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10]Country Life in South China,The Sociology of Familism,Volumel. Phenir Village,Kwangtung,China,New York,l925(其他卷设有 出版) [11]前引。 [12]Golden Wing,A Sociological Study of Chinese Familism,London 1948,义序与黄村可能是同一个村落,见第37页下。 [13]La Cite chinoise,第3版,Paris,l886。 [l4]The Chinese of Sarawak:A Study of Social Structure,伦敦经济学 院,社会人类学专著,London,[1953],第23页。 [l5]H.A.基尔斯(H.A.Giles),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2卷本), 第2版,上海,1912,第1-8页,列举了2174个姓氏,而且这一数字 并不意味着包含已知的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姓氏。Li Chi,The 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Cambridge[Mass.]1928,127 页,计算了(中国大百科)14部分统计的公元1644年(1644年为清 世祖顺治元年,明思宗崇祯十七年。康熙皇帝于1662年登基,此处 恐为1664年之误。一译者注)康黑皇帝统治时期的姓氏,共有 3736个,而且引用了明代的材料,明代姓氏总计4657个。现代所 谓的(百家姓)》,包含在中国历书的许多版本中,而且通常以小册子 单独印行,也有将近500个姓氏。很显然,今天很少有人不能在这 本小册子里找到自己的姓氏。参见前引胡先缙,第47页。人们发 现了以马来语出版的西方化(百家姓)文本,Tan Pow Teck,The Pe Kah Seng,Kuala Lumpur,1924。Tan列举了453个单姓和60个复 姓。关于海外福建和广东人中的中国姓氏,我们在1949年新加坡 的电话号码簿中只能发现48个姓氏。根据我自己的统计,所有的 新加坡华人姓氏最多有70个,而且我们可以估计,100个姓氏包含 了海外华人姓氏的大部分。关于汉语地区姓氏的不同类型,参看 S.D.Gamble,Ting Hsien,A North China Rural Community,New York,1954,第53页下。 [16]关于新加坡华人的姓氏分布,参看我的专著Chinese Family and 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
Marriage,第69页。 [17]晚期帝国的法律条文规定:“凡同姓为婚者,主婚与男女各杖六十, ■ 离异。"参见Sir George Staunton,Ta Tsing Leu Lee;Being the Fundamental Laws,and a Selection from the Supplementary Statutes of the Penal Code of China.;London,l810,第114页。也可参见 G.Boulais,.Manuel du Code chinois,Varietes Sinoligiques,第55卷, 上海,1924,第227页,以及P.Hoang,Le mariage chinois au point de me legal,Varietes Sinoligiques,.第14卷,上海,1898,第43页。与 继嗣之间的婚烟的处罚实际上分等级。假如已知同一继嗣但不是 服丧等级范围内的人们(比如,那些除了高曾祖之外没有共同继嗣 祖先的人们)相互婚配,他们将被杖击一百。在继嗣服丧等级范围 内人们的婚配,将根据关系的远近分别处于(a)流放、(b)绞刑、(c) 斩首等。参见前引Hoang,第46页。 [18]参见De Groot,Het Kongsiwezen,第105页。 [19]F.Thery,"Les Coutumes chinoises relatives au marriage",Bulletin de 'Universite'Aurore,上海,系列3,第9卷,第36期,1948,第390 。 [20】前引Kp,第167页。那些能够追溯最近的共同男性血缘的人们 之间不能婚配的法律限制,参见Fei Hsiao-tung,Peasant Life in China:A Field Study of Country Life in the Yangtze Valley,Lon- don,1939,第84页,第86页。官府实际上认为同姓的农民可以结 婚,而且,对那些配偶之间不是同宗,比如,不是已知的同一继期世 系,则显然予以默认。参看前引Hoang,第43页。 [21]参见前引Hu,第42页。 [22]同上,第59页下。前引田汝康第30页。据说,姓氏之间的联合以 (百家姓》为标准的每一姓的封号(tils)为基础。这些封号大约只 有125个,而且许多姓具有相同的封号。人们认为封号是每一姓 最初发源的地方。根据海外华人的行为来判断,中国东南地区姓 氏之间的联合与封号没有多大联系。 1福建和广东的村落与宗族
[23]前引Kulp,第32页。另外还有55位村民在海外 10■ [24]同上,第11页。 [25]前引,第1页。 [26](中国的土地利用:统计学的研究),南京,1937,第300页,469页, 471页。这些是巴克提供了农业家庭人口总数的仅有的几个福建 和广东的村落。根据每个村落农业家庭的平均规模,我已经增加 了农业家庭的数量。 [27]前引,第174页。 [28]F.Hurbut,The Fukienese,A Study in Human Geography,出版地点 不详(American),1939,第53页。 (29]Papers Laid Before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of Hong Kong 1899,Hong Kong,1900,"Extracts from Papers Relating to the Extension of the Colony of Hong Kong"",第9/99,附录3,第19页,附录5,第21下。 以及参看,Papers Laid Before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of Hong Kong 1900,Hong Kong,1901,"Report on the New Territory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British Administration",第15/1900,第252页。(这些 文件,以及Report on the New Territory at Hong Kong,Cmd.403. London,H.M.S.O.,1900,从中我得到了有关广东农村的许多有用 的材料。感谢香港大学商业经济学硕士Paul K.C.Tsue先生提醒 我注意这些材料。 [30]参见前引,第23页,第68页。但是宗族实际上将他们的起源追溯 到宋代的一个奠基者,他在潮州开始了祖业。 [31]前引,第60页。 [32】前引,第26页,第29页。 [33]普通的中国姓名几平总是包含了三个符码,第一个是姓,最后一个 纯粹是个人的成分,中间的符码则是共同的辈号。 [34]Yuan-I-chin,"Life tables of a Southern Chinese Family from 1365 to 1849”.Human Biology,第3卷,第2期,1931年5月(Baltimore), 采用广东的族谱用来作为统计分析的适当材料。在这些族谐中 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
1365年为第4代,至1914年为第19代,因此,每30年大约为一 代。据说,上个世纪末,香港“新界“的“本地人“(即那些讲广东话、 ■11 居住时间长、有别于讲客家话的人群)据说很容易将他们的祖先追 溯为南宋时期在此开基(公元12-l3世纪)。参看:Papers Laid Before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of Hong Kong 1899,"Extracts from Papers Relating to the Extension of the Colony of Hong Kong",9/ 99,第9页。 [35]参见H.Bielenstein,“The Census of China during the Period2-742 A.D",Bulletin no.19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Stockholm,1947。 [36]前引Hu,第45页,指出:在中国一般很少有地方宗族将谱系追湖至 宋代以前。尽管在唐朝时中国东南地区就有相当多的人口居住, 但是汉人大规模流入这一地区发生在宋室南渡时期。参看,H.J Wiens,China's March Toward the Tropics,Hamden,Conn,1954, 144页,180页、182页。汉人一有别于土著一人口规模的上升 对两省的覆盖情况,可以根据以下从Li Chi的著作(前引,第235 页)中引来的材料看出: 超过10000汉人的地区数量 公元464年公元740年公元102年公元1280 1367年 福建 2 9 40 58 广东 8 24 42 因此,将开基祖先追溯到宋朝,既是历史事实的反映,也是世系的 习惯。当然,汉人人口的增长既有迁徙和自然增长的原因,也通过 同化那些曾经占据了中国南方的各地方土著而获得增长(参看前 引Weins,.第268页)。.在当代,就广东和福建而言,土著完全纳入 汉人的人口,以致一般的研究都忽略保存下来的土著人口,尽管他 们表现出非汉人的社会特点。 [37]Twelve Years in China,Edinburgh,l860,第66页。 1福建和广东的村落与宗族
[38]J.Thomson,The Straits of Malacca Indo-China and China,London, 12■ 1875,第258页。 [39]Papers Laid Before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of Hong Kong 1899,"Ex tracts from Papers Relating to the Extension of the Colony of Hong Kong”,第9/99,第6页。 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