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竞技能力15 2.比赛名次 比赛名次是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不论哪一个运动 项目,比赛结果都必须分出名次。在许多情况下,比赛名次的意义甚至超 过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的价值。在世界性大赛中,人们追求的首 先是金牌,是胜负和名次。例如,世界冰球锦标赛决赛的结果是5:3或者 3:2,并不是最重要的:人们最关心的是谁是比赛中的胜利者,是美国队 还是加拿大队,是俄罗斯队还是瑞典队。自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之后至 1980年第22届奥运会,三届大赛中男子1500米决赛冠军所表现的竞技 水平都不高,徘徊在3分36秒3~3分39秒17之间(而同期这个项目的 世界纪录已从3分32秒1提高到3分31秒36),但这却丝毫无损于奥运 会冠军的声誉。 (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 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其 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 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而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则包含着竞赛规则、评定手 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三个方面(图1-5)。 动动成绩 (竞技水平+名次) 对手在比赛 运动员在比赛 比赛结果的 中的表现 中的表现 评定行为 竞 评 栽判 竞技能力 比赛发挥 赛规 定 业务 段 水平 图1-5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1,运动员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 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如前所述,不同项群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
16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评定方法,其中,可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目运动员所表现 的竞技水平基本上是个人竞技能力的表现,通常较少受对手竞技表现的影 响,而分属得分类和命中类的各种球类项目以及制胜类项目运动员的竞技 表现则受着对手竞技表现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很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 性的。 2.对手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 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受着裁判行为的影响。在 对抗性的竞赛项目中,同一名运动员在某一轮淘汰赛中与强劲的对手较量 时,如果他的对手比他最好的表现还要强的话,尽管他能够表现出比前几 轮更高的竞技水平,也很可能遭到失败而被淘汰。这一事实说明了一个简 单而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道理,即作为比赛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比赛的胜负或名次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自己的竞技水平,还取决于对手的 竞技水平以及比赛的评定行为。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外许多知名的学者在 分析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因素时,仍然只简单地考虑影响运动员个人竞 技水平高低的素质、技术、战术、心理等方面。这样,实际上是将运动成 绩和竞技能力二者的决定因素混为一。 3.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包括裁 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这样三个因素。竞赛 规则的改变,能带来运动成绩的显著变化。例如,1984年,德意志民主 其和国运动员蛋恩创造了男子标枪104.80米的世界纪录后,国际田联决 定将标枪的重心前移4厘米,用这种枪第一次参加比赛的优秀选手们的成 绩还不到80米。篮球比赛中,在离篮筐6.25米距离外投篮得3分这一规 则的制定,对远投技术的发展,对运动员在场上的活动和比赛的结果产生 了重大影响。 评定手段对运动成绩起作用的最突出的例子是,近二十几年来电动计 时装置的出现,消除了手计时中计时员的视觉、反应及空间判断等因素的 干扰,大大提高了计时成绩的准确性。裁判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平对运动成 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关键时刻,裁判员有意无意的一个错判,往 往会决定着整个比赛结果。足球比赛中误判一次点球,体操比赛中有意抬 高0.05分,都会对金牌的归属产生重要影响。在许多重大国际比赛中, 贿略裁判的事件屡有发生,对此许多国际体育组织也制订了严厉的惩罚 措施
第三节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竞技能力 17 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更母水好业具化 (一)竞技能力释义 1.竞技能力的定义 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 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 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在竞技活动中,运动员的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量、速度、耐力三种 基本运动素质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人体的形态 及机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可 从技术的合理性及稳定性两方面予以判定。战术能力则表现为力求出色地 发挥自身的体能、技能及心理能力,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干扰对手竞技能 力的发挥,以及对于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施加合法的影响这样三个部分。 高度发展的协调能力是运动员掌握合理运动技术的重要先决条件;而除了 技术基础之外,运动员智力状况及一般的和专业的知识水平则对其战术能 力的发展和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涉及广泛的领域,在 竞赛中则集中地表现于运动员的参赛情绪及竞技意志。为了成功地参加比 赛,首先必须以积极的手段激励参赛选手,有效地动员选手的生理、心理 系统,积极地参与竞技活动,而同时又要把运动员的情绪激励水平控制在 适度的范围之内。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运动员自觉主动、充满信心地参与 竞技,以及在比赛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并顽强地、灵活地寻找竞技 取胜的途径。运动员保持高昂而适度的参赛情绪和坚强意志的重要基础条 件是强烈的参赛动机和良好的性格特征(图1一6)。业皮 2.竞技能力与两个相似概念含义的异同 竞技能力的相似概念有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这两个概念与竞技能力 的内涵及外延都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1)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含义的异同: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 称为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则称为竞技能力。因此,可以 说,运动能力的涵盖面比竞技能力更广,而竞技能力只是运动能力诸多表 现中的一种。 (2)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含义的异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 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
18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度。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这一概念也常用于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 的能力。可以说,训练水平是一个多义词,竞技能力的含义则专一而明 确;当训练水平被用于表达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时,则比竞技能力这一概念 更为具体地表述所达到的程度。 构成因素 竞技表现 体能 力量速度耐力 动作质量 技能 动作稳定性 竞技能力 自身发挥 战术能力 干扰对手 影响判定 参赛情绪动员 心理能力 比赛情绪控制 竞技意志保持 运动智能 知识运用 图1-6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及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 (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1,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依据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体 特性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共性的模型,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 构的概括、归纳、抽象。反映着竞技能力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本 质特性。 每个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但优秀运动员竞 技能力的结构又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建立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 型,即可科学地概括并准确地描述这些共性特征,以便为运动员确定竞技 能力训练目标提供标准的参照系。同时,对运动员早期选材和基础训练起 到远程导向的作用。建立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通常需要收集一 定数量的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指标体系中各构成因素的指标值,经统计处 理而建立定量的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结构模型。随着竞技运动水平的不
第三节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竞技能力 19 断发展,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也应随之进行相应的修订。 2.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 每个运动员在参照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确定自己的训练目 标,安排自己的训练计划时,应考虑个体特点,注意保持和发扬个人的优 势能力。刘大庆,田麦久(1997)的研究表明,相对于运用统计方法建 立的能够反映优秀运动员总体共同特征的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而言, 每一个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不均衡状态,这 种非均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比较1980一1996年我国在不同年度获得男 子体操世界冠军称号的8名选手竞技能力的特长和薄弱点,可以清楚地观 察到这种普遍存在的非均衡现象(表1-3)。 但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 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 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均衡结构的补偿效应。上 述8名体操选手尽管各有自己的特长点和薄弱点,但最终都成为世界男子 体操冠军,其中,优势能力对薄弱能力的补偿机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表1一3我国不同年度男子体操世界冠军竞技能力特征的比较 获世界冠军 竞技能力特征 姓名 年度 项目 特长点 薄弱点 力量好、动作 黄玉斌 1980 吊环 柔韧性较差 幅度大 臂短,鞍马 李月久 1980 双杠 难度高、弹跳好 支撑时重心低 全能、单杠、自 李 宁 1981-1984 由体操、跳马、吊 全面 无明显弱点 环、鞍马 童 非1983-1984 单杠、自由体操 全面 无明显弱点 跳马、双杠、自 楼 云1983-1986 臂短,鞍马 难度高 由体操 支掌时重心低 许志强 1986 双杠 连接好 力量较差 李小双 1992-1996 自由体操、全能 难度高、全面 无明显弱点 黄力平1994~1996 双杠 动作优美 力量稍差 (引自刘大庆、田麦久《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补偿理论》,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