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4届高三4月统考语文试题 、语文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针灸/炙烤 卡片/关卡 应有尽有/应接不暇 纵横捭阖 /稗官野史 B.篡改/编纂 解嘲/押解 安步当车/长歌当哭 买椟还珠 /穷兵黩武 C.剽悍/剽窃 蹊跷/蹊径 强弩之末/强人所难 改弦更张 /玄妙莫测 D.赝品/荣膺 宿仇/宿将 功亏一篑/振聋发聩 曲意逢迎 /曲高和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编辑脆弱心心相映孽根祸胎 B.寒暄怨府谈笑风生轩俊壮丽 C.殆惰懵懂 归根结蒂归咀嚼赏鉴 D.杜撰囊括 融会贯通 枯燥乏味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在学校日常管理上,我们强调组织纪律性并不反对发展学生的个 ,我们还要保护这种个性。 (2)自古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法 律地位不容 ,更不容挑战 (3)与会的很多国家认为,严厉打击国际恐怖活动一一,但草木皆兵,随意 扩大战争范围,则 轻率。 A.反之 置疑 不容置喙/失之 相反 置 疑疑 无可厚非/失之 C.反之 质疑 无可厚非/有失 D.相反 不容置喙/有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 龄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大幅度提升 B.法国各界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习主席此次出访法国,在中法两 国建交50年友谊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双方的合作空间,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必 将影响深远。 C.自强不息是古代先人的智慧和境界,它深深地融入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 的身心意识中,刚健而不屈,独立而不倚 D.面对雾霭天气,人们大多选择在室内,实在不得已必须出行时就钻进各种 类型的交通工具里,认为这样就能防止雾霭不再侵袭我们的健康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 别有《窦娥冤》《倩女离魂》《墙头马上》《汉宫秋》。 B.法国作家莫泊桑、俄国作家契诃夫和美国作家欧·亨利以写短篇小说名噪 于世,有“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美称
湖北省黄冈市 2014 届高三 4 月统考语文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针灸/炙烤 卡片/关卡 应有尽有/应接不暇 纵横捭阖 /稗官野史 B.篡改/编纂 解嘲/押解 安步当车/长歌当哭 买椟还珠 /穷兵黩武 C.剽悍/剽窃 蹊跷/蹊径 强弩之末/强人所难 改弦更张 /玄妙莫测 D.赝品/荣膺 宿仇/宿将 功亏一篑/振聋发聩 曲意逢迎 /曲高和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编辑 脆弱 心心相映 孽根祸胎 B.寒暄 怨府 谈笑风生 轩俊壮丽 C.殆惰 懵懂 归根结蒂归 咀嚼赏鉴 D.杜撰 囊括 融会贯通 枯燥乏味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在学校日常管理上,我们强调组织纪律性并不反对发展学生的个 性, ,我们还要保护这种个性。 (2)自古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法 律地位不容 ,更不容挑战。 (3)与会的很多国家认为,严厉打击国际恐怖活动——,但草木皆兵,随意 扩大战争范围,则 轻率。 A.反之 置疑 不容置喙/失之 B.相反 置 疑 无可厚非/失之 C.反之 质疑 无可厚非/有失 D.相反 质 疑 不容置喙/有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 龄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大幅度提升。 B.法国各界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习主席此次出访法国,在中法两 国建交 50 年友谊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双方的合作空间,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必 将影响深远。 C.自强不息是古代先人的智慧和境界,它深深地融入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 的身心意识中,刚健而不屈,独立而不倚。 D.面对雾霭天气,人们大多选择在室内,实在不得已必须出行时就钻进各种 类型的交通工具里,认为这样就能防止雾霭不再侵袭我们的健康。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 别有《窦娥冤》《倩女离魂》《墙头马上》《汉宫秋》。 B.法国作家莫泊桑、俄国作家契诃夫和美国作家欧·亨利以写短篇小说名噪 于世,有“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美称
C.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中心人物之一,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草船 借箭、巧授连环计、七擒孟获、空城计、火烧乌巢等故事都是他智慧的体现,如 今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已成为智慧的化身。 D.《战争与和平》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 代表作之一,它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展现了1805年至1820年俄 国的社会风貌,自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漫谈李白诗歌中的夸张 林庚 李白有一首《长相思》诗中说:“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渡月,今作流相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这是一首闺人思念征夫的诗,相思之苦,以至 于到了“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的程度。美妙的眼睛竟成了一口泉眼,这当 然是有些夸张;却还不能说就怎么不合理,还可以算在合理的夸张之列;但也有 其不合理处,这不合理处在于她还要证明原来是秋波横生的眼睛,真的变成了一 口泉眼;并要求那面镜子到时候为她作证。因为如果真到那征夫回来的时候,她 即使还很憔悴,即使是当时快乐得又哭了起来一一那神情毕竟会大不相同一一要 证明她真正肠断的情形,只有那面镜子才最清楚。可是除非那面镜子是面魔镜, 又怎能重现她那已经成为过去的容颜呢?也许今天有了录像可以做到这一点,可 是如果真有一位妻子录好了像专等她丈夫回来时证明这一切,恐怕她的丈夫反而 更不相信;何况古代并无录像这种先进技术呢?假定真能录像,也许看来是合理 的,却反而近于荒唐;假定镜子可以证明过去,看来好象是不合理的,却反而更 近于真实。艺术的魔力竟然真能把一面普通的镜子变成了魔镜吗?反正我们读这 首诗,读到这里时早已忘记了那不合理性,而只感到分外亲切,分外动人。从日 常的尺度来说乃是不合理的,从艺术的尺度来说却是更为合理的;那么所谓合理 的夸张到底该怎样来理解呢? 白发三千丈”,这是人们谈到李白诗中夸张时最爱引的名句,在这首 《秋浦歌》中乃是轮到李白自己面对着一面镜子了。所以说:“不知明镜里,何 处得秋霜。”从日常的尺度来说,这个“三千丈”简直是违背常识;从夸张的尺 度来说,也未免无边无际;如果这样的夸张起来也算合理,那么究竟夸张到什么 程度才算不合理呢?李白有一首经常为人们所称道的《望庐山瀑布》,诗中说“飞 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瀑布仿佛是一道银河自天而降,也不过才 夸张到三千尺,而白发从头上算起,却竟能达到三千丈;艺术的魔力似乎正是通 过战胜那日常尺度认为的不合理而变得更为合理,这能不令人为之惊异叹服吗 有些人认为夸张似乎是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这可能有些道理,可也并 不尽然。夸张几乎可以在各种类型的作品中出现:而且夸张在许多场合中,往往 最容易产生使人发笑的效果;这与浪漫主义作品之多少带些悲剧性格或英雄性格 的特征是毫不相干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 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除了“千里”这个习见的词汇外,有什么可以算 得上是夸张呢?而这首诗却无疑的乃是浪漫主义的杰作名篇。然则夸张既不是浪 漫主义中所必有的,也不是浪漫主义中所特有的;只不过是一种通用的表现手法 而已。如果说夸张与浪漫主义之间也存在着某些特殊缘分的话,那只能说夸张的 手法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中,似乎可以尽情发挥到完全不合理的程度。这并 不是由于夸张手法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由于本质上浪漫主义乃是一种近于“宏
C.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中心人物之一,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草船 借箭、巧授连环计、七擒孟获、空城计、火烧乌巢等故事都是他智慧的体现,如 今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已成为智慧的化身。 D.《战争与和平》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 代表作之一,它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展现了 1805 年至 1820 年俄 国的社会风貌,自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漫谈李白诗歌中的夸张 林庚 李白有一首《长相思》诗中说:“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渡月,今作流相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这是一首闺人思念征夫的诗,相思之苦,以至 于到了“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的程度。美妙的眼睛竟成了一口泉眼,这当 然是有些夸张;却还不能说就怎么不合理,还可以算在合理的夸张之列;但也有 其不合理处,这不合理处在于她还要证明原来是秋波横生的眼睛,真的变成了一 口泉眼;并要求那面镜子到时候为她作证。因为如果真到那征夫回来的时候,她 即使还很憔悴,即使是当时快乐得又哭了起来——那神情毕竟会大不相同——要 证明她真正肠断的情形,只有那面镜子才最清楚。可是除非那面镜子是面魔镜, 又怎能重现她那已经成为过去的容颜呢?也许今天有了录像可以做到这一点,可 是如果真有一位妻子录好了像专等她丈夫回来时证明这一切,恐怕她的丈夫反而 更不相信;何况古代并无录像这种先进技术呢?假定真能录像,也许看来是合理 的,却反而近于荒唐;假定镜子可以证明过去,看来好象是不合理的,却反而更 近于真实。艺术的魔力竟然真能把一面普通的镜子变成了魔镜吗?反正我们读这 首诗,读到这里时早已忘记了那不合理性,而只感到分外亲切,分外动人。从日 常的尺度来说乃是不合理的,从艺术的尺度来说却是更为合理的;那么所谓合理 的夸张到底该怎样来理解呢? “白发三千丈”,这是人们谈到李白诗中夸张时最爱引的名句,在这首 《秋浦歌》中乃是轮到李白自己面对着一面镜子了。所以说:“不知明镜里,何 处得秋霜。”从日常的尺度来说,这个“三千丈”简直是违背常识;从夸张的尺 度来说,也未免无边无际;如果这样的夸张起来也算合理,那么究竟夸张到什么 程度才算不合理呢?李白有一首经常为人们所称道的《望庐山瀑布》,诗中说“飞 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瀑布仿佛是一道银河自天而降,也不过才 夸张到三千尺,而白发从头上算起,却竟能达到三千丈;艺术的魔力似乎正是通 过战胜那日常尺度认为的不合理而变得更为合理,这能不令人为之惊异叹服吗! 有些人认为夸张似乎是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这可能有些道理,可也并 不尽然。夸张几乎可以在各种类型的作品中出现;而且夸张在许多场合中,往往 最容易产生使人发笑的效果;这与浪漫主义作品之多少带些悲剧性格或英雄性格 的特征是毫不相干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 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除了“千里”这个习见的词汇外,有什么可以算 得上是夸张呢?而这首诗却无疑的乃是浪漫主义的杰作名篇。然则夸张既不是浪 漫主义中所必有的,也不是浪漫主义中所特有的;只不过是一种通用的表现手法 而已。如果说夸张与浪漫主义之间也存在着某些特殊缘分的话,那只能说夸张的 手法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中,似乎可以尽情发挥到完全不合理的程度。这并 不是由于夸张手法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由于本质上浪漫主义乃是一种近于“宏
观”的创作方法,正如现实主义乃是一种近于“微观”的创作方法,并由此自成 不同的局面。《傀儡家庭》中娜拉的出走,从日常的尺度来说,她是完全可以不 必出走的,但娜拉却决然出走了。《秋浦歌》中的白发,从日常尺度看来,那白 发只不过是映在咫尺明镜之中,而它却能直达三千丈。用日常的尺度去衡量微观 或宏观世界中的一切,有时常会出人意外。例如在近于光的高速运动中,人竟能 青春不改;这不简直如神话之不可思议吗?日常范畴的尺度,与艺术的无限魅力 在这里两相对照,又也正如面临着一面魔镜,不禁令人为之深思神往! (选自《唐诗综论》,略有删节) 6.下列关于“夸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夸张不能用日常的尺度去衡量,但它也要有个限度,也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无边无际、没有限度的夸张也是不符合艺术规律的。 B.有些人认为夸张是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而作者认为它既不是浪漫主义中所 必有的,也不是浪漫主义中所特有的 C.夸张几乎可以在各种类型的作品中出现,它最容易产生的使人发笑的效果与 浪漫主义作品多少带些悲剧性或英雄性的特征是毫不相干的。 D.夸张的合理与否应从艺术的尺度去衡量,有些夸张从日常的尺度来说是不合 理的,从艺术的尺度来说却是更为合理的,符合艺术真实。 7.下列对李白《长相思》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人以“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来突岀相思之苦,这里将美妙的眼睛写 成一口“流泪泉”,还可以算作比较合理的夸张。 B.“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要镜子去证明原来是秋波横生的眼睛, 真的变成了一口泉眼,就根本违背了生活常理,不能算作合理的夸张 C.以镜子证明过去,我们读到这里时早已忘记了那不合理性,而只感到分外亲 切,分外动人,这正是艺术的魔力 D.夸张的艺术魔力可以将一面普通的镜子变成魔镜,以它来证明闺中女子当初 的憔悴和肠断情形,更能感动读者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本质上看,浪漫主义是一种近乎“宏观”的创作方法,而现实主义是一种 近乎“微观”的制作方法,两者的不同局面不是夸张所造成的 B.夸张的艺术魔力似乎正是通过战胜那日常尺度认为的不合理而变得更为合理, 令人为之惊异叹服。 C.夸张不是浪漫主义中所必有的,《登鹳雀楼》没有运用任何夸张,而这首诗 却无疑是浪漫主义的杰作名篇。 D.夸张在日常范畴的尺度与艺术的无限魅力两相对照中,正如面临着一面魔镜, 不禁令人为之深思神往。 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待漏院记 宋·王禹偁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 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 君逸于上,臣势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数也。 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观”的创作方法,正如现实主义乃是一种近于“微观”的创作方法,并由此自成 不同的局面。《傀儡家庭》中娜拉的出走,从日常的尺度来说,她是完全可以不 必出走的,但娜拉却决然出走了。《秋浦歌》中的白发,从日常尺度看来,那白 发只不过是映在咫尺明镜之中,而它却能直达三千丈。用日常的尺度去衡量微观 或宏观世界中的一切,有时常会出人意外。例如在近于光的高速运动中,人竟能 青春不改;这不简直如神话之不可思议吗?日常范畴的尺度,与艺术的无限魅力; 在这里两相对照,又也正如面临着一面魔镜,不禁令人为之深思神往! (选自《唐诗综论》,略有删节) 6.下列关于“夸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夸张不能用日常的尺度去衡量,但它也要有个限度,也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无边无际、没有限度的夸张也是不符合艺术规律的。 B.有些人认为夸张是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而作者认为它既不是浪漫主义中所 必有的,也不是浪漫主义中所特有的。 C.夸张几乎可以在各种类型的作品中出现,它最容易产生的使人发笑的效果与 浪漫主义作品多少带些悲剧性或英雄性的特征是毫不相干的。 D.夸张的合理与否应从艺术的尺度去衡量,有些夸张从日常的尺度来说是不合 理的,从艺术的尺度来说却是更为合理的,符合艺术真实。 7.下列对李白《长相思》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A.诗人以“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来突出相思之苦,这里将美妙的眼睛写 成一口“流泪泉”,还可以算作比较合理的夸张。 B.“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要镜子去证明原来是秋波横生的眼睛, 真的变成了一口泉眼,就根本违背了生活常理,不能算作合理的夸张。 C.以镜子证明过去,我们读到这里时早已忘记了那不合理性,而只感到分外亲 切,分外动人,这正是艺术的魔力。 D.夸张的艺术魔力可以将一面普通的镜子变成魔镜,以它来证明闺中女子当初 的憔悴和肠断情形,更能感动读者。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本质上看,浪漫主义是一种近乎“宏观”的创作方法,而现实主义是一种 近乎“微观”的制作方法,两者的不同局面不是夸张所造成的。 B.夸张的艺术魔力似乎正是通过战胜那日常尺度认为的不合理而变得更为合理, 令人为之惊异叹服。 C.夸张不是浪漫主义中所必有的,《登鹳雀楼》没有运用任何夸张,而这首诗 却无疑是浪漫主义的杰作名篇。 D.夸张在日常范畴的尺度与艺术的无限魅力两相对照中,正如面临着一面魔镜, 不禁令人为之深思神往。 三、古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待漏院①记 宋·王禹偁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 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 君逸于上,臣势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②至房、魏可数也。 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阙向曙,东 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銮声。金门未辟,玉漏犹滴 彻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 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人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 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 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 富庶。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玩 器,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 也,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私心慆慆°,假寐而 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 以之 危矣。若然,则死下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 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棘寺小吏王禹偁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注:①待漏院:古代朝臣晨集等待召见的地方。②咎(gao):通“皋”,即皋 陶(ydo),相传曾被舜选为掌管刑法的官。夔:尧舜时的乐官。③哕哕(hui) 象声词,徐缓而有节奏的响声。④眚( sheng):愿意为日食或月食,后引申为 灾异。⑤慆慆:纷乱不息的样子。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兵革未息,何以弭之弭:消灭,平息 B.愿避位以禳之禳:举行祛除邪恶的祭礼来消除灾祸 C.奸人附势,我将陟之陟:惩罚 D.构巧词以悦之构:编造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说明“善相”职责和品行的一组是() ①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②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 ③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④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人立朝, 我将斥之 ⑤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⑥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 而全身者, A.②③⑤ B.①③④C.①④⑥D.②⑤⑥ 11.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探究天道的运行规律、圣王的政治模式及如家的政治理想,借以导 出宰臣要 善于治致、精于治政,全文是以此为中心展开论证的。 B.本文不仅在结构上具有对称美,语言成就更为突出;以四字句为基本句式, 明快平易 而琅琅上口;某些段落灵活押韵并自由换韵,充满节奏美、韵律美。 C.全文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文章重点写的是贤相与奸相,两者构成了强烈的 对比;写庸相时只以寥寥几笔勾勒其脸谱,说他们既无过不必挨骂,又无功不受 赞誉,成天随 大流,尸位素餐、滥竽充数、明哲保身而已
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阙向曙,东 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③銮声。金门未辟,玉漏犹滴, 彻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 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人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④ 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 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 富庶。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玩 器,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 也,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私心慆慆⑤,假寐而 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 危矣。若然,则死下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 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棘寺小吏王禹偁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注:①待漏院:古代朝臣晨集等待召见的地方。②咎(gāo):通“皋”,即皋 陶(yáo),相传曾被舜选为掌管刑法的官。夔:尧舜时的乐官。③哕哕(huì): 象声词,徐缓而有节奏的响声。④眚(shěng):愿意为日食或月食,后引申为 灾异。⑤慆慆:纷乱不息的样子。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革未息,何以弭之 弭:消灭,平息 B.愿避位以禳之 禳:举行祛除邪恶的祭礼来消除灾祸 C.奸人附势,我将陟之 陟:惩罚 D.构巧词以悦之 构:编造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说明“善相”职责和品行的一组是( ) ①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②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 ③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④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人立朝, 我将斥之 ⑤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⑥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 而全身者,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 11.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探究天道的运行规律、圣王的政治模式及如家的政治理想,借以导 出宰臣要 善于治致、精于治政,全文是以此为中心展开论证的。 B.本文不仅在结构上具有对称美,语言成就更为突出;以四字句为基本句式, 明快平易 而琅琅上口;某些段落灵活押韵并自由换韵,充满节奏美、韵律美。 C.全文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文章重点写的是贤相与奸相,两者构成了强烈的 对比;写庸相时只以寥寥几笔勾勒其脸谱,说他们既无过不必挨骂,又无功不受 赞誉,成天随 大流,尸位素餐、滥竽充数、明哲保身而已
D.本文以宰相待漏之时的不同思想状态,将宰相分为贤相、奸相、庸相三个类 型,褒贬鲜明,意在告诫当权的宰相要勤政于政事,不可贪图禄位,无所作为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9 分) (1)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 (2)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 (3)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 分) 慕容雋乘石氏之乱,跨据河山,亦仅终其身,至子而灭。苻坚之兴,又非刘、石 比,然不能自免,社稷为墟。慕容雋乘苻氏之乱尽复燕祚死未期年基业倾覆此七 人者皆夷狄乱华之巨擘也而不能久如此。今之金虏,为国八十年,传数酋矣,未 亡何邪? (选自《容斋随笔·卷九·五胡乱华》,有删节)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唐叔良溪居 【明】张羽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烛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注:灺(xie):灯烛灰,此指香灰。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屡见功力, 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处。(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 5个,按所 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如闻仙乐耳暂明。(白居易《琵琶行》) (2)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3) 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4)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怀良辰以孤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8)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6-19题。 最后一只红富士 黄建国 果园里摘完了苹果。摘完苹果的果园就很萧条了,仿佛挖掉眼珠子的人脸,看上 去怪模怪样,不像个果园了。晚秋的风已有些凌厉,把乱糟糟的树叶拍打得哗哗 作响
D.本文以宰相待漏之时的不同思想状态,将宰相分为贤相、奸相、庸相三个类 型,褒贬鲜明,意在告诫当权的宰相要勤政于政事,不可贪图禄位,无所作为。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1)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 (2)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 (3)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 慕容雋乘石氏之乱,跨据河山,亦仅终其身,至子而灭。苻坚之兴,又非刘、石 比,然不能自免,社稷为墟。慕容雋乘苻氏之乱尽复燕祚死未期年基业倾覆此七 人者皆夷狄乱华之巨擘也而不能久如此。今之金虏,为国八十年,传数酋矣,未 亡何邪? (选自《容斋随笔·卷九·五胡乱华》,有删节)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唐叔良溪居 【明】张羽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注:灺(xiè):灯烛灰,此指香灰。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 分)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屡见功力, 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处。(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 5 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 5 个,按所 答的前 5 个小题计分)(5 分) (1) ,如闻仙乐耳暂明。(白居易《琵琶行》) (2)心非木石岂无感? 。 (鲍照《拟行路难》) (3) ,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4)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怀良辰以孤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8)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 死 于安乐》)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 16-19 题。 最后一只红富士 黄建国 果园里摘完了苹果。摘完苹果的果园就很萧条了,仿佛挖掉眼珠子的人脸,看上 去怪模怪样,不像个果园了。晚秋的风已有些凌厉,把乱糟糟的树叶拍打得哗哗 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