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_5_次课程教学方案周次第3周课时数|2课时第四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教学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章节第一节刑法的空间效力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教学了解罪刑法定原则目标了解刑法的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从而正确判断刑法管辖权与新旧刑法的适用要求教学罪责刑相适应重点刑法的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教学普遍管辖原则难点从旧兼从轻原则主要口课堂讲授口小组活动口实验演示口难点答疑口提问教学口作业讲评口实践教学口考试测验口其他活动方式使用口文字教材口电子教案口录像材料口录音材料直播课堂媒体口 CAI 课件IP课件口其他资源:资源作业为什么刑法规定的是从旧兼从轻原贝练习阐述刑法空间效力四种原则的利与弊第四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1、确立了科学的刑罚种类2、设置了不同的法定刑幅度3、规定了区别对待的处罚原则(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1、纠正重定罪轻量刑的错误倾向,把量刑与定罪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2、纠正重刑主义的错误倾向,强化量刑公正的执法理念3、纠正不同法院量刑轻重悬殊的现象,实现执法中的平衡和协调统一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第一节刑法的空间效力格二、刑法管辖权确立的四个主要原则书二、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设(一)领陆(二)领水(三)领空计三、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一)管所有不在我国领域内的我国公民(二)不同身份人的区别(三)双重处罚的问题四、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犯罪如何理解(二)限制条件(三)双重管辖问题五、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第二节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生效时间二、刑法的失效时间、刑法的溯及力四、与刑法时间效力有关的若干问题的法律适用11
11 第 5 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第 3 周 课时数 2 课时 教学 章节 第四节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教学 目标 要求 了解罪刑法定原则 了解刑法的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从而正确判断刑法管辖权与新旧刑法的适用 教学 重点 罪责刑相适应 刑法的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 教学 难点 普遍管辖原则 从旧兼从轻原则 主要 教学 方式 □ 课堂讲授 □ 小组活动 □ 实验演示 □ 难点答疑 □ 提问 □ 作业讲评 □ 实践教学 □ 考试测验 □ 其他活动 使用 媒体 资源 □ 文字教材 □ 电子教案 □ 录像材料 □ 录音材料 □ 直播课堂 □ CAI 课件 □ IP 课件 □ 其他资源: 作业 练习 为什么刑法规定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阐述刑法空间效力四种原则的利与弊 板 书 设 计 第四节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 1、确立了科学的刑罚种类 2、设置了不同的法定刑幅度 3、规定了区别对待的处罚原则 (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 1、纠正重定罪轻量刑的错误倾向,把量刑与定罪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2、纠正重刑主义的错误倾向,强化量刑公正的执法理念 3、纠正不同法院量刑轻重悬殊的现象,实现执法中的平衡和协调统一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刑法管辖权确立的四个主要原则 二、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 (一)领陆(二)领水(三)领空 三、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 (一)管所有不在我国领域内的我国公民(二)不同身份人的区别(三)双重处罚的问题 四、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 (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犯罪如何理解(二)限制条件(三)双重管辖问题 五、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一、刑法的生效时间 二、刑法的失效时间 三、刑法的溯及力 四、与刑法时间效力有关的若干问题的法律适用
第_5次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教学环节主要教学内容安排、导入第四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讨论罪新课责刑相适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应原则的讲授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司法适讨论 第一节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管辖权确立的四个主要原则布置作业2、讨论普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一)领陆(二)领水(三)领空遍管辖权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的合理性(一)管所有不在我国领域内的我国公民(二)不同身份人的区别(三)双重处和必要罚的问题&四、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犯罪如何理解(二)限制条件(三)双重管辖问题五、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第二节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的失效时间三、刑法的溯及力四、与刑法时间效力有关的若干问题的法律适用[练习]1、下列关于中国刑法适用范围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甲国公民汤姆教唆乙国公民约翰进入中国境内发展黑社会组织。即使约翰果真进入中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能适用中国刑法对仅仅实施教唆行为的汤姆追究刑事责任B.中国公民赵某从甲国贩卖毒品到乙国后回到中国。由于赵某的犯罪行为地不在中国境内,行为也没有危害中国的国家或者国民的利益,所以,不能适用中国刑法C.A国公民丙在中国留学期间利用署期外出旅游,途中为勒索财物,将B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丁某从东北某市绑架到C 国,中国刑法可以依据保护管辖原则对丙追究刑事责任D.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实施的犯罪行为,按照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也可以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2、金某,男,22岁,中国公民。2002年的某日,携带菜刀偷越国境到朝鲜境内将该国公民朴某强奸。时隔不久,再次闯入该国境内,欲对某学生进行强奸时被发现逃回国内。第三次又潜入该国一养鸡场持刀威胁抢动了该国公民车某手表一块并欲对其实施强奸时,遭到反抗,被当场抓获。对金某,能否适用我国刑法追究?3、思考刑法四种空间管辖原则的利与弊。12
12 第 5 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一、导入 新课 二、讲授 讨论 三、布置 作业 第四节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 (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刑法管辖权确立的四个主要原则 二、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 (一)领陆(二)领水(三)领空 三、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 (一)管所有不在我国领域内的我国公民(二)不同身份人的区别(三)双重处 罚的问题 四、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 (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犯罪如何理解(二)限制条件(三)双重管辖问题 五、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一、刑法的生效时间 二、刑法的失效时间 三、刑法的溯及力 四、与刑法时间效力有关的若干问题的法律适用 [练习] 1、下列关于中国刑法适用范围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甲国公民汤姆教唆乙国公民约翰进入中国境内发展黑社会组织。即使约翰果 真进入中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能适用中国刑法对仅仅实施教唆行为的汤姆 追究刑事责任 B.中国公民赵某从甲国贩卖毒品到乙国后回到中国。由于赵某的犯罪行为地不 在中国境内,行为也没有危害中国的国家或者国民的利益,所以,不能适用中国 刑法 C.A 国公民丙在中国留学期间利用暑期外出旅游,途中为勒索财物,将 B 国在 中国的留学生丁某从东北某市绑架到 C 国,中国刑法可以依据保护管辖原则对 丙追究刑事责任 D.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实施的犯罪行为,按照刑法规定的最高刑 为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也可以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2、金某,男,22 岁,中国公民。2002 年的某日,携带菜刀偷越国境到朝鲜境内 将该国公民朴某强奸。时隔不久,再次闯入该国境内,欲对某学生进行强奸时被 发现逃回国内。第三次又潜入该国一养鸡场持刀威胁抢劫了该国公民车某手表一 块并欲对其实施强奸时,遭到反抗,被当场抓获。对金某,能否适用我国刑法追 究? 3、思考刑法四种空间管辖原则的利与弊。 1、讨论罪 责刑相适 应原则的 司法适 用; 2、讨论普 遍管辖权 的合理性 和必要 性
第_6_次课程教学方案周次第3周 课时数 |2 课时教学 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章节教学理解犯罪的概念目标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要求教学养犯罪的形式概念与实质概念重点犯罪构成的分类教学西方国家的犯罪构成理论难点修正的犯罪构成、待补充的犯罪构成、复杂的犯罪构成主要口课堂讲授口小组活动口实验演示口难点答疑口 提问教学口作业讲评口实践教学口其他活动方式口考试测验使用口文字教材口电子教案口录像材料口录音材料直播课堂媒体CAI课件口IP课件口其他资源:资源作业思考犯罪的实质概念的界定练习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第一节犯罪概念一、犯罪概念的类型(一)犯罪的形式概念1、犯罪是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2、犯罪是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3、结合刑事诉讼法,将犯罪表述为能够引起刑事诉讼程序并导致刑罚的违法行为二)犯罪的实质概念1、西方国家关于犯罪的实质概念的界定2、马克思关于犯罪实质概念的界定:三)犯罪的混合概念板-刑事违法性2、犯罪的实质特征——社会危害性1、犯罪的形式特征-书二、我国型法中的犯罪概念设(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犯罪最基本特征)计(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第二节?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的历史沿革二、西方国家的犯罪构成要件三、苏联和我国:主客观因素相统一四、研究犯罪构成的意义五、犯罪构成的分类(一)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二)完结的犯罪构成与待补充的犯罪构成(三)单一的犯罪构成与复杂的犯罪构成13
13 第 6 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第 3 周 课时数 2 课时 教学 章节 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教学 目标 要求 理解犯罪的概念 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教学 重点 犯罪的形式概念与实质概念 犯罪构成的分类 教学 难点 西方国家的犯罪构成理论 修正的犯罪构成、待补充的犯罪构成、复杂的犯罪构成 主要 教学 方式 □ 课堂讲授 □ 小组活动 □ 实验演示 □ 难点答疑 □ 提问 □ 作业讲评 □ 实践教学 □ 考试测验 □ 其他活动 使用 媒体 资源 □ 文字教材 □ 电子教案 □ 录像材料 □ 录音材料 □ 直播课堂 □ CAI 课件 □ IP 课件 □ 其他资源: 作业 练习 思考犯罪的实质概念的界定 板 书 设 计 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第一节 犯罪概念 一、犯罪概念的类型 (一)犯罪的形式概念 1、犯罪是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 2、犯罪是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结合刑事诉讼法,将犯罪表述为能够引起刑事诉讼程序并导致刑罚的违法行为 (二)犯罪的实质概念 1、西方国家关于犯罪的实质概念的界定 2、马克思关于犯罪实质概念的界定: (三)犯罪的混合概念 1、犯罪的形式特征——刑事违法性 2、犯罪的实质特征——社会危害性 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犯罪最基本特征) (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 第二节 犯罪构成 一、犯罪构成的历史沿革 二、西方国家的犯罪构成要件 三、苏联和我国:主客观因素相统一 四、研究犯罪构成的意义 五、犯罪构成的分类 (一)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 (二)完结的犯罪构成与待补充的犯罪构成 (三)单一的犯罪构成与复杂的犯罪构成
第_6次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教学环节主要教学内容安排一、导入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1、思考各新课种犯罪的第-一节犯罪概念、犯罪概念的类型实质概念、讲授一)犯罪的形式概念理论流讨论(二)犯罪的实质概念派(三)犯罪的混合概念布置作业、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第二节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的历史沿革西方国家的犯罪构成要件三、苏联和我国:主客观因素相统一四、研究犯罪构成的意义五、犯罪构成的分类(一)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二)完结的犯罪构成与待补充的犯罪构成三)单一的犯罪构成与复杂的犯罪构成[练习] 1、论述犯罪构成的分类。2、简析西方国家的犯罪构成理论。TA
14 第 6 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一、导入 新课 二、讲授 讨论 三、布置 作业 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第一节 犯罪概念 一、犯罪概念的类型 (一)犯罪的形式概念 (二)犯罪的实质概念 (三)犯罪的混合概念 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 第二节 犯罪构成 一、犯罪构成的历史沿革 二、西方国家的犯罪构成要件 三、苏联和我国:主客观因素相统一 四、研究犯罪构成的意义 五、犯罪构成的分类 (一)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 (二)完结的犯罪构成与待补充的犯罪构成 (三)单一的犯罪构成与复杂的犯罪构成 [练习] 1、论述犯罪构成的分类。 2、简析西方国家的犯罪构成理论。 1、思考各 种犯罪的 实质概念 理论流 派
第_7_次课程教学方案周次第4周课时数2 课时第五章犯罪客体第一节犯罪客体概述教学 第二节法益章节 第三节犯罪客体的分类第四节犯罪对象教学理理解犯罪客体的概念、法益的概念目标理理解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要求教学犯罪客体的分类重点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教学法益难点 犯罪对象的概念主要口课堂讲授口小组活动口实验演示口难点答疑口提问教学口作业讲评口 考试测验口 其他活动,口实践教学方式使用口文字教材口电子教案口录像材料口录音材料口直播课堂媒体口CAI 课件口IP课件口其他资源:资源作业阐述对法益的理解练习阐述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与区别第五章犯罪客体第一节 犯罪客体概述第二节法益(一)法益的概念二)法益的特点1、法益与利益相关联2、法益与法相关联3、法益必须与人相关联4、法益作为犯罪侵害或者威胁的利益,必须具有可侵害性。第三节犯罪客体的分类一、犯罪客体的一般分类本一)一般客体书(二)犯罪的同类客体设(三)犯罪的直接客体计、对具体犯罪客体的分类(一)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1、主要客体2、次要客体3、随机客体二)物质性犯罪客体与非物质性犯罪客体第四节 犯罪对象、犯罪对象的概念1、犯罪对象是具体的人或物2、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人或物3、犯罪对象是刑法规定的人或物、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和区别15
15 第 7 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第 4 周 课时数 2 课时 教学 章节 第五章 犯罪客体 第一节 犯罪客体概述 第二节 法益 第三节 犯罪客体的分类 第四节 犯罪对象 教学 目标 要求 理解犯罪客体的概念、法益的概念 理解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 教学 重点 犯罪客体的分类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 教学 难点 法益 犯罪对象的概念 主要 教学 方式 □ 课堂讲授 □ 小组活动 □ 实验演示 □ 难点答疑 □ 提问 □ 作业讲评 □ 实践教学 □ 考试测验 □ 其他活动 使用 媒体 资源 □ 文字教材 □ 电子教案 □ 录像材料 □ 录音材料 □ 直播课堂 □ CAI 课件 □ IP 课件 □ 其他资源: 作业 练习 阐述对法益的理解 阐述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与区别 板 书 设 计 第五章 犯罪客体 第一节 犯罪客体概述 第二节 法益 (一)法益的概念 (二)法益的特点 1、法益与利益相关联 2、法益与法相关联 3、法益必须与人相关联 4、法益作为犯罪侵害或者威 胁的利益,必须具有可侵害性。 第三节 犯罪客体的分类 一、犯罪客体的一般分类 (一)一般客体 (二)犯罪的同类客体 (三)犯罪的直接客体 二、对具体犯罪客体的分类 (一)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 1、主要客体 2、次要客体 3、随机客体 (二)物质性犯罪客体与非物质性犯罪客体 第四节 犯罪对象 一、犯罪对象的概念 1、犯罪对象是具体的人或物 2、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人或物 3、犯罪对象是刑法规定 的人或物 二、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和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