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教学案例鉴于研究年份我国股市非流通股无市场价格及其他因素,表5列示了与Z分数模型"相关的财务指标值,并对Z分数模型"中的各项指标设定作以下调整:X1:营运资金/总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税前利润+财务费用)/总资产;X4:股权市价总值/总负债=(每股市价×流通股数+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数)/总负债;X5: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表5浙江海纳2002—2006年与Z分数相关的财务指标值年度X1X2X520020.41870.08860.03325.94550.334020030.45750.09880.03773.2230.229120040.48120.0510-0.00942.79860.29792005-1.9157-3.50543.5920-0.08600.64170.110720061.5699-2.7952-0.12380.5625K4路在何方?4.1破产重整还是破产清算?2007年9月13日,海纳被债权人向杭州中院申请破产重整。2007年9月14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债权人申请浙江海纳破产重整一案;10月19日,十五家债权人向浙江海纳管理人申报了债权:10月24日,浙江海纳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并通过了《海纳破产重整计划(草案)》(以下简称《草案》);11月21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浙江海纳重整计划,终止重整程序。浙江海纳成为2007年6月《破产法》颁布实施后按破产重整程序成功实施债务重整的第一家公司。《草案》提出浙江海纳的实际大股东深圳市大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大地投资")以浙江海纳持续经营条件下的资产价值11072.87万元为基数,提供等值现金,用于完成浙江海纳重整计划。其中1227.26万元现金用于购买浙江海纳截至重整受理日的全部对外应收款,以提高浙江海纳的资产质量,转让价格为资产的账面价值,公司收到转让款后,优先支付重整期间发生的重整费用和共益债权799万元,剩余428.26万元全部用于清偿债权人;另外9845.61万元现金由大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 教学案例 鉴于研究年份我国股市非流通股无市场价格及其他因素,表 5 列示了与“Z 分数模型”相关的财务指标值,并对“Z 分数模型”中的各项指标设定作以下调整: X1:营运资金/总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 X2:留存收益/总资产=(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税前利润+财务费用)/总资产; X4:股权市价总值/总负债=(每股市价×流通股数+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数) /总负债; X5: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 表5 浙江海纳2002-2006年与Z分数相关的财务指标值 年度 X1 X2 X3 X4 X5 2002 0.4187 0.0886 0.0332 5.9455 0.3340 2003 0.4575 0.0988 0.0377 3.2233 0.2291 2004 0.4812 0.0510 -0.0094 2.7986 0.2979 2005 -1.9157 -3.5054 -3.5920 -0.0860 0.6417 2006 -1.5699 -2.7952 0.1107 -0.1238 0.5625 4 路在何方? 4.1 破产重整还是破产清算? 2007 年 9 月 13 日,海纳被债权人向杭州中院申请破产重整。2007 年 9 月 14 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债权人申请浙江海纳破产重整一案;10 月 19 日,十五家债权人向浙江海纳管理人申报了债权;10 月 24 日,浙江海纳 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并通过了《海纳破产重整计划(草案)》(以下简称《草 案》);11 月 21 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浙江海纳重整计划,终 止重整程序。浙江海纳成为 2007 年 6 月《破产法》颁布实施后按破产重整程序 成功实施债务重整的第一家公司。 《草案》提出浙江海纳的实际大股东深圳市大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大 地投资”)以浙江海纳持续经营条件下的资产价值 11072.87 万元为基数,提供等 值现金,用于完成浙江海纳重整计划。其中 1227.26 万元现金用于购买浙江海纳 截至重整受理日的全部对外应收款,以提高浙江海纳的资产质量,转让价格为资 产的账面价值,公司收到转让款后,优先支付重整期间发生的重整费用和共益债 权 799 万元,剩余 428.26 万元全部用于清偿债权人;另外 9845.61 万元现金由大 6
教学案例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地投资代浙江海纳直接用于清偿债权人,大地投资代偿后,形成对浙江海纳9845.61万元新的债权。因此,可用于清偿债权的现金合计达10273.87万元。普通债权人在重整计划执行期内获得上述现金一次性清偿后,免除浙江海纳剩余本金债权和全部利息债权及其他债权,免除债务近3个亿。4.2破产重整与破产清算的财务比较经专业评估机构的评估,浙江海纳债权总金额为5.42亿元,债权本金总额为4.05亿元,而其资产价值仅为1.107亿元。如果浙江海纳破产清算,其重整申请受理日的资产清算价值为99,640,667.51元,而在持续经营假设条件下,其重整申请受理日的资产价值为110,728,700.00元;破产清算条件下,浙江海纳债权人可获得的本金清偿率为19.84%,而在破产重整条件下,可获得25.35%的清偿;若浙江海纳破产清算,所有非流通股股东和所有中小流通股股东的投资权益为零,且其资产将大幅贬值,浙江海纳本部及下属企业的员工也将会失业,增加社会负担,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而破产重整可避免此类不良结果产生。4.3浙江海纳的股权重整浙江海纳在债务重组以后,公司生产经营基本恢复正常,相应的对外违规担保、主要经营性资产的冻结及查封也得到解除,公司于2008年4月3日公布了股改说明书,正式启动股改,成为浙江省最后一家股改的公司。浙江海纳的股改方案采用了资本公积金定向转增、非流通股送股、债务豁免和定向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相结合的方式:(1)资本公积金定向转增和非流通股送股浙江海纳以现有流通股股本3,000万股为基数,用资本公积金向股改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全体流通股股东每 10股定向转增1.6股。非流通股股东向股改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全体流通股股东送出180万股。公司流通股股东每10股实际共获得1.61股对价安排。(2)债务豁免X根据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杭民二初字第184-3号《民事裁定书》及(2007)杭民二初字第184-4号《民事裁定书》,大地投资通过代浙江海纳偿还对外债务方式取得和享有对浙江海纳9,844.29万元债权。大地投资将其中的2.650万元债权转让给网新教育,且大地投资和网新教育承诺豁免对浙江海纳的9500万元债务。(3)资产重组为提升浙江海纳的持续盈利能力,浙江海纳拟以(定价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 教学案例 地投资代浙江海纳直接用于清偿债权人,大地投资代偿后,形成对浙江海纳 9845.61 万元新的债权。因此,可用于清偿债权的现金合计达 10273.87 万元。普 通债权人在重整计划执行期内获得上述现金一次性清偿后,免除浙江海纳剩余本 金债权和全部利息债权及其他债权,免除债务近 3 个亿。 4.2 破产重整与破产清算的财务比较 经专业评估机构的评估,浙江海纳债权总金额为 5.42 亿元,债权本金总额 为 4.05 亿元,而其资产价值仅为 1.107 亿元。如果浙江海纳破产清算,其重整申 请受理日的资产清算价值为 99,640,667.51 元,而在持续经营假设条件下,其重 整申请受理日的资产价值为 110,728,700.00 元;破产清算条件下,浙江海纳债权 人可获得的本金清偿率为 19.84%,而在破产重整条件下,可获得 25.35%的清偿; 若浙江海纳破产清算,所有非流通股股东和所有中小流通股股东的投资权益为 零,且其资产将大幅贬值,浙江海纳本部及下属企业的员工也将会失业,增加社 会负担,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而破产重整可避免此类不良结果产生。 4.3 浙江海纳的股权重整 浙江海纳在债务重组以后,公司生产经营基本恢复正常,相应的对外违规担 保、主要经营性资产的冻结及查封也得到解除,公司于 2008 年 4 月 3 日公布了 股改说明书,正式启动股改,成为浙江省最后一家股改的公司。 浙江海纳的股改方案采用了资本公积金定向转增、非流通股送股、债务豁免 和定向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相结合的方式: (1)资本公积金定向转增和非流通股送股 浙江海纳以现有流通股股本 3,000 万股为基数,用资本公积金向股改方案实 施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全体流通股股东每 10 股定向转增 1.6 股。非流通股股 东向股改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全体流通股股东送出 180 万股。公司流 通股股东每 10 股实际共获得 1.61 股对价安排。 (2)债务豁免 根据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杭民二初字第 184-3 号《民事裁定书》及 (2007)杭民二初字第 184-4 号《民事裁定书》,大地投资通过代浙江海纳偿还 对外债务方式取得和享有对浙江海纳9,844.29万元债权。大地投资将其中的2,650 万元债权转让给网新教育,且大地投资和网新教育承诺豁免对浙江海纳的 9500 万元债务。 (3)资产重组 为提升浙江海纳的持续盈利能力,浙江海纳拟以(定价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 7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教学案例日股票均价)12.21元/股向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大网新)发行44,724,054股收购浙大网新所持有的网新机电100%的股权(经评估机构评估价值为546.080.700.00元),认购完成后,浙大网新持有浙江海纳32.05%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且浙江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新集团")承诺,在2009年6月30日前将轨道交通类资产以合规、合理的方式注入浙江海纳,优化资产,提高盈利能力。(4)追送现金承诺浙江海纳非流通股东浙大网新及其一致行动人还做出特别承诺:自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发行结束且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在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为保护浙江海纳及全体股东利益,网新集团承诺当本次与股改同步实施的非公开发行完毕后,相关财务指标不达标时追送现金1000万元。5尾声2009年7月16日,浙江海纳公告,公司资产重组和股权分置改革已全面完成。公司主营业务将从原来单一的半导体节能材料拓展为节能减排和轨道交通业务为主营业务方向的大机电产业。由于公司通过机电脱硫类资产经营实现的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91.07%。经核准,从2009年7月16日起,公司所属行业将变更为“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时,公司中文名称缩写由“浙江海纳更名为“众合机电。(案例正文字数:5900)The Financial crisis in Zhejiang HainaAbstract:This case study outlines the problems that occurred after Zhonghao Qiu becameshareholder of Zhejiang Haina co. Ltd.. It will consider the process bythelargeswhich funds were completely withdrawn from the organization. It will also examinesurrounding bankruptey. This case studyallexTiateseduewill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the precautions which can be implemented to cope with afinancial crisis of this natureKeywords:Actual controller,Financial crisis, bankruptcyreorganizatior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 教学案例 8 日股票均价)12.21 元/股向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大网新”) 发行 44,724,054 股收购浙大网新所持有的网新机电 100%的股权(经评估机构评 估价值为 546,080,700.00 元),认购完成后,浙大网新持有浙江海纳 32.05%的股 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且浙江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新集团”) 承诺,在 2009 年 6 月 30 日前将轨道交通类资产以合规、合理的方式注入浙江海 纳,优化资产,提高盈利能力。 (4)追送现金承诺 浙江海纳非流通股东浙大网新及其一致行动人还做出特别承诺:自公司非公 开发行股份发行结束且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在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所 持有的公司股份。为保护浙江海纳及全体股东利益,网新集团承诺当本次与股改 同步实施的非公开发行完毕后,相关财务指标不达标时追送现金 1000 万元。 5 尾声 2009 年 7 月 16 日,浙江海纳公告,公司资产重组和股权分置改革已全面完 成。公司主营业务将从原来单一的半导体节能材料拓展为节能减排和轨道交通业 务为主营业务方向的大机电产业。由于公司通过机电脱硫类资产经营实现的收入 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 91.07%。经核准,从 2009 年 7 月 16 日起,公司所属行 业将变更为“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时,公司中文名称缩写由“浙江海纳”更名为“众 合机电”。 (案例正文字数:5900)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Zhejiang Haina Abstract: This case study outlines the problems that occurred after Zhonghao Qiu became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of Zhejiang Haina co. Ltd. It will consider the process by which funds were completely withdrawn from the organization. It will also examine how to alleviate the consequences and issues surrounding bankruptcy. This case study will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the precautions which can be implemented to cope with a financial crisis of this nature. Key words: Actual controller; Financial crisis; bankruptcy reorganization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教学案例案例正文:从红极一时到穷途末路一一大起大落的夏新电子1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夏新电子)的前身是成立于1981年的厦新电子有限公司,公司注册地点于厦门市体育路45号。1997年夏新电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0057。夏新电子实际控制人是大型央企之一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夏新电子曾经以生产销售VCD名震一时,目前主营手机、小灵通、LCD-TV、DVD、笔记本电脑、MP3等3C融合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其中手机业务占其营业收入80%的比例,并且从2002年来在中国手机市场居国产品牌的前3至前5名。2002年在中国的手机市场,夏新等国产品牌手机凭借出色的外观设计和和弦铃声,加上强势密集的广告促销,抢占了国外品牌市场的大半江山。夏新在这场市场竞争中,由于注重手机的外观创新,率先推出一系列以夏新A8为代表的外观新颖的手机,抢占市场,取得骄人的业绩。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44.86亿元,较2001年实现了300%的增长;净利润从2001年的-0.783亿元上升到6.07亿元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68亿,保持了较好的增长趋势,实现净利润6.14亿元。但自2004年以来,由于不具备技术开发上的核心竞争力,新品上市速度慢和质量不稳定,使得以NOKIA、MOTO等为主的国外品牌在2003、2004年大举反攻,国产手机集体又陷入了冬天。同时,中国手机厂商的牌照制到核准制的政策转变,无数的国产的家电厂商的进入必然又掀起一场激烈的价格大战,无疑使这个冬天更加严寒。2004年以来夏新电子的“核心竞争力”逐步消失,市场分额不断下滑,尽管实现了50.54亿元销售收入,利润却急剧下跌至0.1585亿元。每股盈利从2002年的1.69元跌到2004年的0.037元;ROE从2002年的68.25%下降到2004年的1.2%。同时,其资产周转率等各项财务指标也在急剧下降。表1是夏新电子2001年-2004年的主要财务指标。熟悉“夏新电子”历史的人,都知道夏新是玩“业绩大变脸”的高手。历史上,夏新的经营财务业绩一直跌岩起伏。图1是夏新电子1997年以来的ROE。19971.本案版权归厦门大学管理理学院所有。未经允许,本案例的所有部都不能以任何方式与手段擅自复制或传播2.本案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使月保对有关名称、数据等做了必要的掩饰性处理。4.本案例只供课堂讨论之用,并无意暗示或说明某种管理行为是否有效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 教学案例 1 案例正文: 从红极一时到穷途末路——大起大落的夏新电子1 熟悉“夏新电子”历史的人,都知道夏新是玩“业绩大变脸”的高手。历史 上,夏新的经营财务业绩一直跌宕起伏。图1是夏新电子1997年以来的ROE。1997 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夏新电子)的前身是成立于1981年的厦新电子 有限公司,公司注册地点于厦门市体育路45号。1997年夏新电子在上海证券交易 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0057。夏新电子实际控制人是大型央企之一的中国电 子信息产业集团。夏新电子曾经以生产销售VCD名震一时,目前主营手机、小灵 通、LCD-TV、DVD、笔记本电脑、MP3 等3C融合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其中手 机业务占其营业收入80%的比例,并且从2002年来在中国手机市场居国产品牌的 前3至前5名。 2002年在中国的手机市场,夏新等国产品牌手机凭借出色的外观设计和和弦 铃声,加上强势密集的广告促销,抢占了国外品牌市场的大半江山。夏新在这场 市场竞争中,由于注重手机的外观创新,率先推出一系列以夏新A8为代表的外 观新颖的手机,抢占市场,取得骄人的业绩。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44.86亿元, 较2001年实现了300%的增长;净利润从2001年的-0.783亿元上升到6.07亿元。 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68亿,保持了较好的增长趋势,实现净利润6.14亿元。但自 2004年以来,由于不具备技术开发上的核心竞争力,新品上市速度慢和质量不稳 定,使得以NOKIA、MOTO等为主的国外品牌在2003、2004年大举反攻,国产 手机集体又陷入了冬天。同时,中国手机厂商的牌照制到核准制的政策转变,无 数的国产的家电厂商的进入必然又掀起一场激烈的价格大战,无疑使这个冬天更 加严寒。2004年以来夏新电子的“核心竞争力”逐步消失,市场分额不断下滑, 尽管实现了50.54亿元销售收入,利润却急剧下跌至0.1585亿元。每股盈利从2002 年的1.69元跌到2004年的0.037元;ROE从2002年的68.25%下降到2004年的1.2%。 同时,其资产周转率等各项财务指标也在急剧下降。表1是夏新电子2001年-2004 年的主要财务指标。 1.本案例由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吴世农撰写,版权归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所有。未经允许,本案例的所有部 分都不能以任何方式与手段擅自复制或传播。 2.本案例授权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使用。 3.由于企业保密的要求,在本案例中对有关名称、数据等做了必要的掩饰性处理。 4.本案例只供课堂讨论之用,并无意暗示或说明某种管理行为是否有效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教学案例年“夏新电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1998年每股净利润高达1.02元。1999年每股收益迅速下降至0.11元,随着2000年和2001年两年连续亏损,夏新戴上“ST”帽子。2002年每股收益高达1.69元,2002-2003年共赚取净利润11亿元。2004年,它又不行了!这一次它还能像玩蹦极一样,再次从山谷蹦到山顶吗?人们拭目以待!正如TOM财经记者伊永强所报道的:前两年出尽风头的手机制造商,依然没能在今年逃脱富不过三年”预言。市场需求增速趋缓和大举扩张带来的费用激增,从收入和成本两方面夹击手机制造商的利润和资金链,不少公司已身陷业绩滑坡、资金紧张的泥潭。由巅峰摔到低谷的夏新电子(600057),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表1夏新电子 2001-2004年度主要会计和财务数据截止日期2004-12312003-12-312002-12-312001-12-31公告日期2005-04-202004-03-272003-03-272002-04-19每股净资产3.07元3.4元2.48元1.15元1.69元每股收益0.0369元1.429元-0.218元每股现金含量-1.5363元1.17元2.714元0.1631元每股资本公积金0.7017元0.6995元0.8373元0.8195元固定资产合计696,531,009.33元596,622,489.31元337,900,532.51元143,909,959.61元流动资产合计27432元9124492.23元21911.元929842.元资产总计4,29,22728.35元437030元27200127.3元14364,68.9元长期负债合计3765780元222992.7元145916526.60元84,795,034,21元主营业务收入8财务费用8,399,508.21元20603852.52元12,134,461.54元33,141,387.14元净利润15854,315.52元614,246637.02元606,938466.53元78,249478.53元&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 教学案例 2 年“夏新电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1998年每股净利润高达1.02元。 1999年每股收益迅速下降至0.11元,随着2000年和2001年两年连续亏损,夏新戴 上“ST”帽子。2002年每股收益高达1.69元,2002-2003年共赚取净利润11亿元。 2004年,它又不行了!这一次它还能像玩蹦极一样,再次从山谷蹦到山顶吗?人 们拭目以待!正如 TOM 财经记者伊永强所报道的:前两年出尽风头的手机制 造商,依然没能在今年逃脱‘富不过三年’预言。市场需求增速趋缓和大举扩张 带来的费用激增,从收入和成本两方面夹击手机制造商的利润和资金链,不少公 司已身陷业绩滑坡、资金紧张的泥潭。由巅峰摔到低谷的夏新电子(600057), 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表1 夏新电子 2001-2004 年度主要会计和财务数据 截止日期 2004-12-31 2003-12-31 2002-12-31 2001-12-31 公告日期 2005-04-20 2004-03-27 2003-03-27 2002-04-19 每股净资产 3.07 元 3.4 元 2.48 元 1.15 元 每股收益 0.0369 元 1.429 元 1.69 元 -0.218 元 每股现金含量 -1.5363 元 1.17 元 2.714 元 0.1631 元 每股资本公积金 0.7017 元 0.6995 元 0.8373 元 0.8195 元 固定资产合计 696,531,009.33 元 596,622,489.31 元 337,900,532.51 元 143,909,959.61 元 流动资产合计 3,327,984,983.02 元 3,691,244,982.23 元 2,381,691,981.21 元 1,389,298,482.18 元 资产总计 4,289,227,238.35 元 4,347,780,310.81 元 2,762,001,527.53 元 1,584,364,468.79 元 长期负债合计 37,365,078.70 元 212,902,992.87 元 145,916,526.60 元 84,795,034.21 元 主营业务收入 5,054,540,848.79 元 6,817,138,908.73 元 4,486,696,049.08 元 988,261,206.53 元 财务费用 12,134,461.54 元 8,399,508.21 元 20,603,852.52 元 33,141,387.14 元 净利润 15,854,315.52 元 614,246,637.02 元 606,938,466.53 元 -78,249,478.5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