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鸦片战争之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在 黑暗中摸索国家出路,进行了各自的探索和选择;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他们没有先进阶级领导,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反帝 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洋务派官僚仅学习西方军事、科技、不肯改革封建 政治,也无法使中国独立富强,被动应变的封建统治阶级最终与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共命运: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思想主张反映了中国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要 求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及参与国家政权的愿望,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 准备。 基本教学内容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南方大地上掀起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农民大起义 一太平天国运动。它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 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 括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同时,鸦片输入 逐年增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的问题愈益严重。农民“昔日卖米三斗, 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赋税负担增加了一倍以 上。他们对清朝统治日益不满。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外国资本主 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 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 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 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 捐。”):自然灾害严重。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早、虫灾不断,广大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鸦片战争之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在 黑暗中摸索国家出路,进行了各自的探索和选择;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他们没有先进阶级领导,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反帝 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洋务派官僚仅学习西方军事、科技、不肯改革封建 政治,也无法使中国独立富强,被动应变的封建统治阶级最终与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共命运;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思想主张反映了中国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要 求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及参与国家政权的愿望,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 准备。 基本教学内容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南方大地上掀起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农民大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它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 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 括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同时,鸦片输入 逐年增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的问题愈益严重。农民“昔日卖米三斗, 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赋税负担增加了一倍以 上。他们对清朝统治日益不满。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外国资本主 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 指出:“中国在 1840 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 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 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 捐。”);自然灾害严重。1846 年至 1850 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 1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在农民起义的潮流中,受西方宗教影响的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 教,目的是推翻清朝的统治。1814年,洪秀全诞生在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里。 1843年,洪秀全第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又名落孙山,精神受到很大刺激。他翻 阅从前在广州偶然得到一本宜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受到启发。他决 心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 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洪秀全自称是天父上帝的次子。他的同学冯 云山和族弟洪仁开是最早的信徒。 为了宣传拜上帝,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 主义结合起来,用三年时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撰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 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许多文章。他宣传“皇上帝”是唯一的“真神”:人们 都是上帝的“赤子”,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他提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阁 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他号召群众起来“共 击灭之”。这样,洪秀全就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宗教 理论表达出来,对广大的劳动人民产生很大的号召力。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建 设的同时,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组织拜上帝会,发展会员,开展反封建斗 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紫荆山区峰峦起伏,形势险要。那里居住着瑶族、 壮族、汉族人民。各族人民深受地主的剥削压迫,阶级矛盾很尖锐。冯云山以拾 粪打谷、做苦工、当塾师为掩护,深入到各族群众中宣传拜上帝,发展了许多会 员,深得当地人民的拥护。1847年秋,洪秀全来到紫荆山区,拜上帝会成员受 到巨大鼓舞。洪秀全率领会众捣毁神庙,砸碎束缚人民的精神枷锁,拜上帝会声 威不晰壮大。随着革命斗争的开展,逐步形成了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 山、韦昌辉、石达开六人领导核心。到1850年,桂平等十多个县建立起拜上帝 会,成员超过一万人。 1851年初,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 遭到地主武装和清军封堵,东奔西突。在转战中,洪秀全在武宜东乡称“天王”。 接着,太平军北上,同年秋,攻占永安。太平天因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 初步建立了政权。第二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继续北上,冯云山和萧朝贵先 后在战斗中牺牲。太平军连战连捷,1853年春,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 2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在农民起义的潮流中,受西方宗教影响的洪秀全,于 1843 年创立拜上帝 教,目的是推翻清朝的统治。1814 年,洪秀全诞生在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里。 1843 年,洪秀全第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又名落孙山,精神受到很大刺激。他翻 阅从前在广州偶然得到一本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受到启发。他决 心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 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洪秀全自称是天父上帝的次子。他的同学冯 云山和族弟洪仁玕是最早的信徒。 为了宣传拜上帝,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 主义结合起来,用三年时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撰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 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许多文章。他宣传“皇上帝”是唯一的“真神”;人们 都是上帝的“赤子”,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他提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 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他号召群众起来“共 击灭之”。这样,洪秀全就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宗教 理论表达出来,对广大的劳动人民产生很大的号召力。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建 设的同时,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组织拜上帝会,发展会员,开展反封建斗 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紫荆山区峰峦起伏,形势险要。那里居住着瑶族、 壮族、汉族人民。各族人民深受地主的剥削压迫,阶级矛盾很尖锐。冯云山以拾 粪打谷、做苦工、当塾师为掩护,深入到各族群众中宣传拜上帝,发展了许多会 员,深得当地人民的拥护。1847 年秋,洪秀全来到紫荆山区,拜上帝会成员受 到巨大鼓舞。洪秀全率领会众捣毁神庙,砸碎束缚人民的精神枷锁,拜上帝会声 威不断壮大。随着革命斗争的开展,逐步形成了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 山、韦昌辉、石达开六人领导核心。到 1850 年,桂平等十多个县建立起拜上帝 会,成员超过一万人。 1851 年初,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 遭到地主武装和清军封堵,东奔西突。在转战中,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 接着,太平军北上,同年秋,攻占永安。太平天国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 初步建立了政权。第二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继续北上,冯云山和萧朝贵先 后在战斗中牺牲。太平军连战连捷,1853 年春,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 2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为了在人间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天国”,洪秀全于 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的中心内容是要废除封建 地主土地所有制,还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文教和社会改革等多方面的政策 和措施。 A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它把土地分为九等,好坏平均搭配。然后以户为单 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分全份,15岁以下分半份。 B.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它还绘制了一幅新型社会的蓝图,这就是以25家 为基层单位,称为“两”。两个“两”,设“两司马”主持。每5家设“伍长”一 人。每家出1人当兵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 之为农。”每个基层单位,建立一个“国库”,“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 其25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苧麻、布帛、鸡、犬各 物及银钱亦然”。各家遇有婚丧嫁娶和生育等事,按规定费用到“国库”领取: 鳏寡孤独残废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由“国库”开支抚养。农民除耕种外,还 要利用农闲时间饲养猪、鸡、蚕,从事纺织、缝衣、制作陶器、木活、打石等家 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 C其他方面:在政治制度方面,实行乡官制度。在太平军的区域内摧毁了各 级地方封建政权,建立起农民的革命政权。凡县一级以上的负责人,一般都由革 命军将领担任。地方乡官由贫苦农民担任。《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地方官吏由 人民选举,“凡天下每岁一举,以补诸官之缺”。乡官如有贫污不法的,人民可以 检举揭发,随时革退。太平天国地方政权的建立,有力地推进了革命的发展。 对于妇女政策,《天朝田亩制度》也有一些进步的规定:妇女和男子同样分 配土地和生活资料:妇女可参与军政事务;设置女官,开科取士:在宗教上,妇 女和男子都参加拜上帝活动。还提出禁止缠足和买卖婚姻。这样,妇女地位有了 显著提高。妇女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太平天国在婚姻上,规定“天下婚姻不论 财”,废除了把妇女当作商品的买卖婚姻。太平天国发给男女自由结合的结婚证 书一“合挥”,上面登记着结婚人的姓名、年岁、籍贯等项目,还盖有龙凤图 章:这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为了在人间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天国”,洪秀全于 1853 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的中心内容是要废除封建 地主土地所有制,还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文教和社会改革等多方面的政策 和措施。 A.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它把土地分为九等,好坏平均搭配。然后以户为单 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16 岁以上分全份,15 岁以下分半份。 B.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它还绘制了一幅新型社会的蓝图,这就是以 25 家 为基层单位,称为“两”。两个“两”,设“两司马”主持。每 5 家设“伍长”一 人。每家出 1 人当兵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 之为农。”每个基层单位,建立一个“国库”,“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 其 25 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苧麻、布帛、鸡、犬各 物及银钱亦然”。各家遇有婚丧嫁娶和生育等事,按规定费用到“国库”领取; 鳏寡孤独残废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由“国库”开支抚养。农民除耕种外,还 要利用农闲时间饲养猪、鸡、蚕,从事纺织、缝衣、制作陶器、木活、打石等家 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 C.其他方面:在政治制度方面,实行乡官制度。在太平军的区域内摧毁了各 级地方封建政权,建立起农民的革命政权。凡县一级以上的负责人,一般都由革 命军将领担任。地方乡官由贫苦农民担任。《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地方官吏由 人民选举,“凡天下每岁一举,以补诸官之缺”。乡官如有贫污不法的,人民可以 检举揭发,随时革退。太平天国地方政权的建立,有力地推进了革命的发展。 对于妇女政策,《天朝田亩制度》也有一些进步的规定:妇女和男子同样分 配土地和生活资料;妇女可参与军政事务;设置女官,开科取士;在宗教上,妇 女和男子都参加拜上帝活动。还提出禁止缠足和买卖婚姻。这样,妇女地位有了 显著提高。妇女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太平天国在婚姻上,规定“天下婚姻不论 财”,废除了把妇女当作商品的买卖婚姻。太平天国发给男女自由结合的结婚证 书——“合挥”,上面登记着结婚人的姓名、年岁、籍贯等项目,还盖有龙凤图 章;这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3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A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它以土地为中心全面改造封 建社会建设农民理想社会的方案,前所未见。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所以洪秀全 要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均天下田给天下农民耕种,以实现“有田同耕,有 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人人平等的理想社 会。这个天国理想的宏图,是它立国的纲领性文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它是 第一次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的出现,不仅标 志着农民战争发展的历史高峰,而且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摸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次伟大尝试。 B局限性: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损害农民 生产积极性,具有空想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纲领只能反映其 迫切的现实愿望,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资政新篇》是清咸丰九年(1859)太平天国干王洪仁开提出的带有资本 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洪仁开(公元1822一1864年)是洪秀全的一个族弟,在洪 秀全创“拜上帝教”的时候,他就积极参加,随同洪秀全做宜传工作。他于太平 天国后期才到南京。洪秀全封他为干王,任命他为军师,“总理朝政”。他一跃成 为太平天国的第二号人物。他接受了这个任务之后,向洪秀全呈奏了一篇文章, 称为《资政新篇》。这是他的一篇施政纲领。 《资政新篇》的核心是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对 中国进行革故鼎新的改革,在政治上,要把中国建立成一个带有法制与民主色彩 的国家,在经济上,要通过建立、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以求富强。后来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所提的方案,尽管有更深入的见解,更详细的计划,但是, 都远不如它的规模宏伟。特别重要的是,它是建筑在推翻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革命 基础之上提出来的,而资产阶级改良派是在维持这个土地制度反对农民革命的基 础上提出来的,有阶级本质的差异。资政新篇是资生阶级革命派出现以前,最富 有革命彩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是当时最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改革方案,它在中 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将以第一个主张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而记入 史册。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它有强烈的革命性。它是先进的 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它明 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的外交等。集中 4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A.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它以土地为中心全面改造封 建社会建设农民理想社会的方案,前所未见。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所以洪秀全 要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均天下田给天下农民耕种,以实现“有田同耕,有 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人人平等的理想社 会。这个天国理想的宏图,是它立国的纲领性文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它是 第一次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的出现,不仅标 志着农民战争发展的历史高峰,而且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摸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 次伟大尝试。 B.局限性: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损害农民 生产积极性,具有空想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纲领只能反映其 迫切的现实愿望,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资政新篇》是清咸丰九年( 1859 )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提出的带有资本 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洪仁玕(公元 1822—1864 年)是洪秀全的一个族弟,在洪 秀全创“拜上帝教”的时候,他就积极参加,随同洪秀全做宣传工作。他于太平 天国后期才到南京。洪秀全封他为干王,任命他为军师,“总理朝政”。他一跃成 为太平天国的第二号人物。他接受了这个任务之后,向洪秀全呈奏了一篇文章, 称为《资政新篇》。这是他的一篇施政纲领。 《资政新篇》的核心是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对 中国进行革故鼎新的改革,在政治上,要把中国建立成一个带有法制与民主色彩 的国家,在经济上,要通过建立、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以求富强。后来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所提的方案,尽管有更深入的见解,更详细的计划,但是, 都远不如它的规模宏伟。特别重要的是,它是建筑在推翻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革命 基础之上提出来的,而资产阶级改良派是在维持这个土地制度反对农民革命的基 础上提出来的,有阶级本质的差异。资政新篇是资生阶级革命派出现以前,最富 有革命彩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是当时最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改革方案,它在中 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将以第一个主张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而记入 史册。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它有强烈的革命性。它是先进的 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它明 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的外交等。集中 4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 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 B.《资政新篇》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 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既非农民 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国广 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不 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3.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A天京叛乱: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领导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革命进取 心锐减,腐朽的思想日益增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 性的表现)。1856年秋,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因争权夺利而分裂。先是韦 昌辉杀了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接着,由于洪秀全的疑忌,石达开率精锐 部队出走。(后来在四川大渡河全军覆没)。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它使 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清军趁机再次包 围天京。 B.天京陷落:1862年春,清军分三路进攻太平军,曾国藩派曾国荃率领 湘军主力进攻天京:李鸿章率领淮军伙同英国“洋枪队”进攻苏州、常州:左宗 棠率领湘军一部进攻浙江。曾国藩坐镇安庆统筹策应。天京被围,城内粮缺兵弱。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湘军攻破天京。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 国运动的失败。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一是联系中国古代史纵向地认识,作为农民运动的核心问题,或说是根本问 题,是土地问题,以《天朝田亩制度》为标志,太平天国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 最高峰。 二是联系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太平天国抗击中外 反动势力共同镇压的斗争,使学生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反封建反侵略 的农民运动,正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下,迫使本国封建统治者再也不能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 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 B.《资政新篇》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 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既非农民 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国广 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不 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3.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A.天京叛乱: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领导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革命进取 心锐减,腐朽的思想日益增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 性的表现)。1856年秋,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因争权夺利而分裂。先是韦 昌辉杀了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接着,由于洪秀全的疑忌,石达开率精锐 部队出走。(后来在四川大渡河全军覆没)。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它使 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清军趁机再次包 围天京。 B.天京陷落:1862年春,清军分三路进攻太平军,曾国藩派曾国荃率领 湘军主力进攻天京;李鸿章率领淮军伙同英国“洋枪队”进攻苏州、常州;左宗 棠率领湘军一部进攻浙江。曾国藩坐镇安庆统筹策应。天京被围,城内粮缺兵弱。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湘军攻破天京。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 国运动的失败。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一是联系中国古代史纵向地认识,作为农民运动的核心问题,或说是根本问 题,是土地问题,以《天朝田亩制度》为标志,太平天国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 最高峰。 二是联系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太平天国抗击中外 反动势力共同镇压的斗争,使学生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反封建反侵略 的农民运动,正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下,迫使本国封建统治者再也不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