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过去几年,真人秀这一从西方舶来品,在体验了超乎寻常繁华的同时,也深藏着隐而未 现的危机。在不加节制和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开始变得越来越“假”,甚至在公众言谈中 成为“过气艺人”夺眼球、搏出位的“孤注一掷”。“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这是赫 胥黎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预言。他所担心的正是文化演变成感官刺激和物质欲望的概念 碎片,而真理则被掩盖于日常生活的琐屑狂欢之中 从规律上看,任何一种节目形态发展的过程都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有人看”,第 二个是“有意思”,第三个是“有意义”。目前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已较为顺利地完成前两个阶 段的任务,如《中国好声音》等现象级节目为代表的真人秀的节目形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了对外国模式的完整移植和精细改造,并将自己打造为当代社会最显著的视觉奇观之一。当 前应着力解决第三个问题,它不但最难解决,而且也最“性命攸关”。 “真人秀”的本质虽是“秀”,但特色在于“真”。这个“真”字,既包含节目形态设计 上的真实性考量,即以“记录”而非“虚构”作为叙事和表现的主要手段;也明确要求节目 在文化价值上承载一种不造作、不浮夸、不炫耀的本真的生活态度。我们发现,在电视业更 为发达的国家,真人秀是以普通参与者为主要形式的,明星真人秀并不是主流。素人真人秀 节目对普通人的人性、情感和存在状态的真实呈现,以及赋予普通人的生活更高的透明度和 合法性,被广泛视为电视文化的一种高贵态度 也许是因为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中国的真人秀仍高度依赖“明星制”,在价值倾向上也 极为倚重商业逻辑和消费主义。“素人”的概念虽很早即被提及。但囿于电视产业的独特结构, 真正有影响力的节目罕见。反而是在网络自制领域,一些新潮的生产者更好地捕捉了真人秀 在形态和内涵上的发展规律,推出了兼容“有意思”和“有意义”的素人实境秀,比如腾讯 视频《我们15个》将15个背景迥异的普通人置于平顶的封闭空间,进行全天24小时、一年 365天的完全呈现,便在形态上十分符合真正意义上的真人秀文化要求。 不过,如果将中国的素人秀和欧美国家的主流素人秀相比,我们发现,风靡全球的《幸 存者》和《泽西海岸》等节目更多强调冲突的因素,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这 与西方文化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却也不避免带来低俗化的可能:而《我 们15个》等素人秀却更强调“社群”的概念,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关系一一这显然也是中华文明传统的要旨所在 概而言之,真人秀节目与文化和价值的土壤相脱离,则必然会演变成“为娱乐而娱乐” 的虚无态度。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视频行业的崛起,新兴的节目生产主体逐渐意识到 随着明星资源的耗尽和观众审美的疲劳,那种以“外国模式、明星岀位、粉丝互掐”为传播 特征的真人秀必将走向“真实”的对立面并将其在过去几年中积累的文化资源消耗殆尽,形 态上的“素人”和“真实情境”以及文化价值上的回归主流,才是令真人秀焕发青春活力的 必由之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目前的真人秀节目应扭转渐趋于“假”的趋势,追求形态上的“素人”和“真实 情境”以及文化价值上的回归主流 B.以《我们15个》为代表的素人实景秀,兼容了“有意思”“有意义”,从形态角度看 很是符合真正意义上的真人秀文化要求 C.中国真正有影响力的素人真人秀很少,这与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真人秀在价值倾向 上极为倚重商业逻辑和消费主义有关。 D.欧美主流真人秀多强调冲突因素,中国素人秀更强调社群概念,与西方文化强调集体 主义而中华文明推崇个人英雄主义相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内真人秀节目是从西方舶来的,现阶段已完成了对外国模式的移植和改造,并且被
襄阳市 2015-2016 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过去几年,真人秀这一从西方舶来品,在体验了超乎寻常繁华的同时,也深藏着隐而未 现的危机。在不加节制和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开始变得越来越“假”,甚至在公众言谈中 成为“过气艺人”夺眼球、搏出位的“孤注一掷”。“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这是赫 胥黎在 20 世纪 30 年代提出的预言。他所担心的正是文化演变成感官刺激和物质欲望的概念 碎片,而真理则被掩盖于日常生活的琐屑狂欢之中。 从规律上看,任何一种节目形态发展的过程都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有人看”,第 二个是“有意思”,第三个是“有意义”。目前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已较为顺利地完成前两个阶 段的任务,如《中国好声音》等现象级节目为代表的真人秀的节目形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了对外国模式的完整移植和精细改造,并将自己打造为当代社会最显著的视觉奇观之一。当 前应着力解决第三个问题,它不但最难解决,而且也最“性命攸关”。 “真人秀”的本质虽是“秀”,但特色在于“真”。这个“真”字,既包含节目形态设计 上的真实性考量,即以“记录”而非“虚构”作为叙事和表现的主要手段;也明确要求节目 在文化价值上承载一种不造作、不浮夸、不炫耀的本真的生活态度。我们发现,在电视业更 为发达的国家,真人秀是以普通参与者为主要形式的,明星真人秀并不是主流。素人真人秀 节目对普通人的人性、情感和存在状态的真实呈现,以及赋予普通人的生活更高的透明度和 合法性,被广泛视为电视文化的一种高贵态度。 也许是因为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中国的真人秀仍高度依赖“明星制”,在价值倾向上也 极为倚重商业逻辑和消费主义。“素人”的概念虽很早即被提及。但囿于电视产业的独特结构, 真正有影响力的节目罕见。反而是在网络自制领域,一些新潮的生产者更好地捕捉了真人秀 在形态和内涵上的发展规律,推出了兼容“有意思”和“有意义”的素人实境秀,比如腾讯 视频《我们 15 个》将 15 个背景迥异的普通人置于平顶的封闭空间,进行全天 24 小时、一年 365 天的完全呈现,便在形态上十分符合真正意义上的真人秀文化要求。 不过,如果将中国的素人秀和欧美国家的主流素人秀相比,我们发现,风靡全球的《幸 存者》和《泽西海岸》等节目更多强调冲突的因素,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这 与西方文化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却也不避免带来低俗化的可能;而《我 们 15 个》等素人秀却更强调“社群”的概念,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关系——这显然也是中华文明传统的要旨所在。 概而言之,真人秀节目与文化和价值的土壤相脱离,则必然会演变成“为娱乐而娱乐” 的虚无态度。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视频行业的崛起,新兴的节目生产主体逐渐意识到 随着明星资源的耗尽和观众审美的疲劳,那种以“外国模式、明星出位、粉丝互掐”为传播 特征的真人秀必将走向“真实”的对立面并将其在过去几年中积累的文化资源消耗殆尽,形 态上的“素人”和“真实情境”以及文化价值上的回归主流,才是令真人秀焕发青春活力的 必由之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中国目前的真人秀节目应扭转渐趋于“假”的趋势,追求形态上的“素人”和“真实 情境”以及文化价值上的回归主流。 B.以《我们 15 个》为代表的素人实景秀,兼容了“有意思”“有意义”,从形态角度看 很是符合真正意义上的真人秀文化要求。 C.中国真正有影响力的素人真人秀很少,这与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真人秀在价值倾向 上极为倚重商业逻辑和消费主义有关。 D.欧美主流真人秀多强调冲突因素,中国素人秀更强调社群概念,与西方文化强调集体 主义而中华文明推崇个人英雄主义相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内真人秀节目是从西方舶来的,现阶段已完成了对外国模式的移植和改造,并且被
打造成了当代社会最显著的视觉奇观之 B.国内真人秀节目因“假”而受到公众批评,与不加节制和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关, 甚至成为某“过气艺人”搏出位的平台 C.国内真人秀节目太依赖“明星制”,素人秀尚未成为主流,但在网络自制领域,“有意 思且“有意义”的素人秀已经出现 D.国内真人秀节目很多不追求“有意义”,如果渐渐与文化和价值的土壤脱离,就会演 变成“为娱乐而娱乐”,这不利于其成长和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人秀节目的“真”是指在节目形态设计上以“记录”而非“虚构”作为叙事和表现 的主要手段,在文化价值上承载本真的生活态度。 B.赫胥黎关于真人秀节目“演变成感官剌激和物质欲望的概念碎片”的担心,在不加节 制和恶性竞争的时常环境中很有可能会变为现实 C.以“外国模式、明星出位、粉丝互掐”为传播特征的真人秀将走向“真实”的对立 面。两个重要原因是明星资源耗尽和观众审美疲劳。 D.真人秀节目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两种:明星真人秀和素人真人秀。前者是明星出 镜,后者是普通人上场,后者比前者更有发展前途。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 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 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 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至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 具其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廉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 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 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 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 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谊追伤之,因以自谕。 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 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 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 是时,匈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阂诸侯玉拟地过支制進南济北玉皆为逆诛逭数 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展建e 梁王胜坠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贾生之死,年三十三矣 (节选自《汉书·列传十八》) 【注】①受厘:厘,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厘,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 事多所欲匡建。 B.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 多所欲匡建。 C.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 事/多所欲匡建 D.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 政事多所欲匡建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家”:指“诸子”,先秦时期的各学派
打造成了当代社会最显著的视觉奇观之一。 B.国内真人秀节目因“假”而受到公众批评,与不加节制和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关, 甚至成为某“过气艺人”搏出位的平台。 C.国内真人秀节目太依赖“明星制”,素人秀尚未成为主流,但在网络自制领域,“有意 思且“有意义”的素人秀已经出现。 D.国内真人秀节目很多不追求“有意义”,如果渐渐与文化和价值的土壤脱离,就会演 变成“为娱乐而娱乐”,这不利于其成长和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人秀节目的“真”是指在节目形态设计上以“记录”而非“虚构”作为叙事和表现 的主要手段,在文化价值上承载本真的生活态度。 B.赫胥黎关于真人秀节目“演变成感官刺激和物质欲望的概念碎片”的担心,在不加节 制和恶性竞争的时常环境中很有可能会变为现实。 C.以“外国模式、明星出位、粉丝互掐”为传播特征的真人秀将走向“真实”的对立 面。两个重要原因是明星资源耗尽和观众审美疲劳。 D.真人秀节目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两种:明星真人秀和素人真人秀。前者是明星出 镜,后者是普通人上场,后者比前者更有发展前途。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 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 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 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至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 具其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廉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 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 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 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 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谊追伤之,因以自谕。 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 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 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 是时,匈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 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梁王胜坠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贾生之死,年三十三矣。 (节选自《汉书·列传十八》) 【注】①受厘:厘,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厘,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 事多所欲匡建。 B.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 /多所欲匡建。 C.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 事/多所欲匡建。 D.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 政事多所欲匡建。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诸家”:指“诸子”,先秦时期的各学派
B.“博士”:旧时指称某些从事服务行业的人, C.“正朔”:一年的第一天。古代改朝换代,要改定正朔 D.“国”:指诸侯或侯王的封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帝每次下令讨论的问题布置下来,年长的博士们先不发表意见,等年龄最小的贾谊 回答后,才各自说出他们的意思,以此显示自己的才能 B.贾谊提出了改订历法,改变车马服饰的颜色,订立法令制度,确定官职名称,振兴礼 乐的主张,虽未及实行,但却受到了皇帝的赏识 C.贾谊的才能遭到当时的权贵们的嫉妒、诋毁,以致汉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不采纳他 的意见。贾谊因被贬官,意志没有得到施展,而以屈原自喻。 D.汉文帝征召贾谊回京城长安,通过对鬼神的原本的谈论,汉文帝认为自己仍然远远比 不上贾谊,于是任命贾谊作梁怀王的太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 尉。(5分) (2)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李白历经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幻想被用、希望破灭的 连串大喜大悲的心路历程之后,与贬官岭南,行经至岳州(今湖南岳阳)的族叔刑部侍郎李 晔相遇。②耐,通“奈”,如何,怎么 8.第三句“赊”字有怎样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5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蜀道难》中,诗人运用五丁开山的神话,写出了蜀道的险阻的诗句 是 (2)《咏怀古迹(其三)》中杜甫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叙写王昭君远嫁异域荒漠的悲凉的诗 句是: (3)苏轼《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 ”两句极尽描写了 这一音乐声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之动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牛角梳 高薇 “你,你这个死脑筋啊,就是不听人劝……”一推开病房的门,就听到了娘一连声的嘟 囔 “怎么了,爹又有什么让你不开心的?”我放下手里的东西,问娘。娘见是我,高兴地 迎上来,说:“你咋回来了?听你表叔说,政府对当年战争中为解放军担过担架的人都有补助 可你爹是救了一条命啊,咱们手里又有证据。唉,这个死脑筋啊……”娘说着话,张张合合 的嘴里,不断露出几颗透风的缺齿。 娘,现在生活好了,爹不愿说就算了。”我一边说,一边从提来的塑料袋里往外拿东西 水果、食物和日常用品都有 娘是想,小强马上就大学毕业了,得找工作,咱们两眼一抹黑,没个帮忙的人也不行 啊,听说你爹救的那人可不得了,现在是省里的大官了,要是能联系上……”娘晃动着胖胖
B.“博士”:旧时指称某些从事服务行业的人。 C.“正朔”:一年的第一天。古代改朝换代,要改定正朔。 D.“国”:指诸侯或侯王的封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皇帝每次下令讨论的问题布置下来,年长的博士们先不发表意见,等年龄最小的贾谊 一一回答后,才各自说出他们的意思,以此显示自己的才能。 B.贾谊提出了改订历法,改变车马服饰的颜色,订立法令制度,确定官职名称,振兴礼 乐的主张,虽未及实行,但却受到了皇帝的赏识。 C.贾谊的才能遭到当时的权贵们的嫉妒、诋毁,以致汉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不采纳他 的意见。贾谊因被贬官,意志没有得到施展,而以屈原自喻。 D.汉文帝征召贾谊回京城长安,通过对鬼神的原本的谈论,汉文帝认为自己仍然远远比 不上贾谊,于是任命贾谊作梁怀王的太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 尉。(5 分) (2)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李白历经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幻想被用、希望破灭的一 连串大喜大悲的心路历程之后,与贬官岭南,行经至岳州(今湖南岳阳)的族叔刑部侍郎李 晔相遇。②耐,通“奈”,如何,怎么。 8.第三句“赊”字有怎样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5 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蜀道难》中,诗人运用五丁开山的神话,写出了蜀道的险阻的诗句 是: , 。 (2)《咏怀古迹(其三)》中杜甫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叙写王昭君远嫁异域荒漠的悲凉的诗 句是: , 。 (3)苏轼《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 , ”两句极尽描写了 这一音乐声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之动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牛角梳 高薇 “你,你这个死脑筋啊,就是不听人劝……”一推开病房的门,就听到了娘一连声的嘟 囔。 “怎么了,爹又有什么让你不开心的?”我放下手里的东西,问娘。娘见是我,高兴地 迎上来,说:“你咋回来了?听你表叔说,政府对当年战争中为解放军担过担架的人都有补助, 可你爹是救了一条命啊,咱们手里又有证据。唉,这个死脑筋啊……”娘说着话,张张合合 的嘴里,不断露出几颗透风的缺齿。 “娘,现在生活好了,爹不愿说就算了。”我一边说,一边从提来的塑料袋里往外拿东西, 水果、食物和日常用品都有。 “娘是想,小强马上就大学毕业了,得找工作,咱们两眼一抹黑,没个帮忙的人也不行 啊,听说你爹救的那人可不得了,现在是省里的大官了,要是能联系上……”娘晃动着胖胖
的身体,拿起暖壶,往杯子里倒了一杯水,放到床头柜上,然后,背对着爹的病床,目光朝 着窗外呆望着。 说到儿子小强,我心里不由一动。前几天,我在千里之外的广州接到了儿 子从东北打去的电话,儿子说他想去大西北。一起打工的同事就有那边过来的,他们说平时 连水都喝不上,更何况儿子是学矿业开采的,还能到什么好地方? 摸摸杯子,水不是很热了,我端起来,递到爹嘴边,一直闷着头不理人的爹这时才抬起 头看了我一眼,然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爹朝我摆摆手,终于说出一句话:“不喝。”然后, 又把头勾下去 “爹,娘说得其实也有道理……”我把杯子重新放下,小心翼翼地说。爹突然抬起头来, 瞪了我一眼。我从口袋里掏出烟盒,抽出一支,给爹递到手里 “不行,医生嘱咐过,不能抽的!”娘这时转过头,着急地朝我摆手 酒不让喝,烟再抽不上一口,你还想不想让我活!”爹的话一出口,娘刹时闭了嘴,脸 上一阴,不再说话 “真想一口气喝上一杯老白干,那才叫痛快!”爹沉静的目光朝我望了一眼,马上转向窗 口,脸上现出一种幽思的神情。爹的话向来不多,只有喝了酒后才会滔滔不绝,娘总是说爹 喝酒就不是爹本人了,那是神魔附了体。就是那一次,爹在和表叔一人喝了半斤老白干后, 才向我们说起他当年救人的事,末了还翻箱倒柜找出一个幽黄色的牛角梳,摸着上面的名字 对我们说,看看,这就是省里那个大人物,在电视上经常露面呢。他在咱后园里待了半个月, 他家里是地主,爷爷给每个孙子一个牛角梳,上面刻着名字。正为穷日子发愁的娘一听来了 劲,说那还不赶紧去找啊,找到这大人物,就不信他不帮咱。爹一听,马上闭了嘴。 娘和我再问时,爹闭口不提,只说是喝醉了说胡话,一点不记得了。此后,那个牛角梳也不 见了 烟雾盘旋着,一圈圈从爹的嘴里涌出来,爹的脸在我面前变得模糊起来,屋子里一片沉 寂,我们三个人都沉默着,谁也不想先开口 半晌,爹终于对我说:“你说,当年咱们救人,是为了今天让人家回报吗?” 这 不是求回报,可真正遇了 他帮帮忙,对他那种位置上的人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又有什么不可以?我心里这样想着,但当着爹的面,却没说出来 当年的事,谁遇到也会那么做,救人,是凭了做人的良心,现在看到人家发达了,再 去求回报,就不嫌丢人?”爹终于吐出最后一口烟,将烟蒂扔进床前的垃圾桶里。 爹的话让我无话可说,娘只是喘着粗气,不再理爹 没想到的是,这次在医院里的见面,却成为我和爹的永别。和爹临别的最后时刻到了 我忽然想起了那个刻着名字的牛角梳,娘似乎明白我的意思,颠着脚四处翻箱倒柜地找。还 没等我从娘手里接过来,紧靠着我的儿子一把拿过去,看了看上面的名字,若有所思地问:“爸 这牛角梳,是怎么回事?” “这个……” “这个人的东西怎么会在咱家里?” 我一把从儿子手里夺过那把泛着金黄光泽的牛角梳,用手抚了抚,然后郑重地向爹的灵 床走去。 爸 儿子和娘的喊声在身后响起,我迟疑着,站住了 那把牛角梳,在我手里,泛着幽幽的黄色的光 (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通过一家人围绕牛角梳展开的对话,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集中展现了人物 的性格冲突,凸现了“爹”的高贵品质 B.“爹的话一出口,娘刹时闭了嘴,脸上一阴,不再说话”这一细节表现了母亲既心痛 爹”,又理解“爹”的行为的矛盾心理。 C.“摸摸杯子,水不是很热了,我端起来,递到爹嘴边……”从前后文推断,“我”端水 的动机是想跟“爹”提要求
的身体,拿起暖壶,往杯子里倒了一杯水,放到床头柜上,然后,背对着爹的病床,目光朝 着窗外呆望着。 “这……”一说到儿子小强,我心里不由一动。前几天,我在千里之外的广州接到了儿 子从东北打去的电话,儿子说他想去大西北。一起打工的同事就有那边过来的,他们说平时 连水都喝不上,更何况儿子是学矿业开采的,还能到什么好地方? 摸摸杯子,水不是很热了,我端起来,递到爹嘴边,一直闷着头不理人的爹这时才抬起 头看了我一眼,然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爹朝我摆摆手,终于说出一句话:“不喝。”然后, 又把头勾下去。 “爹,娘说得其实也有道理……”我把杯子重新放下,小心翼翼地说。爹突然抬起头来, 瞪了我一眼。我从口袋里掏出烟盒,抽出一支,给爹递到手里。 “不行,医生嘱咐过,不能抽的!”娘这时转过头,着急地朝我摆手。 “酒不让喝,烟再抽不上一口,你还想不想让我活!”爹的话一出口,娘刹时闭了嘴,脸 上一阴,不再说话。 “真想一口气喝上一杯老白干,那才叫痛快!”爹沉静的目光朝我望了一眼,马上转向窗 口,脸上现出一种幽思的神情。爹的话向来不多,只有喝了酒后才会滔滔不绝,娘总是说爹 一喝酒就不是爹本人了,那是神魔附了体。就是那一次,爹在和表叔一人喝了半斤老白干后, 才向我们说起他当年救人的事,末了还翻箱倒柜找出一个幽黄色的牛角梳,摸着上面的名字 对我们说,看看,这就是省里那个大人物,在电视上经常露面呢。他在咱后园里待了半个月, 他家里是地主,爷爷给每个孙子一个牛角梳,上面刻着名字。正为穷日子发愁的娘一听来了 劲,说那还不赶紧去找啊,找到这大人物,就不信他不帮咱。爹一听,马上闭了嘴。第二天, 娘和我再问时,爹闭口不提,只说是喝醉了说胡话,一点不记得了。此后,那个牛角梳也不 见了。 烟雾盘旋着,一圈圈从爹的嘴里涌出来,爹的脸在我面前变得模糊起来,屋子里一片沉 寂,我们三个人都沉默着,谁也不想先开口。 半晌,爹终于对我说:“你说,当年咱们救人,是为了今天让人家回报吗?” “这……” 不是求回报,可真正遇了事,让他帮帮忙,对他那种位置上的人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又有什么不可以?我心里这样想着,但当着爹的面,却没说出来。 “当年的事,谁遇到也会那么做,救人,是凭了做人的良心,现在看到人家发达了,再 去求回报,就不嫌丢人?”爹终于吐出最后一口烟,将烟蒂扔进床前的垃圾桶里。 爹的话让我无话可说,娘只是喘着粗气,不再理爹。 没想到的是,这次在医院里的见面,却成为我和爹的永别。和爹临别的最后时刻到了, 我忽然想起了那个刻着名字的牛角梳,娘似乎明白我的意思,颠着脚四处翻箱倒柜地找。还 没等我从娘手里接过来,紧靠着我的儿子一把拿过去,看了看上面的名字,若有所思地问:“爸, 这牛角梳,是怎么回事?” “这个……” “这个人的东西怎么会在咱家里?” 我一把从儿子手里夺过那把泛着金黄光泽的牛角梳,用手抚了抚,然后郑重地向爹的灵 床走去。 “爸……” “儿子……” 儿子和娘的喊声在身后响起,我迟疑着,站住了。 那把牛角梳,在我手里,泛着幽幽的黄色的光。 (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这篇小说通过一家人围绕牛角梳展开的对话,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集中展现了人物 的性格冲突,凸现了“爹”的高贵品质。 B.“爹的话一出口,娘刹时闭了嘴,脸上一阴,不再说话”这一细节表现了母亲既心痛 “爹”,又理解“爹”的行为的矛盾心理。 C.“摸摸杯子,水不是很热了,我端起来,递到爹嘴边……”从前后文推断,“我”端水 的动机是想跟“爹”提要求
D.“此后,那个牛角梳也不见了”是“爹”怕我们一不小心把这么珍贵的东西弄丢了, 而把牛角梳藏起来了 E.本文结尾有关娘和儿子的语言描写,成功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他们都希望“我” 留下牛角梳,当作求人的信物。 (2)这篇小说以“牛角梳”为中心来叙事写人,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爹”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什么形象特征?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为什么以“那把牛角梳,在我手里,泛着幽幽的黄色的光”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 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鬼斧神工黄永玉 杨先让 黄永玉著了一本《比我老的老头》,最后列写了我,其实他比我大五六岁。那是他一贯的 幽默调侃,也说明他对我在为中国民间美术上流的汗水的同情、鼓励和肯定,更说明我们之 间的友谊 我和黄永玉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风风雨雨相处几十年,应该说知根知底。细想不然 他总有让你刮目相看、让你惊叹不已的时刻。 1953年,他带着全家来到北京,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执教。各种政治运动他都经过了,挨 批判也批判过,斗也斗过,被红卫兵毒打过。人们的身心都在被改造、被扭曲着,而黄永玉 他那艺术家的性情依然故我,照样该玩猎枪玩猎枪、该养狗养狗、该养猴养猴、该听音乐听 音乐、该谈古今名著谈古今名著、该讲笑话讲笑话………旧不变的黄永玉。 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队伍中,他绝对是个异类。他不属于徐悲鸿教育体系里的成员,他 的技艺是在他常年流浪的生活中,在抗战动荡中,一点一滴锻炼自学出来的。他深知艺术上 独树一帜、不雷同的重要,因此他的插图、漫画、木刻版画都姓“黄”。当他来到中央美术学 院这座洋学堂时,看到徐悲鸿带领众教师在画素描写生时,他说:“我和张光宇都看傻了 其实他才不傻,他都看在眼里。他不会放过吸收好的技能与事物的一丝一点 1972年,我们都在河北省石家庄的农场接受劳动改造,忽然上面宣布可以适当练练笔作 画了。我和黄永玉拿起水彩对着向日葵写生。后来他提出互换作品,他说:“你的画法我想给 儿子黑蛮看看。”又悄悄对我说:“将来回北京,我要大画、画大画……”后来果然如此,他 的确大画特画,而且越画越大。 “文革”后,黄永玉的才气简直是一种爆发性的“井喷”,当然,国家的形势也发生了大 的变化。人们都在加倍努力地去补偿失去的年月,可是很少能有人比得上黄永玉所发挥的奇 光异彩那么夺目。劳丁(丁井文)生前曾感叹:“黄永玉是个鬼才,画得好,文章好,肚子里 东西太多、太神奇。”我更料想不到他的雕塑、诗歌也那么精彩。他一直在写长篇小说《无愁 河上的浪荡汉子》,大家说,越写越好。真是神了 他80岁大展时,曾问我:“你在北京吗?”我回答:“我在休斯敦,恐怕回不去。”他叹 了一口气。这次他的90岁大展的开幕式我是参加了,使我惊叹不已 从80岁到90岁这10年,黄永玉拿出来的作品,以荷花为主,横的竖的、长的方的、工 笔的写意的、浓的淡的,每幅都体现的是不同情调。一会儿是交响乐,一会儿是四重奏, 会儿是小夜曲,一会儿是诙谐曲,将荷花画得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每幅都具备着精湛的技 艺和诗意,引人入胜。他真不愧是万荷堂主人,吃透了荷花的神韵,怎么画都美,都耐看 从当年中央美术学院北面的两间小屋,到北京火车站旁边的罐儿胡同的小暗室,再到后 来的万荷堂、家乡凤凰城内的玉氏山房以及香港、欧洲,黄永玉都坦然地一一走过,都在那 里创造过自己的艺术辉煌。 前年,当我在万荷堂看到他给荣宝斋画的巨幅富丽堂皇的《彩荷》时,我是真傻了。我 说:“永玉呀,在你的画前我不会画了,望尘莫及了……” 对黄永玉我是这么想和理解的。正如高尔基写《我的大学》,是生活的磨炼哺育成长的 黄永玉正是接上了中国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和40年代的文脉地气。他从自己具备现代 知识的父母那里、从后来的文化界精英那里、从美术界一些精英人物身上、从中外古今书本 杂学里陶冶汲取滋养,加上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感,他那特有的土家族的天性, 再加上他的聪明和勤奋,这些都是认识黄永玉的前提
D.“此后,那个牛角梳也不见了”是“爹”怕我们一不小心把这么珍贵的东西弄丢了, 而把牛角梳藏起来了。 E.本文结尾有关娘和儿子的语言描写,成功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他们都希望“我” 留下牛角梳,当作求人的信物。 (2)这篇小说以“牛角梳”为中心来叙事写人,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在刻画“爹”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什么形象特征?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4)小说为什么以“那把牛角梳,在我手里,泛着幽幽的黄色的光”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 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鬼斧神工黄永玉 杨先让 黄永玉著了一本《比我老的老头》,最后列写了我,其实他比我大五六岁。那是他一贯的 幽默调侃,也说明他对我在为中国民间美术上流的汗水的同情、鼓励和肯定,更说明我们之 间的友谊。 我和黄永玉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风风雨雨相处几十年,应该说知根知底。细想不然, 他总有让你刮目相看、让你惊叹不已的时刻。 1953 年,他带着全家来到北京,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执教。各种政治运动他都经过了,挨 批判也批判过,斗也斗过,被红卫兵毒打过。人们的身心都在被改造、被扭曲着,而黄永玉 他那艺术家的性情依然故我,照样该玩猎枪玩猎枪、该养狗养狗、该养猴养猴、该听音乐听 音乐、该谈古今名著谈古今名著、该讲笑话讲笑话……照旧不变的黄永玉。 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队伍中,他绝对是个异类。他不属于徐悲鸿教育体系里的成员,他 的技艺是在他常年流浪的生活中,在抗战动荡中,一点一滴锻炼自学出来的。他深知艺术上 独树一帜、不雷同的重要,因此他的插图、漫画、木刻版画都姓“黄”。当他来到中央美术学 院这座洋学堂时,看到徐悲鸿带领众教师在画素描写生时,他说:“我和张光宇都看傻了。” 其实他才不傻,他都看在眼里。他不会放过吸收好的技能与事物的一丝一点。 1972 年,我们都在河北省石家庄的农场接受劳动改造,忽然上面宣布可以适当练练笔作 画了。我和黄永玉拿起水彩对着向日葵写生。后来他提出互换作品,他说:“你的画法我想给 儿子黑蛮看看。”又悄悄对我说:“将来回北京,我要大画、画大画……”后来果然如此,他 的确大画特画,而且越画越大。 “文革”后,黄永玉的才气简直是一种爆发性的“井喷”,当然,国家的形势也发生了大 的变化。人们都在加倍努力地去补偿失去的年月,可是很少能有人比得上黄永玉所发挥的奇 光异彩那么夺目。劳丁(丁井文)生前曾感叹:“黄永玉是个鬼才,画得好,文章好,肚子里 东西太多、太神奇。”我更料想不到他的雕塑、诗歌也那么精彩。他一直在写长篇小说《无愁 河上的浪荡汉子》,大家说,越写越好。真是神了。 他 80 岁大展时,曾问我:“你在北京吗?”我回答:“我在休斯敦,恐怕回不去。”他叹 了一口气。这次他的 90 岁大展的开幕式我是参加了,使我惊叹不已。 从 80 岁到 90 岁这 10 年,黄永玉拿出来的作品,以荷花为主,横的竖的、长的方的、工 笔的写意的、浓的淡的,每幅都体现的是不同情调。一会儿是交响乐,一会儿是四重奏,一 会儿是小夜曲,一会儿是诙谐曲,将荷花画得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每幅都具备着精湛的技 艺和诗意,引人入胜。他真不愧是万荷堂主人,吃透了荷花的神韵,怎么画都美,都耐看。 从当年中央美术学院北面的两间小屋,到北京火车站旁边的罐儿胡同的小暗室,再到后 来的万荷堂、家乡凤凰城内的玉氏山房以及香港、欧洲,黄永玉都坦然地一一走过,都在那 里创造过自己的艺术辉煌。 前年,当我在万荷堂看到他给荣宝斋画的巨幅富丽堂皇的《彩荷》时,我是真傻了。我 说:“永玉呀,在你的画前我不会画了,望尘莫及了……” 对黄永玉我是这么想和理解的。正如高尔基写《我的大学》,是生活的磨炼哺育成长的。 黄永玉正是接上了中国 20 世纪 20 年代到 30 年代和 40 年代的文脉地气。他从自己具备现代 知识的父母那里、从后来的文化界精英那里、从美术界一些精英人物身上、从中外古今书本 杂学里陶冶汲取滋养,加上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感,他那特有的土家族的天性, 再加上他的聪明和勤奋,这些都是认识黄永玉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