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刘备称帝后的蜀汉 刘备称帝,兵败猇亭 建安二十五年(20),曹操病死,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国。为了继承 汉统,第二年,诸葛亮等人也请刘备称帝,刘备还想推脱,诸葛亮劝道:“今 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 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耳。”认为刘备称帝既合理,又必要, 刘备于是在这年四月正式称帝,国号汉,也叫蜀或蜀汉,定年号为“章武”。 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同年五月,立刘禅为太子。章武元年(221) 七月,刘备决定进攻孙权。赵云和其他一些文武大臣谏阻说,蜀国的当务之 急是早图关中,控制黄河、渭水上游,讨伐曹魏,而不是讨伐孙权。吴蜀一 旦交战,祸福难料。但刘备拒绝接受这些意见,下决心夺回荆州,为关羽报 仇 关羽是刘备的生死患难之交。关羽早年跟随刘备,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在大庭广众之下,常常整日侍立护卫,不辞艰险。后来,他们又共同经历了 四处奔波、寄人篱下的岁月。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战前,刘备被曹操打 败,关羽也被曹操捉去。曹操十分佩服关羽的为人,任命他做了偏将军,又 封他为汉寿亭侯。关羽却始终不为所动,他说:“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 死,不可背之。”不久,关羽果然寻机逃回刘备身边。刘备、诸葛亮先后入 蜀以后,关羽依然留守荆州,为保证刘备夺取益州作出了很大贡献。关羽突 然被孙权杀死,刘备从感情上始终难以接受,所以他不可能不为关羽报仇。 这一点连曹魏的刘晔都料到了,他说:关羽与刘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 关羽死了,刘备不为他兴军报仇,怎么着也是说不过去的。另外,从当时刘 备集团的利益看,刘备也确有攻击孙权,夺回荆州的必要。诸葛亮隆中对策 为刘备制定的蓝图中,把占据荆州作为刘备能否完成帝业的重要条件之 现在失去荆州,北面失去作为屏障的汉、沔地区,直接受到来自曹操入侵的 威胁,东南失去大量物质财富的来源,刘备仅靠蜀中益州,处境是非常艰难 的。而且,就当时吴蜀两国形势看,刘备凭借地理优势,如果指挥得当,也 不是没有打败东吴军队,夺回荆州的可能。所以,尽管有许多大臣谏阻,刘 备还是没有改变东征的决心 遗憾的是,刘备指挥失当,导致了这次东征失败。 临出发前,张飞被部将刺杀。孙权听说刘备东伐,赶紧派使者向刘备请 和,孙吴南郡(今湖北江陵东北)太守诸葛瑾(诸葛亮的哥哥)也写信给刘 备,劝他不要以兵戎相见,刘备都未予理睬。蜀军由三峡顺流而下,攻破孙 吴的巫县(今四川巫山)、秭归(今湖北秭归)守军。为了便于固守荆州, 孙权一方面遣使向魏称臣,避免两面受敌,一方面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 任命年轻大将陆逊为大都督、假节、安西将军,督将军朱然、潘璋、韩当 徐盛、孙桓等五万大军,进驻夷道、夷陵,加强西线防务。章武二年(222 二月,刘备率军从秭归分两路出发攻吴。黄权请战说:吴人悍战,我们顺流 东下,进易退难,我请求当先锋同敌人交兵,陛下宜为后镇。刘备未予采纳, 而是自统主力军,在江南岸沿山势东进,最后在猇亭(今湖北宜都西北) 带扎营。与此同时,刘备还派侍中马良到五谿蛮地区安慰动员,结果,五谿 蛮积极出兵响应。蜀军自巫峡至夷陵界,树栅连营七百余里,立几十营,凭
第三节 刘备称帝后的蜀汉 刘备称帝,兵败猇亭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病死,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国。为了继承 汉统,第二年,诸葛亮等人也请刘备称帝,刘备还想推脱,诸葛亮劝道:“今 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 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耳。”认为刘备称帝既合理,又必要, 刘备于是在这年四月正式称帝,国号汉,也叫蜀或蜀汉,定年号为“章武”。 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同年五月,立刘禅为太子。章武元年(221) 七月,刘备决定进攻孙权。赵云和其他一些文武大臣谏阻说,蜀国的当务之 急是早图关中,控制黄河、渭水上游,讨伐曹魏,而不是讨伐孙权。吴蜀一 旦交战,祸福难料。但刘备拒绝接受这些意见,下决心夺回荆州,为关羽报 仇。 关羽是刘备的生死患难之交。关羽早年跟随刘备,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在大庭广众之下,常常整日侍立护卫,不辞艰险。后来,他们又共同经历了 四处奔波、寄人篱下的岁月。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战前,刘备被曹操打 败,关羽也被曹操捉去。曹操十分佩服关羽的为人,任命他做了偏将军,又 封他为汉寿亭侯。关羽却始终不为所动,他说:“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 死,不可背之。”不久,关羽果然寻机逃回刘备身边。刘备、诸葛亮先后入 蜀以后,关羽依然留守荆州,为保证刘备夺取益州作出了很大贡献。关羽突 然被孙权杀死,刘备从感情上始终难以接受,所以他不可能不为关羽报仇。 这一点连曹魏的刘晔都料到了,他说:关羽与刘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 关羽死了,刘备不为他兴军报仇,怎么着也是说不过去的。另外,从当时刘 备集团的利益看,刘备也确有攻击孙权,夺回荆州的必要。诸葛亮隆中对策 为刘备制定的蓝图中,把占据荆州作为刘备能否完成帝业的重要条件之一, 现在失去荆州,北面失去作为屏障的汉、沔地区,直接受到来自曹操入侵的 威胁,东南失去大量物质财富的来源,刘备仅靠蜀中益州,处境是非常艰难 的。而且,就当时吴蜀两国形势看,刘备凭借地理优势,如果指挥得当,也 不是没有打败东吴军队,夺回荆州的可能。所以,尽管有许多大臣谏阻,刘 备还是没有改变东征的决心。 遗憾的是,刘备指挥失当,导致了这次东征失败。 临出发前,张飞被部将刺杀。孙权听说刘备东伐,赶紧派使者向刘备请 和,孙吴南郡(今湖北江陵东北)太守诸葛瑾(诸葛亮的哥哥)也写信给刘 备,劝他不要以兵戎相见,刘备都未予理睬。蜀军由三峡顺流而下,攻破孙 吴的巫县(今四川巫山)、秭归(今湖北秭归)守军。为了便于固守荆州, 孙权一方面遣使向魏称臣,避免两面受敌,一方面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 任命年轻大将陆逊为大都督、假节、安西将军,督将军朱然、潘璋、韩当、 徐盛、孙桓等五万大军,进驻夷道、夷陵,加强西线防务。章武二年(222) 二月,刘备率军从秭归分两路出发攻吴。黄权请战说:吴人悍战,我们顺流 东下,进易退难,我请求当先锋同敌人交兵,陛下宜为后镇。刘备未予采纳, 而是自统主力军,在江南岸沿山势东进,最后在猇亭(今湖北宜都西北)一 带扎营。与此同时,刘备还派侍中马良到五谿蛮地区安慰动员,结果,五谿 蛮积极出兵响应。蜀军自巫峡至夷陵界,树栅连营七百余里,立几十营,凭
借高处,据守险要,气势锐盛。陆逊见此情形,只得不与蜀军交战,等待时 机。由于蜀军在山地布阵,兵力难以展开,而且劳师费时。双方在猇亭对峙 将近半年,蜀军弱点逐渐暴露出来。蜀军没机会与吴军决战,粮草物资一天 天减少,士气逐渐低落。刘备急于求成,改变战略,命水军也全部登陆,进 入山林。陆逊见有机可乘,立即下令全线出击,让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包 围蜀军,一边放火,一边进攻,结果连破蜀军四十余营。蜀军损失惨重,丢 掉了四万多人,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也损失殆尽。刘备连夜向西突围,抄 小道逃往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东) 诸葛亮辅政,平定南中 猇亭战败,刘备愧恨交加,他曾惭愧地说:我竟败在陆逊手下,难道是 天意吗!加上军旅劳顿,积劳成疾,刘备竟一病不起,留在白帝城。孙权由 于害怕曹魏乘机袭击后方,没有攻入蜀境,而是遣使请和;刘备一败涂地, 无力再战,只得同意议和。刘备惨败的消息传到成都,诸葛亮大为震惊,叹 息说:如果法孝直(法正)不死,一定会劝阻主上东征,即使东征,也不会 导致这样的局面。章武三年(223)四月,刘备病情恶化,死于白帝城永安宫, 终年63岁。临终前,他派人把诸葛亮请到白帝城,托付后事。他恳切地对诸 葛亮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刘禅可辅佐,则 辅佐之,如其不行,君可取而代之。”诸葛亮哭着说:我一定竭尽全力,效 忠贞之节,死而后已!于是刘备对刘禅说:我死之后,你要把丞相看作父亲 样,和他共同治理蜀汉。刘备又留下遗书,叮嘱刘禅不可懈怠。凡事不能 以为是小恶就随便做,也不能以为是小善而不去做。这年五月,刘备的梓宫 运回成都,葬在惠陵,谥号昭烈皇帝。 刘备死后,太子刘禅即皇帝位,史称后主,改元建兴。刘禅封丞相诸葛 亮为武乡侯,兼任益州牧。由于刘禅庸碌无为,不谙政事,蜀国政事无大小, 全由诸葛亮决断定笃。正如后主对诸葛亮所说的那样:“政由葛氏,祭则寡 人 诸葛亮辅政后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复和孙吴的联盟。刘备东征孙权失败, 不但使蜀汉军事力量大为削弱,而且导致了内部政局的不稳。为了稳定政局 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全力对付曹魏 诸葛亮于223年派邓芝出使孙吴 双方经过谈判,孙权断绝同曹魏的关系,重新和蜀汉结成联盟。此后,吴蜀 双方使臣往来不断,蜀汉减轻了东顾之忧。外交上的成功,为诸葛亮集中精 力整顿内政、平定南中叛乱,提供了有利条件 225年三月,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平叛。 蜀汉的南部地区,包括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通称南中地区,当时 这里居住着一些称之为“西南夷”的少数民族。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设 想“南抚夷越”,把这里建成刘备集团的统治后方。刘备占领益州后,诸葛 亮选派善于处理民族关系的安远将军邓芳治理南中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成 绩。刘备东征失败后,南中四郡益州(今云南晋宁)、永昌(今云南保山东 北)、洋泂(今贵州贵阳一带)、越雋(今四川西昌),除永昌外,相继发 生了叛乱。刘备死后,蜀汉处境艰难,诸葛亮让助手李严给叛乱首领、益州 郡的汉族豪强地主雍闿写了一封信,劝他权衡利害,停止叛乱,以图“抚而 不讨”,但遭到雍闿拒绝,雍闿回信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现在天下分
借高处,据守险要,气势锐盛。陆逊见此情形,只得不与蜀军交战,等待时 机。由于蜀军在山地布阵,兵力难以展开,而且劳师费时。双方在猇亭对峙 将近半年,蜀军弱点逐渐暴露出来。蜀军没机会与吴军决战,粮草物资一天 天减少,士气逐渐低落。刘备急于求成,改变战略,命水军也全部登陆,进 入山林。陆逊见有机可乘,立即下令全线出击,让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包 围蜀军,一边放火,一边进攻,结果连破蜀军四十余营。蜀军损失惨重,丢 掉了四万多人,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也损失殆尽。刘备连夜向西突围,抄 小道逃往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东)。 诸葛亮辅政,平定南中 猇亭战败,刘备愧恨交加,他曾惭愧地说:我竟败在陆逊手下,难道是 天意吗!加上军旅劳顿,积劳成疾,刘备竟一病不起,留在白帝城。孙权由 于害怕曹魏乘机袭击后方,没有攻入蜀境,而是遣使请和;刘备一败涂地, 无力再战,只得同意议和。刘备惨败的消息传到成都,诸葛亮大为震惊,叹 息说:如果法孝直(法正)不死,一定会劝阻主上东征,即使东征,也不会 导致这样的局面。章武三年(223)四月,刘备病情恶化,死于白帝城永安宫, 终年 63 岁。临终前,他派人把诸葛亮请到白帝城,托付后事。他恳切地对诸 葛亮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刘禅可辅佐,则 辅佐之,如其不行,君可取而代之。”诸葛亮哭着说:我一定竭尽全力,效 忠贞之节,死而后已!于是刘备对刘禅说:我死之后,你要把丞相看作父亲 一样,和他共同治理蜀汉。刘备又留下遗书,叮嘱刘禅不可懈怠。凡事不能 以为是小恶就随便做,也不能以为是小善而不去做。这年五月,刘备的梓宫 运回成都,葬在惠陵,谥号昭烈皇帝。 刘备死后,太子刘禅即皇帝位,史称后主,改元建兴。刘禅封丞相诸葛 亮为武乡侯,兼任益州牧。由于刘禅庸碌无为,不谙政事,蜀国政事无大小, 全由诸葛亮决断定笃。正如后主对诸葛亮所说的那样:“政由葛氏,祭则寡 人。” 诸葛亮辅政后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复和孙吴的联盟。刘备东征孙权失败, 不但使蜀汉军事力量大为削弱,而且导致了内部政局的不稳。为了稳定政局, 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全力对付曹魏, 诸葛亮于 223 年派邓芝出使孙吴。 双方经过谈判,孙权断绝同曹魏的关系,重新和蜀汉结成联盟。此后,吴蜀 双方使臣往来不断,蜀汉减轻了东顾之忧。外交上的成功,为诸葛亮集中精 力整顿内政、平定南中叛乱,提供了有利条件。 225 年三月,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平叛。 蜀汉的南部地区,包括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通称南中地区,当时 这里居住着一些称之为“西南夷”的少数民族。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设 想“南抚夷越”,把这里建成刘备集团的统治后方。刘备占领益州后,诸葛 亮选派善于处理民族关系的安远将军邓芳治理南中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成 绩。刘备东征失败后,南中四郡益州(今云南晋宁)、永昌(今云南保山东 北)、牂牁(今贵州贵阳一带)、越巂(今四川西昌),除永昌外,相继发 生了叛乱。刘备死后,蜀汉处境艰难,诸葛亮让助手李严给叛乱首领、益州 郡的汉族豪强地主雍闿写了一封信,劝他权衡利害,停止叛乱,以图“抚而 不讨”,但遭到雍闿拒绝,雍闿回信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现在天下分
裂,三国鼎立,使我们不知所归。企图自立一方。诸葛亮考虑到刘备刚死 内部不稳,对南中的叛乱分子暂时采取了克制态度。 吴蜀联盟的恢复,内部政局的稳定,使平息叛乱的时机成熟起来。诸葛 亮进军南中,兵分三路。诸葛亮率西路攻打越雋的高定元,马忠率东路军攻 打鮮泂的朱褒,李恢率中路军直指益州的雍闿。诸葛亮和马忠率领的东西两 翼很快打败叛军,先后收复越瘡、垟泂。然后诸葛亮指挥三路大军会合,集 中围攻叛乱中心益州。 诸葛亮的军队到达益州时,叛军内部发生分裂,雍闿被杀,当地少数民 族首领孟获代替雍闿为头领,继续与蜀军对抗。孟获勇猛顽强,在当地少数 民族中威信很高。当蜀军即将与孟获交战时,诸葛亮突然下令,对孟获只能 生擒,不许伤害。原来,诸葛亮率军出发时,前来送行的参军马谡曾对他说 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夫用兵之道,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进入益州 后,诸葛亮获悉,孟获虽然作战勇敢,却缺少谋略,估计打败他不成问题。 这时,诸葛亮想起马谡的临别赠言,觉得这是施行“攻心”战术的一个良好 时机,于是决心从孟获入手,改变南中地区过去经常叛乱的局面,治理好南 中。果然,经过一场激战,孟获兵败被捉,事后诸葛亮让军队摆开阵势,让 孟获观看,以便观察孟获的态度。诸葛亮一面陪着观看,一面故意问孟获 你看,这样威严的军队你能打得贏吗?孟获很不服气地说:先前我不知虚实, 所以被你用计打败。如果再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能够打败你们。诸葛亮听了 他的话,笑了笑,爽快地放他回去,让他整军再战。孟获回去后集合好部众 后,果然又来交战,又战败被捉。诸葛亮见他还不服气,又放走了他。如此 一捉一放,前后七次。孟获逐渐认识到诸葛亮智谋高强,却并不存心与“夷 人”为敌。他手下的“夷人”也逐渐弄明真象,不愿再打下去了。当最后诸 葛亮又要放他走时,孟获心悦诚服地对他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后来被广泛传播。此后,诸葛亮相继平定南中其他地方 直打到南边的滇池(今云南晋宁东)。每平定一处,诸葛亮都保留原有少 数民族的部落组织,留用原有的酋长,对一些有影响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 还授予高官。诸葛亮的军队纪律严明,禁止烧杀抢掠,注意搞好同当地少数 民族的关系。这样,诸葛亮妥善地解决了蜀汉政权和南中地区的关系。诸葛 亮班师后,并没留驻大批军队,而是继续采取拉拢安抚的政策。为了改变南 中地区的落后面貌,诸葛亮派人在这里推广汉族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提倡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后来南中发展成为蜀汉政权比较稳定的后方和财 政收入来源地。那里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以及其他物资,被大量地 运送出来,补充了蜀汉政权的财政和军事之需。蜀汉政权从南中征得的大批 士兵,发展成为一支作战勇敢的“飞军”。诸葛亮在世时,南中地区一直比 较安定,这与诸葛亮善于调整民族关系是分不开的。 南中平定后,蜀汉后顾之忧解除。诸葛亮于是集中力量,练兵习武,准 备大举北伐。 北伐中原,出师未捷 北伐曹魏,统一中国,是诸葛亮《隆中对》中的既定目标。荆州丧失后, 两路出兵北伐的条件已不具备,但诸葛亮并没放弃北伐的计划。这时北伐
裂,三国鼎立,使我们不知所归。企图自立一方。诸葛亮考虑到刘备刚死, 内部不稳,对南中的叛乱分子暂时采取了克制态度。 吴蜀联盟的恢复,内部政局的稳定,使平息叛乱的时机成熟起来。诸葛 亮进军南中,兵分三路。诸葛亮率西路攻打越巂的高定元,马忠率东路军攻 打牂牁的朱褒,李恢率中路军直指益州的雍闿。诸葛亮和马忠率领的东西两 翼很快打败叛军,先后收复越瘡、牂牁。然后诸葛亮指挥三路大军会合,集 中围攻叛乱中心益州。 诸葛亮的军队到达益州时,叛军内部发生分裂,雍闿被杀,当地少数民 族首领孟获代替雍闿为头领,继续与蜀军对抗。孟获勇猛顽强,在当地少数 民族中威信很高。当蜀军即将与孟获交战时,诸葛亮突然下令,对孟获只能 生擒,不许伤害。原来,诸葛亮率军出发时,前来送行的参军马谡曾对他说: “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夫用兵之道,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进入益州 后,诸葛亮获悉,孟获虽然作战勇敢,却缺少谋略,估计打败他不成问题。 这时,诸葛亮想起马谡的临别赠言,觉得这是施行“攻心”战术的一个良好 时机,于是决心从孟获入手,改变南中地区过去经常叛乱的局面,治理好南 中。果然,经过一场激战,孟获兵败被捉,事后诸葛亮让军队摆开阵势,让 孟获观看,以便观察孟获的态度。诸葛亮一面陪着观看,一面故意问孟获: 你看,这样威严的军队你能打得赢吗?孟获很不服气地说:先前我不知虚实, 所以被你用计打败。如果再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能够打败你们。诸葛亮听了 他的话,笑了笑,爽快地放他回去,让他整军再战。孟获回去后集合好部众 后,果然又来交战,又战败被捉。诸葛亮见他还不服气,又放走了他。如此 一捉一放,前后七次。孟获逐渐认识到诸葛亮智谋高强,却并不存心与“夷 人”为敌。他手下的“夷人”也逐渐弄明真象,不愿再打下去了。当最后诸 葛亮又要放他走时,孟获心悦诚服地对他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后来被广泛传播。此后,诸葛亮相继平定南中其他地方, 一直打到南边的滇池(今云南晋宁东)。每平定一处,诸葛亮都保留原有少 数民族的部落组织,留用原有的酋长,对一些有影响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 还授予高官。诸葛亮的军队纪律严明,禁止烧杀抢掠,注意搞好同当地少数 民族的关系。这样,诸葛亮妥善地解决了蜀汉政权和南中地区的关系。诸葛 亮班师后,并没留驻大批军队,而是继续采取拉拢安抚的政策。为了改变南 中地区的落后面貌,诸葛亮派人在这里推广汉族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提倡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后来南中发展成为蜀汉政权比较稳定的后方和财 政收入来源地。那里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以及其他物资,被大量地 运送出来,补充了蜀汉政权的财政和军事之需。蜀汉政权从南中征得的大批 士兵,发展成为一支作战勇敢的“飞军”。诸葛亮在世时,南中地区一直比 较安定,这与诸葛亮善于调整民族关系是分不开的。 南中平定后,蜀汉后顾之忧解除。诸葛亮于是集中力量,练兵习武,准 备大举北伐。 北伐中原,出师未捷 北伐曹魏,统一中国,是诸葛亮《隆中对》中的既定目标。荆州丧失后, 两路出兵北伐的条件已不具备,但诸葛亮并没放弃北伐的计划。这时北伐
虽然不可能统一曹魏,却能够起到以攻为守的作用。 建兴四年(226),魏文帝曹丕病死,其子曹叡即位。消息传来,诸葛亮 认为这是进攻曹魏的一个好时机,于是在227年春领兵二十万进驻汉中,伺 机北伐。随行的有老将赵云、魏延、吴懿等,还有年轻的参军马谡。临行前, 诸葛亮虽然对政府人员作了细致的调整安排,但他对成都的政治还是不放 心,尤其是对庸碌无能的后主刘禅不放心,因此给刘禅上了一个奏章,这就 是著名的《出师表》。《出师表》除了陈述北伐目的,表明统一中原的壮志 外,主要是劝说刘禅认清蜀汉在三国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希望他能励精图治, 从执法、用人、纳谏等方面交待刘禅应当做什么,不应当作什么。实际上, 它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诸葛亮自己的政治和思想主张。诸葛亮希望这些思想和 主张,能够在他北伐时得到贯彻执行 228年春,诸葛亮用兵分两路、声东击西的战术正式北伐。由赵云、邓 芝为疑军,进驻箕谷(今陕西褒城北),扬言要从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 打郿城(今陕西眉县北);诸葛亮率领主力,向西北的祁山(今甘肃礼县东) 方向进攻。曹魏的天水(今甘肃甘谷)、南安(今甘肃陇西)、安定(今甘 肃镇原〕三郡很快归附蜀军,天水将领姜维也向诸葛亮投降。诸葛亮的进攻, 使魂国朝野震动。魏明帝曹叡亲自坐镇长安,一面派大将军曹真驰援郿县, 防御赵云;一面派名将张郃领兵五万西拒诸葛亮。 诸葛亮得知张郃率大军西来,立即派马谡扼守咽喉要地街亭(今甘肃秦 安县)。马谡自幼熟读兵法,能说会道,但缺乏实战经验,刘备临终曾对诸 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历来重视马谡的兵法,对刘 备的评论不以为然,还是经常同他谈论兵法,有时通宵达旦,所以这次出征 诸葛亮派马谡作了北伐的先锋。马谡到街亭后,自恃兵法稔熟,既不遵守诸 葛亮的部署,又不听取副将王平的劝阻,弃城不守,舍水上山。张郃见势, 切断水源进行围攻。蜀军因为缺水,饥渴难熬,不攻自乱,张郃乘机带兵出 击,结果蜀军大败,马谡狼狈逃出。街亭失守,蜀军丢掉进攻的据点和有利 形势。与此同时,赵云、邓芝也出师不利。诸葛亮见整个战略部署被打乱, 不宜再战,只好放弃到手的陇西三郡,退回汉中。第一次出兵祁山,就这样 失败了。诸葛亮回到汉中,忍痛挥泪,处死了违犯军令、导致战争失败的马 谡。诸葛亮认为自己错用马谡也有责任,于是自贬三等。但诸葛亮并不甘心 这次北伐的失败,而是抓紧励兵讲武,准备新的北伐 228年冬,曹休被孙吴大将陆逊打败,魏军主力东下增援,诸葛亮乘机 再次北伐。蜀军出散关(今陕西宝鸡市),包围陈仓(宝鸡东)。陈仓地势 险要,易守难攻,曹魏守将郝昭率领一千多名守军拼死拒守,蜀军在二十多 天里多次进攻,也没攻下。眼看魏军援兵来临,自身粮食告尽,诸葛亮只好 再次无功而还 229年春,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蜀军攻取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 甘肃文县)二郡,诸葛亮留下将兵据守,自己回到汉中。 231年春,诸葛亮经过两年准备,第四次北伐,包围了祁山。这一次, 诸葛亮为解决粮食运输问题,使用了叫做“木牛”的独轮小车,准备与魏军 进行长期作战。魏明帝将足智多谋的司马懿从荆州调来,迎击蜀军。司马懿 了解蜀军远道而来,粮食有限,于是有意避开蜀军主力,凭险坚守。诸葛亮 急于决战,百般刺激司马懿主力岀动,司马懿始终拒不岀战。双方相持-一个 多月,蜀军虽然取得了一些局部战斗的胜利,却一直未能与魏军主力决战
虽然不可能统一曹魏,却能够起到以攻为守的作用。 建兴四年(226),魏文帝曹丕病死,其子曹叡即位。消息传来,诸葛亮 认为这是进攻曹魏的一个好时机,于是在 227 年春领兵二十万进驻汉中,伺 机北伐。随行的有老将赵云、魏延、吴懿等,还有年轻的参军马谡。临行前, 诸葛亮虽然对政府人员作了细致的调整安排,但他对成都的政治还是不放 心,尤其是对庸碌无能的后主刘禅不放心,因此给刘禅上了一个奏章,这就 是著名的《出师表》。《出师表》除了陈述北伐目的,表明统一中原的壮志 外,主要是劝说刘禅认清蜀汉在三国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希望他能励精图治, 从执法、用人、纳谏等方面交待刘禅应当做什么,不应当作什么。实际上, 它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诸葛亮自己的政治和思想主张。诸葛亮希望这些思想和 主张,能够在他北伐时得到贯彻执行。 228 年春,诸葛亮用兵分两路、声东击西的战术正式北伐。由赵云、邓 芝为疑军,进驻箕谷(今陕西褒城北),扬言要从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 打郿城(今陕西眉县北);诸葛亮率领主力,向西北的祁山(今甘肃礼县东) 方向进攻。曹魏的天水(今甘肃甘谷)、南安(今甘肃陇西)、安定(今甘 肃镇原)三郡很快归附蜀军,天水将领姜维也向诸葛亮投降。诸葛亮的进攻, 使魂国朝野震动。魏明帝曹叡亲自坐镇长安,一面派大将军曹真驰援郿县, 防御赵云;一面派名将张郃领兵五万西拒诸葛亮。 诸葛亮得知张郃率大军西来,立即派马谡扼守咽喉要地街亭(今甘肃秦 安县)。马谡自幼熟读兵法,能说会道,但缺乏实战经验,刘备临终曾对诸 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历来重视马谡的兵法,对刘 备的评论不以为然,还是经常同他谈论兵法,有时通宵达旦,所以这次出征, 诸葛亮派马谡作了北伐的先锋。马谡到街亭后,自恃兵法稔熟,既不遵守诸 葛亮的部署,又不听取副将王平的劝阻,弃城不守,舍水上山。张郃见势, 切断水源进行围攻。蜀军因为缺水,饥渴难熬,不攻自乱,张郃乘机带兵出 击,结果蜀军大败,马谡狼狈逃出。街亭失守,蜀军丢掉进攻的据点和有利 形势。与此同时,赵云、邓芝也出师不利。诸葛亮见整个战略部署被打乱, 不宜再战,只好放弃到手的陇西三郡,退回汉中。第一次出兵祁山,就这样 失败了。诸葛亮回到汉中,忍痛挥泪,处死了违犯军令、导致战争失败的马 谡。诸葛亮认为自己错用马谡也有责任,于是自贬三等。但诸葛亮并不甘心 这次北伐的失败,而是抓紧励兵讲武,准备新的北伐。 228 年冬,曹休被孙吴大将陆逊打败,魏军主力东下增援,诸葛亮乘机 再次北伐。蜀军出散关(今陕西宝鸡市),包围陈仓(宝鸡东)。陈仓地势 险要,易守难攻,曹魏守将郝昭率领一千多名守军拼死拒守,蜀军在二十多 天里多次进攻,也没攻下。眼看魏军援兵来临,自身粮食告尽,诸葛亮只好 再次无功而还。 229 年春,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蜀军攻取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 甘肃文县)二郡,诸葛亮留下将兵据守,自己回到汉中。 231 年春,诸葛亮经过两年准备,第四次北伐,包围了祁山。这一次, 诸葛亮为解决粮食运输问题,使用了叫做“木牛”的独轮小车,准备与魏军 进行长期作战。魏明帝将足智多谋的司马懿从荆州调来,迎击蜀军。司马懿 了解蜀军远道而来,粮食有限,于是有意避开蜀军主力,凭险坚守。诸葛亮 急于决战,百般刺激司马懿主力出动,司马懿始终拒不出战。双方相持一个 多月,蜀军虽然取得了一些局部战斗的胜利,却一直未能与魏军主力决战
这时,蜀军的粮食运输又出了问题。诸葛亮不得不再次退兵。 234年春,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开始了第五次,也是最后 次北伐。这次北代,诸葛亮准备了三年时间。他不仅设计了称为“流马” 的运输工具,而且与孙权约定了同时举兵伐魏。诸葛亮这次在渭水南岸的五 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安营扎寨,再次与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对峙。为解决粮 食问题,进行长期作战,诸葛亮一到渭水前线,就分兵屯田。司马懿仍然采 取坚壁拒守的对策,不与蜀军交战。两军在五丈原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 想尽办法挑动司马懿出战,司马懿始终不为所动。一次,诸葛亮让人送给司 马懿一套女人的衣服,想用羞辱的办法激怒他出战,也没有奏效。这时,出 兵与诸葛亮呼应的孙权出师不利,退回江南。诸葛亮不由得忧虑起来,担心 曹魏援军到来。到这年八月,诸葛亮积劳成疾,一病不起。诸葛亮自觉不妙, 密奏后主说:我如有不幸,后事可托付蒋琬。刘禅立即派李福探望病情,并 询问了许多军国大事。几天后,李福去而又返,诸葛亮病情已经恶化。诸葛 亮对李福说:我知道你返回的意思,我之后蒋琬可接替我。李福又问蒋琬之 后谁可接替,诸葛亮说费祎可替。李福再问后面的接替者,诸葛亮就不再回 答了。李福走后几天,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军中,终年54岁。 诸葛亮死后,军中大将姜维和杨仪依诸葛亮生前部署,秘不发丧,整军 从容撤退。司马懿闻迅来追,杨仪作岀反击态势,司马懿怕中诸葛亮计,不 敢再追。蜀军从容进入斜谷后,才下令发丧。诸葛亮北伐曹魏的战争,就这 样结束了。 诸葛亮的北伐,是蜀汉封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为维护鼎立局面、扩大统 治势力而进行的兼并战争。严格说来,蜀、魏双方都不存在诸葛亮所说的“有 道”与“无道”的区别,但从当时蜀汉偏居益州一隅的情势看,诸葛亮的北 伐却又是必要的。诸葛亮以益州与土地四倍于己、人口五倍于己的曹魏抗衡, 又遇到司马懿这样的名将,其北伐无功,也属情理之中。但我们不能单纯以 成败论英雄,不能因为诸葛亮的北伐没有达到预定目的,就抹煞诸葛亮的军 事才能和他为蜀汉统一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 诸葛亮逝世的消息传到成都,官民哀恸,奔走哭泣。蜀汉北伐大军回到 成都后,后主刘禅为纪念诸葛亮生前的品德和功绩,封赐诸葛亮谥号为忠武 侯。依照诸葛亮遗嘱,蜀国将他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南),以提 醒后人不要忘了北伐曹魏,统一中国 诸葛亮生前曾给刘禅上过一个奏章,说自己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 十五顷,供给全家子弟的生活之需。自己常年在外任职,衣食依赖国家,不 曾有任何积蓄和产业。他死后,经过清点,果如其言。足见诸葛亮身居相位, 却能严格要求自己。 诸葛亮早年无子,其兄诸葛瑾将儿子诸葛乔过继给他。诸葛乔后来虽然 做了驸马都尉,诸葛亮对他依然管教很严,外出打仗时,常让他承担艰苦的 运输任务,可惜诸葛乔25岁时就死了。诸葛亮晩年又得一子诸葛瞻。诸葛亮 死时,诸葛瞻才8岁。后来,魏灭蜀时,诸葛瞻驻守涪城(今四川绵阳), 经过苦战,以身殉职。他的儿子诸葛尚,当时年仅10岁,听说父亲阵亡,也 冲入敌阵战死。所以后人称赞诸葛亮祖孙三代是“三世忠贞” 诸葛亮的一生,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加入刘备集团之前 为青少年成长时期,共27年;第二个时期是帮助刘备创立和巩固政权的时 期,从公元207年到222年,共16年;第三个时期是辅佐刘禅治理蜀汉、北
这时,蜀军的粮食运输又出了问题。诸葛亮不得不再次退兵。 234 年春,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开始了第五次,也是最后 一次北伐。这次北代,诸葛亮准备了三年时间。他不仅设计了称为“流马” 的运输工具,而且与孙权约定了同时举兵伐魏。诸葛亮这次在渭水南岸的五 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安营扎寨,再次与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对峙。为解决粮 食问题,进行长期作战,诸葛亮一到渭水前线,就分兵屯田。司马懿仍然采 取坚壁拒守的对策,不与蜀军交战。两军在五丈原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 想尽办法挑动司马懿出战,司马懿始终不为所动。一次,诸葛亮让人送给司 马懿一套女人的衣服,想用羞辱的办法激怒他出战,也没有奏效。这时,出 兵与诸葛亮呼应的孙权出师不利,退回江南。诸葛亮不由得忧虑起来,担心 曹魏援军到来。到这年八月,诸葛亮积劳成疾,一病不起。诸葛亮自觉不妙, 密奏后主说:我如有不幸,后事可托付蒋琬。刘禅立即派李福探望病情,并 询问了许多军国大事。几天后,李福去而又返,诸葛亮病情已经恶化。诸葛 亮对李福说:我知道你返回的意思,我之后蒋琬可接替我。李福又问蒋琬之 后谁可接替,诸葛亮说费祎可替。李福再问后面的接替者,诸葛亮就不再回 答了。李福走后几天,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军中,终年 54 岁。 诸葛亮死后,军中大将姜维和杨仪依诸葛亮生前部署,秘不发丧,整军 从容撤退。司马懿闻迅来追,杨仪作出反击态势,司马懿怕中诸葛亮计,不 敢再追。蜀军从容进入斜谷后,才下令发丧。诸葛亮北伐曹魏的战争,就这 样结束了。 诸葛亮的北伐,是蜀汉封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为维护鼎立局面、扩大统 治势力而进行的兼并战争。严格说来,蜀、魏双方都不存在诸葛亮所说的“有 道”与“无道”的区别,但从当时蜀汉偏居益州一隅的情势看,诸葛亮的北 伐却又是必要的。诸葛亮以益州与土地四倍于己、人口五倍于己的曹魏抗衡, 又遇到司马懿这样的名将,其北伐无功,也属情理之中。但我们不能单纯以 成败论英雄,不能因为诸葛亮的北伐没有达到预定目的,就抹煞诸葛亮的军 事才能和他为蜀汉统一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 诸葛亮逝世的消息传到成都,官民哀恸,奔走哭泣。蜀汉北伐大军回到 成都后,后主刘禅为纪念诸葛亮生前的品德和功绩,封赐诸葛亮谥号为忠武 侯。依照诸葛亮遗嘱,蜀国将他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南),以提 醒后人不要忘了北伐曹魏,统一中国。 诸葛亮生前曾给刘禅上过一个奏章,说自己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 十五顷,供给全家子弟的生活之需。自己常年在外任职,衣食依赖国家,不 曾有任何积蓄和产业。他死后,经过清点,果如其言。足见诸葛亮身居相位, 却能严格要求自己。 诸葛亮早年无子,其兄诸葛瑾将儿子诸葛乔过继给他。诸葛乔后来虽然 做了驸马都尉,诸葛亮对他依然管教很严,外出打仗时,常让他承担艰苦的 运输任务,可惜诸葛乔 25 岁时就死了。诸葛亮晚年又得一子诸葛瞻。诸葛亮 死时,诸葛瞻才 8 岁。后来,魏灭蜀时,诸葛瞻驻守涪城(今四川绵阳), 经过苦战,以身殉职。他的儿子诸葛尚,当时年仅 10 岁,听说父亲阵亡,也 冲入敌阵战死。所以后人称赞诸葛亮祖孙三代是“三世忠贞”。 诸葛亮的一生,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加入刘备集团之前, 为青少年成长时期,共 27 年;第二个时期是帮助刘备创立和巩固政权的时 期,从公元 207 年到 222 年,共 16 年;第三个时期是辅佐刘禅治理蜀汉、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