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道领潞安府、汾州府、辽州、沁州、泽州。(《明会要》卷七十三冀南 道“汾州府”作“汾州 余同) 河南省分道四:大梁道领开封府、归德府; 河南道领河南府;汝南道领 南阳府、汝宁府、汝州;河北道领彰德府、卫辉府、怀庆府。(《明会要》 卷七十三河南道领河南府、汝州;汝南道领南阳府、汝宁府,余同) 陕西省分道六:关内道领西安府:关西道领凤翔府、平凉府:关南道领 汉中府; 河西道领庆阳府, 延安府 陇右道领巩昌府 临洮府 西宁道领宁 夏前卫、左屯卫、右屯卫、后卫、中屯卫。另有宁夏中卫、洮州卫、岷州卫 河州卫、靖虏卫及陕西行都司。(《明会要》卷七十三作分道五,无西宁道 所领诸卫、宁夏中卫等五卫及陕西行都司,余同) 四川省分道四:川西道领成都府:川北道领保宁府、顺庆府、潼川州: 川东道领重庆府 夔州府 川南道领叙州府 马湖府 嘉定州 镇雄军民府 遵义府、东川军民府、乌蒙军民府、乌撒军民府、龙安府、眉州、邛州、泸 州、雅州。另有永宁宣抚司、酉阳宣抚司、石柱宣抚司、黎州安抚司、梅邑 洞长官司、平茶洞长官司、天金六番招讨使司、松潘指挥使司、建昌行都司、 垒溪守御千户所。 (《明会要》券十十三作分首五西领成都府龙安店 及潼川州;川北道领保宁府 顺庆府; 川南道领叙州 马湖2府和镇雄 川2军民府及嘉庆、眉、泸、邛4州;另有上川南道辖雅州府及建昌行都司, 无永宁言抚司等10卫所,余同) 广东省分道五:岭南道领广州府、韶州府、南雄府;龄西道领肇庆府 高州府:岭东道领惠州府、潮州府;海北道领雷州府、廉州府;海南道领琼 州府、罗定州 《明会要 》右 十三海南道无罗定州 广西省分道四:桂平道领桂林府、平乐府;左江道领南宁府、浔州府 太平府;苍梧道领梧州府;右江道领柳州府、庆远府、镇安府、思恩军民府。 另“有州十 实载十:田州、归顺州、利州、奉议州、向武州、都康州 龙州、江州、思陵州、都祥州。另有上林长官司、安隆长官司、直隶布政使 《明会要》 卷七十 右江道领柳州、 庆远、 思恩、 思明、镇安5府, 无田州等10州) 云南省分道四:安普道领云南府、曲请军民府、寻甸军民府;临沧道领 临安府、澄江府、广南府、广西府、元江军民府:洱海道领楚雄府、蒙化府、 永宁府、顺宁府、景东府、姚安军民府、武定军民府; 金沧道领大理府、 昌军民府、鹤庆军民府、 丽江军民府、 北胜州、 新化州 另有者乐甸长官司 澜沧卫、孟定府、孟艮府、威远州、湾甸州、镇康州、大侯州、车里军民宣 慰使司、木邦军民宣慰使司、缅甸军民宣慰使司、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 老挝军民宣慰使司、大古喇宣慰使司、底马撒宣慰使司、南甸宣抚司、干崖 宣抚司、陇州宣抚司等 (《明会要》卷七十三无临沧道;安普道内有新化 州;洱海道内有镇沅州) 贵州省分道五:贵宁道领贵阳府、贵州宣慰司、金筑安抚司;思石道领 思州府、思南府、石阡府、铜仁府;都清道领镇远府、黎平府、都匀府;新 镇道领平越府、镇宁州:威清道领凯里安抚司、普安州、永宁州、安顺州 普安卫 定州 安南卫属于威清道: 新 军民指挥使司、龙里军民指挥使司属于新镇道;都匀卫、毕节卫、清平卫 乌撒卫、兴隆卫、赤水卫属于都清道。 (《明会要》卷七十三无新镇道:贵 宁道无贵州宣慰司;亦无威清道所辖诸卫)
冀南道领潞安府、汾州府、辽州、沁州、泽州。(《明会要》卷七十三冀南 道“汾州府”作“汾州”,余同) 河南省分道四:大梁道领开封府、归德府;河南道领河南府;汝南道领 南阳府、汝宁府、汝州;河北道领彰德府、卫辉府、怀庆府。(《明会要》 卷七十三河南道领河南府、汝州;汝南道领南阳府、汝宁府,余同) 陕西省分道六:关内道领西安府;关西道领凤翔府、平凉府;关南道领 汉中府;河西道领庆阳府、延安府;陇右道领巩昌府、临洮府;西宁道领宁 夏前卫、左屯卫、右屯卫、后卫、中屯卫。另有宁夏中卫、洮州卫、岷州卫、 河州卫、靖虏卫及陕西行都司。(《明会要》卷七十三作分道五,无西宁道 所领诸卫、宁夏中卫等五卫及陕西行都司,余同) 四川省分道四:川西道领成都府;川北道领保宁府、顺庆府、潼川州; 川东道领重庆府、夔州府;川南道领叙州府、马湖府、嘉定州、镇雄军民府、 遵义府、东川军民府、乌蒙军民府、乌撒军民府、龙安府、眉州、邛州、泸 州、雅州。另有永宁宣抚司、酉阳宣抚司、石柱宣抚司、黎州安抚司、梅邑 洞长官司、平茶洞长官司、天金六番招讨使司、松潘指挥使司、建昌行都司、 垒溪守御千户所。(《明会要》卷七十三作分道五,川西领成都府、龙安府 及潼川州;川北道领保宁府、顺庆府;川南道领叙州、马湖 2 府和镇雄、东 川 2 军民府及嘉庆、眉、泸、邛 4 州;另有上川南道辖雅州府及建昌行都司, 无永宁宣抚司等 10 卫所,余同) 广东省分道五:岭南道领广州府、韶州府、南雄府;岭西道领肇庆府、 高州府;岭东道领惠州府、潮州府;海北道领雷州府、廉州府;海南道领琼 州府、罗定州。(《明会要》卷七十三海南道无罗定州) 广西省分道四:桂平道领桂林府、平乐府;左江道领南宁府、浔州府、 太平府;苍梧道领梧州府;右江道领柳州府、庆远府、镇安府、思恩军民府。 另“有州十一”,实载十:田州、归顺州、利州、奉议州、向武州、都康州、 龙州、江州、思陵州、都祥州。另有上林长官司、安隆长官司、直隶布政使 司。(《明会要》卷七十三右江道领柳州、庆远、思恩、思明、镇安 5 府, 无田州等 10 州) 云南省分道四:安普道领云南府、曲靖军民府、寻甸军民府;临沧道领 临安府、澄江府、广南府、广西府、元江军民府;洱海道领楚雄府、蒙化府、 永宁府、顺宁府、景东府、姚安军民府、武定军民府;金沧道领大理府、永 昌军民府、鹤庆军民府、丽江军民府、北胜州、新化州。另有者乐甸长官司、 澜沧卫、孟定府、孟艮府、威远州、湾甸州、镇康州、大侯州、车里军民宣 慰使司、木邦军民宣慰使司、缅甸军民宣慰使司、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 老挝军民宣慰使司、大古喇宣慰使司、底马撒宣慰使司、南甸宣抚司、干崖 宣抚司、陇州宣抚司等。(《明会要》卷七十三无临沧道;安普道内有新化 州;洱海道内有镇沅州) 贵州省分道五:贵宁道领贵阳府、贵州宣慰司、金筑安抚司;思石道领 思州府、思南府、石阡府、铜仁府;都清道领镇远府、黎平府、都匀府;新 镇道领平越府、镇宁州;威清道领凯里安抚司、普安州、永宁州、安顺州。 另外威清卫、平坝卫、安庄卫、普安卫、普定州、安南卫属于威清道;新添 军民指挥使司、龙里军民指挥使司属于新镇道;都匀卫、毕节卫、清平卫、 乌撒卫、兴隆卫、赤水卫属于都清道。(《明会要》卷七十三无新镇道;贵 宁道无贵州宣慰司;亦无威清道所辖诸卫)
这些不同之处。可供研究明代行政区别和监察区划参老 地名和地理内容的多少,是衡量旧志史料价值的标准之 《明书·方 域志》不载州县沿革,州县下不附其它资料,小地名略而不书,内容过于简 略。因此,自《明史稿·地理志》和《明史·地理志》成书,遂被取代。 (二)《明史稿·地理志》 《明史稿》题王鸿绪纂,但《明史稿·地理志》却非王鸿绪所编。王鸿 绪编纂《明史稿》时,利用了万斯同编纂的《明史稿》,但《明史稿·地理 志》的编纂者也不是万斯同。 万斯同是清初萝名中学家.历代学考评品万斯同知他馆算的《明中稿》 著述颇多。但却很少有人对他编纂的《明史稿》作过仔细分析, 也无人论及 他编纂纪、表、志、传各部分的详细情形。 早在民国,万氏之书已“莫能见 其真本”①,该书原貌如何?有无地理志?遂成不解之谜。今人著录万斯同《明 史稿》,皆云500卷。然《万季野先生墓志铭》有“辑成列传三百卷”⑦之语 刘坊《万季野先生行状》亦有“散失明史列传三百卷”之说。二相印证,万 斯同所著可能只有列传300卷,而纪、表、志部分的200卷并非万氏亲笔 魏源评论《明史稿》优劣时,曾指出: “尝闻杨椿之言曰:《明史》成于国 初遗老之手,而万季野功尤多。纪传长于表志,而万历以后各传又长于中叶 以前。袁崇焕、 左良玉、李自成传原稿皆二巨册,删述融汰,结构宏肃,远 在宋元诸史上” 兵政诸志 全不贯串 事有前无后, 一事有后无前,其疏略更非列传之比”④ 不难发现,他对 万季野主笔的列传语多褒嘉,而对食货、兵政诸志批评较多。这些评论也可 证正明,《明史福》列传和表志并非万斯同一人所作 《明史稿》的编慕过程较为复杂。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朝廷诏设 明史馆 ,简选大臣充任总裁 康熙四年 八元1665 年)重开史馆,又因编纂《世祖实录》而中辍。十八年始命徐元文为 监修 正式开始编纂。后因卷帙繁浩与纂修时间太长,久久未能成书等原因,遂改 用总裁“分工责成,各专一类,然后会校”的办法分工合作。当时,议定张 玉书任志书,陈廷敬任本纪,王鸿绪任列传。三十六年清廷又今王鸿绪为总 裁官 “董率分纂诸臣 编修全书。 据此,则《明史稿·地理志》最初 为张玉书所纂。 张玉书(1641~1711)字素存,江苏丹徒人。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 年)进士。授庶吉士、编修。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迁国子监司案。次 年,迁侍讲, 弃日#起居注官。十八年转左庶子 弃明中总栽官。出后。用 任侍讲学 内阁学 经筵讲目 翰林院掌院学士 礼部侍 六年 擢刑部尚书。二十七年转兵部尚书。二十九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 ®《石园文集·张寿相序》 。《潜研堂文集》卷三十八,《万斯同先生传》 魏源:《估微堂外集)卷四《书明史稿> 同上 《碑传集》卷九《傅维颜传》 同上
这些不同之处,可供研究明代行政区划和监察区划参考。 地名和地理内容的多少,是衡量旧志史料价值的标准之一。《明书·方 域志》不载州县沿革,州县下不附其它资料,小地名略而不书,内容过于简 略。因此,自《明史稿·地理志》和《明史·地理志》成书,遂被取代。 (二)《明史稿·地理志》 《明史稿》题王鸿绪纂,但《明史稿·地理志》却非王鸿绪所编。王鸿 绪编纂《明史稿》时,利用了万斯同编纂的《明史稿》,但《明史稿·地理 志》的编纂者也不是万斯同。 万斯同是清初著名史学家,历代学者评品万斯同和他编纂的《明史稿》, 著述颇多。但却很少有人对他编纂的《明史稿》作过仔细分析,也无人论及 他编纂纪、表、志、传各部分的详细情形。早在民国,万氏之书已“莫能见 其真本”①,该书原貌如何?有无地理志?遂成不解之谜。今人著录万斯同《明 史稿》,皆云 500 卷。然《万季野先生墓志铭》有“辑成列传三百卷”②之语; 刘坊《万季野先生行状》亦有“散失明史列传三百卷”③之说。二相印证,万 斯同所著可能只有列传 300 卷,而纪、表、志部分的 200 卷并非万氏亲笔。 魏源评论《明史稿》优劣时,曾指出:“尝闻杨椿之言曰:《明史》成于国 初遗老之手,而万季野功尤多。纪传长于表志,而万历以后各传又长于中叶 以前。袁崇焕、左良玉、李自成传原稿皆二巨册,删述融汰,结构宏肃,远 在宋元诸史上”。又云:“至于食货、兵政诸志,随文抄录,全不贯串,或 一事有前无后,或一事有后无前,其疏略更非列传之比”④。不难发现,他对 万季野主笔的列传语多褒嘉,而对食货、兵政诸志批评较多。这些评论也可 证明,《明史稿》列传和表志并非万斯同一人所作。 《明史稿》的编纂过程较为复杂。清顺治二年(公元 1645 年)朝廷诏设 明史馆,简选大臣充任总裁官。时诸事草创,迁延未就。康熙四年(公元 1665 年)重开史馆,又因编纂《世祖实录》而中辍。十八年始命徐元文为监修, 正式开始编纂。后因卷帙繁浩与纂修时间太长,久久未能成书等原因,遂改 用总裁“分工责成,各专一类,然后会校”①的办法分工合作。当时,议定张 玉书任志书,陈廷敬任本纪,王鸿绪任列传②。三十六年清廷又令王鸿绪为总 裁官,“董率分纂诸臣”,编修全书。据此,则《明史稿·地理志》最初应 为张玉书所纂。 张玉书(1641~1711)字素存,江苏丹徒人。清顺治十八年(公元 1661 年)进士。授庶吉士、编修。康熙十四年(公元 1675 年)迁国子监司案。次 年,迁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十八年转左庶子,充明史总裁官。此后,历 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经筵讲官、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侍郎。二十六年 擢刑部尚书。二十七年转兵部尚书。二十九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 ① 《石园文集·张寿楣序》。 ② 《潜研堂文集》卷三十八,《万斯同先生传》。 ③ 魏源:《古微堂外集》卷四《书明史稿》。 ④ 同上。 ① 《碑传集》卷九《傅维麟传》。 ② 同上
后又充任会试正考官;随康熙远征噶尔丹,予参帷幄;兼任过《平定朔漠方 略》总裁官 编辑政治典训、修纂国史和《一统志》的总裁官。素存为官20 年,谨慎谦虚,饮食服御简朴,深得康熙信任 《明史稿·地理志》记述明代疆域政区较《明书·方域志》详细。其记 叙明代疆域,言明初和嘉靖以后两个不同时期的范围: “明初封畛,东起朝 鲜,西接土蕃,南至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 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 零九百里。讫于嘉靖以 则东起7海 西至嘉峪, 南至琼崖 北抵云朔 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 叙明代政区,则以明代盛时为准,计开: “直隶 者二,曰京师,曰南京。为布政使司者十三,曰山东、山西、河南、陕西、 四川、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其分统之府, 凡百有四十,州百有九十三,县千一百三十八。又羁魔府十九,州四十中辍 十八年始命徐元文为监修 正式开始编纂 后因卷帙繁浩 纂修时 久久未能成书等原因,遂改用总裁“分工责成,各专 一类,然后会校 的办 法分工合作。当时,议定张玉书任志书,陈廷敬任本纪,王鸿绪任列传。 十六年清廷又令王鸿绪为总裁官,“董率分纂诸臣”,编修全书。据此,则 《明史稿·地理志》最初应为张玉书所纂。 张玉书(1641 711)字素存 江苏丹徒人。 清顺治十八年 (公元1661 年)进士。授庶吉士、编修。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迁国子监司案。次 年,迁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十八年转左庶子,充明史总裁官。此后,历 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经筵讲官、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侍郎。 一十、任 耀刑部尚书。二十七年转兵部尚书。二十九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 后又充任会试正考官;随康熙远征噶尔丹, 予参帷幄;兼任过《平定朔漠方 略》总裁官、编辑政治典训、修纂国史和《 -统志》的总裁宫。素存为官20 年,谨慎谦虚,饮食服御简朴,深得康熙信任。 《明史稿·地理志》记述明代疆域政区较《明书·方域志》详细。其记 叙明代疆域,言明初和嘉靖以后两个不同时期的范围 “明初封畛,东起朝 鲜,西接士蕃,南至安南,北距大碛 东西 百五十里,南北 零九百里。讫于嘉靖以后,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 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叙明代政区,则以明代盛时为准,计开:“直隶 者二,曰京师,曰南京。为布政使司者十三,曰山东、山西、河南、陕西 四湖产、浙江、江西、福建、广 亡西、 云南、贵州 、其分之府 凡百有四十,州百有九十三, 县十 百三十八。又羁縻府十九,州四十中锈 十八年始命徐元文为监修,正式开始编慕。后因卷帙繁浩与慕修时间太长, 久久未能成书等原因,遂改用总裁“分工责成,各专一类,然后会校”①的办 法分工合作。当时,议定张玉书任志书,陈廷敬任本纪,王鸿绪任列传”。 十六年清廷又令王鸿绪为总裁 “董率分纂诸臣” 编修全书。据此,则 《明史稿·地理志》最初应为张玉书所纂 同上 ①《使传集》卷九.《德维能传》」 同上 同上 《碑传集》卷九《傅维顾传》 。同上
后又充任会试正考官;随康熙远征噶尔丹,予参帷幄;兼任过《平定朔漠方 略》总裁官、编辑政治典训、修纂国史和《一统志》的总裁官。素存为官 20 年,谨慎谦虚,饮食服御简朴,深得康熙信任。 《明史稿·地理志》记述明代疆域政区较《明书·方域志》详细。其记 叙明代疆域,言明初和嘉靖以后两个不同时期的范围:“明初封畛,东起朝 鲜,西接土蕃,南至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 零九百里。讫于嘉靖以后,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 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③。叙明代政区,则以明代盛时为准,计开:“直隶 者二,曰京师,曰南京。为布政使司者十三,曰山东、山西、河南、陕西、 四川、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其分统之府, 凡百有四十,州百有九十三,县千一百三十八。又羁縻府十九,州四十中辍。 十八年始命徐元文为监修,正式开始编纂。后因卷帙繁浩与纂修时间太长, 久久未能成书等原因,遂改用总裁“分工责成,各专一类,然后会校”①的办 法分工合作。当时,议定张玉书任志书,陈廷敬任本纪,王鸿绪任列传②。三 十六年清廷又令王鸿绪为总裁官,“董率分纂诸臣”,编修全书。据此,则 《明史稿·地理志》最初应为张玉书所纂。 张玉书(1641~1711)字素存,江苏丹徒人。清顺治十八年(公元 1661 年)进士。授庶吉士、编修。康熙十四年(公元 1675 年)迁国子监司案。次 年,迁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十八年转左庶子,充明史总裁官。此后,历 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经筵讲官、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侍郎。二十六年 擢刑部尚书。二十七年转兵部尚书。二十九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 后又充任会试正考官;随康熙远征噶尔丹,予参帷幄;兼任过《平定朔漠方 略》总裁官、编辑政治典训、修纂国史和《一统志》的总裁官。素存为官 20 年,谨慎谦虚,饮食服御简朴,深得康熙信任。 《明史稿·地理志》记述明代疆域政区较《明书·方域志》详细。其记 叙明代疆域,言明初和嘉靖以后两个不同时期的范围:“明初封畛,东起朝 鲜,西接土蕃,南至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 零九百里。讫于嘉靖以后,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 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③。叙明代政区,则以明代盛时为准,计开:“直隶 者二,曰京师,曰南京。为布政使司者十三,曰山东、山西、河南、陕西、 四川、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其分统之府, 凡百有四十,州百有九十三,县千一百三十八。又羁縻府十九,州四十中辍。 十八年始命徐元文为监修,正式开始编纂。后因卷帙繁浩与纂修时间太长, 久久未能成书等原因,遂改用总裁“分工责成,各专一类,然后会校”①的办 法分工合作。当时,议定张玉书任志书,陈廷敬任本纪,王鸿绪任列传②。三 十六年清廷又令王鸿绪为总裁官,“董率分纂诸臣”,编修全书。据此,则 《明史稿·地理志》最初应为张玉书所纂。 ③ 同上。 ① 《碑传集》卷九《傅维麟传》。 ② 同上。 ③ 同上。 ① 《碑传集》卷九《傅维麟传》。 ② 同上
2张玉书(1641一1711)字素存.江苏可徒人。清顶治十八年(公元1661 年)进士 授庶吉士 编修 康熙 十四年 (公元1675年)迁国子监司案。次 年,迁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十八年转左庶子,充明史总裁官。此后,历 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经筵讲官、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侍郎。二十六年 擢刑部尚书。二十七年转兵部尚书。二十九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 后又弃任会试正老宣:随康配远征莫尔丹 ,予参帷幄;兼任过《平定朔漠方 略》总裁官、 编辑政治典训、修纂国史和 -统志》的总裁官。素存为官2 年,谨慎谦虚,饮食服御简朴,深得康熙信任。 《明史稿·地理志》记述明代疆域政区较《明书·方域志》详细。其记 叙明代疆域,言明初和嘉靖以后两个不同时期的范围:“明初封畛,东起朝 鲜,西接土蕃,南至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 零九百里。讫 于嘉靖以后, 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 北抵云朔 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 。叙明代政区,则以明代盛时为准,计开 “直果 者二,曰京师,曰南京。为布政使司者十三,曰山东、山西、河南、陕西、 四川、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其分统之府! 凡百有四十 县千一百三十八。又羁縻府十九 州四十 县六。编里六万九千五百五十有六” 明代都司卫所有2种,置于未设州县 之地,兼理民政,成为地方行政区划者,称为实土都司卫所;另一种置于各 布政使司府州县境内,只理军政,不理民政,不占实土者,称为非实土都司 卫所;前者与疆域政区关系密切。《明史稿·地理志》叙列“两京都督府分 统各都指挥使司十六 行都司五 ,留守司二 其所属卫共四百九十 千五百九十三, 守御 千户所三百 十五 “土官宣慰司十 宣抚司十, 安抚司二 招讨司一,长官司一百六十九,蛮夷长官司五 《明史稿·地理志》与《明书·方域志》比较,颜多不同之处:第 全志以2直隶13布政使司分篇,布政使司下不按监察区分道,迳以府为单位 记述 一郡及州县地理。 名首 有序 记述各省历代沿革、 四至八到 统辖府州、户口数字。 尾有附论,记述形胜 风俗、攻战防守得失, 内容佩 重兵要地理,评品历代史事尤多。第三,以府为单位,记述历代沿革、所领 州县、距二京布政使司距离,载有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和万历六年(公 元1578年)2个户口数字。少数府(州)或有3个户口数字, 或1个户口数 或不载户口数字 叙列属县时 郭县排在气 “ 以示区 别其它属县。第四,州县下记述别称、得名原因、沿革、山川险要、 古迹、 城址迁移等,内容较为丰富,颇便于读者了解州县情况。 (三)《明史·地理志》 《明史·地理志》是清代官修的正史地理志。从设馆开局编纂《明史》 到全书删定刊行,首尾经历94年,实际编慕时间长达56年。前后三易其稿, 方才克成。就《明史·地理志》而言,经历了张玉书撰稿、王鸿绪编纂和张 同上 《碑传集》卷九《缚维解传》 同上 a同上
张玉书(1641~1711)字素存,江苏丹徒人。清顺治十八年(公元 1661 年)进士。授庶吉士、编修。康熙十四年(公元 1675 年)迁国子监司案。次 年,迁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十八年转左庶子,充明史总裁官。此后,历 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经筵讲官、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侍郎。二十六年 擢刑部尚书。二十七年转兵部尚书。二十九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 后又充任会试正考官;随康熙远征噶尔丹,予参帷幄;兼任过《平定朔漠方 略》总裁官、编辑政治典训、修纂国史和《一统志》的总裁官。素存为官 20 年,谨慎谦虚,饮食服御简朴,深得康熙信任。 《明史稿·地理志》记述明代疆域政区较《明书·方域志》详细。其记 叙明代疆域,言明初和嘉靖以后两个不同时期的范围:“明初封畛,东起朝 鲜,西接土蕃,南至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 零九百里。讫于嘉靖以后,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 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③。叙明代政区,则以明代盛时为准,计开:“直隶 者二,曰京师,曰南京。为布政使司者十三,曰山东、山西、河南、陕西、 四川、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其分统之府, 凡百有四十,州百有九十三,县千一百三十八。又羁縻府十九,州四十七, 县六。编里六万九千五百五十有六”①。明代都司卫所有 2 种,置于未设州县 之地,兼理民政,成为地方行政区划者,称为实土都司卫所;另一种置于各 布政使司府州县境内,只理军政,不理民政,不占实土者,称为非实土都司 卫所;前者与疆域政区关系密切。《明史稿·地理志》叙列“两京都督府分 统各都指挥使司十六,行都司五,留守司二,其所属卫共四百九十三,所二 千五百九十三,守御千户所三百一十五”②,“土官宣慰司十一,宣抚司十, 安抚司二十二,招讨司一,长官司一百六十九,蛮夷长官司五”③。 《明史稿·地理志》与《明书·方域志》比较,颇多不同之处:第一, 全志以 2 直隶 13 布政使司分篇,布政使司下不按监察区分道,迳以府为单位, 记述一郡及州县地理。第二,各篇首有序论,记述各省历代沿革、四至八到、 统辖府州、户口数字。尾有附论,记述形胜、风俗、攻战防守得失,内容偏 重兵要地理,评品历代史事尤多。第三,以府为单位,记述历代沿革、所领 州县、距二京布政使司距离,载有弘治四年(公元 1491 年)和万历六年(公 元 1578 年)2 个户口数字。少数府(州)或有 3 个户口数字,或 1 个户口数 字,或不载户口数字。叙列属县时,附郭县排在第一,注“倚”字,以示区 别其它属县。第四,州县下记述别称、得名原因、沿革、山川险要、古迹、 城址迁移等,内容较为丰富,颇便于读者了解州县情况。 (三)《明史·地理志》 《明史·地理志》是清代官修的正史地理志。从设馆开局编纂《明史》, 到全书删定刊行,首尾经历 94 年,实际编纂时间长达 56 年。前后三易其稿, 方才克成。就《明史·地理志》而言,经历了张玉书撰稿、王鸿绪编纂和张 ③ 同上。 ① 《碑传集》卷九《傅维麟传》。 ② 同上。 ③ 同上
廷玉删定3个阶段。与修者还有徐元梦等人。 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 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康熙三十九年 (公元1700年) 进士 ,历任庶吉士、 庶子、侍讲学士、内阁学士 刑部侍郎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擢礼部尚书,入直南书房,加太子太保,兼翰林院 掌院学士。四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六年进保和殿大学士、吏部 尚书。八年为军机处大臣,参与机密。廷玉强记慎密,世宗恩宠屡加。他历 仕康、 雍、乾三朝,位极人臣 死后配享太庙。终清之世 汉大臣惟其 受此殊荣。他制定军机处规制,数任会试主考官,又先后充任《圣祖实录 副总裁;《世宗实录》总裁;三礼馆、会典馆、明史馆总裁。在清廷加强中 央集权、肃清吏治和编纂文献方面颇有作为。他为官之余,喜好览阅史乘, 注重讲求实学,对礼乐、刑政、田赋、兵戎、河渠、平准等时务皆有研究, 今 《明史·地理志》 序即其亲手所作 从《明史稿·地理志》到《明史·地理志》不仅体制变化较大,而且内 容删增较多。《明史·地理志》凡例今已不存,但如将二者对照研究,便可 探知其端倪。今试录二志直隶保定府原文比较二书的异同(表5)。 (明史稿·地理志) 《明史·地理志】 保定府周幽、并二州地。春秋时,燕、鲜虞 保定府元保定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 二国境。战国时,燕、赵二国境。汉涿、钜鹿二 九月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二年三月来属。 郡、信都、中山二国地,唐莫州地。宋置保州。 领用三.县十七。东北距言师三百五十里。孔 元升保定路。洪武初为府,州三,县十七距都 治四年编户五万六百三十九,口五十八万二千 城三百五十里,弘治四 ,编户五万六百三十九 四百八十二。万历六年 户四万五千七百一十 口五十八万二千四百八十二。万历六年,户四万 ,口五十二万五千八十三。 五千七百十三,口五十二万五千八十三. 清苑倚。汉北新城、乐乡、樊奥三县地。隋, 清苑倚。北有徐河,一名大册水,自满城 清苑。未,保塞。金,复为清苑。北有徐河。西 经县北至安州,东入淀。又西有清苑河。又南 有清苑河。 有张登巡检司,嘉靖十三年自满城县方顺桥移 置于此。 ①张廷玉:《通怀园文存》卷七《明史·地理志·小序》·
廷玉删定 3 个阶段。与修者还有徐元梦等人。 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康熙三十九年 (公元 1700 年)进士,历任庶吉士、庶子、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刑部侍郎。 雍正元年(公元 1723 年)擢礼部尚书,入直南书房,加太子太保,兼翰林院 掌院学士。四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六年进保和殿大学士、吏部 尚书。八年为军机处大臣,参与机密。廷玉强记慎密,世宗恩宠屡加。他历 仕康、雍、乾三朝,位极人臣,死后配享太庙。终清之世,汉大臣惟其一人 受此殊荣。他制定军机处规制,数任会试主考官,又先后充任《圣祖实录》 副总裁;《世宗实录》总裁;三礼馆、会典馆、明史馆总裁。在清廷加强中 央集权、肃清吏治和编纂文献方面颇有作为。他为官之余,喜好览阅史乘, 注重讲求实学,对礼乐、刑政、田赋、兵戎、河渠、平准等时务皆有研究, 今《明史·地理志》小序即其亲手所作①。 从《明史稿·地理志》到《明史·地理志》不仅体制变化较大,而且内 容删增较多。《明史·地理志》凡例今已不存,但如将二者对照研究,便可 探知其端倪。今试录二志直隶保定府原文比较二书的异同(表 5)。 《明史稿·地理志》 《明史·地理志》 保定府周幽、并二州地。春秋时,燕、鲜虞 二国境。战国时,燕、赵二国境。汉涿、钜鹿二 郡、信都、中山二国地。唐莫州地。宋置保州。 元升保定路。洪武初为府,州三,县十七。距都 城三百五十里。弘治四年,编户五万六百三十九, 口五十八万二千四百八十二。万历六年,户四万 五千七百一十三,口五十二万五千八十三。 保定府元保定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 九月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二年三月来属。 领州三,县十七。东北距京师三百五十里。弘 治四年编户五万六百三十九,口五十八万二千 四百八十二。万历六年,户四万五千七百一十 三,口五十二万五千八十三。 清苑倚。汉北新城、乐乡、樊舆三县地。隋, 清苑。宋,保塞。金,复为清苑。北有徐河。西 有清苑河。 清苑倚。北有徐河,一名大册水,自满城 经县北至安州,东入淀。又西有清苑河。又南 有张登巡检司,嘉靖十三年自满城县方顺桥移 置于此。 ① 张廷玉:《澄怀园文存》卷七《明史·地理志·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