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昆虫纲 第一节概述 昆虫纲是动物界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类群,与人类经济和健康 有极密切的关系,是医学节肢动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昆虫( Insect)成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图16-1)。 图16-1昆虫外部形态模式图(第四版教材P229图20-1) 头部有触角( antenna)1对,为感觉器官,司嗅觉和触觉;复眼 ( compound eyes)1对。头部前方或腹面有取食器官,称为口器 ( mouthparts),通常由上唇( labrum)、上颚( mandible)、舌 ( hypopharynx)、下颚( maxilla)及下唇(abum)组成。其中下颚 及下唇又各具分节的附属结构,分别称为下颚须( maxillary palp)和 下唇须( labial palp)。 胸部分前胸( prothorax)、中胸 mesothorax)、和后胸( metathorax) 各胸节的腹面均有足1对,分别称前足、中足和后足。足分5节,由 基部向端部依次称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和跗节。跗节又有1~5 分节,跗节末端具爪(caw)。多数昆虫的中胸及后胸的背侧各有翅 (wing)1对,分别称前翅和后翅。双翅目昆虫仅有前翅,后翅退化 成棒状的平衡棒( halter)
1 第十六章 昆虫纲 第一节 概述 昆虫纲是动物界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类群,与人类经济和健康 有极密切的关系,是医学节肢动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昆虫(insect)成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图 16-1)。 头部有触角(antenna)1 对,为感觉器官,司嗅觉和触觉;复眼 (compound eyes)1 对。头部前方或腹面有取食器官,称为口器 (mouthparts),通常由上唇(labrum )、上颚(mandible)、舌 (hypopharynx)、下颚(maxilla)及下唇(labium)组成。其中下颚 及下唇又各具分节的附属结构,分别称为下颚须(maxillary palp)和 下唇须(labial palp)。 胸部分前胸(prothorax)、中胸(mesothorax)、和后胸(metathorax)。 各胸节的腹面均有足 1 对,分别称前足、中足和后足。足分 5 节,由 基部向端部依次称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和跗节。跗节又有 1~5 分节,跗节末端具爪(claw)。多数昆虫的中胸及后胸的背侧各有翅 (wing)1 对,分别称前翅和后翅。双翅目昆虫仅有前翅,后翅退化 成棒状的平衡棒(halter)。 图 16-1 昆虫外部形态模式图(第四版教材 P229 图 20-1)
腹部分节,末端为外生殖器,其形态构造因种而异,是昆虫种类 鉴定的重要依据。 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育,它经历 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和本能上的一系 列变化,这一过程的总和称为变态( metamorphosis)。变态是昆虫个 体发育的特征。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蛹期的,称为全变态( complete metamorphosis),蛹前的发育期称为幼虫,其外部形态、生活习性与 成虫有显著差别,如蚊、蝇、白蛉及蚤等;发育过程不需要经过蛹期 的,称为不完全变态( incomplete metamorphosis),成虫前的发育期 称为若虫( nymph),其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与成虫差别不显著,通 常仅表现为虫体较小,性器官未发育或发育未成熟,如虱、臭虫、蜚 蠊等。在昆虫胚后发育过程中,幼虫或若虫通常需要蜕皮数次,两次 蜕皮之间的虫态称为龄( instar),它所对应的发育时间称为龄期 ( stadium);幼虫发育为蛹的过程称为化蛹( pupation);成虫从蛹皮 中脱出的过程称为羽化( emergence) 昆虫纲含33个目,与医学有关的种类很多,分属9个目,本章 择其要按蚊、蝇、白蛉、蠓、蚋、虻、蚤、虱、臭虫、蜚蠊分节阐述。 第二节蚊 蚊( mosquito)属于双翅目( Diptera)、蚊科( Culicidae),是最 重要的医学昆虫类群。蚊分布很广,种类很多,迄今为止全世界已记
2 腹部分节,末端为外生殖器,其形态构造因种而异,是昆虫种类 鉴定的重要依据。 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育,它经历 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和本能上的一系 列变化,这一过程的总和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变态是昆虫个 体发育的特征。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蛹期的,称为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蛹前的发育期称为幼虫,其外部形态、生活习性与 成虫有显著差别,如蚊、蝇、白蛉及蚤等;发育过程不需要经过蛹期 的,称为不完全变态(incomplete metamorphosis),成虫前的发育期 称为若虫(nymph),其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与成虫差别不显著,通 常仅表现为虫体较小,性器官未发育或发育未成熟,如虱、臭虫、蜚 蠊等。在昆虫胚后发育过程中,幼虫或若虫通常需要蜕皮数次,两次 蜕皮之间的虫态称为龄(instar),它所对应的发育时间称为龄期 (stadium);幼虫发育为蛹的过程称为化蛹(pupation);成虫从蛹皮 中脱出的过程称为羽化(emergence)。 昆虫纲含 33 个目,与医学有关的种类很多,分属 9 个目,本章 择其要按蚊、蝇、白蛉、蠓、蚋、虻、蚤、虱、臭虫、蜚蠊分节阐述。 第二节 蚊 蚊(mosquito)属于双翅目(Diptera)、蚊科(Culicidae),是最 重要的医学昆虫类群。蚊分布很广,种类很多,迄今为止全世界已记
录蚊虫共3亚科,38属,3350多种和亚种。我国蚊类已发现的有17 属350种以上,其中按蚊、库蚊、伊蚊3个属的蚊种超过半数,重要 的传病蚊种有:中华按蚊( Anopheles sinensis)、嗜人按蚊(An. anthropophagus)、微小按蚊(Amn. minimus)、大劣按蚊(An.dins)、 淡色库蚊( Culex pipiens pallens)、致倦库蚊(Cx. P quinquefasciatus)、 三带喙库蚊(Cx. tritaeniorhynchus)、白纹伊蚊( Aedes albopictus)和 埃及伊蚊(Ae. aegypti)等 【形态与结构】 1.形态蚊是小型昆虫,成蚊体长约1.6~126mm,呈灰褐色、 棕褐色或黑色,分头、胸、腹3部分(图16-2) 图16-2蚊虫模式图(采陆宝麟等) (1)头部:似半球形,有复眼和触角各1对。触角( antenna) 分15节:第一节称柄节( scape),第二节称梗节( torus),第三节以 后各节均细长称鞭节( flagellum)。各鞭节具轮毛,雌蚊的轮毛短而 稀,雄蚊的轮毛长而密。在雌蚊触角上,除轮毛外,还有另一类短毛, 分布在每一鞭节上,这些短毛对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变化有反应,对二 氧化碳和湿度尤其敏感,在雌蚊寻觅吸血对象时起重要作用。蚊的下 颚须又称触须,1对。两性按蚊的触须均与喙等长,雄蚊的触须末端 膨大;库蚊、伊蚊的雌蚊触须甚短,短于喙之一半;库蚊的雄蚊触须 长于喙,伊蚊的雄蚊触须与喙等长(图16-3)。蚊
3 录蚊虫共 3 亚科,38 属,3350 多种和亚种。我国蚊类已发现的有 17 属 350 种以上,其中按蚊、库蚊、伊蚊 3 个属的蚊种超过半数,重要 的传病蚊种有: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嗜人按蚊(An. anthropophagus)、微小按蚊(An. minimus)、大劣按蚊(An. dirus)、 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致倦库蚊(Cx. P. quinquefasciatus)、 三带喙库蚊(Cx. tritaeniorhynchus)、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和 埃及伊蚊(Ae. aegypti)等。 【形态与结构】 1.形态 蚊是小型昆虫,成蚊体长约 1.6~12.6mm,呈灰褐色、 棕褐色或黑色,分头、胸、腹 3 部分(图 16-2)。 (1)头部:似半球形,有复眼和触角各 1 对。触角(antenna) 分 15 节:第一节称柄节(scape),第二节称梗节(torus),第三节以 后各节均细长称鞭节(flagellum)。各鞭节具轮毛,雌蚊的轮毛短而 稀,雄蚊的轮毛长而密。在雌蚊触角上,除轮毛外,还有另一类短毛, 分布在每一鞭节上,这些短毛对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变化有反应,对二 氧化碳和湿度尤其敏感,在雌蚊寻觅吸血对象时起重要作用。蚊的下 颚须又称触须,1 对。两性按蚊的触须均与喙等长,雄蚊的触须末端 膨大;库蚊、伊蚊的雌蚊触须甚短,短于喙之一半;库蚊的雄蚊触须 长于喙,伊蚊的雄蚊触须与喙等长(图 16-3)。蚊 图 16-2 蚊虫模式图(采陆宝麟等)
图163蚊虫的触须(A按蚊;B.库蚊;C.伊蚊)(第 四版教材P236图20-7) 的口器常称为喙( proboscis),属剌吸式口器,由上内唇、舌各1个, 上、下颚各1对,共同组成细长的针状结构,包藏在鞘状下唇之内。 上内唇细长,腹面凹陷构成食物管的内壁,舌位于上内唇之下,和上 颚共同把开放的底面封闭起来,组成食管,以吸取液体食物。舌的中 央有一条唾液管。上颚末端较宽如刀状,其内侧具细锯齿,是蚊吸血 时首先用以切割皮肤的工具。下颚末端较窄呈细刀状,其末端具有锯 齿,在吸血时随皮肤切开之后,起锯刺皮肤的功用。下唇末端裂为二 片,称唇瓣( labella)。当雌蚊吸血时,针状结构刺入皮肤,而唇瓣 在皮肤外挟住所有刺吸器官,下唇则向后弯曲而留在皮外,具有保护 与支持刺吸器的作用(图16-4)。雄蚊的上、 图164蚊口器构造(第四版教材P235图20-5) 下颚退化或几乎消失,不能刺入皮肤,因而不适于吸血 (2)胸部:分前胸、中胸和后胸。每胸节各有足1对,中胸有 翅1对,后胸有1对平衡棒,是双翅目昆虫的特征。中胸、后胸各有 气门1对。中胸特别发达,其背板几乎占据全胸背,由前而后依次为 盾片、小盾片及后背片(图16-5)。库蚊和伊蚊的小盾片呈三叶状, 按蚊的小盾片后缘呈弧形
4 的口器常称为喙(proboscis),属刺吸式口器,由上内唇、舌各 1 个, 上、下颚各 1 对,共同组成细长的针状结构,包藏在鞘状下唇之内。 上内唇细长,腹面凹陷构成食物管的内壁,舌位于上内唇之下,和上 颚共同把开放的底面封闭起来,组成食管,以吸取液体食物。舌的中 央有一条唾液管。上颚末端较宽如刀状,其内侧具细锯齿,是蚊吸血 时首先用以切割皮肤的工具。下颚末端较窄呈细刀状,其末端具有锯 齿,在吸血时随皮肤切开之后,起锯刺皮肤的功用。下唇末端裂为二 片,称唇瓣(labellae)。当雌蚊吸血时,针状结构刺入皮肤,而唇瓣 在皮肤外挟住所有刺吸器官,下唇则向后弯曲而留在皮外,具有保护 与支持刺吸器的作用(图 16-4)。雄蚊的上、 下颚退化或几乎消失,不能刺入皮肤,因而不适于吸血。 (2)胸部:分前胸、中胸和后胸。每胸节各有足 1 对,中胸有 翅 1 对,后胸有 1 对平衡棒,是双翅目昆虫的特征。中胸、后胸各有 气门 1 对。中胸特别发达,其背板几乎占据全胸背,由前而后依次为 盾片、小盾片及后背片(图 16-5)。库蚊和伊蚊的小盾片呈三叶状, 按蚊的小盾片后缘呈弧形。 图 16-3 蚊虫的触须(A.按蚊;B.库蚊;C.伊蚊)(第 四版教材 P236 图 20-7) 图 16-4 蚊口器构造(第四版教材P235 图 20-5)
图16-5成蚊胸部侧面(仿陆宝麟等) 蚊翅窄长,膜质。翅脉简单,上有鳞片覆盖。翅的后缘有较长的鳞片, 称翅繈。翅鳞可形成麻点、斑点或条纹,是按蚊分类的重要依据。蚊 足细长,自前而后分别称前足、中足和后足。足上常有鳞片形成的黑 白斑点和环纹,为重要分类特征。 (3)腹部:分11节,第一节不易察见。第28节明显可见,在 其背面,有的蚊种具有由淡色鳞片组成的淡色横带、纵条或斑。最末 3节变为外生殖器;雌蚊腹部末端有尾须1对,雄蚊则为钳状的抱器, 构造复杂,是鉴别蚊种的重要依据。 2.内部结构蚊具有消化、排泄、呼吸、循环及生殖等系统 其中,与流行病学有关的主要为消化和生殖系统(图16-6)。 图16-6成蚊内部结构(仿 Snodgrass) (1)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肠及肛门。胃是消 化道的主要部分,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均在胃内进行 在前胸内有1对唾腺,各分3叶,每叶有一小唾腺管,最后汇合 成总唾腺管,通入舌内。唾腺分泌和贮存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种酶, 包括阻止被叮刺的人或动物的血液凝集的抗血凝素( anticoagulin) 破坏吸入的红细胞的溶血素( haemolysin)和使破坏的红细胞凝集的
5 蚊翅窄长,膜质。翅脉简单,上有鳞片覆盖。翅的后缘有较长的鳞片, 称翅繸。翅鳞可形成麻点、斑点或条纹,是按蚊分类的重要依据。蚊 足细长,自前而后分别称前足、中足和后足。足上常有鳞片形成的黑 白斑点和环纹,为重要分类特征。 (3)腹部:分 11 节,第一节不易察见。第 2-8 节明显可见,在 其背面,有的蚊种具有由淡色鳞片组成的淡色横带、纵条或斑。最末 3 节变为外生殖器;雌蚊腹部末端有尾须 1 对,雄蚊则为钳状的抱器, 构造复杂,是鉴别蚊种的重要依据。 2.内部结构 蚊具有消化、排泄、呼吸、循环及生殖等系统。 其中,与流行病学有关的主要为消化和生殖系统(图 16-6)。 (1)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肠及肛门。胃是消 化道的主要部分,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均在胃内进行。 在前胸内有 1 对唾腺,各分 3 叶,每叶有一小唾腺管,最后汇合 成总唾腺管,通入舌内。唾腺分泌和贮存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种酶, 包括阻止被叮刺的人或动物的血液凝集的抗血凝素(anticoagulin), 破坏吸入的红细胞的溶血素(haemolysin)和使破坏的红细胞凝集的 图 16-5 成蚊胸部侧面(仿陆宝麟等) 图 16-6 成蚊内部结构(仿 Snodgr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