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490毫米,年均日照2700小时以上。地方大麦呈现穗密度以稀穗居多,密穗次之, 极密穗较少:芒形以长芒最多,短芒次之,对芒较少:穗、芒颜色以黄色居多,紫色次 之的特点。品种以春性为主,少数为冬性或半冬性:熟性以中熟、偏晚熟为主,早熟类 型较少,播期4月至5月,成熟期8-9月,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4.高寒早熟春裸大麦区 该区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藏东三江上游、阿里三河(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 流域及冈底斯南麓、喜马拉雅北麓山地。包括日喀则南部县份,山南的洛扎、措美、浪 卡子大部分和错那部分,昌都丁青、类乌齐和江达以北,那曲的索县、比如、巴青等。 阿里普兰、日土、葛尔大部及札达部分。这里大麦分布海拔4000-4300米。年均温0.1-4℃, 年降水量170-580毫米,年均日照2300-3400小时。大麦以多棱裸大麦为主,兼有二棱 裸大麦。地方品种呈现穗密度以稀穗为主,密穗或极密穗较少:芒形以长芒为主,其他 芒形极少:穗芒以紫、黑色为主:籽粒以紫、黑、黑褐等深色为主,黄色较少。多属春 性品种,冬性、半冬性极少:熟性以早熟为主,中熟较少。播期5月,成熟期8月下旬 至9月上、中旬,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第二节 大麦的分类和品种 一、大麦的系统发育 (一)大麦演化学说 关于大麦从野生到栽培的演化程序,目前争议很大,主要有以下学说: 1.二棱单系起源学说本学说最早由科克于1840年提出,其后经德康道尔等人发 展。该学说的主要观点认为二棱、六棱栽培大麦均起源于二棱野生大麦。目前,大多数 人都认为二棱起源学说较为可信。 2.二、六棱分系起源学说本学说出现在20世纪初。主要观点是,认为二棱和多 棱大麦各有其本身的起源,二棱、多棱栽培大麦的祖先各不相同。其依据如下:在二棱 大麦品种间的杂交中,还从来没有分离出过多棱型大麦:在二棱向多棱过渡过程中还缺 少证据:血清反应断定二棱与多棱大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3.六棱起源学说本学说于1938年由欧伯格提出。本学说的主要观点是:野生六 棱大麦是真正的栽培大麦的祖先种。 (二)中国栽培大麦的系统发育 1.主要性状的进化顺序根据大麦主要性状遗传研究,可将我国大麦的进化顺序概 括为:在穗轴碎性变化上,由碎穗到坚穗:春、冬性变化由春性到冬性:在棱形变化上, 由二棱到六棱:稃壳变化为由有稃到裸粒:稃壳和籽粒颜色,由深色到浅色,小穗轴毛 长变化,由长毛到短毛,侧小穗的变化,由有柄到无柄。 2.系统发育过程近年来,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通过对采集样品性状遗传、细胞学、 核型和酶谱等研究,认为中国的栽培大麦与青藏高原的野生大麦有直接的亲缘关系,野 生二棱大麦是中国栽培大麦的近缘祖先,中国栽培大麦不是从外国传入的。中国栽培大 麦以六棱大麦为主,其原始种是二棱野生大麦,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阶段和若干过 68
68 270-490 毫米,年均日照 2700 小时以上。地方大麦呈现穗密度以稀穗居多,密穗次之, 极密穗较少;芒形以长芒最多,短芒次之,对芒较少;穗、芒颜色以黄色居多,紫色次 之的特点。品种以春性为主,少数为冬性或半冬性;熟性以中熟、偏晚熟为主,早熟类 型较少,播期 4 月至 5 月,成熟期 8-9 月,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4.高寒早熟春裸大麦区 该区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藏东三江上游、阿里三河(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 流域及冈底斯南麓、喜马拉雅北麓山地。包括日喀则南部县份,山南的洛扎、措美、浪 卡子大部分和错那部分,昌都丁青、类乌齐和江达以北,那曲的索县、比如、巴青等。 阿里普兰、日土、葛尔大部及札达部分。这里大麦分布海拔 4000-4300 米。年均温 0.1-4℃, 年降水量 170-580 毫米,年均日照 2300-3400 小时。大麦以多棱裸大麦为主,兼有二棱 裸大麦。地方品种呈现穗密度以稀穗为主,密穗或极密穗较少;芒形以长芒为主,其他 芒形极少;穗芒以紫、黑色为主;籽粒以紫、黑、黑褐等深色为主,黄色较少。多属春 性品种,冬性、半冬性极少;熟性以早熟为主,中熟较少。播期 5 月,成熟期 8 月下旬 至 9 月上、中旬,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第二节 大麦的分类和品种 一、大麦的系统发育 (一)大麦演化学说 关于大麦从野生到栽培的演化程序,目前争议很大,主要有以下学说: 1.二棱单系起源学说 本学说最早由科克于 1840 年提出,其后经德康道尔等人发 展。该学说的主要观点认为二棱、六棱栽培大麦均起源于二棱野生大麦。目前,大多数 人都认为二棱起源学说较为可信。 2.二、六棱分系起源学说 本学说出现在 20 世纪初。主要观点是,认为二棱和多 棱大麦各有其本身的起源,二棱、多棱栽培大麦的祖先各不相同。其依据如下:在二棱 大麦品种间的杂交中,还从来没有分离出过多棱型大麦;在二棱向多棱过渡过程中还缺 少证据;血清反应断定二棱与多棱大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3.六棱起源学说 本学说于 1938 年由欧伯格提出。本学说的主要观点是:野生六 棱大麦是真正的栽培大麦的祖先种。 (二)中国栽培大麦的系统发育 1.主要性状的进化顺序 根据大麦主要性状遗传研究,可将我国大麦的进化顺序概 括为:在穗轴碎性变化上,由碎穗到坚穗;春、冬性变化由春性到冬性;在棱形变化上, 由二棱到六棱;稃壳变化为由有稃到裸粒;稃壳和籽粒颜色,由深色到浅色,小穗轴毛 长变化,由长毛到短毛,侧小穗的变化,由有柄到无柄。 2.系统发育过程 近年来,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通过对采集样品性状遗传、细胞学、 核型和酶谱等研究,认为中国的栽培大麦与青藏高原的野生大麦有直接的亲缘关系,野 生二棱大麦是中国栽培大麦的近缘祖先,中国栽培大麦不是从外国传入的。中国栽培大 麦以六棱大麦为主,其原始种是二棱野生大麦,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阶段和若干过
渡类型(图2-1)。 敏始野生二故大麦 B t2 VN 过波类世 过度类型 自然异交 野出六校大麦 Bt五 好生入较棵粒 生一棱探粒 v n Bt2 裁培六使有字 槐培六棱果拉 栽培二棱棵粒 栽培二拉行客 btz-N bt2 vn bta vn 图2-1中国栽培大麦的进化 从人类驯化大麦时起,开始了第二阶段的进化,相继产生了尖稃大麦、芒程大麦、 六棱瓶型、六棱无柄及六棱野生裸大麦等过渡类型。从二棱进化到六棱的过程在野生状 态下已发生。第三阶段才进化为六棱栽培大麦。从原始野生二棱大麦到栽培多棱大麦的 演化程序是: 原始野生二棱大麦→尖稃大麦→芒稃大麦→瓶形大麦→野生六棱大麦→栽培多棱大 麦。 二、大麦的分类 大麦属(Hordeum L)包括近30个种,但具有经济价值的仅栽培大麦(Hordeum sativum Jess)一个种。不同的指标,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小穗发育程度和结实性分类 1.多棱大麦染色体为二倍体,2=2x=14,穗轴的每个节片上有三个能结实的小 穗。按照侧小穗排列位置的特征(节片的长短与小穗着生的紧密程度),又可分为两个类 型。 (1)六棱大麦 穗轴上所着生的3个小穗均能正常结实,侧列小穗与中央穗等距排列,横断面呈有 规则的六角形,穗轴节片短,籽粒着生密,籽粒小而整齐。(图2-2) (2)四棱大麦 在植物分类学上亦属六棱,穗轴上所着生穗紧贴穗轴,相邻的两侧小穗有彼此紧靠, 使穗子横断面呈四角形(图2-2),故称为四棱大麦。四棱大麦的穗轴节片比六棱大麦的 长,穗型稀疏。一般中间小穗所结籽粒大,两侧小穗籽粒较小,整个穗子籽粒大小不均 匀。 2.中间型大麦穗轴的每个节片上中间小穗均正常结实,侧小穗有结实的,也有不 69
69 渡类型(图 2-1)。 从人类驯化大麦时起,开始了第二阶段的进化,相继产生了尖稃大麦、芒稃大麦、 六棱瓶型、六棱无柄及六棱野生裸大麦等过渡类型。从二棱进化到六棱的过程在野生状 态下已发生。第三阶段才进化为六棱栽培大麦。从原始野生二棱大麦到栽培多棱大麦的 演化程序是: 原始野生二棱大麦→尖稃大麦→芒稃大麦→瓶形大麦→野生六棱大麦→栽培多棱大 麦。 二、大麦的分类 大麦属(Hordeum L.)包括近 30 个种,但具有经济价值的仅栽培大麦(Hordeum sativum Jess)一个种。不同的指标,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小穗发育程度和结实性分类 1.多棱大麦 染色体为二倍体,2n=2ⅹ=14,穗轴的每个节片上有三个能结实的小 穗。按照侧小穗排列位置的特征(节片的长短与小穗着生的紧密程度),又可分为两个类 型。 (1)六棱大麦 穗轴上所着生的 3 个小穗均能正常结实,侧列小穗与中央穗等距排列,横断面呈有 规则的六角形,穗轴节片短,籽粒着生密,籽粒小而整齐。(图 2-2) (2)四棱大麦 在植物分类学上亦属六棱,穗轴上所着生穗紧贴穗轴,相邻的两侧小穗有彼此紧靠, 使穗子横断面呈四角形(图 2-2),故称为四棱大麦。四棱大麦的穗轴节片比六棱大麦的 长,穗型稀疏。一般中间小穗所结籽粒大,两侧小穗籽粒较小,整个穗子籽粒大小不均 匀。 2.中间型大麦 穗轴的每个节片上中间小穗均正常结实,侧小穗有结实的,也有不 图 2-1 中国栽培大麦的进化
结实的。 3.二棱大麦每个节片上仅中间小穗结实,两侧小穗发育不完全,均不结实,穗形 扁平,籽粒大而整齐。 (二)按稃的有无分类 1.皮大麦皮大麦是指稃 壳在种子成熟时仍与籽粒紧密相 连、难以分开的大麦品种。皮大 麦多用于制造麦芽、麦曲、饴糖、 味精、酿酒等工业所用。 2.裸大麦裸大麦是指在 种子成熟时候,稃壳与籽粒易分 离的大麦品种。裸大麦多用于磨 色 的,c 制面粉或用作家畜饲料。 (三)按冬春性分类 图2-2不同类型的青稞穗形及横断面模式图 1.冬性品种通过春化阶 段所需的温度范围小,适宜温度 为0-8℃,持续时间为2045天, 在自然条件下春播不能抽穗结实的品种。 2.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范围大,在10-25℃的范围内,经5-10天,在春、 夏播条件下均能正常抽穗结实的品种。 3.半冬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和持续时间界于春性和冬性之间的品种。 (四)按生育期分类 1.早熟品种大麦的早熟品种通常是指生育期在105天以下的品种,将生育期在 90天以下的品种又可称为特早熟品种或称极早熟品种。早熟品种主要适于海拔较高,气 候较为寒冷,无霜期短的半农半牧区种植。 2.中熟品种是指生育期在105-119天的大麦品种。这类品种主要种植于热量条件 较好的西藏中、西部河谷农区。 3.晚熟品种是指生育期在119天以上的大麦品种。这类品种主要分布于水热条件 好、无霜期较长的藏东及藏东南河谷地带。 (五)按用途分类 1.啤酒大麦这类大麦通常籽粒中淀粉含量高,而蛋白质含量低,在栽培中需氮量 较少,专门用于酿制啤酒的大麦品种。 2.食用大麦主要是指用它的籽粒,供做粮食、精饲料和食品工业原料的大麦品种。 这类品种一般要求高产、优质。 3.饲用大麦指利用大麦的茎、叶作为饲料,要求茎秆粗大,叶片宽而多汁,适口 性好。 (六)按穗的疏密程度分类 1.稀穗大麦指穗中部4厘米内有7-14个节片的大麦品种。 2.密穗大麦指在穗中部4厘米内有15-19个节片的大麦品种。 70
70 结实的。 3.二棱大麦 每个节片上仅中间小穗结实,两侧小穗发育不完全,均不结实,穗形 扁平,籽粒大而整齐。 (二)按稃的有无分类 1. 皮大麦 皮大麦是指稃 壳在种子成熟时仍与籽粒紧密相 连、难以分开的大麦品种。皮大 麦多用于制造麦芽、麦曲、饴糖、 味精、酿酒等工业所用。 2. 裸大麦 裸大麦是指在 种子成熟时候,稃壳与籽粒易分 离的大麦品种。裸大麦多用于磨 制面粉或用作家畜饲料。 (三)按冬春性分类 1. 冬性品种 通过春化阶 段所需的温度范围小,适宜温度 为 0-8℃,持续时间为 20-45 天, 在自然条件下春播不能抽穗结实的品种。 2.春性品种 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范围大,在 10-25℃的范围内,经 5-10 天,在春、 夏播条件下均能正常抽穗结实的品种。 3.半冬性品种 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和持续时间界于春性和冬性之间的品种。 (四)按生育期分类 1.早熟品种 大麦的早熟品种通常是指生育期在 105 天以下的品种,将生育期在 90 天以下的品种又可称为特早熟品种或称极早熟品种。早熟品种主要适于海拔较高,气 候较为寒冷,无霜期短的半农半牧区种植。 2.中熟品种 是指生育期在 105-119 天的大麦品种。这类品种主要种植于热量条件 较好的西藏中、西部河谷农区。 3. 晚熟品种 是指生育期在 119 天以上的大麦品种。这类品种主要分布于水热条件 好、无霜期较长的藏东及藏东南河谷地带。 (五)按用途分类 1.啤酒大麦 这类大麦通常籽粒中淀粉含量高,而蛋白质含量低,在栽培中需氮量 较少,专门用于酿制啤酒的大麦品种。 2.食用大麦 主要是指用它的籽粒,供做粮食、精饲料和食品工业原料的大麦品种。 这类品种一般要求高产、优质。 3.饲用大麦 指利用大麦的茎、叶作为饲料,要求茎秆粗大,叶片宽而多汁,适口 性好。 (六)按穗的疏密程度分类 1.稀穗大麦 指穗中部 4 厘米内有 7-14 个节片的大麦品种。 2.密穗大麦 指在穗中部 4 厘米内有 15-19 个节片的大麦品种。 图 2-2 不同类型的青稞穗形及横断面模式图
3.极密穗大麦在穗中部4厘米内有19个以上节片的大麦品种。 除以上分类外,还可根据籽粒的颜色分为黄、褐、黑、紫、红、绿等品种:根据芒 的有无分为长芒、短芒、无芒、钩芒、中长侧短、中钩侧无等类型。 三、西藏主要大麦品种 (一)西藏大麦品种的特点 1.生育期在西藏大面积推广的大麦品种,以中熟类型最多,且大部分为四棱和六 棱:早熟品种次之,晚熟类型极少。从生育阶段上比较,同为早熟类型品种,引进品种 比当地品种表现的更为早熟。一般来说,大麦熟性不同,经济性状也有一定差异。表现 为早熟品种经济性状稍差,晚熟品种性状稍好。但是,从西藏的实际条件反映,在高海 拔农区、旱地和少数种植一年二熟作物的地区,仍以早熟品种为主,这些地区以早熟品 种产量最稳定,可靠。从这个意义上讲,早熟品种是增产的、从全区大多数一年一熟地 区的特点看,利用中晚熟品种增产潜力大。 2.经济性状大麦经济性状的差异,除与不同类型有关外,还与来源有很大关系。 西藏地方品种普遍存在幼穗分化时间长,穗大粒多,籽粒容重高的优良经济性状。区外 品种引到西藏后,穗子长度要比西藏同类品种短0.5-1.0厘米,千粒重低4-5克,表现为 穗短粒小。 3.抗逆性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生态类型和长期的人为作用,使 西藏当地大麦品种具备了耐旱、耐寒、耐碱、抗病等优良性状,在这些性状上,均优于 区外品种。 4.籽粒品质经研究,西藏大麦的营养成份较高,也较为全面,其中粗蛋白质含量 略高于内地品种,种子容重也明显高于内地品种。 5.适应性区内大麦品种在高原生长已长期适应,性状变化小,在其他地方生长, 年际间的产量和籽粒变化很小,而国内外引入的品种,随着生长条件的变化,千粒重升 降幅度很大,有时可以下降50%。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西藏大麦地方品种的综合性状,优于国外品种,也优于国内 其他地方引入的品种,所以是最适合西藏生长的。 当然,引进品种也有少数品种适应在西藏生长,不过对其条件要求的标准较高。 (二)当前西藏主要大麦品种介绍 1.藏青772系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80年用昆仑1号x794194-5(母) 选育成的品种。该品种平均株高90-105厘米,生育期105-110天,属早、中熟类型。大 田幼苗生长健壮,分蘖力中等偏弱,单株成穗数约1.50,叶色深绿,腊粉轻,株型紧凑, 茎秆粗壮,生长整齐。四棱、长芒、中稀穗,穗长6.5-7厘米,每穗结实50-60粒,千粒 重50克左右,最高达56克。主穗重约2.39克,籽粒黄白色,饱满均匀,硬质,粗蛋白 质含量8-10%,一般单产3900kghm2左右。成熟一致,熟相极好。轻感条纹病和黑穗病, 中抗条锈病,抗倒性一般,适用于中等肥力水平的农区种植。栽培上要施足底肥,分蘖 拔节期酌量追肥,每公顷播量210-225公斤为好。 2.藏青80系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77年用昆仑1号×拉萨钩芒白青稞 育成的中晚熟类型品种,全生育期110-120天,株高95-105厘米。幼苗生长健壮,分蘖 71
71 3.极密穗大麦 在穗中部 4 厘米内有 19 个以上节片的大麦品种。 除以上分类外,还可根据籽粒的颜色分为黄、褐、黑、紫、红、绿等品种;根据芒 的有无分为长芒、短芒、无芒、钩芒、中长侧短、中钩侧无等类型。 三、西藏主要大麦品种 (一)西藏大麦品种的特点 1.生育期 在西藏大面积推广的大麦品种,以中熟类型最多,且大部分为四棱和六 棱;早熟品种次之,晚熟类型极少。从生育阶段上比较,同为早熟类型品种,引进品种 比当地品种表现的更为早熟。一般来说,大麦熟性不同,经济性状也有一定差异。表现 为早熟品种经济性状稍差,晚熟品种性状稍好。但是,从西藏的实际条件反映,在高海 拔农区、旱地和少数种植一年二熟作物的地区,仍以早熟品种为主,这些地区以早熟品 种产量最稳定,可靠。从这个意义上讲,早熟品种是增产的、从全区大多数一年一熟地 区的特点看,利用中晚熟品种增产潜力大。 2.经济性状 大麦经济性状的差异,除与不同类型有关外,还与来源有很大关系。 西藏地方品种普遍存在幼穗分化时间长,穗大粒多,籽粒容重高的优良经济性状。区外 品种引到西藏后,穗子长度要比西藏同类品种短 0.5-1.0 厘米,千粒重低 4-5 克,表现为 穗短粒小。 3.抗逆性 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生态类型和长期的人为作用,使 西藏当地大麦品种具备了耐旱、耐寒、耐碱、抗病等优良性状,在这些性状上,均优于 区外品种。 4.籽粒品质 经研究,西藏大麦的营养成份较高,也较为全面,其中粗蛋白质含量 略高于内地品种,种子容重也明显高于内地品种。 5.适应性 区内大麦品种在高原生长已长期适应,性状变化小,在其他地方生长, 年际间的产量和籽粒变化很小,而国内外引入的品种,随着生长条件的变化,千粒重升 降幅度很大,有时可以下降 50%。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西藏大麦地方品种的综合性状,优于国外品种,也优于国内 其他地方引入的品种,所以是最适合西藏生长的。 当然,引进品种也有少数品种适应在西藏生长,不过对其条件要求的标准较高。 (二)当前西藏主要大麦品种介绍 1.藏青 772 系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 1980 年用昆仑 1 号ⅹ794194-5(母) 选育成的品种。该品种平均株高 90-105 厘米,生育期 105-110 天,属早、中熟类型。大 田幼苗生长健壮,分蘖力中等偏弱,单株成穗数约 1.50,叶色深绿,腊粉轻,株型紧凑, 茎秆粗壮,生长整齐。四棱、长芒、中稀穗,穗长 6.5-7 厘米,每穗结实 50-60 粒,千粒 重 50 克左右,最高达 56 克。主穗重约 2.39 克,籽粒黄白色,饱满均匀,硬质,粗蛋白 质含量 8-10%,一般单产 3900kg/hm2 左右。成熟一致,熟相极好。轻感条纹病和黑穗病, 中抗条锈病,抗倒性一般,适用于中等肥力水平的农区种植。栽培上要施足底肥,分蘖 拔节期酌量追肥,每公顷播量 210-225 公斤为好。 2.藏青 80 系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 1977 年用昆仑 1 号×拉萨钩芒白青稞 育成的中晚熟类型品种,全生育期 110-120 天,株高 95-105 厘米。幼苗生长健壮,分蘖
力强于藏青772,单株成穗1.5左右,四棱、长芒、中密穗型,穗长67厘米,每穗结实 55-60粒,千粒重45-50克。主穗粒数58.8左右,籽粒黄白色,饱满均匀,硬质,粗蛋 白质含量9-10%。叶色深绿,株型紧凑,属穗、粒、重并举型品种。单产4950kg/hm2左 右。较抗条纹病和黑穗病,重感条锈病,较抗倒伏,适宜在中高水肥条件下种植。栽培 上要施足底肥,酌施追肥,每公顷播种量187.5-210公斤,撒播酌量增加。 3.藏青85系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80年用藏青320×昆仑1号(母) 育成的中晚熟型品种。一般生育期115-120天,株高80-90厘米,幼苗生长健壮,分蘖 力中等,成穗率低:叶片宽大且厚,上举,叶色深绿,茎秆粗壮,株型紧凑,长芒、扁 六棱、密穗:穗长5-6厘米,主穗粒数约56粒,千粒重45克:籽粒黄褐色,半硬质, 粗蛋白质含量8-9%。该品种灌浆中后期颖壳呈浅紫红色,成熟时变为黄白色,轻感条纹 病,感染黑穗病,抗倒伏,一般单产6150公斤左右。该品种属耐肥高产型,栽培上对肥 水条件和耕作管理要求较高,每公顷播量187.5公斤左右为宜。 4.藏青320系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73年用藏青334×当地白青稞育成 的晚熟品种。全生育期120天左右:苗势壮,叶色深绿,抗寒力强分蘖力中等:叶片短 而宽厚,并上举,株型紧凑,抽穗一致。株高105-110厘米,四棱、长芒:穗长7厘米 以上,单株成穗数1.1左右,每穗结实50粒左右:白壳、白粒,千粒重42克左右,籽 粒饱满,品质好:成熟一致,熟性极好。轻感条纹病,抗黑穗病,中抗条锈病,抗倒性 一般。该品种以大穗大粒为优,而且粮草兼顾,一般单产3750-4500公斤每公顷。适宜 在中等肥水地上种植,播量以195公斤每公顷为宜。田间管理要突出一个“早”字,促 其早分蘖,以提高成穗率。后期要合理运用水、肥,防止倒伏,力争大粒。 5.840539株高103厘米,全生育期103天左右,为中早熟型品种。单株成穗数 1.2,株型紧凑,苗期叶色深绿,长芒、四棱,粒色褐黄色,大穗型,分蘖力较强,分蘖 成穗高,较为耐旱耐涝,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为偏密穗型,主穗粒数50.3,千粒重42 克左右,一般单产5520公斤左右。较抗条纹病和黑穗病,中感条锈病。适宜水肥条件较 好的地区种植,一般播量187.5公斤左右。 6.840597全生育期106天,株高107.52厘米,苗期叶色淡,分蘖力较强,叶片 宽,单株成穗率低,大穗型,单株成穗数1.58,四棱,中密穗,千粒重46克,长芒。该 品种品质好,黄白粒色,熟相好,一般单产5250公斤每公顷左右,穗长6.5厘米。通常 适宜于水肥条件中、上水平的地区种植。播量一般为每公顷195-202.5公斤。 7.840744全生育期118天,株高91.61厘米,苗期叶色深绿,分蘖力强,分蘗成 穗率高。穗大,粒多,但轻感条纹病。一般单产每公顷6600公斤左右,千粒重40克。 在栽培时候,适宜于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播量以每公顷195公斤为宜。 第三节大麦的生长发育 一、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一)生育期 按植物生理学观点,大麦从子房内受精完毕以后,就开始新的世代,但在栽培学上 72
72 力强于藏青 772,单株成穗 1.5 左右,四棱、长芒、中密穗型,穗长 6-7 厘米,每穗结实 55-60 粒,千粒重 45-50 克。主穗粒数 58.8 左右,籽粒黄白色,饱满均匀,硬质,粗蛋 白质含量 9-10%。叶色深绿,株型紧凑,属穗、粒、重并举型品种。单产 4950kg/hm2 左 右。较抗条纹病和黑穗病,重感条锈病,较抗倒伏,适宜在中高水肥条件下种植。栽培 上要施足底肥,酌施追肥,每公顷播种量 187.5-210 公斤,撒播酌量增加。 3.藏青 85 系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 1980 年用藏青 320×昆仑 1 号(母) 育成的中晚熟型品种。一般生育期 115-120 天,株高 80-90 厘米,幼苗生长健壮,分蘖 力中等,成穗率低;叶片宽大且厚,上举,叶色深绿,茎秆粗壮,株型紧凑,长芒、扁 六棱、密穗;穗长 5-6 厘米,主穗粒数约 56 粒,千粒重 45 克;籽粒黄褐色,半硬质, 粗蛋白质含量 8-9%。该品种灌浆中后期颖壳呈浅紫红色,成熟时变为黄白色,轻感条纹 病,感染黑穗病,抗倒伏,一般单产 6150 公斤左右。该品种属耐肥高产型,栽培上对肥 水条件和耕作管理要求较高,每公顷播量 187.5 公斤左右为宜。 4. 藏青 320 系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 1973 年用藏青 334×当地白青稞育成 的晚熟品种。全生育期 120 天左右;苗势壮,叶色深绿,抗寒力强分蘖力中等;叶片短 而宽厚,并上举,株型紧凑,抽穗一致。株高 105-110 厘米,四棱、长芒;穗长 7 厘米 以上,单株成穗数 1.1 左右,每穗结实 50 粒左右;白壳、白粒,千粒重 42 克左右,籽 粒饱满,品质好;成熟一致,熟性极好。轻感条纹病,抗黑穗病,中抗条锈病,抗倒性 一般。该品种以大穗大粒为优,而且粮草兼顾,一般单产 3750-4500 公斤每公顷。适宜 在中等肥水地上种植,播量以 195 公斤每公顷为宜。田间管理要突出一个“早”字,促 其早分蘖,以提高成穗率。后期要合理运用水、肥,防止倒伏,力争大粒。 5.840539 株高 103 厘米,全生育期 103 天左右,为中早熟型品种。单株成穗数 1.2,株型紧凑,苗期叶色深绿,长芒、四棱,粒色褐黄色,大穗型,分蘖力较强,分蘖 成穗高,较为耐旱耐涝,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为偏密穗型,主穗粒数 50.3,千粒重 42 克左右,一般单产 5520 公斤左右。较抗条纹病和黑穗病,中感条锈病。适宜水肥条件较 好的地区种植,一般播量 187.5 公斤左右。 6.840597 全生育期 106 天,株高 107.52 厘米,苗期叶色淡,分蘖力较强,叶片 宽,单株成穗率低,大穗型,单株成穗数 1.58,四棱,中密穗,千粒重 46 克,长芒。该 品种品质好,黄白粒色,熟相好,一般单产 5250 公斤每公顷左右,穗长 6.5 厘米。通常 适宜于水肥条件中、上水平的地区种植。播量一般为每公顷 195-202.5 公斤。 7.840744 全生育期 118 天,株高 91.61 厘米,苗期叶色深绿,分蘖力强,分蘖成 穗率高。穗大,粒多,但轻感条纹病。一般单产每公顷 6600 公斤左右,千粒重 40 克。 在栽培时候,适宜于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播量以每公顷 195 公斤为宜。 第三节 大麦的生长发育 一、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一)生育期 按植物生理学观点,大麦从子房内受精完毕以后,就开始新的世代,但在栽培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