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这首词是作者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1)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词人一反往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 (2)请指出本词的词眼,并结合词句分析理由。(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阿房宫赋》通过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这一议论,对比人心 事理,进而发出了如下质问“ ?”,以此揭露 统治者的贪婪、挥霍无度。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 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叶企孙:甘当中国科技基石的大师 叶企孙,又名鸿眷,1898年生于上海。叶企孙自幼聪颖过人,其父叶景沄 一向推崇西方近代科学及应用,并具有革新思想,叶企孙深受影响,“既重格致, 又重修身,以为必以西方科学来谋求利国利民才能治国平天下” 1911年初,时年不满13岁的叶企孙在父亲的鼓励下,报考清华学堂并被录
【注】这首词是作者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1)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词人一反往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 分) (2)请指出本词的词眼,并结合词句分析理由。(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阿房宫赋》通过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这一议论,对比人心 事理,进而发出了如下质问“ , ?”,以此揭露 统治者的贪婪、挥霍无度。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 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叶企孙:甘当中国科技基石的大师 叶企孙,又名鸿眷,1898 年生于上海。叶企孙自幼聪颖过人,其父叶景沄 一向推崇西方近代科学及应用,并具有革新思想,叶企孙深受影响,“既重格致, 又重修身,以为必以西方科学来谋求利国利民才能治国平天下”。 1911 年初,时年不满 13 岁的叶企孙在父亲的鼓励下,报考清华学堂并被录
取。1918年,叶企孙从清华毕业,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物理,师从实验物理 大师P.W.布里奇曼。获得博士学位后,教授W.杜安主持精密测定普朗克常数, 邀请叶企孙和另外两个学者参加,叶企孙在试验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美国物理 学家康普顿称该实验是“一次对普朗克常数最为可靠的测定”。1925年5月, 清华大学部正式成立,开始招生。8月,叶企孙应聘物理系副教授。从此,叶企 孙就将创建清化物理系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不仅着眼于教书育人,还吸取欧美 名牌大学和著名科学家的经验,谋划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事业。 有人说,叶企孙能一网打尽天下名师。他为数学系聘请杨武之、熊庆来,为 物理系聘请吴有训、萨本栋、周培源,为化学系聘请张子髙、萨本铁。不到十年 时间,清华理学院和物理系均成了全国第一。叶企孙没有门户之见,以培养中国 科技人才为己任。为清华大学聘请了一大批名师。正验证了梅贻琦的名言:“大 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928年,叶企孙请吴有训到物理系任 教时,把吴的工资定得比自己系主任的还高,以示尊重。1937年,叶企孙又辞 去理学院院长之职,荐吴有训接任。叶企孙的辞职,一不是自己不行,二不是众 人反对,三不是已到退休年龄,相反,他辞职时年仅38岁。正是叶企孙的无私 举贤,使吴有训脱颖而出,成为后来的中央大学校长,解放后又成为中国科学院 的第一副院长。 1929年到1938年这十年间的清华物理系,是中国高教史上一个不朽的传说。 这期间清华物理系共毕业本科生71人,其中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有21人,当 选美国国家院士的2人,成才率之高,实为历史罕见。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王 淦昌、钱三强,赵九章、何泽慧,王大珩、彭桓武、林家翘、戴振铎、钱伟长… 叶企孙在西南联大时期,发现并培养了后来获得诺贝尔学奖的李政道,李政 道入学不久,叶企孙即发现他的理论基础高过同辈,自学能力超常,便要他不必 听他讲授的理论课了,但实验课一定要认真学。有一张李政道当年理论课的试卷, 卷面只扣了两分,总分却只有83分。李政道因为总是拿满分而在学校小有名气 但实验成绩不好,叶企孙把他的两门功课加起起来算分,提醒他,理论要建立在 实验的基础上。 叶企孙终身未娶,以一生心血培养出大批高科技人才。叶企孙的侄子叶铭汉 对叶企孙为何一拖再拖、以致终身未娶进行解释:叔父就任于清华大学。创建了
取。1918 年,叶企孙从清华毕业,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物理,师从实验物理 大师 P.W.布里奇曼。获得博士学位后,教授 W.杜安主持精密测定普朗克常数, 邀请叶企孙和另外两个学者参加,叶企孙在试验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美国物理 学家康普顿称该实验是“一次对普朗克常数最为可靠的测定”。1925 年 5 月, 清华大学部正式成立,开始招生。8 月,叶企孙应聘物理系副教授。从此,叶企 孙就将创建清化物理系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不仅着眼于教书育人,还吸取欧美 名牌大学和著名科学家的经验,谋划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事业。 有人说,叶企孙能一网打尽天下名师。他为数学系聘请杨武之、熊庆来,为 物理系聘请吴有训、萨本栋、周培源,为化学系聘请张子高、萨本铁。不到十年 时间,清华理学院和物理系均成了全国第一。叶企孙没有门户之见,以培养中国 科技人才为己任。为清华大学聘请了一大批名师。正验证了梅贻琦的名言:“大 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928 年,叶企孙请吴有训到物理系任 教时,把吴的工资定得比自己系主任的还高,以示尊重。1937 年,叶企孙又辞 去理学院院长之职,荐吴有训接任。叶企孙的辞职,一不是自己不行,二不是众 人反对,三不是已到退休年龄,相反,他辞职时年仅 38 岁。正是叶企孙的无私 举贤,使吴有训脱颖而出,成为后来的中央大学校长,解放后又成为中国科学院 的第一副院长。 1929 年到 1938 年这十年间的清华物理系,是中国高教史上一个不朽的传说。 这期间清华物理系共毕业本科生 71 人,其中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有 21 人,当 选美国国家院士的 2 人,成才率之高,实为历史罕见。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王 淦昌、钱三强,赵九章、何泽慧,王大珩、彭桓武、林家翘、戴振铎、钱伟长…… 叶企孙在西南联大时期,发现并培养了后来获得诺贝尔学奖的李政道,李政 道入学不久,叶企孙即发现他的理论基础高过同辈,自学能力超常,便要他不必 听他讲授的理论课了,但实验课一定要认真学。有一张李政道当年理论课的试卷, 卷面只扣了两分,总分却只有 83 分。李政道因为总是拿满分而在学校小有名气, 但实验成绩不好,叶企孙把他的两门功课加起起来算分,提醒他,理论要建立在 实验的基础上。 叶企孙终身未娶,以一生心血培养出大批高科技人才。叶企孙的侄子叶铭汉 对叶企孙为何一拖再拖、以致终身未娶进行解释:叔父就任于清华大学。创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