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襄阳语文5月模拟考试(二) 命题人 审题人 考试时间:2016年5月17日上午:9:0011:30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工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魅名、准考礬莳写蒋警爨专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隐逸文化 岳国文 ①隐逸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尽管西方国家偶或有之,但没有中国这样的连续性 稳固性和完整性。“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 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 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 实生活的深处 ②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 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 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 “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 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③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 隐逸理论。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 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 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 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 真正纯粹的“逍遥游”。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 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 素而发挥作用的。 ④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 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 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 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 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 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既是传统隐逸文化的总结, 也是传统隐逸文化的衰落 ⑤纵观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隐逸思想有着浓厚的传统,而且涌现了许多关于隐逸思想 的作品,也涌现出了众多的隐士,以及假隐士。而隐逸思想的核心,就是逍遥林泉,走访名 山大川,走进自然,感受自由气息,远离政治事务,结交鸿儒名士,陶冶心情,旷达任性, 摆脱世间万事万物的困扰和東缚,使自己的心身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应当说,没有士人就 没有中国的古代社会,而隐士则是士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其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 在此必须指出的是,隐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绝不仅仅指那些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更 重要的是指隐逸传统、隐逸文化,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在此都应被当作隐士来看待, 因为隐逸思想使他们升华了人格,丰富了社会价值。隐士人格的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的 强劲的张力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都不能不为之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灌注新鲜的活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襄阳语文 5 月模拟考试(二) 命题人: 审题人: 考试时间:2016 年 5 月 17 日上午:9:00—11:30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隐逸文化 岳国文 ①隐逸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尽管西方国家偶或有之,但没有中国这样的连续性、 稳固性和完整性。“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 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 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 实生活的深处。 ②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 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 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 “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 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③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 隐逸理论。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 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 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 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 真正纯粹的“逍遥游”。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 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 素而发挥作用的。 ④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 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 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 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 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 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既是传统隐逸文化的总结, 也是传统隐逸文化的衰落。 ⑤纵观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隐逸思想有着浓厚的传统,而且涌现了许多关于隐逸思想 的作品,也涌现出了众多的隐士,以及假隐士。而隐逸思想的核心,就是逍遥林泉,走访名 山大川,走进自然,感受自由气息,远离政治事务,结交鸿儒名士,陶冶心情,旷达任性, 摆脱世间万事万物的困扰和束缚,使自己的心身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应当说,没有士人就 没有中国的古代社会,而隐士则是士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其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 在此必须指出的是,隐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绝不仅仅指那些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更 重要的是指隐逸传统、隐逸文化,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在此都应被当作隐士来看待, 因为隐逸思想使他们升华了人格,丰富了社会价值。隐士人格的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的 强劲的张力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都不能不为之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灌注新鲜的活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隐逸传统应当与民族的文明史差不多同源,隐士人数相当多,著名的隐士也 不少,其中巢父、许由这两位大隐士赫赫有名。 B.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所以因归隐田园而成为隐逸诗人之宗的 陶渊明影响很大,千百年来一直令后人追思敬仰。 C.虽然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是中国后来的许 多隐逸思想仍是由他的隐逸思想衍生而来,因此可以说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 D.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是庄子,原因有两个,一是庄子本身就是大隐士,二是他全面 系统地提出了中国隐逸理论中追求纯粹的自我存在的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隐身的含义就是使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能干扰内心,并进一步卸除一切社会责任, 使自己在天地间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B.隐士是士阶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不只指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从隐逸文 化的角度看,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都应当被看作隐士 C.隐心的含义是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了喜怒哀乐,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 在,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D.隐士人格有强劲的辐射力,隐逸文化有强劲的张力,这两种力量会使任何板结顽固 的社会土壤变得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不仅提倡“无道则隐”,而且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来作为 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这其实是孔子构建了一套积极入世者的处世策略 B.传统隐逸文化以儒道文化的融合互补为基础,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 以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所以,分析本民族的隐逸文化传统对了解中国人的精 神内核是必要的。 C.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 政治意识形态,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他的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了强 烈的破坏作用 D.因为不同的时期有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不同时期的隐逸文化会呈现出各自的独特 之处,汉代的朝隐注重现实功利,唐代的中隐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宋代的酒隐则更注重精 神的超越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藩,字叔翰,其先赵州人。嶽念恣制闲美敏于学屐父丧家态绕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 尝间旋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士余广陵间不自振妻子追咎,藩晏如也 徐州张建封辟节度府。建封卒,濠州刺史杜兼疾驱至,阴有觊望①,藩泣谓日:“公今 丧,君宜谨守土,何弃而来?宜速还,否则以法劾君!”兼恨之,因诬奏“建封死,藩撼其军, 有非望”。德宗怒,密诏徐泗节度使杜佑杀之。佑雅器藩,得诏,十日不发,召见藩曰:“世 谓生死报应,验乎?”藩曰:“殆然。”日:“审若此,君宜遇事无恐。”因出诏示藩,藩色不 变,曰:“信乎,杜兼之报也!”佑曰:“慎毋畏,吾以阖门保君矣。”帝未之信,亟追藩。既 帝望其状貌,曰:“是岂作乱人邪?”释之,拜秘书郎 王仲舒与同舍郎韦成季、吕洞日置酒邀宾客相乐,慕藩名,强致之。仲舒等为俳说度语
力。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的隐逸传统应当与民族的文明史差不多同源,隐士人数相当多,著名的隐士也 不少,其中巢父、许由这两位大隐士赫赫有名。 B.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所以因归隐田园而成为隐逸诗人之宗的 陶渊明影响很大,千百年来一直令后人追思敬仰。 C.虽然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是中国后来的许 多隐逸思想仍是由他的隐逸思想衍生而来,因此可以说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 子。 D.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是庄子,原因有两个,一是庄子本身就是大隐士,二是他全面 系统地提出了中国隐逸理论中追求纯粹的自我存在的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隐身的含义就是使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能干扰内心,并进一步卸除一切社会责任, 使自己在天地间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B.隐士是士阶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不只指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从隐逸文 化的角度看,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都应当被看作隐士。 C.隐心的含义是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了喜怒哀乐,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 在,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D.隐士人格有强劲的辐射力,隐逸文化有强劲的张力,这两种力量会使任何板结顽固 的社会土壤变得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不仅提倡“无道则隐”,而且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来作为 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这其实是孔子构建了一套积极入世者的处世策略。 B.传统隐逸文化以儒道文化的融合互补为基础,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 以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所以,分析本民族的隐逸文化传统对了解中国人的精 神内核是必要的。 C.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 政治意识形态,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他的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了强 烈的破坏作用。 D.因为不同的时期有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不同时期的隐逸文化会呈现出各自的独特 之处,汉代的朝隐注重现实功利,唐代的中隐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宋代的酒隐则更注重精 神的超越。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藩,字叔翰,其先赵州人。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 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妻子追咎,藩晏如也。 徐州张建封辟节度府。建封卒,濠州刺史杜兼疾驱至,阴有觊望①,藩泣谓日:“公今 丧,君宜谨守土,何弃而来?宜速还,否则以法劾君!”兼恨之,因诬奏“建封死,藩撼其军, 有非望”。德宗怒,密诏徐泗节度使杜佑杀之。佑雅器藩,得诏,十日不发,召见藩曰:“世 谓生死报应,验乎?”藩曰:“殆然。”日:“审若此,君宜遇事无恐。”因出诏示藩,藩色不 变,曰:“信乎,杜兼之报也!”佑曰:“慎毋畏,吾以阖门保君矣。”帝未之信,亟追藩。既 入,帝望其状貌,曰:“是岂作乱人邪?”释之,拜秘书郎。 王仲舒与同舍郎韦成季、吕洞日置酒邀宾客相乐,慕藩名,强致之。仲舒等为俳说度语
相狎昵,藩一见,谢不往,曰:“吾与终日,不晓所语何哉!”后仲舒等果坐斥废。累擢吏部 郎中。裴珀白宪宗,谓藩有宰相器。会郑綑罢,因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藩忠谨,好丑必言,帝以为无隐。尝问祈禳②之数,藩言:“孔子病,止子路之祷。汉 文帝每祭,敕有司敬而不祈。使神无知,则不能降福;有知,固不可私己求媚而侻之也。且 义于人者和于神,人乃神之主,人安而福至。”帝悦曰:“当与公等上下相勖,以保此言。” 河东节度使王锷赂权近求兼宰相,密诏中书门下曰:“锷可兼宰相。瀋藩遽取笔灭“宰相”字, 署其左曰:“不可。”还奏之。宰相权德舆“失“色日:“有不可,应别为奏,可以笔涂诏邪? 藩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既而事得寝。明年,为华州刺史。未行,卒,年五十八, 赠户部尚书,谥曰贞简。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四》,有删改) 【注】①觊望:静候接任的企图。②祈禳:祈祷上天降福,消除灾祸。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 与/居数年 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B.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 与/居数年 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C.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 与/居数年 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D.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 与/居数年 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节度府,指被节度使征召做官,唐代朝廷大臣可征召名士大儒为官,地方长官也可 自行辟聘 B.弹劾制度是唐代监察理念的直接体现,由吏部负责,专司弹劾之职。凡文武百官,内 外臣僚,甚至包括皇亲贵胄与宦官在内,不论官阶高低都可以弹劾 C.密诏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给大臣们下达的秘密诏书,相当于机密圣旨,区别于 平常皇帝分封大臣与颁布政令的圣旨。 D.赠户部尚书,指加封户部尚书官职称号,赠官一般在原官衔基础上加一级,古代朝廷 对功臣先人或在功臣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藩入仕以后,刚直不阿。节度使张建封死时,刺史杜兼觊望节度使位置而前来奔丧 李藩义正词严地指责他擅离职守,并声言若不速回濠州职任上将依法弹劾他 B.李藩在朝为官,交往谨慎。在朝担任秘书郎时,同僚王仲舒等因仰慕他的名节而强行 邀请他赴宴,宴会上王仲舒等说玩笑话和隐语,此后李藩就不再和他们往来了。 C.李藩忠于皇上,敢于进谏。唐宪宗向他询问祈禳之术时,李藩援引孔子生病、汉文帝 祭祀都不让祈祷的故事直言劝诚,指出对百姓有义对神灵和顺,人就能主宰神 D.李藩坚持原则,不畏强权。节度使王锷贿赂皇帝身边人寻求兼任宰相,宪宗皇帝下密 诏同意兼任,李藩看到密诏时立即笔涂诏书驳回,其做法让同僚权德舆大惊失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未之信,亟追藩。既入,帝望其状貌,曰:“是岂作乱人邪?”(5分)
相狎昵,藩一见,谢不往,曰:“吾与终日,不晓所语何哉!”后仲舒等果坐斥废。累擢吏部 郎中。裴珀白宪宗,谓藩有宰相器。会郑絪罢,因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藩忠谨,好丑必言,帝以为无隐。尝问祈禳②之数,藩言:“孔子病,止子路之祷。汉 文帝每祭,敕有司敬而不祈。使神无知,则不能降福;有知,固不可私己求媚而悦之也。且 义于人者和于神,人乃神之主,人安而福至。”帝悦曰:“当与公等上下相勖,以保此言。” 河东节度使王锷赂权近求兼宰相,密诏中书门下曰:“锷可兼宰相。”藩遽取笔灭“宰相”字, 署其左曰:“不可。”还奏之。宰相权德舆‘失‘色日:“有不可,应别为奏,可以笔涂诏邪?” 藩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既而事得寝。明年,为华州刺史。未行,卒,年五十八, 赠户部尚书,谥曰贞简。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四》,有删改) 【注】①觊望:静候接任的企图。②祈禳:祈祷上天降福,消除灾祸。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 与/居数年 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B.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 与/居数年 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C.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 与/居数年 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D.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 与/居数年 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辟节度府,指被节度使征召做官,唐代朝廷大臣可征召名士大儒为官,地方长官也可 自行辟聘。 B.弹劾制度是唐代监察理念的直接体现,由吏部负责,专司弹劾之职。凡文武百官, 内 外臣僚,甚至包括皇亲贵胄与宦官在内,不论官阶高低,都可以弹劾。 C.密诏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给大臣们下达的秘密诏书,相当于机密圣旨,区别于 平常皇帝分封大臣与颁布政令的圣旨。 D.赠户部尚书,指加封户部尚书官职称号,赠官一般在原官衔基础上加一级,古代朝廷 对功臣先人或在功臣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藩入仕以后,刚直不阿。节度使张建封死时,刺史杜兼觊望节度使位置而前来奔丧, 李藩义正词严地指责他擅离职守,并声言若不速回濠州职任上将依法弹劾他。 B.李藩在朝为官,交往谨慎。在朝担任秘书郎时,同僚王仲舒等因仰慕他的名节而强行 邀请他赴宴,宴会上王仲舒等说玩笑话和隐语,此后李藩就不再和他们往来了。 C.李藩忠于皇上,敢于进谏。唐宪宗向他询问祈禳之术时,李藩援引孔子生病、汉文帝 祭祀都不让祈祷的故事直言劝诫,指出对百姓有义对神灵和顺,人就能主宰神。 D.李藩坚持原则,不畏强权。节度使王锷贿赂皇帝身边人寻求兼任宰相,宪宗皇帝下密 诏同意兼任,李藩看到密诏时立即笔涂诏书驳回,其做法让同僚权德舆大惊失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帝未之信,亟追藩。既入,帝望其状貌,曰:“是岂作乱人邪?”(5 分)
(2)使神无知,则不能降福;有知,固不可私己求媚而悦之也。(5分)
(2)使神无知,则不能降福;有知,固不可私己求媚而悦之也。(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① 苏轼 倦客愁闻归路遥 余生欲老海南村 眼明飞阁俯长桥 帝遣巫阳招我魂② 贪看白鹭横秋浦, 杳杳天低鹘没处 不觉青林没晚潮。 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①这两首七绝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离开贬所儋州之前。澄迈,县名, 在今海南岛;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 ②帝遺巫阳招我魂:帝,指上帝:巫阳,古代女巫名。这里诗人化用《楚辞,招魂 之意,借上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内迁。 8.第一首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5分) 9.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艺术手法有何异同。(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其中感叹自己婚后日夜辛劳的诗句 是“ (2)古诗词中经常使用倒装的手法为整首诗词的大放异彩增添亮点,如辛弃疾的《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鸟”在古典诗词之中,会被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下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让曹操的求贤建功之心彰著天下: ”是李白 写蜀道令人胆寒不安、连鸟也相依而行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 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尊严死 聂鑫森 辆白色的小车,驶出了湘楚大学的校门。深秋上午的太阳光薄而淡,透出一阵阵的 凉意。从这里到江南医院,要穿过繁华的闹市,加上红绿灯,堵车,满打满算要一个小时 开车的是程奋,坐在后座的是郑波 程奋在校办公室当主任,四十八岁,头圆、腹凸、体胖。郑波比他大两岁,是中文系的 教授,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主攻古代文字学,师从程奋的父亲程笃,读硕读博,再当助手, 眨眼过去了二十多年。 两个人久久不说话,在去向医院的这一路上静得只听见车轮摩擦水泥路发出的沙沙声 古稀之年的程笃肝癌晩期,四个月前住进了江南医院的肿瘤科重症监护室。郑波在上课 开会之余,一个人去得很勤。重症监护室是不能随便让人进去探看的,因为里面的空气消了 毒。门上只有一个玻璃镶嵌的小孔,郑波隔一阵就会把眼睛贴上去,打量躺在病床上的程笃: 头银发,满脸愁苦,时而清醒,时而昏迷:鼻子的两孔插着氧气管和胃管,胳膊上插着输 液的套管,下面还插着输尿管。 每当这个时候,郑波就会喟然长叹。这种“生命支持系统”,无非是让先生毫无质量地活在限 定的时间里,死已是不可避免的了。先生平日曾多次对他说:“人活着,要有尊严,人死去 也要有尊严。”这种比“死别”更残忍的“生离”,身上插着管子,身边没有亲人朋友,像吞币 机一样耗费钱财,“工业化”地死去,先生一定是极不愿意的。可惜师母因病已去世多年,可 惜程奋夫妇和儿子都太忙,来得少,来了也总是匆匆的 郑波读本科时,程笃第一次上“文字学”的课,自我介绍说:“我姓程名笃,字顿迟,你 们可知道这名和字,来自何书?”郑波站起来说:“来自《说文解字》,笃者,马行顿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8—9 题。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① 苏轼 (一) (二) 倦客愁闻归路遥, 余生欲老海南村, 眼明飞阁俯长桥。 帝遣巫阳招我魂②。 贪看白鹭横秋浦, 杳杳天低鹘没处, 不觉青林没晚潮。 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①这两首七绝作于元符三年(1100 年),诗人离开贬所儋州之前。澄迈,县名, 在今海南岛;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 ②帝遣巫阳招我魂:帝,指上帝;巫阳,古代女巫名。这里诗人化用《楚辞,招魂》 之意,借上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内迁。 8.第一首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5 分) 9.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艺术手法有何异同。(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诗经·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其中感叹自己婚后日夜辛劳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词中经常使用倒装的手法为整首诗词的大放异彩增添亮点,如辛弃疾的《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在古典诗词之中,会被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下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让曹操的求贤建功之心彰著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李白 写蜀道令人胆寒不安、连鸟也相依而行。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 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尊严死 聂鑫森 一辆白色的小车,驶出了 湘楚大学的校门。深秋上午的太阳光薄而淡,透出一阵阵的 凉意。从这里到江南医院,要穿过繁华的闹市,加上红绿灯,堵车,满打满算要一个小时。 开车的是程奋,坐在后座的是郑波。 程奋在校办公室当主任,四十八岁,头圆、腹凸、体胖。郑波比他大两岁,是中文系的 教授,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主攻古代文字学,师从程奋的父亲程笃,读硕读博,再当助手, 一眨眼过去了二十多年。 两个人久久不说话,在去向医院的这一路上静得只听见车轮摩擦水泥路发出的沙沙声。 古稀之年的程笃肝癌晚期,四个月前住进了江南医院的肿瘤科重症监护室。郑波在上课、 开会之余,一个人去得很勤。重症监护室是不能随便让人进去探看的,因为里面的空气消了 毒。门上只有一个玻璃镶嵌的小孔,郑波隔一阵就会把眼睛贴上去,打量躺在病床上的程笃: 一头银发,满脸愁苦,时而清醒,时而昏迷;鼻子的两孔插着氧气管和胃管,胳膊上插着输 液的套管,下面还插着输尿管。 每当这个时候,郑波就会喟然长叹。这种“生命支持系统”,无非是让先生毫无质量地活在限 定的时间里,死已是不可避免的了。先生平日曾多次对他说:“人活着,要有尊严,人死去, 也要有尊严。”这种比“死别”更残忍的“生离”,身上插着管子,身边没有亲人朋友,像吞币 机一样耗费钱财,“工业化”地死去,先生一定是极不愿意的。可惜师母因病已去世多年,可 惜程奋夫妇和儿子都太忙,来得少,来了也总是匆匆的。 郑波读本科时,程笃第一次上“文字学”的课,自我介绍说:“我姓程名笃,字顿迟,你 们可知道这名和字,来自何书?”郑波站起来说:“来自《说文解字》,笃者,‘马行顿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