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四中课改部2013届高三第6次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为 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 沈祖炜 1.强化历史记忆、重视历史记载、尊重历史事实,乃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 现代科学主义的张扬,强化了科技的能量,却在无形之中弱化了人文精神的追求。 对某些城市来说,相应的后果还在于城市精神的流逝。有时,根据某种需要,随 心所欲地解释历史的事情也比比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历史记忆与城市精 神的人,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年人受到了忽视甚至遭到无情打击。如此这样 难道还有敬老崇文可言吗? 2.敬老崇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老 者往往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不尊重老人的社会一定很肤浅、很冷漠。所 以,我们说的“敬老”,是同尊重历史、尊重传统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说的“崇 文”,不仅仅是崇尚文史,而且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中华民族一向把黄帝尊为 人文始祖,把文明传播的边界列为夷夏之辨的标尺。生生不息的民族传统从来都 是强调人文精神的,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 尊重人的创造力。儒家所谓的“仁者爱人”,说到底也是这个意思 3.近代文明史说明,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的创造力的解 放。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所激发的人文精神,曾经大大 地解放了人的创造力。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太平盛世,也就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 都同文化发展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唐朝的开元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清 代的康熙乾隆时期,都是如此。即使在所谓乱世,如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化的繁荣同样催生了社会的大变革。社会进步需要文治武功,当今中国的和平 发展要求强盛的国力,包括经济、军事实力等等,同样需要文化发展所体现的软 实力。在此重要的历史关头,历史记忆将唤起民族的文化认同,一座城市所特有 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凡此种种,都会转化为人民大众的人 文精神,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4.中国人历来推崇“读书明理”“通情达理”。对这个“理”的领会和践行 就是“明理”和“达理”,常常同强化历史记忆和弘扬城市精神相一致。从历史 记忆中汲取智慧,叫做以史为鉴;从城市精神中获得激励,叫做増强软实力。从 中我们可以悟出许多道理,也会变得更加理性。唯有理性,才能体现道理、伦理 这样的道理和伦理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 容 5.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 了解现在和正确地面向未来。只有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洞悉历史规律, 才能鉴史知今、熔铸古今,开辟新的未来。”我们宣传敬老崇文的理念,就是要 更好地传承文明,续写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选自2011l年10月13日《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敬老崇文的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涡阳四中课改部 2013 届高三第 6 次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时间为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 沈祖炜 1. 强化历史记忆、重视历史记载、尊重历史事实,乃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 现代科学主义的张扬,强化了科技的能量,却在无形之中弱化了人文精神的追求。 对某些城市来说,相应的后果还在于城市精神的流逝。有时,根据某种需要,随 心所欲地解释历史的事情也比比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历史记忆与城市精 神的人,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年人受到了忽视甚至遭到无情打击。如此这样, 难道还有敬老崇文可言吗? 2. 敬老崇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老 者往往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不尊重老人的社会一定很肤浅、很冷漠。所 以,我们说的“敬老”,是同尊重历史、尊重传统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说的“崇 文”,不仅仅是崇尚文史,而且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中华民族一向把黄帝尊为 人文始祖,把文明传播的边界列为夷夏之辨的标尺。生生不息的民族传统从来都 是强调人文精神的,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 尊重人的创造力。儒家所谓的“仁者爱人”,说到底也是这个意思。 3. 近代文明史说明,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的创造力的解 放。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所激发的人文精神,曾经大大 地解放了人的创造力。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太平盛世,也就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 都同文化发展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唐朝的开元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清 代的康熙乾隆时期,都是如此。即使在所谓乱世,如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化的繁荣同样催生了社会的大变革。社会进步需要文治武功,当今中国的和平 发展要求强盛的国力,包括经济、军事实力等等,同样需要文化发展所体现的软 实力。在此重要的历史关头,历史记忆将唤起民族的文化认同,一座城市所特有 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凡此种种,都会转化为人民大众的人 文精神,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4. 中国人历来推崇“读书明理”“通情达理”。对这个“理”的领会和践行, 就是“明理”和“达理”,常常同强化历史记忆和弘扬城市精神相一致。从历史 记忆中汲取智慧,叫做以史为鉴;从城市精神中获得激励,叫做增强软实力。从 中我们可以悟出许多道理,也会变得更加理性。唯有理性,才能体现道理、伦理。 这样的道理和伦理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 容。 5.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 了解现在和正确地面向未来。只有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洞悉历史规律, 才能鉴史知今、熔铸古今,开辟新的未来。”我们宣传敬老崇文的理念,就是要 更好地传承文明,续写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选自 2011 年 10 月 13 日《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敬老崇文的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A.敬老崇文就是要尊重老者和崇尚广义上的人文,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 种文化。 B.“敬老”主要因为老者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因此它又同尊重历史和 传统联系在一起。 C.“崇文”主要还是指一种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与产业革命和技 术革命关系不大。 D.民族传统中敬老崇文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 人的创造力。 2.依据文中内容,对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敬老崇文能够使一座城市的创造力激发出特有的城市精神,进而变成文明进 步的推动力。 B.中国历史上,由于重视了敬老崇文才使得文化获得大发展,进而出现了所谓 的太平盛世。 C.敬老崇文是一个社会传承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不断走向更加文明 的标志。 D.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在文明传承中发挥不 可替代的作用。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人文精神,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事 情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 命的进步 C.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转化为大众的人文精神,从而推动城市的建设 和发展 D.人文精神范畴中的道理和伦理是我们这个社会新时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 要内容。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 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 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 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 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 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 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 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 去。有势家硃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 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 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 裁节邮传冗费。土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
A.敬老崇文就是要尊重老者和崇尚广义上的人文,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 一种文化。 B.“敬老”主要因为老者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因此它又同尊重历史和 传统联系在一起。 C.“崇文”主要还是指一种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与产业革命和技 术革命关系不大。 D.民族传统中敬老崇文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 人的创造力。 2.依据文中内容,对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敬老崇文能够使一座城市的创造力激发出特有的城市精神,进而变成文明进 步的推动力。 B.中国历史上,由于重视了敬老崇文才使得文化获得大发展,进而出现了所谓 的太平盛世。 C.敬老崇文是一个社会传承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不断走向更加文明 的标志。 D.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在文明传承中发挥不 可替代的作用。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 分)( )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人文精神,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事 情。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 命的进步。 C.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转化为大众的人文精神,从而推动城市的建设 和发展。 D.人文精神范畴中的道理和伦理是我们这个社会新时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 要内容。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 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 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 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 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 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 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 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 去。有势家硃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 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 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 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
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 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 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 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注释】①脱粟: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i):举发纠正。 (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懋卿恚甚 气愤 B.瑞遂谢病 归 道歉 C.素衔瑞 怀恨 D.执政阴沮 暗中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减舆从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B.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木欣欣以向荣 C.并其职于南京户部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趣执之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 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 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 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 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 留者,是不遁也。 (2)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8-9题。(8分)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释】①1)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 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2)风日, 春光风物。道,说。 8、前三联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举两例并作简要分析。(4分
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 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 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 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注释】①脱粟: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 (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懋卿恚甚 气愤 B.瑞遂谢病 归 道歉 C.素衔瑞 怀恨 D.执政阴沮 之 暗中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为减舆从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B.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木欣欣以向荣 C.并其职于南京户部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趣执之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 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 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 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 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 留者,是不遁也。 (2)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 8-9 题。(8 分)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释】⑴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 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⑵风日, 春光风物。道,说。 8、前三联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举两例并作简要分析。(4 分)
9、尾联笔锋一转,升华了诗人的情感,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先六小题,如果全部都答,则按前 六题计分。)(6分) (1) ,相逢何必曾相识。(杜牧《瑟 琶行》) (2)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3)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5) 哀民生之多艰。(屈 原《离骚》) (6)五月渔朗相忆否,小楫轻舟, (周邦 彦《苏幕遮·燎沉香》) (7)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⑧)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1-14题。 独腿人生 罗伟章 (1)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 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总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 私车,只得乘公交车去。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走,至少 也要40分钟。眼看离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2)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 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 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6元呢。” 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5元再加1元,就是3元的两倍,这个帐我同样会算。我 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3元。”这样, 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3)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有多收你的。” 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 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3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收你3 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 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 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55 岁的年纪
9、尾联笔锋一转,升华了诗人的情感,你是如何理解的?(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先六小题,如果全部都答,则按前 六题计分。)(6 分) (1) ,相逢何必曾相识。(杜牧《瑟 琶行》) (2)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3)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 (4)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5) ,哀民生之多艰。(屈 原《离骚》) (6)五月渔朗相忆否,小楫轻舟, (周邦 彦《苏幕遮•燎沉香》) (7)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11—14 题。 独腿人生 罗伟章 (1)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 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总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 私车,只得乘公交车去。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走,至少 也要 40 分钟。眼看离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2)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 3 元。为保险起见, 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 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 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 6 元呢。” 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 5 元再加 1 元,就是 3 元的两倍,这个帐我同样会算。我 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 3 元。”这样, 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3)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 5 元其实没有多收你的。” 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 3 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 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 3 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收你 3 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 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 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 55 岁的年纪
(4)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 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冲,片 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得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5)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 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 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 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 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6)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 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 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 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 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 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1)车夫黝黑的后颈上 高髙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 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 (7)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2)不知怎的,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 竟然了无影踪 ⑧)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 (9)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带的是两 个人! (10)我问怎么走那么远? (11)他说:“有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 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 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 (12)车夫又说:“下了车,那两个韩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 他们一定不会说是孬种。 (13)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14)我下了车,给他5元钱。 (15)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 (16)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两元钱。 (1⑦)我正要离去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进门的,可那是一幢 高级别墅,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18)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 (19)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拢,那 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 (20)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21)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 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1、小说中的车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5分) 1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6)(7)两段中划线句子的深刻含义。(6分)
(4)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 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冲,片 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得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5)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 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 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 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 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6)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 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 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 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 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 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1)车夫黝黑的后颈上 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 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 (7)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2)不知怎的,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 竟然了无影踪。 (8)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 (9)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带的是两 个人!” (10)我问怎么走那么远? (11)他说:“有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 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 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 (12)车夫又说:“下了车,那两个韩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 他们一定不会说是孬种。” (13)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14)我下了车,给他 5 元钱。 (15)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 (16)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两元钱。 (17)我正要离去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进门的,可那是一幢 高级别墅,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18)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 (19)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拢,那 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 (20)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21)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 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1、小说中的车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5 分) 1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6) (7)两段中划线句子的深刻含义。(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