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政治思想史 课程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课程号:305010024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春 总学时:72学时(课堂授课学时:72学时) 学分:4 面向对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 开课院/部(宝/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系统了解和把握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2、使学生 了解本国以政治学说为核心与根底的国民心理与意识:3、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历史与思想 文化的特色,并获得政治思维能力的系统训练。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理论教学:72学时
1 《中国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政治思想史 课程英文名称: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课程号:305010024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春 总学时:72 学时(课堂授课学时:72 学时) 学分:4 面向对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系统了解和把握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2、使学生 了解本国以政治学说为核心与根底的国民心理与意识;3、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历史与思想 文化的特色,并获得政治思维能力的系统训练。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理论教学:72 学时
知识单元1:导论 参考学时:8学时 学习内容: 1.学科对象与内容 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政治思想史自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概括地讲,政治思想史的 一般研究对象主要是:研究历史上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学派和不同人物关于国家和社 会制度、社会改造、以及通过国家机关和强力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理想、 理论、方针和政策:研究这些理想、理论、方针和政策提出的社会背景及其对实际政治的影 响: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因此,可以说,政治思想史的 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历史上各个阶级关于国家的产生、性质和作用,以及如何维持国家政权 的理论观点和政治主张。另外,如下一些内容也应列入其研究范围,如:政治哲学,社会模 式或理想国的理论,治国的方略和政策,伦理道德问题,政治实施理论与政治权术理论等。 2.研究方法 就中国政治思想史这一学科而言,不同学者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大体上有这样几种: (1)按思想家或代表作来进行的列传式的研究。 (2)按宗派或流派来进行的研究。 (3)以每个时代普遍关心的热门问题或政治思潮为中心来进行的综合性的研究。 (4)按时代来进行的研究。 (5)对各种政治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6)对政治思想中重要概念和范畴(如礼、德、法、刑、仁、义、爱、赏、罚、势、 术等等)的含义进行梳理和分析的研究。 3.学科状况 中国政治思想史这一学科,是在20世纪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历经近百年时间。在这期 间,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个研究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是该学科的开拓与莫基性 的研究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梁启超、萧公权、吕振羽等为代表,代表作有梁启超的《先秦 政治思想史》、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吕振羽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等。从40年代 末到80年代初,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发展处于相对停滞阶段。在被冷落、沉寂了三十年 后,至八、九十年代,相继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著作和有影响的教材,可以说进入了该 学科恢复与开创研究新局面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2 知识单元 1:导论 参考学时:8 学时 学习内容: 1.学科对象与内容 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政治思想史自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概括地讲,政治思想史的 一般研究对象主要是:研究历史上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学派和不同人物关于国家和社 会制度、社会改造、以及通过国家机关和强力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理想、 理论、方针和政策;研究这些理想、理论、方针和政策提出的社会背景及其对实际政治的影 响;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因此,可以说,政治思想史的 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历史上各个阶级关于国家的产生、性质和作用,以及如何维持国家政权 的理论观点和政治主张。另外,如下一些内容也应列入其研究范围,如:政治哲学,社会模 式或理想国的理论,治国的方略和政策,伦理道德问题,政治实施理论与政治权术理论等。 2.研究方法 就中国政治思想史这一学科而言,不同学者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大体上有这样几种: (1)按思想家或代表作来进行的列传式的研究。 (2)按宗派或流派来进行的研究。 (3)以每个时代普遍关心的热门问题或政治思潮为中心来进行的综合性的研究。 (4)按时代来进行的研究。 (5)对各种政治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6)对政治思想中重要概念和范畴(如礼、德、法、刑、仁、义、爱、赏、罚、势、 术等等)的含义进行梳理和分析的研究。 3.学科状况 中国政治思想史这一学科,是在 20 世纪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历经近百年时间。在这期 间,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个研究阶段,20 世纪 30 年代至 40 年代是该学科的开拓与奠基性 的研究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梁启超、萧公权、吕振羽等为代表,代表作有梁启超的《先秦 政治思想史》、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吕振羽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等。从 40 年代 末到 80 年代初,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发展处于相对停滞阶段。在被冷落、沉寂了三十年 后,至八、九十年代,相继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著作和有影响的教材,可以说进入了该 学科恢复与开创研究新局面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4.历史分期 依据不同的断代标准,可将中国政治思想史划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如依长时段,可 以将其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期:如依政治思想的历史背景,可以将其划分为封建 天下、专制天下和近代国家三个时期:如依政治思想本身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与趋势,可以 将其划分为发韧期、创造期、因袭期、转变期与发展期等。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政治思想史这一学科的基本情况。 2.掌握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习方法,要注意辨析古今政治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深入 探求政治思想沿革变迁的原因,善于评判各种政治学说的价值。 作业与思考愿: 1、中国政治思想史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2、学习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 拓展阅读书目: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简体横排版,“序论”部分。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辽宁教有出版社1998年版,“绪论”部分。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前言”(关于中国 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部分。 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高等教有出版社1999年版,“导言”部分
3 4.历史分期 依据不同的断代标准,可将中国政治思想史划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如依长时段,可 以将其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期;如依政治思想的历史背景,可以将其划分为封建 天下、专制天下和近代国家三个时期;如依政治思想本身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与趋势,可以 将其划分为发轫期、创造期、因袭期、转变期与发展期等。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政治思想史这一学科的基本情况。 2.掌握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习方法,要注意辨析古今政治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深入 探求政治思想沿革变迁的原因,善于评判各种政治学说的价值。 作业与思考题: 1、中国政治思想史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2、学习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 拓展阅读书目: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东方出版社 1996 年简体横排版,“序论”部分。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绪论”部分。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前言”(关于中国 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部分。 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导言”部分
知识单元2:中国政治思想的起点一一商周时期的神权政治思想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内容: 1,商代的上帝信仰与王权观念 中国政治思想史可以说发轫于夏商周三代,大体而言,三代之世的政治观念具有强烈 的神本特色。从卜辞中,我们可以知道,帝或上帝是殷代的至上神,具有绝对的权威。帝的 至上性,乃是殷代人王(殷代的最高统治者称“王”)至上性的反映,帝不仅是商族的至上 神,更是殷王的保护神和象征。殷人除了崇拜上帝、还有山川诸神外,更盛行祖先崇拜。总 之,在商代的政治观念中,上帝和祖先庇佑殷王,股王亦主要是借助上帝、祖先崇拜来强化 自己的权力。商代晚期,更出现了帝、祖合而为一的现象,而殷纣王更自称“帝辛”,这是 为了神化自己。上帝与王同为帝,那么王也就具有了人神结合的性质,因此,王同一切人对 立起来,成为人上人,故又自称“余一人”。 2.西周散天保民与天下王有的政治思想 经牧野之战,兴起于西方的附属国“小邦”周在周武王的领导下一举打败了“大邦” 商,史称顺天应人的“革命”。在周王朝的开国者,周公可以说是周的真正开国完成者和制 度的制定者,亦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开山鼻祖。 周初的统治者特别是经历了整个股亡周兴的沧桑之变的周公,除了制定了一整套系统 完备的礼乐典章制度之外,还在周初发布了一系列的诰命,在这些诰命中,对殷亡的历史经 验教训和如何才能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问题进行了深切系统的总结与反思,提出了一系列很 有见地的政治主张和理论。 (1)周公作为一位绝顶聪明的宗教理论改革家,论证了天命(政权合法性的基础)的 转移。他一方面继承了殷代上帝至上的信念,一方面又对它作了重要的修正,即强调“唯命 不于常”(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和唯德是授,从而也就合理地解释了朝代的更替。 (2)周公既把上帝当作精神保护伞,又提出要面向现实,注重人事,从而满足了神、 人两方面的要求。面向现实、注重人事方面的思想主要表现为他“明德、保民、慎罚”的主 张,开启了中国传统注重德治主义、民本主义的政治思想传统。 (3)西周时期的专制主义观念主要体现为王权神授与天下王有的信念,即周王的权力 和地位是由天授予的,这种观念把宗教权威和政治权威结合为一了:而所谓的“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则表达的是王有天下的观念,这一观念虽然同事实不是
4 知识单元 2:中国政治思想的起点——商周时期的神权政治思想 参考学时:4 学时 学习内容: 1.商代的上帝信仰与王权观念 中国政治思想史可以说发轫于夏商周三代,大体而言,三代之世的政治观念具有强烈 的神本特色。从卜辞中,我们可以知道,帝或上帝是殷代的至上神,具有绝对的权威。帝的 至上性,乃是殷代人王(殷代的最高统治者称“王”)至上性的反映,帝不仅是商族的至上 神,更是殷王的保护神和象征。殷人除了崇拜上帝、还有山川诸神外,更盛行祖先崇拜。总 之,在商代的政治观念中,上帝和祖先庇佑殷王,殷王亦主要是借助上帝、祖先崇拜来强化 自己的权力。商代晚期,更出现了帝、祖合而为一的现象,而殷纣王更自称“帝辛”,这是 为了神化自己。上帝与王同为帝,那么王也就具有了人神结合的性质,因此,王同一切人对 立起来,成为人上人,故又自称“余一人”。 2.西周敬天保民与天下王有的政治思想 经牧野之战,兴起于西方的附属国“小邦”周在周武王的领导下一举打败了“大邦” 商,史称顺天应人的“革命”。在周王朝的开国者,周公可以说是周的真正开国完成者和制 度的制定者,亦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开山鼻祖。 周初的统治者特别是经历了整个殷亡周兴的沧桑之变的周公,除了制定了一整套系统 完备的礼乐典章制度之外,还在周初发布了一系列的诰命,在这些诰命中,对殷亡的历史经 验教训和如何才能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问题进行了深切系统的总结与反思,提出了一系列很 有见地的政治主张和理论。 (1)周公作为一位绝顶聪明的宗教理论改革家,论证了天命(政权合法性的基础)的 转移。他一方面继承了殷代上帝至上的信念,一方面又对它作了重要的修正,即强调“唯命 不于常”(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和唯德是授,从而也就合理地解释了朝代的更替。 (2)周公既把上帝当作精神保护伞,又提出要面向现实,注重人事,从而满足了神、 人两方面的要求。面向现实、注重人事方面的思想主要表现为他“明德、保民、慎罚”的主 张,开启了中国传统注重德治主义、民本主义的政治思想传统。 (3)西周时期的专制主义观念主要体现为王权神授与天下王有的信念,即周王的权力 和地位是由天授予的,这种观念把宗教权威和政治权威结合为一了;而所谓的“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则表达的是王有天下的观念,这一观念虽然同事实不是
一回事,但这一观念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君主专制主义的核心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政治思想发韧期一一商周时期的主要政治观念及其神本主义特色。 2.掌握西周时期尊天、敬德、保民的政治观念 作业与思考题: 1、商周二代的神权政治观念有何不同? 2、周公对商代上帝至上信念作了什么样的重要修正? 3、在周公发布的一系列浩命中阐述了哪些重要的政治观念? 拓展阅读书目: 刘泽华:《先秦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板,第一章、第二章。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一章。 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高等教有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节
5 一回事,但这一观念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君主专制主义的核心。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政治思想发轫期——商周时期的主要政治观念及其神本主义特色。 2.掌握西周时期尊天、敬德、保民的政治观念。 作业与思考题: 1、商周二代的神权政治观念有何不同? 2、周公对商代上帝至上信念作了什么样的 重要修正? 3、在周公发布的一系列诰命中阐述了哪些重要的政治观念? 拓展阅读书目: 刘泽华:《先秦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4 年版,第一章、第二章。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第一章。 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