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普通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 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工整地写在答题纸上,在本 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转型期:重建责任共识的契机 曾军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我国所谓“责任出了问题”是指出现了群体性的 责任观念危机,是文化转型时期的责任观念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实施责任行为时 所受的影响因素更复杂,从而干扰了人们的责任判断 这种复杂性正体现了文化“转型形态”的某些特征。“转型形态”是指 在文化发展过程中部分动因发生了改变,导致整个文化结构体系出现某种松动迹 象,并引发各种动因之间关系的重新调整:或者想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者 想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正是处在这种“转型形态”中,各种 文化价值观念都在发生激烈碰撞,既有时间维度上的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也有空 间维度上民族化、地方性与全球化的碰撞,还有主体维度的自我与他者的认同危 机等等。责任观念也是一样,从“该不该扶”、“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到“遵 纪守法”、“国际惯例、WTO规则”等等,都面临着重新调整与适应的过程 但是,文化发展的规律在于:一种既定恒定关系改变了,一定会有重新 调整的过程,而这正是我们在新的文化环境中进行责任观念重建的契机 人们发现深刻影响当代文化变迁的因素就是网络。我们看到了各种非理 性的、不负责任的情绪宣泄;看到类似金庸先生多次“被死亡”的虚假信息;此 外还有诸如侵犯个人隐私的“人肉搜索”、让人防不胜防的诈骗网站、以及各种 制造点击量的“网络水军”…大量未经过滤的信息四处弥漫,形成一种缺乏核 心价值、主导意识和支配性力量的公共空间。正因为如此,网络媒体对文化价值 的统一性带来了巨大冲击:一方面,它使普通大众的声音很轻易地浮出水面:另 方面,它强化了文化价值的差异、责任观念的冲突,从而加速了文化失范、责 任缺失现象的形成 网络的这些特点确实带来了责任担当的困难,但是我们也不能谈网络而 色变,它也有着有利于责任担当的一面:比如,舆论监督,许多恶俗、不雅、丑 恶的事件正是因为网络在第一时间曝光才给人警示、得到处理;又如爱心传递, 正是因为网络才使得汶川地震的消息在第一时间得到传播,才使得救援、寻亲、 捐赠等爱心得到全社会的积极响应;还有交往对话,网络最大的好处就是交流 沟通,而这正是我们在传统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相交织的状态中探讨“责任如 何担当”问题的解决之道。 我们无法回到过去,我们也无法照搬西方,我们也不甘心价值虚无、责任缺位。 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尊重个体的价值、自由和选择,通过沟通、对话甚至争辩 来形成责任共识。当代文化在各个文化主体的积极参与、交往对话中,通过网民 的责任自觉、媒体的自律监督、学者的理性声音、政府的积极引导,最终形成责 任共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文化转型时期实现责任重建
吉林市普通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第三、四题 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工整地写在答题纸上,在本 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文化转型期:重建责任共识的契机 曾 军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我国所谓“责任出了问题”是指出现了群体性的 责任观念危机,是文化转型时期的责任观念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实施责任行为时 所受的影响因素更复杂,从而干扰了人们的责任判断。 这种复杂性正体现了文化“转型形态”的某些特征。“转型形态”是指 在文化发展过程中部分动因发生了改变,导致整个文化结构体系出现某种松动迹 象,并引发各种动因之间关系的重新调整:或者想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者 想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正是处在这种“转型形态”中,各种 文化价值观念都在发生激烈碰撞,既有时间维度上的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也有空 间维度上民族化、地方性与全球化的碰撞,还有主体维度的自我与他者的认同危 机等等。责任观念也是一样,从“该不该扶”、“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到“遵 纪守法”、“国际惯例、WTO 规则”等等,都面临着重新调整与适应的过程。 但是,文化发展的规律在于:一种既定恒定关系改变了,一定会有重新 调整的过程,而这正是我们在新的文化环境中进行责任观念重建的契机。 人们发现深刻影响当代文化变迁的因素就是网络。我们看到了各种非理 性的、不负责任的情绪宣泄;看到类似金庸先生多次“被死亡”的虚假信息;此 外还有诸如侵犯个人隐私的“人肉搜索”、让人防不胜防的诈骗网站、以及各种 制造点击量的“网络水军”……大量未经过滤的信息四处弥漫,形成一种缺乏核 心价值、主导意识和支配性力量的公共空间。正因为如此,网络媒体对文化价值 的统一性带来了巨大冲击:一方面,它使普通大众的声音很轻易地浮出水面;另 一方面,它强化了文化价值的差异、责任观念的冲突,从而加速了文化失范、责 任缺失现象的形成。 网络的这些特点确实带来了责任担当的困难,但是我们也不能谈网络而 色变,它也有着有利于责任担当的一面:比如,舆论监督,许多恶俗、不雅、丑 恶的事件正是因为网络在第一时间曝光才给人警示、得到处理;又如爱心传递, 正是因为网络才使得汶川地震的消息在第一时间得到传播,才使得救援、寻亲、 捐赠等爱心得到全社会的积极响应;还有交往对话,网络最大的好处就是交流、 沟通,而这正是我们在传统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相交织的状态中探讨“责任如 何担当”问题的解决之道。 我们无法回到过去,我们也无法照搬西方,我们也不甘心价值虚无、责任缺位。 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尊重个体的价值、自由和选择,通过沟通、对话甚至争辩 来形成责任共识。当代文化在各个文化主体的积极参与、交往对话中,通过网民 的责任自觉、媒体的自律监督、学者的理性声音、政府的积极引导,最终形成责 任共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文化转型时期实现责任重建
2011年12月《文汇报》 1.下列关于“责任出了问题”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是指文化转型时期出现了群体性的责任观念危机,这是人们从法学角度得出 的结论。 B.文化转型时期的责任观念发生了变化,变得更为复杂的影响因素干扰了人们 在实施责任行为时的责任判断 C.从个人行为到社会行为、再到国际行为来看,全世界的责任观念都出现了问 题,也都面临着重新调整与适应的过程 D.非理性的情绪宣泄、虚假信息、“人肉搜索”、诈骗网站等信息四处弥漫, 正是人们不负责任的表现。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发展过程中部分动因发生了改变,使得整个文化结构体系出现某种松动 继而在文化发展中还会引发各种动因之间关系的重新调整,以求达到一种新的平 B.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正处在文化转型形态之中,各种文化价值观念或在时间维 度,或在空间维度,或在主体维度上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C.网络能在第一时间对一切恶俗、不雅、丑恶的事件予以曝光,所以说网络起 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D.在文化生活领域责任出现了问题,由于我们已无法回到过去,更无法照搬西 方的做法,所以我们只能尊重个体的价值、自由和选择,进而形成责任意识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文化发展中一种既定恒定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也一定会有重新调整的过程 这是文化发展的规律,这给人们在新的文化环境中重建责任观念提供了契机。 B.网络深刻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化的变迁,给文化价值的统一性带来了巨大的冲 击,也带来了责任担当的困难 C.在当代文化生活中,我们只要强化网民的自觉意识、媒体的自律监督意识、 学者的理性意识,就能在文化转型期实现责任重建。 D.因网络有着交往对话的好处,所以这正是我们在传统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 相交织的状态中探讨“责任如何担当”问题的有效渠道。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 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 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①。每所称述,多 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②,善人少而恶人 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 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及 当西还,并会昌门,陆绩、顾劭、全琮皆往。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③之 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谓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 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遣先主书曰 “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④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
(2011 年 12 月 《文汇报》) 1.下列关于“责任出了问题”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是指文化转型时期出现了群体性的责任观念危机,这是人们从法学角度得出 的结论。 B.文化转型时期的责任观念发生了变化,变得更为复杂的影响因素干扰了人们 在实施责任行为时的责任判断。 C.从个人行为到社会行为、再到国际行为来看,全世界的责任观念都出现了问 题,也都面临着重新调整与适应的过程。 D.非理性的情绪宣泄、虚假信息、“人肉搜索”、诈骗网站等信息四处弥漫, 正是人们不负责任的表现。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发展过程中部分动因发生了改变,使得整个文化结构体系出现某种松动, 继而在文化发展中还会引发各种动因之间关系的重新调整,以求达到一种新的平 衡。 B.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正处在文化转型形态之中,各种文化价值观念或在时间维 度,或在空间维度,或在主体维度上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C.网络能在第一时间对一切恶俗、不雅、丑恶的事件予以曝光,所以说网络起 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D.在文化生活领域责任出现了问题,由于我们已无法回到过去,更无法照搬西 方的做法,所以我们只能尊重个体的价值、自由和选择,进而形成责任意识。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文化发展中一种既定恒定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也一定会有重新调整的过程, 这是文化发展的规律,这给人们在新的文化环境中重建责任观念提供了契机。 B.网络深刻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化的变迁,给文化价值的统一性带来了巨大的冲 击,也带来了责任担当的困难。 C.在当代文化生活中,我们只要强化网民的自觉意识、媒体的自律监督意识、 学者的理性意识,就能在文化转型期实现责任重建。 D.因网络有着交往对话的好处,所以这正是我们在传统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 相交织的状态中探讨“责任如何担当”问题的有效渠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 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 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①。每所称述,多 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②,善人少而恶人 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 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及 当西还,并会昌门,陆绩、顾劭、全琮皆往。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③之 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谓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 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遣先主书曰: “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④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
之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 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 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 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 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 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 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 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 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 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 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 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 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 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战,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追赐统爵关内侯,谥 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 注:①勤于长养:尽心尽力赡养老人、抚养子女。②雅道陵迟:合乎道德规范的 正道衰微不振。③逸足:快步 ④治中、别驾:汉代官名。治中,州刺史 的属吏,主管文书案卷;别驾,汉代州刺史的佐吏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统在树下 坐 B.始当展其骥足耳 骥足:马蹄 C.先主见与善谭 谭:同“谈”,谈论 D.初不顾谢 谢:道歉 5.下列各组句子中,能说明庞统具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共语自昼至夜 ②每所称述,多 过其才 ③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④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 治 ⑤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 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庞统年少时朴实而又不外露才华,在他二十岁时候拜见颍川司马徽而得到司 马徽的盛赞后,名声才渐渐显扬起来 B.庞统每每夸耀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言过其实,目的是想在乱世之中淳化社会 风俗时尚,增强人们道德观念和社会公益心,让人们去仰慕仿效完美的人去做好 事 C.吴将鲁肃致信刘备,夸耀庞统才略,诸葛亮也在先主刘备面前夸奖庞统,刘 备当面考查后也很器重他,而且亲近信任庞统仅次于亲近信任诸葛亮
之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 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 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 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 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 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 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 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 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 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 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 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 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 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战,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追赐统爵关内侯,谥 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 注:①勤于长养:尽心尽力赡养老人、抚养子女。②雅道陵迟:合乎道德规范的 正道衰微不振。③逸足:快步。 ④治中、别驾:汉代官名。治中,州刺史 的属吏,主管文书案卷;别驾,汉代州刺史的佐吏。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坐统在树下 坐:让……坐 B. 始当展其骥足耳 骥足:马蹄 C. 先主见与善谭 谭:同“谈”,谈论 D. 初不顾谢 谢:道歉 5.下列各组句子中,能说明庞统具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共语自昼至夜 ②每所称述,多 过其才 ③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④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 治 ⑤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 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②⑤⑥ D. 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庞统年少时朴实而又不外露才华,在他二十岁时候拜见颍川司马徽而得到司 马徽的盛赞后,名声才渐渐显扬起来。 B.庞统每每夸耀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言过其实,目的是想在乱世之中淳化社会 风俗时尚,增强人们道德观念和社会公益心,让人们去仰慕仿效完美的人去做好 事。 C.吴将鲁肃致信刘备,夸耀庞统才略,诸葛亮也在先主刘备面前夸奖庞统,刘 备当面考查后也很器重他,而且亲近信任庞统仅次于亲近信任诸葛亮
D.先主刘备攻下成都后在成都举行了庆功宴,宴会上庞统对刘备的得意之话语 进行了理性的评价,却招致刘备的不满而被逐出宴会。后因刘备有后悔之意又被 叫回到宴会之上。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卿好施慕名,有似汝 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5分 (2)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11分) 平凉① 李攀龙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②,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注:①平凉城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可是明王朝自永乐年间弃大宁徙 东胜, 宣德年间又迁开平与独石,嘉靖时复弃哈密、河套,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 ②“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平凉府西有群牧监 宛 马”原为汉代著名的大宛马,这里借指当地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如云”形容 奇多 秦兵,指明朝军队。 8.请指出首联诗句景与情的关系,并对其加以分析。(5分) 9.该诗的尾联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并请分析诗人内心有着怎样复杂的情 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任选3道小题,如果全答,按 顺序评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 盘 (《蜀道难》) 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 臣 《出师表》) (3)曾子曰: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乎? 《论语》 (4)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 亦不甚惜。(《阿房宫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道大题作答。在答题纸上请把所选大题的 题号用铅笔涂黑。如果都作答,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讲 杨文学 百家讲坛马教授的造访如同平静的水潭被搅了一竿子,齐教授的心就无法平静
D.先主刘备攻下成都后在成都举行了庆功宴,宴会上庞统对刘备的得意之话语 进行了理性的评价,却招致刘备的不满而被逐出宴会。后因刘备有后悔之意又被 叫回到宴会之上。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卿好施慕名,有似汝 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5 分) (2)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8、9 题。(11 分) 平 凉① 李攀龙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②,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注:①平凉城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可是明王朝自永乐年间弃大宁徙 东胜, 宣德年间又迁开平与独石,嘉靖时复弃哈密、河套,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 ②“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平凉府西有群牧监。 “宛 马”原为汉代著名的大宛马,这里借指当地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如云”形容 奇多。 秦兵,指明朝军队。 8. 请指出首联诗句景与情的关系,并对其加以分析。(5 分) 9. 该诗的尾联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并请分析诗人内心有着怎样复杂的情 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任选 3 道小题,如果全答,按 顺序评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 盘, 。 (《蜀道难》) (2) ,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 臣, (《出师表》) (3)曾子曰: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乎? (《论语》) (4) ,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 亦不甚惜。(《阿房宫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道大题作答。在答题纸上请把所选大题的 题号用铅笔涂黑。如果都作答,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讲 坛 杨文学 百家讲坛马教授的造访如同平静的水潭被搅了一竿子,齐教授的心就无法平静 了
在齐教授面前,马教授永远是以弟子的姿态出现的,原因很简单,马教授的毕业 论文就是齐教授修改的。齐教授看上了他的聪敏,才以导师的身份帮助他留校的。 后来马教授借助百家讲坛一跃成了这座城市的大腕,一向连个饭局都没有的马教 授如今的出场费都到了五位数了,昔日的自行车也换成了奥迪。一向躲在书房里 研究古典文学的齐教授不知道他的学生居然成了大腕 日,登门的马教授说,老师,咱们一肚子的学问仅著书立说、教授子弟是无法 转化成财富的,尤其是供我们自己支配的财富。我们也是人,也要给子女买房买 车,也要生活得有头有脸。老师,听学生一劝,应了电视台吧,就凭您的学识和 资历,百讲下来,您就名盖全城了,到那时还清房贷小菜一碟儿 齐教授之所以应承下来,一是受不了全家人的“规劝”,二是忍受不了一月四千 元的房贷,三是内心深处萌生了出名的欲望。根据双方谈判,电视台一讲预付三 千元,如果收视率达到XX百分点,就按五千一讲,如果达到XX百分点,可按 万元支付。初定讲三月,全家人一看合同,兴奋得如同充了电的灯泡,唰地一下 眼睛全亮了 百万啊。作为条件,齐教授必须先写出十讲的讲稿,以备电 视台审阅。 齐教授躲进书房,专心写他的讲稿了。全家团结一心,小心地侍候着他,一向被 妻子吆来喊去的齐教授一下子成了“家宝”。妻子亲自去超市选择食品亲手制 作,侍候得齐教授老是觉得对不住她,于是只有加班加点了。就这样,半月后, 齐教授将写好的文本发给电视台 几天后,电视台专车接走了齐教授。齐妻知道大事告成,喊上马妻去商场给即将 上电视的齐教授选服饰。在这一点上马妻是有经验的。 当齐妻带着精心选购的两套高档服装回到教授花园时,电视台的小车也到了。齐 教授下车后已经站不稳了,他摇摇晃晃,醉眼。马教授看到齐妻,长舒一口气 说:齐老师高兴,喝高了。齐教授语无伦次地说,谁高兴?谁高兴了?啊?马教 授和齐妻陪着笑脸,哄着齐教授上楼 齐妻煮好酸梅汤时,齐教授已经躺在宽大的沙发上鼾声如雷。 齐教授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下午,也就是说他这一醉就是二十四小时。醒来的 齐教授变得少言寡语。他一头扎进书房,任凭齐妻如何询问,他总是闭口不谈。 这个城市的晚报却不断地报道,卫视要开播著名的学者、史学专家《大明宫秘史》 的讲坛。齐妻想,齐教授是在专心写讲稿了,因此侍候得更加细致周到了。 齐妻似乎看到一身名牌的男人站在讲坛上,口若悬河,她则跟儿子媳妇坐在电视 前得意地数着票子。 两月后的一个周末,经过一番舆论的宣传轰炸,卫视郑重开播《大明宫秘史》, 马教授一身名牌站在讲坛上,他面带微笑,口若悬河… 齐妻的头一下子膨胀了数倍。齐妻站起来喘了几口,几步就过了地毯,只见她 脚踹开门,将精心选购的服饰砸给伏案写《大明宫历史面目还原》论文的齐教授。 齐教授被砸回现实。 齐妻一脸怒气地质问:为什么,这是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 齐教授慢慢地抬起头,摘下眼镜,用手轻揉着被压扁的鼻梁说,因为我是教书的, 不是说书的。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从马教授的行为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丧失了学者良知,一心追逐金钱利益 的,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堕落了的知识分子。这一形象具有鲜明的典型性
在齐教授面前,马教授永远是以弟子的姿态出现的,原因很简单,马教授的毕业 论文就是齐教授修改的。齐教授看上了他的聪敏,才以导师的身份帮助他留校的。 后来马教授借助百家讲坛一跃成了这座城市的大腕,一向连个饭局都没有的马教 授如今的出场费都到了五位数了,昔日的自行车也换成了奥迪。一向躲在书房里 研究古典文学的齐教授不知道他的学生居然成了大腕。 一日,登门的马教授说,老师,咱们一肚子的学问仅著书立说、教授子弟是无法 转化成财富的,尤其是供我们自己支配的财富。我们也是人,也要给子女买房买 车,也要生活得有头有脸。老师,听学生一劝,应了电视台吧,就凭您的学识和 资历,百讲下来,您就名盖全城了,到那时还清房贷小菜一碟儿。 齐教授之所以应承下来,一是受不了全家人的“规劝”,二是忍受不了一月四千 元的房贷,三是内心深处萌生了出名的欲望。根据双方谈判,电视台一讲预付三 千元,如果收视率达到 XX 百分点,就按五千一讲,如果达到 XX 百分点,可按一 万元支付。初定讲三月,全家人一看合同,兴奋得如同充了电的灯泡,唰地一下, 眼睛全亮了—— 一百万啊。作为条件,齐教授必须先写出十讲的讲稿,以备电 视台审阅。 齐教授躲进书房,专心写他的讲稿了。全家团结一心,小心地侍候着他,一向被 妻子吆来喊去的齐教授一下子成了“家宝”。妻子亲自去超市选择食品亲手制 作,侍候得齐教授老是觉得对不住她,于是只有加班加点了。就这样,半月后, 齐教授将写好的文本发给电视台。 几天后,电视台专车接走了齐教授。齐妻知道大事告成,喊上马妻去商场给即将 上电视的齐教授选服饰。在这一点上马妻是有经验的。 当齐妻带着精心选购的两套高档服装回到教授花园时,电视台的小车也到了。齐 教授下车后已经站不稳了,他摇摇晃晃,醉眼。马教授看到齐妻,长舒一口气, 说:齐老师高兴,喝高了。齐教授语无伦次地说,谁高兴?谁高兴了?啊?马教 授和齐妻陪着笑脸,哄着齐教授上楼。 齐妻煮好酸梅汤时,齐教授已经躺在宽大的沙发上鼾声如雷。 齐教授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下午,也就是说他这一醉就是二十四小时。醒来的 齐教授变得少言寡语。他一头扎进书房,任凭齐妻如何询问,他总是闭口不谈。 这个城市的晚报却不断地报道,卫视要开播著名的学者、史学专家《大明宫秘史》 的讲坛。齐妻想,齐教授是在专心写讲稿了,因此侍候得更加细致周到了。 齐妻似乎看到一身名牌的男人站在讲坛上,口若悬河,她则跟儿子媳妇坐在电视 前得意地数着票子。 两月后的一个周末,经过一番舆论的宣传轰炸,卫视郑重开播《大明宫秘史》, 马教授一身名牌站在讲坛上,他面带微笑,口若悬河…… 齐妻的头一下子膨胀了数倍。齐妻站起来喘了几口,几步就过了地毯,只见她一 脚踹开门,将精心选购的服饰砸给伏案写《大明宫历史面目还原》论文的齐教授。 齐教授被砸回现实。 齐妻一脸怒气地质问:为什么,这是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 齐教授慢慢地抬起头,摘下眼镜,用手轻揉着被压扁的鼻梁说,因为我是教书的, 不是说书的。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从马教授的行为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丧失了学者良知,一心追逐金钱利益 的,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堕落了的知识分子。这一形象具有鲜明的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