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三是和教师发展有关的著作,比较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发生:聪明教学七原则》(om learning works:Seven Research-Based Principles for Smart Teaching),2010 年出版.它是一本被广泛推荐的教师培训教材.此外,还有一些新教师教学指南类著作。 一种是以教学全过程为线索,从课前准备、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学习评价和考试, 直到改卷,逐步讲解,旨在为新教师做全程指导。这类书包括《麦肯齐大学教学精要: 策略、研究和理论》(lcKeachie's1 Teaching Tips:.Strategies,Research,.and Theory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ers)第十四版,2O14年出版:《最佳教学:以研 究为基础的大学教学资源》(Teaching at Its Best:A Research-Based Resource for College Instructors),2016年出版;《教你不知道的》(Teaching what you don't knom),2009年出版:《教学工具》(7 ools for1 eaching),2009年出版:《第一学期大 学教学指南》(On Course:A Week-by-Week Guide to Your First Semester of College Teaching),2009年出版。另一类是围绕特定教学法组织的,包括《有效大学教学七法》 (Facilitating Seven Ways of Learning:A Resource for More Purposeful Effective,and Enjoyab1 e College1 eaching),2012年出版:《评价量表导论》 (Introduction to Rubrics:An Assessment Tool to Save Grading Time,Convey Effective Feedback,and Promote Student Learning).,2012年出版:《在学生为中 心的学习环境中帮助学生学习》(lelping Students Learn in a Learner-centered Environment:A Guide to Facilitating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08 出版。 这些文献为本文研究提供了丰言的素材。但这些文献也有一些不足,主要有三个问 题。一是基本上为经验总结,缺少从科学原理角度的探讨。二是概念使用混乱。在这些 文献中,对于“method(方法)”、“model(模式)”、“technology(技术)”、“technique (技巧)”、“skill(技能)”、“stratege(策略)”等常用术语,作者各自按自己的方式 使用,缺少统一定义。在一篇文献中用“方法”来描述的现象,在另一篇文献中可能用 术语“技巧”,另一篇文献可能称其为“策略”。在一篇文献中用“模式”讨论的对象 在另一篇文献中可能用术语“方法”。也就是说,文献中大量存在概念不清晰的问题。 只读单篇文献可能问题不大,但当大量阅读这些文献并试图形成完整图景时,概念不清 晰和缺少统一概念的问题就会成为很大的障碍。第三个问题是局部空白。由于研究是逐 步发展的,文献是慢慢积累的,因此当你把这些文献放在一起试图形成统一框架时,就 会发现其中存在空白。例如,在整理文献时笔者发现,关于通用课程设计模式(general 万方数据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12 三是和教师发展有关的著作,比较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发生:聪明教学七原则》(How learning works: Seven Research-Based Principles for Smart Teaching),2010 年出版。它是一本被广泛推荐的教师培训教材。此外,还有一些新教师教学指南类著作。 一种是以教学全过程为线索,从课前准备、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学习评价和考试,一 直到改卷,逐步讲解,旨在为新教师做全程指导。这类书包括《麦肯齐大学教学精要: 策略、研究和理论》(McKeachie's Teaching Tips: Strategies, Research, and Theory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ers)第十四版,2014 年出版;《最佳教学:以研 究为基础的大学教学资源》(Teaching at Its Best: A Research-Based Resource for College Instructors),2016 年出版;《教你不知道的》(Teaching what you don't know),2009 年出版;《教学工具》(Tools for Teaching),2009 年出版;《第一学期大 学教学指南》(On Course: A Week-by-Week Guide to Your First Semester of College Teaching),2009 年出版。另一类是围绕特定教学法组织的,包括《有效大学教学七法》 (Facilitating Seven Ways of Learning: A Resource for More Purposeful, Effective, and Enjoyable College Teaching),2012 年出版;《评价量表导论》 (Introduction to Rubrics: An Assessment Tool to Save Grading Time, Convey Effective Feedback, and Promote Student Learning),2012 年出版;《在学生为中 心的学习环境中帮助学生学习》(Helping Students Learn in a Learner-centered Environment: A Guide to Facilitating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08 年 出版。 这些文献为本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这些文献也有一些不足,主要有三个问 题。一是基本上为经验总结,缺少从科学原理角度的探讨。二是概念使用混乱。在这些 文献中,对于“method(方法)”、“model(模式)”、“technology(技术)”、“technique (技巧)”、“skill(技能)”、“stratege(策略)”等常用术语,作者各自按自己的方式 使用,缺少统一定义。在一篇文献中用“方法”来描述的现象,在另一篇文献中可能用 术语“技巧”,另一篇文献可能称其为“策略”。在一篇文献中用“模式”讨论的对象, 在另一篇文献中可能用术语“方法”。也就是说,文献中大量存在概念不清晰的问题。 只读单篇文献可能问题不大,但当大量阅读这些文献并试图形成完整图景时,概念不清 晰和缺少统一概念的问题就会成为很大的障碍。第三个问题是局部空白。由于研究是逐 步发展的,文献是慢慢积累的,因此当你把这些文献放在一起试图形成统一框架时,就 会发现其中存在空白。例如,在整理文献时笔者发现,关于通用课程设计模式(general 万方数据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design model)的文献很多,专业课程设计模式(descipline-based model)就比较少 了,以特定课程(如物理课)为对象的课程设计模式几乎就没有了。而笔者认为,课程 专门化模式才是课程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模式。因此,笔者提出了“课程专门化模式” (course-specific model)的概念 (2)实践研究类文献 这类文献主要是期刊文章。笔者收集了大约600多份期刊论文,主要参考其教学设 计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经验研究和案例研究。这些文献对评价$C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 法的优点、缺点和局限性很有帮助。为避免重复,本文将在这些文献引用时进行介绍。 (3)修习MO0C课程 为了深入了解美国大学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实际情况,笔者还在著名“慕课”网 站Coursera和Edx上修习了密西根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开设的MOOC课程《大学教学导 论》以及威斯康星大学和范德瓦特大学联合开设的M00C课程《循证式本科STEM教学导 论》、《大学理工科教学》等课程。此外,笔者还以课程教学观摩角度旁听了一些其他课 程,如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的《正义》课和耶鲁大学布鲁姆教授的《心理学导论》课。 这些学习经验使笔者得以比较直接地了解美国大学的课堂教学过程,可以弥补自己没能 直接到美国大学观察教学的不足,也为个人的资料收集工作提供了帮助。 (4)其他文献 除了上述三类文献外,本文研究还使用了其他一些文献。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由美国 教学协会(ACUE)编撰的《大学教学精要》(The Essentials of College Instruction: ACUE's Course in Effective Teaching Practices)'。这份文献是ACUE用l4个多 月的时间咨询全国1000多名大学教学专家和教师后编撰而成的,可以称为美国大学有 效教学法的锦集。在文献编撰好后,ACUE又在全国十余所高校教师培训项目中试点,最 后发展成了一个可以颁发证书的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培训项目。这也是唯一获得美 国教育委员会(ACE)认可的有效大学教学证书的项目。 项目成果还包括一套帮助大学教师学习和应用这些有效教学的在线视频课程,和 个关于如何有效教学的全面的参考书目。课程视频包含了被证明有效的教学方法的课堂 演示,还有对70多位获奖教师和学科专家的采访。参考书目包括350多篇文献,涉及 五个方面:①设计有效的课程和课堂:②建立有效的学习环境:③主动学习技巧:④促 万方数据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13 design model)的文献很多,专业课程设计模式(descipline-based model)就比较少 了,以特定课程(如物理课)为对象的课程设计模式几乎就没有了。而笔者认为,课程 专门化模式才是课程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模式。因此,笔者提出了“课程专门化模式” (course-specific model)的概念。 (2)实践研究类文献 这类文献主要是期刊文章。笔者收集了大约 600 多份期刊论文,主要参考其教学设 计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经验研究和案例研究。这些文献对评价 SC 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 法的优点、缺点和局限性很有帮助。为避免重复,本文将在这些文献引用时进行介绍。 (3)修习 MOOC 课程 为了深入了解美国大学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实际情况,笔者还在著名“慕课”网 站 Coursera 和 Edx 上修习了密西根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开设的 MOOC 课程《大学教学导 论》以及威斯康星大学和范德瓦特大学联合开设的 MOOC 课程《循证式本科 STEM 教学导 论》、《大学理工科教学》等课程。此外,笔者还以课程教学观摩角度旁听了一些其他课 程,如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的《正义》课和耶鲁大学布鲁姆教授的《心理学导论》课。 这些学习经验使笔者得以比较直接地了解美国大学的课堂教学过程,可以弥补自己没能 直接到美国大学观察教学的不足,也为个人的资料收集工作提供了帮助。 (4)其他文献 除了上述三类文献外,本文研究还使用了其他一些文献。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由美国 教学协会(ACUE)编撰的《大学教学精要》(The Essentials of College Instruction: ACUE's Course in Effective Teaching Practices)1。这份文献是 ACUE 用 14 个多 月的时间咨询全国 1000 多名大学教学专家和教师后编撰而成的,可以称为美国大学有 效教学法的锦集。在文献编撰好后,ACUE 又在全国十余所高校教师培训项目中试点,最 后发展成了一个可以颁发证书的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培训项目。这也是唯一获得美 国教育委员会(ACE)认可的有效大学教学证书的项目。 项目成果还包括一套帮助大学教师学习和应用这些有效教学的在线视频课程,和一 个关于如何有效教学的全面的参考书目。课程视频包含了被证明有效的教学方法的课堂 演示,还有对 70 多位获奖教师和学科专家的采访。参考书目包括 350 多篇文献,涉及 五个方面:①设计有效的课程和课堂;②建立有效的学习环境;③主动学习技巧;④促 1 ACUE. The Essentials of College Instruction:ACUE’s Course in Effective Teaching Practices. 2018. https://acue.org/?acue_courses=effective-teaching-practices 万方数据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进高阶思维:⑤以评估促进学习和教学。这个项目也许是当前对美国大学教学设计模式 和教学方法最为系统全面的总结。书目己更新到2018年,因此它能够体现当前美国大 学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状况。这也是本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 此外,本文还参考了其他一些文献。由于数量很多,在此就不逐一介绍了,待到使 用时再的情介绍。 (5)几点体会 在文献研究过程中,笔者有几点体会: 第一是文献丰富但缺乏整理。由于美国经历了30年的SC本科教学改革,所以在大 学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领域己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文献。但这些文献还没有被很好 地整理起来,形成统一的框架。赵炬明所做的系列研究可能算是第一个这样的努力。然 而,即使是他的研究,也是止步于“简明地图”,还没有到形成系统的概念框架指导大 学教学改革的程度。但是对于在中国推动类似的SC改革来说,这样一个系统概念框架 显然是必要的。 第二是经验研究和学理研究分离。关于大学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文献中(包 括中英文文献)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主要是教师的经验总结和经验研究,很少有文献 从认知科学和学习科学的角度探索这些经验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近20年来脑科学、 发展科学、认知科学和学习科学等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对大脑如何工作、青 年如何成长、人如何认知、人如何学习等问题提供了大量知识,但这些知识很少被纳入 大学教学研究。这种分离状态犹如科学和技术分离,是一种不合理状态,因此急需纠正, 使学理研究和经验研究结合起来。 第三是概念不统一。如前所述,在这些年积累的文献中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概 念和术语的混乱。事实上,这种混乱不仅出现在中文文献中,也出现在英文文献中。人 们使用同一个术语,讲的却不是同一回事。在学科发展初期,这种概念和术语混乱是正 常的,因为理论和实践都在发展中,但这会给读者带来困难。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重新 定义一些概念和术语,减少这种混乱。笔者的方法是以《学习科学百科全书》类的工具 书为准,重新翻译和理解这些术语和概念。 第四是知识缺陷。虽然文献中有大量美国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文献,但在课程教学 设计模式和大学教学方法这两个领域还没有系统的研究。而笔者认为,这样的研究对在 中国开展SC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本文试图在上述四个方面做一点初步的探索和尝试。这就是本研究的主要内 万方数据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14 进高阶思维;⑤以评估促进学习和教学。这个项目也许是当前对美国大学教学设计模式 和教学方法最为系统全面的总结。书目已更新到 2018 年,因此它能够体现当前美国大 学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状况。这也是本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 此外,本文还参考了其他一些文献。由于数量很多,在此就不逐一介绍了,待到使 用时再酌情介绍。 (5)几点体会 在文献研究过程中,笔者有几点体会: 第一是文献丰富但缺乏整理。由于美国经历了 30 年的 SC 本科教学改革,所以在大 学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领域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文献。但这些文献还没有被很好 地整理起来,形成统一的框架。赵炬明所做的系列研究可能算是第一个这样的努力。然 而,即使是他的研究,也是止步于“简明地图”,还没有到形成系统的概念框架指导大 学教学改革的程度。但是对于在中国推动类似的 SC 改革来说,这样一个系统概念框架 显然是必要的。 第二是经验研究和学理研究分离。关于大学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文献中(包 括中英文文献)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主要是教师的经验总结和经验研究,很少有文献 从认知科学和学习科学的角度探索这些经验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近 20 年来脑科学、 发展科学、认知科学和学习科学等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对大脑如何工作、青 年如何成长、人如何认知、人如何学习等问题提供了大量知识,但这些知识很少被纳入 大学教学研究。这种分离状态犹如科学和技术分离,是一种不合理状态,因此急需纠正, 使学理研究和经验研究结合起来。 第三是概念不统一。如前所述,在这些年积累的文献中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概 念和术语的混乱。事实上,这种混乱不仅出现在中文文献中,也出现在英文文献中。人 们使用同一个术语,讲的却不是同一回事。在学科发展初期,这种概念和术语混乱是正 常的,因为理论和实践都在发展中,但这会给读者带来困难。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重新 定义一些概念和术语,减少这种混乱。笔者的方法是以《学习科学百科全书》类的工具 书为准,重新翻译和理解这些术语和概念。 第四是知识缺陷。虽然文献中有大量美国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文献,但在课程教学 设计模式和大学教学方法这两个领域还没有系统的研究。而笔者认为,这样的研究对在 中国开展 SC 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本文试图在上述四个方面做一点初步的探索和尝试。这就是本研究的主要内 万方数据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3范围和角度 本研究的重点是美国大学教学问题,包括课程层面的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 究,但不包括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学技术。这样区分是基于美国的实际经验。在美国,教 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学习效果评价、教学技术被认为是大学教学研究的三个专业领域, 表现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是三个专业方向:在大学教学支持中心的组织方面表现为三个部 门,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大学教学支持中心。因此,本文研究范围也限于大学教学 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而不涉及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学技术,尽管它们也是大学教学的 部分。 1.4设想和框架 本研究的两个基本研究内容是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整篇论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引言,包括研究问题和主题、文献综述和文献介绍、研究范围、论文结构、 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部分。 第二章有三部分,分别讨论术语、分类法和相关理论基础。第一部分讨论两组术语。 第一组是和教学法相关的术语:教(teaching、学(learning)、教学(instruction) 和教学法(pedagogy)。第二组术语是本文的主题概念:教学设计模式(instruction design model)和教学方法(instructional method)。第二部分讨论分类法。因为本 研究需要使用分类方法,因此有必要介绍分类作为方法在知识发展中的作用。本文通过 四个例子来说明分类在人类知识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显示分类作为方法的使用特点,为 本文分类研究提供基础。第三部分介绍与大学教学研究有关的科学基础,包括脑科学和 神经科学、发展心理学、认知科学和学习科学。介绍这些内容是因为在后面介绍教学设 计模式和教学方法时要使用这些知识,也算是在大学教学的经验研究和科学研究之间搭 建桥梁的一个初步探索。 第三章是大学教学设计模式。这一章介绍了四种大学教学设计模式。第一种是通用 模式,是美国大学中被使用最广的教学设计模式:第二种是方法专门化模式,即把某种 特定教学法如案例法、项目法、问题法等作为课程教学设计的主要方法,围绕这种方法 展开的课程教学设计的模式:第三种是专业设计模式,即根据某个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来 万方数据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15 容。 1.3 范围和角度 本研究的重点是美国大学教学问题,包括课程层面的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 究,但不包括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学技术。这样区分是基于美国的实际经验。在美国,教 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学习效果评价、教学技术被认为是大学教学研究的三个专业领域, 表现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是三个专业方向;在大学教学支持中心的组织方面表现为三个部 门,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大学教学支持中心。因此,本文研究范围也限于大学教学 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而不涉及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学技术,尽管它们也是大学教学的一 部分。 1.4 设想和框架 本研究的两个基本研究内容是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整篇论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引言,包括研究问题和主题、文献综述和文献介绍、研究范围、论文结构、 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部分。 第二章有三部分,分别讨论术语、分类法和相关理论基础。第一部分讨论两组术语。 第一组是和教学法相关的术语:教(teaching)、学(learning)、教学(instruction) 和教学法(pedagogy)。第二组术语是本文的主题概念:教学设计模式(instruction design model)和教学方法(instructional method)。第二部分讨论分类法。因为本 研究需要使用分类方法,因此有必要介绍分类作为方法在知识发展中的作用。本文通过 四个例子来说明分类在人类知识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显示分类作为方法的使用特点,为 本文分类研究提供基础。第三部分介绍与大学教学研究有关的科学基础,包括脑科学和 神经科学、发展心理学、认知科学和学习科学。介绍这些内容是因为在后面介绍教学设 计模式和教学方法时要使用这些知识,也算是在大学教学的经验研究和科学研究之间搭 建桥梁的一个初步探索。 第三章是大学教学设计模式。这一章介绍了四种大学教学设计模式。第一种是通用 模式,是美国大学中被使用最广的教学设计模式;第二种是方法专门化模式,即把某种 特定教学法如案例法、项目法、问题法等作为课程教学设计的主要方法,围绕这种方法 展开的课程教学设计的模式;第三种是专业设计模式,即根据某个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来 万方数据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展开课程教学设计的模式,如工科专业普遍使用的CDI0模式、医学教育里的临床教学 法等。前三种是目前文献中己有的模式。但笔者认为还存在第四种模式,即课程专门化 教学设计模式。这种教学设计模式更为基本,因此应该是大学教学设计的主流模式。本 章将在介绍前三种模式的基础上,讨论第四种模式。显然,第四种模式是本章重点,也 是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之一。最后是简短总结。 第四章是大学$C教学方法。到目前为止,笔者一共收集到300多种不同教学方法, 因此有一个如何对这些方法进行分类的问题。根据本文的功能分类法(categorize by function),即按方法的功能进行分类的方法,笔者把所有这些方法分为六类:以真实 世界为基础的学习类、积极学习与主动学习类、合作学习类、通识学习类、专业学习类 积极讲座法类。笔者认为这个分类基本上涵盖了美国大学在$C改革中创造的所有类型 的教学方法。和同林奈的植物分类法一样,提出这个功能分类系统是本文的主要贡献之 一。因此在这一章,笔者会逐一讨论这些不同类型的研究方法。 第五章是结语。这一章简要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论点及其意义,以及创新点和局限 性。 1.5研究方法 最早把文献研究法正式作为高等教育基本研究方法的人可能是英国学术期刊《高等 教育研究》主编马尔科姆·泰特。他在《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方法》一书中提出,文 献分析法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作为研究方法的文献研究法自出现以来引 起了不少争议。争议的焦点是文献研究应不应该算是一种学术研究方法。出现这种争议 的原因是人们把文献研究法和文献综述法混淆了。赵炬明(2011)曾在《高等教育研究 中的“文献研究与文献综述》一文中指出,文献研究与文献综述都是学术研究方法,但 两者有一个重大区别,即文献综述只是转述他人研究成果,没有自己的研究发现,而文 献研究必须要有自己的研究发现。这就把文献研究和文献综述区别开来了。文献研究 因为有研究发现,贡献知识发展,因此是学术研究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文献研究基 于文献综述但超于文献综述。下面具体说明。 先说文献综述。在学术研究中,文献综述法(literature review)是一种广泛使用 1(英)马尔科姆·泰特.高等教有研究:进展与方法.侯定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p207 2赵炬明.高等教有研究中的文献研究与文献综述高等工程教有研究,2011102:50-57. 6 万方数据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16 展开课程教学设计的模式,如工科专业普遍使用的 CDIO 模式、医学教育里的临床教学 法等。前三种是目前文献中已有的模式。但笔者认为还存在第四种模式,即课程专门化 教学设计模式。这种教学设计模式更为基本,因此应该是大学教学设计的主流模式。本 章将在介绍前三种模式的基础上,讨论第四种模式。显然,第四种模式是本章重点,也 是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之一。最后是简短总结。 第四章是大学 SC 教学方法。到目前为止,笔者一共收集到 300 多种不同教学方法, 因此有一个如何对这些方法进行分类的问题。根据本文的功能分类法(categorize by function),即按方法的功能进行分类的方法,笔者把所有这些方法分为六类:以真实 世界为基础的学习类、积极学习与主动学习类、合作学习类、通识学习类、专业学习类、 积极讲座法类。笔者认为这个分类基本上涵盖了美国大学在 SC 改革中创造的所有类型 的教学方法。和同林奈的植物分类法一样,提出这个功能分类系统是本文的主要贡献之 一。因此在这一章,笔者会逐一讨论这些不同类型的研究方法。 第五章是结语。这一章简要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论点及其意义,以及创新点和局限 性。 1.5 研究方法 最早把文献研究法正式作为高等教育基本研究方法的人可能是英国学术期刊《高等 教育研究》主编马尔科姆·泰特。他在《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方法》一书中提出,文 献分析法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1。作为研究方法的文献研究法自出现以来引 起了不少争议。争议的焦点是文献研究应不应该算是一种学术研究方法。出现这种争议 的原因是人们把文献研究法和文献综述法混淆了。赵炬明(2011)曾在《高等教育研究 中的“文献研究与文献综述》一文中指出,文献研究与文献综述都是学术研究方法,但 两者有一个重大区别,即文献综述只是转述他人研究成果,没有自己的研究发现,而文 献研究必须要有自己的研究发现2。这就把文献研究和文献综述区别开来了。文献研究 因为有研究发现,贡献知识发展,因此是学术研究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文献研究基 于文献综述但超于文献综述。下面具体说明。 先说文献综述。在学术研究中,文献综述法(literature review)是一种广泛使用 1 (英)马尔科姆·泰特. 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方法. 侯定凯.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p.207. 2 赵炬明.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文献研究与文献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2):50-57.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