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寒假反馈练习 试卷说明:本场考试150分钟,总分160分。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芳菲/菲薄 狙击/拮捱 金瓯无缺/呕心沥血 B.背篓/背阴 乘机/惩罚 毁家纾难/自出机杼 C.薄饼/薄面 央浼/分娩 笑语朗朗/书声琅琅 D.坊间/牌坊 远岫/柚子 不卑不亢/引吭高歌 谷案:C (C bdo/b6 mei/mian lang/lang A fei/fei jo/ja o 78u B bei/ bei cheng/cheng shu/zhu D fang/fang kang/ha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铁道部自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火车票实名制”明确规定,旅客 须持车票与票面所载身份信息相符的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进站上车 B.在两会的遏制态度、刚性需求几乎消耗殆尽以及投资需求的观望气氛等 因素的影响下,高房价如何调整备受关注,楼市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拐点 C.当前,有的党员干部追求“显绩”,不重视“潜绩”,热衷于搞“形象工程” 政绩工程”,所留下的“政绩”经不起人民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实践的检验, 因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D.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的立法,是进一步划定网络“合法边界”之举,对于保 障公民和有关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都有积极意义 答案:D(A.成分残缺,连词缺漏。在“车票”后加“和”。B.成分赘余,“几 乎”与“殆”重复。C语序不当,应为“实践的检验、人民的检验、历史的检 验”。) 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文字的含意。(4分) 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 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 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处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 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 参考答案:阅读一首好诗,一定会让人在眼前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或场景(1 分),使人沉醉其中(1分),独自感受其中的妙处(1分),达到物我两忘的 境界(1分)。 4.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语句。(5分) 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参考答案: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下棋不能悔棋,人生也不能重 来;下棋需要深思(多思),人生也需深谋远虑(人生要有自己的通盘规划); 下棋要遵守规则,做人也要遵守规则。(1点2分,2点4分,3点5分)
江苏省盐城中学 2012-2013 学年高二寒假反馈练习 试卷说明:本场考试 150 分钟,总分 16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芳菲/菲薄 狙击/拮据 金瓯无缺/呕心沥血 B.背篓/背阴 乘机/惩罚 毁家纾难/自出机杼 C.薄饼/薄面 央浼/分娩 笑语朗朗/书声琅琅 D.坊间/牌坊 远岫/柚子 不卑不亢/引吭高歌 答案:C (C.báo/bó měi/miǎn lǎng/láng A.fēi/fěi jū/jū ōu /ǒu B.bēi/bèi chéng/chéng shū/zhù D.fāng/fāng xi ù/yòu kàng/há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铁道部自 2012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实行的“火车票实名制”明确规定,旅客 须持车票与票面所载身份信息相符的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进站上车。 B.在两会的遏制态度、刚性需求几乎消耗殆尽以及投资需求的观望气氛等 因素的影响下,高房价如何调整备受关注,楼市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拐点。 C.当前,有的党员干部追求“显绩”,不重视“潜绩”,热衷于搞“形象工程”、 “政绩工程”,所留下的“政绩”经不起人民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实践的检验, 因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D.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的立法,是进一步划定网络“合法边界”之举,对于保 障公民和有关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都有积极意义。 答案:D(A.成分残缺,连词缺漏。在“车票”后加“和”。B.成分赘余,“几 乎”与“殆”重复。C.语序不当,应为“实践的检验、人民的检验、历史的检 验”。) 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文字的含意。(4 分) 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 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 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处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 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 参考答案:阅读一首好诗,一定会让人在眼前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或场景(1 分),使人沉醉其中(1 分),独自感受其中的妙处(1 分),达到物我两忘的 境界(1 分)。 4.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语句。(5 分) 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参考答案: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下棋不能悔棋,人生也不能重 来;下棋需要深思(多思),人生也需深谋远虑(人生要有自己的通盘规划); 下棋要遵守规则,做人也要遵守规则。(1 点 2 分,2 点 4 分,3 点 5 分)
图中文字:请问,我还能悔棋重走一次吗?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唐子畏墓志并铭 [明]祝允明 子畏死,余为歌诗,往哭之恸。将葬,其弟子重请为铭。子畏,余肺腑 友,微子重且铭之 畏性绝颖利,度越千士。世所谓颖者,数岁能为科举文字,童髫中科第,一日 四海惊称之。子畏不然,幼读书,不识门外街陌,其中屹屹,有一日千里气。不 或友一人,余访之再,亦不答。一旦,以诗二章投余,杰特之志铮然。余亦报以 诗,劝其少加弘舒,言万物转高转细,未闻华峰可建都聚。惟天极峻且无外,故 为万物宗。子畏始肯可,久乃大契,然一意望古豪杰,殊不屑事场屋。 其父德广,贾业而士行,将用子畏起家,致举业,归教子畏,子畏不得违父旨 德广常语人,此儿必成名,殆难成家乎?父没,子畏犹落落。一日,余谓之曰 “子欲成先志,当且事时业:若必从己愿,便可禠襕幞,烧科策。今徒籍名泮庐, 目不接其册子,则取舍奈何?”子畏曰:“诺。明年当大比,吾试捐一年力为之, 若勿售,一掷之耳。”即墐户绝交往,亦不觅时辈讲习,取前所治毛氏诗,与所 谓四书者,繙讨拟议,祗求合时义。戊午,试应天府,录为第一人。己未,往会 试。时傍郡有富子,亦已举于乡,师慕子畏,载与俱北。既入试,二场后,有仇 富子者,抨于朝,言与主司有私,并连子畏。诏驰敕礼闱,令此主司不得阅卷, 亟捕富子及子畏付诏狱,逮主司出,同讯于廷,富子既承,子畏不复辩,与同罚, 黜掾于浙藩,归而不往。或劝少贬,异时亦不失一命。子畏大笑,竟不行。放浪 形迹,翩翩远游。扁舟独迈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 蠡。踅归,将复踏四方,得疾,久少愈,稍治旧绪 其奇趣时发,或寄于画,下笔辄追唐宋名匠。既复为人请乞,烦杂不休,遂亦不 及精谛。且已四方慕之,无贵贱富贫,日诣门征索文词、诗画,子畏随应之,而 不必尽所至,大率兴寄遐邈,不以一时毁誉重轻为取舍 (节选自《明代散文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没,子畏犹落落 落落:大方的样子 B.若勿售,一掷之耳 售:考中 C.取前所治毛氏诗 治:研究 D.逮主司出,同讯于廷 逮:等到 谷案:A(落落:不在意的样子)
图中文字:请问,我还能悔棋重走一次吗?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唐子畏墓志并铭 [明]祝允明 子畏死,余为歌诗,往哭之恸。将葬,其弟子重请为铭。子畏,余肺腑 友,微子重且铭之。 子畏性绝颖利,度越千士。世所谓颖者,数岁能为科举文字,童髫中科第,一日 四海惊称之。子畏不然,幼读书,不识门外街陌,其中屹屹,有一日千里气。不 或友一人,余访之再,亦不答。一旦,以诗二章投余,杰特之志铮然。余亦报以 诗,劝其少加弘舒,言万物转高转细,未闻华峰可建都聚。惟天极峻且无外,故 为万物宗。子畏始肯可,久乃大契,然一意望古豪杰,殊不屑事场屋。 其父德广,贾业而士行,将用子畏起家,致举业,归教子畏,子畏不得违父旨。 德广常语人,此儿必成名,殆难成家乎?父没,子畏犹落落。一日,余谓之曰: “子欲成先志,当且事时业;若必从己愿,便可褫襕幞,烧科策。今徒籍名泮庐, 目不接其册子,则取舍奈何?”子畏曰:“诺。明年当大比,吾试捐一年力为之, 若勿售,一掷之耳。”即墐户绝交往,亦不觅时辈讲习,取前所治毛氏诗,与所 谓四书者,繙讨拟议,祗求合时义。戊午,试应天府,录为第一人。己未,往会 试。时傍郡有富子,亦已举于乡,师慕子畏,载与俱北。既入试,二场后,有仇 富子者,抨于朝,言与主司有私,并连子畏。诏驰敕礼闱,令此主司不得阅卷, 亟捕富子及子畏付诏狱,逮主司出,同讯于廷,富子既承,子畏不复辩,与同罚, 黜掾于浙藩,归而不往。或劝少贬,异时亦不失一命。子畏大笑,竟不行。放浪 形迹,翩翩远游。扁舟独迈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 蠡。蹔归,将复踏四方,得疾,久少愈,稍治旧绪。 其奇趣时发,或寄于画,下笔辄追唐宋名匠。既复为人请乞,烦杂不休,遂亦不 及精谛。且已四方慕之,无贵贱富贫,日诣门征索文词、诗画,子畏随应之,而 不必尽所至,大率兴寄遐邈,不以一时毁誉重轻为取舍。 (节选自《明代散文选 》)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父没,子畏犹落落 落落:大方的样子 B.若勿售,一掷之耳 售:考中 C.取前所治毛氏诗 治:研究 D.逮主司出,同讯于廷 逮:等到 答案:A(落落:不在意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唐子畏“个性卓异”的一项是(3分)( ①殊不屑事场屋 ②褫襕 幞,烧科策 ③若勿售,一掷之耳 ④抨于朝,言与主 司有私 ⑤不复辩,与同罚 ⑥放浪形迹,翩 翩远游 A.②③⑤ B.①④⑥ ①③⑥ D.②④⑤ 谷案:C(②是作者的假设;④是仇富家子者所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子畏起初不喜结交任何人,但在听了作者劝言后,开始认可作者的观 点,后来两人在情感上非常投合,但他仍然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 B.唐子畏的父亲非常看好唐子畏的未来,认为他可以成就美名;同时也心存忧 虑,即唐子畏可能难以成就家业,最终,这位父亲的话竟基本应验了。 C.唐子畏虽然不很热衷科举,但也一度闭门苦读,在乡试乃至会试中都考出了 第一的成绩,但因其卓尔不群的个性,使他没能在仕途上春风得意。 D.唐子畏作画总是追求唐宋名匠的风韵,四方之士都仰慕他,无论贵贱贫富, 每天到他家索要文词诗画,而他总是随意应允他们 答案:C(“在乡试乃至会试中都考出了优异的成绩”,概括失当,与原文不符) 8.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畏,余肺腑友,微子重且铭之。(4分) 唐子畏,是我的知心朋友,没有他的弟弟子重请我,我也将会给他写基 志铭。(得分点:“余肺腑友”“微”“铭”及语意通顺各1分) (2)子欲成先志,当且事时业(3分) 你如果要成就父亲的遗愿,应当姑且从事当前的事业(指科举)。(得分点: “先志”“事”及语意通顺各1分) (3)无贵贱贫富,日诣门征索文词、诗画,子畏随应之(3分) 无论贵贱贫富,每天到他家索要文词诗画,唐子畏总是随意应允他们。(得分 点:“无”“诣”及语意通顺各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1)词的前三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远谪异地,失意孤独,悲愤苦闷。 【评分建议】一点1分,答二点3分,三点5分。 (2)“又看暝色满平芜”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 诗人遥看夜色笼罩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用昏沉苍茫的夜色衬托诗人内心的凄 怆 【评分建议】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6.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唐子畏“个性卓异”的一项是(3 分)( ) ①殊不屑事场屋 ②褫襕 幞,烧科策 ③若勿售,一掷之耳 ④抨于朝,言与主 司有私 ⑤不复辩,与同罚 ⑥放浪形迹,翩 翩远游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答案:C(②是作者的假设;④是仇富家子者所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唐子畏起初不喜结交任何人,但在听了作者劝言后,开始认可作者的观 点,后来两人在情感上非常投合,但他仍然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 B.唐子畏的父亲非常看好唐子畏的未来,认为他可以成就美名;同时也心存忧 虑,即唐子畏可能难以成就家业,最终,这位父亲的话竟基本应验了。 C.唐子畏虽然不很热衷科举,但也一度闭门苦读,在乡试乃至会试中都考出了 第一的成绩,但因其卓尔不群的个性,使他没能在仕途上春风得意。 D.唐子畏作画总是追求唐宋名匠的风韵,四方之士都仰慕他,无论贵贱贫富, 每天到他家索要文词诗画,而他总是随意应允他们。 答案:C(“在乡试乃至会试中都考出了优异的成绩”,概括失当,与原文不符) 8.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子畏,余肺腑友,微子重且铭之。(4 分) 唐子畏,是我的知心朋友,没有他的弟弟子重请我,我也将会给他写墓 志铭。(得分点:“余肺腑友”“微”“铭”及语意通顺各 1 分) ⑵子欲成先志,当且事时业(3 分) 你如果要成就父亲的遗愿,应当姑且从事当前的事业(指科举)。(得分点: “先志”“事”及语意通顺各 1 分) ⑶无贵贱贫富,日诣门征索文词、诗画,子畏随应之(3 分) 无论贵贱贫富,每天到他家索要文词诗画,唐子畏总是随意应允他们。(得分 点:“无”“诣”及语意通顺各 1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1)词的前三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5 分) 远谪异地,失意孤独,悲愤苦闷。 【评分建议】一点 1 分,答二点 3 分,三点 5 分。 (2)“又看暝色满平芜”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 分) 诗人遥看夜色笼罩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用昏沉苍茫的夜色衬托诗人内心的凄 怆。 【评分建议】第一问 2 分,第二问 3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寄蜉蝣于天地_,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3)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4)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5)夫列子御风而行,沦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6)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7)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 (8)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1~14题 故乡草 刘翠婵 ①这个时节,草是村庄最新鲜的主人,它惬意地盛开,有点乍乍乎乎。各种各样 的草竞相开放,比花儿还要热烈。有的草小得只有米粒大,挤挤挨挨偎在一起, 个春天长下来,还是那么小,看着人心生疼。有的草大大咧咧地长,一个晚上 不见,就会蹿出老高。后院一堵不大的矮墙上,就有十几种草在这里聚会, ②村子是离不开草的,人和牲畜都离不开。如果没有稻草,就长不出稻谷,没有 稻谷,一年的希望又在哪里?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草,牛吃什么羊吃什么猪又吃 什么?鸡鸭鹅不怎么吃草,但有草的地方,就有它们肥沃的粮食,各色虫子、蚯 蚓随时恭候着它们的到来。 ③稻草香甜。稻谷在草叶上扬花、抽穗,凝结一年的希望,从嫩绿到金黄,村人 忧心忡忡地牵挂着。当金黄来临,村庄就丰硕,香喷喷的气息萦绕在村头村尾 像村口溪流哗哗的碎语,止也止不住。稻草在我心里是一种有温度的草,它恰到 好处地温暖了我童年的许多个冬天。那时夏天收割完,每家每户都会在稻草堆里 挑出一些长得好的草杄,晒干后扎成草垫,待到冬天铺在席子下,就是暖了 ④盛开的草,漫山遍野站着,站成村庄一季一季的依靠。很多不知名的草,长在 村庄之上,墙头、瓦顶、乱石堆,无处不在且长势良好。长在屋顶上的草带着一 身的侠气,春归时醉享天涯春风,夏日里骄阳烈焰缠身,挺到秋来又要饱尝风霜 雨雪,冬临就化作檐角的一撮泥土。这样的草,孤独地长在高处的瓦上,是藏在 村庄深处的魂魄。死了一拨,瓦就黑上一层,村庄就在它们一次次死去活来中渐 渐老去。 ⑤一些废弃的墙头上,每年都有不同的草在长。生在废墟上,便是野草了。伫立 风中,它们的命运并不会随村庄的命运起伏。除了神,只有野草可以在废墟上歌 ⑥有了盛开的草,村子就像有了一件压箱子的衣料,大太阳底下一抖,就会抖出 许多难言的气息。 ⑦草的一生是一个四季轮回,村人的一生是六七十年或七八十年。村庄的一生又 是多长?我以为,所有的村庄都应该是长生不老的。可是我看着它渐渐不在了, 最初是人声在这里低落下去,接着是牲畜开始稀疏,最后是草爬满了老屋的许多 角落。在屋里盛开的草,丧失了平原上的芬芳,因为此时的它已是荒草 ⑧村子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沉睡中死去,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最得体最幸福的 死法,不用劳烦子女们奔波,不用拖着疲弱之躯苦等油尽灯枯。村庄又少了一个 人,村上的草又多了一棵或一丛。老人们总说自己的命和草一样贱,到头来只有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2)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3)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 (4)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白居易《琵琶行》) (5)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⑹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7)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 (8)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尽心上》)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1~14 题。 故乡草 刘翠婵 ①这个时节,草是村庄最新鲜的主人,它惬意地盛开,有点乍乍乎乎。各种各样 的草竞相开放,比花儿还要热烈。有的草小得只有米粒大,挤挤挨挨偎在一起, 一个春天长下来,还是那么小,看着人心生疼。有的草大大咧咧地长,一个晚上 不见,就会蹿出老高。后院一堵不大的矮墙上,就有十几种草在这里聚会。 ②村子是离不开草的,人和牲畜都离不开。如果没有稻草,就长不出稻谷,没有 稻谷,一年的希望又在哪里?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草,牛吃什么羊吃什么猪又吃 什么?鸡鸭鹅不怎么吃草,但有草的地方,就有它们肥沃的粮食,各色虫子、蚯 蚓随时恭候着它们的到来。 ③稻草香甜。稻谷在草叶上扬花、抽穗,凝结一年的希望,从嫩绿到金黄,村人 忧心忡忡地牵挂着。当金黄来临,村庄就丰硕,香喷喷的气息萦绕在村头村尾, 像村口溪流哗哗的碎语,止也止不住。稻草在我心里是一种有温度的草,它恰到 好处地温暖了我童年的许多个冬天。那时夏天收割完,每家每户都会在稻草堆里 挑出一些长得好的草杆,晒干后扎成草垫,待到冬天铺在席子下,就是暖了。 ④盛开的草,漫山遍野站着,站成村庄一季一季的依靠。很多不知名的草,长在 村庄之上,墙头、瓦顶、乱石堆,无处不在且长势良好。长在屋顶上的草带着一 身的侠气,春归时醉享天涯春风,夏日里骄阳烈焰缠身,挺到秋来又要饱尝风霜 雨雪,冬临就化作檐角的一撮泥土。这样的草,孤独地长在高处的瓦上,是藏在 村庄深处的魂魄。死了一拨,瓦就黑上一层,村庄就在它们一次次死去活来中渐 渐老去。 ⑤一些废弃的墙头上,每年都有不同的草在长。生在废墟上,便是野草了。伫立 风中,它们的命运并不会随村庄的命运起伏。除了神,只有野草可以在废墟上歌 唱。 ⑥有了盛开的草,村子就像有了一件压箱子的衣料,大太阳底下一抖,就会抖出 许多难言的气息。 ⑦草的一生是一个四季轮回,村人的一生是六七十年或七八十年。村庄的一生又 是多长?我以为,所有的村庄都应该是长生不老的。可是我看着它渐渐不在了, 最初是人声在这里低落下去,接着是牲畜开始稀疏,最后是草爬满了老屋的许多 角落。在屋里盛开的草,丧失了平原上的芬芳,因为此时的它已是荒草。 ⑧村子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沉睡中死去,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最得体最幸福的 死法,不用劳烦子女们奔波,不用拖着疲弱之躯苦等油尽灯枯。村庄又少了一个 人,村上的草又多了一棵或一丛。老人们总说自己的命和草一样贱,到头来只有
草可以做最后的陪伴,在灵魂没入土地的时候,一生的凄苦都化作了来年坟上青 葱的草叶。 ⑨草是有来生的,无论死得多么难看,春风一点染,它就又是芳草了。村庄和村 庄上的人们没有来生,一旦离去,永不回头 选自《福建文学》2011年第1期,有删节) 11.文章第①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4分) 运用了比喻(1分)、比拟(1)等修辞,运用了对比(1分)的手法,描绘了 春天村庄里小草竞相生长的情景(1分) 12.在作者笔下,稻草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4分) 稻草香甜(1分),带给村里人一年的希望(1分);稻草温暖(1分,或“有 温度”),温暖作者童年许多个冬天(1分)。 13.文章第⑥段写生长在废弃墙头上的野草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既写出了小村庄的破败(2分);又写出了村民的渺小卑微(2分),以及他们 乐观面对命运的精神(2分)。 14.本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探究。(6分) ①对故乡草的歌颂和赞美;②对简单而朴素、绵长而清贫的故乡生活的眷念; ③对和故乡草一样质朴的父老乡亲的悲悯;④对正在消逝的村庄的慨叹。(每 点2分,答出三点即给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雅与俗 莫邪 ①从前倪云林雅士,因为不肯替张士信作画,有一天被张士信捉了起 来,鞭打几死。可是他在被鞭打时,不发一言。有人问他缘故,他说:一开口就 俗了。 ②不得了,这样的雅士,连性命都不顾,真正少见。然而这样的做作, 不也有一些太雅之嫌否?因为在我看来,不开口只能算作强硬不屈,是个好汉, 与雅无关。如果存心要以此为雅,就未免太雅而成俗了。 ③太雅成俗,正如《儒林外史》中所说的“雅得太俗”一样。当时 般斗方名士,动不动就饮酒看花,吟诗作赋,自命风雅,于是给吴敬梓大大地嘲 讽了一阵,至今当为话柄。 ④这种雅习,到了今天,似乎风流余韵,依然未绝,或者竟是变本加 厉,有行必雅,无事肯俗。别的不必说,即以几个人的别号笔名而言,早己竭尽 雅之奇观,不能不使人叹为雅之极致 ⑤我不是说,那些名字不雅。恰恰相反,我是承认它们的雅的。可是 人始倡,多人从风,任何雅事,都成了俗不可耐。正如宋之苏东坡是雅人,多 雅事,明之唐伯虎、张孟晋之流,邯郸学步,扭捏作态,就使人要发呕了 ⑥要一定专为雅与俗下定义,当然不是容易的。不过我说,这里面似乎 也有一些范围,除了始倡者雅,从风者俗外,还有有意者俗,无心者雅。倪云林 之俗,我就为了他的有意。他本来是元末明初人,元人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别号 的,所以他号为云林子,这就是他的俗的表征之一。至于他的故意嗜洁,无非学 学朱元璋,也徒见其俗气熏人耳
草可以做最后的陪伴,在灵魂没入土地的时候,一生的凄苦都化作了来年坟上青 葱的草叶。 ⑨草是有来生的,无论死得多么难看,春风一点染,它就又是芳草了。村庄和村 庄上的人们没有来生,一旦离去,永不回头。 (选自《福建文学》2011 年第 1 期,有删节) 11. 文章第①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4 分) 运用了比喻(1 分)、比拟(1)等修辞,运用了对比(1 分)的手法,描绘了 春天村庄里小草竞相生长的情景(1 分)。 12.在作者笔下,稻草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4 分) 稻草香甜(1 分),带给村里人一年的希望(1 分);稻草温暖(1 分,或“有 温度”),温暖作者童年许多个冬天(1 分)。 13.文章第⑤段写生长在废弃墙头上的野草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 分) 既写出了小村庄的破败(2 分);又写出了村民的渺小卑微(2 分),以及他们 乐观面对命运的精神(2 分)。 14.本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探究。(6 分) ①对故乡草的歌颂和赞美;②对简单而朴素、绵长而清贫的故乡生活的眷念; ③对和故乡草一样质朴的父老乡亲的悲悯;④对正在消逝的村庄的慨叹。(每 点 2 分,答出三点即给 6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雅与俗 莫邪 ①从前倪云林雅士,因为不肯替张士信作画,有一天被张士信捉了起 来,鞭打几死。可是他在被鞭打时,不发一言。有人问他缘故,他说:一开口就 俗了。 ②不得了,这样的雅士,连性命都不顾,真正少见。然而这样的做作, 不也有一些太雅之嫌否?因为在我看来,不开口只能算作强硬不屈,是个好汉, 与雅无关。如果存心要以此为雅,就未免太雅而成俗了。 ③太雅成俗,正如《儒林外史》中所说的“雅得太俗”一样。当时一 般斗方名士,动不动就饮酒看花,吟诗作赋,自命风雅,于是给吴敬梓大大地嘲 讽了一阵,至今当为话柄。 ④这种雅习,到了今天,似乎风流余韵,依然未绝,或者竟是变本加 厉,有行必雅,无事肯俗。别的不必说,即以几个人的别号笔名而言,早已竭尽 雅之奇观,不能不使人叹为雅之极致。 ⑤我不是说,那些名字不雅。恰恰相反,我是承认它们的雅的。可是 一人始倡,多人从风,任何雅事,都成了俗不可耐。正如宋之苏东坡是雅人,多 雅事,明之唐伯虎、张孟晋之流,邯郸学步,扭捏作态,就使人要发呕了。 ⑥要一定专为雅与俗下定义,当然不是容易的。不过我说,这里面似乎 也有一些范围,除了始倡者雅,从风者俗外,还有有意者俗,无心者雅。倪云林 之俗,我就为了他的有意。他本来是元末明初人,元人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别号 的,所以他号为云林子,这就是他的俗的表征之一。至于他的故意嗜洁,无非学 学朱元璋,也徒见其俗气熏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