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辟邪/复辟 戏谑/头皮屑 揶揄/向隅而泣 B.蓦然/冷漠 黩武/渎职罪 裨益/奴颜婢膝 C.瑰丽/皈依 锒铛/电饼铛 搪塞/敷衍塞责 D.嗜好/对峙 咀嚼/角斗士 臆断/自怨自艾 答案:B(A项b、xue/xie、yu;B项m、d、b;C项guI、dang/ cheng、se; D项sh/zh、je、y)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虽然莫言获奖,不能说他已经参与了世界文明标准规则的建设,但至少可以 说他开始影响西方文明,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B.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对“反 腐”的决心,看到他们“实干兴邦”的工作态度,这也让我们倍感欣慰 C.尽管有CBA历史上最大牌的外援麦蒂的加入,青岛双星队还是遭遇了尴尬的 十二连败,而麦蒂则认为失败原因是由于队友的不给力 D.韩国KBS电视台报道,朝鲜使用“银河3号”火箭成功发射“光明星3号” 卫星后,韩国和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追踪火箭的运行轨迹 答案:D(A项“虽然”应放在“不能说”前面,语序不当;B项“通过… 让我们…”,主语残缺;C项“失败原因是由于队友的不给力”句式杂糅。) 3.简要概括德国救援车辆从来没有因堵车而误事的原因。(不超过20字)(4 分) 德国交通法规定,如果遇到正在执行任务的消防车或急救车,“所有道路使用者 必须立即让路”。在实际执行中,如果是双车道,则里道车尽量往里靠,外道车 尽量往外靠,在中间给急救车让出一条路;如果是三车道或多车道,则紧急通道 位于最里车道与紧靠其右侧的车道之间,最里车道的车辆往里靠,其右侧所有车 道的车辆依次向右靠。德国人开车不随意并线、不加塞、不抢行。因此,从来没 有发生过因堵车致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救护现场或医院而误事的情况 答案:法律规定严明;避让方法合理(使用);驾车行为文明。(每点1分 答对3点得4分) 4.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一句“元芳,此事你怎么看”,继“凡客体”、“淘 宝体”等之后盛行于网络,被网友戏称为“元芳体”。对于这些网络语言,有人 肯定,有人批评。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观点并陈述理由,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理由陈述不超过30字。(5分) 答案: 示例一:值得肯定。网络语言大多特色鲜明,诙谐幽默,是缓解压力的一副良 方 示例二:应该批评。网络语言缺乏内涵、生搬硬套,其疯狂传播,会破坏语言 的规范性 示例三:应该证对待。网络语言是把双刃剑,它可丰富语言形式,也会破坏 语言的规范性。(修辞得当2分,理由恰当2分,语言通顺1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江苏省盐城中学 2013 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辟邪 / 复辟 戏谑 / 头皮屑 揶揄 / 向隅而泣 B.蓦然 / 冷漠 黩武 / 渎职罪 裨益 / 奴颜婢膝 C.瑰丽 / 皈依 锒铛 / 电饼铛 搪塞 / 敷衍塞责 D.嗜好 / 对峙 咀嚼 / 角斗士 臆断 / 自怨自艾 答案:B(A 项 bì、xuè/xiè、yú;B 项 mò、dú、bì;C 项 ɡuī、dānɡ/chēnɡ、sè; D 项 shì/zhì、jué、y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虽然莫言获奖,不能说他已经参与了世界文明标准规则的建设,但至少可以 说他开始影响西方文明,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B.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对“反 腐”的决心,看到他们“实干兴邦”的工作态度,这也让我们倍感欣慰。 C.尽管有 CBA 历史上最大牌的外援麦蒂的加入,青岛双星队还是遭遇了尴尬的 十二连败,而麦蒂则认为失败原因是由于队友的不给力。 D.韩国 KBS 电视台报道,朝鲜使用“银河 3 号”火箭成功发射“光明星 3 号” 卫星后,韩国和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追踪火箭的运行轨迹。 答案:D(A 项“虽然”应放在“不能说”前面,语序不当; B 项 “通过…… 让我们……”,主语残缺;C 项“失败原因是由于队友的不给力”句式杂糅。) 3.简要概括德国救援车辆从来没有因堵车而误事的原因。(不超过 20 字)(4 分) 德国交通法规定,如果遇到正在执行任务的消防车或急救车,“所有道路使用者 必须立即让路”。在实际执行中,如果是双车道,则里道车尽量往里靠,外道车 尽量往外靠,在中间给急救车让出一条路;如果是三车道或多车道,则紧急通道 位于最里车道与紧靠其右侧的车道之间,最里车道的车辆往里靠,其右侧所有车 道的车辆依次向右靠。德国人开车不随意并线、不加塞、不抢行。因此,从来没 有发生过因堵车致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救护现场或医院而误事的情况。 答案:法律规定严明;避让方法合理(使用);驾车行为文明。(每点 1 分, 答对 3 点得 4 分) 4.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一句“元芳,此事你怎么看”,继“凡客体”、“淘 宝体”等之后盛行于网络,被网友戏称为“元芳体”。对于这些网络语言,有人 肯定,有人批评。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观点并陈述理由,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理由陈述不超过 30 字。(5 分) 答案: 示例一:值得肯定。网络语言大多特色鲜明,诙谐幽默,是缓解压力的一副良 方。 示例二:应该批评。网络语言缺乏内涵、生搬硬套,其疯狂传播,会破坏语言 的规范性。 示例三:应该辩证对待。网络语言是把双刃剑,它可丰富语言形式,也会破坏 语言的规范性。(修辞得当 2 分,理由恰当 2 分,语言通顺 1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 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拊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 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 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 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 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 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 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 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 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 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 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 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 “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 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 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 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 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 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 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 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 也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退而次之曰 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年归苏氏 归:出嫁 C.以生累我可也 累:牵连 D.由夫人素勖之也 勖:勉励 谷案:C(累:使……劳累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3分)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②独夫人能顺适 其志 ③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④夫人喜读 书,皆识其大义 ⑤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②⑤⑥ 答案:B(③写其持家之才④写其读书识义⑥写其善良助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 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 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 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 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 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 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 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 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 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 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 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 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 “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 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 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 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 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 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 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 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 也。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退而次之曰 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年归苏氏 归:出嫁 C.以生累我可也 累:牵连 D.由夫人素勖之也 勖:勉励 答案:C(累:使……劳累)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3 分)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②独夫人能顺适 其志 ③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④夫人喜读 书,皆识其大义 ⑤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 ②⑤⑥ 答案:B(③写其持家之才④写其读书识义⑥写其善良助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 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 B.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 来勉励他们,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 C.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 怕有人说自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 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谷案:C(应为向自己的父母求得一些财物)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3分) 答案: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大意对、语句 通顺得1分,“何为”、“独……乎”各1分) 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3分) 谷案: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大意对、语句通顺 得1分,“死直道”、“成”各1分) (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4分) 答案: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威,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 们有产业。(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穷”、定语后置句式、“振”各1 分) 参考译文: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 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 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基志铭 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 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 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 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 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 不快、傚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 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 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 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 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 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 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 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 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 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 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 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 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 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
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 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 B.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 来勉励他们,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 C.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 怕有人说自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 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答案:C(应为向自己的父母求得一些财物)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3 分) 答案: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大意对、语句 通顺得 1 分,“何为”、“独……乎”各 1 分) (2)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3 分) 答案: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大意对、语句通顺 得 1 分,“死直道”、“戚”各 1 分) (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4 分) 答案: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 们有产业。(大意对、语句通顺得 1 分,“穷”、定语后置句式、“振”各 1 分) 参考译文: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 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 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 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 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 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 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 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 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 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 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 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 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 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 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 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 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 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 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 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 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 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
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 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 道而死,我也没什么优愁悲哀的。”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 良方正科。苏辙答辯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 的结果啊。 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 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 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 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 储备。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 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 她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 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 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 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请分析颔联中作者的心理。(2分) 答案:对与故人不期而遇的惊喜和难以置信 (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 谷案: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作者身 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 情景、感情各2分) (3)请简要分析“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畏”字的妙处。(4分) 答案:“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1分),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 的心理(1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1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 道 (李白《蜀道难》) (2) ,恐美人之迟暮。(屈 原《离骚》) (3)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 子《劝学》) (4)亲小人,远贤臣 葛亮《出师表》)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 长 ”(郦道元《三峡》)
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 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 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 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 的结果啊。 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 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 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 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 储备。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 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 她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 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 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 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三、 古诗词鉴赏(10 分) 9.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请分析颔联中作者的心理。(2 分) 答案:对与故人不期而遇的惊喜和难以置信。 (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4 分) 答案: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作者身 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 情景、感情各 2 分) (3)请简要分析“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畏”字的妙处。(4 分) 答案:“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1 分),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 的心理(1 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1 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1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 道, 。 (李白《蜀道难》) (2) ,恐美人之迟暮。(屈 原《离骚》) (3)吾尝终日而思矣, 。 (荀 子《劝学》) (4)亲小人,远贤臣, 。(诸 葛亮《出师表》)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 长, 。” (郦道元《三峡》)
(6) ,旌旗蔽空,酾酒临 江 。(苏轼《赤壁赋》)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 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答案:(1)可以横绝峨眉颠(2)惟草木之零落兮(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 此后汉所以倾颁也(5)猿鸣三声泪沾裳(6)舳舻千里,横槊赋诗(7)为人性 僻耽佳句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奥斯威辛的风 高洪波 2004年的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 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胜 利60周年,能否到奥斯威辛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威辛距华沙有多远, 更不晓得东道主的具体安排。波兰作协主席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芳大姐也没 接话茬儿。 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 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的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在肖邦 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可我仍惦记着300公里以外的奥斯威辛。 10月18日中午12时30分,我终于踏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一天早 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威辛,却陡然狂风大作。胡佩方大姐 说,奥斯威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她并没有陪我到奥斯威 辛,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 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纹刑 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在27楼展览馆,我 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犹太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 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前,我和一群中学 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 然出现几句诗: 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 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 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 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嚎叫和呻吟。在奥 斯威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手造的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 实。真的可能是因为奧斯威辛长眠着100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 压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 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 起于何处又生于何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栗,铁丝网和纹刑架在风中 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罢 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 在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威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
(6) ,旌旗蔽空,酾酒临 江, 。(苏轼《赤壁赋》) (7)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 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答案:(1)可以横绝峨眉颠(2)惟草木之零落兮(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5)猿鸣三声泪沾裳(6)舳舻千里,横槊赋诗(7)为人性 僻耽佳句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奥斯威辛的风 高洪波 2004 年的 10 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 33 届“华沙之秋”诗歌节。 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胜 利 60 周年,能否到奥斯威辛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威辛距华沙有多远, 更不晓得东道主的具体安排。波兰作协主席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芳大姐也没 接话茬儿。 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 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的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在肖邦 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可我仍惦记着 300 公里以外的奥斯威辛。 10 月 18 日中午 12 时 30 分,我终于踏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一天早 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威辛,却陡然狂风大作。胡佩方大姐 说,奥斯威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她并没有陪我到奥斯威 辛,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 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纹刑 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 7000 多公斤的头发……在 27 楼展览馆,我 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犹太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 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前,我和一群中学 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 然出现几句诗: 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 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 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 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嚎叫和呻吟。在奥 斯威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手造的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 实。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威辛长眠着 100 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 压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 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 起于何处又生于何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栗,铁丝网和纹刑架在风中 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罢! 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 在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威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 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