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4年高三年级3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颓圮(si) 桑葚(shen) 梵婀玲(e) 前合后 偃(yan) B.敕造(chi) 惫懒(bei) 不更(geng)事 残羹冷炙 (zhi) C.蟊贼(mao) 冠冕(mian) 汗涔涔(chen) 沸反盈天 (fei) D.迤逦(yi) 笑靥(yan) 潭柘寺(zhe)寺锱铢必较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惆怅 国粹 长歌当哭 叱诧风云 驯熟 酣眠 故弄悬虚 开诚布公 C.胸襟 岑寂 咬文嚼字 自名得意 D.精髓爆躁 良辰美景 礼尚往来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当白天的喧嚣渐渐远去的时候, 让我们在夏日的黄昏里,搬 张藤椅,觅一处清凉,渤一壸清茶,去听听这个迷人的夏天。蝉,这位餐风饮露 的高洁之士, 就是这个季节的主唱。 ②一些网络大Ⅴ把“吐槽”当游戏来玩,主流社会倡导的,他们就拼命 反对、嘲讽;主流价值批评的,他们就 地辩解、脱罪,缺乏理性和建设 性的吐槽,只能是 而无实质意义。 A.不妨 俨然 挖空心思 哗众取宠 B.何妨 浑然 冥思苦想 夸夸其谈 C.何妨 俨然 挖空心思 夸夸其谈 D.不妨 浑然 冥思苦想 哗众取宠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动用武力是否会对 国家安定大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B.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央视在马年元宵节期间重磅推出了“中国 谜语大会”,节目形式、内容都十分充实,再掀收视狂潮 C.打车软件在给乘客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提高了出租车的用车效率,但司机 在开车时分心使用打车软件,成为出租车事故骤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D.通过《中国之声》微博推出的“正能量益起来”这项活动,让我们一同探 寻发现在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点滴美好,一起寻找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小说写了觉新 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一一觉新与钱 梅芬、李瑞珏,觉民与鸣凤,觉慧与琴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变现的是反封建 的重大主题。 B.高老头刚住进伏盖公寓的时候,显得很阔气,随着一些衣着华丽的女人的 到来,高老头身上的金银饰物不见了,房间的珍贵摆设也没有了。他是怎样沦落 到如此凄惨境地的?解开这个谜底的是穷大学生拉斯蒂涅
湖北省黄冈市 2014 年高三年级 3 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颓圮(sì) 桑葚(shèn) 梵婀玲(ē) 前合后 偃(yǎn) B.敕造(chì) 惫懒(bèi) 不更(gēng)事 残羹冷炙 (zhì) C.蟊贼(máo) 冠冕(miǎn) 汗涔涔(chén) 沸反盈天 (fèi) D.迤逦(yǐ) 笑靥(yàn) 潭柘寺(zhè)寺 锱铢必较 (z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惆怅 国粹 长歌当哭 叱诧风云 B.驯熟 酣眠 故弄悬虚 开诚布公 C.胸襟 岑寂 咬文嚼字 自名得意 D.精髓 爆躁 良辰美景 礼尚往来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当白天的喧嚣渐渐远去的时候, 让我们在夏日的黄昏里,搬一 张藤椅,觅一处清凉,渤一壶清茶,去听听这个迷人的夏天。蝉,这位餐风饮露 的高洁之士, 就是这个季节的主唱。 ②一些网络大 V 把“吐槽”当游戏来玩,主流社会倡导的,他们就拼命 反对、嘲讽;主流价值批评的,他们就 地辩解、脱罪,缺乏理性和建设 性的吐槽,只能是 而无实质意义。 A.不妨 俨然 挖空心思 哗众取宠 B.何妨 浑然 冥思苦想 夸夸其谈 C.何妨 俨然 挖空心思 夸夸其谈 D.不妨 浑然 冥思苦想 哗众取宠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动用武力是否会对 国家安定大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B.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央视在马年元宵节期间重磅推出了“中国 谜语大会”,节目形式、内容都十分充实,再掀收视狂潮。 C.打车软件在给乘客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提高了出租车的用车效率,但司机 在开车时分心使用打车软件,成为出租车事故骤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D.通过《中国之声》微博推出的“正能量益起来”这项活动,让我们一同探 寻发现在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点滴美好,一起寻找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家》是巴金 30 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小说写了觉新、 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 梅芬、李瑞珏,觉民与鸣凤,觉慧与琴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变现的是反封建 的重大主题。 B.高老头刚住进伏盖公寓的时候,显得很阔气,随着一些衣着华丽的女人的 到来,高老头身上的金银饰物不见了,房间的珍贵摆设也没有了。他是怎样沦落 到如此凄惨境地的?解开这个谜底的是穷大学生拉斯蒂涅
C.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这部作品以青年男女的爱 情为主线,展现了一幅幅富有魅力色彩的民情风俗画卷,刻画了翠翠、爷爷、顺 顺、天保、傩送等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所显示出的美好的心灵世界。 D.在堂吉诃德好说歹说并许以海岛总督之职的情况下,桑丘·潘沙答应做堂 吉诃德的随从,牵着一头驴子跟着堂吉诃德上路了。他黠中有憨,粗中有细,尽 管私心不小,但对堂吉诃德却是忠心耿耿 、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怎样读中国书 余英时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 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 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涌,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 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 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 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 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 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 研究也还是如此。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做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 览了。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 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 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 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朱 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 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 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 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 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 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己不 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 的等等昏话。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 了解”。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 而相悦以解。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 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 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 西籍如神圣”,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如果 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 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 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C.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这部作品以青年男女的爱 情为主线,展现了一幅幅富有魅力色彩的民情风俗画卷,刻画了翠翠、爷爷、顺 顺、天保、傩送等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所显示出的美好的心灵世界。 D.在堂吉诃德好说歹说并许以海岛总督之职的情况下,桑丘·潘沙答应做堂 吉诃德的随从,牵着一头驴子跟着堂吉诃德上路了。他黠中有憨,粗中有细,尽 管私心不小,但对堂吉诃德却是忠心耿耿。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9 题。 怎样读中国书 余英时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 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 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涌,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 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 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 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 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 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 研究也还是如此。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做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 览了。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 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 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 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朱 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 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 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 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 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 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已不 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 的等等昏话。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 了解”。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 而相悦以解。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 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 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 西籍如神圣”,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如果 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 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 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 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 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罅缝”,已是有相当 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 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 朱子这几句话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 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 所未发”。 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 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选自《悦读》,2013年第9期,有删节) 6.下列对作者“读中国书的方法和态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专精”阅读,就是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 读,虽不必全部背诵,但至少“三复”,达到“熟”的程度。 B.“博览”是在“专精”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 扩大知识的范围,要有目的地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 遍 C.就态度而言,作者强调要“虚心”,要静心地读,反复地读,读来读去就不 会有“先入之见”,做到尊重经典的客观内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 D.作者认为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要有“谦逊 的态度,不是不能批判,是不要一开始便狂妄自大,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 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 7.“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下列说法完全属于 朱熹观点的一项是 A.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 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无论专精和博 览都无例外。 B.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 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 自知 C.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 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D.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读书百遍或许不能够做到,但是反 复读多遍一定是不可少的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学者戴震堪称“专精”读书的典范,他对十三经,除了“疏”不尽记 得外,经文与“注”全都能够背诵下来,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 这番基础功夫。 B.作者认为,“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 的最高阶段,强调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而不是急于横加“批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 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 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罅缝”,已是有相当 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 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 朱子这几句话。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 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 所未发”。 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 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选自《悦读》,2013 年第 9 期,有删节) 6.下列对作者“读中国书的方法和态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专精”阅读,就是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 读,虽不必全部背诵,但至少“三复”,达到“熟”的程度。 B.“博览”是在“专精”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 扩大知识的范围,要有目的地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 遍。 C.就态度而言,作者强调要“虚心”,要静心地读,反复地读,读来读去就不 会有“先入之见”,做到尊重经典的客观内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 D.作者认为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要有“谦逊” 的态度,不是不能批判,是不要一开始便狂妄自大,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 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 7.“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下列说法完全属于 朱熹观点的一项是 A.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 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无论专精和博 览都无例外。 B.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 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 自知。 C.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 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D.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读书百遍或许不能够做到,但是反 复读多遍一定是不可少的。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学者戴震堪称“专精”读书的典范,他对十三经,除了“疏”不尽记 得外,经文与“注”全都能够背诵下来,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 这番基础功夫。 B.作者认为,“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 的最高阶段,强调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而不是急于横加“批 判
C.鲁迅的话是反封建思想的激愤之词,作者在此引用并不是非议鲁迅,矛头 指向的是那些崇尚西洋、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 人 D.发现古书的漏洞,不是初学者能达到的境界,在没有达到相当程度之后,切 不可不尊重原著而对古书中的漏洞“硬去看”;或者“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送张叔夏西游序 【元】戴表元 玉田张叔夏与余初相逢钱塘西湖上,翩翩然飘阿锡之衣,乘纤离之马,于是风神 散朗,自以为承平故家贵游少年不啻也。垂及强壮,丧其行资。则既牢落偃蹇 尝以艺北游,不遇,失意。亟亟南归,愈不遇。犹家钱塘十年。久之,又去,东 游山阴、四明、天台间,若少遇者。既又弃之西归。 于是余周流授徒,适与相值,问叔夏何以去来道途若是不惮烦耶?叔夏 曰:“不然,吾之来,本投所贤,贤者贫;依所知,知者死;虽少有遇而无以宁 吾居,吾不得已违之,吾岂乐为此哉?”语竟,意色不能无沮然。少焉饮酣气张 取平生所自为乐府词,自歌之,噫呜宛抑,流丽清畅,不惟髙情旷度,不可亵企, 而一时听之,亦能令人忘去穷达得丧所在。 盖钱塘故多大人长者,叔夏之先世高曾祖父,皆钟鸣鼎食,江湖高才词 客姜夔尧章、孙季蕃花翁之徒,往往出入馆谷其门,千金之装,列驷之聘,谈笑 得之,不以为异。迨其途穷境变,则亦以望于他人,而不知正复尧张、花翁尚存, 今谁知之,而谁暇能念之者! 嗟乎!十固复有家世材华如叔夏而穷甚于此者乎!六月初吉,轻行过门, 云将改游吴公子季札春申君之乡,而求其人焉。余曰:唯唯。因次第其辞以为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浯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垂及强壮,丧其行资 丧:失去 B.余周流授徒,适与相值 适:合适 C.迨其途穷境变 迨:等到 D.因次第其辞以为别 辞:辞别 0.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明张叔夏“怀才不遇”的一组是(3分) ①自以为承平故家贵游少年不啻也②尝以艺北游,不遇,失意③东游 山阴、四明、天台间,若少遇者 ④语竟,意色不能无沮然⑤虽少有遇而无以宁吾居,吾不得已违之 ⑥迨其途穷境变,则亦以望于他人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记述了张叔夏少年时代家境富足时的翩翩风度和中年漂泊潦倒、怀才 不遇的境遇,重点叙写了酒中高歌、令人忘怀穷达的豪情。 B.张叔夏的家世显赫,他的高祖、曾祖是当时的豪门大户,江湖高才词客姜 夔、孙季蕃都曾依附于张家,没想到张叔夏失意落魄之时,姜夔等人没有帮助他 C.作者记叙了与张叔夏三次相遇的情景,对他的文采精华,“风神散朗”, 其乐府词的“流丽清畅,不惟髙情旷度,不可亵企”都给予了极高的赞赏 D.在这篇赠序中,作者简要叙述了张叔夏坎坷的人生经历,字里行间流露出 对他怀才不遇的探切同情,并表达了对其人生态度的赞赏
C.鲁迅的话是反封建思想的激愤之词,作者在此引用并不是非议鲁迅,矛头 指向的是那些崇尚西洋、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 人。 D.发现古书的漏洞,不是初学者能达到的境界,在没有达到相当程度之后,切 不可不尊重原著而对古书中的漏洞“硬去看”;或者“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送张叔夏西游序 【元】戴表元 玉田张叔夏与余初相逢钱塘西湖上,翩翩然飘阿锡之衣,乘纤离之马,于是风神 散朗,自以为承平故家贵游少年不啻也。垂及强壮,丧其行资。则既牢落偃蹇。 尝以艺北游,不遇,失意。亟亟南归,愈不遇。犹家钱塘十年。久之,又去,东 游山阴、四明、天台间,若少遇者。既又弃之西归。 于是余周流授徒,适与相值,问叔夏何以去来道途若是不惮烦耶?叔夏 曰:“不然,吾之来,本投所贤,贤者贫;依所知,知者死;虽少有遇而无以宁 吾居,吾不得已违之,吾岂乐为此哉?”语竟,意色不能无沮然。少焉饮酣气张, 取平生所自为乐府词,自歌之,噫呜宛抑,流丽清畅,不惟高情旷度,不可亵企, 而一时听之,亦能令人忘去穷达得丧所在。 盖钱塘故多大人长者,叔夏之先世高曾祖父,皆钟鸣鼎食,江湖高才词 客姜夔尧章、孙季蕃花翁之徒,往往出入馆谷其门,千金之装,列驷之聘,谈笑 得之,不以为异。迨其途穷境变,则亦以望于他人,而不知正复尧张、花翁尚存, 今谁知之,而谁暇能念之者! 嗟乎!士固复有家世材华如叔夏而穷甚于此者乎!六月初吉,轻行过门, 云将改游吴公子季札春申君之乡,而求其人焉。余曰:唯唯。因次第其辞以为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浯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垂及强壮,丧其行资 丧:失去 B.余周流授徒,适与相值 适:合适 C.迨其途穷境变 迨:等到 D.因次第其辞以为别 辞:辞别 10.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明张叔夏“怀才不遇”的一组是(3 分) ①自以为承平故家贵游少年不啻也 ②尝以艺北游,不遇,失意 ③东游 山阴、四明、天台间,若少遇者 ④语竟,意色不能无沮然 ⑤虽少有遇而无以宁吾居,吾不得已违之 ⑥迨其途穷境变,则亦以望于他人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记述了张叔夏少年时代家境富足时的翩翩风度和中年漂泊潦倒、怀才 不遇的境遇,重点叙写了酒中高歌、令人忘怀穷达的豪情。 B.张叔夏的家世显赫,他的高祖、曾祖是当时的豪门大户,江湖高才词客姜 夔、孙季蕃都曾依附于张家,没想到张叔夏失意落魄之时,姜夔等人没有帮助他。 C.作者记叙了与张叔夏三次相遇的情景,对他的文采精华,“风神散朗”, 其乐府词的“流丽清畅,不惟高情旷度,不可亵企”都给予了极高的赞赏。 D.在这篇赠序中,作者简要叙述了张叔夏坎坷的人生经历,字里行间流露出 对他怀才不遇的探切同情,并表达了对其人生态度的赞赏
12.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虽少有遇而无以宁吾居,吾不得已违之,吾岂乐为此哉?(4分) (2)今谁知之,而谁暇能念之者!(2分) (3)嗟乎!士固复有家世材华如叔夏而穷甚于此者乎!(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划线部分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 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 也,以所宝者异也。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踏莎行 周紫芝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 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注】①游丝:细长飘柔的柳枝。②飞絮:柳絮。阁定:停住。 (1)上片写的是什么内容?请结合所用的典型意象简要分析。(4分) (2)“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全词以此作结有何妙处?(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最选5小题作答,超过5个,按所答 的前五小题计分)(5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2)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转轴拨弦三两声,。(白居易《琵琶行》) (4)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5)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6)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7)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天姿 刘醒龙 (1)深情莫过深秋,红颜哪堪红叶? (2)沿着巴河水岸边雪一样洁白的细沙,一程程逆流向上。将武汉街头 的尘嚣丢在汽车的尾气里,再从纷乱如麻的通途中,选择一条用忧郁藏起残花的 平常道路,远望大别山,伫对大别水,抢在偌大的北风到来之前,寻一寻温柔过 往。直到那些像细沙一样多的传说,变成天堂寨下坚冰般纯情的巨石。 (3)那些名叫九资河的田畈,那些名叫圣人堂的山冲,那些名叫千基坪 的老垸,还有那个名叫罗田的小县,凡此种种细微的地理,春风拂拂时,大小如 同一朵花苞;此刻,因为秋已深,因为霜已近,又变得如同一片向着天空瑟瑟的 红叶。不是没有对乡村新意的渴望,更加埋没不了的是从头到脚的骨缝与肌腱中, 那些作为神经的古朴实诚。无论如何,乡村该是这样,一眼望去就能抵达灵魂
12.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虽少有遇而无以宁吾居,吾不得已违之,吾岂乐为此哉?(4 分) (2)今谁知之,而谁暇能念之者!(2 分) (3)嗟乎!士固复有家世材华如叔夏而穷甚于此者乎!(3 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划线部分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 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 也,以所宝者异也。”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踏莎行 周紫芝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注】①游丝:细长飘柔的柳枝。②飞絮:柳絮。阁定:停住。 (1)上片写的是什么内容?请结合所用的典型意象简要分析。(4 分) (2)“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全词以此作结有何妙处?(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最选 5 小题作答,超过 5 个,按所答 的前五小题计分)(5 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2)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转轴拨弦三两声,。(白居易《琵琶行》) (4)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5)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6)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7)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9 题。 天姿 刘醒龙 (1)深情莫过深秋,红颜哪堪红叶? (2)沿着巴河水岸边雪一样洁白的细沙,一程程逆流向上。将武汉街头 的尘嚣丢在汽车的尾气里,再从纷乱如麻的通途中,选择一条用忧郁藏起残花的 平常道路,远望大别山,伫对大别水,抢在偌大的北风到来之前,寻一寻温柔过 往。直到那些像细沙一样多的传说,变成天堂寨下坚冰般纯情的巨石。 (3)那些名叫九资河的田畈,那些名叫圣人堂的山冲,那些名叫千基坪 的老垸,还有那个名叫罗田的小县,凡此种种细微的地理,春风拂拂时,大小如 同一朵花苞;此刻,因为秋已深,因为霜已近,又变得如同一片向着天空瑟瑟的 红叶。不是没有对乡村新意的渴望,更加埋没不了的是从头到脚的骨缝与肌腱中, 那些作为神经的古朴实诚。无论如何,乡村该是这样,一眼望去就能抵达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