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2018届高三12月第1次双周考 考试时间2017年12月15日命题人:邵书平崔志阳审题人:秦曦李 成良赵伟薇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谈读书时的思考 为什么读书?通常会有四种情况:一是为休闲而读书。随便翻翻,看看小说、散 文或非专业的书。二是为兴趣而读书。对某个领域有兴趣、为了解某个方面的情 况而读书。比如出国或国内旅游,要了解目的地、景点的情况。三是为学习而读 书。要完成学习任务、为了考试或者要求写体会文章而读书。四是为研究而读书。 也就是为研究问题、做学问而读书。我所说的读书思考,主要是讲为学习、为研 究而读书时的思考 为学习、为研究,肯定要读书。尤其是为了研究还必须读很多书。张培刚先生在 哈佛大学写博士论文,9个月时间翻阅了200多部专著,涉及180位学者,最终 论文得了威尔士奖 为学习或研究需要很认真读书,为了说明或检验读书认真,有的还要求整段整篇 地背下来,有的还写读书笔记或体会。我认为,为学习或为研究而读书,判断其 认真程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记忆,读过之后,记得书的主要内容,甚至 能背出其中的段落和句子;第二个层次是理解,能够理解书中所传达的思想;第 三个层次是思考。 为学习研究而读书,往往有通读和精读两种方式,有时也会有选择地读或有重点 地细读。无论哪种方式,都可以引发思考,都可以因为思考而读懂。 读书时的思考,可能会涉及四个方面 读书需要平面思考。要把书、作者以及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思考。如何理解书的 旨趣,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祥?为什么有时直截了当、有时却环顾左右而言他 甚至似是而非?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观察,必须历史地看,必须在特定的时空条件 中看:需要结合作者的人生、风格、追求看。只有这样,才能把书的中心思想理 解准、理解深、理解透、理解到位。 读书需要总结思考。一本书总是有一定篇幅的,无论是通读还是精读,必须抓住 重点,总结概括出书的主题、中心思想、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最能引人注意的创 新点或亮点。虽然作者、出版单位在推介时会讲该书的看点,包括写作意图,也 会有专门的书评,甚至包括其他人的读书笔记和体会文章,但这些只能帮助我们 理解,不能代替我们思考。 读书需要关联思考。要把所读之书与同类书籍、文章联系起来读,与相关领域的 学术体系、学科前沿联系起来思考,搞清楚该书的学术地位、学术价值、原创水 平和实际贡献,建立起“由点到面,以面看点”的分析框架 读书需要启发思考。无论是为学习还是为研究而读书,目的总是要提高自己的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启发性思考,要一边读一边想。通过读书我们想到了了什么、 悟到了什么。通过读书我们是否受到激励、触动与启发,这是对我们为什么要读 书,书读得怎么样的最好回答 1.下列关于读书的四种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休闲而读书,人们可以没有任何功利心,仅为享受美好的读书时光,如陶 渊明的“乐琴书以消忧
湖北省襄阳市 2018 届高三 12 月第 1 次双周考 考试时间 2017 年 12 月 15 日 命题人:邵书平 崔志阳 审题人:秦曦 李 成良 赵伟薇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谈谈读书时的思考 为什么读书?通常会有四种情况:一是为休闲而读书。随便翻翻,看看小说、散 文或非专业的书。二是为兴趣而读书。对某个领域有兴趣、为了解某个方面的情 况而读书。比如出国或国内旅游,要了解目的地、景点的情况。三是为学习而读 书。要完成学习任务、为了考试或者要求写体会文章而读书。四是为研究而读书。 也就是为研究问题、做学问而读书。我所说的读书思考,主要是讲为学习、为研 究而读书时的思考。。 为学习、为研究,肯定要读书。尤其是为了研究还必须读很多书。张培刚先生在 哈佛大学写博士论文,9 个月时间翻阅了 200 多部专著,涉及 180 位学者,最终 论文得了威尔士奖。 为学习或研究需要很认真读书,为了说明或检验读书认真,有的还要求整段整篇 地背下来,有的还写读书笔记或体会。我认为,为学习或为研究而读书,判断其 认真程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记忆,读过之后,记得书的主要内容,甚至 能背出其中的段落和句子;第二个层次是理解,能够理解书中所传达的思想;第 三个层次是思考。 为学习研究而读书,往往有通读和精读两种方式,有时也会有选择地读或有重点 地细读。无论哪种方式,都可以引发思考,都可以因为思考而读懂。 读书时的思考,可能会涉及四个方面。 读书需要平面思考。要把书、作者以及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思考。如何理解书的 旨趣,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祥?为什么有时直截了当、有时却环顾左右而言他, 甚至似是而非?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观察,必须历史地看,必须在特定的时空条件 中看;需要结合作者的人生、风格、追求看。只有这样,才能把书的中心思想理 解准、理解深、理解透、理解到位。 读书需要总结思考。一本书总是有一定篇幅的,无论是通读还是精读,必须抓住 重点,总结概括出书的主题、中心思想、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最能引人注意的创 新点或亮点。虽然作者、出版单位在推介时会讲该书的看点,包括写作意图,也 会有专门的书评,甚至包括其他人的读书笔记和体会文章,但这些只能帮助我们 理解,不能代替我们思考。 读书需要关联思考。要把所读之书与同类书籍、文章联系起来读,与相关领域的 学术体系、学科前沿联系起来思考,搞清楚该书的学术地位、学术价值、原创水 平和实际贡献,建立起“由点到面,以面看点”的分析框架。 读书需要启发思考。无论是为学习还是为研究而读书,目的总是要提高自己的。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启发性思考,要一边读一边想。通过读书我们想到了了什么、 悟到了什么。通过读书我们是否受到激励、触动与启发,这是对我们为什么要读 书,书读得怎么样的最好回答。 1.下列关于读书的四种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为休闲而读书,人们可以没有任何功利心,仅为享受美好的读书时光,如陶 渊明的“乐琴书以消忧
B.为兴趣而读书,如外岀旅游最好先读些书了解当地情况,古人“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正是如此考虑 C.为学习而读书,必须读大量的书,杜甫有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强调的就是多读书的重要性。 D.为研究而读书,不能光读而不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其中的道理是相同的。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读书通常有四种情况,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为学习、研究而读书时,不只 要读,还要进行思考 B.判断一种读书情况是否是为学习或研究,需要看它是否能满足三个层次条件: 记忆、理解、思考 C.为学习研究而读书时,可以有选择地通读,也可以有重点地细读精读,不过 要读懂书都离不开思考。 D.人们在读书时不管是进行平面思考还是启发思考,都意味着在认真程度上已 经达到了很高的层次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读书需要平面思考,因为把作者和时代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把书的中心思想理 解准、理解深、理解透、理解到位。 B.读书需要总结思考,因为虽然很多外部资料可以帮我们理解,但它们不可能 帮我们总结出主题、中心思想等。 C.读书需要关联思考,因为关联阅读同类书籍,既便于明白该书的价值,更可 以进一步全面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D.读书需要启发思考,因为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读书,清楚了自己读书后的收 获,就可以实现提高自己的目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没文化 【俄罗斯】安德烈·马卡罗夫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 “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 公平。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 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 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 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朵丫子上去了。 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 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 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 科利亚没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 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B.为兴趣而读书,如外出旅游最好先读些书了解当地情况,古人“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正是如此考虑。 C.为学习而读书,必须读大量的书,杜甫有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强调的就是多读书的重要性。 D.为研究而读书,不能光读而不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其中的道理是相同的。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读书通常有四种情况,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为学习、研究而读书时,不只 要读,还要进行思考。 B.判断一种读书情况是否是为学习或研究,需要看它是否能满足三个层次条件: 记忆、理解、思考。 C.为学习研究而读书时,可以有选择地通读,也可以有重点地细读精读,不过 要读懂书都离不开思考。 D.人们在读书时不管是进行平面思考还是启发思考,都意味着在认真程度上已 经达到了很高的层次。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读书需要平面思考,因为把作者和时代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把书的中心思想理 解准、理解深、理解透、理解到位。 B.读书需要总结思考,因为虽然很多外部资料可以帮我们理解,但它们不可能 帮我们总结出主题、中心思想等。 C.读书需要关联思考,因为关联阅读同类书籍,既便于明白该书的价值,更可 以进一步全面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D.读书需要启发思考,因为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读书,清楚了自己读书后的收 获,就可以实现提高自己的目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没文化 【俄罗斯】安德烈·马卡罗夫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 “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 公平。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 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 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 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朵丫子上去了。 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 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 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 科利亚没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 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 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 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 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 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普希金 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 是两三行而已。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 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 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 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 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 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 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 “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这些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 多有文化。 “什么?”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 自行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平板电脑。” 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 “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 其解。“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 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 “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 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 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 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套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 科里亚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他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过, 但名字似乎还记得。好像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 而且作者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①,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 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 (有删改) [注]①加缪:全名叫阿尔贝·加缪,法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妻子认为,一家三口应该有一套大一点的房子,在物质享用上追求一种公平, 这恰恰和姑妈的生活清贫形成鲜明对比,可见两个人追求的差异 B.小说中的“姑妈”是次要人物,但也是线索人物,她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 有文化修养的人,和科里亚夫妇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突出主旨。 C.科里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 流行文化,他对传统的纸质书是排斥、抵触的
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 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 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 的。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 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 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普希金 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 是两三行而已。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 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 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 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 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 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 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 “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这些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 多有文化。” “什么?”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 自行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平板电脑。” 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 “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 其解。“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 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 “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 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 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 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套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 科里亚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他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过, 但名字似乎还记得。好像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 而且作者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①,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 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 (有删改) [注]①加缪:全名叫阿尔贝·加缪,法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妻子认为,一家三口应该有一套大一点的房子,在物质享用上追求一种公平, 这恰恰和姑妈的生活清贫形成鲜明对比,可见两个人追求的差异。 B.小说中的“姑妈”是次要人物,但也是线索人物,她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 有文化修养的人,和科里亚夫妇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突出主旨。 C.科里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 流行文化,他对传统的纸质书是排斥、抵触的
D.文中多次提到电视,是为了把“影像化”生活与“文字化”生活做对立,彰 显两种不同的生活追求的矛盾冲突以及最后的解决。 5.小说写科里亚姑妈留给他“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的书,有什么作用? (5分) 6.有人认为,妻子是阻碍科里亚变得“有文化”的根本力量,你是否同意?请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7-9题。 材料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 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天舟一号”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 制的一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具有与“天宫二号 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等功 能 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天舟一号”将使中国 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一能力,是确保未来中 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4月21日) 材料二 “神舟十号”任务完成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 阶段。而在空间实验室阶段,将突破并验证推进剂补加技术、再生式环控生保技 术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成功,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及一系列空间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任务实施阶段。 为了对空间实验室中航天员长期驻留和空间科学实验进行支持,要通过货运飞船 进行货物补给。如果说载人飞船是天地往返的载人工具,那么货运飞船就是天地 间运货的工具。中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技 术研发。只运货不运人,货物运载量将是俄罗斯进步号无人货运飞船的3倍,在 功能、性能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D.文中多次提到电视,是为了把“影像化”生活与“文字化”生活做对立,彰 显两种不同的生活追求的矛盾冲突以及最后的解决。 5.小说写科里亚姑妈留给他“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的书,有什么作用? (5 分) 6.有人认为,妻子是阻碍科里亚变得“有文化”的根本力量,你是否同意?请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 2017 年 4 月 20 日 19 时 41 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 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天舟一号”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 制的一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具有与“天宫二号’ 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等功 能。 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天舟一号”将使中国 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一能力,是确保未来中 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 年 4 月 21 日) 材料二 “神舟十号”任务完成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 阶段。而在空间实验室阶段,将突破并验证推进剂补加技术、再生式环控生保技 术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 2016 年 9 月 15 日,“天宫二号”发射成功,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及一系列空间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任务实施阶段。 为了对空间实验室中航天员长期驻留和空间科学实验进行支持,要通过货运飞船 进行货物补给。如果说载人飞船是天地往返的载人工具,那么货运飞船就是天地 间运货的工具。中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技 术研发。只运货不运人,货物运载量将是俄罗斯进步号无人货运飞船的 3 倍,在 功能、性能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旨在补给空间实验室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推进剂、空 气、航天员的饮料食物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 间站的运行寿命。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3.35米直径的货物舱和2.8米直径的推进舱组成,货 物舱用于装载货物,而推进舱为整个飞船提供动力与电力,推进舱两侧各有一翼 太阳能帆板(共三板),后部安装了4台变轨用主发动机。此外飞船还安装了 24台姿控发动机。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全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质量13吨,最大上行 货物运载量约6.5吨。无论是直径、质量还是运载能力,”天舟一号”都将达到 世界先进水平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近地轨道上行运载能力约为6.5吨,高于俄罗斯联邦航 天局研制的进步号M型(2.5吨)以及日本航空研究研发机构的H-Ⅱ运载飞船(6.0 吨),低于欧洲空间局的自动运载飞船(7.6吨)。下行运载能力约为6.0吨 载荷比即运载货物的质量与货运飞船船体本身的质量之比,“天舟一号”货运飞 船的载荷比高达48%,高于日欧的货运飞船。 (摘编自《中国航天报》 材料四 2017年7月2日晚,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消息一 经披露,人们不禁扼腕痛惜。 航天试验从来没有平坦大道,总是与高风险为伴,可谓“刀尖上的舞蹈”。每每 遇到瓶颈和挫折,航天人都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有时甚至会为航天 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航天探索是勇敢者的事业,只有不 惧失败、跌倒后重新爬起、继续砥砺前行的人,才能摘得世界科技髙峰上的明珠 (摘编自《中国航天报》评论员文章《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任务的实 施阶段。 B.“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技术研发,是中国首 个货运飞船 C.“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用于装载货物的货物舱和为整个飞船提供动力与电 力的推进舱两部分组成。 D.“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只运货不运人,因为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 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航天是高风险事业,航天人承受着巨大比力,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在失败 中孤砺前行,方可登顶世界科技之巅 B.运载“天舟一号”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火箭今年4月20日发射成功,长征五 号遥二火箭今年7月2日发射失利。 C.推进剂补加技术等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 段需要突破并验证的关键技术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旨在补给空间实验室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推进剂、空 气、航天员的饮料食物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 间站的运行寿命。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 3.35 米直径的货物舱和 2.8 米直径的推进舱组成,货 物舱用于装载货物,而推进舱为整个飞船提供动力与电力,推进舱两侧各有一翼 太阳能帆板(共三板),后部安装了 4 台变轨用主发动机。此外飞船还安装了 24 台姿控发动机。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全长 lO.6 米,最大直径 3.35 米,质量 13 吨,最大上行 货物运载量约 6.5 吨。无论是直径、质量还是运载能力,”天舟一号”都将达到 世界先进水平。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近地轨道上行运载能力约为 6.5 吨,高于俄罗斯联邦航 天局研制的进步号M型(2.5吨)以及日本航空研究研发机构的H-Ⅱ运载飞船(6.0 吨),低于欧洲空间局的自动运载飞船(7.6 吨)。下行运载能力约为 6.0 吨。 载荷比即运载货物的质量与货运飞船船体本身的质量之比,“天舟一号”货运飞 船的载荷比高达 48%,高于日欧的货运飞船。 (摘编自《中国航天报》) 材料四 2017 年 7 月 2 日晚,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消息一 经披露,人们不禁扼腕痛惜。 航天试验从来没有平坦大道,总是与高风险为伴,可谓“刀尖上的舞蹈”。每每 遇到瓶颈和挫折,航天人都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有时甚至会为航天 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航天探索是勇敢者的事业,只有不 惧失败、跌倒后重新爬起、继续砥砺前行的人,才能摘得世界科技高峰上的明珠。 (摘编自《中国航天报》评论员文章《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任务的实 施阶段。 B.“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技术研发,是中国首 个货运飞船。 C.“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用于装载货物的货物舱和为整个飞船提供动力与电 力的推进舱两部分组成。 D.“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只运货不运人,因为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 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 A.航天是高风险事业,航天人承受着巨大比力,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在失败 中孤砺前行,方可登顶世界科技之巅。 B.运载“天舟一号”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火箭今年 4 月 20 日发射成功,长征五 号遥二火箭今年 7 月 2 日发射失利。 C.推进剂补加技术等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 段需要突破并验证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