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主要考查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堂据程 课后作业 度 每次作业单独评分,布置作业2次,占平时成编 主要考核应用所学知识、文献查阅和先进工具,分析 平时成结 课堂交流 和评价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30%) 占平时成绩40%。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发言 出勤及课堂表现 的踊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勤情况评分。占平时成 20将. 主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古 期末成绩 文阅读题和文言文翻译题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 闭卷考试 (70%) 60%,能力题约占40%,主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期的能力。以及古文译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课程目 课内 课后 标 第六章 《老子》 通过学习诸子文选和古汉 自学诸子 《老子》 文选四 吾通论(十三)(十四)。学 百家文 《庄子》 篇、 《由 理论勒 子》文选 士能够分析连词、介词的语 阅读 古汉 五 16学与练 法特点和句首句中语气词 古代汉调 1、2 通论 习 的使用情况,多义虚词的词 虚词的相 )(十 词、介词 四) 性变化及使用特点 关文献。 语气词 通过学习《诗经》立洗知士 第七章 《诗经》 汉语通论(十五)(十六) 自学《诗 《诗经》 文选六 学生能够运用音韵学的基 古汉语 理论教经》文选 篇、《 本知识及《诗经》用韵情况 阅读古今语1、2 通论(十 经》用韵 14学与练 五)( 古音通假 分析双声叠韵的基本知识 习 音的相关文 和古音通假的类型 把握甘 献。 六) 今语音的变化情况。 通过学习《楚辞》文选和 第八章 通论(十七)(十八), 《楚辞》 《楚辞 自学《楚 理论教 辞》文选, 古汉语 文 学生能够应用古书注解的 相关术语、古书注释的基本 14学与练阅读古书润1、2 论(+ 篇、古书 条例及方法,古人训法的几 习 解的相关文 注解 八) 种方式及方法, 并以此阅读 献。 分析重要的训话专书
22 4. 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 课程目 课内 课后 标 第六章 《老子》 通过学习诸子文选和古汉 语通论(十三)(十四),学 生能够分析连词、介词的语 法特点和句首句中语气词 的使用情况,多义虚词的词 性变化及使用特点。 自 学 诸子 百 家 文 选 , 阅读 古 代 汉语 虚 词 的相 关文献。 《老子》 文 选 四 《庄子》 篇 、《 庄 理论教 古 汉 语 子》文选 16 学与练 1、2 通论(十 二篇、连 习 三)(十 词、介词、 四) 语气词 第 七 章 《诗经》 通过学习《诗经》文选和古 汉语通论(十五)(十六), 学生能够运用音韵学的基 本知识及《诗经》用韵情况, 分析双声叠韵的基本知识 和古音通假的类型,把握古 今语音的变化情况。 理 论 教 学 与 练 习 自学《诗 经》文选, 阅读古今语 音的相关文 献。 《诗经》 文 选 六 古 汉 语 通论(十 篇 、《 诗 经》用韵、 14 1、2 五)(十 古音通假 六) 第 八 章 通过学习《楚辞》文选和 通论(十七)(十八), 学生能够应用古书注解的 相关术语、古书注释的基本 条例及方法,古人训诂的几 种方式及方法,并以此阅读 分析重要的训诂专书。 理 论 教 学 与 练 习 自学《楚 辞》文选, 阅读古书注 解的相关文 献。 《楚辞》 《楚辞》 古 汉 语 通论(十 文 选 三 篇、古书 14 1、2 七)(十 注解 八)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 (30%) 课后作业 主要考查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 度,每次作业单独评分,布置作业2次,占平时成绩 30%。 课堂交流 主要考核应用所学知识、文献查阅和先进工具,分析 和评价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等。占平时成绩 40%。 出勤及课堂表现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发言 的踊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勤情况评分。占平时成 绩 30%。 期末成绩 (70%) 闭卷考试 主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古 文阅读题和文言文翻译题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 60%,能力题约占 40%,主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古文今译和写作能力
《汉书》 《汉书》 通过学习《汉书》文选和古 自学《汉 古汉语 文选 汉语通论(二十三)(二 理论教 书》文选, 通论( 阅读古代 古文 四),学生建立古文文体的 10学与练 1、2 体、句读的 十三) 文体, 知识体系,应用古书句读的 习 书句读 方法, 并能标点古文。 相关文献。 四) 通过学习古汉语通论(二十 八)(一十九)(三十),学州 第十 古汉语 能够学到古书修辞的基术 阅读古代 方式及重要的修辞格,分粉 通论(二 古汉语修 理论教 汉语修辞 判断古今汉语常见和特有 十八) 辞、诗律 10学与练 的修辞格使用情况。 和诗律的1、2、3 运用格律诗的几种平仄格 习 相关文 九)( 式及粉救、用韵特点,来探 十 析诗词的发生、发展,并能 赏析古诗词。 合计 64
23 第 九 章 自学《汉 书》文选, 阅读古代文 体、句读的 相关文献。 《汉书》 《汉书》 通过学习《汉书》文选和古 古 汉 语 文 选 一 汉语通论(二十三)(二十 理论教 通论(二 篇, 古文 四),学生建立古文文体的 10 学与练 1、2 十 三 ) 文体, 古 知识体系,应用古书句读的 习 ( 二 十 书句读 方法,并能标点古文。 四) 第 十 章 通过学习古汉语通论(二十 八)(二十九)(三十),学生 能够学到古书修辞的基本 方式及重要的修辞格,分析 判断古今汉语常见和特有 的修辞格使用情况。 运用格律诗的几种平仄格 式及拗救、用韵特点,来探 析诗词的发生、发展,并能 赏析古诗词。 古 汉 语 阅读古代 通论(二 古汉语修 理论教 汉语修辞 十 八 ) 辞、诗律 10 学与练 和诗律的 1、2、3 ( 二 十 习 相 关 文 九)(三 献。 十) 合 计 64 --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一、 基本信息 课程 B0320055 课程 编号 属性 必修■选修口 学分 总学时 48 理论 上机 学时 学时 。 0 课程 公共基础口综合素质口 大类基础口院内平台■专业基础口 类别 专业主千口专业方向/特色口专业任选口顶峰课程口 先修 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开 人文学部文学院 适用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单位 课程负 王娅玮、 责人 焦冬梅 撰写人 王娅玮 审核人 王娅玮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平台课程。本课程是大学本科教 学语言学类课程中的基础理论课,也是先行课。它的任务主要是阐明语言学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学习各门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学习其 他语言理论和相关应用课程打下基础。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知识,包括语言的性质、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的结构体系,语言演变, 语言接触与交流,语言系统的发展变化等。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语言理论和规律奠定 基础,为指导语言的实际应用服务。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is a platform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is course is a basic theoretical course in the linguistics course of undergraduate,and it is also a pioneer course.Its main task is to clarify the basic theories and concepts of linguistics,to provide necessary theoretical knowledge for the study of various language courses,and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study of other language theories and related applied courses.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mainly covers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linguistics,including the nature of language,the status and role of language in society.the structural system of language.language evolution. language contact and communication,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language system.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systematically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theories and knowledge of linguistics,lay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and in-depth research of linguistic theories and rules,and serve as a guide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language
24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一、基本信息 课程 编号 B0320O55 课程 属性 必修■ 选修□ 学分 3 总学时 48 理论 学时 48 上机 学时 0 实验 学时 0 课程 类别 公共基础□ 综合素质□ 大类基础□ 院内平台■ 专业基础□ 专业主干□ 专业方向/特色□ 专业任选□ 顶峰课程□ 先修 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开课 单位 人文学部文学院 适用 专业 汉语言文学 课程负 责人 王娅玮、 焦冬梅 撰写人 王娅玮 审核人 王娅玮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平台课程。本课程是大学本科教 学语言学类课程中的基础理论课,也是先行课。它的任务主要是阐明语言学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学习各门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学习其 他语言理论和相关应用课程打下基础。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知识,包括语言的性质、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的结构体系,语言演变, 语言接触与交流,语言系统的发展变化等。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语言理论和规律奠定 基础,为指导语言的实际应用服务。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is a platform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is course is a basic theoretical course in the linguistics course of undergraduate, and it is also a pioneer course. Its main task is to clarify the basic theories and concepts of linguistics, to provide necessary theoretical knowledge for the study of various language courses, and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study of other language theories and related applied courses.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mainly covers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linguistics, including the nature of language, the status and role of language in society, the structural system of language, language evolution, language contact and communi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language system.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systematically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theories and knowledge of linguistics, lay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and in-depth research of linguistic theories and rules, and serve as a guide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language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汉语中 的语言现象、特点及规律进行分析和解释。 课程目标3(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不同语 言间的语言现象、特点及规律讲行对比、分析和归纳。 课程目标4(素质目标):能将所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运用于语言 规范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语言应用领域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2 3 4 1.掌握系统的关于汉语言、汉语 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 论: 5.具有文学鉴赏能力以及较强 的写作能力、文字编辑能力 6.具有 一定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和传播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 创业精神。 8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具 备一定的外语阅读、翻译能 力,孰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 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出版时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参考教材语言学纲要(修订版) 叶蜚声、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基础语言学教程 徐通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参考书目 语言学概论(第四版 岑运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语言学概论 胡明扬 语文出版社 2002 语言学概论 那棉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课程网站 语言学概论_北京大学_中国大学MO0C(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PKU-1205727813 25
25 2. 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课程目标 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汉语中 的语言现象、特点及规律进行分析和解释。 课程目标 3(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不同语 言间的语言现象、特点及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 课程目标 4(素质目标):能将所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运用于语言 规范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语言应用领域。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课程目标 1 2 3 4 1.掌握系统的关于汉语言、汉语 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 论; √ √ √ 5. 具有文学鉴赏能力以及较强 的写作能力、文字编辑能力; √ 6. 具有一定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和传播的能力; √ √ √ 7.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 创业精神。 √ 8.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具 备一定的外语阅读、翻译能 力,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 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 3.课程资源 (1) 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 间 参考教材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 叶蜚声、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参考书目 基础语言学教程 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语言学概论(第四版) 岑运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语言学概论 胡明扬 语文出版社 2002 语言学概论 邢福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 课程网站 语言学概论_北京大学_中国大学 MOOC(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PKU-1205727813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作业 考查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每次作业单独评分,占平时成绩60% 平时成绩(30%)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发言 出勤及课置 表现 的踊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勤情况评分。占平时成 结40%. 期末成绩(70%) 闭卷考试 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语法分析 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60%,能力题约占4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课程目 课内 课后 标 语言学的为 了解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 象、学科性 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发 导言 质 主要 展阶段以及期间产生的 理论学 1 派及其在科 要流派:并了解语言学在当 、讨读文 献 论 学体系中的 前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学科 地位 地位和重要作用」 解再言是人类最面要的 语言的社会 是思维的 理论学 阅读文 语言的 功能和思细 4 掌握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 习、讨 献 功能 动能 论 维功能。 银什久是符号,什么是语 第一 语言的符号 言符号:掌握语言结构的 语言是 理论学 阅读文 性质,语言 性 语言结构 层性 4 习、讨 献、 1、2、3 符号系 符号的系 尤其是重点掌握组合关系 论 习 性 和聚合关系 语音和音系 了解语音和音系以及音素 以及音素利 和音位的区别和联系:掌握 音位的区别 人类发音、 准确掌握普通 知联系, 发音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国 二音 理论学阅读文 声学和发产 际音标:了解风别特征, 语音和 生理看人 能够对具体语言中的音位 练 音系 进行分析: 了解音系单位及 堂练习 习 语语音,音 位和音系 且织方式。 音位的聚合 和 第四章语法单位, 「解词和短语的结构:掌握 10 理论学 阅读文 1、2 语法语法的组合 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 习、讨献、练 3、4
26 4. 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 应 的 课 程 目 课内 课后 标 导言 语言学的对 象、学科性 质、主要流 派及其在科 学体系中的 地位 了解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 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发 展阶段以及期间产生的主 要流派;并了解语言学在当 前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学科 地位和重要作用。 4 理论学 习、 讨 论 阅读文 献 1 第一章 语言的 功能 语言的社会 功能和思维 功能 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 际工具,是思维的工具; 掌握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 维功能。 4 理论学 习、 讨 论 阅读文 献 1 第二章 语言是 符号系 统 语言的符号 性质,语言 符号的系统 性 了解什么是符号,什么是语 言符号;掌握语言结构的系 统性,语言结构的二层性; 尤其是重点掌握组合关系 和聚合关系。 4 理论学 习、 讨 论 阅读文 献、 练 习 1、2、3 第三章 语音和 音系 语音和音系 以及音素和 音位的区别 和联系,从 声学和发音 生理看人类 语语音,音 位和音系, 音位的聚合 和组合 了解语音和音系以及音素 和音位的区别和联系;掌握 人类发音、准确掌握普通话 发音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国 际音标;了解区别特征,并 能够对具体语言中的音位 进行分析;了解音系单位及 组织方式。 8 理 论 学 习、 课 堂练习 阅读文 献、 练 习 1、2、 3、4 第四章 语法 语法单位, 语法的组合 了解词和短语的结构;掌握 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 10 理论学 习、 讨 阅读文 献、 练 1、2、 3、4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30%) 作业 考查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每次作业单独评分,占平时成绩 60%。 出勤及课堂 表现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发言 的踊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勤情况评分。占平时成 绩 40%。 期末成绩(70%) 闭卷考试 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语法分析题 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 60%,能力题约占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