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主要内容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①法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调整社会关系规范性②法在形式上具有规范性、一般性和概括性。③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国家①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国家制定和国家认可。意志性②法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普遍适用性和极高的权威性。基本特征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权利①法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和指引人们的行为,调节社会义务关系。一致性②法属于“应然”的范畴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国家①对违法、犯罪行为,国家将通过一定的程序对违反者进行强强制性制制裁。②法是“理”【基本]与“力”【必要]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又称“法的普遍适用性”“法的概括性”,指法作为一般行为普遍性规范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和特性衍生特征程序性法是强调程序、严格规定程序和实行程序的规范【真题链接】简述法的基本特征。【简答题,宁波大学2021年研;扬州大学2021年研】考点三:法的要素★★★★法的要素概述(见表1-3)表1-3法的要素概述要点主要内容概念指法的基本成分,即构成法律的基本元素①个别性和局部性:②多样性和差别性:③整体性和特征不可分割性三要素说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原则[三者统称法律规范]【真题链接】简述法的要素。【简答题,中山大学2018年研;北邮2016年研】
【真题链接】简述法的基本特征。[简答题,宁波大学2021年研;扬州大学2021年研] 考点三:法的要素 ★★★★ 1 法的要素概述(见表1-3) 表1-3 法的要素概述 【真题链接】简述法的要素。[简答题,中山大学2018年研;北邮2016年研]
【2法律概念(见表1-4)表1-4法律概念要点主要内容指概括各种法律事实,抽象出其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概念范畴来源①日常概念;②法学创造①表达功能;②认识功能;③改进法律、提高法律科学化功能程度的功能按内容分涉人概念、涉事概念、涉物概念按功能分描述性概念、规范性概念分类按确定性程度分确定性法律概念、不确定性法律概念按涵盖面分般法律概念、部门法律概念③法律规则(见表1-5)表1-5法律规则要点主要内容指以一定的逻辑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及其相应含义法律后果的准则【构成法律的主要元素]】假定适用规则的前提、条件或情况逻辑权利和义务规定,分为三种:可为模式、应为模式、勿为行为模式模式结构法律后果两种:合法后果[肯定式]、违法后果[否定式]①微观指导性;②较强的可操作性[可重复适用性];③较高的确定性;特点④可预测性
2 法律概念(见表1-4) 表1-4 法律概念 3 法律规则(见表1-5) 表1-5 法律规则
①指直接要求人们作为或不作为的规则义务性②特点:强制性、必要性、不利性。规则性质③分类:命令式规则、禁止式规则内容授权性①指指示可以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规则。[行为规则②特点:任意性、非强制性模式]权义复合①授予权利:有权作为。性规则②设定义务:必须或应当作为,不可推卸规范性指内容明确具体,可直接适用的规则规则形式特征分类标准性指部分或全部内容不甚具体和明确,须经解释规则方可使用且可适当裁量的规则调整性调整已有行为方式,功能在于控制行为,行为规则先于规则功能构成性组织人们按规定的行为去活动,行为在逻辑上规则依赖规则强行性指要求行为主体必须作为或不作为的规则规则强制性程度指导性指只提供指导,行为人可自主选择行为方式的规则规则【真题链接】法律规则的种类。【简答题,浙江理工2018年研]4法律原则(见表1-6)表1-6法律原则
【真题链接】法律规则的种类。[简答题,浙江理工2018年研] 4 法律原则(见表1-6) 表1-6 法律原则
要点主要内容指可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具有综合性、稳概念定性的原理和准则。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见表1-7功能①覆盖面较宽;②宏观指导性;③稳定性强①保持规则连续、稳定、协调。②保障法律推理正确进行。必要性③弥补规则的不足。④限制国家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产生基础①政策性原则;②公理性原则分类覆盖面①基本原则;②具体原则①实体性原则;②程序性原则内容①穷尽法律规则没有合适的,才能适用法律原则。适用②除非实现个案正义,否则不能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条件适用法律原则。③没有更强理由,不得径行适用法律原则表1-7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性质“应该是”,不直接要求“应该做”,直接要求内容比较笼统、模糊具体明确具有宏观指导性,有更大的覆适用只调整或适用于某一盖面和抽象性,适用范围比法范围类型的行为律规则广适用适用比较灵活。当原则冲突时,以“全有或全无方式”方式根据原则的相对分量来解决应用于个案【真题链接】(1)法律原则的特点和功能。[简答题,上海交大2021年研】(2)简述法律原则的功能。[简答题,湖南师大2021年研](3)简述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简答题,上海交大2022年研;上海师大2022年研;宁波大学2021年研;昆明理工2021年研:清华大学2019年研;常州大学2018年研)
表1-7 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真题链接】 (1)法律原则的特点和功能。[简答题,上海交大2021年研] (2)简述法律原则的功能。[简答题,湖南师大2021年研] (3)简述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简答题,上海交大2022年研;上海师大2022年研;宁波大学2021年研;昆明理工 2021年研;清华大学2019年研;常州大学2018年研]
1.2课后习题详解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的特点答:马克思主义的法认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与非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相比,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具有以下特点:1)揭示了法与统治阶级之间的内在关系。法是以统治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是从统治阶级的立场出发,根据统治阶级的利益标准和价值观念,来调整社会关系的(2)揭示了法与国家的必然联系。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统治阶级的意志经国家制定或认可上升为法(3)揭示了法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因果联系。历史上出现的一切法,既不能从法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人类的精神世界来理解,而必须从法的物质生活条件来理解。(4)揭示了法的主要目的、作用和价值。法是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5)揭示了法的主体内容和调整机制。法的主体内容是以规范形式规定和确认的法定权利和义务,法对人们的行为的指引和向导也是通过权利和义务机制实现的。②简述法的阶级性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性的关系。答: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中,法的本质具有阶级性与物质制约性。法的阶级性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性是统一的。具体分析如下:(1)法的本质首先反映为法的阶级性。法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实质上是掌握国家政权阶级即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指由统治阶级的根本的整体的利益所决定的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的体现(2)法的本质最终反映为法的物质制约性。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但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或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的。这就意味着特定国家的法的内容在最终意义上是由特定国家在特定时空下的物质生活条件或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的。简言之,法的内容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物质生活条件或物质生产方式(3)法的阶级性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性是统一的。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由一定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代表。在法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中,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统治阶级意志或人民意志,而统治阶级意志是当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集中反映。②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必须通过统治阶级及其国家意志体现在法律中③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来源于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分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制度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法作为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既是阶级意志的反映,更是社会生活的需要论述法律概念的功能。【真题链接】简述法律概念的功能。【中财2011年研】答:法律概念对法律的运作与法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讲,具有三大功能(1)表达功能。法律概念间的连接使法律得以表达,没有法律概念,法律是难以想象的(2)认识功能。法律概念使人们得以认识和理解法律,不借助法律概念,人们便无法认识法律的内容,难以进行法律交流,更无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法律实践活动
1.2 课后习题详解 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的特点。 答:马克思主义的法认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与非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相比,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具有以 下特点: (1)揭示了法与统治阶级之间的内在关系。法是以统治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是从统治阶级的立场出发,根据 统治阶级的利益标准和价值观念,来调整社会关系的。 (2)揭示了法与国家的必然联系。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统治阶级的意志经国家制定或认可上升为法。 (3)揭示了法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因果联系。历史上出现的一切法,既不能从法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人类的精神世 界来理解,而必须从法的物质生活条件来理解。 (4)揭示了法的主要目的、作用和价值。法是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 (5)揭示了法的主体内容和调整机制。法的主体内容是以规范形式规定和确认的法定权利和义务,法对人们的行为的指 引和向导也是通过权利和义务机制实现的。 2 简述法的阶级性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性的关系。 答: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中,法的本质具有阶级性与物质制约性。法的阶级性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性是统 一的。具体分析如下: (1)法的本质首先反映为法的阶级性。法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实质上是掌握国家政权阶级即统治阶 级意志的体现。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指由统治阶级的根本的整体的利益所决定的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的体现。 (2)法的本质最终反映为法的物质制约性。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但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 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或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的。这就意味着特定国家的法的内容在最终意义上是由特定国家在特 定时空下的物质生活条件或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的。简言之,法的内容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物质生活条件或物质生产方式。 (3)法的阶级性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性是统一的。 ①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由一定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代表。在法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中,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统治阶级意志 或人民意志,而统治阶级意志是当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集中反映。 ②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必须通过统治阶级及其国家意志体现在法律中。 ③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来源于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分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制度的发展中起着决 定性的作用,而法作为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既是阶级意志的反映,更是社会生活的需要。 3 论述法律概念的功能。 【真题链接】简述法律概念的功能。[中财2011年研] 答:法律概念对法律的运作与法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讲,具有三大功能: (1)表达功能。法律概念间的连接使法律得以表达,没有法律概念,法律是难以想象的。 (2)认识功能。法律概念使人们得以认识和理解法律,不借助法律概念,人们便无法认识法律的内容,难以进行法律交 流,更无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法律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