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保虫宿主为猫、狗和猪。另外,还有报道,鼠类、貂、狐狸、 野猫、獾、水獭也是保虫宿主。在实验室,豚鼠、家兔、大白鼠、海 狸鼠、仓鼠等多种哺乳动物均可感染华支睾吸虫。华支睾吸虫有着广 泛的保虫宿主,其感染率与感染度多比人体感染高,这对人群感染具 有潜在的威胁性 中间宿主 (1)第一中间宿主,作为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可归 为4科6属8个种,最常见的有:纹沼螺( 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赤豆螺(傅氏豆螺 Bithynia fuchsianus)、长角 涵螺( Alocinma longi cornis)。这些螺蛳均为坑塘、沟渠中小型螺 蛳,适应能力强。各种螺蛳感染华支睾吸虫程度各地报道不相同,而 且尾蚴感染率随季节变化。如四川安岳县的现场调查,华支睾吸虫尾 蚴感染赤豆螺以5~10月为高,11~3月感染率几乎为O。这可能与 水温有密切关系,也与当地在3月份大量施放人粪有关。在螺体内, 华支睾吸虫一般只发育至尾蚴阶段。但也有报道华支睾吸虫在螺体 内能发育成为囊蚴,这可能是尾蚴成熟后因环境变迁,螺蛳不能在 水内生活,尾蚴不能逸出,而进一步发育为囊蚴。 (2)第二中间宿主,华支睾吸虫对第二中间宿主的选择性不强, 国内已证实的淡水鱼宿主有12科39属68种。但从华支睾吸虫流行 病学角度看,养殖的淡水鲤科鱼类,如草鱼(白鲩, Ctenopharyngodon ide llus)、青鱼(黑鲩, Mylopharyngodon piceus)、鲢鱼 ( pophthaImichthys molitrix)、鳙鱼(大头鱼, Aristichthys
16 主要保虫宿主为猫、狗和猪。另外,还有报道,鼠类、貂、狐狸、 野猫、獾、水獭也是保虫宿主。在实验室,豚鼠、家兔、大白鼠、海 狸鼠、仓鼠等多种哺乳动物均可感染华支睾吸虫。华支睾吸虫有着广 泛的保虫宿主,其感染率与感染度多比人体感染高,这对人群感染具 有潜在的威胁性。 3.中间宿主 (1) 第一中间宿主,作为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可归 为 4 科 6 属 8 个种,•最常见的有:纹沼螺( 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 赤豆螺(傅氏豆螺 Bithynia fuchsianus)、长角 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这些螺蛳均为坑塘、沟渠中小型螺 蛳,适应能力强。各种螺蛳感染华支睾吸虫程度各地报道不相同,而 且尾蚴感染率随季节变化。如四川安岳县的现场调查,华支睾吸虫尾 蚴感染赤豆螺以 5~10 月为高,11~3 月感染率几乎为 0。这可能与 水温有密切关系, 也与当地在 3 月份大量施放人粪有关。在螺体内, 华支睾吸虫一般只发育至尾蚴阶段。 但也有报道华支睾吸虫在螺体 内能发育成为囊蚴,这可能是尾蚴成熟后因环境变迁, 螺蛳不能在 水内生活,尾蚴不能逸出,而进一步发育为囊蚴。 (2) 第二中间宿主,华支睾吸虫对第二中间宿主的选择性不强, 国内已证实的淡水鱼宿主有 12 科 39 属 68 种。但从华支睾吸虫流行 病学角度看,养殖的淡水鲤科鱼类,如草鱼(白鲩,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 青 鱼 ( 黑 鲩 , Mylopharyngodon piceus )、 鲢 鱼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鱼(大头鱼,Aristichthys
nobilis)、鲮鱼( Cirrhinus molitorella)、鲤鱼( Cyprinus carpio)、 鳊鱼( Parabramis pekinensis)和鲫鱼( Carassius auratus)等特 别重要。野生小型鱼类如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克氏鲦鱼 ( Hemicul ter kneri)感染率很高,与儿童华支睾病有关。在台湾 省日月潭地区,上述两种小鱼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率甚至高达 100%。1988年的调查资料表明在黑龙江佳木斯地区的麦穗鱼感染率 也为100%。囊蚴可分布在鱼体的各部分,如肌肉、头、皮、鳍及鳞 等,一般以鱼肉及鱼头肉最多。也可因鱼的种属不同,囊蚴的分布亦 不同。除淡水鱼外,淡水虾如细足米虾( Caridina nilotica gracilipes)、巨掌沼虾( Macrobrachium superbum)等也可有囊蚴寄 生 4.人群感染及感染方式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无男女或老幼和种 族之分,人群普遍易感。从各地调査的资料看,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男 性多于女性,有些地区男性感染者比女性感染者几乎多了1倍多,这 可能与男女的饮食习惯不同有关。华支睾吸虫的感染与年龄关系, 全国各地有所不同,小孩与成年相差极大。年龄最小感染者为3个月 婴儿,最大者为87岁老人。平原水网型地区以成年人为主,大多数 感染者年龄分布于20~50岁之间。山地丘陵型以儿童为高。华支睾 吸虫感染率与职业并无固定关系,而与是否吃进未被煮熟的囊蚴直接 有关 华支睾吸虫病在一个地区流行的关键因素是当地人群有吃生的 或未煮熟的鱼肉的习惯。实验证明,在厚度约1m的鱼肉片内含有的
17 nobilis)、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鲤鱼(Cyprinus carpio)、 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和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特 别重要。野生小型鱼类如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克氏鲦鱼 (Hemiculter kneri) 感染率很高,与儿童华支睾病有关。在台湾 省日月潭地区, 上述两种小鱼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率甚至高达 100%。1988 年的调查资料表明在黑龙江佳木斯地区的麦穗鱼感染率 也为 100%。囊蚴可分布在鱼体的各部分,如肌肉、头、皮、鳍及鳞 等,一般以鱼肉及鱼头肉最多。也可因鱼的种属不同,囊蚴的分布亦 不同。除淡水鱼外,淡水虾如细足米虾(Caridina nilotica gracilipes)、巨掌沼虾(Macrobrachium superbum)等也可有囊蚴寄 生。 4.人群感染及感染方式 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无男女或老幼和种 族之分,人群普遍易感。从各地调查的资料看,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男 性多于女性,有些地区男性感染者比女性感染者几乎多了 1 倍多,这 可能与男女的饮食习惯不同有关。 华支睾吸虫的感染与年龄关系, 全国各地有所不同,小孩与成年相差极大。年龄最小感染者为 3 个月 婴儿,最大者为 87 岁老人。平原水网型地区以成年人为主,大多数 感染者年龄分布于 20~50 岁之间。山地丘陵型以儿童为高。华支睾 吸虫感染率与职业并无固定关系,而与是否吃进未被煮熟的囊蚴直接 有关。 华支睾吸虫病在一个地区流行的关键因素是当地人群有吃生的 或未煮熟的鱼肉的习惯。实验证明,在厚度约 1mm 的鱼肉片内含有的
囊蚴,在90℃的热水中,一秒钟即能死亡,75℃时3秒内死亡,70℃C 及60℃时分别在6及15秒内全部死亡。囊蚴在醋(含醋酸浓度3.36%) 中可活2个小时,在酱油中(含NaCI19.3%)可活5小时。在烧、烤、 烫或蒸全鱼时,可因温度不够、时间不足或鱼肉过厚等原因,未能杀 死全部囊蚴。成人感染方式以食鱼生为主,如在广东主要通过吃“鱼 生”、“鱼生粥”或烫鱼片而感染;东北朝鲜族居民主要是用生鱼佐酒 吃而感染。小孩的感染则与他们在野外食未烧烤熟透的鱼虾有关。此 外,抓鱼后不洗手或用手叼鱼、使用切过生鱼的刀及砧板切熟食物品、 用盛过生鱼的器皿盛熟食物品也有使人感染的可能 【防治】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蚴的淡水鱼、虾所致, 预防华支睾吸虫病应抓住经口传染这一环节,做好宣传教育,使群众 了解本病的危害性及其传播途径,自觉不吃鱼生及未煮熟的鱼肉或 虾,改进烹调方法和习惯,注意生、熟吃的厨具要分开使用。防止食 入活囊蚴是防制本病的关键。喂养的猫狗如粪便检査阳性者应给药物 治疗,不能用未经煮熟的鱼虾喂猫、狗等牲畜,以免引起感染。加强 粪便管理,不让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下鱼塘。结合农业生产清理塘 泥或用药杀灭螺蛳,对控制本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药物,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吡喹酮与阿苯哒 唑 吡喹酮( praziquantel)为首选药,其对华支睾吸虫的作用机 制还不十分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吡喹酮对蠕虫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18 囊蚴,在 90o C 的热水中,一秒钟即能死亡,75o C 时 3 秒内死亡,70o C 及 60o C 时分别在6 及15 秒内全部死亡。囊蚴在醋(含醋酸浓度3.36%) 中可活 2 个小时,在酱油中(含 NaCI19.3%)可活 5 小时。在烧、烤、 烫或蒸全鱼时,可因温度不够、时间不足或鱼肉过厚等原因,未能杀 死全部囊蚴。成人感染方式以食鱼生为主,如在广东主要通过吃“鱼 生”、“鱼生粥”或烫鱼片而感染;东北朝鲜族居民主要是用生鱼佐酒 吃而感染。小孩的感染则与他们在野外食未烧烤熟透的鱼虾有关。此 外,抓鱼后不洗手或用手叼鱼、使用切过生鱼的刀及砧板切熟食物品、 用盛过生鱼的器皿盛熟食物品也有使人感染的可能。 【防治】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蚴的淡水鱼、虾所致, 预防华支睾吸虫病应抓住经口传染这一环节,做好宣传教育,使群众 了解本病的危害性及其传播途径,自觉不吃鱼生及未煮熟的鱼肉或 虾,改进烹调方法和习惯,注意生、熟吃的厨具要分开使用。防止食 入活囊蚴是防制本病的关键。喂养的猫狗如粪便检查阳性者应给药物 治疗,不能用未经煮熟的鱼虾喂猫、狗等牲畜,以免引起感染。加强 粪便管理,不让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下鱼塘。结合农业生产清理塘 泥或用药杀灭螺蛳,对控制本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药物,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吡喹酮与阿苯哒 唑。 吡喹酮(praziquantel)为首选药,其对华支睾吸虫的作用机 制还不十分清楚, 但多数学者认为吡喹酮对蠕虫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抑制虫的三磷酸腺苷酶活性,使其不能吸收葡萄糖,从而使乳酸减少, 增加了内源性糖原的消耗,糖原减少导致“能源枯竭”而死亡。目前 多数学者认为吡喹酮的用法以25mg/kg,每日3次,连服2天(总剂 量150mg/kg)为宜 阿苯哒唑(丙硫咪唑, a albendazole)对肠道多种线虫具有高效, 对华支睾吸虫也有效,以10mg/kg每日2次,连服7日为最适剂量 冶后6个月虫卵阴转率可达100%,副作用轻微,停药后自行缓解 总之,本病的流行环节比较清楚,只要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 源,本病的流行是可以控制的 (何蔼詹希美) 第三节布氏姜片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 Fasciolopsis busk( ankester,1857) Odhner,1902]是 种寄生在人、猪小肠内的大型吸虫,俗称姜片虫,可致姜片虫病 ( fasciolopsiasis)。该虫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寄生虫之一。早在1600 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就有关于该虫的记载。到1300多年前的隋代,巢 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曾生动描述:赤虫状如生肉,片如鸡肝。 1843年 Buski在伦敦航海医院一具印度水手尸体的十二指肠内发现 本虫,1857年 Lankester对本虫形态作了描述。1921年完成了其生活 史的研究。1960年从广州检查两具明代的干尸粪便中发现姜片虫卵。 临床上确诊的第1个病例也是在广州发现的。目前我国估计有姜片吸
19 抑制虫的三磷酸腺苷酶活性,使其不能吸收葡萄糖,从而使乳酸减少, 增加了内源性糖原的消耗,糖原减少导致“能源枯竭”而死亡。目前 多数学者认为吡喹酮的用法以 25mg/kg,每日 3 次,连服 2 天(总剂 量 150mg/kg)为宜。 阿苯哒唑(丙硫咪唑,albendazole)对肠道多种线虫具有高效, 对华支睾吸虫也有效,以 10mg/kg 每日 2 次,连服 7 日为最适剂量, 治后 6 个月虫卵阴转率可达 100%,副作用轻微,停药后自行缓解。 总之,本病的流行环节比较清楚,只要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 源,本病的流行是可以控制的。 (何蔼 詹希美) 第三节 布氏姜片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Lankester,1857) Odhner,1902]是 一种寄生在人、猪小肠内的大型吸虫,俗称姜片虫,可致姜片虫病 (fasciolopsiasis)。该虫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寄生虫之一。 早在 1600 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就有关于该虫的记载。到 1300 多年前的隋代,巢 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曾生动描述:赤虫状如生肉,片如鸡肝。 1843 年 Buski 在伦敦航海医院一具印度水手尸体的十二指肠内发现 本虫,1857 年 Lankester 对本虫形态作了描述。1921 年完成了其生活 史的研究。1960 年从广州检查两具明代的干尸粪便中发现姜片虫卵。 临床上确诊的第 1 个病例也是在广州发现的。目前我国估计有姜片吸
虫感染人数为191万 【形态】 姜片虫成虫虫体肥厚,背腹扁平,前窄后宽,形似姜片;活虫为 肉红色,死虫固定后呈灰白色,虫体长20~75mm,宽8~20mm;口 吸盘小,位于虫体亚前端;腹吸盘大,肌肉发达,呈漏斗状,位于口 吸盘之后,肉眼可见;消化道有口、咽、食道和两肠支;两个睾丸高 度分支,呈珊瑚状,前后排列于虫体后半部,1个卵巢位于睾丸之前, 呈佛手状分支,子宫盘曲在卵巢与腹吸盘之间。虫卵为长椭圆形,淡 黄色,大小为130-140μm×80-85μm;卵盖不明显,卵壳薄;卵内含 1个卵细胞和数十个卵黄细胞(图10-10)。 图10-10姜片虫吸虫 图10-11姜片虫生活史 【生活史】 姜片虫的终宿主是人与猪。中间宿主为扁卷螺。以菱角、荸荠、 茭白、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为传播媒介。 成虫寄生在终宿主小肠上段。虫卵从宿主粪便排出,落入水中后, 在适宜的温度下经3~4周发育,孵出毛蚴。毛蚴主动侵入扁卷螺 ( Segmentina)。在螺体内经1~2个月的发育和无性增殖、先后形成 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和尾蚴。成熟尾蚴逸岀螺体后,附着在水生植 物或其它物体的表面形成囊蚴。囊蚴扁圆形,大小为216×187μum, 囊壁两层,内含幼虫,其排泄囊充满黑色折光颗粒。人和猪生食含这 种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在终宿主上消化道,囊蚴受消化液作用后
20 虫感染人数为 191 万。 【形态】 姜片虫成虫虫体肥厚,背腹扁平,前窄后宽,形似姜片;活虫为 肉红色,死虫固定后呈灰白色,虫体长 20~75mm,宽 8~20mm;口 吸盘小,位于虫体亚前端;腹吸盘大,肌肉发达,呈漏斗状,位于口 吸盘之后,肉眼可见;消化道有口、咽、食道和两肠支;两个睾丸高 度分支,呈珊瑚状,前后排列于虫体后半部,1 个卵巢位于睾丸之前, 呈佛手状分支,子宫盘曲在卵巢与腹吸盘之间。虫卵为长椭圆形,淡 黄色,大小为 130~140m ×80~85m.;卵盖不明显,卵壳薄;卵内含 1 个卵细胞和数十个卵黄细胞(图 10-10 )。 图 10-10 姜片虫吸虫 图 10-11 姜片虫生活史 【生活史】 姜片虫的终宿主是人与猪。中间宿主为扁卷螺。以菱角、荸荠、 茭白、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为传播媒介。 成虫寄生在终宿主小肠上段。虫卵从宿主粪便排出,落入水中后, 在适宜的温度下经 3~4 周发育,孵出毛蚴。毛蚴主动侵入扁卷螺 (Segmentina)。在螺体内经 1~2 个月的发育和无性增殖、先后形成 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和尾蚴。成熟尾蚴逸出螺体后,附着在水生植 物或其它物体的表面形成囊蚴。囊蚴扁圆形,大小为 216 ×187m, 囊壁两层,内含幼虫,其排泄囊充满黑色折光颗粒。人和猪生食含这 种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在终宿主上消化道,囊蚴受消化液作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