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是在当世仍有典范意义与价值的优秀文化遗产。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典的地 位稳固如泰山,如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韦勒克所说:“文学经典已经被牢固地确定下来,远 远地超出怀疑者所容许的程度。贬低莎士比亚的企图,即便它是来自于像托尔斯泰这样一位 经典作家也是成功不了的。”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人怀疑传统经典的合法性 在欧美学术界掀起了一场维护经典和批评经典的“文化战争”。此种思潮90年代传入中国, 在现代文学研究界引发了谁是现代经典作家之争。不管是欧美学术界,还是中国学术界,关 于经典的讨论,其出发点并非从根本上撼动经典的地位,无非是哪些作家作品应该进入经典, 哪些不应该进入经典,但前提它必须是经典。 卡尔维诺用十四条理由说明为什么读经典,其中几条都与耐读性有关。经典是“一本每 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凡 可以称为经典的书,一定是值得我们不断阅读的精神产品。经典的耐读性反映在三个方面。 首先,经典必然是独创的,是独一无二的。《红楼梦》面世之后,续书很多,但没有一 部成为经典,原因很简单,《红楼梦》只能是一部,不能有第二部,第二部就非独创。鲁迅 被看作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为什么鲁迅是经典作家?读《阿Q正传》就可知道。鲁迅塑 造了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阿Q,并用阿Q这个形象来凝缩中国人的国民性一一阿Q精神胜 利法。他的自轻自贱,他的妄自为大,他的自我安慰之道,都和中国人的国民性息息相关。 鲁迅当时就看穿了当代人的这些把戏。 其次,经典的耐读,来自于其丰厚的内涵。王蒙曾说:“我喜欢一次又一次地琢磨《红
安阳市 2020 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经典,是在当世仍有典范意义与价值的优秀文化遗产。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经典的地 位稳固如泰山,如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韦勒克所说:“文学经典已经被牢固地确定下来,远 远地超出怀疑者所容许的程度。贬低莎士比亚的企图,即便它是来自于像托尔斯泰这样一位 经典作家也是成功不了的。”但是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有人怀疑传统经典的合法性, 在欧美学术界掀起了一场维护经典和批评经典的“文化战争”。此种思潮 90 年代传入中国, 在现代文学研究界引发了谁是现代经典作家之争。不管是欧美学术界,还是中国学术界,关 于经典的讨论,其出发点并非从根本上撼动经典的地位,无非是哪些作家作品应该进入经典, 哪些不应该进入经典,但前提它必须是经典。 卡尔维诺用十四条理由说明为什么读经典,其中几条都与耐读性有关。经典是“一本每 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凡 可以称为经典的书,一定是值得我们不断阅读的精神产品。经典的耐读性反映在三个方面。 首先,经典必然是独创的,是独一无二的。《红楼梦》面世之后,续书很多,但没有一 部成为经典,原因很简单,《红楼梦》只能是一部,不能有第二部,第二部就非独创。鲁迅 被看作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为什么鲁迅是经典作家?读《阿 Q 正传》就可知道。鲁迅塑 造了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阿 Q,并用阿 Q 这个形象来凝缩中国人的国民性——阿 Q 精神胜 利法。他的自轻自贱,他的妄自为大,他的自我安慰之道,都和中国人的国民性息息相关。 鲁迅当时就看穿了当代人的这些把戏。 其次,经典的耐读,来自于其丰厚的内涵。王蒙曾说:“我喜欢一次又一次地琢磨《红
楼梦》,每读一次都有新发现,每读一次都有新体会新解读。”这是讲经典对一个人的一生 都是无尽的宝藏。鲁迅在《〈绛洞花主〉小引》中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是讲经典对不同读者而言,会 有不同的发现。但如果《红楼梦》里面没有这样的内涵的话,读者也是无法看出来的。 再有,经典的耐读,在于思想的深刻性。儒家思想来自于“四书五经”,道家的思想来 自于《老子》《庄子》。人类的轴心时代恰恰是经典的爆发期,也是人类思想的爆发期。 《三国演义》写中国人的政治观,讲天时地利人和。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 人和。《三国演义》里面蕴含着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用今天的话语来说,就是谁获得了老百 姓的支持,谁就是合法政权。这就是一种全新的政权观。当然这种历史观来自孟子的思想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仁政就是以民为 本。获得百姓的支持,方能得到天下。由此孟子提出一个万世不泯的结论:“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 (摘编自詹福瑞《经典的魅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经典不可动摇的地位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从根本 上发生变化 B.受国外思潮影响,我国学术界曾开展了关于经典作家的争论,对作家作品进行了重 新划分 C.无论是韦勒克还是卡尔维诺,都试图通过自己对经典的认识来阐明阅读经典的重要 D.《红楼梦》作为经典文学,内容包罗万象,不同身份、文化背景的读者,从中会有 不同的收获和发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运用引用的论证手法,使读者对经典的地位问题有清晰具体的认识 B.文章从经典的概念入手,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经典具有耐读性这一重要特征。 C.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总分总结构论证中心论题 经典的魅力 D.作者在论述过程中,以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文学经典为例,有利于读者理解,也增 强了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问世后出现了许多续作,但没有一部能成为经典得以流传,原因在于经
楼梦》,每读一次都有新发现,每读一次都有新体会新解读。”这是讲经典对一个人的一生, 都是无尽的宝藏。鲁迅在《〈绛洞花主〉小引》中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是讲经典对不同读者而言,会 有不同的发现。但如果《红楼梦》里面没有这样的内涵的话,读者也是无法看出来的。 再有,经典的耐读,在于思想的深刻性。儒家思想来自于“四书五经”,道家的思想来 自于《老子》《庄子》。人类的轴心时代恰恰是经典的爆发期,也是人类思想的爆发期。 《三国演义》写中国人的政治观,讲天时地利人和。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 人和。《三国演义》里面蕴含着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用今天的话语来说,就是谁获得了老百 姓的支持,谁就是合法政权。这就是一种全新的政权观。当然这种历史观来自孟子的思想: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仁政就是以民为 本。获得百姓的支持,方能得到天下。由此孟子提出一个万世不泯的结论:“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 (摘编自詹福瑞《经典的魅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经典不可动摇的地位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才开始从根本 上发生变化。 B.受国外思潮影响,我国学术界曾开展了关于经典作家的争论,对作家作品进行了重 新划分。 C.无论是韦勒克还是卡尔维诺,都试图通过自己对经典的认识来阐明阅读经典的重要 原因。 D.《红楼梦》作为经典文学,内容包罗万象,不同身份、文化背景的读者,从中会有 不同的收获和发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首段运用引用的论证手法,使读者对经典的地位问题有清晰具体的认识。 B.文章从经典的概念入手,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经典具有耐读性这一重要特征。 C.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总分总结构论证中心论题—— 经典的魅力。 D.作者在论述过程中,以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文学经典为例,有利于读者理解,也增 强了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红楼梦》问世后出现了许多续作,但没有一部能成为经典得以流传,原因在于经
典具有独创性 B.鲁迅作为经典作家塑造了阿Q这一独特形象,可见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关键在 于人物塑造得是否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C.经典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作品就蕴含着轴心 时代人类伟大深刻的思想 D.孟子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在传统经典《三国演义》中得到弘扬,同 时这一思想也使小说更加深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 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从国内外 各城市对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 类的 市民在家中或单位等地产生的垃圾,应做到分类贮存或投放,需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垃 圾压缩车收集垃圾时,应做到密闭收集,防止二次污染环境,收集后应及时清理作业现场 清洁收集容器和分类垃圾桶。非垃圾压缩车直接收集时,应在垃圾收集容器中内置垃圾袋, 通过保洁员密闭收集。 投放时应按垃圾分类标志的提示,分别投放到指定的地点和容器中。投放后应注意盖好 垃圾桶上盖,以免垃圾污染周围环境,滋生蚊蝇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 材料二: 最近,继上海之后,49个城市开始垃圾分类试点。根据住建部等部门的计划,到2020 年年底,将在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所以,很多人在分 析预测,垃圾分类有望带动2000亿元行业新风口。从小程序识别垃圾、智能垃圾箱到智能 分拣,似乎一个新的行业就要出现了 那么,如何才能建好这个市场体系,过去历史中的经验,值得借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由于中国经济不发达,物资紧缺,所以建立起了一套国有体制 的废旧物品回收系统,回收废旧物资再利用,帮助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后,国有的废品 回收体系没落了,而市场化的、更加高效的废品回收体系取而代之。 改革开放后,来自河南信阳固始县、河北和四川等地的农民到达北京后,开始依靠买卖 废品为生。20世纪80年代,这个由外来谋生农民搭建的废品回收网络,从社区甚至垃圾箱
典具有独创性。 B.鲁迅作为经典作家塑造了阿 Q 这一独特形象,可见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关键在 于人物塑造得是否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C.经典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作品就蕴含着轴心 时代人类伟大深刻的思想。 D.孟子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在传统经典《三国演义》中得到弘扬,同 时这一思想也使小说更加深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 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从国内外 各城市对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 类的。 市民在家中或单位等地产生的垃圾,应做到分类贮存或投放,需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垃 圾压缩车收集垃圾时,应做到密闭收集,防止二次污染环境,收集后应及时清理作业现场, 清洁收集容器和分类垃圾桶。非垃圾压缩车直接收集时,应在垃圾收集容器中内置垃圾袋, 通过保洁员密闭收集。 投放时应按垃圾分类标志的提示,分别投放到指定的地点和容器中。投放后应注意盖好 垃圾桶上盖,以免垃圾污染周围环境,滋生蚊蝇。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 材料二: 最近,继上海之后,49 个城市开始垃圾分类试点。根据住建部等部门的计划,到 2020 年年底,将在先行先试的 46 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所以,很多人在分 析预测,垃圾分类有望带动 2000 亿元行业新风口。从小程序识别垃圾、智能垃圾箱到智能 分拣,似乎一个新的行业就要出现了。 那么,如何才能建好这个市场体系,过去历史中的经验,值得借鉴。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由于中国经济不发达,物资紧缺,所以建立起了一套国有体制 的废旧物品回收系统,回收废旧物资再利用,帮助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后,国有的废品 回收体系没落了,而市场化的、更加高效的废品回收体系取而代之。 改革开放后,来自河南信阳固始县、河北和四川等地的农民到达北京后,开始依靠买卖 废品为生。20 世纪 80 年代,这个由外来谋生农民搭建的废品回收网络,从社区甚至垃圾箱
开始,实现了高效的废品回收、集中,再到末端再生利用,整个链条实现了无缝衔接。可以 说,这些人是城市的清道夫。2014年左右,北京的废品回收从业人员达到历史高峰,近30 万人分散在废品回收、分类和再利用各个环节。其他大城市的情况也与北京类似,也正因为 如此,中国一直拥有较高的废品回收率。除首尔之外,东京、新加坡、纽约等城市的再利用 率均低于北京。 现在很多人在谈垃圾的智能识别,而我国20世纪的废品收购者早就会判断型号、材质 塑料的种类,甚至洗衣机电机是铜是铝,他们都能高效区分。他们的下游一一收购市场中, 废纸、废铜分门别类,塑料制品甚至分为好几个类别。 所以,中国原本的市场化的、成熟的废品回收体系,在这一波垃圾分类中,不应该缺位。 新的更高技术、更大规模的市场化,应该吸纳这个行业过去成熟的流程、专业能力。 (摘编自刘远举《高大上的垃圾分类风口,不应忘记拾荒者》,2019年7月22日“央视 网”) 材料三 在垃圾分类方面,日本走在了世界最前列。20世纪60年代严重的环境污染“逼”出了 日本一流的环保技术,70年代石油危机又促成了最好的节能技术。在号称垃圾分类标准“最 严格”的日本,垃圾分类已成为人们的基本“生存技能”。 在日本,如果垃圾回收人员发现垃圾分类得不合理,可不予回收。如果谁家的垃圾分类 不当而被拒收,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情节严重的“不法投弃”则会被通知警方出面处 理。如果乱丢垃圾,可能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坐牢。 日本的儿童打小就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谓一丝不苟:废旧报 纸和书本要捆得非常整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 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 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不可燃垃圾经过压 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 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 (摘编自2019年5月20日“北青网”等)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开始,实现了高效的废品回收、集中,再到末端再生利用,整个链条实现了无缝衔接。可以 说,这些人是城市的清道夫。2014 年左右,北京的废品回收从业人员达到历史高峰,近 30 万人分散在废品回收、分类和再利用各个环节。其他大城市的情况也与北京类似,也正因为 如此,中国一直拥有较高的废品回收率。除首尔之外,东京、新加坡、纽约等城市的再利用 率均低于北京。 现在很多人在谈垃圾的智能识别,而我国 20 世纪的废品收购者早就会判断型号、材质、 塑料的种类,甚至洗衣机电机是铜是铝,他们都能高效区分。他们的下游——收购市场中, 废纸、废铜分门别类,塑料制品甚至分为好几个类别。 所以,中国原本的市场化的、成熟的废品回收体系,在这一波垃圾分类中,不应该缺位。 新的更高技术、更大规模的市场化,应该吸纳这个行业过去成熟的流程、专业能力。 (摘编自刘远举《高大上的垃圾分类风口,不应忘记拾荒者》,2019 年 7 月 22 日“央视 网”) 材料三: 在垃圾分类方面,日本走在了世界最前列。20 世纪 60 年代严重的环境污染“逼”出了 日本一流的环保技术,70 年代石油危机又促成了最好的节能技术。在号称垃圾分类标准“最 严格”的日本,垃圾分类已成为人们的基本“生存技能”。 在日本,如果垃圾回收人员发现垃圾分类得不合理,可不予回收。如果谁家的垃圾分类 不当而被拒收,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情节严重的“不法投弃”则会被通知警方出面处 理。如果乱丢垃圾,可能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坐牢。 日本的儿童打小就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谓一丝不苟:废旧报 纸和书本要捆得非常整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 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 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不可燃垃圾经过压 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 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 (摘编自 2019 年 5 月 20 日“北青网”等)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日常垃圾通过分类储存搬运轴公共资源 B.垃圾分类方成分构成、产生量等分类目的物尽其用 C豳封收集垃圾甲的防止再污染做内置,保洁员密闭收集 D垃圾 按分类标志 投放特定区域 投放结束 及桶 盖好垃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今年上海率先实行垃圾分类之后,国内其他49个城市也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带 动了与垃圾分类相关新行业的发展。 B.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20世纪以买卖废品为生的来自河南、河北和四川等地的农 民使北京的废品再利用率超越东京、新加坡等世界大城市。 C.在建立我国垃圾分类体系,践行垃圾分类理念的实践中,日本严格的分类标准、严 厉的惩罚措施、对垃圾分类的重视,都值得我们学习。 D.日本曾经历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促使其拥有了世界一流的环保技术和节能技术, 废物利用、节能环保的意识如今已深入人心 6.我国要建好垃圾分类市场体系,应从过去借鉴哪些经验?请结合材料二分析。(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把灯光调亮(节选) 张抗抗 ①这个平常的下午,书店依然没有什么客人。街上的行人对“明光书店”不肯多看一眼 更不愿多走一步踏进书店,卢娜对此已经见怪不怪。 ②忽然,她听见了轻微的响动,只见门口进来了几个年轻人。他们轻手轻脚在书店里像 影子一样移来移去,然后拿出手机,速速拍下了书的封面,动作快得像做贼一样。卢娜迅速 作出了判断:这几个人虽然不是偷书的,也和偷书差不多。他们在书店选好自己喜欢的书, 然后转身回家上网去买。 ③卢娜把脸扭过去,在心里安慰自己:这几个学生来“买书”,买的总归还是有油墨书 香味道的纸书。学生去网上买书,为了省钱,省了钱就能再多买几本书。这样总比那些不读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继今年上海率先实行垃圾分类之后,国内其他 49 个城市也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带 动了与垃圾分类相关新行业的发展。 B.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 20 世纪以买卖废品为生的来自河南、河北和四川等地的农 民使北京的废品再利用率超越东京、新加坡等世界大城市。 C.在建立我国垃圾分类体系,践行垃圾分类理念的实践中,日本严格的分类标准、严 厉的惩罚措施、对垃圾分类的重视,都值得我们学习。 D.日本曾经历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促使其拥有了世界一流的环保技术和节能技术, 废物利用、节能环保的意识如今已深入人心。 6.我国要建好垃圾分类市场体系,应从过去借鉴哪些经验?请结合材料二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把灯光调亮(节选) 张抗抗 ①这个平常的下午,书店依然没有什么客人。街上的行人对“明光书店”不肯多看一眼, 更不愿多走一步踏进书店,卢娜对此已经见怪不怪。 ②忽然,她听见了轻微的响动,只见门口进来了几个年轻人。他们轻手轻脚在书店里像 影子一样移来移去,然后拿出手机,速速拍下了书的封面,动作快得像做贼一样。卢娜迅速 作出了判断:这几个人虽然不是偷书的,也和偷书差不多。他们在书店选好自己喜欢的书, 然后转身回家上网去买。 ③卢娜把脸扭过去,在心里安慰自己:这几个学生来“买书”,买的总归还是有油墨书 香味道的纸书。学生去网上买书,为了省钱,省了钱就能再多买几本书。这样总比那些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