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理想的法律人(代译丛序)近代中国的法学启蒙受之日本,而源于欧陆。无论是法律术语的移植、法典编策的体例,乃至法学教科书的撰写,都烙上了西方法学的深刻印记。即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盛一段时期的苏俄法学,从概念到体系仍无法脱离西方法学的根基。20世纪70年代未,借助于我国台湾地区法律书籍的彩印及后续的引人,以及诸多西方法学著作的大规模译介,我国重启的法制进程进一步受到西方法学的深刻影响。当前中国的法律体系可谓奠基于西方法学的概念和体系基础之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的法律译介,无论是江平先生挂师的“外国法律文库”“美国法律文库”,抑或许章润、舒国滢先生领衔的“西方法哲学文库”,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世界法学译丛”、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世界法学名著译丛”,诸多种种,均注重于西方法哲学思想尤其英美法学的引人,自有启蒙之功效。不过,或许面于当时西欧小语种法律人才的稀缺,这些译丛相对忽略了以法律概念和体系建构见长的欧陆法学。弥补这一缺域的重要转变,应当说始自米健教授主持的“当代德国法学名著”丛书和吴越教授主持的“德国法学教科书译丛”。以梅迪库斯教授的《德国民法总论》为开篇,德国法学撞长的体系建构之术和鞭辟人里的教义分析方法进人到了中国法学的视野,辑以崇尚德国法学的我国台湾地区法学教科书和专著的引人,德国法学在中国当前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中的地位日益穿票。然而,“当代德国法学名著”丛书星然避选了德国当代法学著述中的上乘之作,但面于取名著的局限及外国专家的视角,丛书采用了学科分类的标准,而未区分注重体系层次的基础教科书与偏重思辨分析的学术专著,与是然而止的“德国法学教科书译丛”一样,在基础教科书书目的选择上尚未能充分体现当代德国法学教育的整体面貌,是为缺感。职是之故,自2009年始,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策划了现今的“外做一个理想的法律人(代译丛序)00I
做一个理想的法律人(代译丛序) 近代中国的法学启蒙受之日本,而源于欧陆。无论是法律术语的移植、 法典编纂的体例,乃至法学教科书的撰写,都烙上了西方法学的深刻印记。 即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盛一段时期的苏俄法学,从概念到体系仍无法 脱离西方法学的根班。20世纪70年代末,借助于我国台湾地区法律书籍的 影印及后续的引入,以及诸多西方法学著作的大规模译介,我国重启的法制 进程进一步受到西方法学的深刻影响。当前中国的法律体系可谓奠基于西方 法学的概念和体系基础之上。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的法律译介,无论是江平先生挂帅的 “外国法律文库” “美国法律文库”,抑或许章润、舒国潼先生领衔的“西方 法哲学文库”,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世界法学译丛”、上海人民出版社 的“世界法学名著译丛”,诸多种种,均注重于西方法哲学思想尤其英美法 学的引人,自有启蒙之功效。不过,或许囿于当时西欧小语种法律人才的稀 缺,这些译丛相对忽略了以法律概念和体系建构见长的欧陆法学。弥补这一 缺憾的重要转变,应当说始自米健教授主持的“当代德国法学名著”丛书 和吴越教授主持的“德国法学教科书译丛”。以梅迪库斯教授的《德国民法 总论》为开篇,德国法学擅长的体系建构之术和鞭辟人里的教义分析方法进 入到了中国法学的视野,辅以崇尚德国法学的我国台湾地区法学教科书和专 著的引入,德国法学在中国当前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中的地位日益尊崇。 然而,“当代德国法学名著”丛书虽然遴选了德国当代法学著述中的上乘之 作,但囿于撷取名著的局限及外国专家的视角,丛书采用了学科分类的标 准,而未区分注重体系层次的基础教科书与偏重思辨分析的学术专著,与戛 然而止的“德国法学教科书译丛” 一样,在基础教科书书目的选择上尚未 能充分体现当代德国法学教育的整体面貌,是为缺憾。 职是之故,自2009年始,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策划了现今的“外 做一个 想 法律人 代 丛序 OOI
国法学教科书精品译丛”,自2012年出版的德国畅销的布洛克斯和瓦尔克的(德国民法总论》(第33版)始,相继推出了韦斯特曼的《德国民法基本概念》(第16版)(增订版)、罗歇尔德斯的《德国法总论》(第7版)、多伊奇和阿伦斯的《德国侵权法》(第5版)、慕斯拉克和的《德国民法概论》(第14版),并将继续推出一系列德国主流的教科书,涵盖了德国民商法的大部分领域。该译丛最初计划完整选取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诸国的民商法基础教科书,以反映当今世界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民商法教学的全貌,可惜译者人才梯队不足,目前仅纳入“日本侵权行为法”和“日本民法的争点”两个选题。系统译介民商法之外的体系教科书的愿望在结识季红明、查云飞、蒋毅、陈大创、葛平亮、夏昊晗等诸多留德小友后得以实现,而凝聚之力源自对“法律人共同体”的共同推崇,以及对案例教学的热爱。德国法学教育最值得我国法学教育借鉴之处,当首推其“完全法律人”的培养理念,以及建立在法教义学基础上的以案例研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这种法学教育模式将所学用于实践,在民法、公法和刑法三大领域通过模拟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体系化的法律思维方式,并体现在德国第一次国家司法考试中,进而借助于第二次国家司法考试之前的法律实训,使学生能够贯通理论和实践,形成稳定的“法律人共同体”。德国国际合作机构(CIZ)和国家法官学院合作的《法律适用方法》(涉及刑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法、劳动合同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领域,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即是德国案例分析方法中国化的一种尝试。基于共同创业的驱动,我们相继组建了中德法教义学QQ群,推出了“中德法教义学苑”微信公众号,并在《北航法律评论》2015年第1辑策划了“法教义学与法学教育”专题,发表了我们共同的行动纲领:《实践指向的法律人教育与案例分析一比较、反思、行动》(季红明、蒋毅、查云飞执笔)。2015年暑期,在谢立斌院长的积极推动下,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法律咨询项目合作,邀请民法、公法和刑法三个领域的德国教授授课,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德国法案例分析磐期班”并延续至今。2016年暑期,季红明和夏吴哈也积极策划并参与了由西南政法大学黄家镇副教授牵头、民商法学院举办的“请求权基础案例分析法课程”君002法律研习的方法:作业,考试和论文写作(第9版)
国法学教科书精品译丛”,自2012年出版的德国畅销的布洛克斯和瓦尔克的 《德国民法总论》(第33版)始,相继推出了韦斯特曼的《德国民法基本概 念》(第16版)(增订版)、罗歇尔德斯的《德国债法总论》(第7版)、多 伊奇和阿伦斯的《德国侵权法》(第5版)、慕斯拉克和豪的《德国民法概 论》(第14版),并将继续推出一系列德国主流的教科书,涵盖了德国民商 法的大部分领域。该译丛最初计划完整选取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诸国 的民商法基础教科书,以反映当今世界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民商法教学的全 貌,可惜译者人才梯队不足,目前仅纳入“日本侵权行为法"和“日本民 法的争点”两个选题。 系统译介民商法之外的体系教科书的愿望在结识季红明、查云飞、蒋 毅、陈大创、葛平亮、夏昊哈等诸多留德小友后得以实现,而凝聚之力源自 对“法律人共同体”的共同推崇,以及对案例教学的热爱。德国法学教育 最值得我国法学教育借鉴之处,当首推其“完全法律人”的培养理念,以 及建立在法教义学基础上的以案例研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这种法学教 育模式将所学用于实践,在民法、公法和刑法三大领域通过模拟的案例分析 培养学生体系化的法律思维方式,并体现在德国第一次国家司法考试中,进 而借助于第二次国家司法考试之前的法律实训I,使学生能够贯通理论和实 践,形成稳定的“法律人共同体”。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和国家法官 学院合作的《法律适用方法》(涉及刑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法、劳动 合同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领域,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即是德国案 例分析方法中国化的一种尝试。 基于共同创业的驱动,我们相继组建了中德法教义学QQ群,推出了 “中德法教义学苑"微信公众号,并在《北航法律评论》2015年第1辑策划 了 “法教义学与法学教育”专题,发表了我们共同的行动纲领:《实践指向 的法律人教育与案例分析— 比较、反思、行动》(季红明、蒋毅、查云飞 执笔)。2015年暑期,在谢立斌院长的积极推动下,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 院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法律咨询项目合作,邀请民法、公法和刑法三个领域 的德国教授授课,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德国法案例分析增期班”并延续 至今。2016年暑期,季红明和更昊哈也积极策划并参与了由西南政法大学 黄家镇副教授牵头、民商法学院举办的“请求权基础案例分析法课程”暑 002法律 习 方法 作业、 i式和 文写作 9
期培训班。2017年署斯,加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的“中德法教义学苑”团队,成功举办了“案例分析暑期培训班”,系统地在民法、公法和刑法三个领域以德国的鉴定式模式开展了案例分析教学。中国法治的昌明端赖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如中国诸多深耕法学教育的启蒙者所认识的那样,理想的法学教育应当能够实现法科生法律知识的体系化,培养其运用法律技能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基于对德国奠基于法教义学基础上的法学教育模式的赞同,本译丛期望通过德国基础法学教程尤其是案例研习方法的系统引人,能够循序渐进地从大学阶段培养法科学生的法律思维,训练其法律适用的技能,因此取名“法律人进阶译丛”。本译丛从法律人培养的阶段划分人手,细分为五个子系列:一法学启蒙。本子系列主要引介关于法律学习方法的工具书,旨在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法学人门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法科生,并对未来的法律职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一一法学基础。本子系列对应于德国法学教育的基础阶段,注重民法、刑法、公法三大部门法基础教程的引人,让学生在三大部门法领域能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注重增加学生在法理学、法律史和法学方法等基础学科上的知识储备。一一法学拓展。本子系列对应于德国法学教育的重点阶段,旨在让学生能够在三大部门法的基础上对法学的交叉领域和前沿领域,诸如诉讼法、公司法、劳动法、医疗法、网络法、工程法、金融法、欧盟法、比较法等有进一步的知识拓展。一案例研习。本子系列与法学基础和法学拓展子系列相配套,通过引人德国的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的法学知识,解决模拟案例,由此养成良好的法律维模式,为步入法律职场奠定基础。一一经典阅读。本子系列着重避选法学领域的经典奢作和大型教科书(GrosseLehrbucher),旨在培养学生深人思考法学基本间题及辨法析理之能力。我们希望本译丛能够为中国未来法学教育的转型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期贫更多法律人共同参与,培养具有严谨法律思维和较强法律适用能力的新做一个理想的法律人(代译丛序)003
期培训班。2017年暑期,加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的“中德法教义学 苑”团队,成功举办了 “案例分析暑期培训班”,系统地在民法、公法和刑 法三个领域以德国的鉴定式模式开展了案例分析教学。 中国法治的昌明端赖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如中国诸多深耕法学教育 的启蒙者所认识的那样,理想的法学教育应当能够实现法科生法律知识的体 系化,培养其运用法律技能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基于对德国奠基于法教义 学基础上的法学教育模式的赞同,本译丛期望通过德国基础法学教程尤其是 案例研习方法的系统引入,能够循序渐进地从大学阶段培养法科学生的法律 思维,训练其法律适用的技能,因此取名“法律人进阶译丛”。 本译丛从法律人培养的阶段划分人手,细分为五个子系列: — 法学启蒙。本子系列主要引介关于法律学习方法的工具书,旨在引 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法学入门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法科生,并对未来的法律 职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 法学基础。本子系列对应于德国法学教育的基础阶段,注重民法、 刑法、公法三大部门法基础教程的引入,让学生在三大部门法领域能够建立 起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注重增加学生在法理学、法律史和法学方法等基 础学科上的知识储备。 — 法学拓展。本子系列对应于德国法学教育的重点阶段,旨在让学生 能够在三大部门法的基础上对法学的交叉领域和前沿领域,诸如诉讼法、公 司法、劳动法、医疗法、网络法、工程法、金融法、欧盟法、比较法等有进 一步的知识拓展。 — 案例研习。本子系列与法学基础和法学拓展子系列相配套,通过引 人德国的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的法学知识,解决模拟案 例,由此养成良好的法律思维模式,为步入法律职场奠定基础。 — 经典阅读。本子系列着重遴选法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和大型教科书 (Grosse Lehrbücher),旨在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法学基本问题及辨法析理之 能力。 我们希望本译丛能够为中国未来法学教育的转型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 期冀更多法律人共同参与,培养具有严谨法律思维和较强法律适用能力的新 做一个 想 法律人(代 丛序)
一代法律人,建构法律人共同体。虽然本译丛先期以德国法学教程和著述的择取为代表,但并不以德国法独尊,而注重以全球化的视角,实现对主要法治国家法律基础谢教科书和经典著作的系统引入,包括日本法、意大利法、法国法、荷兰法、英美法等,使之能够在同一舞台上进行自我展示和竞争。这也是引介本译丛的另一个初裹。通过不同法系的比较、取法各家,吸其所长。也希望借助于本译丛的出版,展示近二十年来中国留学海外的法学人才梯队的更新,并借助于新生力量,在既有译丛积累的丰富经验基础上,逐步实现对外国法专有术语译法的相对统一。本译丛的开启和推动离不开诸多青年法律人的共同努力,在这个翻译难以纳人学术评价体系的时代,没有诸多富有热情的年轻译者的加入和投入,译丛自然无法顺利完成。在此,要特别感谢积极参与本译丛策划的季红明、查云飞、蒋毅、陈大创、黄河、葛平亮、杜如益、王剑一、申柳华、薛启明、曾见、姜龙、朱军、汤葆青、刘志阳、杜志浩、金健、胡强芝、孙文、唐志威(留德)、王冷然、张挺、班天可、章程、徐文海、主融蔡(留日)、翟远见、季俊、肖俊、张晓勇(留意)、李世刚、金伏海、刘骏(留法)、张静(留荷)等诸位年轻学友和才俊。还要特别感谢德国奥格斯堡大学法学院的托马斯·M.J.默勒斯(ThmoasM.J.Mollers)教授概然应允并资助其著作的出版。本译丛的出版还要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蒋浩先生和策划编辑陆建华先生,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努力,本译丛众多选题的通过和版权的取得将无法达成。同时,本译丛部分图书得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徐涤宇院长大力资助。回顾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法治发展路径,在系统引介西方法律的法典化进程之后,将是一个立足于本土化、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法律人不仅需要怀抱法治理想,更需要具备专业化的法律实践能力,能够直面本土问题,发挥专业索养,推动中国的法治实践。这也是中国未来的“法律人共同体”面临的历史重任。本译丛能预此大流,当幸甚為。李昊2018年12月004法律研习的方法:作业、考试和论文写作(第9版
一代法律人,建构法律人共同体。 虽然本译丛先期以德国法学教程和著述的择取为代表,但并不以德国法 独尊,而注重以全球化的视角,实现对主要法治国家法律基础教科书和经典 著作的系统引入,包括日本法、意大利法、法国法、荷兰法、英美法等,使 之能够在同一舞台上进行自我展示和竞争。这也是引介本译丛的另一个初 衷。通过不同法系的比较,取法各家,吸其所长。也希望借助于本译丛的出 版,展示近二十年来中国留学海外的法学人才梯队的更新,并借助于新生力 量,在既有译丛积累的丰富经验基础上,逐步实现对外国法专有术语译法的 相对统一。 本译丛的开启和推动离不开诸多青年法律人的共同努力,在这个翻译难以 纳入学术评价体系的时代,没有诸多富有热情的年轻译者的加入和投入,译丛 自然无法顺利完成。在此,要特别感谢积极参与本译丛策划的季红明、查云飞、 蒋毅、陈大创、黄河、葛平亮、杜如益、王剑一、申柳华、薛启明、曾见、姜 龙、朱军、汤葆青、刘志阳、杜志浩、金健、胡强芝、孙文、唐志威(留德)、 王冷然、张挺、班天可、章程、徐文海、王融擎(留日)、翟远见、李俊、肖 俊、张晓勇(留意)、李世刚、金伏海、刘骏(留法)、张静(留荷)等诸位年 轻学友和才俊。还要特别感谢德国奥格斯堡大学法学院的托马斯• M. J.默 勒斯(FimoasM. ]. Müllers)教授慨然应允并资助其著作的出版。 本译丛的出版还要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蒋浩先生和策划编辑陆 建华先生,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努力,本译丛众多选题的通过和版权的取 得将无法达成。同时,本译丛部分图书得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徐涤宇 院长大力资助。 回顾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法治发展路径,在系统引介西方法律的法典化 进程之后,将是一个立足于本土化、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新时代。在这个时 代,中国法律人不仅需要怀抱法治理想,更需要具备专业化的法律实践能力, 能够直面本土问题,发挥专业素养,推动中国的法治实践。这也是中国未来的 “法律人共同体”面临的历史重任。本译丛能预此大流,当幸甚焉。 李昊 2018年12月 004法律 习 方法 作业、考试和 文写作 9
中文版序这本书适用于那些愿意去阅读、思考、练习、批判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学生。在本书的九个版本中,我都强调了关于学习成功所必需的三项技能:阅读、思考和练习(LesenSie,DenkenSie,ObenSie)。本书虽是为德国学生而作,但同样有益于中国学生。近年来,中国法律考试的结构发生了变革,也开始采纳类似德国的闭卷考试(Klausur)的形式(见本书第二章)。对读者非常有帮助的首先是第一章中关于有效学习方法的部分。从事所有重要的学术工作之前,人们都需要进行思维训练,此时,第三章所介绍的“法律论证”技术也能为中国学生所用。本书同时也是法学学术论文写作的指南。携写学术论文时,需要在图书馆以及互联网上进行法律文献的检索(见本书第五章)。学术论文的写作,意味著要对各种论题和结构不断地进行推倒重建。这一过程就好比是反复地拼、拆一个1000块的拼图,直至找到所有合适的位置。千万不要在拼第900个拼图的时候放弃,从而功号一寰。在写论文时,所有人都需要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是相关文献的正确引用规则(见本书第六章)。剩窃会导致丧失博士学位、受到罚金刑,乃至政治生提前结束。前国防部长卡尔一特奥多尔·楚·古滕贝格男爵(KarlTheodorFreiherrzuGuttenberg)的窃丑闻就是前车之鉴。家庭作业、学期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写作者在特定的时间内,根据论文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根据论文类型的不同,这些方法可以是问题的具体化,或者某种特殊的处理路径(见本书第七章)。第八章则特别介绍了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法。写完论文之后,常常需要对论文主题进行报告。第九章介绍了演讲和口试中的各种修辞技巧。第十章则是各种拓展案例及答案。本书还适时介绍了“微软Word软件2016版”的使用指南。中文版序001
中文版序 这本书适用于那些愿意去阅读、思考、练习、批判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的学生。在本书的九个版本中,我都强调了关于学习成功所必需的三项技 能:阅读、思考和练习(Lesen Sie, Denken Sie, Üben Sie) 0本书虽是为德国 学生而作,但同样有益于中国学生。 近年来,中国法律考试的结构发生了变革,也开始采纳类似德国的闭卷 考试(Klausur)的形式(见本书第二章)。对读者非常有帮助的首先是第一 章中关于有效学习方法的部分。从事所有重要的学术工作之前,人们都需要 进行思维训练,此时,第三章所介绍的“法律论证”技术也能为中国学生 所用。本书同时也是法学学术论文写作的指南。撰写学术论文时,需要在图 书馆以及互联网上进行法律文献的检索(见本书第五章)。学术论文的写 作,意味着要对各种论题和结构不断地进行推倒重建。这一过程就好比是反 复地拼、拆一个1000块的拼图,直至找到所有合适的位置。千万不要在拼 第900个拼图的时候放弃,从而功亏一簧。在写论文时,所有人都需要普遍 重视的一个问题是相关文献的正确引用规则(见本书第六章)。剽窃会导致 丧失博士学位、受到罚金刑,乃至政治生涯提前结束。前国防部长卡尔-特 奥多尔•楚•古滕贝格男爵(Karl Theodor Freiherr zu Guttenberg)的剽窃丑闻 就是前车之鉴。家庭作业、学期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写 作者在特定的时间内,根据论文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根据论文类型的 不同,这些方法可以是问题的具体化,或者某种特殊的处理路径(见本书第 七章)。第八章则特别介绍了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法。写完论文之后,常 常需要对论文主题进行报告。第九章介绍了演讲和口试中的各种修辞技巧。 第十章则是各种拓展案例及答案。本书还适时介绍了 “微软Word软件2016 版”的使用指南。 中文 序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