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检 命题人:李林审题人:雷勉励 本试题卷分为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 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断桥”考 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先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 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 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祜坊而改称宝祜桥。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 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 下就说“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 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诉纷纭。 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道“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 赵秉文《墓归》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明邵经邦《断桥》 诗云:“闻到桥名断,从来金勒过。”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 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 非杭州西湖所独有。 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断桥”呢?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 而“簖桥”则是与捕鱼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 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 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簖”插在江 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 而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这种 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 (“椴”亦可作“簖”)之语。清藩衍桐《两浙轁轩续录》载海盐才女李壬《由 武原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桥心便喜,急 收帆脚到侬家。”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 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 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 而逐渐被淘汰 杭州西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 流因孤山分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形成了“白堤”。流经孤山的两股水流在宝石山 东南端合流而出,“白堤”也便成为一道天然“鱼梁”。渔人在“白堤”东端设 簖来捕鱼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这样的桥叫做“簖 桥”,也在情理之中。张祜的诗句中写作“簖桥”,因为那时“簖”字或许还没 有产生,或许很少有人使用。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穆筑埠海塘以来,钱 塘冮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随着 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 的本义,但“断桥”之名却由于文人作品的称颂和民间口耳相传而得以沿用。 (节选自关长龙《“断桥”考》,有改动) [注]①金勒:金饰的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借指骑马者。 1.下列选项中关于“簖桥”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2015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检 命题人:李林 审题人:雷勉励 .本试题卷分为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总分 150 分,考 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断桥”考 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先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 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 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祜坊而改称宝祜桥。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 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 下就说“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 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诉纷纭。 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道“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 赵秉文《墓归》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明邵经邦《断桥》 诗云:“闻到桥名断,从来金勒过。”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 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 非杭州西湖所独有。 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断桥”呢?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 而“簖桥”则是与捕鱼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 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 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簖”插在江 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 而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这种 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 (“椴”亦可作“簖”)之语。清藩衍桐《两浙輶轩续录》载海盐才女李壬《由 武原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桥心便喜,急 收帆脚到侬家。”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 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 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 而逐渐被淘汰。 杭州西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 流因孤山分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形成了“白堤”。流经孤山的两股水流在宝石山 东南端合流而出,“白堤”也便成为一道天然“鱼梁”。渔人在“白堤”东端设 簖来捕鱼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这样的桥叫做“簖 桥”,也在情理之中。张祜的诗句中写作“簖桥”,因为那时“簖”字或许还没 有产生,或许很少有人使用。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穆筑垾海塘以来,钱 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随着 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 的本义,但“断桥”之名却由于文人作品的称颂和民间口耳相传而得以沿用。 (节选自关长龙《“断桥”考》,有改动) [注]①金勒:金饰的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借指骑马者。 1.下列选项中关于“簖桥”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簖桥”是与渔人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捕鱼虾的“簖”相伴的一种桥 B.“白堤”东端的“簖桥”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而设。 C.“簖桥”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渔人用簖捕捉鱼蟹。 D.“簖桥”在张祜的诗中写作“断桥”的原因是那时“簖”字可能还没有产 生,也可能很少有人使用 2.下列不属于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的原因的一项是() A.古代官府对在河流及湖面放置鱼簖或蟹簖有所限制。 B.近代以来,人工养殖业的兴起 C.五代以后,钱塘冮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流的现象消失了。 D.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记载西湖断桥的最早文 献 B.第三段列举了赵乘文等人的诗,说明除西湖断桥之外,在古代其他地方也有 “不断之断桥”。 C.西湖十景之“断桥”在南宋时又称宝祐桥,还曾因“断”“段”谐音而被称 作“段家桥”。 D.第四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蟹 的方法很常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 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 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 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 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平。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 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 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 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 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 导皇太子。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瘳, 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计曰:“臣不敢惜身,诚忧亏损 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 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 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 为中郎将。嵩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 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 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封兴子
A. “簖桥”是与渔人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捕鱼虾的“簖”相伴的一种桥。 B. “白堤”东端的“簖桥”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而设。 C. “簖桥”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渔人用簖捕捉鱼蟹。 D. “簖桥”在张祜的诗中写作“断桥”的原因是那时“簖”字可能还没有产 生,也可能很少有人使用。 2.下列不属于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古代官府对在河流及湖面放置鱼簖或蟹簖有所限制。 B. 近代以来,人工养殖业的兴起。 C. 五代以后,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流的现象消失了。 D. 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 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记载西湖断桥的最早文 献。 B. 第三段列举了赵乘文等人的诗,说明除西湖断桥之外,在古代其他地方也有 “不断之断桥”。 C. 西湖十景之“断桥”在南宋时又称宝祐桥,还曾因“断”“段”谐音而被称 作“段家桥”。 D. 第四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蟹 的方法很常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 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 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 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 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平。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 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 贵人【注】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 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 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 导皇太子。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瘳, 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忧亏损 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 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 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 为中郎将。嵩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 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 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封兴子
庆为鲷阳侯,庆弟博为隐强侯。”庆卒,子琴嗣。琴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 桂嗣。 (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有删改) 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兴叩头流涕,固让曰固:坚决 B.躬履涂泥,率先期门躬:弯腰 C.犹称所长而达之称:称赞 D.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能:和睦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是() ①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②是以世称其忠平 ③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④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⑤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⑥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 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 B.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 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 C.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 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 D.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 将。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5分) (2)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忧亏损圣德,不可苟冒。”(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淅江)人。②销魂:这里形容极 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 ,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3)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 (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柳宗元《小石潭记》)
庆为鲷阳侯,庆弟博为隐强侯。”庆卒,子琴嗣。琴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 桂嗣。 (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有删改) 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兴叩头流涕,固让曰 固:坚决 B.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躬:弯腰 C. 犹称所长而达之 称:称赞 D.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 能:和睦 5.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是( ) ①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 ②是以世称其忠平 ③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④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⑤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⑥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A.①③⑥ B.①④⑤ C. ②③⑥ D.②④⑤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 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 B. 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 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 C. 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 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 D. 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 将。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5 分) (2)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忧亏损圣德,不可苟冒。”(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魂:这里形容极 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 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_____,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3)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5)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5分) 在爱中行走 天,德兰姆姆坐火车,看到车窗外一个流浪汉靠树坐着,看样子快死了。姆姆 很想去安慰他,下一站一到,姆姆立即下车,气喘吁吁赶到,那个人已经死了 姆姆站了很久,她想,如果有人和他说几句话,握握他的手,他就不会死得这么 孤单凄凉。姆姆决定建立一个临终关怀院。很多人不理解:把资源消耗在那些垂 死者身上,而这些人,有的将几天后死去,有的几小时后死去,有的甚至即刻就 死了。姆姆说:“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不论是贫穷的,还是残缺的,垂死的。 如果一个病人需要安慰,姆姆可以长时间抱着他,不说一句话,直到他安宁为止。 有一回,一位身份显赫的牧师来探望她,她正坐在一个垂危的病人身边,握着他 的手,为他唱歌,为了安慰这个即将死去的病人,姆姆让那个远道而来的牧师等 了一个小时。姆姆说:“爱不是赞助,而是要伸出你的手一一我们的手何其温 暖 身经百战的美国战地记者哈普来到加尔各答采访姆姆,姆姆正照料一个垂危病 人。看到哈普,她行了一个礼,说:“我没有时间说话,先生。”哈普说:“你 不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您的工作吗?”姆姆停下手里的活,对哈普说:“这是 上帝的工作,不是我的工作,去报道那些穷人吧。你只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 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穷人有多可爱、多伟大。”说完,姆姆朝另一个病人走去。 这人腰上有一个很大的伤口,已经溃烂得生了蛆,病人突然呕吐起来,散发着强 烈异味的呕吐物喷在哈普脚上。哈普本能地挪开脚,惊恐得快晕过去了。他见过 很多可怕场面,今天比那些硝烟弥漫的战场似乎更可怕。 哈普喊道:“修女,他会传染我的。”姆姆平静地说:“不会的,不要怕。”说 着,蹲下来把那人脸上、身上的秽物擦干净,又抱起他的头,把他扶正,让他睡 得舒适些。哈普惊魂未定,姆姆走过来按按他的肩膀,安慰说:“相信我,不久 的将来,你就会帮他们洗澡,拿水给他们喝,喂东西给他们吃,你会做到的。 第二天,哈普再次来到临终关怀院,姆姆正在为一个病人清理溃烂发臭的伤口, 他无法掩饰内心的战栗。这个美国记者日后与姆姆成为好朋友,在姆姆的感召下 他对乞丐更慷慨,对穷人更友善了。但是有一点他一直没有做到,就是亲手照料 那些垂死者。 直到1979年,哈普又一次来到加尔各答,距第一次已经25年了。姆姆把哈普带 到一个重病的老人跟前,请他给老人喂饭。哈普犹豫一下,在老人身边蹲了下来, 舀了一勺饭送到老人嘴里,他很笨拙,不是喂得太多,就是喂的太少,很多饭粒 落在老人脖子里,老人举起手,跟哈普说话,哈普很尴尬,以为老人责备他,赶 紧说:“对不起。”但老人还是不停地说,姆姆蹲下来靠近老人嘴边,细心听了 会,转头对哈普说:“他在祝福你。”哈普很吃惊:“他在祝福我?我仅用口 袋的零用钱,就可以帮他买很多很多的食物。”姆姆笑了:“但你买不到他的祝 福。”对哈普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一天,他以为自己永远做不到的事,今天做 到了。他想起姆姆说过的一句话:忘记自我,便找到自我。哈普再次被姆姆稳如 泰山的信念所震动。 很多人对姆姆说:“世界上有这么多的穷人一一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甚至亿万 计,你救得完吗?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呢?”姆姆说:“如果我不从街上救回第
(5)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5 分) 在爱中行走 一天,德兰姆姆坐火车,看到车窗外一个流浪汉靠树坐着,看样子快死了。姆姆 很想去安慰他,下一站一到,姆姆立即下车,气喘吁吁赶到,那个人已经死了。 姆姆站了很久,她想,如果有人和他说几句话,握握他的手,他就不会死得这么 孤单凄凉。姆姆决定建立一个临终关怀院。很多人不理解:把资源消耗在那些垂 死者身上,而这些人,有的将几天后死去,有的几小时后死去,有的甚至即刻就 死了。姆姆说:“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不论是贫穷的,还是残缺的,垂死的。” 如果一个病人需要安慰,姆姆可以长时间抱着他,不说一句话,直到他安宁为止。 有一回,一位身份显赫的牧师来探望她,她正坐在一个垂危的病人身边,握着他 的手,为他唱歌,为了安慰这个即将死去的病人,姆姆让那个远道而来的牧师等 了一个小时。姆姆说:“爱不是赞助,而是要伸出你的手——我们的手何其温 暖。” 身经百战的美国战地记者哈普来到加尔各答采访姆姆,姆姆正照料一个垂危病 人。看到哈普,她行了一个礼,说:“我没有时间说话,先生。”哈普说:“你 不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您的工作吗?”姆姆停下手里的活,对哈普说:“这是 上帝的工作,不是我的工作,去报道那些穷人吧。你只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 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穷人有多可爱、多伟大。”说完,姆姆朝另一个病人走去。 这人腰上有一个很大的伤口,已经溃烂得生了蛆,病人突然呕吐起来,散发着强 烈异味的呕吐物喷在哈普脚上。哈普本能地挪开脚,惊恐得快晕过去了。他见过 很多可怕场面,今天比那些硝烟弥漫的战场似乎更可怕。 哈普喊道:“修女,他会传染我的。”姆姆平静地说:“不会的,不要怕。”说 着,蹲下来把那人脸上、身上的秽物擦干净,又抱起他的头,把他扶正,让他睡 得舒适些。哈普惊魂未定,姆姆走过来按按他的肩膀,安慰说:“相信我,不久 的将来,你就会帮他们洗澡,拿水给他们喝,喂东西给他们吃,你会做到的。” 第二天,哈普再次来到临终关怀院,姆姆正在为一个病人清理溃烂发臭的伤口, 他无法掩饰内心的战栗。这个美国记者日后与姆姆成为好朋友,在姆姆的感召下, 他对乞丐更慷慨,对穷人更友善了。但是有一点他一直没有做到,就是亲手照料 那些垂死者。 直到 1979 年,哈普又一次来到加尔各答,距第一次已经 25 年了。姆姆把哈普带 到一个重病的老人跟前,请他给老人喂饭。哈普犹豫一下,在老人身边蹲了下来, 舀了一勺饭送到老人嘴里,他很笨拙,不是喂得太多,就是喂的太少,很多饭粒 落在老人脖子里,老人举起手,跟哈普说话,哈普很尴尬,以为老人责备他,赶 紧说:“对不起。”但老人还是不停地说,姆姆蹲下来靠近老人嘴边,细心听了 一会,转头对哈普说:“他在祝福你。”哈普很吃惊:“他在祝福我?我仅用口 袋的零用钱,就可以帮他买很多很多的食物。”姆姆笑了:“但你买不到他的祝 福。”对哈普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一天,他以为自己永远做不到的事,今天做 到了。他想起姆姆说过的一句话:忘记自我,便找到自我。哈普再次被姆姆稳如 泰山的信念所震动。 很多人对姆姆说:“世界上有这么多的穷人——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甚至亿万 计,你救得完吗?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呢?”姆姆说:“如果我不从街上救回第一
个人,也就不会救回数亿万计的人,爱得从一个人开始。”姆姆选择为最卑微的 穷人服务,拒绝使这种服务制度化、设施化。多年来,姆姆从不添置治疗方面的 任何设备,姆姆认为:有了设施,就必然对病人作出选择,那些最有希望痊愈的 病人,就会成为医院首选。在临终关怀院里,很多病人被多次收留,每一个再次 被收留的人,修女们都以同样的热情、同情和耐心服侍他们。虽然一直以来,都 有人对姆姆的工作方式提出异议,甚至批评,但姆姆不为所动,她认为:现代人 迷失在制度、设施里已经很深很深了。 德兰姆姆最可敬地方在于:始终坚信穷人是有尊严的,并且付出一生的艰苦努力, 在穷人凄惨卑微的外壳内,寻找和发现他们的尊严。姆姆说:“我们常常无法做 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怀抱大爱去做些小事。”举世公认她是穷人之母。 (摘编自华姿《德兰修女传》 注:德兰姆姆:德兰修女,又译为特雷莎修女,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德兰修女是一位伟大的仁爱行动者,为了让更多的穷人在生命尽头不再那么 孤单凄凉,感受到爱的温暖,德兰修女建立了临终关怀院 B.很多人认为德兰修女救助垂死者,是资源浪费,没有什么意义,对此姆姆从 不解释,依然无怨无悔的耐心服侍每一个需要救助的人。 C.德兰修女让远道而来探望她的牧师等待,把慕名采访的记者晾在一边,这说 明她把服务穷人服侍病人放在首位。 D.哈普给一位重病的老人喂饭,尽管很笨拙,却受到老人的祝福,老人的祝福 深深震撼了他,让他做到了25年来一直没有做到的事。 E.本文通过对德兰修女艰苦努力创建临终关怀院过程的记述,生动展现了她无 私无我为穷人奉献的一生。 (2)德兰修女被誉为“穷人之母”,她对爱穷人有哪些看法?请简要概括。(6 分) (3)文中详细写了战地记者哈普的感受和转变,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4)德兰修女拒绝仁爱服务的制度化、设施化,认为现代人迷失在制度、设施 里已经很深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注:12、13、14题涂答题卡对应位置,不做调整。)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 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 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 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 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 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中断和流失
个人,也就不会救回数亿万计的人,爱得从一个人开始。”姆姆选择为最卑微的 穷人服务,拒绝使这种服务制度化、设施化。多年来,姆姆从不添置治疗方面的 任何设备,姆姆认为:有了设施,就必然对病人作出选择,那些最有希望痊愈的 病人,就会成为医院首选。在临终关怀院里,很多病人被多次收留,每一个再次 被收留的人,修女们都以同样的热情、同情和耐心服侍他们。虽然一直以来,都 有人对姆姆的工作方式提出异议,甚至批评,但姆姆不为所动,她认为:现代人 迷失在制度、设施里已经很深很深了。 德兰姆姆最可敬地方在于:始终坚信穷人是有尊严的,并且付出一生的艰苦努力, 在穷人凄惨卑微的外壳内,寻找和发现他们的尊严。姆姆说:“我们常常无法做 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怀抱大爱去做些小事。”举世公认她是穷人之母。 (摘编自华姿《德兰修女传》) 注:德兰姆姆:德兰修女,又译为特雷莎修女,1979 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德兰修女是一位伟大的仁爱行动者,为了让更多的穷人在生命尽头不再那么 孤单凄凉,感受到爱的温暖,德兰修女建立了临终关怀院。 B.很多人认为德兰修女救助垂死者,是资源浪费,没有什么意义,对此姆姆从 不解释,依然无怨无悔的耐心服侍每一个需要救助的人。 C.德兰修女让远道而来探望她的牧师等待,把慕名采访的记者晾在一边,这说 明她把服务穷人服侍病人放在首位。 D.哈普给一位重病的老人喂饭,尽管很笨拙,却受到老人的祝福,老人的祝福 深深震撼了他,让他做到了 25 年来一直没有做到的事。 E.本文通过对德兰修女艰苦努力创建临终关怀院过程的记述,生动展现了她无 私无我为穷人奉献的一生。 (2)德兰修女被誉为“穷人之母”,她对爱穷人有哪些看法?请简要概括。(6 分) (3)文中详细写了战地记者哈普的感受和转变,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 (4)德兰修女拒绝仁爱服务的制度化、设施化,认为现代人迷失在制度、设施 里已经很深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 80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注:12、13、14 题涂答题卡对应位置,不做调整。)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 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 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 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 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 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中断和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