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198),袁绍亲领大军围攻易京,公孙瓒遣其子续向黑山军求 救。袁绍上架云梯,下挖地道,不断加强攻势,易京危如累卵,公孙瓒手下 的将领有的投降、有的溃散。翌年春,公孙续和黑山军首领张燕带领十万救 兵分三路向易京进发。公孙瓒派人给公孙续送密信,约定以点火为信号,内 外夹击袁绍军。这封信被袁绍的哨兵截获了,袁绍将计就计,依照约定的信 号点起火堆。公孙瓒以为救兵已到,领兵攻出来,遭到袁绍伏兵的痛击,又 龟缩入城。袁绍加紧挖地道,一直挖到台楼下,先用柱子顶着楼基,然后火 烧支柱,楼台也就随之崩塌了。公孙瓒无路可走,乃缢杀姐妹妻子,然后引 火自焚,这时袁绍的士兵冲到楼上将他斩杀。至此,袁绍占据了幽州,兼并 了公孙瓒的军队。 袁绍有三子:长子谭、次子熙、三子尚。他宠爱后妻刘氏,对刘氏所生 的袁尚特别偏爱,有意以袁尚为嗣,因此出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沮授劝诫 说:“年纪相当应选择贤者为嗣,德行又相当要用占卜来决定,这是自古以 来的原则。将军如果不能改变决定,祸乱就要从这件事上发生了。”袁绍则 说:“我是准备让几个儿子各据一州,考察他们的才能。”攻克幽州以后 以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以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只留袁尚在身边。 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拥有几十万军队。随着实力的增强,他 的野心更大了,给献帝的进贡渐渐稀少了。有一次,他忽然接到久无往来的 袁术的一封来信,信上说:“汉朝的天下早就丢掉了,天子受人控制,政出 于私门,豪强角逐,国土分裂,现在和周朝末年七国纷争的时代没有两样, 结果是强者兼并天下。我们袁家受命于天,理应当皇帝,符命、祥瑞都显示 得一清二楚了。今日您拥有四州之地,民户百万。论实力无人比得上您的强 大,论德行无人比得上您的崇高。即使曹操有心扶衰拯弱,怎么能够接续已 经灭绝了的天命呢?”袁术在建安二年(197)称帝淮南,但只过了两年半时 间,搞得资实空虚、内外交困、众叛亲离,在走投无路之际,他“慷慨”地 表示愿把帝号让给袁绍。心有灵犀一点通,袁绍见信虽然不敢声张,心里却 是求之不得的。他指使主簿耿苞为自己当皇帝寻找根据,耿苞私下对他说 赤德已经衰败,袁氏是黄帝后裔,应该顺天意、从人心。”这几句话的意 思是,按“五德相生”的“理论”,汉朝是所谓火德(即赤德),火德要由 土德代替;黄帝就是土德,而袁家为黄帝的后代,所以袁氏取代汉朝是“天 意”。袁绍故意向军府僚属公开了耿苞的这些鬼话,本指望大家同声拥戴 没想到僚属们都认为耿苞妖言惑众,混淆视听,应当杀头。袁绍知道时机还 不成熟,唯恐露出马脚,急忙令人杀了耿苞。 官渡败北 建安四年(199)初,袁、曹之间的一场决战已经到了不可避免的时候了 袁绍称帝不成,便决定驱使十万精锐步兵和一万骑兵夺取许都,把汉献帝从 曹操手里抢过来。他任命审配、逢纪主持军事,田丰、荀谌、许攸充当谋士, 颜良、文丑担任将帅,积极准备南下。当时,袁绍部下意见纷纭,监军沮授 说:“近年来讨伐公孙瓒,连年兴兵,百姓疲惫不堪,仓库没有积蓄,赋役 也十分沉重,这些都是令人忧虑的。现在我们不如先派使者给朝廷送上平定 公孙瓒的捷报,并抓紧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赋役负担。如果捷报不能上 达天子,那么我们可以上表谴责曹操封锁我们与朝廷的联系,那时就能岀师
建安三年(198),袁绍亲领大军围攻易京,公孙瓒遣其子续向黑山军求 救。袁绍上架云梯,下挖地道,不断加强攻势,易京危如累卵,公孙瓒手下 的将领有的投降、有的溃散。翌年春,公孙续和黑山军首领张燕带领十万救 兵分三路向易京进发。公孙瓒派人给公孙续送密信,约定以点火为信号,内 外夹击袁绍军。这封信被袁绍的哨兵截获了,袁绍将计就计,依照约定的信 号点起火堆。公孙瓒以为救兵已到,领兵攻出来,遭到袁绍伏兵的痛击,又 龟缩入城。袁绍加紧挖地道,一直挖到台楼下,先用柱子顶着楼基,然后火 烧支柱,楼台也就随之崩塌了。公孙瓒无路可走,乃缢杀姐妹妻子,然后引 火自焚,这时袁绍的士兵冲到楼上将他斩杀。至此,袁绍占据了幽州,兼并 了公孙瓒的军队。 袁绍有三子:长子谭、次子熙、三子尚。他宠爱后妻刘氏,对刘氏所生 的袁尚特别偏爱,有意以袁尚为嗣,因此出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沮授劝诫 说:“年纪相当应选择贤者为嗣,德行又相当要用占卜来决定,这是自古以 来的原则。将军如果不能改变决定,祸乱就要从这件事上发生了。”袁绍则 说:“我是准备让几个儿子各据一州,考察他们的才能。”攻克幽州以后, 以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以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只留袁尚在身边。 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拥有几十万军队。随着实力的增强,他 的野心更大了,给献帝的进贡渐渐稀少了。有一次,他忽然接到久无往来的 袁术的一封来信,信上说:“汉朝的天下早就丢掉了,天子受人控制,政出 于私门,豪强角逐,国土分裂,现在和周朝末年七国纷争的时代没有两样, 结果是强者兼并天下。我们袁家受命于天,理应当皇帝,符命、祥瑞都显示 得一清二楚了。今日您拥有四州之地,民户百万。论实力无人比得上您的强 大,论德行无人比得上您的崇高。即使曹操有心扶衰拯弱,怎么能够接续已 经灭绝了的天命呢?”袁术在建安二年(197)称帝淮南,但只过了两年半时 间,搞得资实空虚、内外交困、众叛亲离,在走投无路之际,他“慷慨”地 表示愿把帝号让给袁绍。心有灵犀一点通,袁绍见信虽然不敢声张,心里却 是求之不得的。他指使主簿耿苞为自己当皇帝寻找根据,耿苞私下对他说: “赤德已经衰败,袁氏是黄帝后裔,应该顺天意、从人心。”这几句话的意 思是,按“五德相生”的“理论”,汉朝是所谓火德(即赤德),火德要由 土德代替;黄帝就是土德,而袁家为黄帝的后代,所以袁氏取代汉朝是“天 意”。袁绍故意向军府僚属公开了耿苞的这些鬼话,本指望大家同声拥戴, 没想到僚属们都认为耿苞妖言惑众,混淆视听,应当杀头。袁绍知道时机还 不成熟,唯恐露出马脚,急忙令人杀了耿苞。 官渡败北 建安四年(199)初,袁、曹之间的一场决战已经到了不可避免的时候了。 袁绍称帝不成,便决定驱使十万精锐步兵和一万骑兵夺取许都,把汉献帝从 曹操手里抢过来。他任命审配、逢纪主持军事,田丰、荀谌、许攸充当谋士, 颜良、文丑担任将帅,积极准备南下。当时,袁绍部下意见纷纭,监军沮授 说:“近年来讨伐公孙瓒,连年兴兵,百姓疲惫不堪,仓库没有积蓄,赋役 也十分沉重,这些都是令人忧虑的。现在我们不如先派使者给朝廷送上平定 公孙瓒的捷报,并抓紧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赋役负担。如果捷报不能上 达天子,那么我们可以上表谴责曹操封锁我们与朝廷的联系,那时就能出师
黎阳,经略河南。我们还应该多造船只,修缮器械,派遣精骑,几路骚扰曹 操的边境,使他们不得安宁。如此以逸待劳,在三年之内,就可不劳而定。” 但是,郭图、审配极力主张迅速出兵,他们说:“按照兵法,兵力超过敌人 十倍以上者可以包围敌人,超过敌人五倍就可以进攻,而兵力相当,则可决 战。现在有明公的英明勇武,集结河朔的强兵,以此讨伐曹操,实在易如反 掌。如果不乘机攻取,以后就难办了。”沮授又说:“救乱除暴,称为义兵 恃众凭强,称为骄兵。义兵所向无敌,骄兵必先灭亡。曹操奉迎天子在许都 建立宫室,如今我们举兵南向,是违背道义的。况且最重要的在于正确决策 而不在力量强弱。曹操法令畅行无阻,士卒都训练有素,不像公孙瓒那样坐 受围困。如果我们不采取稳妥的办法,相反兴起无名之师,未免太使人担心 了。”郭图、审配针锋相对地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尚且不能说不义, 何况征讨曹操,怎么说师出无名!明公将士精勇,人人争先,此时不能早定 大业,是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这正是越国之所以称霸,吴国之所 以灭亡的缘故。监军的意见乃只求稳妥,不知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呀!”袁 绍自恃地广兵强粮足,根本听不进沮授的忠告。郭图等人又在背后进谗言说: 沮授监统内外兵众,威震三军,倘若他的势力逐渐加强,怎么控制得了! 臣下服从主人才能昌盛,主上服从臣下就会灭亡,这是黄石公在《三略》中 所告诫的。统兵在外的将领,不宜让他参知内政。”因此,袁绍把沮授统领 的军队分成三部,其中两部分分别交给郭图和淳于琼。 九月,曹操分兵把守官渡,准备抗击袁军。袁绍企图联合张绣和刘表对 曹操进行夹击。他派使者到穰城联络张绣,还特意给张绣的谋士贾诩捎信结 好。张绣打算应允,还没有说话,贾诩在一旁先开口了,他说:“请你回去 转告袁本初,兄弟都不能相容,怎么容得了天下的国士呢?”使者怏怏而回 不久,张绣率众投降曹操。袁绍又派人到刘表处求援,刘表假惺惺答应了 实际上按兵不动,对袁曹之争斗只打算作壁上观。张、刘的态度使袁绍迟迟 没有动手。 建安五年(200)元月,刘备杀徐州刺史车胄,背叛曹操,策应袁绍。曹 操为消弭后患,领兵攻打刘备。此时,田丰对袁绍说:“曹操东击刘备 时不容易罢兵,明公如能举兵袭击他的后方,一定可以一往而胜。”但袁绍 却说孩子有病,田丰气冲冲地退了出来,边走边用拐杖狠狠敲着地面,说 完了,没有希望了!千载难逢的时机,因为孩子有病就丢掉,可惜啊!” 袁绍听说以后,恼羞成怒,从此疏远田丰。 待曹操击败刘备,还军官渡之后,袁绍才匆促决定出兵,田丰认为战机 已失,再次进谏说:“曹操既然打败了刘备,现在许下不再是空虚的了。而 且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常,兵众虽少,也不能等闲视之,所以不如作持久 之计。将军据有山河之固,拥有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选拔 精锐,分为奇兵,速速打击敌人势力薄弱的地区。他救右则击左,救左则击 右,使敌人疲于奔命,百姓不得安居乐业。这样,我方还没疲劳,敌方已经 困乏,不出三年,可以安坐而战胜它。如今放弃必胜的策略,以一战决定成 败,倘若不能如愿,悔之晚矣!”袁绍不仅不听田丰的劝告,而且积前后之 怨,加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把田丰拘押起来。 二月,袁绍发布讨伐曹操檄文,指控曹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 挠折栋梁,孤弱汉室,除忠害良,专为枭雄”。他派颜良包围白马,自己率 领大军抵黎阳。四月,曹操声东击西,北救白马之围,斩杀颜良,迁徙民众
黎阳,经略河南。我们还应该多造船只,修缮器械,派遣精骑,几路骚扰曹 操的边境,使他们不得安宁。如此以逸待劳,在三年之内,就可不劳而定。” 但是,郭图、审配极力主张迅速出兵,他们说:“按照兵法,兵力超过敌人 十倍以上者可以包围敌人,超过敌人五倍就可以进攻,而兵力相当,则可决 战。现在有明公的英明勇武,集结河朔的强兵,以此讨伐曹操,实在易如反 掌。如果不乘机攻取,以后就难办了。”沮授又说:“救乱除暴,称为义兵; 恃众凭强,称为骄兵。义兵所向无敌,骄兵必先灭亡。曹操奉迎天子在许都 建立宫室,如今我们举兵南向,是违背道义的。况且最重要的在于正确决策, 而不在力量强弱。曹操法令畅行无阻,士卒都训练有素,不像公孙瓒那样坐 受围困。如果我们不采取稳妥的办法,相反兴起无名之师,未免太使人担心 了。”郭图、审配针锋相对地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尚且不能说不义, 何况征讨曹操,怎么说师出无名!明公将士精勇,人人争先,此时不能早定 大业,是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这正是越国之所以称霸,吴国之所 以灭亡的缘故。监军的意见乃只求稳妥,不知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呀!”袁 绍自恃地广兵强粮足,根本听不进沮授的忠告。郭图等人又在背后进谗言说: “沮授监统内外兵众,威震三军,倘若他的势力逐渐加强,怎么控制得了! 臣下服从主人才能昌盛,主上服从臣下就会灭亡,这是黄石公在《三略》中 所告诫的。统兵在外的将领,不宜让他参知内政。”因此,袁绍把沮授统领 的军队分成三部,其中两部分分别交给郭图和淳于琼。 九月,曹操分兵把守官渡,准备抗击袁军。袁绍企图联合张绣和刘表对 曹操进行夹击。他派使者到穰城联络张绣,还特意给张绣的谋士贾诩捎信结 好。张绣打算应允,还没有说话,贾诩在一旁先开口了,他说:“请你回去 转告袁本初,兄弟都不能相容,怎么容得了天下的国士呢?”使者怏怏而回。 不久,张绣率众投降曹操。袁绍又派人到刘表处求援,刘表假惺惺答应了, 实际上按兵不动,对袁曹之争斗只打算作壁上观。张、刘的态度使袁绍迟迟 没有动手。 建安五年(200)元月,刘备杀徐州刺史车胄,背叛曹操,策应袁绍。曹 操为消弭后患,领兵攻打刘备。此时,田丰对袁绍说:“曹操东击刘备,一 时不容易罢兵,明公如能举兵袭击他的后方,一定可以一往而胜。”但袁绍 却说孩子有病,田丰气冲冲地退了出来,边走边用拐杖狠狠敲着地面,说: “完了,没有希望了!千载难逢的时机,因为孩子有病就丢掉,可惜啊!” 袁绍听说以后,恼羞成怒,从此疏远田丰。 待曹操击败刘备,还军官渡之后,袁绍才匆促决定出兵,田丰认为战机 已失,再次进谏说:“曹操既然打败了刘备,现在许下不再是空虚的了。而 且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常,兵众虽少,也不能等闲视之,所以不如作持久 之计。将军据有山河之固,拥有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选拔 精锐,分为奇兵,速速打击敌人势力薄弱的地区。他救右则击左,救左则击 右,使敌人疲于奔命,百姓不得安居乐业。这样,我方还没疲劳,敌方已经 困乏,不出三年,可以安坐而战胜它。如今放弃必胜的策略,以一战决定成 败,倘若不能如愿,悔之晚矣!”袁绍不仅不听田丰的劝告,而且积前后之 怨,加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把田丰拘押起来。 二月,袁绍发布讨伐曹操檄文,指控曹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 挠折栋梁,孤弱汉室,除忠害良,专为枭雄”。他派颜良包围白马,自己率 领大军抵黎阳。四月,曹操声东击西,北救白马之围,斩杀颜良,迁徙民众
撤向官渡。袁绍依仗自己人多势众,准备挥师渡河,追赶曹军。因为屡谏而 被嫌弃的沮授,这时又站出来劝阻说:“战争胜负变化莫测,不能不周密计 划。大军应当留屯延津,另分兵进攻官渡。如能攻克,再迎大军也不迟,否 则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袁绍不从。沮授在大军即将渡河的时候叹息:“在 上者骄傲,在下者贪功,悠悠黄河,我还能渡回来吗!”他推托身体有病 不愿过河。袁绍非常气恼,强迫沮授随军渡河,而把他所部军队割属 袁绍渡河后,驻屯在延津南面。他派出刘备、文丑挑战,被曹军打败, 大将文丑被斩。再战,又折两员战将和许多人马,袁军中大为震恐。曹军退 还官渡后,袁军集结在阳武,沮授忍无可忍,又对袁绍说:“北军人多,但 英勇善战不如南军;南军粮少,物资储备不如北军。南军利于速战,北军利 于缓兵。所以我军应打持久战,拖延时日。”袁绍仍然不从,他命令部队逐 渐逼近官渡,紧靠曹军扎营,军营东西绵延数十里。 九月,两军会战,曹军失利,躲进营垒中坚壁不出。袁绍修筑壁楼,堆 起土山,从高处发箭射击曹营。箭如雨下,曹营中的将士只得蒙着盾牌走路。 但壁楼、土山不久就被曹军的“霹雳车”轰毁了。袁绍又暗凿通往曹营的地 道,曹军则在营中挖掘长沟进行防御。袁军的运粮车还遭到曹军的袭击 两军相持了一百多天,河南老百姓困苦不堪,很多人背叛曹军,响应袁 军。然而,这种有利于袁绍的形势却突然急转直下。这时,袁绍派淳于琼带 领万余人北迎运粮车,沮授特意提醒说:“可增派蒋奇领一支人马在淳于琼 外侧,以防止曹操钞略。”而谋士许攸则提出乘曹操倾军而岀,轻骑奔袭许 都的建议。然而,刚愎自用的袁绍竟听不进分毫,无所动作。事有凑巧,在 邺城的许攸家族中有人犯法,被留守的审配抓进监狱,许攸大为不满,遂投 奔曹操。在许攸的谋划下,曹操亲自领兵赴乌巢,袭击淳于琼。当曹操奔袭 乌巢之时,袁军部将张郃主张救授淳于琼,他对袁绍说:“曹操亲自出马, 必然得手,那么事情就无可挽回了。”郭图却别出心裁地说:“不如现在发 兵去进攻曹军大营。”袁绍认为郭图说得对,只要攻拔曹营,曹操就无家可 归了。于是派高览、张郃率领重兵攻击曹营,而只派一支轻骑救援乌巢。高 览、张郃攻营不下,乌巢大败的消息已经传来了,二将无心恋战,竟自向曹 军投降。袁绍全军大乱,一下子全垮了。慌忙之中,袁绍及长子袁谭各单骑 逃遁,直奔黄河渡口,随后又逃来一群骑兵,约有八百骑,渡河至黎阳北岸 这一仗袁绍损失七、八万人,武器、辎重、图书、珍宝无数。当他跌跌撞撞 走进部下蒋义渠营帐中时,握着蒋的手,无比伤感地说:“我把自己的脑袋 都交给你了。 袁、曹双方逐鹿于大河南北,袁绍据兵精粮足的冀州,所谓“带甲百万, 谷支十年”,或许有些夸张,但当四战之地的河南遭受严重破坏时,冀州相 对是比较富足的。从袁绍提十万大军南下、粮草又源源不绝地起运的情况看, 优势显然在袁绍方面,况且袁绍手下的文臣武将,如田丰、沮授、许攸之流 也都称得上足智多谋的人才,然而袁绍却在官渡一败涂地,众叛亲离,并从 此一蹶不振。 官渡败后,有人对田丰说:“你必将受重用了。”田丰平静地回答说 如出兵打胜了,我一定能够安全。如今兵败,我必死无疑。”果然,袁绍 回到邺城,说:“我当初不听田丰之言,今天真的要让他笑话了。”于是下 令杀了他。 不久,袁绍发病,死于建安七年(202)夏天
撤向官渡。袁绍依仗自己人多势众,准备挥师渡河,追赶曹军。因为屡谏而 被嫌弃的沮授,这时又站出来劝阻说:“战争胜负变化莫测,不能不周密计 划。大军应当留屯延津,另分兵进攻官渡。如能攻克,再迎大军也不迟,否 则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袁绍不从。沮授在大军即将渡河的时候叹息:“在 上者骄傲,在下者贪功,悠悠黄河,我还能渡回来吗!”他推托身体有病, 不愿过河。袁绍非常气恼,强迫沮授随军渡河,而把他所部军队割属郭图。 袁绍渡河后,驻屯在延津南面。他派出刘备、文丑挑战,被曹军打败, 大将文丑被斩。再战,又折两员战将和许多人马,袁军中大为震恐。曹军退 还官渡后,袁军集结在阳武,沮授忍无可忍,又对袁绍说:“北军人多,但 英勇善战不如南军;南军粮少,物资储备不如北军。南军利于速战,北军利 于缓兵。所以我军应打持久战,拖延时日。”袁绍仍然不从,他命令部队逐 渐逼近官渡,紧靠曹军扎营,军营东西绵延数十里。 九月,两军会战,曹军失利,躲进营垒中坚壁不出。袁绍修筑壁楼,堆 起土山,从高处发箭射击曹营。箭如雨下,曹营中的将士只得蒙着盾牌走路。 但壁楼、土山不久就被曹军的“霹雳车”轰毁了。袁绍又暗凿通往曹营的地 道,曹军则在营中挖掘长沟进行防御。袁军的运粮车还遭到曹军的袭击。 两军相持了一百多天,河南老百姓困苦不堪,很多人背叛曹军,响应袁 军。然而,这种有利于袁绍的形势却突然急转直下。这时,袁绍派淳于琼带 领万余人北迎运粮车,沮授特意提醒说:“可增派蒋奇领一支人马在淳于琼 外侧,以防止曹操钞略。”而谋士许攸则提出乘曹操倾军而出,轻骑奔袭许 都的建议。然而,刚愎自用的袁绍竟听不进分毫,无所动作。事有凑巧,在 邺城的许攸家族中有人犯法,被留守的审配抓进监狱,许攸大为不满,遂投 奔曹操。在许攸的谋划下,曹操亲自领兵赴乌巢,袭击淳于琼。当曹操奔袭 乌巢之时,袁军部将张郃主张救授淳于琼,他对袁绍说:“曹操亲自出马, 必然得手,那么事情就无可挽回了。”郭图却别出心裁地说:“不如现在发 兵去进攻曹军大营。”袁绍认为郭图说得对,只要攻拔曹营,曹操就无家可 归了。于是派高览、张郃率领重兵攻击曹营,而只派一支轻骑救援乌巢。高 览、张郃攻营不下,乌巢大败的消息已经传来了,二将无心恋战,竟自向曹 军投降。袁绍全军大乱,一下子全垮了。慌忙之中,袁绍及长子袁谭各单骑 逃遁,直奔黄河渡口,随后又逃来一群骑兵,约有八百骑,渡河至黎阳北岸。 这一仗袁绍损失七、八万人,武器、辎重、图书、珍宝无数。当他跌跌撞撞 走进部下蒋义渠营帐中时,握着蒋的手,无比伤感地说:“我把自己的脑袋 都交给你了。” 袁、曹双方逐鹿于大河南北,袁绍据兵精粮足的冀州,所谓“带甲百万, 谷支十年”,或许有些夸张,但当四战之地的河南遭受严重破坏时,冀州相 对是比较富足的。从袁绍提十万大军南下、粮草又源源不绝地起运的情况看, 优势显然在袁绍方面,况且袁绍手下的文臣武将,如田丰、沮授、许攸之流, 也都称得上足智多谋的人才,然而袁绍却在官渡一败涂地,众叛亲离,并从 此一蹶不振。 官渡败后,有人对田丰说:“你必将受重用了。”田丰平静地回答说: “如出兵打胜了,我一定能够安全。如今兵败,我必死无疑。”果然,袁绍 回到邺城,说:“我当初不听田丰之言,今天真的要让他笑话了。”于是下 令杀了他。 不久,袁绍发病,死于建安七年(202)夏天
袁绍子袁谭、袁尚在袁绍死后争权相攻,被曹操各个击破。建安十年 (205),袁谭被杀,袁尚与二兄袁熙逃亡辽西乌丸。建安十二年(207), 曹操北定乌丸,袁尚、袁熙败走辽东,被公孙康所杀
袁绍子袁谭、袁尚在袁绍死后争权相攻,被曹操各个击破。建安十年 (205),袁谭被杀,袁尚与二兄袁熙逃亡辽西乌丸。建安十二年(207), 曹操北定乌丸,袁尚、袁熙败走辽东,被公孙康所杀
第二节曹操 早年的政治生活 曹操(15-220),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 县)人,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中的一员。父亲曹嵩,是曹腾的 养子。曹嵩的岀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曾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官。 曹操是曹嵩的长子,他“少机警,有权数”,自幼博览群书,善诗词, 通古学。曹操也有过人的武艺。曹操“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未被时人所 重,但素以知人名世的太尉桥玄一见曹操就大为惊奇,说:“天下将乱,非 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随之,桥玄又让曹操去拜访汉 末主持“月旦评”的名士许子将,许子将评价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 世之奸雄”。由此,曹操渐知名于世。 灵帝熹平三年(174),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 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 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 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 留情,立即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④。 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 等人合军进攻颍川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 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 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 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长吏八名,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 教大行,一郡清平”。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曹操不肯迎合权贵, 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中平五年(188),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 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讨伐董卓 中平六年(189),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 少帝,自称相国,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 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准备 讨伐董卓。 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州郡牧守起兵讨伐董卓,共推袁绍为盟 ①本节材料依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者,不另作注 ①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及郭颁《世语》。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孙盛《异同杂语》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
第二节 曹 操 早年的政治生活 曹操(155—220),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①,沛国谯(今安徽亳 县)人,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中的一员。父亲曹嵩,是曹腾的 养子。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①。曾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官。 曹操是曹嵩的长子,他“少机警,有权数”,自幼博览群书,善诗词, 通古学。曹操也有过人的武艺。曹操“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未被时人所 重,但素以知人名世的太尉桥玄一见曹操就大为惊奇,说:“天下将乱,非 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随之,桥玄又让曹操去拜访汉 末主持“月旦评”的名士许子将,许子将评价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 世之奸雄”②。由此,曹操渐知名于世。 灵帝熹平三年(174),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 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 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 “有犯禁者,皆棒杀之”③。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 留情,立即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④。 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 等人合军进攻颍川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 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 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 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长吏八名,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 教大行,一郡清平”。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曹操不肯迎合权贵, 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中平五年(188),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 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讨伐董卓 中平六年(189),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 少帝,自称相国,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 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准备 讨伐董卓。 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州郡牧守起兵讨伐董卓,共推袁绍为盟 ① 本节材料依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者,不另作注。 ① 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及郭颁《世语》。 ②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孙盛《异同杂语》。 ③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 ④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