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馆陶县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9分) 文学是人类感恩自然的最佳途径人类在征服世界的征途中,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 灵魂。尤其现代社会,红尘滚滚,人心浮躁,我们若想与喧嚣都市抗衡,也许最 佳选择就是投入到自然中去,享受星辰、山河、森林、海洋,让生命从中获得身 心滋养,获得真正的愉悦与幸福;而我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身心感悟,一旦化为 文字,就成为了自然文学 中国人讲求顺应自然、强调天人合一,将美好的品质赋予自然,比如山水、树木、 花草、虫鸟:古人写文章,大多写山水、游记,即使当今的散文写作领域,游记 文章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事实上,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欧 美几十年前也兴起了写山水、荒原、旷野即写大自然的热潮,名之为“自然主义 写作”,也就是自然文学。 所谓自然文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思索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形式上说,当 代的自然文学,主要包括环境文学和生态文学。 河山信美,但要以文学手法来表现好她,无论散文、诗歌、小说,都需要真诚深 切的心灵,要具有大情怀。“非有大情怀,即无大艺术”,人应该有所敬畏,首 先要敬畏大自然。以前,山青水绿海晏河清,正是大自然对敬畏天地的人类的回 报,现在人们乱砍滥伐破坏生态,自然灾害到处频发,也正是大自然对胡作非为 的人类的惩罚。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太渺小。中国古代文人大多纵身、纵情山水,因为其精神家 园是山水。对他们来说,在大自然中超脱现实、圆融身心,能使生命更快乐,人 生也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确,当人回归自然,灵魂就会与宇宙相通。 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就要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无论在哪个民族的心目中, 土地都至尊至荣。“土能生万物,地可载山川”,人类的一切,都由土地养育和 承载。在古代中国,土地就代表社稷,皇城里必建有社稷坛,用五色土拼成,皇 帝每年都要祭坛拜土。从世界范围来说,只有维护好所有的土地山河,才能保持 全人类的健康。 然而,人们往往难以实现这样的梦想,于是产生了园林。园林是传统中国文化中 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载体,衬托出人类的心灵寄 托和精神文化。 正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成就了自然文学。乡村、田园,草原、丛林,江河、海 洋,旷野、荒原……游记作者笔迹所在,往往就是其足迹所至。我想,在自然文 学作者看来,从自然中得到的精神享受,一定远比物质享受更为愉悦和幸福。我 们的亲身体验,能唤起人们更加热爱壮丽山河:我们的美好感受,能激励人们更 加追求精神享受;我们的妙笔生花,能吸引人们更多地热爱文学尤其自然文学 文章,人心之山水;山水,天地之文章。“山水无文难成景,风光着墨方有情” 一语道尽自然与文学的关系。 (选自《中国文学报》,有删节) 1.下列各项中,对“自然文学”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河北省馆陶县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9 分) 文学是人类感恩自然的最佳途径人类在征服世界的征途中,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 灵魂。尤其现代社会,红尘滚滚,人心浮躁,我们若想与喧嚣都市抗衡,也许最 佳选择就是投入到自然中去,享受星辰、山河、森林、海洋,让生命从中获得身 心滋养,获得真正的愉悦与幸福;而我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身心感悟,一旦化为 文字,就成为了自然文学。 中国人讲求顺应自然、强调天人合一,将美好的品质赋予自然,比如山水、树木、 花草、虫鸟;古人写文章,大多写山水、游记,即使当今的散文写作领域,游记 文章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事实上,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欧 美几十年前也兴起了写山水、荒原、旷野即写大自然的热潮,名之为“自然主义 写作”,也就是自然文学。 所谓自然文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思索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形式上说,当 代的自然文学,主要包括环境文学和生态文学。 河山信美,但要以文学手法来表现好她,无论散文、诗歌、小说,都需要真诚深 切的心灵,要具有大情怀。“非有大情怀,即无大艺术”,人应该有所敬畏,首 先要敬畏大自然。以前,山青水绿海晏河清,正是大自然对敬畏天地的人类的回 报,现在人们乱砍滥伐破坏生态,自然灾害到处频发,也正是大自然对胡作非为 的人类的惩罚。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太渺小。中国古代文人大多纵身、纵情山水,因为其精神家 园是山水。对他们来说,在大自然中超脱现实、圆融身心,能使生命更快乐,人 生也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确,当人回归自然,灵魂就会与宇宙相通。 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就要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无论在哪个民族的心目中, 土地都至尊至荣。“土能生万物,地可载山川”,人类的一切,都由土地养育和 承载。在古代中国,土地就代表社稷,皇城里必建有社稷坛,用五色土拼成,皇 帝每年都要祭坛拜土。从世界范围来说,只有维护好所有的土地山河,才能保持 全人类的健康。 然而,人们往往难以实现这样的梦想,于是产生了园林。园林是传统中国文化中 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载体,衬托出人类的心灵寄 托和精神文化。 正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成就了自然文学。乡村、田园,草原、丛林,江河、海 洋,旷野、荒原……游记作者笔迹所在,往往就是其足迹所至。我想,在自然文 学作者看来,从自然中得到的精神享受,一定远比物质享受更为愉悦和幸福。我 们的亲身体验,能唤起人们更加热爱壮丽山河;我们的美好感受,能激励人们更 加追求精神享受;我们的妙笔生花,能吸引人们更多地热爱文学尤其自然文学。 文章,人心之山水;山水,天地之文章。“山水无文难成景,风光着墨方有情”, 一语道尽自然与文学的关系。 (选自《中国文学报》,有删节) 1. 下列各项中,对“自然文学”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自然文学”的内容是人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身心感悟,这些感悟包括人们 在享受自然中获得的身心滋养、愉悦与幸福 B.“自然文学”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其主要内容都是山水、游记,因为 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C.“自然文学”在欧美也叫“自然主义写作”,其写作对象是山水、荒原、旷 野,这和中国的山水、游记的写作对象是一致的 D.“自然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索,在当代其主要表现形 式是环境文学和生态文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现代社会,人心浮躁,我们若想与喧嚣都市抗衡,就要投入到自然中去,因 为从自然中得到的精神享受,才是真正的愉悦与享受 B.大自然对人是公正的,你对它敬畏,就会山青水绿河清海晏,你对它胡作非 为,就会灾害频发,让人类受到惩罚。 C.古代皇城里必建有社稷坛,皇帝每年都要祭坛拜土,这体现了对土地的善待 实际上只有维护好所有的土地山河,才能保持全人类的健康 D.园林是传统中国文化中以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为载体,衬托出人类 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灵寄托和精神文化艺术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散文、诗歌、小说,更想表现好信美河山都需要真诚深切的心灵,要具 有大情怀,都要以敬畏大自然为前提。 B.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当人回归自然,灵魂与宇宙相通,从中寻找 到生命的快乐,人也就变得伟大了 C.“自然文学”写作者的亲身体验、美好的感受,这能唤起人们更加热爱壮丽 山河,能激励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享受 D.正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成就了自然文学,游记作者笔迹所在,往往就是其 足迹所至,正是“山水无文难成景,风光着墨方有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收条 李立泰 在抗战艰苦的岁月里,奶奶为缴党费犯愁。缴啥啊?别说钱,连一点值钱的东西 也找不到了。虽然半年党费仅六分钱!区委同志讲,缴党费没钱,实物也行,有 的东西可直接上缴区里。 奶奶入党是拼出来的。爷爷的抗日武装被围,爷爷被鬼子杀害。奶奶擦干眼泪 忘我地工作来排遣痛苦。她救治过多名伤员,特别是救活了重伤员桑谷华。奶奶 把情报藏到纂儿里,背着草篮子,顺马颊河大堤树丛走,累得浑身大汗,把褂子都 湿透了,及时把情报送到县大队。天黑前她还要背着一篮子草回家。奶奶小脚疼 得进家就累瘫了。她积极组织妇救会员做军鞋,带头交军粮……区委批准奶奶为 党员。 晚上奶奶去村支书家开会。晚饭奶奶吃得潦草,刷完锅,洗脸梳头。镜子里的奶 奶是漂亮人儿。奶奶身材适中,秀发髙耸,大香蕉簪儿梳在脑后。中式裤子,大
A. “自然文学”的内容是人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身心感悟,这些感悟包括人们 在享受自然中获得的身心滋养、愉悦与幸福。 B. “自然文学”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其主要内容都是山水、游记,因为 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C. “自然文学”在欧美也叫“自然主义写作”,其写作对象是山水、荒原、旷 野,这和中国的山水、游记的写作对象是一致的。 D. “自然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索,在当代其主要表现形 式是环境文学和生态文学。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现代社会,人心浮躁,我们若想与喧嚣都市抗衡,就要投入到自然中去,因 为从自然中得到的精神享受,才是真正的愉悦与享受。 B. 大自然对人是公正的,你对它敬畏,就会山青水绿河清海晏,你对它胡作非 为,就会灾害频发,让人类受到惩罚。 C. 古代皇城里必建有社稷坛,皇帝每年都要祭坛拜土,这体现了对土地的善待, 实际上只有维护好所有的土地山河,才能保持全人类的健康。 D. 园林是传统中国文化中以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为载体,衬托出人类 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灵寄托和精神文化艺术形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无论散文、诗歌、小说,更想表现好信美河山都需要真诚深切的心灵,要具 有大情怀,都要以敬畏大自然为前提。 B.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当人回归自然,灵魂与宇宙相通,从中寻找 到生命的快乐,人也就变得伟大了。 C. “自然文学”写作者的亲身体验、美好的感受,这能唤起人们更加热爱壮丽 山河,能激励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享受。 D. 正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成就了自然文学,游记作者笔迹所在,往往就是其 足迹所至,正是“山水无文难成景,风光着墨方有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收条 李立泰 在抗战艰苦的岁月里,奶奶为缴党费犯愁。缴啥啊?别说钱,连一点值钱的东西 也找不到了。虽然半年党费仅六分钱!区委同志讲,缴党费没钱,实物也行,有 的东西可直接上缴区里。 奶奶入党是拼出来的。爷爷的抗日武装被围,爷爷被鬼子杀害。奶奶擦干眼泪, 忘我地工作来排遣痛苦。她救治过多名伤员,特别是救活了重伤员桑谷华。奶奶 把情报藏到纂儿里,背着草篮子,顺马颊河大堤树丛走,累得浑身大汗,把褂子都 湿透了,及时把情报送到县大队。天黑前她还要背着一篮子草回家。奶奶小脚疼 得进家就累瘫了。她积极组织妇救会员做军鞋,带头交军粮……区委批准奶奶为 党员。 晚上奶奶去村支书家开会。晚饭奶奶吃得潦草,刷完锅,洗脸梳头。镜子里的奶 奶是漂亮人儿。奶奶身材适中,秀发高耸,大香蕉簪儿梳在脑后。中式裤子,大
襟褂子,可身。奶奶眼不大,可亮,眼珠黢黑,放光。她的妯娌、姐妺们夸奶奶 好看,好看到眼上了! 奶奶走黑影拐俩胡同,到支书家。一进屋,奶奶感觉今晚开会不同往常,气氛严 肃,且有区委的同志在场,还跟奶奶握手。一贯好抽烟的支书,这次没叼烟袋 村支书对奶奶说:“你的入党申请,批准了。”奶奶心里一阵激动,脸立马红了 说:“我合格吗?”“合格。但是,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继续努力,起先锋 模范作用。”奶奶点头,记到心里。区组委说:“欢迎你,李王氏同志。” 支书把党旗挂墙上,奶奶看着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手宣誓。奶奶站在组委一侧, 面对党旗,重复的句句誓词铿锵有力:“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遵守党的纪律, 严守党的秘密,按时缴纳党费,积极为党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 为党献出一切,永不叛党!”小小棉油灯,如豆的灯火,照得几人影影绰绰。但 鲜艳的党旗映红了脸,照亮了心。会场虽小,意义重大。党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起点就在那间小屋 奶奶说:“解放后参加那么多次市县的党代会、妇代会、积代会,都没我入党的 会刻骨铭心。我是党的人!俺听党的话!不折不扣按党说的做!绝不讨价还价。” 每月一分钱党费,一年一毛二。若放到今天一毛二还叫钱吗?地上丢一毛钱甚至 元钱,年轻人懒得下腰去捡。可当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年未雨,旱得冒烟,赤地千里。人们成群结队地逃荒要饭,拆房卖屋,卖儿卖 女。村庄荒芜,兔狐出没,饿殍遍野,荒凉凄惨。兵荒马乱,日伪顽杂抢粮,已 没可抢之粮。看见烟囪冒烟,闯进家去就掀锅,菜窝窝抓起来就吃。 县委指示,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共度灾荒。 奶奶思忖,区队战士吃饭也成难题,吃了上顿愁下顿,甚至饿着肚子打鬼子,那 怎么行啊?奶奶抬头看院里的大榆树。春天吃了它一串串榆钱儿,分期分批地撸 榆钱儿,吃了将近月余。现在榆叶碧绿,奶奶还没舍得吃它。当时就想着榆叶派 上用场 奶奶叫父亲爬树,捋榆树叶。父亲捋一篮子榆叶,放下来。叔叔抓榆叶就往嘴里 塞,奶奶叫他别吃。叔叔“哇”地哭起来:“我饿,我饿。”奶奶眼里含泪,说: “小儿不哭,我蒸菜给你吃。 父亲多想吃把榆叶啊,鲜嫩的榆叶在手里过了一遍,也没敢尝尝。奶奶蒸了一锅 榆叶窝窝,那点儿可怜的髙粱面,几乎蒸不成个儿。给父亲、叔叔蒸了几个野菜 杏叶团子,奶奶实在蒸不成窝窝了,就团揉团揉放到锅里。 榆叶窝窝熟了,锅上冒出香甜的热气。叔叔瞪着大眼看锅,他们瘦得皮包骨头, 三根筋挑着头。出锅了,绿绿的榆叶窝窝,香啊,热气扑脸。 村支书批准奶奶把一锅榆叶窝窝作为党费上缴。奶奶提起榆叶窝窝走时,叔叔又 哭了。奶奶想放下一个给父亲和叔叔吃,可是战士也在饿肚子,吃一个也凑不够 整数了!她心一横,坚决地走出家门 直到解放,奶奶还保存着当年李区长写的收条。在全市“纪念建党90周年图 片巡回展”中的“难忘的岁月”展室,我看到了皱巴巴烂乎乎的(放大若干倍) 奶奶的党费收条。 收条 今收到豆腐梁村李王氏今年全年党费,一锅高粱榆叶窝窝。 区长:李善亭
襟褂子,可身。奶奶眼不大,可亮,眼珠黢黑,放光。她的妯娌、姐妹们夸奶奶 好看,好看到眼上了! 奶奶走黑影拐俩胡同,到支书家。一进屋,奶奶感觉今晚开会不同往常,气氛严 肃,且有区委的同志在场,还跟奶奶握手。一贯好抽烟的支书,这次没叼烟袋。 村支书对奶奶说:“你的入党申请,批准了。”奶奶心里一阵激动,脸立马红了, 说: “我合格吗?”“合格。但是,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继续努力,起先锋 模范作用。”奶奶点头,记到心里。区组委说: “欢迎你,李王氏同志。” 支书把党旗挂墙上,奶奶看着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手宣誓。奶奶站在组委一侧, 面对党旗,重复的句句誓词铿锵有力:“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遵守党的纪律, 严守党的秘密,按时缴纳党费,积极为党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 为党献出一切,永不叛党!”小小棉油灯,如豆的灯火,照得几人影影绰绰。但 鲜艳的党旗映红了脸,照亮了心。会场虽小,意义重大。党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起点就在那间小屋。 奶奶说:“解放后参加那么多次市县的党代会、妇代会、积代会,都没我入党的 会刻骨铭心。我是党的人!俺听党的话!不折不扣按党说的做!绝不讨价还价。” 每月一分钱党费,一年一毛二。若放到今天一毛二还叫钱吗?地上丢一毛钱甚至 一元钱,年轻人懒得下腰去捡。可当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一年未雨,旱得冒烟,赤地千里。人们成群结队地逃荒要饭,拆房卖屋,卖儿卖 女。村庄荒芜,兔狐出没,饿殍遍野,荒凉凄惨。兵荒马乱,日伪顽杂抢粮,已 没可抢之粮。看见烟囱冒烟,闯进家去就掀锅,菜窝窝抓起来就吃。 县委指示,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共度灾荒。 奶奶思忖,区队战士吃饭也成难题,吃了上顿愁下顿,甚至饿着肚子打鬼子,那 怎么行啊?奶奶抬头看院里的大榆树。春天吃了它一串串榆钱儿,分期分批地撸 榆钱儿,吃了将近月余。现在榆叶碧绿,奶奶还没舍得吃它。当时就想着榆叶派 上用场。 奶奶叫父亲爬树,捋榆树叶。父亲捋一篮子榆叶,放下来。叔叔抓榆叶就往嘴里 塞,奶奶叫他别吃。叔叔“哇”地哭起来:“我饿,我饿。”奶奶眼里含泪,说: “小儿不哭,我蒸菜给你吃。” 父亲多想吃把榆叶啊,鲜嫩的榆叶在手里过了一遍,也没敢尝尝。奶奶蒸了一锅 榆叶窝窝,那点儿可怜的高粱面,几乎蒸不成个儿。给父亲、叔叔蒸了几个野菜 杏叶团子,奶奶实在蒸不成窝窝了,就团揉团揉放到锅里。 榆叶窝窝熟了,锅上冒出香甜的热气。叔叔瞪着大眼看锅,他们瘦得皮包骨头, 三根筋挑着头。出锅了,绿绿的榆叶窝窝,香啊,热气扑脸。 村支书批准奶奶把一锅榆叶窝窝作为党费上缴。奶奶提起榆叶窝窝走时,叔叔又 哭了。奶奶想放下一个给父亲和叔叔吃,可是战士也在饿肚子,吃一个也凑不够 整数了!她心一横,坚决地走出家门。 一直到解放,奶奶还保存着当年李区长写的收条。在全市“纪念建党 90 周年图 片巡回展”中的“难忘的岁月”展室,我看到了皱巴巴烂乎乎的(放大若干倍) 奶奶的党费收条。 收 条 今收到豆腐梁村李王氏今年全年党费,一锅高粱榆叶窝窝。 区长:李善亭
一九四三年农历五月十七日 选自《小小说》 2017年5月版,略有改动)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很讲究前后情节的铺垫和照应,开篇写“缴党费没钱,实物也行”,为 后文奶奶用高粱榆叶窝窝作为党费埋下了伏笔 B.小说中,作者详细描写了干旱、逃荒、村庄荒芜、兵荒马乱等艰苦的生活环 境,主要是为了衬托“我”的奶奶的形象的伟大 C.小说善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比如“奶奶提起榆钱窝窝走时”“想放下 个”“她心一横”,表现奶奶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 D.小说以奶奶缴党费为主要线索,这样安排有利于组织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并能凸显奶奶形象。 5.小说是如何叙述奶奶入党的情节的?这样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5分 6.有人说李区长写的收条应该放在开头。你认为放在开头好,还是结尾好?请 结合小说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 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 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 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 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 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 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 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 现象日益严重。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年成 立的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 验,各地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12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 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目 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 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 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 职书法教师的占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的占27.18%,由美术老 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5.6%,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 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48.35%的教师认
一九四三年农历五月十七日 ( 选自《小小说》 2017 年 5 月版,略有改动)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很讲究前后情节的铺垫和照应,开篇写“缴党费没钱,实物也行”,为 后文奶奶用高粱榆叶窝窝作为党费埋下了伏笔。 B. 小说中,作者详细描写了干旱、逃荒、村庄荒芜、兵荒马乱等艰苦的生活环 境,主要是为了衬托“我”的奶奶的形象的伟大。 C. 小说善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比如“奶奶提起榆钱窝窝走时”“想放下 一个”“她心一横”,表现奶奶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 D. 小说以奶奶缴党费为主要线索,这样安排有利于组织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并能凸显奶奶形象。 5. 小说是如何叙述奶奶入党的情节的?这样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5 分 6. 有人说李区长写的收条应该放在开头。你认为放在开头好,还是结尾好?请 结合小说谈谈自己的看法。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 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 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 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 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 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 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 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 现象日益严重。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 年成 立的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 验,各地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 《中国教育报》2011 年 10 月 25 日 12 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 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目 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 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 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 职书法教师的占 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的占 27.18%,由美术老 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 25.6%,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 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 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 48.35%的教师认
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要解决书法 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 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 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査报告(节选)》,2015年1 月)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 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 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 “一种能力、两种意识”。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 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抽样调査显 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 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 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 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 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 査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 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 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髙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 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 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卢中南说,从教育 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 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艺术报》2017年03月06日7版,有删改)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 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B.材料二和材料三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 开展书法教育的最突出的问题。 C.“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和材料二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 料三更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 D.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 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 教育迫在眉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B.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 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査报告,数据分析 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要解决书法 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 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 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节选)》,2015 年 1 月)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 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 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 “一种能力、两种意识”。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 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 35 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 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 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 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 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 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 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 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 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 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 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卢中南说,从教育 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 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艺术报》2017 年 03 月 06 日 7 版,有删改)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 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B. 材料二和材料三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 开展书法教育的最突出的问题。 C. “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和材料二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 料三更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 D. 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 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5 分 )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 教育迫在眉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B. 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 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 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