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课程英文名称: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Contemporary China 课程号:305010063 课程属性:通识必修课 开课学期:秋 总学时:54学时 学分:3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 面向对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各专业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政治学学科的通识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系统讲授1949年以来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主要构成及其演变 使学生对当代中国政治和政府形式形成基本认知框架:2、使学生对当代中国的政治实我形 成正确合理的评价标准:3、使学生初步掌握根据政治学基本原理认识当代中国政治的学习 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理论教学:54学时 知识单元1:导论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课名诠稻 2。认知当代中国政治的三个维度:制度、行为与观念 当代中国政治中的重大问题 4.学习中国政治的基本方法 5.课程内容与要求的介绍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如何从制度、行为与观念三个维度认知中国政治,思考中国政治中面对的重大 问题。 作业 1.和同学讨论何为“中国传统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课程英文名称: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Contemporary China 课程号:305010063 课程属性:通识必修课 开课学期:秋 总学时:54 学时 学分:3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 面向对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各专业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政治学学科的通识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系统讲授 1949 年以来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主要构成及其演变, 使学生对当代中国政治和政府形式形成基本认知框架;2、使学生对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形 成正确合理的评价标准;3、使学生初步掌握根据政治学基本原理认识当代中国政治的学习 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 理论教学:54 学时 知识单元 1:导论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课名诠释 2.认知当代中国政治的三个维度:制度、行为与观念 3.当代中国政治中的重大问题 4.学习中国政治的基本方法 5.课程内容与要求的介绍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如何从制度、行为与观念三个维度认知中国政治,思考中国政治中面对的重大 问题。 作业: 1. 和同学讨论何为“中国传统
2.和同学讨论当代中国社会中常见的外来因素,包括观念、制度、行为和物质因素。 知识单元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当代中国政治模式在政体类型学中的位置。 2.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由来。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基本特征 4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主要机制 学习目标: 1.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2.在比较政治的视野中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机制、组织及其效果。 作业: 1,深入阅读所列参考书目,思考“四项基本原则”提出的背景。 2.和同学讨论中共的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委和全国党代会之间的权力关系。 知识单元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演变历程。 2.政治代表理论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运作方式 学习目标: 1.掌握政治代表理论与代议制度设计的基本关系 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府等国家机构的关系, 作业: 和同学讨论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人大的立法工作, 2.学习82宪法与人大及地方政府组织法。 知识单元4:政治协商制度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审议民主与协商政治等概念的辨析 2。政治协商制度的滴变 3.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和运作方式 4、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学习目标
2. 和同学讨论当代中国社会中常见的外来因素,包括观念、制度、行为和物质因素。 知识单元 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 当代中国政治模式在政体类型学中的位置。 2. 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由来。 3.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基本特征。 4.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主要机制 学习目标: 1.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2.在比较政治的视野中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机制、组织及其效果。 作业: 1. 深入阅读所列参考书目,思考“四项基本原则”提出的背景。 2. 和同学讨论中共的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委和全国党代会之间的权力关系。 知识单元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演变历程。 2.政治代表理论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运作方式。 学习目标: 1.掌握政治代表理论与代议制度设计的基本关系。 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府等国家机构的关系。 作业: 1.和同学讨论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人大的立法工作。 2.学习 82 宪法与人大及地方政府组织法。 知识单元 4:政治协商制度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审议民主与协商政治等概念的辨析。 2.政治协商制度的演变。 3.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和运作方式。 4、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学习目标:
1.认识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论基础。 2.了解当代中国的协商政治的各种实践方式。 作业: 1.和同学讨论西方概念和中国制度之间的对应与错接关系。 2.和同学讨论政协代表的产生方式和选择标准。 知识单元5:政府过程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政府过程的理论 2.政府时程中的输入 3,政府过程中的决策与执行 4、政府过程中的反馈。 学习目标: 1、认知政府过程中的决策及执行的基本流程、环节与机制。 2、了解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 作业 阅读关于党的高层工作领导小组的研究文献 知识单元6:中央地方关系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949年以前中央地方关系的基本演变 3.1949年至今中央地方关系的变迁。 4.当代中国中央地方关系的各方面。 学习目标 1.认知中央地方关系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条块管理、党管干部、财政与预算等制度。 作业: 1.和同学讨论,通过“争高铁”的案例分析中央地方关系。 2.精英统治的益处和弊端辨析。 知识单元7:政治录用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政治录用的将念和基本模式 2.当代中国政治录用的基本规则」 3.中国的政治发展与政治录用
1.认识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论基础。 2.了解当代中国的协商政治的各种实践方式。 作业: 1. 和同学讨论西方概念和中国制度之间的对应与错接关系。 2. 和同学讨论政协代表的产生方式和选择标准。 知识单元 5:政府过程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政府过程的理论。 2.政府过程中的输入。 3.政府过程中的决策与执行。 4、政府过程中的反馈。 学习目标: 1、认知政府过程中的决策及执行的基本流程、环节与机制。 2、了解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 作业: 阅读关于党的高层工作领导小组的研究文献。 知识单元 6:中央地方关系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中央地方关系的基本原理。 2.1949 年以前中央地方关系的基本演变。 3.1949 年至今中央地方关系的变迁。 4.当代中国中央地方关系的各方面。 学习目标: 1.认知中央地方关系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条块管理、党管干部、财政与预算等制度。 作业: 1.和同学讨论,通过“争高铁”的案例分析中央地方关系。 2.精英统治的益处和弊端辨析。 知识单元 7:政治录用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政治录用的概念和基本模式。 2.当代中国政治录用的基本规则。 3.中国的政治发展与政治录用
学习目标: “保持先进性”等理论的意义。 作业:1、和同学讨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吸纳精英的原则。 知识单元8:政治参与 1.政治参与的概念与理论。 2.当代中国的政治运动与政治参与。 3.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参与 4. 与的现 学习目标: 1.认知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 2.了解政治发展与政治参与的相关性。 作业 1、阅读享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2、和同学讨论人大代表选举中的竞选和协商方式。 知识单元9: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的概念与相关理论。 2.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演变历程 3。当代中国的政治思潮 4、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管理工作 学习目标: 1.了解当前政治思想领域的讨论热点 2.认识意识形态与执政合法性的关系。 作业 1. 和同学讨论中国的政治儒学转向问 2,和同学讨论自由派与新左派的论争焦点 知识单元10:族群政治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政治录用和政治系统论的关系。 2.根据政治学原理认识“三个代表”、“保持先进性”等理论的意义。 作业:1、和同学讨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吸纳精英的原则。 知识单元 8:政治参与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政治参与的概念与理论。 2.当代中国的政治运动与政治参与。 3.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参与。 4、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与政治参与 4.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现状及未来。 学习目标: 1.认知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 2.了解政治发展与政治参与的相关性。 作业: 1、阅读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2、和同学讨论人大代表选举中的竞选和协商方式。 知识单元 9: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意识形态的概念与相关理论。 2.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演变历程。 3.当代中国的政治思潮。 4、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管理工作 学习目标: 1.了解当前政治思想领域的讨论热点。 2.认识意识形态与执政合法性的关系。 作业: 1.和同学讨论中国的政治儒学转向问题。 2.和同学讨论自由派与新左派的论争焦点。 知识单元 10:族群政治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族群政治的概念与基本理论 2.族群政治涉及的多样性治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学习目标: 1.认知多样性治理的各种表现形式。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理与运作方式 作业: 1,和同学时论民族认同的形成 2.和同学讨论多族群相处的经验 知识单元11:文武关系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文武关系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2.文武关系与政治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军队的地位和职能 学习目标: 1.认识执政党和军队的关系。 2.了解“党指挥枪”原则的确立 作业: 1,和同学讨论阅兵等活动的政治意义。 知识单元12:基层治理 参考学时:3学时 治理的概念与基本理论 2.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的范围和议题: 3.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的模式。 4、基层治理的改革与中国的政治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 三农问题”的来龙去脉 2.了解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方式 作业: 和同学计论农民“上访”的原因 和同学讨论“拆迁”冲突的原因
1.族群政治的概念与基本理论。 2.族群政治涉及的多样性治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学习目标: 1.认知多样性治理的各种表现形式。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理与运作方式。 作业: 1. 和同学讨论民族认同的形成。 2. 和同学讨论多族群相处的经验。 知识单元 11:文武关系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文武关系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2.文武关系与政治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军队的地位和职能 学习目标: 1.认识执政党和军队的关系。 2. 了解“党指挥枪”原则的确立 作业: 1.和同学讨论阅兵等活动的政治意义。 知识单元 12:基层治理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治理的概念与基本理论。 2.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的范围和议题。 3.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的模式。 4、基层治理的改革与中国的政治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农问题”的来龙去脉。 2.了解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方式。 作业: 1、和同学讨论农民“上访”的原因。 2、和同学讨论“拆迁”冲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