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知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公开选拔是新时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重大成果,它可以促使德才兼备的优秀 干部 具有传统选拔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②从年龄层次看,这次获奖作者中,有年过花甲的老作家,有年富力强的中年作 家,也有近年来 的青年作家 ③与上一代相比,,80后的育儿理念更为多元,他们认为道德立身胜于 ,对孩子未来的期许不再宏大,对成功的定义也更加宽泛。 A.出人头地脱颖而出崭露头角 B.崭露头角出人头地脱颖而 出 C.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出人头地 D.脱颖而出出人头地崭露 头角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词语的运用。脱颖而出,如果毛遂早得到任用;就会像锥子 放在布袋里那样;锥针都能全部穿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脱:脱露。崭 露头角,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 能。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第一句中,是说可以让 优秀干部的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应使用“脱颖而出”。第二句中,是说初显露才 华的青年作家,应使用“崭露头角”。第三句中,应使用“出人头地”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 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脱颖而出”侧重全部显露出来;“崭露头角” 初显露才能:“出人头地”侧重突出。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 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 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岀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 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 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反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决定性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 导弹基地包含在探测范围内。 B.4月初,中共中央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看做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 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C.事实上,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世界上 本没有万能的一劳永逸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D.电影《七月与安生》中的两个女主人公七月与安生尽管天各一方,但纯真美 好的友情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两人的心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 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陕西省西安市 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知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公开选拔是新时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重大成果,它可以促使德才兼备的优秀 干部__________,具有传统选拔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②从年龄层次看,这次获奖作者中,有年过花甲的老作家,有年富力强的中年作 家,也有近年来__________的青年作家 ③与上一代相比,‚80 后‛的育儿理念更为多元,他们认为道德立身胜于 __________,对孩子未来的期许不再宏大,对成功的定义也更加宽泛。 A. 出人头地 脱颖而出 崭露头角 B. 崭露头角 出人头地 脱颖而 出 C. 脱颖而出 崭露头角 出人头地 D. 脱颖而出 出人头地 崭露 头角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脱颖而出,如果毛遂早得到任用;就会像锥子 放在布袋里那样;锥针都能全部穿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脱:脱露。崭 露头角,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 能。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第一句中,是说可以让 优秀干部的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应使用“脱颖而出”。第二句中,是说初显露才 华的青年作家,应使用“崭露头角”。第三句中,应使用“出人头地”。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 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脱颖而出”侧重全部显露出来;“崭露头角”, 初显露才能;“出人头地”侧重突出。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 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 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 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 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反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决定性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 导弹基地包含在探测范围内。 B. 4 月初,中共中央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看做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 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C. 事实上,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世界上 本没有万能的一劳永逸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D. 电影《七月与安生》中的两个女主人公七月与安生尽管天各一方,但纯真美 好的友情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两人的心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 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原因就是因为”重复(或句式杂糅),可以把“因为” 去掉。C项,“万能的一劳永逸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语序不当。定语位 置不当,“一种”移到“万能”之前。D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尽管”应放 到句子开头。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 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淅东运河所组成。 B.《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 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 C.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所以,天下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 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 D.我先来到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 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査辨析病句能力。解答本题应注意先浏览选项,排除 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 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A项句式杂糅,可从“包 括……”或“由……所组成”中任选一种说法。B项“透过……让……”句缺少 主语,可删去“让”。D项语序不当,可将“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 的覆斗形上盖”改为“是一个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巨大的覆斗形上盖”。故选 C 4.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多数人选择网购的理由是省钱,同样的东西,网上买的比商场便宜 ①因为网络中新奇有趣,受人追捧的商品太多了 ②但仔细一算账,更多的是没有什么用、图便宜或新奇买回来的闲置品 ③事实的确如此 ④所以普遍的现象是,消费者一开通网银,就沉溺于网购不能自拔 ⑤虽然买回不少物美价廉的产品 ⑥但很少有人只在网上购买单一货品 A.①⑥④⑤②③ B.①④③⑥⑤② C.⑤②③⑥①④ ③⑥①④⑤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③句是对“网购省钱”观点的肯定,应放在最先;⑥句由“但”转入 对网购易购买闲置品的说明:①句是对⑥句的解释。②④⑤三句是对“网购并不 省钱”的说明,④句承接上文;⑤句中“虽然”与②句中“但”相互呼应,对④ 句进行了进一步说明。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 运用E。 【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 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 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
再分析修饰成分。A 项,“原因就是因为”重复(或句式杂糅),可以把“因为” 去掉。 C 项,“万能的一劳永逸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语序不当。定语位 置不当,“一种”移到“万能”之前。D 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尽管”应放 到句子开头。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 2014 年申遗的“中国大运 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B. 《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 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 C. 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所以,天下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 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 D. 我先来到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 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解答本题应注意先浏览选项,排除 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 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 A 项句式杂糅,可从“包 括……”或“由……所组成”中任选一种说法。B 项“透过……让……”句缺少 主语,可删去“让”。D 项语序不当,可将“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 的覆斗形上盖”改为“是一个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巨大的覆斗形上盖”。故选 C。 4.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多数人选择网购的理由是省钱,同样的东西,网上买的比商场便宜,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因为网络中新奇有趣,受人追捧的商品太多了 ②但仔细一算账,更多的是没有什么用、图便宜或新奇买回来的闲置品 ③事实的确如此 ④所以普遍的现象是,消费者一开通网银,就沉溺于网购不能自拔 ⑤虽然买回不少物美价廉的产品 ⑥但很少有人只在网上购买单一货品 A. ①⑥④⑤②③ B. ①④③⑥⑤② C. ⑤②③⑥①④ D. ③⑥①④⑤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③句是对“网购省钱”观点的肯定,应放在最先;⑥句由“但”转入 对网购易购买闲置品的说明;①句是对⑥句的解释。②④⑤三句是对“网购并不 省钱”的说明,④句承接上文;⑤句中“虽然”与②句中“但”相互呼应,对④ 句进行了进一步说明。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 运用 E。 【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 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 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
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 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 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此题注意③⑥①、④⑤②衔接紧密不能分开,因此选D。 5.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 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和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 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 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 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 某一种效果 出某 种思想感情。 A.结合突出表达 B.组合突出表现 C.组合实现表达 D.结合实现表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査理解并辨析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仔 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 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本题中先辨析 几组词语的意思:结合:事物之间发生密切联系。组合:组织成为整体。突出: 使(效果)超过一般。实现:使成为事实。表达:专用于表示思想感情。表现:表 示出来一般事物。然后根据语境进行选择,第一处语境是“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 复和音乐的重复 起来”强调的是动作和音乐之间的联系,应选结合,排 除BC:第二处语境“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 某一种效果”和效果搭配 应选“突出”;第三处和“感情”搭配应选“表达”。故选A 【点睛】近义词辨析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 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 情色彩,是褒乂,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 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 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 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 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 现象。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日晕”是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围绕太阳呈彩色环形的光 现象。有的人则赋予了它一个诗意的别称:神光。 。雪后的晴天容易 出现“神光”,其道理跟雨后出现彩虹如出一辙 A.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内心陡起神圣之感 B.它的出现让人们内心陡起神圣之感,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C.人们内心陡起神圣之感,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D.它的出现让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内心陡起神圣之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査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语段内容及选项的 表述是否相一致分析判断。读后可知,此段叙述对象是“神光”,排除AC。人 们首先惊叹大自然的神奇,然后陡起神圣之感。情感的产生具有先后顺序。所以 选D
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 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 1——2 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此题注意③⑥①、④⑤②衔接紧密不能分开,因此选 D。 5.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 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和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 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________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 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________某一种效果,________出某一 种思想感情。 A. 结合 突出表达 B. 组合 突出表现 C. 组合 实现表达 D. 结合 实现表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并辨析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仔 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 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本题中先辨析 几组词语的意思:结合:事物之间发生密切联系。组合:组织成为整体。突出: 使(效果)超过一般。实现:使成为事实。表达:专用于表示思想感情。表现:表 示出来一般事物。然后根据语境进行选择,第一处语境是“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 复和音乐的重复________起来”强调的是动作和音乐之间的联系,应选结合,排 除 BC;第二处语境“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________某一种效果”和效果搭配 应选“突出”;第三处和“感情”搭配应选“表达”。故选 A。 【点睛】近义词辨析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 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 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 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 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 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 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 现象。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日晕”是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围绕太阳呈彩色环形的光 现象。有的人则赋予了它一个诗意的别称:神光。__________。雪后的晴天容易 出现“神光”,其道理跟雨后出现彩虹如出一辙。 A. 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内心陡起神圣之感 B. 它的出现让人们内心陡起神圣之感,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C. 人们内心陡起神圣之感,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D. 它的出现让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内心陡起神圣之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语段内容及选项的 表述是否相一致分析判断。读后可知,此段叙述对象是“神光”,排除 AC。人 们首先惊叹大自然的神奇,然后陡起神圣之感。情感的产生具有先后顺序。所以 选 D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 运用E。 【技巧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思路: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 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 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 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 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 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 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 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 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 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喜。怀帝即位,公 车征拜博土,不就。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 能测也。 太宁中,与临海任旭俱以博士征,不就。复下诏曰:“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 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临海仼旭、会稽虞喜并洁 静其操,岁寒不移,硏精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 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喜辞疾不赴。咸和末,诏公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 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会国有军事,不行。咸康初,内史何充上疏曰:“臣闻二 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 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髙尚邈世,束脩立德,皓 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硏微有弗及之勤,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 高枕柴门,怡然自足。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 疏奏,诏曰:“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髙尚,操拟古 人。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简乎!政道须贤,宜纳诸廊庙,其 并以散骑常侍征之。”又不起。 永和初,有司奏称十月殷祭,京兆府君当迁祧室,征西、豫章、颍川三府君初毁 主,内外博议不能决。时喜在会稽,朝廷遣就喜谘访焉。其见重如此 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孝 经》,为《志林》三十篇。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年七十六卒,无子。 (节选自《晋书虞喜传》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 尝不慨然 B.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 尝不慨然 C.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 尝不慨然 D.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 尝不慨然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 运用 E。 【技巧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思路: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 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 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 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 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 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 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 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 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 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喜。怀帝即位,公 车征拜博士,不就。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 能测也。 太宁中,与临海任旭俱以博士征,不就。复下诏曰:“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 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临海任旭、会稽虞喜并洁 静其操,岁寒不移,研精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 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喜辞疾不赴。咸和末,诏公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 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会国有军事,不行。咸康初,内史何充上疏曰:“臣闻二 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 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邈世,束脩立德,皓 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 高枕柴门,怡然自足。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 疏奏,诏曰:“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 人。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简乎!政道须贤,宜纳诸廊庙,其 并以散骑常侍征之。”又不起。 永和初,有司奏称十月殷祭,京兆府君当迁祧室,征西、豫章、颍川三府君初毁 主,内外博议不能决。时喜在会稽,朝廷遣就喜谘访焉。其见重如此。 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孝 经》,为《志林》三十篇。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年七十六卒,无子。 (节选自《晋书 虞喜传》) 7.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 尝不慨然 B. 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 尝不慨然 C. 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 尝不慨然 D. 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 尝不慨然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古人在地理上以南为左,江左也叫江南:以西为右,所以江西可以称 江右 B.坟典,即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其中《三坟》指伏羲 八卦、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等三部书。 C.十乱,出自“予(周武王)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原指十个辅佐周武王 治国平定叛乱的大臣,后泛指辅佐帝王的有才能的人。 D.《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指出“孝”是诸德 之本,国君用孝治理国家,臣民以孝立身理家。传说是孔子所作。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喜年少时就树立德行,博览群书,为人称道。同乡贺循说他髙深莫测,太 常华恒举荐他为贤良,內史何充也称赞他天资卓越 B.虞喜贞纯朴实,治学勤勉。他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至年老也不厌 倦,他的勤奋也没有人比得上,可以与古代贤人媲美 C.虞喜操守高洁,嫉恶如仇。东晋的历任皇帝都曾要征召他委以重任,他都没 有赴任,就是因为他对当时晋朝的黑暗统治不满。 D.虞喜专心钻研经传,著书立说。他撰写《安天论》《志林》,又解释了《毛 诗略》和《孝经》,著述共有数十万字,流行于当世。 10.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 (2)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 【答案】7.C 8.A 9.C 10.(1)诸葛恢治理会稽郡时,虞喜屈身为功曹。他被举荐为孝廉,州里举荐 他为秀才,司徒来征召,虞喜全都不去 (2)最好用蒲轮车去征召,用以表彰优异的操守,一方面可以发扬广远的教化, 另一方面可以改变鄙薄的风俗。 【解析】 【7题详解】 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 慨然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注意虚词“乎”“也”,结合句意断句。句 意:振兴教化致力国政,最好是尊崇道德教化,阐明谦抑质朴的道理。自丧乱以 来,儒家学说衰落,每当我读到《子衿》这首诗,未尝不感慨万分。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 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A项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嫉恶如仇、因为他对当时晋 朝的黑暗统治不满”无中生有。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固定人名字保留“诸葛”“虞喜” “屈”译为屈身,“察”译为被举荐,“辟”译为征召,“就”译为去。(2) “宜”译为最好,“旌”译为表彰,“翼赞”译为发扬,“薄”译为鄙薄 点睛: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 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
A. 江左,古人在地理上以南为左,江左也叫江南;以西为右,所以江西可以称 江右。 B. 坟典,即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其中《三坟》指伏羲 八卦、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等三部书。 C. 十乱,出自“予(周武王)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原指十个辅佐周武王 治国平定叛乱的大臣,后泛指辅佐帝王的有才能的人。 D.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指出“孝”是诸德 之本,国君用孝治理国家,臣民以孝立身理家。传说是孔子所作。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虞喜年少时就树立德行,博览群书,为人称道。同乡贺循说他高深莫测,太 常华恒举荐他为贤良,內史何充也称赞他天资卓越。 B. 虞喜贞纯朴实,治学勤勉。他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至年老也不厌 倦,他的勤奋也没有人比得上,可以与古代贤人媲美。 C. 虞喜操守高洁,嫉恶如仇。东晋的历任皇帝都曾要征召他委以重任,他都没 有赴任,就是因为他对当时晋朝的黑暗统治不满。 D. 虞喜专心钻研经传,著书立说。他撰写《安天论》《志林》,又解释了《毛 诗略》和《孝经》,著述共有数十万字,流行于当世。 10. 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 (2)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 【答案】7. C 8. A 9. C 10. (1)诸葛恢治理会稽郡时,虞喜屈身为功曹。他被举荐为孝廉,州里举荐 他为秀才,司徒来征召,虞喜全都不去。 (2)最好用蒲轮车去征召,用以表彰优异的操守,一方面可以发扬广远的教化, 另一方面可以改变鄙薄的风俗。 【解析】 【7 题详解】 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 慨然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注意虚词“乎”“也”,结合句意断句。句 意:振兴教化致力国政,最好是尊崇道德教化,阐明谦抑质朴的道理。自丧乱以 来,儒家学说衰落,每当我读到《子衿》这首诗,未尝不感慨万分。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 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A 项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 项“嫉恶如仇、因为他对当时晋 朝的黑暗统治不满”无中生有。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固定人名字保留“诸葛”“虞喜”, “屈”译为屈身,“察”译为被举荐,“辟”译为征召,“就”译为去。(2) “宜”译为最好,“旌”译为表彰,“翼赞”译为发扬,“薄”译为鄙薄。 点睛: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 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