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本西那的生平和哲学思想 9 实验,对混合物和化合物进行分析。他坚决反对神秘的炼金术和星相 他不只研究了各门科学中的个别问题,而且考察了各门科学的性 质和相互关系,确定了它们在总的知识体系中所占的一定地位。这就 是他对科学所作的分类。他首先把一切科学部门分为两大门,一门是 与人类行为有关的,称为实践科学,另一门是与自然有关的,称为理 论科学。实践科学又按层次分为:(1)治国的科学(政治学),(2)厚 生的科学(经济学),(3)修身的科学(伦理学)。理论科学又按抽象 的程度分为:(1)高级科学,或神圣科学,即形而上学,(2)中级科 学,或数理科学,(3)物理科学。其中每一种又分为纯粹的和实用的 如纯粹物理学讨论运动变化,实用物理学则是医学、化学等:纯粹数 学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实用数学则如测量、机械学、制图学、 乐器制造等。至于逻辑,他有时归入数理科学,有时别称工具科学。他 的分类基本上与亚里士多德相同,但是把亚里士多德列入第三门“创 造科学”的诗学、修辞学等归入伦理学 从这个分类里,我们可以看出,哲学与科学并不是严格分开的。这 方面说明了当时科学向未从哲学中最后划分出来,另一方面也说明 了伊本·西那的哲学概念与科学概念是一致的,哲学并不是站在科学 之上的科学之科学。我们可以看他所下的定义:“科学就是人类理性对 事物的掌握,而且是这样一种掌握,在这种掌握里是没有错误的。如 果我们用令人信服的理由和可靠的论据来证明所掌握的事物(概念), 那我们就有了哲学。”(见他的论文《腊色拉·同·费尔·阿合德》) 事实上,我们在他的哲学著作中随处可以看到,他用来当作可靠 的论据的就是他从经验得来的那些科学成果。科学的成就乃是伊本· 西那哲学中强烈的唯物主义因素的重要基础 四 现在我们来考察伊本·西那哲学的基本要点
实 验 , 对 混 合 物 和 化 合 物 进 行 分 析 。 他 坚 决 反 对 神 秘 的 炼 金 术 和 星 相 学 。 他 不 只 研 究 了 各 门 科 学 中 的 个 别 问 题 , 而 且 考 察 了 各 门 科 学 的 性 质 和 相 互 关 系 , 确 定 了 它 们 在 总 的 知 识 体 系 中 所 占 的 一 定 地 位 。 这 就 是 他 对 科 学 所 作 的 分 类 。 他 首 先 把 一 切 科 学 部 门 分 为 两 大 门 , 一 门 是 与 人 类 行 为 有 关 的 , 称 为 实 践 科 学 , 另 一 门 是 与 自 然 有 关 的 , 称 为 理 论 科 学 。 实 践 科 学 又 按 层 次 分 为 : ( 1 ) 治 国 的 科 学 ( 政 治 学 ) , ( 2 ) 厚 生 的 科 学 ( 经 济 学 ) , ( 3 ) 修 身 的 科 学 ( 伦 理 学 ) 。 理 论 科 学 又 按 抽 象 的 程 度 分 为 : ( 1 ) 高 级 科 学 , 或 神 圣 科 学 , 即 形 而 上 学 , ( 2 ) 中 级 科 学 , 或 数 理 科 学 , ( 3 ) 物 理 科 学 。 其 中 每 一 种 又 分 为 纯 粹 的 和 实 用 的 , 如 纯 粹 物 理 学 讨 论 运 动 变 化 , 实 用 物 理 学 则 是 医 学 、 化 学 等 ; 纯 粹 数 学 如 算 术 、 几 何 、 天 文 、 音 乐 , 实 用 数 学 则 如 测 量 、 机 械 学 、 制 图 学 、 乐 器 制 造 等 。 至 于 逻 辑 , 他 有 时 归 入 数 理 科 学 , 有 时 别 称 工 具 科 学 。 他 的 分 类 基 本 上 与 亚 里 士 多 德 相 同 , 但 是 把 亚 里 士 多 德 列 入 第 三 门 “ 创 造 科 学 ” 的 诗 学 、 修 辞 学 等 归 入 伦 理 学 。 从 这 个 分 类 里 , 我 们 可 以 看 出 , 哲 学 与 科 学 并 不 是 严 格 分 开 的 。 这 一 方 面 说 明 了 当 时 科 学 向 未 从 哲 学 中 最 后 划 分 出 来 , 另 一 方 面 也 说 明 了 伊 本 · 西 那 的 哲 学 概 念 与 科 学 概 念 是 一 致 的 , 哲 学 并 不 是 站 在 科 学 之 上 的 科 学 之 科 学 。 我 们 可 以 看 他 所 下 的 定 义 : “ 科 学 就 是 人 类 理 性 对 事 物 的 掌 握 , 而 且 是 这 样 一 种 掌 握 , 在 这 种 掌 握 里 是 没 有 错 误 的 。 如 果 我 们 用 令 人 信 服 的 理 由 和 可 靠 的 论 据 来 证 明 所 掌 握 的 事 物 ( 概 念 ) , 那 我 们 就 有 了 哲 学 。 ” ( 见 他 的 论 文 《 腊 色 拉 · 同 · 费 尔 · 阿 合 德 》 ) 事 实 上 , 我 们 在 他 的 哲 学 著 作 中 随 处 可 以 看 到 , 他 用 来 当 作 可 靠 的 论 据 的 就 是 他 从 经 验 得 来 的 那 些 科 学 成 果 。 科 学 的 成 就 乃 是 伊 本 · 西 那 哲 学 中 强 烈 的 唯 物 主 义 因 素 的 重 要 基 础 。 四 现 在 我 们 来 考 察 伊 本 · 西 那 哲 学 的 基 本 要 点 。 伊 本 西 那 的 生 平 和 哲 学 思 想 9
论灵魂 我们说过,伊本·西那的哲学是二元论,但是具有强烈的唯物主 义倾向。这主要是反映了塔吉克封建社会中城市居民中等阶层对封建 主上层又依附又矛盾的关系。在当时社会中,这个阶层是先进的 我们要掌握这种哲学的具体意义,必须考虑它在当时思想斗争所 占的地位,因此应当首先联系其敌方的实质,以及前辈的斗争来考察。 与伊本·西那哲学针锋相对的敌方,是当权的封建主和正统派伊 斯兰教僧侣的思想体系,即教义学或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的经院哲学 一样,它的目的在于给宗教教条建立理论根据,借以要求人民群众盲 目服从,放弃现实的斗争。相同的目的也决定了相同的手段,就是从 腐朽的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哲学中寻找武器。它所找到的主要是新柏 拉图主义,以及经过新柏拉图派窜改阉割了的亚里士多德学说。 中亚细亚的先进思想家们与这样的敌人作斗争,也必须寻找适合 于自己的思想武器。他们正视现实,要求发展生产,建立幸福的生活。 目的既然相反,手段也就不同:他们也求助于古代哲学,但是以合理 的思想为对象。思想的解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挣扎搏斗。这 个搏斗的过程在伊本·西那诞生前己经开始了 第一个开辟道路的是生于锡尔河畔的法拉比(870-950)。这位哲 学家也通晓数学和医学。他不满意亚里士多德著作的阿拉伯文旧译 本,力求认识真正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为此曾到巴格达和叙利亚去学 习,研读叙利亚文的译本和注释,并且自己给亚里士多德的许多作品 作了注解。法拉比的注解揭示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许多合理因素 虽然法拉比基本上还是唯心主义者,并没有完全抛弃柏拉图,而 是力求把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调和起来,但是他已经开始走上了泛神 论的道路。在启蒙时期,泛神论是一种向唯物主义过渡的方便形式。法 拉比承认真主是世界的第一因,认为从真主“流溢”出物质世界,但 是他由此作出结论说,物质世界既是从真主流出的,也就不是无价值 的东西,而是有必然性的。他肯定了物质世界,并且肯定物质世界是
我 们 说 过 , 伊 本 · 西 那 的 哲 学 是 二 元 论 , 但 是 具 有 强 烈 的 唯 物 主 义 倾 向 。 这 主 要 是 反 映 了 塔 吉 克 封 建 社 会 中 城 市 居 民 中 等 阶 层 对 封 建 主 上 层 又 依 附 又 矛 盾 的 关 系 。 在 当 时 社 会 中 , 这 个 阶 层 是 先 进 的 。 我 们 要 掌 握 这 种 哲 学 的 具 体 意 义 , 必 须 考 虑 它 在 当 时 思 想 斗 争 所 占 的 地 位 , 因 此 应 当 首 先 联 系 其 敌 方 的 实 质 , 以 及 前 辈 的 斗 争 来 考 察 。 与 伊 本 · 西 那 哲 学 针 锋 相 对 的 敌 方 , 是 当 权 的 封 建 主 和 正 统 派 伊 斯 兰 教 僧 侣 的 思 想 体 系 , 即 教 义 学 或 经 院 哲 学 。 和 基 督 教 的 经 院 哲 学 一 样 , 它 的 目 的 在 于 给 宗 教 教 条 建 立 理 论 根 据 , 借 以 要 求 人 民 群 众 盲 目 服 从 , 放 弃 现 实 的 斗 争 。 相 同 的 目 的 也 决 定 了 相 同 的 手 段 , 就 是 从 腐 朽 的 唯 心 主 义 、 神 秘 主 义 哲 学 中 寻 找 武 器 。 它 所 找 到 的 主 要 是 新 柏 拉 图 主 义 , 以 及 经 过 新 柏 拉 图 派 窜 改 阉 割 了 的 亚 里 士 多 德 学 说 。 中 亚 细 亚 的 先 进 思 想 家 们 与 这 样 的 敌 人 作 斗 争 , 也 必 须 寻 找 适 合 于 自 己 的 思 想 武 器 。 他 们 正 视 现 实 , 要 求 发 展 生 产 , 建 立 幸 福 的 生 活 。 目 的 既 然 相 反 , 手 段 也 就 不 同 ; 他 们 也 求 助 于 古 代 哲 学 , 但 是 以 合 理 的 思 想 为 对 象 。 思 想 的 解 放 不 是 一 蹴 而 就 的 , 需 要 经 过 挣 扎 搏 斗 。 这 个 搏 斗 的 过 程 在 伊 本 · 西 那 诞 生 前 已 经 开 始 了 。 第 一 个 开 辟 道 路 的 是 生 于 锡 尔 河 畔 的 法 拉 比 ( 8 7 0 — 9 5 0 ) 。 这 位 哲 学 家 也 通 晓 数 学 和 医 学 。 他 不 满 意 亚 里 士 多 德 著 作 的 阿 拉 伯 文 旧 译 本 , 力 求 认 识 真 正 的 亚 里 士 多 德 哲 学 , 为 此 曾 到 巴 格 达 和 叙 利 亚 去 学 习 , 研 读 叙 利 亚 文 的 译 本 和 注 释 , 并 且 自 己 给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许 多 作 品 作 了 注 解 。 法 拉 比 的 注 解 揭 示 了 亚 里 士 多 德 哲 学 中 的 许 多 合 理 因 素 。 虽 然 法 拉 比 基 本 上 还 是 唯 心 主 义 者 , 并 没 有 完 全 抛 弃 柏 拉 图 , 而 是 力 求 把 柏 拉 图 与 亚 里 士 多 德 调 和 起 来 , 但 是 他 已 经 开 始 走 上 了 泛 神 论 的 道 路 。 在 启 蒙 时 期 , 泛 神 论 是 一 种 向 唯 物 主 义 过 渡 的 方 便 形 式 。 法 拉 比 承 认 真 主 是 世 界 的 第 一 因 , 认 为 从 真 主 “ 流 溢 ” 出 物 质 世 界 , 但 是 他 由 此 作 出 结 论 说 , 物 质 世 界 既 是 从 真 主 流 出 的 , 也 就 不 是 无 价 值 的 东 西 , 而 是 有 必 然 性 的 。 他 肯 定 了 物 质 世 界 , 并 且 肯 定 物 质 世 界 是 1 0 论 灵 魂
伊本西那的生平和哲学思想 11 可以通过感觉去认识的。这就是说,他在泛神论这个比较宽敞的框子 里,给人的认识、给经验科学安排下活动的场所,争得一份合法的权 利 第二个先进思想家是与伊本·西那同时的花刺子模学者比鲁尼 (973-1048)。这是一位非常渊博的科学家,在天文学、数学、历史学 地理学、矿物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他不仅重视直接经验,而且 大力吸取他人的、异域的科学成就,曾经访问印度,向印度学者学习 写下一部极其重要的古典著作《印度志》。比鲁尼在哲学上追随法拉 比,他的功绩在于提供出丰富的科学资料,支持了泛神论这条新路线 他尽管并没有完全摆脱唯心主义,却在科学范围内作出了十分勇敢的 结论:“存在处在变化发展之中一其中也包括自然力”;“一切活动都属 于物质。物质本身在结合和变更事物的形式。因此这个物质就是创造 法拉比是伊本·西那的引路人。伊本·西那自称曾读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四十遍不得其解,读了法拉比的注解才豁然贯通。法拉比 指出的,是抛弃柏拉图路线,走亚里士多德的道路。伊本·西那从亚 里士多德的二元论道路出发,但是向唯物主义的一面推进了一步,比 法拉比走得更远。科学家比鲁尼是伊本·西那的同盟军,但是伊本 西那在哲学上超过了比鲁尼。他基本上克服了柏拉图路线,总的说来 已经不再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伊本·西那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时候,采取二元论的态度。他 肯定物质世界是永恒的,同时也承认真主是永恒的。二元论意味着挣 脱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枷锁,准备向唯物主义一元论过渡。伊本·西那 占据的正是这个桥头堡的地位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伊本·西那提出这样的理论是煞费苦心 的。他表面上并不否定真主,以便堵住敌人的嘴:但是实质上可以说 只是保存真主之名,暗中替换了内容,使它变成了另一种东西,近乎
可 以 通 过 感 觉 去 认 识 的 。 这 就 是 说 , 他 在 泛 神 论 这 个 比 较 宽 敞 的 框 子 里 , 给 人 的 认 识 、 给 经 验 科 学 安 排 下 活 动 的 场 所 , 争 得 一 份 合 法 的 权 利 。 第 二 个 先 进 思 想 家 是 与 伊 本 · 西 那 同 时 的 花 刺 子 模 学 者 比 鲁 尼 ( 9 7 3 — 1 0 4 8 ) 。 这 是 一 位 非 常 渊 博 的 科 学 家 , 在 天 文 学 、 数 学 、 历 史 学 、 地 理 学 、 矿 物 学 等 方 面 都 有 杰 出 的 贡 献 。 他 不 仅 重 视 直 接 经 验 , 而 且 大 力 吸 取 他 人 的 、 异 域 的 科 学 成 就 , 曾 经 访 问 印 度 , 向 印 度 学 者 学 习 , 写 下 一 部 极 其 重 要 的 古 典 著 作 《 印 度 志 》 。 比 鲁 尼 在 哲 学 上 追 随 法 拉 比 , 他 的 功 绩 在 于 提 供 出 丰 富 的 科 学 资 料 , 支 持 了 泛 神 论 这 条 新 路 线 。 他 尽 管 并 没 有 完 全 摆 脱 唯 心 主 义 , 却 在 科 学 范 围 内 作 出 了 十 分 勇 敢 的 结 论 : “ 存 在 处 在 变 化 发 展 之 中 — 其 中 也 包 括 自 然 力 ” ; “ 一 切 活 动 都 属 于 物 质 。 物 质 本 身 在 结 合 和 变 更 事 物 的 形 式 。 因 此 这 个 物 质 就 是 创 造 者 。 ” 法 拉 比 是 伊 本 · 西 那 的 引 路 人 。 伊 本 · 西 那 自 称 曾 读 亚 里 士 多 德 《 形 而 上 学 》 四 十 遍 不 得 其 解 , 读 了 法 拉 比 的 注 解 才 豁 然 贯 通 。 法 拉 比 指 出 的 , 是 抛 弃 柏 拉 图 路 线 , 走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道 路 。 伊 本 · 西 那 从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二 元 论 道 路 出 发 , 但 是 向 唯 物 主 义 的 一 面 推 进 了 一 步 , 比 法 拉 比 走 得 更 远 。 科 学 家 比 鲁 尼 是 伊 本 · 西 那 的 同 盟 军 , 但 是 伊 本 · 西 那 在 哲 学 上 超 过 了 比 鲁 尼 。 他 基 本 上 克 服 了 柏 拉 图 路 线 , 总 的 说 来 , 已 经 不 再 是 一 个 唯 心 主 义 者 。 伊 本 · 西 那 在 解 决 哲 学 基 本 问 题 的 时 候 , 采 取 二 元 论 的 态 度 。 他 肯 定 物 质 世 界 是 永 恒 的 , 同 时 也 承 认 真 主 是 永 恒 的 。 二 元 论 意 味 着 挣 脱 唯 心 主 义 一 元 论 的 枷 锁 , 准 备 向 唯 物 主 义 一 元 论 过 渡 。 伊 本 · 西 那 占 据 的 正 是 这 个 桥 头 堡 的 地 位 。 在 当 时 的 社 会 条 件 下 , 伊 本 · 西 那 提 出 这 样 的 理 论 是 煞 费 苦 心 的 。 他 表 面 上 并 不 否 定 真 主 , 以 便 堵 住 敌 人 的 嘴 ; 但 是 实 质 上 可 以 说 只 是 保 存 真 主 之 名 , 暗 中 替 换 了 内 容 , 使 它 变 成 了 另 一 种 东 西 , 近 乎 伊 本 西 那 的 生 平 和 哲 学 思 想 1 1
12 论灵魂 物质的代号。他所用的办法是:应用亚里士多德的“有论”①为手段 对新柏拉图派的“流溢论”加以改造,然后加以利用。他首先提出 有”来,这是谁也不能反对的,因为宗教也要承认神是“有”,不是 “无”;而一般人也要承认万物是“有”。接着他就指出,凡“有”均有 其本质,即一物之为物(维何性);不过一般事物的本质并不一定包含 存在,而只是可能存在,所以其现实的存在应当来自一种绝对的必然 存在。这种绝对必然的存在包含在另一种“有”的本质之中,这种必 然的“有”就是真主,其本质就等于存在。这就是说,真主不是别的 只不过是存在。② 然后他说,这个必然的“有”,亦即完满至善的真主③,既然完满 至善,就不能不“流溢”出万有,亦即物质世界。真主是永恒的④,他 所流出的东西本来与他一体,也就当然同样是永恒的了。而且,真主 是第一因,世界是他的结果,因与果是不可分的,果不能无因,因也 同样不能无果,因此世界固然不能无真主,真主也同样不能无世界,二 者是同样必然的。这就是结论。 我们可以说,伊本·西那的哲学外表上是二元论,里面却是泛神 论。⑤伊本·鲁世德呵阿威罗伊)己经正确地指出了这一点。这个方向 ①亚里士多德的τoy,阿拉伯文译作mawd,即拉丁文的ens(英文的 being,俄文的re),中文一般译为存在,因为与toat(wud,esse,tobe存 在)混淆,这里姑译为“有”。 ②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斯宾诺莎的公式:上帝=实体。 ③实际上他是把完满至善了解为存在和必然 ④永恒的意思也无非是存在。 ⑤从形式上看,这似乎是一个矛盾:既是二元论,又是一元论泛神论)。 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二元论和泛神论都是向唯物主义过渡的方便形式:伊 本·西那同时采取了这两种理论形式。我们不能以此责备他不一贯,因为这两种 手段的斗争锋芒都是针对唯心主义的,这一点是统
物 质 的 代 号 。 他 所 用 的 办 法 是 : 应 用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 有 论 ” ① 为 手 段 , 对 新 柏 拉 图 派 的 “ 流 溢 论 ” 加 以 改 造 , 然 后 加 以 利 用 。 他 首 先 提 出 “ 有 ” 来 , 这 是 谁 也 不 能 反 对 的 , 因 为 宗 教 也 要 承 认 神 是 “ 有 ” , 不 是 “ 无 ” ; 而 一 般 人 也 要 承 认 万 物 是 “ 有 ” 。 接 着 他 就 指 出 , 凡 “ 有 ” 均 有 其 本 质 , 即 一 物 之 为 物 ( 维 何 性 ) ; 不 过 一 般 事 物 的 本 质 并 不 一 定 包 含 存 在 , 而 只 是 可 能 存 在 , 所 以 其 现 实 的 存 在 应 当 来 自 一 种 绝 对 的 必 然 存 在 。 这 种 绝 对 必 然 的 存 在 包 含 在 另 一 种 “ 有 ” 的 本 质 之 中 , 这 种 必 然 的 “ 有 ” 就 是 真 主 , 其 本 质 就 等 于 存 在 。 这 就 是 说 , 真 主 不 是 别 的 , 只 不 过 是 存 在 。 ② 然 后 他 说 , 这 个 必 然 的 “ 有 ” , 亦 即 完 满 至 善 的 真 主 ③ , 既 然 完 满 至 善 , 就 不 能 不 “ 流 溢 ” 出 万 有 , 亦 即 物 质 世 界 。 真 主 是 永 恒 的 ④ , 他 所 流 出 的 东 西 本 来 与 他 一 体 , 也 就 当 然 同 样 是 永 恒 的 了 。 而 且 , 真 主 是 第 一 因 , 世 界 是 他 的 结 果 , 因 与 果 是 不 可 分 的 , 果 不 能 无 因 , 因 也 同 样 不 能 无 果 , 因 此 世 界 固 然 不 能 无 真 主 , 真 主 也 同 样 不 能 无 世 界 , 二 者 是 同 样 必 然 的 。 这 就 是 结 论 。 我 们 可 以 说 , 伊 本 · 西 那 的 哲 学 外 表 上 是 二 元 论 , 里 面 却 是 泛 神 论 。 ⑤ 伊 本 · 鲁 世 德 ( 阿 威 罗 伊 ) 已 经 正 确 地 指 出 了 这 一 点 。 这 个 方 向 1 2 论 灵 魂 ① ② ③ ④ ⑤ 从 形 式 上 看 , 这 似 乎 是 一 个 矛 盾 : 既 是 二 元 论 , 又 是 一 元 论 ( 泛 神 论 ) 。 但 是 在 一 定 的 历 史 条 件 下 , 二 元 论 和 泛 神 论 都 是 向 唯 物 主 义 过 渡 的 方 便 形 式 ; 伊 本 · 西 那 同 时 采 取 了 这 两 种 理 论 形 式 。 我 们 不 能 以 此 责 备 他 不 一 贯 , 因 为 这 两 种 手 段 的 斗 争 锋 芒 都 是 针 对 唯 心 主 义 的 , 这 一 点 是 统 一 的 。 永 恒 的 意 思 也 无 非 是 存 在 。 实 际 上 他 是 把 完 满 至 善 了 解 为 存 在 和 必 然 。 我 们 可 以 比 较 一 下 斯 宾 诺 莎 的 公 式 : 上 帝 = 实 体 。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Cò ò D, 阿 拉 伯 文 译 作 m a w j - d , 即 拉 丁 文 的 e n s ( 英 文 的 b e i n g , 俄 文 的 EFGHI) , 中 文 一 般 译 为 存 在 , 因 为 与 Cò α ι ( w u j ū d , e s s e , t o b e 存 在 ) 混 淆 , 这 里 姑 译 为 “ 有 ”
伊本西那的生平和哲学思想 是由法拉比开创的,但是还没有详细论证,伊本·西那把它最后完成 了。法拉比还借重真主的神圣性来说明世界的神圣性,伊本·西那则 径直把真主的神圣性归结为存在 资产阶级学者常说伊本·西那力求调和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他 们的意思是指窜改亚里士多德来适应柏拉图,像托马斯·阿奎那所做 的那样。这是抹煞事实,因为伊本·西那只是利用了亚里士多德的合 理因素,从柏拉图派那里仅仅借用了“流溢”这个名称而已。 伊本·西那的学说中也包含着许多神秘的唯心主义渣滓,“流溢” 的说法本身就是这种渣滓之一,因为毕竟意味着创世的神话。可是必 须指出,这种启蒙的神秘主义是教人面对现实的,根本不同于教人逃 避现实的腐朽的神秘主义,如现代的新托马斯主义和存在主义之类 伊本·西那也讲真主,这种真主却不同于统治阶级恫吓人民的工具 主要是用来掩护科学活动的,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伊本·西那接近了物质自身运动的观点。他认为万物的流出是必 然的,并不是出于真主的任意创造,因为任意不是完满至善。必然流 出的世界既有必然性,也就按照自己的必然规律运动,不受真主干涉 真主只不过是世界存在的第一因或第一推动者,此后他就无事可干 了。“自然的运动是由自己发生的东西,例如石头往下掉,水向下流 火和空气向上升。如果石头和水的下降,火和空气的上升,是由于受 强迫的原故,像某些学者主张的那样,水挤出空气来抛出去,或者像 另一些学者主张的那样,全部空气吸引一部分土,或者天排斥土,吸 引火,那么,小的东西就该动得快,大的东西就该动得慢了,可是我 们看到实际上适得其反。可见这种运动是自然的,它的发生是由于形 体寻找自己的位置。”(《知识论》)
是 由 法 拉 比 开 创 的 , 但 是 还 没 有 详 细 论 证 , 伊 本 · 西 那 把 它 最 后 完 成 了 。 法 拉 比 还 借 重 真 主 的 神 圣 性 来 说 明 世 界 的 神 圣 性 , 伊 本 · 西 那 则 径 直 把 真 主 的 神 圣 性 归 结 为 存 在 。 资 产 阶 级 学 者 常 说 伊 本 · 西 那 力 求 调 和 亚 里 士 多 德 和 柏 拉 图 。 他 们 的 意 思 是 指 窜 改 亚 里 士 多 德 来 适 应 柏 拉 图 , 像 托 马 斯 · 阿 奎 那 所 做 的 那 样 。 这 是 抹 煞 事 实 , 因 为 伊 本 · 西 那 只 是 利 用 了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合 理 因 素 , 从 柏 拉 图 派 那 里 仅 仅 借 用 了 “ 流 溢 ” 这 个 名 称 而 已 。 伊 本 · 西 那 的 学 说 中 也 包 含 着 许 多 神 秘 的 唯 心 主 义 渣 滓 , “ 流 溢 ” 的 说 法 本 身 就 是 这 种 渣 滓 之 一 , 因 为 毕 竟 意 味 着 创 世 的 神 话 。 可 是 必 须 指 出 , 这 种 启 蒙 的 神 秘 主 义 是 教 人 面 对 现 实 的 , 根 本 不 同 于 教 人 逃 避 现 实 的 腐 朽 的 神 秘 主 义 , 如 现 代 的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和 存 在 主 义 之 类 。 伊 本 · 西 那 也 讲 真 主 , 这 种 真 主 却 不 同 于 统 治 阶 级 恫 吓 人 民 的 工 具 , 主 要 是 用 来 掩 护 科 学 活 动 的 , 二 者 不 可 混 为 一 谈 。 伊 本 · 西 那 接 近 了 物 质 自 身 运 动 的 观 点 。 他 认 为 万 物 的 流 出 是 必 然 的 , 并 不 是 出 于 真 主 的 任 意 创 造 , 因 为 任 意 不 是 完 满 至 善 。 必 然 流 出 的 世 界 既 有 必 然 性 , 也 就 按 照 自 己 的 必 然 规 律 运 动 , 不 受 真 主 干 涉 。 真 主 只 不 过 是 世 界 存 在 的 第 一 因 或 第 一 推 动 者 , 此 后 他 就 无 事 可 干 了 。 “ 自 然 的 运 动 是 由 自 己 发 生 的 东 西 , 例 如 石 头 往 下 掉 , 水 向 下 流 , 火 和 空 气 向 上 升 。 如 果 石 头 和 水 的 下 降 , 火 和 空 气 的 上 升 , 是 由 于 受 强 迫 的 原 故 , 像 某 些 学 者 主 张 的 那 样 , 水 挤 出 空 气 来 抛 出 去 , 或 者 像 另 一 些 学 者 主 张 的 那 样 , 全 部 空 气 吸 引 一 部 分 土 , 或 者 天 排 斥 土 , 吸 引 火 , 那 么 , 小 的 东 西 就 该 动 得 快 , 大 的 东 西 就 该 动 得 慢 了 , 可 是 我 们 看 到 实 际 上 适 得 其 反 。 可 见 这 种 运 动 是 自 然 的 , 它 的 发 生 是 由 于 形 体 寻 找 自 己 的 位 置 。 ” ( 《 知 识 论 》 ) 伊 本 西 那 的 生 平 和 哲 学 思 想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