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普通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下学期期中测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 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工整地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谷题无 效 第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批评家需不断清扫“自己的园地 华东师范大学杨扬 汪曾祺先生曾说:文学评论就像是湖中的倒影,它不是树本身,但有时却比树还清新、 美丽。这是汪曾祺从自己的创作经验中体会到文学批评的重要性。 文学批评不是创作的附庸,但也不是与创作格格不入的玄谈。李健吾与巴金,一位是评 论家,一位是小说家。当年因为李健吾尖刻的批评,引来巴金的不快,即便是这样,他们两 位在私下的言谈之中,还是彼此尊重,尤其是巴金对李健吾的艺术感觉持肯定态度。而李健 吾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的优势不仅在于批评感觉的敏锐,还在于对文 学艺术有一种真正的鉴赏力,他是真懂艺术 由此,联想到眼下对文学批评的一些议论。好像1990年起就有批评缺席这样的说法 这些尖锐的意见并不意味着对今天的文学批评成就的全盘抹杀而是以一种尖锐的方式提出 了文学批评在当今社会中遭遇到的问题。我以为在困扰当代文学批评的诸多因素中,批评家 的个人修养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文学批评家首先就是一位在行的艺术鉴赏家,像王国维、鲁迅、梁实秋、李健吾、傅 雷、钱钟书、朱光潜等,他们对于一些艺术问题的独到见解,并不是缘于灵机一动的小聪明 或是某种碰巧而是他们艺术修养长期积累的结果。看看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学的熟悉程度, 看看他们对于中外艺术的广泛兴趣,这是让很多后来的批评家都会感到自愧不如的。相比之 下,当今的文学批评者并不是才学太多,而是才学严重不足。以文学批评为例,当今的 批评家关注最多的是小说创作,除此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艺术兴趣。事实上,一位批评家 如果不对几种艺术门类有较为浓厚的欣赏兴趣,很难说他对小说评论会有准确的判断力 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基本的要义也应该是在艺术修养的熏陶之中逐渐获得,而 不是像一些人理解的单靠搬弄一点理论概念名词,或单靠翻阅几本理论书籍就能解决。对文 学批评的思想性的追求,一些人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理论方法和概念的机械搬弄上,过一 段时间就搬弄一些西式装备,不是“现代性"、就是“全球化”,好像有了这些进口武器,文 学批评的思想性自然就体现出来了。我们听到对今天的批评家的最多议论,就是缺乏思想。 其实岂止于缺乏思想,而是缺乏艺术修养。在一些人眼里,文学批评似乎越尖锐越好,而对 尖锐的理解也是流于表象,变成了文字上的尖酸刻薄,毫无艺术性可言。其实文学批评的创 新并不是这样的。周作人曾经将文学批评形容为“自己的园地”,意思是说文学批评是一种 老者实实的工作,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批评家在批评别人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清扫自己的
吉林市普通中学 2011-2012 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下学期期中测试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第三、四题为选 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工整地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 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批评家需不断清扫“自己的园地” 华东师范大学 杨扬 汪曾祺先生曾说:文学评论就像是湖中的倒影,它不是树本身,但有时却比树还清新、 美丽。这是汪曾祺从自己的创作经验中体会到文学批评的重要性。 文学批评不是创作的附庸,但也不是与创作格格不入的玄谈。李健吾与巴金,一位是评 论家,一位是小说家。当年因为李健吾尖刻的批评,引来巴金的不快,即便是这样,他们两 位在私下的言谈之中,还是彼此尊重,尤其是巴金对李健吾的艺术感觉持肯定态度。而李健 吾作为 20 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的优势不仅在于批评感觉的敏锐,还在于对文 学艺术有一种真正的鉴赏力,他是真懂艺术。 由此,联想到眼下对文学批评的一些议论。好像 1990 年起就有批评缺席这样的说法, 这些尖锐的意见并不意味着对今天的文学批评成就的全盘抹杀,而是以一种尖锐的方式提出 了文学批评在当今社会中遭遇到的问题。我以为在困扰当代文学批评的诸多因素中,批评家 的个人修养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文学批评家首先就是一位在行的艺术鉴赏家,像王国维、鲁迅、梁实秋、李健吾、傅 雷、钱钟书、朱光潜等,他们对于一些艺术问题的独到见解,并不是缘于灵机一动的小聪明, 或是某种碰巧,而是他们艺术修养长期积累的结果。看看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学的熟悉程度, 看看他们对于中外艺术的广泛兴趣,这是让很多后来的批评家都会感到自愧不如的。相比之 下,当今的文学批评者并不是才学太多,而是才学严重不足。以文学批评为例,当今的一些 批评家关注最多的是小说创作,除此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艺术兴趣。事实上,一位批评家 如果不对几种艺术门类有较为浓厚的欣赏兴趣,很难说他对小说评论会有准确的判断力。 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基本的要义也应该是在艺术修养的熏陶之中逐渐获得,而 不是像一些人理解的单靠搬弄一点理论概念名词,或单靠翻阅几本理论书籍就能解决。对文 学批评的思想性的追求,一些人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理论方法和概念的机械搬弄上,过一 段时间就搬弄一些西式装备,不是“现代性”、就是“全球化”,好像有了这些进口武器,文 学批评的思想性自然就体现出来了。我们听到对今天的批评家的最多议论,就是缺乏思想。 其实岂止于缺乏思想,而是缺乏艺术修养。在一些人眼里,文学批评似乎越尖锐越好,而对 尖锐的理解也是流于表象,变成了文字上的尖酸刻薄,毫无艺术性可言。其实文学批评的创 新并不是这样的。周作人曾经将文学批评形容为“自己的园地”,意思是说文学批评是一种 老老实实的工作,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批评家在批评别人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清扫自己的
园地。文学批评不仅是对作家作品的批评,也应该含有批评家自我批评的成分。 (2011年6月《文汇报》) 1.下列关于“文学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与文学评论就像是湖边的树与树在湖中的倒影一样,但有时文学批评比文 学作品更清新美丽,这形象地说明了文学批评的不可或缺性。 B.通过批评家李健吾与巴金的交往,我们看到文学批评既不能成为创作的附属品,也 不能脱离文学创作进行空谈 C.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是在受到艺术修养露陶的同时,并在老老实实的工作和一 点一滴的积累中形成的。 D.文学批评的对象有二:一是文学作品本身,二是文学创作者。所以文学创作者本人 也应该进行自我批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批评家应该是一位在行的艺术鉴赏家,在长期艺术修养积累过程中,形成了对 艺术问题独到的见解 B.如果一位批评家对几种艺术门类有较浓厚的欣赏兴趣,那么他对小说评论就可能会 有准确的判断力,因而他本人的文学创作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C.艺术修养不仅使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获得了基本的要义,而且也影响着文学批 评家的水平。 D.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批评缺席的说法,这意味着当时的文学批评遇到了严重的问 题,但也不能因此完全否定当时的文学批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没有了文学批评,文学创作 也难以得到提升。 B.当代文学批评在当今社会中遑遇到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这都是由批评家的个人修 养造成的。 C.深刻而又有思想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创作者极大的鼓励与安慰。 D.因为当今的一些文学批评过于追求语言的尖酸刻薄,对思想性的追求又停留在理论 方法和概念的机械搬弄上,所以这样的批评家还是缺乏艺术修养、缺乏思想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 为名。举茂材,平准令①。察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会昭帝崩, 而新丰社建为京兆掾,护作平陵方上②。建素豪侠,宾客为奸利,广汉闻之,先风告。建不 改,于是收案致法。中贵人豪长者为请无不至,终无所听。宗族宾客谋欲篡取,广汉尽知其 计议主名起居,使吏告日:“若计如此,且井灭家。”令数吏将建弃市,莫敢近者。京师称之。 是时,昌邑王征即位,行浧乱,大将军霍光与群臣共废王,尊立宣帝。广汉以与议定策 赐爵关内侯,迁颍川太守。郡大姓原、褚宗族横恣,宾客犯为盗贼,前二干石莫能禽制。广 汉既至数月,诛原、褚首恶,郡中震栗。先是,颍川豪桀大姓相与为婚姻,吏俗朋党。广汉 患之,厉使其中可用者受记③,出有案问,既得罪名,行法罚之,广汉故漏泄其语,令相怨
园地。文学批评不仅是对作家作品的批评,也应该含有批评家自我批评的成分。 (2011 年 6 月 《文汇报》) 1.下列关于“文学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与文学评论就像是湖边的树与树在湖中的倒影一样,但有时文学批评比文 学作品更清新美丽,这形象地说明了文学批评的不可或缺性。 B.通过批评家李健吾与巴金的交往,我们看到文学批评既不能成为创作的附属品,也 不能脱离文学创作进行空谈。 C.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是在受到艺术修养熏陶的同时,并在老老实实的工作和一 点一滴的积累中形成的。 D.文学批评的对象有二:一是文学作品本身,二是文学创作者。所以文学创作者本人 也应该进行自我批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批评家应该是一位在行的艺术鉴赏家,在长期艺术修养积累过程中,形成了对 艺术问题独到的见解。 B.如果一位批评家对几种艺术门类有较浓厚的欣赏兴趣,那么他对小说评论就可能会 有准确的判断力,因而他本人的文学创作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C.艺术修养不仅使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获得了基本的要义,而且也影响着文学批 评家的水平。 D.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了批评缺席的说法,这意味着当时的文学批评遇到了严重的问 题,但也不能因此完全否定当时的文学批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没有了文学批评,文学创作 也难以得到提升。 B.当代文学批评在当今社会中遭遇到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这都是由批评家的个人修 养造成的。 C.深刻而又有思想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创作者极大的鼓励与安慰。 D.因为当今的一些文学批评过于追求语言的尖酸刻薄,对思想性的追求又停留在理论 方法和概念的机械搬弄上,所以这样的批评家还是缺乏艺术修养、缺乏思想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 为名。举茂材,平准令①。察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会昭帝崩, 而新丰杜建为京兆掾,护作平陵方上②。建素豪侠,宾客为奸利,广汉闻之,先风.告。建不 改,于是收案致法。中贵人豪长者为请无不至,终无所听。宗族宾客谋欲篡取,广汉尽知其 计议主名起居,使吏告曰:“若计如此,且并灭家。”令数吏将建弃市,莫敢近者。京师称之。 是时,昌邑王征即位,行淫乱,大将军霍光与群臣共废王,尊立宣帝。广汉以与议定策, 赐爵关内侯,迁颍川太守。郡大姓原、褚宗族横恣,宾客犯为盗贼,前二千石莫能禽制。广 汉既至数月,诛原、褚首恶,郡中震栗。先是,颍川豪桀大姓相与为婚姻,吏俗朋党。广汉 患之,厉使其中可用者受记③,出有案问,既得罪名,行法罚之,广汉故漏泄其语,令相怨
咎。又教吏为骺筲④,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其后强宗大族家 家结为仇雠,奸党散落,风俗大改。吏民相眚讦,广汉得以为耳目,盜贼以故不发,发又辄 得。一切治理,威名流闻,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 本始二年,从军还,复用守京兆尹,满岁为真 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⑤,以得事情。钩 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 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 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日:“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 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 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日:“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 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日:“死无所恨 广汉奏请,令长安游徼狱吏秩百石,其后百石吏皆差自重,不敢枉法妄系留人。京兆政 清,吏民称之不容口。长老传以为自汉兴以来治京兆者莫能及 地节三年七月,司直萧望之核奏:“广汉摧辱大臣,欲以劫持奉公,逆节伤化,不道 宣帝恶之。广汉竟坐要斩。广汉虽坐法诛,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百姓追思 歌之至今 (节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 ①举茂材,平准令:茂材,即“秀才”,汉代选举科目之一。平准令:官名,管理物价 ②平陵方上:平陵,汉昭帝陵墓。方上,陵墓的方顶。 ③受记:得知公文的内容。 ④篇:( xiang tong):形似筒的密告箱。 ⑤钩距:从事物关系中寻找线索。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 守:暂时代理 B.广汉闻之,先风告 风:同“讽”,劝告,警告 C.参伍其贾,以类相准 准:准确 D.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谢:劝告 5.以下各组句子中,最能表明赵广汉精于吏职的一组是 ①若计如此,且并灭家 ②广汉以与议定策,赐爵关内侯 ③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④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 ⑤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⑥长老传以为自汉兴以来治京兆者莫能及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赵广汉年轻时就做官并因廉洁、通达、敏捷、谦虚待士而有名气,并因此升迁为京 辅都尉和京兆尹。 B.杜建的门客作奸犯科,杜建拒不改错,被赵广汉立案法办,虽然有权势的宦官和有 声望的豪绅为之说情,赵广汉最终也没有同意,于是杜建的门客想要劫狱 C.赵广汉在京兆尹一职上,利用挑拨离间之策惩办了原、褚两大家族,改变了那里官
咎。又教吏为缿筩④,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其后强宗大族家 家结为仇雠,奸党散落,风俗大改。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盗贼以故不发,发又辄 得。一切治理,威名流闻,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 本始二年,从军还,复用守京兆尹,满岁为真。 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⑤,以得事情。钩 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 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 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 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 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 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广汉奏请,令长安游徼狱吏秩百石,其后百石吏皆差自重,不敢枉法妄系留人。京兆政 清,吏民称之不容口。长老传以为自汉兴以来治京兆者莫能及。 地节三年七月,司直萧望之核奏:“广汉摧辱大臣,欲以劫持奉公,逆节伤化,不道。” 宣帝恶之。广汉竟坐要斩。广汉虽坐法诛,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百姓追思, 歌之至今。 (节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 ①举茂材,平准令:茂材,即“秀才”,汉代选举科目之一。平准令:官名,管理物价。 ②平陵方上:平陵,汉昭帝陵墓。方上,陵墓的方顶。 ③受记:得知公文的内容。 ④缿筩:(xiàng tǒng):形似筒的密告箱。 ⑤钩距:从事物关系中寻找线索。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 守:暂时代理 B.广汉闻之,先风.告 风:同“讽”,劝告,警告 C.参伍其贾,以类相准. 准:准确 D.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 谢:劝告 5.以下各组句子中,最能表明赵广汉精于吏职的一组是 ① 若计如此,且并灭家 ② 广汉以与议定策,赐爵关内侯 ③ 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 ④ 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 ⑤ 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 ⑥ 长老传以为自汉兴以来治京兆者莫能及 A.① ② ④ B.① ③ ⑤ C.② ④ ⑥ D.③ ⑤ 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赵广汉年轻时就做官并因廉洁、通达、敏捷、谦虚待士而有名气,并因此升迁为京 辅都尉和京兆尹。 B.杜建的门客作奸犯科,杜建拒不改错,被赵广汉立案法办,虽然有权势的宦官和有 声望的豪绅为之说情,赵广汉最终也没有同意,于是杜建的门客想要劫狱。 C.赵广汉在京兆尹一职上,利用挑拨离间之策惩办了原、褚两大家族,改变了那里官
员之间的相互勾结的恶俗。 D.赵广汉曾奏请朝廷上调全国游微狱吏的俸禄等级,也因此使得这一级别的官员比较 自重,秉公执法,让官吏百姓们一并赞不绝口。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盗贼以故不发,发又辄得。(5分) 译文: (2)广汉虽坐法诛,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 韩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②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③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①韩驹(?~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曾从师于苏辙。徽宗政和初,因献 颂得官,任秘书省正字,后因从学苏辙(元祐党人)而被贬官分宁县,此诗作于此时。 上舍:宋神宗时把大学分为上舍、内舍、外舍三级,以上舍为最高 ②靡:接近,碰到 ③顾藉:顾惜。 8.首联哪个字用得最生动?请结合首联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5分) 9.请指出颈联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结合诗句赏析其作用。(6分) 谷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露雳弦惊。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员之间的相互勾结的恶俗。 D.赵广汉曾奏请朝廷上调全国游徼狱吏的俸禄等级,也因此使得这一级别的官员比较 自重,秉公执法,让官吏百姓们一并赞不绝口。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盗贼以故不发,发又辄得。(5 分) 译文: 。 (2)广汉虽坐法诛,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5 分) 译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 韩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②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③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①韩驹(?~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曾从师于苏辙。徽宗政和初,因献 颂得官,任秘书省正字,后因从学苏辙(元祐党人)而被贬官分宁县,此诗作于此时。 上舍:宋神宗时把大学分为上舍、内舍、外舍三级,以上舍为最高。 ②摩:接近,碰到。 ③顾藉:顾惜。 8. 首联哪个字用得最生动?请结合首联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5 分) 答: 9. 请指出颈联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结合诗句赏析其作用。(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水 余显斌 一场灾难毫无预兆地降临,灾难过后,小镇一片狼藉。 在灾难中,他受了重伤,却幸运地活了下来。 下雨了。开始是一点、两点,撥着是一片,瓢泼一般落下,笼罩了整个小镇。 雨,浇醒了他 他动了动身体,感觉到自己简直是在炼狱中,浑身火辣辣的疼,左腿和左胳膊仿佛已不 听使唤了,但疼痛却顽强地保留下来,通过神经传遍全身毎一寸肌肉,稍一动,疼痛直往心 里钻,扯得他直吸气。背上,雨淋下,如针刺在伤口上,他浑身肌肉直颤 他艰难地翻过身,仰面朝天,张大嘴,接着雨水 雨水的滋润,让他头脑清醒,可痛苦也更加尖锐了,魔鬼一般顽强地缠绕着他. 他喊一声:“有人吗?”声音发出,却蚊子一般 又一次,慢慢地,他走入无边的黑暗中 再醒来,太阳烤在身上,火一样蜇人,是夏天的上午。他感觉到,自己快死了,如果没 人来救,自己可能活不过今天了 伤口已化脓,一跳一跳的痛,最关键的是肚子饿得难受 他不知道自己熬过了几天,但他确定,自己大概熬不过今天了。 他躺在地上,静静地,静静地等待着死神幸福地降临。 突然,一声轻轻的呻吟,炸雷一样在他耳边响起。还有人活着,在呻吟呢。一瞬间,他 感到自己有了一点力气,勉强支撑着自己翻过身,抬起头。 离他不远处,一个躺着的身子在蠕动着。显然那人还活着 他想,自己应当爬过去,赶快救起那个人,或许那人还有希望。他为自己的想法激动着 慢慢地撑起左胳膊和左腿,借着它们的伸缩,向前移动着。 他们相隔不远,大概十来步的距离,可是,却花费了他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腿脚每伸缩 下,肌肉的拉扯都会触发一场铺天盖地的疼痛。 汗和血,沿着他移动的地方流淌。 到了,终于到了那个人身边,他慢慢检查起那人,那人的伤势很重,下身几乎从膝盖以 下已断,胳膊也断了一条,骨头都露了出来 那人已陷入昏迷中,灰白的嘴唇也干得裂开,不停地动着,梦幻一般地呓语:“水 水.” 他知道,这会儿要想救活这个人,唯一的方法,是赶紧弄来水,否则,不说别的 也会把那人渴死。 他焦虑地四下望望,确定着他们所在的位置。慢慢地,他的脸上露出了喜色,他想起来 了,离这儿不远处,有一个水塘。 慢慢地,他又带着铺天盖地的疼痛,还有汘水和血水,向水塘边移去。到了溏边,他俯 下头,狠狠地喝了一肚子水,可准备装水时,才想起,根本没什么可装 想想,他一咬牙,艰难地抬起身,脱下上衣,放进水塘中,吸饱了水,拿着放在肩头 又一寸一寸向回移。手,磨在乱石地上,血肉模糊。 到了那人身边,衣裳里的水份已蒸发得差不多了。他只有把湿衣服放在那人嘴里,滋润 着他的嘴唇。 一次一次,那人在水的滋润下,慢慢张开了眼,向他艰难地一笑
水 余显斌 一场灾难毫无预兆地降临,灾难过后,小镇一片狼藉。 在灾难中,他受了重伤,却幸运地活了下来。 下雨了。开始是一点、两点,接着是一片,瓢泼一般落下,笼罩了整个小镇。 雨,浇醒了他。 他动了动身体,感觉到自己简直是在炼狱中,浑身火辣辣的疼,左腿和左胳膊仿佛已不 听使唤了,但疼痛却顽强地保留下来,通过神经传遍全身每一寸肌肉,稍一动,疼痛直往心 里钻,扯得他直吸气。背上,雨淋下,如针刺在伤口上,他浑身肌肉直颤。 他艰难地翻过身,仰面朝天,张大嘴,接着雨水。 雨水的滋润,让他头脑清醒,可痛苦也更加尖锐了,魔鬼一般顽强地缠绕着他。 他喊一声:“有人吗?”声音发出,却蚊子一般。 又一次,慢慢地,他走入无边的黑暗中。 再醒来,太阳烤在身上,火一样蜇人,是夏天的上午。他感觉到,自己快死了,如果没 人来救,自己可能活不过今天了。 伤口已化脓,一跳一跳的痛,最关键的是肚子饿得难受。 他不知道自己熬过了几天,但他确定,自己大概熬不过今天了。 他躺在地上,静静地,静静地等待着死神幸福地降临。 突然,一声轻轻的呻吟,炸雷一样在他耳边响起。还有人活着,在呻吟呢。一瞬间,他 感到自己有了一点力气,勉强支撑着自己翻过身,抬起头。 离他不远处,一个躺着的身子在蠕动着。显然那人还活着。 他想,自己应当爬过去,赶快救起那个人,或许那人还有希望。他为自己的想法激动着, 慢慢地撑起左胳膊和左腿,借着它们的伸缩,向前移动着。 他们相隔不远,大概十来步的距离,可是,却花费了他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腿脚每伸缩 一下,肌肉的拉扯都会触发一场铺天盖地的疼痛。 汗和血,沿着他移动的地方流淌。 到了,终于到了那个人身边,他慢慢检查起那人,那人的伤势很重,下身几乎从膝盖以 下已断,胳膊也断了一条,骨头都露了出来。 那人已陷入昏迷中,灰白的嘴唇也干得裂开,不停地动着,梦幻一般地呓语:“水…… 水……” 他知道,这会儿要想救活这个人,唯一的方法,是赶紧弄来水,否则,不说别的,渴, 也会把那人渴死。 他焦虑地四下望望,确定着他们所在的位置。慢慢地,他的脸上露出了喜色,他想起来 了,离这儿不远处,有一个水塘。 慢慢地,他又带着铺天盖地的疼痛,还有汗水和血水,向水塘边移去。到了溏边,他俯 下头,狠狠地喝了一肚子水,可准备装水时,才想起,根本没什么可装。 想想,他一咬牙,艰难地抬起身,脱下上衣,放进水塘中,吸饱了水,拿着放在肩头, 又一寸一寸向回移。手,磨在乱石地上,血肉模糊。 到了那人身边,衣裳里的水份已蒸发得差不多了。他只有把湿衣服放在那人嘴里,滋润 着他的嘴唇。 一次一次,那人在水的滋润下,慢慢张开了眼,向他艰难地一笑