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 华支睾吸虫的致病力不强,寄生的虫体少时,不表现症状,重度 感染时才出现症状。被成虫寄生的肝胆管,其病变程度因感染轻重而 异。轻者感染虫数少,从几条至几十条,肉眼未见明显病变。重者感 染虫数多至数千条,病变明显。 华支睾吸虫病的危害性主要是患者的肝受损。病变主要发生于肝 脏的次级胆管。在胆道中,成虫的营养和代谢还不很清楚,虫体组织 化学研究、电镜研究、联苯胺试验和消化道内含物的分析结果显示消 化道内有胆管上皮细胞和胆管分泌物等,此外,还有各种血液成分。 据研究表眀,成虫破坏胆道上皮及粘膜下血管,并将血液摄进消化道, 这些物质可能是成虫的主要营养来源。虫体在胆道寄生时的分泌物、 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等因素诱发的变态反应,可引起胆管内膜及胆管 周围的炎性反应,出现胆管局限性的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病理研究 表明:受华支睾感染的胆管呈腺瘤样病变。感染严重时在门脉区周围 可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的萎缩变性,甚至肝硬化。由于虫体堵 塞胆管,可出现胆管炎、胆囊炎或黄疸 由于华支睾吸虫占住胆管,肝管上皮增生、纤维化,使得管腔变 窄,胆汁流出不畅,往往容易合并细菌感染。胆汁中可溶的葡萄醛酸 胆红素在细菌性β-葡萄糖醛酸苷酶作用下变成难溶的胆红素钙。这 些物质与死虫体碎片、虫卵、胆管上皮脱落细胞构成核心,并形成胆 管结石。因此华支睾吸虫感染并发胆道感染和胆石症的报道很多,胆 石的核心往往可找到华支睾吸虫卵。病理解剖与手术所表明胆囊炎
11 【致病】 华支睾吸虫的致病力不强,寄生的虫体少时,不表现症状,重度 感染时才出现症状。被成虫寄生的肝胆管,其病变程度因感染轻重而 异。轻者感染虫数少,从几条至几十条,肉眼未见明显病变。重者感 染虫数多至数千条,病变明显。 华支睾吸虫病的危害性主要是患者的肝受损。病变主要发生于肝 脏的次级胆管。在胆道中,成虫的营养和代谢还不很清楚,虫体组织 化学研究、电镜研究、联苯胺试验和消化道内含物的分析结果显示消 化道内有胆管上皮细胞和胆管分泌物等,此外,还有各种血液成分。 据研究表明,成虫破坏胆道上皮及粘膜下血管,并将血液摄进消化道, 这些物质可能是成虫的主要营养来源。虫体在胆道寄生时的分泌物、 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等因素诱发的变态反应,可引起胆管内膜及胆管 周围的炎性反应,出现胆管局限性的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病理研究 表明:受华支睾感染的胆管呈腺瘤样病变。感染严重时在门脉区周围 可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的萎缩变性,甚至肝硬化。由于虫体堵 塞胆管,可出现胆管炎、胆囊炎或黄疸。 由于华支睾吸虫占住胆管,肝管上皮增生、纤维化,使得管腔变 窄,胆汁流出不畅,往往容易合并细菌感染。胆汁中可溶的葡萄醛酸 胆红素在细菌性β- 葡萄糖醛酸苷酶作用下变成难溶的胆红素钙。这 些物质与死虫体碎片、虫卵、胆管上皮脱落细胞构成核心,并形成胆 管结石。因此华支睾吸虫感染并发胆道感染和胆石症的报道很多,胆 石的核心往往可找到华支睾吸虫卵。病理解剖与手术所表明胆囊炎
胆石症中有相当大的比例存在华支睾吸虫感染。华支睾吸虫病的并发 症和合并症很多,有报道多达21种,其中较常见的有急性胆囊炎、 慢性胆管炎、胆囊炎、胆结石、肝胆管梗阻等 此外,国内外一些文献报道,华支睾吸虫的感染引起胆管上皮 细胞增生而致癌变,主要为腺癌。 临床表现一般以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疲乏、上腹不适、食欲不 佳、厌油腻、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头晕等较为常见, 但许多感染者无明显症状。常见的体征有肝肿大,多在左叶,质软, 有轻度压痛,脾肿大较少见。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 甚至死亡。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华支睾吸虫后,临床表现往往较重,死 亡率较高。除消化道症状外,常有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浮 肿、肝肿大和发育障碍,终至肝硬化,极少数患者甚至可致侏儒症。 【诊断】 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表现有时不够典型,应注意与肝炎,急、慢 性胆囊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等相鉴别。注意询问病史,了解病人 是否曾生活于流行区,有吃半生不熟的鱼或生的淡水鱼虾史。华支睾 吸虫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以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间有植物性神 经症状。体检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肝肿大,常以左叶肿大较明显,嗜酸 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应进一步进行粪便检查和特异性免疫学检查,以 明确诊断。 1.病原检查 粪便找到华支睾吸虫卵是确诊最主要的证据,一般在感染后1
12 胆石症中有相当大的比例存在华支睾吸虫感染。华支睾吸虫病的并发 症和合并症很多,有报道多达 21 种,其中较常见的有急性胆囊炎、 慢性胆管炎、胆囊炎、胆结石、肝胆管梗阻等。 此外,国内外一些文献报道 ,华支睾吸虫的感染引起胆管上皮 细胞增生而致癌变,主要为腺癌。 临床表现一般以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疲乏、上腹不适、食欲不 佳、厌油腻、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头晕等较为常见, 但许多感染者无明显症状。常见的体征有肝肿大,多在左叶,质软, 有轻度压痛,脾肿大较少见。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 甚至死亡。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华支睾吸虫后,临床表现往往较重,死 亡率较高。除消化道症状外,常有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浮 肿、肝肿大和发育障碍,终至肝硬化,极少数患者甚至可致侏儒症。 【诊断】 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表现有时不够典型,应注意与肝炎,急、慢 性胆囊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等相鉴别。注意询问病史,了解病人 是否曾生活于流行区,有吃半生不熟的鱼或生的淡水鱼虾史。华支睾 吸虫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以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间有植物性神 经症状。体检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肝肿大,常以左叶肿大较明显,嗜酸 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应进一步进行粪便检查和特异性免疫学检查,以 明确诊断。 1.病原检查 粪便找到华支睾吸虫卵是确诊最主要的证据,一般在感染后 1•
个月可在大便中发现华支睾虫卵,检查方法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 涂片法和集卵法两大类。 (1)涂片法:直接涂片法操作虽然简便,但由于所用粪便量少, 检出率不高,容易漏诊 在涂片法中还有改良加藤氏厚膜涂片法(Kato-Katz甘油纸厚涂 片透明法)。在大规模肠道寄生虫调查中,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粪检方 法之一。可用于蠕虫卵的定性和定量检査。用于华支睾吸虫卵检査, 检出率可达95%以上 (2)集卵法:集卵法包括漂浮集卵法与沉淀集卵法两类。国内外 报告的资料表明,无论哪种漂浮法均较沉淀法检出效果差。 (3)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 把引流胆汁进行离心沉淀检查也可查获虫卵。 值得注意的是华支睾吸虫卵与异形类吸虫卵在形态、大小上极为 相似,容易造成误诊,故应根据各自形态的特征加以鉴别 2.免疫学诊断 华支睾吸虫病的血清学免疫诊断的研究虽然开展较早,但进展较 慢。近年来随着酶、同位素和胶体金等标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和应 用,大大提高了检测血清抗体或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使华支睾吸 虫病诊断率大大提高。目前,在临床辅助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免 疫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 常用的方法有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IHA)、间接荧光抗体试 验(IF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其中 ELISA的进展较快
13 个月可在大便中发现华支睾虫卵,检查方法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 涂片法和集卵法两大类。 (1)涂片法:直接涂片法操作虽然简便,但由于所用粪便量少, 检出率不高,容易漏诊。 在涂片法中还有改良加藤氏厚膜涂片法(Kato-Katz•甘油纸厚涂 片透明法)。在大规模肠道寄生虫调查中,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粪检方 法之一。可用于蠕虫卵的定性和定量检查。用于华支睾吸虫卵检查, 检出率可达 95%以上。 (2)集卵法:集卵法包括漂浮集卵法与沉淀集卵法两类。 国内外 报告的资料表明,无论哪种漂浮法均较沉淀法检出效果差。 (3)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 把引流胆汁进行离心沉淀检查也可查获虫卵。 值得注意的是华支睾吸虫卵与异形类吸虫卵在形态、大小上极为 相似,容易造成误诊,故应根据各自形态的特征加以鉴别。 2.免疫学诊断 华支睾吸虫病的血清学免疫诊断的研究虽然开展较早,但进展较 慢。近年来随着酶、同位素和胶体金等标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和应 用,大大提高了检测血清抗体或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使华支睾吸 虫病诊断率大大提高。目前,在临床辅助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免 疫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 常用的方法有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IHA)、间接荧光抗体试 验(IF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其中 ELISA 的进展较快
巸LSA既能检测血清中抗体,又能检测血中循环抗原。近年来,许 多学者对 ELISA方法作了不少改进,检测法的阳性率为88.8%~ 98.31%。但对正常人仍有不同程度的假阳性,对其它寄生虫病还有 定比率的交叉反应。 ELISA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病人及用于流行病学 调査,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是目前较为 理想的免疫检测方法。目前国内已有商品快速 ELISA诊断试剂盒供 3.B型超声波与CT检查 用B型超声波检查华支睾患者时,可见肝内光点粗密欠均,有 小斑片或团块状回声,弥漫性中小胆管不冋程度扩张,胆管壁粗糙、 增厚、回声增强。尽管声像图无特异性,但仍具一定参考价值。 CT检查对华支睾病诊断也有较大价值。有资料报道,在CT照片 上,华支睾吸虫胆道感染具有以下特征:肝内胆管从肝门向周围均匀 扩张,肝外胆管无明显扩张:;肝内管状扩张胆管直径与长度比多数小 于1:10;被膜下囊样扩张小胆管以肝周边分布为主;管径大小相近, 这些是特异性征象;少数病例胆囊内可见不规则较组织块影。因此认 为CT是本病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流行】 华支睾吸虫成虫主要分布在亚洲,如中国、日本、朝鲜、越南 和东南亚国家。在我国除青海、宁夏、内蒙古、西藏等尚未报道外, 已有25个省、市、自治区有不同程度流行。因该病属人兽共患疾病, 估计动物感染的范围更广
14 ELISA 既能检测血清中抗体,又能检测血中循环抗原。 近年来,许 多学者对 ELISA 方法作了不少改进,检测法的阳性率为 88.8%~ 98.31%。但对正常人仍有不同程度的假阳性,对其它寄生虫病还有一 定比率的交叉反应。•ELISA 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病人及用于流行病学 调查,具有简便、快速、 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是目前较为 理想的免疫检测方法。目前国内已有商品快速 ELISA 诊断试剂盒供 应。 3.B 型超声波与 CT 检查 用 B 型超声波检查华支睾患者时,可见肝内光点粗密欠均, 有 小斑片或团块状回声,弥漫性中小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胆管壁粗糙、 增厚、回声增强。尽管声像图无特异性,但仍具一定参考价值。 CT 检查对华支睾病诊断也有较大价值。有资料报道,在 CT 照片 上,华支睾吸虫胆道感染具有以下特征:肝内胆管从肝门向周围均匀 扩张,肝外胆管无明显扩张;肝内管状扩张胆管直径与长度比多数小 于 1:10;被膜下囊样扩张小胆管以肝周边分布为主;管径大小相近, 这些是特异性征象;少数病例胆囊内可见不规则较组织块影。因此认 为 CT 是本病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流行】 华支睾吸虫成虫主要分布在亚洲,如中国、日本、朝鲜、越南 和东南亚国家。在我国除青海、宁夏、内蒙古、西藏等尚未报道外, 已有 25 个省、市、自治区有不同程度流行。因该病属人兽共患疾病, 估计动物感染的范围更广
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除须有适宜的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及终 宿主外,还与当地居民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1.流行区类型根据对广东省流行区的调查,可按地理状况将 流行区分为两种类型:平原水网型及山地丘陵型。前者如南海、番禺、 顺德等珠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属平原水网地带,淡水养殖业发达, 居民吃鱼机会多,而且有食“鱼生”及全家均享受的习惯,一般来讲 大人吃鱼机会及吃鱼量大于小孩。居民感染以成年为主,感染率、感 染度均较高。山地丘陵型如粤北各县及梅县等地,这些地区鱼塘的数 量及规模均较小,但小溪、沟渠纵横交错,其中有许多诸如麦穗鱼等 小鱼,这些小鱼不成为家庭食物,因此当地居民感染率较低。但少年 儿童在野外放牛或游玩嬉戏时,有时将小鱼烧烤吃。这些小鱼往往感 染率与感染度都很高。这些地区的感染也以少年儿童为主。若以省分 作为分析,有些省以山地丘陵型为主,有些则以平原水网型为主。例 如四川省丘陵地区流行程度远高于平坝与山区,青少年感染率高于成 人,约占总感染者2/3左右。广东省则以平原水网型为主,感染者大 部分分布在珠江流域和韩江流域。其它省的流行区基本上也属此两个 类型。流行区在省内呈散在性、点状或线性分布 2.传染源能排出华支睾吸虫卵的病人、感染者、受感染的家 畜和野生动物均可作为传染源。在某些地区人可能是主要传染源,而 在另一些地区则畜或兽为主要传染源,该病只在畜或兽间自然传播, 人因偶然介入而感染,因此华支睾吸虫病也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大 多数疫区都存在人、畜、兽三种传染源
15 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除须有适宜的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及终 宿主外,还与当地居民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1.流行区类型 根据对广东省流行区的调查,可按地理状况将 流行区分为两种类型:平原水网型及山地丘陵型。前者如南海、番禺、 顺德等珠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属平原水网地带,淡水养殖业发达, 居民吃鱼机会多,而且有食“鱼生”及全家均享受的习惯,一般来讲 大人吃鱼机会及吃鱼量大于小孩。居民感染以成年为主,感染率、感 染度均较高。山地丘陵型如粤北各县及梅县等地,这些地区鱼塘的数 量及规模均较小,但小溪、沟渠纵横交错,其中有许多诸如麦穗鱼等 小鱼,这些小鱼不成为家庭食物,因此当地居民感染率较低。但少年 儿童在野外放牛或游玩嬉戏时,有时将小鱼烧烤吃。这些小鱼往往感 染率与感染度都很高。这些地区的感染也以少年儿童为主。若以省分 作为分析,有些省以山地丘陵型为主,有些则以平原水网型为主。例 如四川省丘陵地区流行程度远高于平坝与山区,青少年感染率高于成 人,约占总感染者 2/3 左右。广东省则以平原水网型为主,感染者大 部分分布在珠江流域和韩江流域。其它省的流行区基本上也属此两个 类型。流行区在省内呈散在性、点状或线性分布。 2.传染源 能排出华支睾吸虫卵的病人、感染者、受感染的家 畜和野生动物均可作为传染源。在某些地区人可能是主要传染源,而 在另一些地区则畜或兽为主要传染源,该病只在畜或兽间自然传播, 人因偶然介入而感染,因此华支睾吸虫病也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大 多数疫区都存在人、畜、兽三种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