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导论》教学大纲舒国滢编写
《法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舒国滢 编写
法学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大纲目录前言9引论..10第一节法学.10一、法学的概念.10二、法学的性质.10三、法学的研究对象.10第二节法学思维与法学方法.10一、法学思维.10二、法学方法、11第三节法理学11一、法理学一词的演变及含义.11二、法理学体系11三、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11四、学习法理学的意义.12本章思考题..12本章推荐阅读书目12第一编法学的基本概念.13第一章法….13第一节法的名称.13一、中国历史上的法的名称..13二、西方历史上的法的名称.13..13第二节法概念的争议,、应然法与实然法13二、自然法与实在法..13三、“国法”及其外延.14第三节法的特征..14一、法的规范性.14二、法的国家意志性.14三、法的国家强制性.14四、法的普遍性14.14五、法的程序性.六、法的可诉性,..15第四节法的作用..15一、法的作用的含义.15二、法的规范作用.15三、法的社会作用....15四、法的作用的局限性16本章思考题.16本章推荐阅读书目.16第二章法的内容与形式,.172
法学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大纲 2 目 录 前 言 . 9 引 论 . 10 第一节 法 学 . 10 一、法学的概念 . 10 二、法学的性质 . 10 三、法学的研究对象 . 10 第二节 法学思维与法学方法 . 10 一、法学思维 . 10 二、法学方法 . 11 第三节 法理学 . 11 一、法理学一词的演变及含义 . 11 二、法理学体系 . 11 三、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 . 11 四、学习法理学的意义 . 12 本章思考题 . 12 本章推荐阅读书目 . 12 第一编 法学的基本概念 . 13 第一章 法 . 13 第一节 法的名称 . 13 一、中国历史上的法的名称 . 13 二、西方历史上的法的名称 . 13 第二节 法概念的争议 . 13 一、应然法与实然法 . 13 二、自然法与实在法 . 13 三、“国法”及其外延 . 14 第三节 法的特征 . 14 一、法的规范性 . 14 二、法的国家意志性 . 14 三、法的国家强制性 . 14 四、法的普遍性 . 14 五、法的程序性 . 14 六、法的可诉性 . 15 第四节 法的作用 . 15 一、法的作用的含义 . 15 二、法的规范作用 . 15 三、法的社会作用 . 15 四、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 16 本章思考题 . 16 本章推荐阅读书目 . 16 第二章 法的内容与形式 . 17
法理学导论第一节法的内容与形式的概念17一、法的内容和形式的含义....17二、法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7第二节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17一、权利和义务的概念,.17二、权利和义务的分类...18..18三、权利和义务的相互联系.18第三节法的成文形式与不成文形式..18一、历史上各种法的表现形式二、成文法与不成文法,.18三、法的形式与法的传统,.18第四节法系.18一、法系的概念.18二、民法法系..18三、普通法法系.19四、民法法系与普通法法系之比较.19本章思考题.19本章推荐阅读书目...19第三章法的渊源与法的分类,.20.20第一节法的渊源的概念。.20一、法的渊源释义,二、法的渊源与法的形式的区别.20三、法的渊源的种类.20第二节正式法源.20一、正式法源的含义...20二、当代中国的正式法源.20.21三、正式法源的一般效力原则.21第三节非正式法源.一、非正式法源的含义和种类.21、当代中国的非正式法源.21第四节法的分类.21..21一、法的分类的概念二、法的一般分类.21三、法的特殊分类.21本章思考题..22本章推荐阅读书目..22.23第四章法的效力第一节法的效力概述。.23一、法的效力的意义...23二、法的效力的概念.2323三、法的效力范围..四、法的效力的层次..23.23第二节法的时间效力3
法理学导论 3 第一节 法的内容与形式的概念 . 17 一、法的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 17 二、法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 17 第二节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 17 一、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 17 二、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 18 三、权利和义务的相互联系 . 18 第三节 法的成文形式与不成文形式 . 18 一、历史上各种法的表现形式 . 18 二、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 18 三、法的形式与法的传统 . 18 第四节 法 系 . 18 一、法系的概念 . 18 二、民法法系 . 18 三、普通法法系 . 19 四、民法法系与普通法法系之比较 . 19 本章思考题 . 19 本章推荐阅读书目 . 19 第三章 法的渊源与法的分类 . 20 第一节 法的渊源的概念 . 20 一、法的渊源释义 . 20 二、法的渊源与法的形式的区别 . 20 三、法的渊源的种类 . 20 第二节 正式法源 . 20 一、正式法源的含义 . 20 二、当代中国的正式法源 . 20 三、正式法源的一般效力原则 . 21 第三节 非正式法源 . 21 一、非正式法源的含义和种类 . 21 二、当代中国的非正式法源 . 21 第四节 法的分类 . 21 一、法的分类的概念 . 21 二、法的一般分类 . 21 三、法的特殊分类 . 21 本章思考题 . 22 本章推荐阅读书目 . 22 第四章 法的效力 . 23 第一节 法的效力概述 . 23 一、法的效力的意义 . 23 二、法的效力的概念 . 23 三、法的效力范围 . 23 四、法的效力的层次 . 23 第二节 法的时间效力 . 23
法学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大纲一、法的生效时间23..24二、法的失效时间..24三、法律溯及力第三节法的空间效力.24.24一、法的域内效力二、法的域外效力.....24第四节法的对人效力....24一、对人效力的原则.24.25二、我国法律的对人效力本章思考题..25本章推荐阅读书目..25..26第五章法律规范第一节法律规则..26一、法律规范与法律规则的概念辨析..26.26二、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三、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26四、法律规则的分类,.26第二节法律原则..27一、法律原则的含义.27..27二、法律原则的分类,..27三、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四、法律原则的功能,.27..27五、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和方式.本章思考题.27本章推荐阅读书目..28第六章法律体系.29第一节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的概念..29.29一、法律体系的概念,..29二、法律部门的概念,第二节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30一、当代中国的主要法律部门.30二、“一国两制”与当代中国法律体系问题..30.30本章思考题..30本章推荐阅读书目.第七章法律行为与法律意识,.31第一节法律行为..31.31一、法律行为的涵义与特征二、法律行为的结构.31三、法律行为的分类.....31第二节法律意识.32一、法律意识的涵义、结构及形成..32二、法律意识的分类...32三、法律意识的功能...324
法学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大纲 4 一、法的生效时间 . 23 二、法的失效时间 . 24 三、法律溯及力 . 24 第三节 法的空间效力 . 24 一、法的域内效力 . 24 二、法的域外效力 . 24 第四节 法的对人效力 . 24 一、对人效力的原则 . 24 二、我国法律的对人效力 . 25 本章思考题 . 25 本章推荐阅读书目 . 25 第五章 法律规范 . 26 第一节 法律规则 . 26 一、法律规范与法律规则的概念辨析 . 26 二、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 26 三、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 . 26 四、法律规则的分类 . 26 第二节 法律原则 . 27 一、法律原则的含义 . 27 二、法律原则的分类 . 27 三、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 27 四、法律原则的功能 . 27 五、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和方式 . 27 本章思考题 . 27 本章推荐阅读书目 . 28 第六章 法律体系 . 29 第一节 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的概念 . 29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 . 29 二、法律部门的概念 . 29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 30 一、当代中国的主要法律部门 . 30 二、“一国两制”与当代中国法律体系问题 . 30 本章思考题 . 30 本章推荐阅读书目 . 30 第七章 法律行为与法律意识 . 31 第一节 法律行为 . 31 一、法律行为的涵义与特征 . 31 二、法律行为的结构 . 31 三、法律行为的分类 . 31 第二节 法律意识 . 32 一、法律意识的涵义、结构及形成 . 32 二、法律意识的分类 . 32 三、法律意识的功能 . 32
法理学导论本章思考题.32.3本章推荐阅读书目..34第八章法律关系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34..34一、法律关系的定义与特征二、法律关系的种类,..34第二节法律关系主体..34.34一、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和种类二、法律关系主体构成的资格.34第三节法律关系的内容..35一、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35..35二、权利行使和义务履行之界限第四节法律关系客体....35一、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35二、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35第五节法律事实..35一、法律事实的概念...35二、法律事实的种类.....35本章思考题.36..36本章推荐阅读书目..第九章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37第一节法律责任的概念.37..37一、法律责任的含义二、法律责任的特点.37第二节法律责任的分类与竞合..37一、法律责任的分类,.37二、法律责任的竞合,..37第三节法律责任的归结和免除...37..37一、一般法律责任的构成二、法律责任的归结原则,..38三、法律责任的免除..38第四节法律制裁..38一、法律制裁的概念.38二、法律制裁的种类...38本章思考题..38本章推荐阅读书目..39.40第二编法的运行第十章立法.40第一节立法与立法体制....40一、立法的含义与特征40二、立法体制.40三、立法原则、.40.41第二节立法程序5
法理学导论 5 本章思考题 . 32 本章推荐阅读书目 . 33 第八章 法律关系 . 34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 . 34 一、法律关系的定义与特征 . 34 二、法律关系的种类 . 34 第二节 法律关系主体 . 34 一、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和种类 . 34 二、法律关系主体构成的资格 . 34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内容 . 35 一、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 35 二、权利行使和义务履行之界限 . 35 第四节 法律关系客体 . 35 一、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 35 二、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 35 第五节 法律事实 . 35 一、法律事实的概念 . 35 二、法律事实的种类 . 35 本章思考题 . 36 本章推荐阅读书目 . 36 第九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 37 第一节 法律责任的概念 . 37 一、法律责任的含义 . 37 二、法律责任的特点 . 37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分类与竞合 . 37 一、法律责任的分类 . 37 二、法律责任的竞合 . 37 第三节 法律责任的归结和免除 . 37 一、一般法律责任的构成 . 37 二、法律责任的归结原则 . 38 三、法律责任的免除 . 38 第四节 法律制裁 . 38 一、法律制裁的概念 . 38 二、法律制裁的种类 . 38 本章思考题 . 38 本章推荐阅读书目 . 39 第二编 法的运行 . 40 第十章 立 法 . 40 第一节 立法与立法体制 . 40 一、立法的含义与特征 . 40 二、立法体制 . 40 三、立法原则 . 40 第二节 立法程序 .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