概况;教学二、了解归来诗人诗歌创作的特征。目的一、80年代新诗创作概况;二、归来诗人诗歌创作的特征;教三、艾青新时期诗歌创作赏析。学内容一、教学重点:艾青新时期诗歌创作赏析。教学重点、难教学难点:80年代新诗创作概况。二、点及教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学方法一、作业:艾青在新时期诗歌创作中的突破和追求主要体现在作业、思哪些方面?考题(讨论题)、阅阅读材料:阅读“归来者”诗人的诗歌创作。二、 院读材料题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一、了解 80 年代新诗创作概况; 二、了解归来诗人诗歌创作的特征。 教 学 内 容 一、80 年代新诗创作概况; 二、归来诗人诗歌创作的特征; 三、艾青新时期诗歌创作赏析。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艾青新时期诗歌创作赏析。 二、教学难点:80 年代新诗创作概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一、作业:艾青在新时期诗歌创作中的突破和追求主要体现在 哪些方面? 二、阅读材料:阅读“归来者”诗人的诗歌创作。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10页2009年月日一、了解朦胧诗创作的特征;教学二、了解舒婷诗歌的思想蕴涵;目的三、了解舒婷诗歌的艺术特征。朦胧诗创作的特征;一、教舒婷生平简介;二、三、舒婷诗歌的思想蕴涵;学四、舍舒婷诗歌的艺术特征;五、《致橡树》赏析。内容教学重点:舒婷诗歌的思想蕴涵。一、教学难点:朦胧诗创作的特征。二、教学重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点、难点及教学方法一、作业:《致橡树》如何显示了舒婷诗歌的审美特征?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二、阅读材料:舒婷诗集。读材料题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10 页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一、了解朦胧诗创作的特征; 二、了解舒婷诗歌的思想蕴涵; 三、了解舒婷诗歌的艺术特征。 教 学 内 容 一、朦胧诗创作的特征; 二、舒婷生平简介; 三、舒婷诗歌的思想蕴涵; 四、舒婷诗歌的艺术特征; 五、《致橡树》赏析。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舒婷诗歌的思想蕴涵。 二、教学难点:朦胧诗创作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一、作业:《致橡树》如何显示了舒婷诗歌的审美特征? 二、阅读材料:舒婷诗集。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11页2009年月日一、了解顾城诗歌的特征;教学二、了解江河、杨炼的诗歌创作。目的三、了解北岛的诗歌创作。一、顾城诗歌的特征;二、江河、杨炼的诗歌创作;教三、北岛的诗歌创作。学内容一、教学重点:顾城诗歌的特征。二、教学难点:北岛的诗歌创作。教学重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三、点、难点及教学方法作业:顾城诗歌创作的审美追求是什么?、作业、思二、阅读材料:1、顾城诗集《黑眼睛》;考题(讨论题)、阅2、北岛诗集《太阳城札记》读材料题后记
第 11 页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一、了解顾城诗歌的特征; 二、了解江河、杨炼的诗歌创作。 三、了解北岛的诗歌创作。 教 学 内 容 一、顾城诗歌的特征; 二、江河、杨炼的诗歌创作; 三、北岛的诗歌创作。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顾城诗歌的特征。 二、教学难点:北岛的诗歌创作。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一、作业:顾城诗歌创作的审美追求是什么? 二、阅读材料:1、顾城诗集《黑眼睛》; 2、北岛诗集《太阳城札记》。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12页2009年月日教学一、了解“后朦胧诗”的总体特征:二、了解“后朦胧诗”的分类;目的三、海子的诗歌赏析。一、“后朦胧诗”的总体特征;教二、“后藤胧诗”的分类;三、海子生平简介;学四、海子诗歌赏析。内容教学重点:1、海子诗歌赏析;一、季2、“后朦诗”的总体特征。教学重二、教学难点:“后朦胧诗”的总体特征。点、难点及教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幻灯。学方法作业:如何看待海子诗歌创作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业、思二、阅读材料:1、阅读海子诗集《土地》。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题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12页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一、了解“后朦胧诗”的总体特征; 二、了解“后朦胧诗”的分类; 三、海子的诗歌赏析。 教 学 内 容 一、“后朦胧诗”的总体特征; 二、“后朦胧诗”的分类; 三、海子生平简介; 四、海子诗歌赏析。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1、海子诗歌赏析; 2、“后朦胧诗”的总体特征。 二、教学难点:“后朦胧诗”的总体特征。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幻灯。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一、作业:如何看待海子诗歌创作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阅读材料:1、阅读海子诗集《土地》。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