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固政法大学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大纲 屈超立教授编写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二O一五年十月三十日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大纲 屈超立 教授 编写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二〇一五年十月三十日
目录 目录 课程概述。 1 一、课程教学目标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2 三、课程进度表 四、说明 3 五、参考书目… 六、课程内容 第一讲皇帝和皇权 第一节、皇帝制度的特点, 第二节皇帝制度的确立与演变 第三节皇位继承制度, 8 第四节后官制度 第五节宦官制度 9 第六节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中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 第二讲宰相与相权 ..9 第一节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宰相制度 10 第二节隋唐宋元时期的宰相制度 .11 第三节明朝的内阁制与清朝的军机处 11 第四节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及其演化趋势 12 第三讲中央政府机构… …13 第一节秦汉魏晋南北朝中央政府机构 3 第二节隋唐中央政府机构 14 第三节宋元中央政府机构 14 第四节明清中央政府机构 .14 第四讲地方政府与治理. 15 第一节秦汉地方政府机构 15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地方政府机构。 .16 第三节隋唐地方政府机构, 16
目 录 1 目 录 课程概述...................................................................................................................................................1 一、课程教学目标.........................................................................................................................1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2 三、课程进度表............................................................................................................................. 3 四、说明..........................................................................................................................................3 五、参考书目..................................................................................................................................4 六、课程内容..................................................................................................................................6 第一讲 皇帝和皇权............................................................................................................................. 7 第一节、皇帝制度的特点............................................................................................................ 7 第二节 皇帝制度的确立与演变..................................................................................................7 第三节 皇位继承制度...................................................................................................................8 第四节 后宫制度........................................................................................................................... 8 第五节 宦官制度........................................................................................................................... 9 第六节 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中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9 第二讲 宰相与相权............................................................................................................................. 9 第一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宰相制度...............................................................................10 第二节 隋唐宋元时期的宰相制度........................................................................................... 11 第三节 明朝的内阁制与清朝的军机处...................................................................................11 第四节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及其演化趋势...............................................................................12 第三讲 中央政府机构.........................................................................................................................13 第一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中央政府机构...................................................................................13 第二节 隋唐中央政府机构........................................................................................................ 14 第三节 宋元中央政府机构........................................................................................................ 14 第四节 明清中央政府机构........................................................................................................ 14 第四讲 地方政府与治理.....................................................................................................................15 第一节 秦汉地方政府机构........................................................................................................ 15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地方政府机构........................................................................................... 16 第三节 隋唐地方政府机构........................................................................................................ 16
第四节宋辽金元地方政府机构17 第五节明清地方政府机构 17 第六节中国封建国家中央和地方割据的矛盾 18 第五讲官员的选拔与任用 19 第一节秦汉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 …19 第二节隋唐至明清的选宫制度 20 第三节官吏任用条件和程序 21 第四节任用种类和任用期限 21 第五节任用限制和任用回避 22 第六节致仕制度 22 第六讲考课制度 23 第一节秦汉魏晋南北朝考核制度 第二节唐宋考核制度 23 第三节明清考核制度 24 第七讲言谏与监察制度 第一节秦汉言谏与监察制度… 25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言谏与监察制度 235 第三节隋唐言谏与监察制度 25 第四节宋元言谏与监察制度, .26 第五节明清言谏与监察制度 27 第八讲古代司法制度 28 第一节秦汉魏晋南北朝司法制度 .28 第二节隋唐司法制度 29 第三节宋元司法制度 29 第四节明清司法制度, 29 2
目 录 2 第四节 宋辽金元地方政府机构................................................................................................17 第五节 明清地方政府机构........................................................................................................ 17 第六节 中国封建国家中央和地方割据的矛盾...................................................................... 18 第五讲 官员的选拔与任用.................................................................................................................19 第一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 19 第二节 隋唐至明清的选官制度................................................................................................20 第三节 官吏任用条件和程序....................................................................................................21 第四节 任用种类和任用期限....................................................................................................21 第五节 任用限制和任用回避....................................................................................................22 第六节 致仕制度.........................................................................................................................22 第六讲 考课制度..................................................................................................................................23 第一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考核制度........................................................................................... 23 第二节 唐宋考核制度.................................................................................................................23 第三节 明清考核制度.................................................................................................................24 第七讲 言谏与监察制度.....................................................................................................................25 第一节 秦汉言谏与监察制度....................................................................................................25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言谏与监察制度....................................................................................... 25 第三节 隋唐言谏与监察制度....................................................................................................25 第四节 宋元言谏与监察制度....................................................................................................26 第五节 明清言谏与监察制度....................................................................................................27 第八讲 古代司法制度.........................................................................................................................28 第一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司法制度........................................................................................... 28 第二节 隋唐司法制度.................................................................................................................29 第三节 宋元司法制度.................................................................................................................29 第四节 明清司法制度...............................................................................................................29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大纲 课程概述 课程中文名称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专題 课程英文名称 Monographic Study on China's Traditional Political System 课程号 课程属性 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 所属专业 中外政治制度 课程类型 专业学位课 总学时 72学时,每周4课时,18次课 总学分 4学分 开课学院/部(系、所)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课程负责人 屈超立 课程教学团队 陈忠云梁旭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中国政治制度史具有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二重性格。它既是政治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 科,又是政治学、历史学、法学、军事学、宗教学、民族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学科有关内 容的综合,实质上是一门边缘学科。 政治制度史是研究国体与政体的起源、形式及演变规律的科学。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一定 发展阶段的产物,具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它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 之上。换句话说,政治制度寓国家本质与形式于一体,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是历代的国家性质与形式问题,亦即历代国体与政体的形成 极其发展规律问题。所谓国体,是指的国家本质。而政体问题,则应当是国家形式问题。通常 的理解,认为它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而按照政治学对国家形式的理解,它是国家组织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治理形式的概称。 在确定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时,还会遇到政治制度与相关各种制度的区别及内容取 舍问题。为了避免把中国政治制度史看成是传统的典章制度汇编,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制度史的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大纲 1 课程概述 课程中文名称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专题 课程英文名称 Monographic Study on China's Traditional Political System 课程号 课程属性 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 所属专业 中外政治制度 课程类型 专业学位课 总学时 72 学时,每周 4 课时,18 次课 总学分 4 学分 开课学院/部(系、所)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课程负责人 屈超立 课程教学团队 陈忠云 梁旭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中国政治制度史具有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二重性格。它既是政治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 科,又是政治学、历史学、法学、军事学、宗教学、民族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学科有关内 容的综合,实质上是一门边缘学科。 政治制度史是研究国体与政体的起源、形式及演变规律的科学。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一定 发展阶段的产物,具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它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 之上。换句话说,政治制度寓国家本质与形式于一体,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是历代的国家性质与形式问题,亦即历代国体与政体的形成 极其发展规律问题。所谓国体,是指的国家本质。而政体问题,则应当是国家形式问题。通常 的理解,认为它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而按照政治学对国家形式的理解,它是国家组织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治理形式的概称。 在确定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时,还会遇到政治制度与相关各种制度的区别及内容取 舍问题。为了避免把中国政治制度史看成是传统的典章制度汇编,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制度史的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大纲 研究范围和内容作一些明确的界定。归纳起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国体、政体、国 家机构的设置,官员的培训、选拔、任用、考核、奖惩、退休等制度,以及军事、法律、司法、 监察等与管理国家有关的制度。 要深入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不仅要阅读现代人所写的有关的论著,还需要查阅有关的史 料,如二十五史中的“志”和“表”:典志类“十通”:政书类“会要”:以典章为内容的私 人历史笔记等。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有者重要意义。政治制度属于社会政治上层建筑,它产生于一定的经 济基础之上,其内容、特征及其发展、运行、演变均反映了一定的经济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但是,政治制度一经确立,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积极的能动性和长期的稳定性。它往往起着 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反过来影响着经济和文化。传统政治制度是 个历史范畴,但它又是一个不断变化者的上层建筑。除了它那可畏的惯力作用外,还有者岁月 对它的修正,使它一天比一天更合乎理想的标准。对于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参考价值和 启迪作用。因此,那种以为搞现代化就要摈弃传统的观点是不对的。事实上,只有把现代化注 入传统,改造传统,以形成新的传统,才能保持我们的民族特色,实现真正的现代化。 中国封建政治制度有如下特点:第一,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体制时间长,持续了2000多年, 而且是惟一的政体形式。第二,中国皇帝握有几乎所有的国家权力,包括立法、行政、财政、 军事等权力,且不受法定的约束。第三,在古代中国起主导作用的意识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 想与宗教不同,他不是脱离世俗的,而是与国家政权集合在一起,成为君主加强思想控制的重 要手段。第四,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一整套严密而完善的官僚制度,而西欧直到进入资本主义 社会以后才出现系统的文官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与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相此也有显著的特点:第一,形成了大一 统的中央集权体制。夏、商、周实行的分封制实际上一种小国寡民的社会,各级封君的权力在 空间范围上受到限制:而从战国到清代,除个别时期外,大部分时间内都保持了统一的王朝形 式:第二,神权政治色彩相对淡化。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神权政治因素虽然存在,如儒家宣扬 的“君权神授”,但神权政治的色彩己大大淡化,帝王的神事活动也只局限于一些重大庆典。第 三,法制的逐步建立。在奴隶社会由于奴隶不具有独立人格,故刑赏无需法律规定。进入封建 时代,适应统治的需要,陆续制定了一些法律如战国时魏国的《法经》,后世的《唐律疏议》《唐 六典》、《大清律例》《清会典》等等。尽管当时未达到依法行政的水平,但毕竟比没有法律有了 进步。 传统政治制度的成功经验:第一,有发达的政治分工和悠久的权力制衡观念:第二,具有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大纲 2 研究范围和内容作一些明确的界定。归纳起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国体、政体、国 家机构的设置,官员的培训、选拔、任用、考核、奖惩、退休等制度,以及军事、法律、司法、 监察等与管理国家有关的制度。 要深入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不仅要阅读现代人所写的有关的论著,还需要查阅有关的史 料,如二十五史中的“志”和“表”;典志类“十通”;政书类“会要”;以典章为内容的私 人历史笔记等。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政治制度属于社会政治上层建筑,它产生于一定的经 济基础之上,其内容、特征及其发展、运行、演变均反映了一定的经济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但是,政治制度一经确立,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积极的能动性和长期的稳定性。它往往起着 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反过来影响着经济和文化。传统政治制度是一 个历史范畴,但它又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上层建筑。除了它那可畏的惯力作用外,还有着岁月 对它的修正,使它一天比一天更合乎理想的标准。对于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参考价值和 启迪作用。因此,那种以为搞现代化就要摈弃传统的观点是不对的。事实上,只有把现代化注 入传统,改造传统,以形成新的传统,才能保持我们的民族特色,实现真正的现代化。 中国封建政治制度有如下特点:第一,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体制时间长,持续了 2000 多年, 而且是惟一的政体形式。第二,中国皇帝握有几乎所有的国家权力,包括立法、行政、财政、 军事等权力,且不受法定的约束。第三,在古代中国起主导作用的意识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 想与宗教不同,他不是脱离世俗的,而是与国家政权集合在一起,成为君主加强思想控制的重 要手段。第四,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一整套严密而完善的官僚制度,而西欧直到进入资本主义 社会以后才出现系统的文官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与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相比也有显著的特点:第一,形成了大一 统的中央集权体制。夏、商、周实行的分封制实际上一种小国寡民的社会,各级封君的权力在 空间范围上受到限制;而从战国到清代,除个别时期外,大部分时间内都保持了统一的王朝形 式;第二,神权政治色彩相对淡化。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神权政治因素虽然存在,如儒家宣扬 的“君权神授”,但神权政治的色彩已大大淡化,帝王的神事活动也只局限于一些重大庆典。第 三,法制的逐步建立。在奴隶社会由于奴隶不具有独立人格,故刑赏无需法律规定。进入封建 时代,适应统治的需要,陆续制定了一些法律如战国时魏国的《法经》,后世的《唐律疏议》《唐 六典》、《大清律例》《清会典》等等。尽管当时未达到依法行政的水平,但毕竟比没有法律有了 进步。 传统政治制度的成功经验:第一,有发达的政治分工和悠久的权力制衡观念;第二,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